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钐-聚乙二醇高分子转光剂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1
作者 郝丽芬 李梅 +5 位作者 吴泽昆 赵泽青 姚孟军 张光华 韩晓丽 李俊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三聚氯氰交联月桂醇、8-羟基喹啉和聚乙二醇制备高分子配体CHA(PEG),再与稀土Sm 3+中心离子配位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转光剂Sm[CHA(PEG)].采用FTIR、XPS、XRD、荧光光谱、UV和TGA等测试方法分析了Sm[CHA(PEG)]的化学结构、荧光性能以... 以三聚氯氰交联月桂醇、8-羟基喹啉和聚乙二醇制备高分子配体CHA(PEG),再与稀土Sm 3+中心离子配位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转光剂Sm[CHA(PEG)].采用FTIR、XPS、XRD、荧光光谱、UV和TGA等测试方法分析了Sm[CHA(PEG)]的化学结构、荧光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Sm[CHA(PEG)]在320~400 nm具有紫外宽吸收带,而荧光激发峰的最佳峰位在362 nm处,二者具有良好的吻合性;荧光发射峰在566 nm、614 nm和645 nm均出现了Sm 3+的特征发射峰,其中在645 nm处强度最大,与植物在红光区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谱具有较佳的匹配性.热失重曲线显示该转光剂的分解温度为281℃,热稳定性良好.本文合成的Sm[CHA(PEG)]具有优良的光学和热学性能,在农膜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钐 聚乙二醇 高分子配体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二氧化硅核壳结构硼酸钇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黄予靖 王喜贵 娜米拉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以硼酸盐为基质材料,通过溶胶凝胶-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比表面积不同的球状、海胆状二氧化硅(SiO_(2))纳米球前驱体,共沉淀法-高温固相法制备单掺杂YBO_(3)∶Eu^(3+)和共掺杂YBO_(3)∶Eu^(3+)、Tb^(3+)包覆SiO_(2)纳米球核壳结构荧光材料... 以硼酸盐为基质材料,通过溶胶凝胶-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比表面积不同的球状、海胆状二氧化硅(SiO_(2))纳米球前驱体,共沉淀法-高温固相法制备单掺杂YBO_(3)∶Eu^(3+)和共掺杂YBO_(3)∶Eu^(3+)、Tb^(3+)包覆SiO_(2)纳米球核壳结构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表征和CIE色度计算对制备的荧光材料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入Eu^(3+)后,YBO_(3)晶格发生微小畸变且FT-IR谱图中吸收峰发生微小位移,证明Eu^(3+)掺杂到YBO_(3)晶格中;YBO_(3)以块状结构包裹在SiO_(2)核结构表面。在395nm光激发下,单掺杂Eu^(3+)荧光材料的612nm处发射峰强度最强,表现为Eu^(3+)的~5D_0→~7F_2电偶极跃迁;基质材料在456nm光激发下,自激发蓝光;加入发射绿光的Tb^(3+)进行白光的调制。利用275nm激发复合材料SiO_(2)@YBO_(3)∶5%Eu^(3+)、7%Tb^(3+),对应色坐标为(0.3130,0.2936),色温为6834.43K,色纯度为7.4%,是一种近白光核壳结构荧光材料,有望应用于WLED的核壳复合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荧光材料 SiO_(2)@YBO_(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米诺自发光在聚氨酯光敏剂介导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路正楠 张鹏 +3 位作者 盛扬 孙一新 Mark Bradley 张嵘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299,共7页
光动力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及耐药菌感染的很有前景的方法,该治疗通常需要采用外界光源激发,因此阻碍了其在深部肿瘤治疗中的推广应用。为克服该局限性,尝试使用自发光化合物来代替外界光源,达到原位发光激发光动力治疗的目的。本研究使... 光动力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及耐药菌感染的很有前景的方法,该治疗通常需要采用外界光源激发,因此阻碍了其在深部肿瘤治疗中的推广应用。为克服该局限性,尝试使用自发光化合物来代替外界光源,达到原位发光激发光动力治疗的目的。本研究使用鲁米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为自发光光源体系,合成了基于原卟啉的可溶性聚氨酯作为光敏剂,自发光激发聚氨酯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从而达到光动力治疗的目的。结果表明,在鲁米诺化学发光的光源激发下,聚氨酯光敏剂能通过光动力反应产生单线态氧,有效杀灭细菌以及灭活皮肤癌细胞,并通过扫描电镜和荧光染色分析验证了细菌和细胞的光动力灭活效果。因此,本工作证实了鲁米诺的化学发光能通过共振能量转移诱发聚氨酯光敏剂生成单线态氧,从而达到光动力治疗的目的,为光敏剂在临床医疗方面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米诺 化学发光 聚氨酯光敏剂 原卟啉Ⅸ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iO_(2)@BC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热性能研究
4
作者 贾怡颖 张畅 +2 位作者 赵锦博 傅馗桁 张艳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是一种高效、可持续性的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方法,在缓解淡水资源匮乏和能源危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Na BH_(4)为还原剂,将纳米TiO_(2)高温还原为还原态(黑色)TiO_(2),并负载于碳化玉米芯。研...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是一种高效、可持续性的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方法,在缓解淡水资源匮乏和能源危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Na BH_(4)为还原剂,将纳米TiO_(2)高温还原为还原态(黑色)TiO_(2),并负载于碳化玉米芯。研究了玉米芯不同碳化温度与还原态TiO_(2)负载量对复合材料光热蒸发能力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等对r-TiO_(2)@BCC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光吸收率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含有氧空位的还原态TiO_(2)负载于丰富孔道结构的碳化玉米芯,可获得显著的光热转换及水蒸发性能。在1k W/m^(2)模拟太阳光照射1 h的条件下,玉米芯碳化温度为700℃、还原态TiO_(2)的负载量为0.18 g时,r-TiO_(2)@BCC复合材料水蒸发速率为2.18 kg/(m^(2)·h),光热转换效率为8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转换 生物质碳 还原态TiO_(2) 太阳能界面水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NaGdF4:Yb^(3+),Tm^(3+)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赵伟馨 彭孔浩 +6 位作者 武癑 郭文 高鹤然 张凌燕 彭微 李淑荣 孟佩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9,共7页
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NaGdF_(4):Yb^(3+),Tm^(3+),优化稀土离子掺杂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OA∶ODE体积比例、NH_(4)F添加量等条件,利用XRD、TEM、FTIR、荧光光谱和Zeta电位等方法探究其对材料形貌与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 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NaGdF_(4):Yb^(3+),Tm^(3+),优化稀土离子掺杂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OA∶ODE体积比例、NH_(4)F添加量等条件,利用XRD、TEM、FTIR、荧光光谱和Zeta电位等方法探究其对材料形貌与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稀土离子掺杂比为Gd69%∶Yb30%∶Tm1%(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00℃,OA∶ODE体积比例为5∶15,NH_(4)F添加量为4 mmol。然后利用配体交换法制备PEI-NaGdF_(4):Yb^(3+),Tm^(3+),表征分析表明,与修饰前相比,PEI修饰后的纳米材料晶型形貌未改变,尺寸均一,粒径为(26.48±1.03)nm,分散性和水溶性良好,荧光强度略有降低,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可发蓝色上转换荧光。Zeta电位分析表明,PEI-NaGdF_(4):Yb^(3+),Tm^(3+)表面具有正电荷,利于细胞靶向摄取,为精准医疗造影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材料 溶剂热法 配体交换法 聚乙烯亚胺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钐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6
作者 郝丽芬 赵泽青 +4 位作者 李俊国 李梅 张光华 姚孟军 张含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94,共8页
利用配位反应,以稀土Sm^(3+)为中心发光离子,丙烯酰胺,月桂醇,8-羟基喹啉合成的CAHD单体为主要配体,phen为协同配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成了一种键合型含钐稀土有机大分子配合物转光剂(Sm(CAHD)_2phen-co-MMA).采用元素分析、IR、... 利用配位反应,以稀土Sm^(3+)为中心发光离子,丙烯酰胺,月桂醇,8-羟基喹啉合成的CAHD单体为主要配体,phen为协同配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成了一种键合型含钐稀土有机大分子配合物转光剂(Sm(CAHD)_2phen-co-MMA).采用元素分析、IR、XPS、UV、荧光光谱、XRD、TGA等测试手段对Sm(CAHD)_2phen-co-MMA的结构、光学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1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Sm(CAHD)_2Phen-co-MMA在560 nm、620 nm和650 nm均出现了Sm^(3+)的特征发射峰,在650 nm处强度最大,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谱的吻合性较高.转光剂降解温度在18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所合成转光剂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在高温下不易被降解,有望作为农膜转光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钐 有机配合物 光转换剂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钙钛矿型上转换发光材料K_(3)InF_(6):Er^(3+),Yb^(3+)的制备及其温度传感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敬远 刘欣 刘胜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8-1124,共7页
双钙钛矿结构化合物因具有声子能量低、易于稀土离子掺杂、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为获得新型温敏上转换材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双钙钛矿结构上转换发光材料K_(3)InF_(6):Er^(3+),Yb^(3+)。此外,采用X射线粉... 双钙钛矿结构化合物因具有声子能量低、易于稀土离子掺杂、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为获得新型温敏上转换材料,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双钙钛矿结构上转换发光材料K_(3)InF_(6):Er^(3+),Yb^(3+)。此外,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仪(PL)分别对其成分、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均为双钙钛矿结构,在980 nm激光激发下,样品可发出明亮的绿光。当Er^(3+)和Yb^(3+)掺杂物质的量的比分别为0.05和0.25时,样品上转换发光强度最大。同时,通过测量变功率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详细讨论了样品中所涉及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基于荧光强度比(FIR)技术还研究了样品在303~573 K范围内的温度传感性能,当温度为483 K时,取得的最大绝对灵敏度为9.5×10^(-3)K^(-1)。所有结果表明,K_(3)InF_(6):Er^(3+),Yb^(3+)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温度传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双钙钛矿结构 荧光强度比 稀土掺杂 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近红外荧光材料InBO_(3)∶Cr^(3+)的发光性能及应用研究
8
作者 李海宁 汪俊博 +5 位作者 张子龙 张焕君 梁永福 武玺旺 王征 程学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6-261,共6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损检测、生物成像和夜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开发一种小型化、快速响应的宽带近红外光源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前提。基于近红外荧光粉的转换型发光二极管(NIR pc-LED)由于具有紧凑高效、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而备受关...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损检测、生物成像和夜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开发一种小型化、快速响应的宽带近红外光源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前提。基于近红外荧光粉的转换型发光二极管(NIR pc-LED)由于具有紧凑高效、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目前,开发高效稳定的宽带近红外发射材料成为该技术的关键。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三方晶系的InBO_(3)∶Cr^(3+)荧光粉,在450nm蓝光的激发下,其实现了700~1100nm的宽带近红外发射。随着Cr^(3+)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射带出现红移。得到的最佳掺杂浓度为2%Cr^(3+)(摩尔分数),其光学带隙为2.35eV,活化能ΔE为0.53eV。将荧光粉与蓝光芯片结合,构筑了具有宽带发射的NIR pc-LED器件。以该LED作为近红外光源,证实了其在生物医学成像和食品检测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InBO_(3) ∶Cr^(3+) 近红外发射 转换型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3+)、Eu^(3+)离子共掺杂的MgAl_(2)O_(4)发光性能研究
9
作者 钱珂旭 史忠祥 王晶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5-100,共6页
采用水热辅助固相法,以Al(NO_(3))_(3)·9H_(2)O和Mg(NO_(3))_(2)·6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制备了Tb^(3+)、Eu^(3+)共掺杂镁铝尖晶石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产物的相结构和形貌予以表征,结合荧光激发... 采用水热辅助固相法,以Al(NO_(3))_(3)·9H_(2)O和Mg(NO_(3))_(2)·6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制备了Tb^(3+)、Eu^(3+)共掺杂镁铝尖晶石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产物的相结构和形貌予以表征,结合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和CIE色度图分析了荧光粉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掺杂Tb3+和Eu^(3+)离子后基质MgAl_(2)O_(4)的晶体结构并未发生改变,而当引入沉淀剂后,获得了具有良好分散性的棒状颗粒,且Tb^(3+)与Eu^(3+)间的浓度变化对样品形貌的影响甚微。在此基础上,以377 nm近紫外光作为激发光源实现了可见光区由粉至红的多色可调谐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辅助固相法 MgAl_(2)O_(4) Tb^(3+)/Eu^(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基新型激光隐身智能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婧 赵骁锋 +3 位作者 李玉香 王良峰 刘洋 陈植 《非金属矿》 2024年第1期14-17,23,共5页
为提升飞行器的抗激光损伤性能,本试验开展基于相变原理的智能化高能激光防护材料研发。基于Sm对1050~1150 nm波段红外光的吸收,利用沉淀法制备了SmPO_(4)⋅nH_(2)O水磷钐石,重点研究了SmPO_(4)⋅nH_(2)O及其热相变产物在1064 nm波长的激... 为提升飞行器的抗激光损伤性能,本试验开展基于相变原理的智能化高能激光防护材料研发。基于Sm对1050~1150 nm波段红外光的吸收,利用沉淀法制备了SmPO_(4)⋅nH_(2)O水磷钐石,重点研究了SmPO_(4)⋅nH_(2)O及其热相变产物在1064 nm波长的激光隐身与防护特性。结果表明,水热合成14 d制备的SmPO_(4)⋅nH_(2)O具有较好的激光隐身性能,其在约1080 nm波段的反射率为43.8%;1~7 d合成SmPO_(4)⋅nH_(2)O的晶粒团聚严重,影响细小晶粒吸收截面比。SmPO_(4)·0.667H_(2)O具有良好的脱水吸附可逆性和结构稳定性,其在250℃左右完全脱水,842℃左右转变为热障涂层用的SmPO_(4)独居石;SmPO_(4)独居石在1064 nm处的反射率为70.9%,表明SmPO_(4)⋅nH_(2)O可通过晶型转变实现材料反射率的转化,是一种可代替VO_(2)的新型智能化激光隐身与热防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磷酸盐 独居石 相变 激光隐身 智能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3+),Eu^(3+)共掺杂BaSiO_(3)上/下转换发光与能量传递研究
11
作者 纳治国 朱慧敏 +1 位作者 吐尔逊·艾迪力比克 巴合提古丽·阿斯里别克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9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BaSiO_(3)掺杂Yb^(3+),Eu^(3+)的上转换发光特性,为开发荧光防伪技术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BaSiO_(3):Yb^(3+),Eu^(3+)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稳态光谱仪等设备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发光... 【目的】研究BaSiO_(3)掺杂Yb^(3+),Eu^(3+)的上转换发光特性,为开发荧光防伪技术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BaSiO_(3):Yb^(3+),Eu^(3+)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稳态光谱仪等设备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表征。【结果】XRD结果表明,Yb^(3+)离子、Eu^(3+)离子成功进入硅酸钡晶格且对基质晶格没有产生影响。980 nm激发下,BaSiO_(3):1%Yb~3荧光粉发射峰位于483 nm,这归因于Yb^(3+)二聚体合作发光。进一步用980 nm激光器激发BaSiO3:Yb^(3+),Eu^(3+)荧光粉,同时出现了483 nm Yb^(3+)二聚体的发射光谱和575~705 nm处Eu^(3+)离子的发射光谱,表明Yb^(3+)二聚体通过上转换合作发光将能量传递给Eu^(3+)离子,此时的色坐标为(0.4989,0.3505),色温为1840 k。【结论】该材料的研究在防伪、太阳能电池和照明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荧光光谱 上转换发光 合作发光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上转换材料CaS:Eu,Sm的制备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希艳 刘全生 +3 位作者 王晓春 柏朝辉 卢利平 宣依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1-303,共3页
采用碳还原法,制备了电子俘获型红外上转换材料(CaS:Eu,Sm).研究了反应机理、还原原理、红外上转换机理以及灼烧温度对 CaS晶格形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的XRD测试结果表明, CaS:Eu,Sm为面心立方结构,样品的激发谱位于200~600nm,样品... 采用碳还原法,制备了电子俘获型红外上转换材料(CaS:Eu,Sm).研究了反应机理、还原原理、红外上转换机理以及灼烧温度对 CaS晶格形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的XRD测试结果表明, CaS:Eu,Sm为面心立方结构,样品的激发谱位于200~600nm,样品的荧光发射光谱是峰值分别位于567nm,606nm和630nm的宽带谱,上转换发光峰值位于625nm,上转换发光的光谱响应范围位于800~16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u Sm 碳还原法 红外上转换 电子俘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化学改性制备荧光聚合物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康成 黄卫 +2 位作者 夏平 高超 颜德岳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8,共8页
用自行合成的 2 氨基噻唑 ( 1 )、2 氨基 4 苯基噻唑 ( 2 )、2 氨基苯并噻唑( 3 )等荧光小分子化合物 ,与商品化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中的酸酐基团反应 ,制成聚苯乙烯马来酰亚胺 (SMI) ,实现了SMA化学改性 .在获得荧光聚合... 用自行合成的 2 氨基噻唑 ( 1 )、2 氨基 4 苯基噻唑 ( 2 )、2 氨基苯并噻唑( 3 )等荧光小分子化合物 ,与商品化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中的酸酐基团反应 ,制成聚苯乙烯马来酰亚胺 (SMI) ,实现了SMA化学改性 .在获得荧光聚合物的同时 ,不仅保持了原SMA的可溶性、成膜性等优点 ,其热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 (DSC)、凝胶色谱 (GPC)、红外、紫外及荧光光谱等手段表征了荧光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酰亚胺化改性 荧光聚合物 聚代噻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镓发光二级管蓝光转换材料的合成和发光性质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光庆 冯艳娥 +1 位作者 段洁菲 林建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合成了Ce3+掺杂的稀土石榴石结构复合氧化物体系(Y1-xGdx)3Al5O12、(Y1-xLux)3Al5O12、(Y1-xLax)3Al5O12、(Y1-xYbx)3Al5O12和(Y1-xTbx)3Al5O12.重点研究了(Y1-xGdx)3Al5O12:Ce3+和(Y1-xLux)3Al5O12:Ce3+两个体系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 合成了Ce3+掺杂的稀土石榴石结构复合氧化物体系(Y1-xGdx)3Al5O12、(Y1-xLux)3Al5O12、(Y1-xLax)3Al5O12、(Y1-xYbx)3Al5O12和(Y1-xTbx)3Al5O12.重点研究了(Y1-xGdx)3Al5O12:Ce3+和(Y1-xLux)3Al5O12:Ce3+两个体系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这些体系都具有立方石榴石结构.(Y1-xGdx)3Al5O12:Ce3+体系随Gd取代Y,晶胞参数略有增加.荧光光谱的发射波长随Gd浓度增加发生红移,当x=0.5时发射波长达到最大值(560nm),并不再随Gd含量增加而变化.(Y1-xLux)3Al5O12:Ce3+的晶胞参数随Lu取代Y而减小,但均保持了立方石榴石结构.荧光光谱的发射波长随Lu3+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Lu3Al5O12:Ce3+的发射波长的峰值为520nm,体系的蓝移量是20nm.利用分离发光中心的位形坐标模型对波长的移动作了定性解释.这两个体系的发射波长的可调节特性,对改善与氮化镓发光二极管(LED)匹配的蓝光转换材料的色坐标、色温等显色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发光二极管(LED) 蓝光转换材料 稀土石榴石 发光 蓝移 红移 位形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钼酸盐红色荧光粉水热合成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鸣 于文肖 +2 位作者 石士考 赵恒新 马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3,共3页
介绍了白光LED用钼酸盐红色荧光粉水热合成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水热合成法的反应机理,水的作用及制备工艺进行了阐述;并对水热合成法及其它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钼酸盐红色荧光粉制备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方... 介绍了白光LED用钼酸盐红色荧光粉水热合成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水热合成法的反应机理,水的作用及制备工艺进行了阐述;并对水热合成法及其它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钼酸盐红色荧光粉制备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红色荧光粉 钼酸盐 水热合成法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光转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德刘 傅仁利 +2 位作者 何洪 宋秀峰 沈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1-115,共5页
白光LED是新一代半导体照明光源,高效光转换材料的合成制备是其关键技术之一。简要介绍了白光LED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光转换材料的光转换性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白光LED用光转换材料体系和性能特点,最后探讨了光转换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白光LED 光转换材料 光转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Eu^(3+)在羟基磷灰石中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乔荫颇 李思媛 +4 位作者 殷海荣 张攀 李艳肖 高赛 刘晶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Eu3+掺杂的羟基磷灰石样品,并在不同温度下对样品进行了烧结。使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烧结对Eu掺杂羟基磷灰石的结构及结晶度产生了影响。在394...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Eu3+掺杂的羟基磷灰石样品,并在不同温度下对样品进行了烧结。使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烧结对Eu掺杂羟基磷灰石的结构及结晶度产生了影响。在394 nm激发下,样品出现Eu的特征发射,掺杂摩尔分数一定时,随烧结温度增加,样品的荧光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500℃达到峰值。其荧光寿命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延长。此外,样品中电偶极跃迁与磁偶极跃迁强度之比(IR∶IO)也随烧结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分析表明,烧结温度的改变通过晶体结构对样品的荧光特性以及掺杂取代位置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铕掺杂 烧结温度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黄色小颗粒荧光粉YAG:Ce,Gd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峰 袁曦明 +3 位作者 王永钱 尹海斌 王娟娟 李永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5,共3页
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结合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小颗粒铈钆激活的钇铝石榴石Y3Al5O12:Ce,Gd(YAG:Ce,Gd)荧光粉材料,并对其作了后处理,主要讨论了YAG:Ce,Gd的制备工艺条件,掺杂稀土离子等因素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X射线对其进行了... 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结合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小颗粒铈钆激活的钇铝石榴石Y3Al5O12:Ce,Gd(YAG:Ce,Gd)荧光粉材料,并对其作了后处理,主要讨论了YAG:Ce,Gd的制备工艺条件,掺杂稀土离子等因素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X射线对其进行了晶体分析,用扫描电镜进行了形貌分析,用荧光光度计F-4500测量了其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用SPR-9200荧光粉光色参数综合分析系统对荧光粉光色参数分析测试。结果表明,YAG:Ce,Gd荧光粉具有单相的石榴石结构,颗粒的平均粒度达到0.5~1.5μm,色坐标为x=0.2806,y=0.2861,显色指数为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超声波 高温固相法 小颗粒荧光粉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发现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尹盛 刘陈 钟志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ED)具有驱动电压低、主动发光等优势 ,在平板显示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包括小分子发光材料和聚合...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ED)具有驱动电压低、主动发光等优势 ,在平板显示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包括小分子发光材料和聚合物发光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小分子发光材料 聚合物发光材料 平板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肖娟 张浩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94-1912,共19页
作为近几年来光伏领域最具竞争力的材料之一,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除了在光伏领域的潜在应用,钙钛矿材料也显示出了独特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特性。本综述回顾了近期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快速发展历程,详细介绍... 作为近几年来光伏领域最具竞争力的材料之一,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除了在光伏领域的潜在应用,钙钛矿材料也显示出了独特的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特性。本综述回顾了近期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快速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其在发光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概括了钙钛矿发光材料的特性及影响因素、发光原理、光谱可调节性,重点介绍了形貌对钙钛矿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了钙钛矿材料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件以及发光场效应晶体管领域最新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钙钛矿材料的关键性热点问题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尝试给未来钙钛矿材料的商业化途径指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形貌 光谱可调 发光二极管 激光 发光场效应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