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R/SBR共混物的动态疲劳与断裂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肖建斌 江爱民 +2 位作者 焦清锋 黄建锋 傅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以断裂力学为基础,采用分子论观点描述了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的动态疲劳过程。结合断裂力学的参数β和C0,对S~N曲线特征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天然橡胶 丁苯橡胶 动态疲劳 断裂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材料表面氟化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邓继勇 徐前永 +2 位作者 王斌 王德贵 陆兆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用XeF2与橡胶表面发生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得到氟化改性的结果,其表面致密光滑,表面含有一定量的氟,在高分子链上发生氟原子取代氢原子,形成碳氟键,并且氟化程度随时间增长而进一步加深,橡胶的性能明显提高。
关键词 表面氟化 橡胶 改性 二氟化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炼胶质量在线检测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海 贺德化 +3 位作者 陈薇 马铁军 蔡大杨 邹明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17,29,共4页
研究了如何寻找混炼胶质量指标与混炼过程可控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预测质量指标可塑度和分散度的数学模型。依据文中提供的建模方法可实现混炼胶质量在线自动检测。
关键词 质量指标 数学模型 在线自动检测 混炼胶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混炼工艺参数自动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海 马铁军 +3 位作者 贺德化 陈薇 蔡大杨 邹明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21,共4页
首先研究了以橡胶混炼工艺参数为因素,采用区间划分因素的水平,自动确立优化目标和需优化因素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混炼工艺参数自动优化的几种数学模型,从而实现了由微机实时控制的橡胶混炼过程的全自动优化。
关键词 橡胶 混炼 工艺参数 自动优化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挤压过程的分析方法——RTD分析、流变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学伟 魏益民 杜双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8-233,共6页
挤压过程的分析方法分为6种,着重介绍RTD分析和流变分析2种方法。首先介绍了停留时间分布(RTD)的测定方法、参数求解以及模拟分析,然后论述了流变特性的测定方法以及流变模型的建立。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挤压过程 分析方法 RTD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ylon/SBR/NR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研究
6
作者 马培瑜 赵君 +1 位作者 唐建生 戴桂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5-59,共5页
研究了短纤维(Nylon-6)补强弹性体(SBR/NR)的基本物理机械性能,并对Nylon/SBR/NR复合体系在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结构进行了电子显微镜扫描。试验表明:短纤维形状系数、短纤维体积分数、弹性体基质与短纤维... 研究了短纤维(Nylon-6)补强弹性体(SBR/NR)的基本物理机械性能,并对Nylon/SBR/NR复合体系在应力作用下的破坏结构进行了电子显微镜扫描。试验表明:短纤维形状系数、短纤维体积分数、弹性体基质与短纤维的粘合强度和短纤维在弹性体基质中的取向是影响Nylon/SBR/NR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控制这4个变化因素,就能有效地设计其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 弹性体 复合材料 取向 SFEC 天然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共混胶体系裂纹生长行为的形态演变机理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衍朋 翁更生 +5 位作者 姚鸿 常爱军 付坤 陈忠仁 刘欣 张慧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87,共7页
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的顺丁橡胶(BR)与天然橡胶(NR)组成的共混胶的裂纹尖端生长行为。采用裂纹扩展在线研究平台(DMA-Crack Growth)、超高速摄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对裂纹尖端进行实时追踪观测,拍摄不同共混比例的橡胶... 研究了不同共混比例的顺丁橡胶(BR)与天然橡胶(NR)组成的共混胶的裂纹尖端生长行为。采用裂纹扩展在线研究平台(DMA-Crack Growth)、超高速摄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对裂纹尖端进行实时追踪观测,拍摄不同共混比例的橡胶裂纹尖端的裂纹扩展动态图像。结果表明,共混比例达到m(BR)/m(NR)=50/50时,韧带均匀分布在裂纹尖端,韧带多而细且均匀,可以有效减缓橡胶裂纹扩展速度;橡胶开裂的断面随着BR共混比例的增加,表面形貌由类三角形向扇形形貌过渡。最后讨论了裂纹增长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共混 裂纹扩展 演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姿控系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安若铭 秦振汉 姜兴渭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77,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专家系统在知识获取和推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诊断系统。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简化神经网络训练样本,进而优化网络的结构。采用神经网络集成技术,克服选取网络中间层节点数目及判断阈值的困难... 为了解决传统专家系统在知识获取和推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诊断系统。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简化神经网络训练样本,进而优化网络的结构。采用神经网络集成技术,克服选取网络中间层节点数目及判断阈值的困难。给出了诊断推理过程和对诊断结果进行解释的方法。把此技术应用在了卫星姿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中,结果表明提高了诊断效率和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集成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主成分分析 姿态控制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炼温度对橡胶垫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曲萌 陈传志 +1 位作者 张晓沛 王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25,146,共4页
通过对橡胶垫板混炼胶的结合胶含量、门尼黏度及橡胶垫板硬度、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等材料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混炼温度对橡胶垫板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混炼温度升高,橡胶垫板混炼胶的结合胶含量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门... 通过对橡胶垫板混炼胶的结合胶含量、门尼黏度及橡胶垫板硬度、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等材料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混炼温度对橡胶垫板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混炼温度升高,橡胶垫板混炼胶的结合胶含量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门尼黏度逐渐降低;橡胶垫板收缩率显著降低,外观合格率显著升高;橡胶垫板的硬度变化很小,200%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均在100℃达到最大值;阿克隆磨耗和动静刚度比先减小后增大,均在100℃达到最小值;工作电阻逐渐升高,超过100℃后趋于稳定。橡胶垫板混炼胶的最佳混炼温度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混炼温度 试验研究 橡胶垫板 结合胶含量 门尼黏度 收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催化体系丁二烯溶液聚合行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健 《燕山油化》 1993年第4期206-208,214,共4页
以 Ni(naph)_2—Al(i—Bu)_3—BF_3·OEt_2即 Ni—Al—B 为催化剂体系,抽余油为溶剂的丁二烯聚合生产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简称 NiBR)是我国自行研究开发成功的技术。工业化以来的20年,经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对丁二烯的聚... 以 Ni(naph)_2—Al(i—Bu)_3—BF_3·OEt_2即 Ni—Al—B 为催化剂体系,抽余油为溶剂的丁二烯聚合生产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简称 NiBR)是我国自行研究开发成功的技术。工业化以来的20年,经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对丁二烯的聚合规律,催化剂相比,陈化方式,杂质(包括水)对聚合的影响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和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催化剂 丁二烯 溶液聚合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化学应力松驰法分析NR/1,2-PB共混胶热氧化特征
11
作者 张金枚 何立中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年第3期47-51,共5页
1,2-聚丁二烯(1,2-PB)的老化主要是以交联为主。通过1,2-PB的红外光谱表明:1,2-PB的主链对热是稳定的,因1,2-PB的主链上很少出现双键,当NR,1,2-PB共混以后制成硫化胶,应用YS-Ⅰ型自动多点式拉伸应力松驰仪对NR/1,2-PB,NR/SBR和NR在不同... 1,2-聚丁二烯(1,2-PB)的老化主要是以交联为主。通过1,2-PB的红外光谱表明:1,2-PB的主链对热是稳定的,因1,2-PB的主链上很少出现双键,当NR,1,2-PB共混以后制成硫化胶,应用YS-Ⅰ型自动多点式拉伸应力松驰仪对NR/1,2-PB,NR/SBR和NR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应力松驰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应力松驰半衰期t_(1/2)的大小顺序为:NR/1,2-PB(82.5/17.5)>NR/1,2-PB(75/25)>NR/SBR(70/30)>NR(100),而应力松驰的表观活化能的大小顺序为:NR/1,2-PB>NR/SBR>NR,由此可知,在NR中并用15~30份1,2-PB可以大大提高NR的耐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热稳定性 共混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