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及对三乙胺气敏性能研究
1
作者 袁颖楠 刘斌 +3 位作者 杜燕萍 张玲 丁涛 常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62,168,共5页
为了对三乙胺气体进行有效、快捷地检测,通过静置法制备了聚苯胺(PANI)半导体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测试方法对PANI半导体材料进行了微观结构及表面形态的表征,并对其气敏特性进行测定... 为了对三乙胺气体进行有效、快捷地检测,通过静置法制备了聚苯胺(PANI)半导体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测试方法对PANI半导体材料进行了微观结构及表面形态的表征,并对其气敏特性进行测定。通过对三乙胺气体的测定和分析,发现PANI半导体材料对三乙胺气体的敏感性较其他气体高。结果表明:在270℃的工作温度下,PANI半导体传感器对100×10^(-6)三乙胺的灵敏度为74.6,响应时间为9s,恢复时间为6s。在同种气体氛围和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连续6次重复实验,PANI半导体材料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半导体材料 三乙胺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ZIF-8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降解性能
2
作者 乔丹妮 徐洁 李东祥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9-37,共9页
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制备了ZIF-8材料,并采用光致还原法将纳米Ag负载于ZIF-8表面,制备了负载量不同的系列Ag/ZIF-8复合材料。XRD、SEM、XPS、UV-DRS以及光电性能测试表明Ag成功负载到ZIF-8中,且光电性能大幅度提高。对比考察了ZIF-8... 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制备了ZIF-8材料,并采用光致还原法将纳米Ag负载于ZIF-8表面,制备了负载量不同的系列Ag/ZIF-8复合材料。XRD、SEM、XPS、UV-DRS以及光电性能测试表明Ag成功负载到ZIF-8中,且光电性能大幅度提高。对比考察了ZIF-8和Ag/ZIF-8对有机染料的光降解效率,提出了光催化机理。由于Ag纳米粒子和ZIF-8的协同效应,其所形成的异质结构Ag/ZIF-8表现出了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ZIF-8复合材料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十八烷储能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
作者 刘一凡 林兴 +5 位作者 王勃东 黄小玲 刘乐 杨文童 姜彦 张洪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2,107,共6页
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n-OD)为囊芯、SiO_(2)为内层壁材和硅橡胶微球(SRm)为外层壁材具有高储能密度的n-OD@SiO_(2)/SRm复合相变微胶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复... 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n-OD)为囊芯、SiO_(2)为内层壁材和硅橡胶微球(SRm)为外层壁材具有高储能密度的n-OD@SiO_(2)/SRm复合相变微胶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复合相变微胶囊的化学结构组成、结晶衍射峰、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潜热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囊壁质量比及单体种类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OD/SiO_(2)相变微胶囊的初始分解温度高于n-OD,引入SRm后复合相变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较好;n-OD/SiO_(2)相变微胶囊的熔融焓、凝固焓分别为135.5J/g和141.8J/g,复合相变微胶囊的熔融焓、凝固焓最高可达112.2J/g和112.8J/g;经过30次循环复合相变微胶囊的熔融焓、凝固焓变化不大,表现出优异的可循环工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相变 硅橡胶 热稳定性 可循环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阳离子乳液的制备及在施胶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陈杰 李颖 +1 位作者 张金枝 邹其超 《胶体与聚合物》 CAS 2024年第1期14-16,共3页
本文以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自制的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为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的比例和用量对乳液的基本性质和施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乳化剂中Gemini... 本文以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自制的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为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的比例和用量对乳液的基本性质和施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乳化剂中Gemini乳化剂比例的增加,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增加,可勃值(Cobb 60)先增加后减小,在6:4达最小值50.05 g·m^(-2);复合乳化剂的用量越多,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和Cobb 60吸水值越小,继续增加用量,粒径变化不大,但是Cobb 60吸水值会变大,复合乳化剂最佳用量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复合乳化剂 可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淀粉/苯丙共聚物乳液乳胶粒形成过程的研究
5
作者 蔡宇豪 彭航 邹其超 《胶体与聚合物》 CAS 2024年第2期75-77,81,共4页
本文以淀粉水解产物为乳化剂制备了纳米阳离子苯丙乳液,探讨了淀粉水解条件对乳液乳胶粒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共聚物乳液乳胶粒平均粒径在60-110 nm之间,且呈均匀、规整、球状颗粒。
关键词 淀粉 乳液聚合 乳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膜对废水中四环素的吸附研究
6
作者 石龙 李银海 卜春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45-349,355,共6页
构建同时具备高吸附容量和高选择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应用于对四环素(TC)的分离去除。以PVDF膜为基质,构建PVDF膜与β-环糊精(β-CD)的耦合,结合聚多巴胺(PDA)的仿生抗污基底膜;其次,以苯乙烯(St)和4-乙烯基苯硼酸(VPBA)为功能单... 构建同时具备高吸附容量和高选择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应用于对四环素(TC)的分离去除。以PVDF膜为基质,构建PVDF膜与β-环糊精(β-CD)的耦合,结合聚多巴胺(PDA)的仿生抗污基底膜;其次,以苯乙烯(St)和4-乙烯基苯硼酸(VPBA)为功能单体,通过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基于TC分子结构,修饰具有疏水和硼亲和作用位点的多功能聚合物PVDF/β-CD@PDA@poly(St-co-4-VPBA),能够与TC产生多种作用力,加强吸附作用,实现对TC的高容量和高选择性吸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VDF/β-CD@PDA@poly(St-co-4-VPBA)膜在真空抽滤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水通量,St和4-VPBA的存在通过疏水和硼亲和相互作用增强了TC在膜上的吸附,最大吸附容量为963mg/g;在实际污水应用中,即使膜循环使用10次后对TC的去除率仍可达75%,证明所制膜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吸附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硼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活性高和易性酯类大单体的制备及其抗收缩性能研究
7
作者 陈明 田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如何解决混凝土对外加剂的掺量敏感和混凝土收缩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3-甲基-3-丁烯基氧基乙酸(MBA)为起始剂合成了新型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用大单体(ACPEG);通过多角度激光散射仪测定了ACPEG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 如何解决混凝土对外加剂的掺量敏感和混凝土收缩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3-甲基-3-丁烯基氧基乙酸(MBA)为起始剂合成了新型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用大单体(ACPEG);通过多角度激光散射仪测定了ACPEG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结果表明,ACPEG具有聚合活性低的独特优势,可于40℃一步法合成减水剂而不会爆聚;ACPEG的Mw为2 389,说明形成了聚醚单体结构;由ACPEG合成的减水剂减水率为37.4%,离析率为10.8%,1 h泌水率为6.2%,表面张力为35.67 mN/m,和易性比由酯类大单体(MAPEG)合成的减水剂略差,但在混凝土坍落度、泌浆距离、离析率、和易性及减缩效果等方面,均优于由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IPEG)和异戊烯基聚氧乙烯醚(TPEG)合成的减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单体 低聚合活性 高和易性 抗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界面性质和破乳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梅钦 王浩 +3 位作者 田丹 毛雷霆 宗华 李明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3-758,共6页
用界面张力仪和表面粘弹性仪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复合体系对模拟油与模拟水(简称油水)界面特性、乳状液稳定性和采出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固体悬浮物... 用界面张力仪和表面粘弹性仪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复合体系对模拟油与模拟水(简称油水)界面特性、乳状液稳定性和采出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固体悬浮物的采出液过滤后与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降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降低,而随HPAM浓度的增加,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增加;原油与二元复合体系所形成的W/O和O/W型乳状液稳定性随HPAM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采出液中HPAM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处理采出液的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乳状液 采收率 复合驱 石油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贵江 姜勇 +3 位作者 欧阳坚 朱卓岩 王凤 孙广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84-988,共5页
以丙烯酰胺、疏水单体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AMC12)和极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胶束水溶液共聚法合成了耐温、抗盐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NKP)。考察了引发温度、功能性引发剂MP和TritonX-100表面活性剂的... 以丙烯酰胺、疏水单体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AMC12)和极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胶束水溶液共聚法合成了耐温、抗盐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NKP)。考察了引发温度、功能性引发剂MP和TritonX-100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和单体含量对NKP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温度10℃、MP质量浓度20mg/L、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120mg/L、总单体占体系质量的20%(其中,AMC12质量分数为0.8%、AMPS质量分数为5.0%)时,NKP的滤过比小于2,相对分子质量达到2.1×10^7,依靠疏水基团的缔合作用使NKP具有很好的耐温、抗盐性能,有望替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作为驱油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 三元聚合物 聚合物驱 耐温 抗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C-MMA-AA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其抗蛋白质吸附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罗欣昕 王甦晓 《胶体与聚合物》 CAS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H_(2)O_(2)+Fe^(2+)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CMC-MMA-AA纳米乳液。通过SEM、DLS、TG、IR对乳胶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BLI、SDS-PAGE等方法验证... 本文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H_(2)O_(2)+Fe^(2+)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CMC-MMA-AA纳米乳液。通过SEM、DLS、TG、IR对乳胶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BLI、SDS-PAGE等方法验证纳米粒子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使用羧甲基纤维素包被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纳米粒子粒径大小均一,粒径分布较窄,且具备良好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羧甲基纤维素 乳液聚合 抗蛋白质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材料燃烧性和阻燃性的评价—锥形量热仪(CONE)法 被引量:111
11
作者 李斌 王建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5-19,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一代的实验室型聚合物材料燃烧性能和阻燃性能的评价方法—锥形量热仪。锥形量热仪的实验结果更接近聚合物材料在实际燃烧时的行为。详细地讨论了各种燃烧参数在评价和研究聚合物材料的燃烧性和阻燃性中的意义和应用,并介... 介绍了一种新一代的实验室型聚合物材料燃烧性能和阻燃性能的评价方法—锥形量热仪。锥形量热仪的实验结果更接近聚合物材料在实际燃烧时的行为。详细地讨论了各种燃烧参数在评价和研究聚合物材料的燃烧性和阻燃性中的意义和应用,并介绍了这方面的进展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 量热仪 燃烧性 阻燃性 CONE 高聚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芳 吴江勇 +3 位作者 赵方园 王晓春 杨捷 高文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1-1255,共5页
研究了实验室合成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简称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脂肪酰二乙醇胺(尼纳尔)复配使用时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尼纳尔分别与共聚物复配后,复配体系的洗油效率均在70%以... 研究了实验室合成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简称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脂肪酰二乙醇胺(尼纳尔)复配使用时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尼纳尔分别与共聚物复配后,复配体系的洗油效率均在70%以上。石油磺酸盐与共聚物复配前后的表面张力变化不大;尼纳尔与共聚物复配后,当ρ(尼纳尔)<1.0 g/L时,共聚物的加入使其表面张力增大;当ρ(尼纳尔)>1.0 g/L时,共聚物的加入对表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共聚物分别与石油磺酸盐、尼纳尔复配后,复配体系的表观黏度均增大,吸附黏度保留率均在90%以上。石油磺酸盐、尼纳尔与共聚物的复配体系可使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在2.0 g/L石油磺酸盐+1.0 g/L尼纳尔+1.5 g/L共聚物配方点,界面张力最低,为该油藏条件下的最优复合驱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耐温抗盐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盐 脂肪酰二乙醇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溶性三元疏水缔合聚合物P(AM/AA/BEM)的合成及溶液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茹森 薛松松 +2 位作者 陈俊华 郭拥军 蒲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0,174,共7页
为了获得耐温抗盐性优良、在弱碱性环境中溶解性良好的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BEM)为原料合成了碱溶性三元共聚物P(AM/AA/BEM),对其合... 为了获得耐温抗盐性优良、在弱碱性环境中溶解性良好的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BEM)为原料合成了碱溶性三元共聚物P(AM/AA/BEM),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溶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P(AM/AA/BEM)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总单体质量分数20%、AA摩尔分数25%、BEM摩尔分数0.2%、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V50)质量分数0.3%、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8 h;P(AM/AA/BEM)增黏性较好,耐温达90℃,抗盐达20 g/L,剪切稀释性良好;P(AM/AA/BEM)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在1 g/L P(AM/AA/BEM)中加入400 mg/L SDBS,可使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的黏度增大3.3倍。P(AM/AA/BEM)在增黏、耐温、抗盐和剪切稀释性方面均好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溶性 疏水缔合聚合物 合成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益名 付时雨 +1 位作者 杨韶平 詹怀宇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4,共5页
以纤维素为骨架,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方法在85%磷酸溶液反应介质中合成了pH值敏感水凝胶(C-g-AA)。主要研究了C-g-AA水凝胶的pH值敏感性及在不同pH值溶液(pH值分别为1.15,6.86,11.05)中的溶胀可逆性和溶胀动力学行为,并与在... 以纤维素为骨架,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接枝共聚方法在85%磷酸溶液反应介质中合成了pH值敏感水凝胶(C-g-AA)。主要研究了C-g-AA水凝胶的pH值敏感性及在不同pH值溶液(pH值分别为1.15,6.86,11.05)中的溶胀可逆性和溶胀动力学行为,并与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胀行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g-AA水凝胶的溶胀比随着凝胶中AA组分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73%;水凝胶溶胀具有明显的pH值敏感性,当pH值>7时达到溶胀平衡,水凝胶对pH值的溶胀可逆性良好;不同pH值溶液中的溶胀动力学表明,溶胀初期水分子在水凝胶中的扩散行为可用non-Fickian扩散定律来描述,整体溶胀行为满足Schott二级动力学方程,而在去离子水中,水凝胶溶胀初期的扩散特征指数同样保持稳定,但整体溶胀行为却不遵循Schott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敏感性 溶胀动力学 水凝胶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聚丙烯酰胺对原油破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缪云展 段明 +2 位作者 张健 赵文森 蒋晓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1,共4页
采用紫外光降解法制备了4种不同黏均相对分子质量(Mη)的聚合物溶液,并用其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含该聚合物的原油乳液。通过测定原油乳液脱水率、界面张力和分配系数,考察了聚合物质量浓度、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及聚合物种类对原油破乳的影... 采用紫外光降解法制备了4种不同黏均相对分子质量(Mη)的聚合物溶液,并用其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含该聚合物的原油乳液。通过测定原油乳液脱水率、界面张力和分配系数,考察了聚合物质量浓度、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及聚合物种类对原油破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种类及其黏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影响原油破乳的主要因素。对于水解聚丙烯酰胺(LDHPAM),当Mη>1.14×106时,相对于空白样,它对原油乳液稳定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当Mη<1.14×106时,它对原油乳液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与LDHPAM相比,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由于分子中含有少量的疏水基团,更易吸附于油水界面,对原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显著,当AP-P4质量浓度大于等于300mg/L时,原油乳液在55℃下静置2h后的脱水率仅为20%,远低于LDHPAM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原油破乳 聚丙烯酰胺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氨酯-酰亚胺聚合物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长生 尚蕾 +2 位作者 蹇锡高 王锦燕 王建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2-44,共3页
用“二步法”合成了含二氮杂奈酮结构聚氨酯-酰亚胺(PUI-DHPZ)嵌段聚合物。通过TG、力学强度以及溶解性分析测试,研究了PUI-DHPZ聚合物试样的性能及二酐含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PUI-DHPZ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其中半寿温度比聚氨酯(... 用“二步法”合成了含二氮杂奈酮结构聚氨酯-酰亚胺(PUI-DHPZ)嵌段聚合物。通过TG、力学强度以及溶解性分析测试,研究了PUI-DHPZ聚合物试样的性能及二酐含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PUI-DHPZ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其中半寿温度比聚氨酯(PU)提高了51℃;拉伸强度随二酐含量变化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PUI-DHPZ-50拉伸强度最大,扯断伸长率呈单一下降趋势;聚合物在强极性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聚合物 “二步法” 合成方法 力学强度 溶解性 拉伸强度 溶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氢硅油活泼氢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5
17
作者 方芳 高慧莲 张海婴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47,共3页
将含氢硅油与溴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溴化氢,过量的溴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建立了含氢硅油活泼氢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了溶剂种类、称样量、溴-乙酸溶液用量、碘化钾用量、反应时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含氢硅油 活泼氢 溴-乙酸溶液 碘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新型驱油聚合物溶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锡荣 张天宇 +1 位作者 张增丽 许春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6-861,共6页
在矿化度为8 000 mg/L的盐水条件下,考察了3种新型驱油聚合物在河南某油田的耐温及抗盐性能。通过对3种新型驱油聚合物溶液静态流变性能和动态流变性能的表征,研究了驱油聚合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后的性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P2(北... 在矿化度为8 000 mg/L的盐水条件下,考察了3种新型驱油聚合物在河南某油田的耐温及抗盐性能。通过对3种新型驱油聚合物溶液静态流变性能和动态流变性能的表征,研究了驱油聚合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后的性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P2(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制)的耐温抗盐性能最好,聚合物P3(胜利聚合物公司)的耐剪切性更好;3种聚合物的聚驱及后续水驱提高采收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2>P4>P3(聚合物P4:法国SNF公司)。这主要是因为聚合物P2溶液的黏度较高,在较低剪切频率下表现出良好的弹性性能,有助于采收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聚合物驱 耐温 抗盐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剪切流变仪校准用标准物质研究分析
19
作者 苗娜 张正东 +2 位作者 林志丹 刘喆 王义旭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30,共7页
为填补我国在动态剪切流变仪校准用黏度标准物质空白,对CANNON公司黏度标准物质N2700000SP进行成分分析、黏温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动力黏度测试方法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N2700000SP主要成分为聚异丁烯。为量化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为填补我国在动态剪切流变仪校准用黏度标准物质空白,对CANNON公司黏度标准物质N2700000SP进行成分分析、黏温性能、流变性能以及动力黏度测试方法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N2700000SP主要成分为聚异丁烯。为量化温度对黏度的影响,通过对标准物质的温度扫描,计算得到其在64℃附近黏温系数为-4.5%℃-1;采用剪切速率、温度扫描模式测定其黏温性和流变性能,明确N2700000SP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测试时必须采用合适的剪切速率或角频率。对毛细管法测得的动力黏度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毛细管测量方法可靠。研究可支撑我国动态剪切流变仪检校用标准物质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剪切流变仪 高黏度标准物质 沥青 流变性能 聚异丁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花色苷的壳聚糖-水杨醛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煦 董翠芳 +3 位作者 刘长霞 凌含悦 李英 范小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118,共8页
在蓝莓花色苷(ACNs)存在下,以水杨醛为交联剂原位构筑了负载ACNs的壳聚糖水凝胶(ACNs/CS-SA),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研究了其稳定性、溶胀性能和缓释性能。FT-IR和XRD表征结果表明ACNs通过物理包埋均匀分散在水凝胶三维网络结构中;TG-DTG... 在蓝莓花色苷(ACNs)存在下,以水杨醛为交联剂原位构筑了负载ACNs的壳聚糖水凝胶(ACNs/CS-SA),表征了其结构和形貌,研究了其稳定性、溶胀性能和缓释性能。FT-IR和XRD表征结果表明ACNs通过物理包埋均匀分散在水凝胶三维网络结构中;TG-DTG表征结果表明凝胶包埋显著提高了ACNs的热稳定性;ACNs/CS-SA的溶胀性能和缓释性能均展现出pH响应性;在pH2.7、4.6、6.7介质中,ACNs/CS-SA 24 h累计释药率分别为74.28%±4.58%、40.72%±4.04%和15.70%±1.71%;释放过程符合Weibull方程,R^(2)分别为0.99405、0.95165和0.99712。鉴于ACNs/CS-SA的pH响应性能和对ACNs热稳定性的提高,本研究有望为新型药物包封材料的开发和ACNs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壳聚糖水凝胶 稳定性 PH响应 缓释性能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