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MA封端聚(氨酯-酰亚胺)的本体法合成及γ射线辐射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成飞 曹巍 +2 位作者 翟彤 曾心苗 郭建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7,21,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封端剂,用本体聚合法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均苯四酸二酐和聚碳酸酯二醇合成了双键封端的聚(氨酯-酰亚胺)(PUI),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动态力学性能(DMA)、热重分析(TGA)和热机械分析(TMA)等...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封端剂,用本体聚合法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均苯四酸二酐和聚碳酸酯二醇合成了双键封端的聚(氨酯-酰亚胺)(PUI),并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动态力学性能(DMA)、热重分析(TGA)和热机械分析(TMA)等方法探讨了γ射线辐熙对所得PUI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γ射线辐照下,PUI发生交联反应,不饱和度和结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tanδ值显著下降,并明显向高温方向移动,并且,辐照剂量越大,移动也越大。辐照后PUI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在辐照剂量为50kGy和75kGy的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 本体聚合 合成 辐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条式脱挥器在本体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夏燕敏 陈德铨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79-883,共5页
关键词 本体聚合 落条式脱挥 闪蒸 预热器 闪蒸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甲醛和环氧乙烷的本体共聚 被引量:7
3
作者 崔敏慧 谢洪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1-36,共6页
研究了三聚甲醛与环氧乙烷的本体共聚,讨论了共单体环氧乙烷的用量、催化剂用量、聚合时间及聚合温度对共聚甲醛的收率及产物热稳定部分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共单体环氧乙烷和二氧五环对共聚的效果。结果表明,成本较低的环氧乙烷与三聚... 研究了三聚甲醛与环氧乙烷的本体共聚,讨论了共单体环氧乙烷的用量、催化剂用量、聚合时间及聚合温度对共聚甲醛的收率及产物热稳定部分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共单体环氧乙烷和二氧五环对共聚的效果。结果表明,成本较低的环氧乙烷与三聚甲醛的共聚产物,其热碱稳定部分较高、分子量也较大。因此这一条共聚路线是较有利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甲醛 环氧乙烷 本体共聚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S高支化聚合物制备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I)ATRP本体聚合时摩尔比n(p-CMS)/n(CuCl)对聚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欢 王国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2,共4页
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自缩合乙烯基聚合(SCVP)结合,以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为引发单体进行ATRP反应,得到具有高支化结构的聚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文中研究了该反应在本体聚合中引发单体和催化剂的摩尔比n(p-CMS)/n(CuCl)对聚合物... 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自缩合乙烯基聚合(SCVP)结合,以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为引发单体进行ATRP反应,得到具有高支化结构的聚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文中研究了该反应在本体聚合中引发单体和催化剂的摩尔比n(p-CMS)/n(CuCl)对聚合物PCMS的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探讨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可能原因。用GPC测试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用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支化聚合物 对氯甲基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自缩合乙烯基聚合 引发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α-二亚胺中性镍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聚合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锦春 顾春辉 单玉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0-42,共3页
2,6-二异丙基苯胺经硝化和Schiff碱缩合反应,生成的α-二亚胺配体与无水氯化镍反应制备了中性镍配合物。用FTIR1、H-NMR对中间产物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甲基铝氧烷(MAO)的助催化作用下,研究了以镍二亚胺为主催化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 2,6-二异丙基苯胺经硝化和Schiff碱缩合反应,生成的α-二亚胺配体与无水氯化镍反应制备了中性镍配合物。用FTIR1、H-NMR对中间产物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甲基铝氧烷(MAO)的助催化作用下,研究了以镍二亚胺为主催化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考察了聚合温度、n(Al)/n(Ni)值(摩尔比)、聚合时间、n(MMA)/n(Cat)值(摩尔比)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聚合反应条件是:聚合温度为60℃,聚合时间为15h,n(Al)/n(Ni)为600,n(MMA)/n(Cat)为1000。最佳聚合条件下,MMA单体的转化率为65.5%,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6×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镍催化剂 后过渡金属 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照下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玲 孟涛 +1 位作者 董凤云 朵英贤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5期430-433,共4页
超声波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的反应.研究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波辐照时间,超声场温度,引发剂用量对MMA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范围内,超声波不能直接引发MMA单体产生自由基,进行本体聚合.超... 超声波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的反应.研究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波辐照时间,超声场温度,引发剂用量对MMA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范围内,超声波不能直接引发MMA单体产生自由基,进行本体聚合.超声波的频率对MMA单体的转率有一定的影响,在频率为35 kHz的超声波辐照下,对提高MMA单体转化率的作用最大.随着超声波辐照时间的增加,MMA单体的转化率随而增大.超声波辐照下,MMA单体的转化率随聚合反应温度越高而增大.引发剂用量增加,MMA单体的转化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体转化率 本体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射结合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导电织物
7
作者 张庆伟 李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1-54,共4页
超声辐射结合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探讨制备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的最佳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偶联剂制备的聚苯胺导电织物的导电性能。采用SEM、IR、XRD、TG和电磁屏蔽测试等手段对导电织物进行... 超声辐射结合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探讨制备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的最佳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偶联剂制备的聚苯胺导电织物的导电性能。采用SEM、IR、XRD、TG和电磁屏蔽测试等手段对导电织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负载到了涤纶织物表面;超声辐射有效的抑制PANI链刷子状取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加入对聚苯胺的生长起到阻聚作用,防止了聚苯胺的爆聚;偶联剂602成为苯胺和织物的"分子桥",提高聚苯胺在织物上的负载量;聚苯胺渗入纤维内部;导电织物表面电导率达到3.3×10-2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射 聚苯胺 导电 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丁烯二酸/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
8
作者 杨敏鸽 曹嫚嫚 +2 位作者 王俊勃 赵川 王建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7年第4期14-17,共4页
以反丁烯二酸和丙烯腈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反丁烯二酸/丙烯腈共聚物。优化了反应物的摩尔比,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对合成物进行了测试... 以反丁烯二酸和丙烯腈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合成反丁烯二酸/丙烯腈共聚物。优化了反应物的摩尔比,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对合成物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在反丁烯二酸/丙烯腈的物料比为1∶1.5,引发剂用量7%,反应温度67℃,反应时间6h条件下,所合成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6.299×105,在180℃以下其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丁烯二酸 丙烯腈 共聚 合成工艺 经纱上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水性聚氨酯/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强 石阳阳 +3 位作者 张良良 黄毅萍 鲍俊杰 许戈文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共5页
以接枝在高岭土表面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改性(TDI)、聚醚(N-220)、聚酯(PBA2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原位聚合法制备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高岭土进行表征,差示扫描量... 以接枝在高岭土表面的甲苯二异氰酸酯改性(TDI)、聚醚(N-220)、聚酯(PBA2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原位聚合法制备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高岭土进行表征,差示扫描量热仪、拉力机、扫描电镜(SEM)分别对复合材料胶膜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改性高岭土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和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DI接枝到高岭土表面,随着改性高岭土含量的增加,聚氨酯的结晶度、机械性能、断裂伸长率和耐水性均有所提高。与聚氨酯相比,当改性高岭土添加量为1.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22%,断裂伸长率提高了42.85%。改性高岭土均匀地分布在聚氨酯基体中,提高了其结晶度、耐热性、耐水性、耐酸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原位聚合法 接枝 水性聚氨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聚胺醚及其原位聚合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成忠 徐青 黄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114,118,共4页
以双酚A缩水甘油醚(DGEBA)和乙醇胺为单体合成了热塑性聚胺醚,并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DGEBA和乙醇胺对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反应特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法(FT-IR)对聚... 以双酚A缩水甘油醚(DGEBA)和乙醇胺为单体合成了热塑性聚胺醚,并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DGEBA和乙醇胺对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反应特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法(FT-IR)对聚胺醚进行了结构分析,对原位聚合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和界面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DGEBA/乙醇胺摩尔比1∶1.07时,单体反应较为完全;拉伸强度为51.7MPa,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41.46MPa,弯曲强度为489MPa,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胺醚 原位聚合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连续纤维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单体的室温引发本体聚合
11
作者 杜中杰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5,共3页
提出了丙烯腈 /醋酸乙烯酯的一种室温引发、自加热的快速共聚合方法。探讨了该聚合反应的特点 ,研究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各种变量 ,包括氧化剂对还原剂的质量比、不同还原剂的质量比、引发剂用量等对 30 min转化率和产物分子量等的影响。
关键词 丙烯腈 室温引发 本体聚合 乙酸乙烯酯 热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型抗皱整理剂的制备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小娟 赵振河 韩李斌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1,共4页
以聚酯二元醇和TDI为原料制备水性聚氨酯型抗皱整理剂.制备的最佳工艺:R值[n(—NCO)∶n(—OH)]为2.0,预聚温度和扩链温度分别为65℃和70℃,预聚时间和扩链时间分别为120 min和60 min,其中DMPA用量为4.5%(对预聚体质量),再将反应液降温... 以聚酯二元醇和TDI为原料制备水性聚氨酯型抗皱整理剂.制备的最佳工艺:R值[n(—NCO)∶n(—OH)]为2.0,预聚温度和扩链温度分别为65℃和70℃,预聚时间和扩链时间分别为120 min和60 min,其中DMPA用量为4.5%(对预聚体质量),再将反应液降温至40℃,然后加入三乙胺(中和度为110%),强力搅拌,中和反应时间为30 min,最后加入计量蒸馏水分散乳化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抗皱整理剂 聚酯多元醇 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转化自由基本体聚合的数学模拟——三段聚合模型Ⅱ.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引发剂效率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霁光 郭文平 张政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基于本研究第一部分中提出的三段聚合模型 ,进一步导得聚合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表达式 ,并首次提出了一种确定聚合各阶段引发剂效率和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的方法。将数据处理得到的引发剂效率以及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 ,代入导得的表达式 ... 基于本研究第一部分中提出的三段聚合模型 ,进一步导得聚合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表达式 ,并首次提出了一种确定聚合各阶段引发剂效率和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的方法。将数据处理得到的引发剂效率以及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 ,代入导得的表达式 ,计算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随转化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计算值与实验值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转化自由基 本体聚合 三段聚合模型 凝胶效应 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