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岩 何启贤 +1 位作者 雷玉办 莫江敏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其高选择性、速效性、低成本的分离优势,在蛋白质分离纯化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计算方法优化和实验参数精细控制是获得高效分离产物的关键。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低分子量模型蛋白的分离,很少转化为复杂样... 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其高选择性、速效性、低成本的分离优势,在蛋白质分离纯化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计算方法优化和实验参数精细控制是获得高效分离产物的关键。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低分子量模型蛋白的分离,很少转化为复杂样品的检测。文章从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来源及特点出发,指出传统蛋白质分离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和挑战,并就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和实践进行综述,以期为蛋白质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蛋白质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的微波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路建美 张震乾 +2 位作者 李娜君 沈海清 朱秀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53,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酯和交联剂在微波条件下共聚反应,并与常规热聚合比较,发现微波辐射能使甲基丙烯酸二甲酯较常规法更快交联聚合,产率高;生成产物用于离子吸附能有效地吸附铜、金等金属离子,测定了pH对吸附率的影响、平衡速率和等温吸...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酯和交联剂在微波条件下共聚反应,并与常规热聚合比较,发现微波辐射能使甲基丙烯酸二甲酯较常规法更快交联聚合,产率高;生成产物用于离子吸附能有效地吸附铜、金等金属离子,测定了pH对吸附率的影响、平衡速率和等温吸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 微波合成 性能 微波辐射 聚合 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彦刚 黎钢 +3 位作者 杨超 杨芳 禹雪晴 白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测定了不同放电时间与放电功率时反应室温度的变化方程,发现反应室温度变化是影响聚合产物P(DMC)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反应室温度低于130℃.P(DMC)为线性。最高特...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测定了不同放电时间与放电功率时反应室温度的变化方程,发现反应室温度变化是影响聚合产物P(DMC)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反应室温度低于130℃.P(DMC)为线性。最高特性黏数为420.2cm^3/g,反应室温度为130℃~200℃,P(DMC)为交联性吸水树脂。吸水率为15g/g.优化了线性产物的反应条件:放电时间60s,放电功率60w,此时反应室温度为80℃。并经计算验证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DMC理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反应室温度变化 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放电时间 放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合成CdTe/CdS-PNIPAM复合水凝胶及荧光温敏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明 崔宁 +4 位作者 丁跃迪 杨畅 智胜辉 胡国印 杨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5,共5页
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制备出CdTe/CdS-PNIPAM复合水凝胶。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差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形态、相转变温度和荧光性能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水凝胶的溶胀率、温敏性能和荧光可逆行为。结果表明,CdTe/CdS... 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制备出CdTe/CdS-PNIPAM复合水凝胶。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差热分析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形态、相转变温度和荧光性能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水凝胶的溶胀率、温敏性能和荧光可逆行为。结果表明,CdTe/CdS量子点均匀分散,且与温敏单体通过配位结合在水凝胶网络中,复合水凝胶有良好的透明性和荧光性,相转变温度为32.5℃,复合水凝胶在20℃和40℃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490 a.u.和20 a.u.,经5次加热-冷却循环后荧光强度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荧光可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CdS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复合水凝胶 荧光性能 温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单体等离子体聚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潘长江 黄楠 +2 位作者 刘睿睿 王进 孙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2,共4页
采用等离子体聚合的方法对正丙醇和丙烯醇进行了聚合,成功地在Si基体上得到了有机高分子薄膜,利用FT-IR,XPS研究了薄膜的结构,表明薄膜呈现出一种嵌段的高分子薄膜结构,利用AFM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并且测量了表面粗糙度,研究表明,等离... 采用等离子体聚合的方法对正丙醇和丙烯醇进行了聚合,成功地在Si基体上得到了有机高分子薄膜,利用FT-IR,XPS研究了薄膜的结构,表明薄膜呈现出一种嵌段的高分子薄膜结构,利用AFM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并且测量了表面粗糙度,研究表明,等离子体聚合后薄膜表面十分平整,平均粗糙度在2nm以内,利用测量薄膜表面接触角的方法计算了材料的表面能以及临界表面自由能,并且进行了讨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聚合 高分子薄膜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辅助引发制备两性离子型P(AM-DAC-AANa)共聚物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玉 刘福胜 于世涛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0-464,共5页
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酸钠(AANa)的共聚物P(AM-DAC-AANa)。考察了m(DAC+AANa)∶m(AM)、引发温度、单体(AM+DAC+AA)质量分数、反应液pH值、硫脲质量分数、偶氮类... 采用光辅助引发技术,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酸钠(AANa)的共聚物P(AM-DAC-AANa)。考察了m(DAC+AANa)∶m(AM)、引发温度、单体(AM+DAC+AA)质量分数、反应液pH值、硫脲质量分数、偶氮类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结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引发剂引发聚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在m(DAC+AANa)∶m(AM)=15∶85,引发温度20℃,单体质量分数32%,pH值6,硫脲质量分数1.0%,偶氮类引发剂质量分数0.010 0%的条件下,得到了溶解时间66min,特性黏数为13.56dL·g-1的聚合物,并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辅助引发 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两性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粘胶纤维机械性能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林燕萍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共4页
利用微波产生的电磁场对粘胶纤维进行处理,分析微波对粘胶纤维服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微波处理,纤维表面出现了深浅不一、大小各异、分布无规律的坑穴;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微波处理时间与微波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纤维的质量损失... 利用微波产生的电磁场对粘胶纤维进行处理,分析微波对粘胶纤维服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微波处理,纤维表面出现了深浅不一、大小各异、分布无规律的坑穴;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微波处理时间与微波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纤维的质量损失率、表面摩擦系数、断裂伸长率及质量比电阻随着微波处理时间与微波功率的增加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粘胶纤维 微观形貌 服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雪梅 沈宁祥 盛京 《河北化工》 2001年第2期9-13,共5页
介绍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反应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 ,着重介绍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应用 接枝 溶剂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铝氧烷在丙烯高温聚合中的作用
9
作者 钟赤锋 毛炳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34,共5页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方法研究了高温聚合所得聚丙烯端基的结构。研究表明,聚合时加入改性甲基铝氧烷,所得聚丙烯端基中异丁基含量会显著提高。这表明,改性甲基铝氧烷参与链引发反应,形成新的活性中心。研究结果还表明,100℃聚合...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方法研究了高温聚合所得聚丙烯端基的结构。研究表明,聚合时加入改性甲基铝氧烷,所得聚丙烯端基中异丁基含量会显著提高。这表明,改性甲基铝氧烷参与链引发反应,形成新的活性中心。研究结果还表明,100℃聚合时链转移反应以向烷基铝转移反应为主;而120℃聚合时链转移反应有β-H消除反应和向烷基铝转移反应,以前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核磁共振碳谱 结构 温度 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涂聚脲用羟氨基聚醚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赵彦芝 周菊英 +1 位作者 卢建芳 曾伟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通过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脂肪胺制备羟氨基聚醚,并利用FTIR对羟氨基聚醚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有明显的氨基特征峰。用羟氨基聚醚合成了聚脲弹性体,利用DSC和TGA考察了产物的性能,并测试了产物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羟氨基... 通过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脂肪胺制备羟氨基聚醚,并利用FTIR对羟氨基聚醚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有明显的氨基特征峰。用羟氨基聚醚合成了聚脲弹性体,利用DSC和TGA考察了产物的性能,并测试了产物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羟氨基聚醚能有效降低聚脲的反应速率,制备的聚脲软硬段相混合程度较好,并且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涂聚脲 端氨基聚醚 羟氨基聚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下均聚和共聚反应机理 被引量:30
11
作者 路建美 张正彪 +2 位作者 吴健飞 戴蔚荃 朱秀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0-132,136,共4页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单体均聚和共聚反应机理。利用溶剂 N,N-二甲基甲酰胺 (DMF)或乙醇中的自由基捕捉剂 1 ,1 -二苯基 - 2 -三硝基苯肼 (DPPH)捕捉自由基 ,验证反应是否为自由基历程。研究了一些单体体系如烯丙基硫脲 (AT)和马来酸二丁基...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单体均聚和共聚反应机理。利用溶剂 N,N-二甲基甲酰胺 (DMF)或乙醇中的自由基捕捉剂 1 ,1 -二苯基 - 2 -三硝基苯肼 (DPPH)捕捉自由基 ,验证反应是否为自由基历程。研究了一些单体体系如烯丙基硫脲 (AT)和马来酸二丁基锡 (DBTM)或单体与载体 (Al2 O3 或 Si O2 )混合存在下的体系。同样 ,共聚反应如 DBTM- AT和 DBTM-硬脂酸乙烯酯 (SAVE)也进行了相似的聚合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以引发共聚反应 ,且符合自由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均聚 共聚 反应机理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丁酯与玉米淀粉的微波辐射接枝共聚合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郑小霞 罗雁彬 +1 位作者 陈泽芳 郑长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2,共4页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丙烯酸丁酯与玉米淀粉的干法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辐射条件、引发剂配比及种类、单体配比、界面剂种类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玉米淀粉 微波辐射 接枝共聚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科 王鹏 +1 位作者 李文科 舒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8,共3页
采用微波加热提供反应所需热量,以丙交酯为原料,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为催化剂,进行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开展了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工艺及相关基础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催化剂辛酸亚锡与单体的摩尔比为0.001,SiC作辅助加热介质,微波功率为... 采用微波加热提供反应所需热量,以丙交酯为原料,辛酸亚锡的甲苯溶液为催化剂,进行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开展了聚乳酸的微波辐射合成工艺及相关基础研究。在最佳条件下(催化剂辛酸亚锡与单体的摩尔比为0.001,SiC作辅助加热介质,微波功率为450W,反应18min)合成了分子量为2.5×104的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微波辐射技术 合成方法 热量 丙交酯 高分子材料 P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辐照对聚己内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光明 梁国正 +1 位作者 狄西岩 於秋霞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的辐照特性,聚已内酯(PCL)的分子量越大,辐射交联所需的凝胶化剂量越低。结果表明,溶胶分数s+s与1/D的关系很好地符合Charlesby-Pinner关系式,说明PCL的辐射交联属于无规交联。辐射交联对PCL的力学性能影响显...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聚己内酯的辐照特性,聚已内酯(PCL)的分子量越大,辐射交联所需的凝胶化剂量越低。结果表明,溶胶分数s+s与1/D的关系很好地符合Charlesby-Pinner关系式,说明PCL的辐射交联属于无规交联。辐射交联对PCL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辐射剂量越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越多,但分子量较高的PCL的抗张强度受辐射剂量的影响较小。动态力学分析(DMA)分析表明,聚己内酯辐照交联后的弹性模量和耐热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Γ辐照 分子量 辐射交联 无规交联 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 耐热性能 塑料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对苯乙烯磺酸钠接枝膜制备 被引量:12
15
作者 俎建华 王衡东 +2 位作者 叶寅 姚思德 邱士龙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8-174,共7页
采用γ射线引发共辐照接枝方法,研究了丙烯酸(AA)及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双元混合体系对聚乙烯(PE)薄膜的接枝规律性,用一步法直接制备了聚乙烯强酸型阳离子交换膜。研究结果表明,在辐照接枝过程中, AA首先与聚乙烯... 采用γ射线引发共辐照接枝方法,研究了丙烯酸(AA)及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双元混合体系对聚乙烯(PE)薄膜的接枝规律性,用一步法直接制备了聚乙烯强酸型阳离子交换膜。研究结果表明,在辐照接枝过程中, AA首先与聚乙烯反应;改善了薄膜表面的亲水性,然后 SSS与 PE接枝共聚。通过 SSS单一体系及双元混合体系的研究,发现 AA的存在是实现 PE 磺化的必要条件。本文系统研究了影响共接枝反应的辐照剂量、阻聚剂用量、单体摩尔比及总摩尔浓度变化等因素。并做了接枝物的IR分析及物理电化学性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丙烯酸 对苯乙烯磺酸钠 接枝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圣东 郭小丽 +2 位作者 张凌飞 易昌凤 徐祖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1,共4页
在微波辐射下,以乙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散聚合。利用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粒度仪(PCS)研究了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大小,探讨了介质中乙醇含量、聚合前期微波功率、引发剂和... 在微波辐射下,以乙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散聚合。利用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粒度仪(PCS)研究了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大小,探讨了介质中乙醇含量、聚合前期微波功率、引发剂和稳定剂浓度对微球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介质中乙醇质量分数在40%~50%时能得到稳定的聚合物微球。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反应前期微波功率的增大,微球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先减小后变大。与常规加热聚合相比,微波辐射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单体转化率,所得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小,单分散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微波辐射 微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光辅助引发聚合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福胜 李志文 于世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5,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在金属卤化物灯照射和引发剂作用下,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溶液pH值和单体配比等对聚合物特性...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在金属卤化物灯照射和引发剂作用下,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溶液pH值和单体配比等对聚合物特性黏数和溶解性的影响。在单体质量分数30%,阳离子度10%~30%,引发剂质量分数0.0048%,pH值4,引发温度15℃条件下,产物的特性黏数可达10dL/g以上,溶解时间低于40min。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无纺布预辐射接枝4-乙烯基吡啶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谭绍早 李光吉 +1 位作者 沈家瑞 陈中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2-144,共3页
采用预辐射接枝法 ,在 PP无纺布上接枝 4-乙烯基吡啶 ( 4 - VP)。发现接枝率随着辐照剂量、接枝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数值拟合的方法 ,推导出接枝率与其随接枝反应条件变化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由数学表达式计算出的... 采用预辐射接枝法 ,在 PP无纺布上接枝 4-乙烯基吡啶 ( 4 - VP)。发现接枝率随着辐照剂量、接枝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数值拟合的方法 ,推导出接枝率与其随接枝反应条件变化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由数学表达式计算出的接枝率与通过实验测得的接枝率能很好地符合。同时也计算出了接枝反应的活化能 ,并对该预辐射接枝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纺布 乙烯基吡啶 聚丙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聚合Z-N催化剂中的给电子体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13
19
作者 雷华 徐宏彬 +3 位作者 冯连芳 姚小利 翁志学 徐国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4,59,共5页
给电子体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中对提高聚丙烯的立构规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给电子体的作用机理以及寻找新型的给电子体是该领域的热点,也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方向。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在新型给电子体的开发方面... 给电子体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中对提高聚丙烯的立构规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给电子体的作用机理以及寻找新型的给电子体是该领域的热点,也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方向。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在新型给电子体的开发方面的进展,如内给电子体的二醚类化合物,外给电子体的硅烷类等,并总结了有关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一般性规律,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电子体 ZIEGLER-NATTA催化剂 聚丙烯 立构规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辐射接枝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朝荣 王静霞 +3 位作者 陈竹平 汪秀英 黄成 陈浩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以甲醇为溶剂,采用辐射接枝法制备了聚-L-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inyl pyrrolidone,NVP)接枝共聚物(Poly(L-lactide)-g-poly(N-vinyl pyrrolidone),PLLA-g-PVP)。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 以甲醇为溶剂,采用辐射接枝法制备了聚-L-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inyl pyrrolidone,NVP)接枝共聚物(Poly(L-lactide)-g-poly(N-vinyl pyrrolidone),PLLA-g-PVP)。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接枝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吸收剂量为5kGy时,接枝率可达14.9%;NVP链段C=O吸收峰出现在1660~1671cm-1,随吸收剂量的增加移向高波数;在1HNMR中PLLA链段甲基和次甲基峰面积比大于3∶1,说明接枝反应可能发生在PLLA次甲基碳上;PLLA的结晶焓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接枝共聚物的结晶焓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 辐照 聚-L-乳酸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