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reductive polyaniline on the stability of nitrocellulose
1
作者 Wenjiang Li Binbin Wang +5 位作者 Huimin Chen Aoao Lu Chenguang Li Qiang Li Fengqiang Nan Ping D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17-225,共9页
The search for new green and efficient stabilizer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nitrocellulose(NC). This is due to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stabilizers, such as high toxicity. In this study, ... The search for new green and efficient stabilizer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nitrocellulose(NC). This is due to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stabilizers, such as high toxicity. In this study, reduced polyaniline(r-PANI), which has a similar functional structure to diphenylamine(DPA) but is non-toxic, was prepared from PANI based on the action with N_(2)H_(4) and NH_(3)-H_(2)O, and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potential stabilizer for NC. XPS, FTIR, Raman, and SE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reduced chemical 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r-PANI.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r-PANI on the stabilization of NC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DSC, VST, isothermal TG, and MMC. Thermal weight loss was reduced by 83% and 68% and gas pressure release by 75% and 49% compared to pure NC and NC&3%DPA, respectively.FTIR and XP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r-PANI before and after reaction with NO_(2). The 1535 cm^(-1) and 1341 cm^(-1) of the FTIR and the 404.98 eV and 406.05 eV of the XPS showed that the -NO_(2) was generated by the absorption of NO_(2). Furthermore, the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 showed that NO_(2) was directly immobilized on r-PANI by forming -NO_(2) in the neighboring position of the benzene 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CELLULOSE Green stabilizer POLYANILINE Mechanism of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热稳定剂——羧酸巯基乙酯锑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又年 舒万艮 +2 位作者 王春江 曾冬铭 陈启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0-453,共4页
以 Sb2 O3 和 HSCH2 CH2 OH为原料合成 Sb(SCH2 CH2 OH) 3 ;再将 Sb(SCH2 CH2 OH) 3 与 RCOOH反应 ,以钛酸丁酯作催化剂 ,二甲苯为溶剂 ,加热回流反应 ,得到逆酯锑 .产品的热稳定性能测试表明 :当逆酯锑的添加量为 2 %时 ,PVC树脂的热... 以 Sb2 O3 和 HSCH2 CH2 OH为原料合成 Sb(SCH2 CH2 OH) 3 ;再将 Sb(SCH2 CH2 OH) 3 与 RCOOH反应 ,以钛酸丁酯作催化剂 ,二甲苯为溶剂 ,加热回流反应 ,得到逆酯锑 .产品的热稳定性能测试表明 :当逆酯锑的添加量为 2 %时 ,PVC树脂的热稳定时间为 8~ 4 0 min(2 0 0℃ ) .还对该类热稳定剂对 PVC的热稳定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基乙酯锑 硫醇锑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合成 性质 热稳定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季铵盐型黏土稳定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量 被引量:9
3
作者 鲁红升 李雯 +3 位作者 郭斐 全红平 戴姗姗 黄志宇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4,共4页
实验以1,2-二溴乙烷(EDB)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水溶性低聚季铵盐型黏土稳定剂。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n(EDB)∶n(TMEDA)=1∶1,收率77.1%。研究表明,在黏土稳定剂质量分数为1%时,防... 实验以1,2-二溴乙烷(EDB)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水溶性低聚季铵盐型黏土稳定剂。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n(EDB)∶n(TMEDA)=1∶1,收率77.1%。研究表明,在黏土稳定剂质量分数为1%时,防膨率可达到89.8%;在质量分数1.5%时,缩膨率最高可达50.3%;而产物在持久防膨性能方面相对于无机黏土稳定剂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成 季铵盐 防膨 缩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4]芳烃-受阻胺类复合稳定剂在聚丙烯中的抗热氧稳定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冯亚青 周立山 +3 位作者 洪学传 李熙凤 董宁 崔永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18-622,共5页
烷基取代哌啶胺化合物与三聚氯氰分步缩合反应合成中间体 6-氯 -2 ,4 -双 ( N ,N -( 2 ,2 ,6 ,6 -四甲基 -4 -哌啶基 -烷基 )胺基 ) -1 ,3,5 -三嗪 ,此中间体再与烷基多胺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等缩合得到一系列单体型高分子量哌啶三... 烷基取代哌啶胺化合物与三聚氯氰分步缩合反应合成中间体 6-氯 -2 ,4 -双 ( N ,N -( 2 ,2 ,6 ,6 -四甲基 -4 -哌啶基 -烷基 )胺基 ) -1 ,3,5 -三嗪 ,此中间体再与烷基多胺如乙二胺、二乙烯三胺等缩合得到一系列单体型高分子量哌啶三嗪类化合物 ;制备了对叔丁基杯 [4 ]芳烃、高分子受阻胺类化合物和聚丙烯共混体系 .通过老化性能实验评价了共混体系的抗热氧性能 ,结果表明 ,杯芳烃和受阻胺类复合稳定剂能明显提高聚丙烯的耐热氧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芳烃 受阻胺 合成 聚丙烯 复合稳定剂 抗热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基硫醇锡PVC热稳定剂的合成 被引量:7
5
作者 魏荣宝 梁娅 +2 位作者 韩宝成 卢世荣 高铁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8-80,共3页
酯基硫醇锡PVC热稳定剂的合成魏荣宝*梁娅韩宝成卢世荣高铁男(天津理工学院化工系天津300191)关键词酯基硫醇锡,制备,PVC热稳定剂1996-08-20收稿,1996-12-12修回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酯基... 酯基硫醇锡PVC热稳定剂的合成魏荣宝*梁娅韩宝成卢世荣高铁男(天津理工学院化工系天津300191)关键词酯基硫醇锡,制备,PVC热稳定剂1996-08-20收稿,1996-12-12修回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酯基硫醇锡是70年代末开发的一类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基硫醇锡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状聚酰胺—胺对模拟乳液破乳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杰 李翠勤 +2 位作者 林蓉 王俊 戴淑娟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4,共3页
应用单滴法考察了合成的树状高分子聚酰胺-胺对油滴液膜的破乳效果,并分析了其破乳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该聚合物的文化代数及质量浓度的增加,油滴液膜排液时间缩短,半生命期减小,破裂速率常数增大,破乳性能提高;树状高分子聚酰胺-胺对... 应用单滴法考察了合成的树状高分子聚酰胺-胺对油滴液膜的破乳效果,并分析了其破乳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该聚合物的文化代数及质量浓度的增加,油滴液膜排液时间缩短,半生命期减小,破裂速率常数增大,破乳性能提高;树状高分子聚酰胺-胺对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性能强与该分子具有三维球形结构和表面高密度的酰胺官能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树状高分子 聚酰胺-胺 单滴法 液膜 破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型粘土稳定剂的研制和现场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银本才 李玉奎 +3 位作者 杜卫平 梁军岐 樊西惊 艾玉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中原油田地层水敏问题,研制出PTC型粘土稳定剂。这种稳定剂是一种阳离子型有机聚合物与KCl或NH_4Cl的复配体系。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剂具有长效、易溶于水、和酸的配伍性好,特别适用于中低渗透地层的特点,已在中原油田现场大规模推... 针对中原油田地层水敏问题,研制出PTC型粘土稳定剂。这种稳定剂是一种阳离子型有机聚合物与KCl或NH_4Cl的复配体系。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剂具有长效、易溶于水、和酸的配伍性好,特别适用于中低渗透地层的特点,已在中原油田现场大规模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聚合物 粘土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多元复合热稳定剂体系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0
8
作者 徐选华 瞿龙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376,共3页
采用线性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对PVC多元复合热稳定体系的配方进行优化设计 ;此外 ,建立了 β 氨基丁烯酸酯类稳定剂与脂肪酸钙、脂肪酸锌、环氧大豆油、亚磷酸酯、加工助剂A的组合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PVC多元复合热稳... 采用线性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对PVC多元复合热稳定体系的配方进行优化设计 ;此外 ,建立了 β 氨基丁烯酸酯类稳定剂与脂肪酸钙、脂肪酸锌、环氧大豆油、亚磷酸酯、加工助剂A的组合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PVC多元复合热稳定体系中 β 氨基丁烯酸与脂肪酸钙协同效应最好 ,与脂肪酸锌协同效应最差 ;利用该模型进行优化设计获得的稳定剂间的效应与实验结果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多元复合热稳定剂体系 优化设计 模型 协同效应 聚氯乙烯塑料 配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阻胺光稳定剂的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胡应喜 刘霞 陈赤阳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22,共8页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HAL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光稳定剂 ,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中。介绍了HALS的作用机理、分类、合成工艺、国内外生产及消费情况。展望了HALS的发展方向 ,并为今后发展HALS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光稳定剂 HALS 高分子材料 吸收剂 受阻胺官能团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有机锡热稳定剂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魏荣宝 梁娅 +2 位作者 吴锦国 赵军 董志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32,共4页
双(β-烷氧羰烷基)二氯化锡与二酸、二酚、二醇、二硫醇通过界面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有机锡聚酯、聚醚、聚硫醚,新合成的聚合物可作为PVC制品的热稳定剂使用。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热稳定剂 有机锡聚酯 聚醚 聚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抗氧剂对聚酰胺的热氧稳定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涛 叶林 舒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8-101,共4页
采用丙烯酸酯类抗氧剂AL与主、辅抗氧剂复合构成三元复合稳定体系,利用其双官能团稳定机理,捕获聚合物降解产生的碳自由基,以进一步提高尼龙6热氧稳定性能。研究了抗氧剂AL对尼龙6的热氧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在130℃长期热氧老化过程中,... 采用丙烯酸酯类抗氧剂AL与主、辅抗氧剂复合构成三元复合稳定体系,利用其双官能团稳定机理,捕获聚合物降解产生的碳自由基,以进一步提高尼龙6热氧稳定性能。研究了抗氧剂AL对尼龙6的热氧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在130℃长期热氧老化过程中,抗氧剂AL的加入能有效抑制尼龙6黏度和分子量的降低,抑制其端羧基形成和含量的增加,提高尼龙6的热分解温度,并能有效延缓尼龙6冲击韧性的下降,获得较高的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丙烯酸酯类抗氧剂 热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1,6-己二胺的合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阳 陈立功 王东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6-560,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中间体己二胺哌啶的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定性分析了2,2,6,6-四甲基-4-哌啶酮与1,6-己二胺反应产物的结构并推测了副产物的生成过程.建立和优化了缩合、脱 水、加氢三步法合成N,N′-双(2,2,6,6-四...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中间体己二胺哌啶的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定性分析了2,2,6,6-四甲基-4-哌啶酮与1,6-己二胺反应产物的结构并推测了副产物的生成过程.建立和优化了缩合、脱 水、加氢三步法合成N,N′-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1,6-己二胺(HMBTAD)的新工艺.最佳反应条件为:缩合温度70~75℃,脱水真空度2.66~7.98kPa,以三元骨架Ni为催化剂,在110℃、7.09~8.11 kPa的氢气压力下进行加氢.在此条件下,HMBTAD收率为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6 6-四甲基-4-哌啶酮 N N’g2(2 2 6 6-四甲基-4-哌啶基)-1 6-己二胺 缩合 三步法工艺 催化 光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稳定剂中间体2-氯-4,6-二(2,2,6,6-四甲基-4-哌啶氧基)-1,3,5-三嗪的制备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惠萍 蒋登高 +1 位作者 张建华 王雷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20-22,共3页
作为受阻胺光稳定剂 (HALS)的重要中间体 ,2 氯 4 ,6 二 (2 ,2 ,6 ,6 四甲基 4 哌啶氧基 ) 1,3,5 三嗪 (CDTMTZ)本身也是一种光稳定剂 ,是合成其它高分子量光稳定剂的基础 .通过实验考证了溶剂、物料配比、添加方式及不同反应... 作为受阻胺光稳定剂 (HALS)的重要中间体 ,2 氯 4 ,6 二 (2 ,2 ,6 ,6 四甲基 4 哌啶氧基 ) 1,3,5 三嗪 (CDTMTZ)本身也是一种光稳定剂 ,是合成其它高分子量光稳定剂的基础 .通过实验考证了溶剂、物料配比、添加方式及不同反应阶段的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产物的熔点及元素分析 ,得出了用水作溶剂时 ,理论配比下两次加料 ,反应阶段Ⅰ温度 5~ 8℃、时间 2h ;反应阶段Ⅱ温度 80℃、时间 2 4h ,得到了CDTMTZ一水合物 ,熔点 (2 2 3.8℃~ 2 2 6 .4℃ )及元素分析结果均与相关文献较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体 光稳定剂 2-氯-4 6-二(2 2 6 6-四甲基-4-哌啶氧基)-1 3 5-三嗪 制备 熔点 元素分析 光氧化 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构醇对甲醇-汽油体系相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长春 张洁 +1 位作者 汤颖 杨程程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54,共5页
通过甲醇-汽油相稳定性实验,分别考察了一系列正构醇作助溶剂对甲醇-汽油体系相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正构醇加量-相分离温度曲线线性回归方程,对其影响规律进行探讨。实验表明:在温度-25~40℃,C_3~C_8正构醇皆对M15(表示甲醇在甲醇-汽油... 通过甲醇-汽油相稳定性实验,分别考察了一系列正构醇作助溶剂对甲醇-汽油体系相稳定性的影响;结合正构醇加量-相分离温度曲线线性回归方程,对其影响规律进行探讨。实验表明:在温度-25~40℃,C_3~C_8正构醇皆对M15(表示甲醇在甲醇-汽油体系中体积分数为15%)、M30、M35、M50、M65、M85甲醇-汽油体系有一定的助溶效果;正构醇结构以及甲醇比例对相稳定性都有显著影响,助溶效果随醇碳数的增加而增强,一般情况下,碳数大于5时才能达到最佳助溶效果;甲醇比例一定时,不同正构醇加量与其对应的体系相分离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曲线的线性回归趋势线相关系数R^2值大都高于0.99;随着正构醇HLB值减小其对相同甲醇比例的甲醇-汽油体系相稳定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汽油 相稳定性 正构醇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环氧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焕 林美娟 章文贡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5-56,共2页
研究了油酸环氧化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环氧化效果,结果表明:磺酸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的增加可提高环氧化效果,缩短反应时间;有机介质DBP的存在可提高环氧化效果;升高温度可使反应速度加快;使用高浓度的双氧水可大大提高... 研究了油酸环氧化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环氧化效果,结果表明:磺酸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的增加可提高环氧化效果,缩短反应时间;有机介质DBP的存在可提高环氧化效果;升高温度可使反应速度加快;使用高浓度的双氧水可大大提高环氧化效果;使用过氧甲酸或过氧乙酸对环氧化效果区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环氧化 反应条件 增塑剂 热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大分子中的光稳定剂 被引量:13
16
作者 齐邦峰 班红艳 +2 位作者 曹祖宾 王丽君 陈立仁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9-22,28,共5页
光稳定剂是抑制或减缓由于光氧化作用而使高分子材料发生降解的助剂。它可吸收、屏蔽紫外线、吸收高能量紫外线进行能量转换或能迅速将已被紫外线激发的高分子激发态猝回到稳定的基态 ,达到保护高分子材料免受紫外线破坏的作用 ,从而提... 光稳定剂是抑制或减缓由于光氧化作用而使高分子材料发生降解的助剂。它可吸收、屏蔽紫外线、吸收高能量紫外线进行能量转换或能迅速将已被紫外线激发的高分子激发态猝回到稳定的基态 ,达到保护高分子材料免受紫外线破坏的作用 ,从而提高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寿命。综述了光稳定剂的应用背景 ,国内外光稳定剂的类别、作用机理及发展趋势。根据光稳定剂作用机理的不同 ,将光稳定剂分为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激发态猝灭剂及自由基捕获剂。由于蜡类产品在储运、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受光的照射而使颜色发生改变 ,因此 ,近年来光稳定剂已广泛应用于石油蜡类产品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稳定剂 紫外线吸收剂 受阻胺光稳定剂 光屏蔽剂 猝灭剂 有机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庆荣 陈庆华 +1 位作者 颜志森 章文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4-507,共4页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 ,在氧化苯甲酰 (BPO)存在下 ,合成了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DBTM-St-BA)三元共聚物 .用 GPC,FTIR,1 H NMR,TG和刚果红法及布拉本热流变仪对共聚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所选定的...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 ,在氧化苯甲酰 (BPO)存在下 ,合成了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DBTM-St-BA)三元共聚物 .用 GPC,FTIR,1 H NMR,TG和刚果红法及布拉本热流变仪对共聚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所选定的聚合条件下 ,共聚产物为 DBTM-St-BA的三元共聚物 ,在含锡量相同的情况下 ,共聚物对 PVC的热稳定效果和加工性能的影响优于 DBTM,可以作为多功能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结构 性能 表征 PVC 热稳定剂 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聚氯乙烯 有机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MS为反应性助稳定剂制备高固含量苯丙共聚细乳液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震乾 李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共4页
以含氢聚硅氧烷(PHMS)为反应性助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和半连续法细乳液聚合制备了固含量为50%苯丙共聚乳液。考察了不同细乳液聚合体系中反应稳定性、单体转化率、共聚乳胶粒子粒径及粒径分布变化、粒子数目变化及乳液稳定性的不同。结... 以含氢聚硅氧烷(PHMS)为反应性助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和半连续法细乳液聚合制备了固含量为50%苯丙共聚乳液。考察了不同细乳液聚合体系中反应稳定性、单体转化率、共聚乳胶粒子粒径及粒径分布变化、粒子数目变化及乳液稳定性的不同。结果表明,与一步法细乳液聚合相比,半连续细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增长缓慢,聚合稳定性好;乳胶粒径由156.8 nm增大到215.3 nm;粒径分布指数在0.151~0.254之间,乳胶粒子数目相对稳定;制备高固含量苯丙乳液贮存稳定性、冻融及钙离子稳定性比一步法细乳液聚合体系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高固含量 反应性稳定剂 含氢聚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相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亚峰 刘兆丽 +1 位作者 谭凤芝 李沅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2,共4页
实验以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的混合物为分散剂,以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体系,以甲酸钠为相对分子质量调控剂,在双水相中进行丙烯酸的聚合反应,制备相对分子质量为3 000~4 000的聚丙烯酸钠。考察了分散体系、引发体系、添加剂等因素对聚合反... 实验以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的混合物为分散剂,以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体系,以甲酸钠为相对分子质量调控剂,在双水相中进行丙烯酸的聚合反应,制备相对分子质量为3 000~4 000的聚丙烯酸钠。考察了分散体系、引发体系、添加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为分散剂,m(PEG):m(PVA)=1.8:1,质量分数为5.0%~5.5%;以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剂,n(K_2S_2O_8):n(CO(NH_2)_2)=1:1.5;n(K_2S_2O_8):n(AANa)=0.07:1;甲酸钠为丙烯酸钠聚合反应控制剂,质量分数为1%。于50~55℃,进行双水相中丙烯酸钠的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达99.6%,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制在3 000~3 600。双水相中制备的聚丙烯酸钠用于陶瓷铁粉的分散实验,表明分散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钠 双水相聚合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晓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4-335,共2页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was synthesized.The effect of monomer concentration,reaction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olyacrylic acid sodium was studied.
关键词 低分子量 聚丙烯酸钠 分散剂 合成 造纸工业 氧化一还原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