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制碳酸丙烯酯
1
作者 王陇豫 卢志凯 +7 位作者 柳鑫 罗国华 徐新 刘海燕 孟祥海 徐春明 刘植昌 靳海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沉淀体系的pH值、金属离子比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沉淀体系n(Ca^(2+))∶n(Zn^(2+))∶n(Al 3+)=1.6∶3∶1、pH=9.5条件下,通过共沉淀得到具有水滑石结构的前驱体,前驱体经900℃焙烧4 h所制得的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n(1,2-丙二醇)∶n(尿素)=1.5∶1、温度145℃、压力20 kPa条件下反应4 h,碳酸丙烯酯收率达到93.8%。同时通过温度序列控制方案对该反应过程实现了有效优化,碳酸丙烯酯收率提高至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Zn-Al催化剂 尿素 1 2-丙二醇 碳酸丙烯酯 醇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ZrO_(2)催化甘油酯交换反应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娜美 李芳 +2 位作者 安华良 薛伟 赵新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8,共11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rO_(2)催化剂,用于催化甘油(GLY)与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甘油酯(GC)。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N_(2)等温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手段对ZrO_(2)催化剂进行...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rO_(2)催化剂,用于催化甘油(GLY)与碳酸二甲酯(DMC)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甘油酯(GC)。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N_(2)等温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手段对ZrO_(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O_(2)催化性能高度依赖于其表面中强碱性位点密度,当焙烧温度为600℃时,所制备的ZrO_(2)-600催化剂表面中强碱性位点密度较大;在反应温度90℃下反应90 min, GLY转化率为96.1%,GC选择性为86.2%。重复使用第3次时,由于ZrO_(2)表面碱性位点密度减小、孔道坍塌以及部分ZrO_(2)样品溶解在DMC中,GLY转化率和GC选择性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碳酸甘油酯 酯交换 ZrO_(2)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Pd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脱羰基制备碳酸二甲酯
3
作者 刘鹏 李文松 +2 位作者 郭豹 刘继东 吕建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3,共10页
为开发高效、成本低廉的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艺,以Naβ(25)、NaZSM-5(25)、NaY(6)、NaY(8)和NaY(10)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催化剂,并将其首次用于草酸二甲酯(DMO)脱羰基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 为开发高效、成本低廉的碳酸二甲酯(DMC)合成工艺,以Naβ(25)、NaZSM-5(25)、NaY(6)、NaY(8)和NaY(10)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催化剂,并将其首次用于草酸二甲酯(DMO)脱羰基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价态、孔结构、形貌以及晶型进行分析,并对其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使用Pd/NaY(6)催化剂催化DMO脱羰基合成DMC,在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90 min、催化剂用量1.0 g、1,4-二氧六环与DMO质量比4∶1、Pd负载量(w)0.2%的条件下,DMO转化率可达82.59%,DMC选择性可达62.33%。通过对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发现,经过5次循环再生后,催化剂对DMO脱羰基反应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后,合理推测出Pd/NaY(6)催化剂催化DMO脱羰基合成DMC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PD催化剂 草酸二甲酯 脱羰基反应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彭善俊 李雅慧 +1 位作者 冯泰量 吕仁亮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33-35,共3页
碳酸二甲酯(DMC)在有机化学工业中被广泛用作中间体和溶剂。近年来,以CO_(2)和甲醇为原料直接合成DMC取得了很大进展。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DMC合成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主要综述了CO_(2)和甲醇合成DMC的催化机理及常用催... 碳酸二甲酯(DMC)在有机化学工业中被广泛用作中间体和溶剂。近年来,以CO_(2)和甲醇为原料直接合成DMC取得了很大进展。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DMC合成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主要综述了CO_(2)和甲醇合成DMC的催化机理及常用催化剂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的甲醇和CO_(2)制碳酸二甲酯研究获进展
5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43,共1页
近日,武汉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晶体重构策略在CeO_(2)上构建大量的点缺陷,将富电子晶格氧引人到CeO_(2)催化剂中,精准调控催化剂酸碱性质。该催化剂在甲醇和CO_(2)制碳酸二甲酯(DMC)反应中,DMC收率为22.2 mmol/g。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 近日,武汉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晶体重构策略在CeO_(2)上构建大量的点缺陷,将富电子晶格氧引人到CeO_(2)催化剂中,精准调控催化剂酸碱性质。该催化剂在甲醇和CO_(2)制碳酸二甲酯(DMC)反应中,DMC收率为22.2 mmol/g。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甲醇和COz直接合成DMC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两种反应物吸附活化的差异,导致关键中间体^(*)CH_(3)OCOO难以形成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应用化学 点缺陷 晶格氧 武汉大学 催化剂 关键中间体 吸附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乙烯酯合成过程热力学分析与动力学模拟
6
作者 吕全明 刘银川 +1 位作者 李娜 贺来宾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由环氧乙烷(EO)和二氧化碳(CO_(2))酯化加成生产碳酸乙烯酯(EC)是一条优选的“绿色化学”生产路线,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提供优良溶剂,更能开辟一条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的绿色路线。为了研究此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和反应程度,通过热... 由环氧乙烷(EO)和二氧化碳(CO_(2))酯化加成生产碳酸乙烯酯(EC)是一条优选的“绿色化学”生产路线,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提供优良溶剂,更能开辟一条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的绿色路线。为了研究此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和反应程度,通过热力学公式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建立了主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以指导工业反应器的设计。结果表明:除EC水解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外,主反应和其他副反应均为强放热反应;所有副反应均可以自发进行,而主反应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大于100℃时不能自发进行;通过对试验数据回归得到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用工业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动力学模型预测了反应器组合后的产物浓度,双釜串联反应器出口EC摩尔分数为98.91%,模型计算值与工业试验值误差小于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乙烯酯 环氧乙烷 热力学分析 宏观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固体碱催化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36
7
作者 魏彤 王谋华 +2 位作者 魏伟 孙予罕 钟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59-962,共4页
将KI、K2CO3和KOH负载在介孔活性炭上制备了介孔固体碱,并将其应用于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研究了碱强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甲醇与碳酸丙烯酯摩尔比的影响,同时对催化剂的再生行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介孔固体碱 催化 酯交换法 合成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尿素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新强 王延吉 +2 位作者 申群兵 杨红健 张继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52,共6页
考察了不同金属氧化物对尿素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DMC)反应的催化性能。在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ZnO催化剂上适宜的反应条件是 :甲醇与尿素摩尔比为 2 0 ,反应温度为 180℃ ,反应时间为 9h ,ZnO用量为反应体系质量的 8%。DMC的最高收率为... 考察了不同金属氧化物对尿素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DMC)反应的催化性能。在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ZnO催化剂上适宜的反应条件是 :甲醇与尿素摩尔比为 2 0 ,反应温度为 180℃ ,反应时间为 9h ,ZnO用量为反应体系质量的 8%。DMC的最高收率为 2 2 6 %。活性中心被覆盖是造成ZnO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失活的ZnO催化剂可通过简单焙烧的方法得以再生。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二元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对其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 ,发现ZnO PbO和ZnO La2 O3 的催化活性分别为ZnO的 1 4和 1 13倍。此外还考察了焙烧温度对二元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尿素 甲醇 合成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与醋酸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沈荣春 方云进 +1 位作者 肖文德 朱开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97-900,共4页
通过碳酸二甲酯与醋酸苯酯进行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筛选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浓度、物料配比、温度诸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其它合成路线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醋酸苯酯 合成 碳酸二苯酯 研究 酯交换法 二丁基氧化锡 钛酸丁酯 钛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和氨基甲酸甲酯制碳酸二甲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卓群 吴廷华 +2 位作者 茆福林 张奇能 陈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88,共2页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氨基甲酸甲酯(MC)和碳酸二甲酯的标准生成焓ΔfH0m、标准生成自由能ΔfG0m和热容Cp,m,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甲醇和MC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的焓变ΔrH0m、自由能变化ΔrG0m、平衡常数Kp及氨基甲酸甲酯的平衡转化... 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氨基甲酸甲酯(MC)和碳酸二甲酯的标准生成焓ΔfH0m、标准生成自由能ΔfG0m和热容Cp,m,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甲醇和MC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的焓变ΔrH0m、自由能变化ΔrG0m、平衡常数Kp及氨基甲酸甲酯的平衡转化率c。结果表明,此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完全可行的。同时采用热力学计算方法讨论了温度及反应物配比对MC平衡转化率c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甲酯 碳酸二甲酯 热力学分析 甲醇 标准生成自由能 平衡转化率 BENSON 标准生成焓 基团贡献法 反应物配比 催化合成 自由能变 平衡常数 计算方法 MC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分子筛P-SBA-15催化合成十一碳烯酸异丙酯 被引量:9
11
作者 武宝萍 袁兴东 +3 位作者 亓玉台 沈健 李聪明 毕贵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37-940,共4页
采用后合成法,将磷酸固载在纯硅介孔分子筛SBA-15的表面。XRD表征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后的介孔分子筛P—SBA-15保持了稳定的介孔结构,该催化剂可用于十一碳烯酸与异丙醇的酯化反应,与其它几种微孔分子筛催化剂相比,P—SBA-15分子筛是最好... 采用后合成法,将磷酸固载在纯硅介孔分子筛SBA-15的表面。XRD表征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后的介孔分子筛P—SBA-15保持了稳定的介孔结构,该催化剂可用于十一碳烯酸与异丙醇的酯化反应,与其它几种微孔分子筛催化剂相比,P—SBA-15分子筛是最好的固体酸催化剂。考察了磷酸的负载量、反应温度、酸醇比、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40℃,酸/醇摩尔比1/1,反应时间6 h,催化剂用量为总料量质量的10%。结果表明,磷的负载量为7%(质量分数)的介孔分子筛P-SBA-15是替代液体酸合成十一碳烯酸异丙酯较为理想的固体酸催化剂,且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碳烯酸异丙酯 十一碳烯酸 异丙醇 酯化反应 介孔分子筛 磷酸 催化剂 后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2-羧酸钴催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光兴 王俊义 +1 位作者 梅付名 莫婉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40-443,共4页
进行了吡啶-2-羧酸钴配合物催化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浓度011mol/L、N,N-二甲基乙酰胺助剂浓度080mol/L、120~130℃、n(CO)∶n(O2)为2∶1、反应时... 进行了吡啶-2-羧酸钴配合物催化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浓度011mol/L、N,N-二甲基乙酰胺助剂浓度080mol/L、120~130℃、n(CO)∶n(O2)为2∶1、反应时间8h的反应条件下甲醇转化率为103%,选择性达99%以上。腐蚀测定表明,钴配合物体系对Q235-A钢的年腐蚀率仅为017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羧酸钴 碳酸二甲酯 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负载的KI对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天生 韩怡卓 +2 位作者 孙予罕 杨彩虹 李文彬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以金属氧化物负载的碘化钾为催化剂对工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环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是合成碳酸丙烯酯的高效催化剂。基于载体的性质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金属氧化载体 碳酸丙烯酯 催化 合成 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n-Bu_2SnO催化剂上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炜清 赵新强 +1 位作者 王淑芳 王延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41,共3页
对苯酚与碳酸二甲酯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均相和负载型n -Bu2 Sn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并应用XRD和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对于均相反应 ,在正交实验确定的适宜条件下 ,碳酸二苯酯的产率为 32 .8%。不同载... 对苯酚与碳酸二甲酯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均相和负载型n -Bu2 Sn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并应用XRD和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对于均相反应 ,在正交实验确定的适宜条件下 ,碳酸二苯酯的产率为 32 .8%。不同载体对催化性能影响较大 ,n -Bu2 SnO/SiO2 催化剂的性能最好 ,碳酸二苯酯的产率为2 1 .8%。焙烧条件直接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高温焙烧后由于丁基基团的消失和SnO2 晶相的产生 ,反应活性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催化剂 n-Bu2SnO 碳酸二苯酯 酯交换 合成 反应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牛红英 杜治平 +1 位作者 康涛 王公应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综述了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原理及热力学,并对近年来该反应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包括均相催化剂体系(碱或碱金属化合物、Lew is酸、锡和钛的有机化合物、三氟甲基磺酸钐等)和多相催化剂体系(各种... 综述了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原理及热力学,并对近年来该反应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包括均相催化剂体系(碱或碱金属化合物、Lew is酸、锡和钛的有机化合物、三氟甲基磺酸钐等)和多相催化剂体系(各种金属氧化物、水滑石等);在此基础上,对以锡、钛以及氧化物作催化剂时的反应机理研究进行了评述;认为开发有机锡、有机钛配合物催化剂以及将其固载化是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催化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苯酚 碳酸二苯酯 酯交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二甲醚共进料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0
16
作者 常雁红 韩怡卓 +2 位作者 王心葵 杨彩虹 李文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29-831,共3页
研究了以甲醇、二甲醚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试验表明 ,加入少量二甲醚可通过其水解作用消耗产物水的含量 ,提高碳酸二甲酯的产率。考察了二甲醚对甲醇氧化羰化的影响 ,催化剂采用二甲醚水解催化剂与甲醇氧化羰化催化剂的机械混合物。... 研究了以甲醇、二甲醚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试验表明 ,加入少量二甲醚可通过其水解作用消耗产物水的含量 ,提高碳酸二甲酯的产率。考察了二甲醚对甲醇氧化羰化的影响 ,催化剂采用二甲醚水解催化剂与甲醇氧化羰化催化剂的机械混合物。最佳反应条件 :温度 1 2 0℃、时间 4h、m(HX) /m(CuCl) =1 /6、n(甲醇 ) /n(二甲醚 ) =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二甲醚 碳酸二甲酯 合成 水解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氨基甲酸甲酯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登峰 张学兰 +3 位作者 高阳艳 肖福魁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以溴代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r)为阳离子、不同金属氯化物为阴离子的离子液体,并考察了它们催化氨基甲酸甲酯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性能;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 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以溴代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r)为阳离子、不同金属氯化物为阴离子的离子液体,并考察了它们催化氨基甲酸甲酯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性能;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以[Bmim]Br-ZnCl2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8h、氨基甲酸甲酯7.5g、甲醇64g、催化剂用量2.0g的条件下,DMC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到89.4%和24.4%。由于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间的极性和电子作用力比单纯的ZnCl2中阴阳离子的极性和电子作用力大很多,在催化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体更稳定,所以与ZnCl2催化剂相比,[Bmim]Br-ZnCl2催化剂对于该反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催化剂 溴代1-丁基-3-甲基咪唑 碳酸二甲酯 氨基甲酸甲酯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搅拌釜中甲醇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4
18
作者 桂新胜 曹发海 +1 位作者 刘殿华 房鼎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1,共5页
二氧化碳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是一条对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吸引力的工艺路线。本文在间歇式反应器中筛选出镁粉作催化剂,测试了各种反应条件的影响,得出了合适的反应条件。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甲醇 二氧化碳 催化剂 搅拌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碱催化CO_2和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世勇 赵宁 +3 位作者 郭启文 李军平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1-604,共4页
以有机碱为催化剂、乙睛为溶剂,研究了CO2和1,2-丙二醇(PG)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反应。在所选用的有机碱中,1,5,7-三氮杂双环[4,4,0]葵-5-烯(TBD)的催化活性最高。乙腈不仅作为溶剂还起到脱水剂的作用,通过乙腈水解,可除掉反应中生成的... 以有机碱为催化剂、乙睛为溶剂,研究了CO2和1,2-丙二醇(PG)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反应。在所选用的有机碱中,1,5,7-三氮杂双环[4,4,0]葵-5-烯(TBD)的催化活性最高。乙腈不仅作为溶剂还起到脱水剂的作用,通过乙腈水解,可除掉反应中生成的一部分水,打破热力学平衡,极大地提高了PG转化率和PC收率。以TBD为催化剂,优化了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75℃,反应压力10M Pa,反应时间15h,n(TBD)∶n(PG)=0.025,n(CH3CN)∶n(PG)=2。在此条件下,PG转化率和PC收率分别为37.3%和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碱 二氧化碳 1 2-丙二醇 碳酸丙烯酯 乙腈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催化合成碳酸二苯酯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振环 秦张峰 王建国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8-532,共5页
针对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的反应,进行了催化剂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孔径大小对反应选择性有较大的影响;介孔催化剂有利于DMC和苯酚酯交换生成DPC,而微孔催化剂则使DMC和苯酚反应生成苯甲醚和甲基苯基碳... 针对碳酸二甲酯(DMC)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DPC)的反应,进行了催化剂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孔径大小对反应选择性有较大的影响;介孔催化剂有利于DMC和苯酚酯交换生成DPC,而微孔催化剂则使DMC和苯酚反应生成苯甲醚和甲基苯基碳酸酯。V2O5是较好的酯交换合成DPC的催化剂,特别是负载型V2O5/S i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DPC选择性。以V2O5/S iO2为催化剂考察了V2O5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物料配比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得到较适宜的反应条件:V2O5的负载量(质量分数)40%,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12h,苯酚与DMC的摩尔比为10∶1。在此条件下,DPC的选择性为60.6%,DPC的收率为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苯酯 碳酸二甲酯 苯酚 酯交换 五氧化二钒 二氧化硅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