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分析在化工材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司阳 《现代盐化工》 2024年第3期55-57,共3页
随着化工产品种类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化工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学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基础且关键的科学方法,能够对化工材料进行精准的结构鉴定、成分分析和性能评估,是确保化工材料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综合探讨色... 随着化工产品种类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化工材料的检测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学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基础且关键的科学方法,能够对化工材料进行精准的结构鉴定、成分分析和性能评估,是确保化工材料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综合探讨色谱技术、光谱分析等化学分析方法在化工材料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化学分析技术在化工材料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其对化工产业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材料 检测 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普鲁克分析的润滑油红外光谱指纹区相似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兰芝 管亮 +3 位作者 冯新泸 胡泽祥 徐继刚 白云山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1-898,共8页
基于普鲁克分析的润滑油红外光谱指纹区相似度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由于实验条件的差异导致的同一润滑油样品红外光谱在峰幅值大小、峰位置偏移等方面的差异。采集了42个不同来源、不同种类润滑油样品的红外光谱,将其作为标准样品;... 基于普鲁克分析的润滑油红外光谱指纹区相似度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由于实验条件的差异导致的同一润滑油样品红外光谱在峰幅值大小、峰位置偏移等方面的差异。采集了42个不同来源、不同种类润滑油样品的红外光谱,将其作为标准样品;对其中22个样品在不同实验条件(不同实验人员和涂片方式)下重复采集其红外光谱,作为未知待识别样品。识别结果证明,该相似度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润滑油的鉴别分析,相似度值的大小能够真实地反映润滑油样品红外光谱指纹区之间的相似性;通过控制相似度值的范围(大于0.9),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润滑油的种类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克分析(PA) 润滑油 红外光谱 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电谱技术快速识别不同配方体系内燃机润滑油 被引量:6
3
作者 管亮 冯新泸 +2 位作者 熊刚 林国美 王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0-355,共6页
介电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结构检测技术。为探索介电谱技术在石油产品分析测试领域的适用性,笔者在自制介电谱仪和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介电谱技术应用于内燃机润滑油分析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基于无监督主成分分类、有监... 介电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结构检测技术。为探索介电谱技术在石油产品分析测试领域的适用性,笔者在自制介电谱仪和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介电谱技术应用于内燃机润滑油分析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基于无监督主成分分类、有监督偏最小二乘分类和层次分类的不同配方体系内燃机润滑油分类识别算法和数学模型,实现了Mobil、Esso和Shell 3个典型配方体系的21个内燃机润滑油对象的分类识别。结果表明,除1个样品(层次一交互验证21号样品)有偏差外,其余样品都得到了正确的识别结果。介电谱技术能够提取代表内燃机油组成、结构的特征信息,并有可能发展成为石油产品分析测试领域中一种全新的技术。研究成果为内燃机润滑油的管理和防伪打假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为介电谱技术对内燃机油进行进一步的质量指标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谱 内燃机润滑油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 配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液相色谱法分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解聚产物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婕 刘霞 +2 位作者 蔡敏芝 齐文杰 朱子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5-717,共3页
采用超临界甲醇解聚的方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降解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丁二醇两种单体.利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产物DMT,建立了较好的分析方法.其实验操作条件如下: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3:1,V/V),检测波长... 采用超临界甲醇解聚的方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降解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丁二醇两种单体.利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产物DMT,建立了较好的分析方法.其实验操作条件如下: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3:1,V/V),检测波长254 nm.测定结果为DMT含量在0.005~0.25μg,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具有高色谱分辨率、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解聚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电谱技术评价柴油的润滑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管亮 冯新泸 +2 位作者 熊刚 林国美 王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0-425,共6页
根据高频往复试验机测定的柴油样品的校正磨斑直径数据,建立了介电谱技术快速预测柴油润滑性能的模型。根据数据预处理的不同,分别建立了采用全谱数据筛选的模型1和小波分析数据预处理的模型2,考察了两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别。结果表明,将... 根据高频往复试验机测定的柴油样品的校正磨斑直径数据,建立了介电谱技术快速预测柴油润滑性能的模型。根据数据预处理的不同,分别建立了采用全谱数据筛选的模型1和小波分析数据预处理的模型2,考察了两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别。结果表明,将介电谱数据进行3层"db1"小波分解,取其第3层高频系数建立的模型2的预测效果最为理想,预测结果与高频往复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符合其再现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谱 高频往复试验机 小波分析 高频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聚碳酸酯的醇解产物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磊 方华 +2 位作者 倪燕慧 吴勇强 朱子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9-641,共3页
选用气相色谱-质谱对聚碳酸酯醇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其主要产物为双酚A(BPA)和碳酸二甲酯(DMC);选取了合适的内标物和色谱条件,对醇解产物中的DMC、苯酚(PHE)、BPA进行了定量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37%,2.54%和3.05%,回收率分... 选用气相色谱-质谱对聚碳酸酯醇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其主要产物为双酚A(BPA)和碳酸二甲酯(DMC);选取了合适的内标物和色谱条件,对醇解产物中的DMC、苯酚(PHE)、BPA进行了定量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37%,2.54%和3.05%,回收率分别为94.55%~102.71%,95.82%~103.64%和95.80%~103.27%。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气相色谱-质谱 双酚A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氧化衰变的二维相关介电谱分析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管亮 王雷 +4 位作者 龚应忠 冯新泸 王立光 彭细刚 李艳利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7,共6页
将2个新润滑油样品在150℃、铜催化剂作用下模拟氧化衰变,生成2个氧化系列共28个油样。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获取氧化系列油样的组成、结构变化特征,采用介电谱分析仪,以交流激励电压峰峰值为外扰源,分析了氧化系列油样二维相关介电... 将2个新润滑油样品在150℃、铜催化剂作用下模拟氧化衰变,生成2个氧化系列共28个油样。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获取氧化系列油样的组成、结构变化特征,采用介电谱分析仪,以交流激励电压峰峰值为外扰源,分析了氧化系列油样二维相关介电谱同步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二维相关介电谱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表征润滑油的氧化衰变过程,其分析效果优于一维介电谱分析技术,为二维相关介电谱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相关 介电谱 润滑油氧化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气相色谱分离 被引量:7
8
作者 吴诗剑 朱江 +3 位作者 王晨 王一峰 刘芳 陆贻通 《科技通报》 2006年第3期358-361,366,共5页
讨论了气相色谱分离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混合溶液的条件。通过前期试验发现乙醇和异丙醇的分离较难,所以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确定最佳操作参数,获取优化的分离度。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所采用的温度、流量、程... 讨论了气相色谱分离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混合溶液的条件。通过前期试验发现乙醇和异丙醇的分离较难,所以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确定最佳操作参数,获取优化的分离度。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所采用的温度、流量、程序升流和尾吹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通过有交互作用和无交互作用作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的操作条件:炉温45℃、初始载气流量6ml/min、程序升流4ml/min、加尾吹,且尾吹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设计 气相色谱 操作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甘孟瑜 余丹梅 +1 位作者 法焕宝 徐红 《高等建筑教育》 2011年第4期57-59,共3页
大学化学课程是高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建筑材料、给排水等建筑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对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 大学化学课程是高校土木工程、建筑环境、建筑材料、给排水等建筑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对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建筑类专业化学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及实验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化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硫化物的不确定度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成 季湘淘 +1 位作者 严晓梅 刘艳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450,共7页
用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测定了废水中的硫化物含量,通过对测定过程的系统分析得出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由硫化物标准使用液、标准曲线、分光光度计、水样用量和随机效应5个分量引入。利用数学模型逆推分析了标准使用液的不确定度来... 用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测定了废水中的硫化物含量,通过对测定过程的系统分析得出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由硫化物标准使用液、标准曲线、分光光度计、水样用量和随机效应5个分量引入。利用数学模型逆推分析了标准使用液的不确定度来源,给出了不确定度来源的因果图。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得知,标准使用液和随机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而标准使用液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滴定过程。计算得到了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水样中硫化物的测定结果为(0.74±0.02)mg/L(包含因子k′=2)。同时提出了降低不确定度的方法:提高分析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增加重复测定次数可减小测定的不确定度;使用自动电位滴定仪来判断终点或在惰性气体中进行滴定可减小由滴定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 废水 硫化物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加工物料中硫化物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冷志光 徐秀红 唐建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7,共8页
用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技术对多套石油加工装置的98个进出口的物料中硫化物的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汽油类、柴油类、水样和气体试样的色谱分离条件,以多种方法对物料中的硫化物进行定性;分别以噻吩和H2S为标准试样,用... 用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技术对多套石油加工装置的98个进出口的物料中硫化物的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汽油类、柴油类、水样和气体试样的色谱分离条件,以多种方法对物料中的硫化物进行定性;分别以噻吩和H2S为标准试样,用外标法进行了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当硫的质量浓度小于120mg/L时,硫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8,汽油试样中5个主要硫化物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噻吩标准试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6.2%~101.6%,检出限为0.1mg/L。基本掌握了有关进出口物料中硫化物的形态和含量。该方法可用于分析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各物料中硫的形态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加工 物料 硫化物 分析 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败酱草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艳萍 武志富 +1 位作者 徐民 吴汉夔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测定败酱草中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败酱草中齐墩果酸优于索氏提取法。
关键词 超声波提取法 索氏提取法 败酱草 齐墩果酸 薄层层析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光率法测定四氢呋喃溶液的组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锡堂 樊栓狮 梁德青 《中国测试技术》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应用阿贝折射仪测量THF(四氢呋喃)溶液的折光率,以此确定THF溶液的组成。实验研究表明,测试数据与文献值吻合良好;THF与水、乙醇及甲醇的两组分溶液折光率与组成之间有很好的规律性,前者可以用抛物线关系式描述,后两者可以用线性关系式... 应用阿贝折射仪测量THF(四氢呋喃)溶液的折光率,以此确定THF溶液的组成。实验研究表明,测试数据与文献值吻合良好;THF与水、乙醇及甲醇的两组分溶液折光率与组成之间有很好的规律性,前者可以用抛物线关系式描述,后两者可以用线性关系式描述,其相关系数R在0.99以上,标准偏差SD在0.0015以下,完全适合用于相关溶液组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贝折射仪 折光率 THF溶液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金含稀土白云质磷块岩矿石工艺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建蕊 张杰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
选择贵州织金新华戈仲伍地区含稀土白云质磷块岩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磷块岩主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稀土组成及微量元素等含量特征,并对主要成分胶磷矿等进行了嵌布粒度统计,得出了该磷矿矿体中P2O5平均质量分数为20.18%,嵌布粒度以... 选择贵州织金新华戈仲伍地区含稀土白云质磷块岩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磷块岩主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稀土组成及微量元素等含量特征,并对主要成分胶磷矿等进行了嵌布粒度统计,得出了该磷矿矿体中P2O5平均质量分数为20.18%,嵌布粒度以中细粒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稀土主要以钇(Y2O3)、镧(La2O3)、钕(Nd2O3)、铈(CeO2)为主,占稀土总量质量分数的84.51%~85.50%,平均85.10%;轻稀土占稀土总量的56.97%~61.78%,平均58.44%,重稀土占稀土总量质量分数的38.22%~43.03%.矿石类型主要为白云质磷块岩、泥质纹层状和条带致密块状磷块岩.通过综合分析测试,查明了矿样的矿物组成,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为深入开展该类型磷块岩矿物加工工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金 白云质磷块岩 物质组成 嵌布粒度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取硫酸钾镁肥的相图分析及计算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昱昀 高洁 《海湖盐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共3页
以相图理论为依据,对青海某硫酸盐亚型盐湖日晒后的硫酸盐混盐和钾盐混盐加入适量芒硝,在15℃条件制取高品质的软钾镁矾即硫酸钾镁肥进行了相图分析和理论计算,给出了制取硫酸钾镁肥理想的配料比和加水量。
关键词 硫酸钾镁肥 芒硝 相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钼萃原液中钼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海云 陈强 +2 位作者 苑海涛 杨洁 王欣 《铀矿冶》 CAS 2017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在HNO3体系中,用SnCl2将Mo(Ⅵ)还原为Mo(Ⅴ),NaSCN与Mo(Ⅴ)形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460nm处产生最大吸收,吸光度和钼质量浓度在0.0~2.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式为A=0.008 2+0.117 3ρ(Mo),相关系数R=0.999。利用过量的SnCl... 在HNO3体系中,用SnCl2将Mo(Ⅵ)还原为Mo(Ⅴ),NaSCN与Mo(Ⅴ)形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460nm处产生最大吸收,吸光度和钼质量浓度在0.0~2.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式为A=0.008 2+0.117 3ρ(Mo),相关系数R=0.999。利用过量的SnCl2还原Fe3+形成Fe2+消除了Fe3+对Mo(Ⅴ)测定的影响,由此建立钼浓度测定方法,当测量体系中钼质量浓度为2 mg/L、铁质量浓度为1.0~3.0 mg/L时,对测定钼的干扰可忽略。对实际钼萃原液进行稀释测定,发现样品中钼质量浓度为3.0g/L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浓度 测定 钼萃原液 硫氰酸钠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乙酸水解生产羟基乙酸的中控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玉萍 彭盘英 孙春霞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2年第3期76-78,共3页
氯乙酸水解生产羟基乙酸的工艺过程中产生等物质量的氯化钠 ,采用莫尔法测定氯乙酸水解的产物氯化钠 ,并计算氯乙酸的水解转化率 ,从而选择和控制水解反应的条件 .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 ,该法是一种方便、快速、精确。
关键词 莫尔法 羟基乙酸 氯乙酸 中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同时测定硅酸盐杂质抑制剂水玻璃中Na、K、Si、Fe、Al的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冯晓军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55-57,共3页
针对工业固体、液体水玻璃在选矿工艺上的重要作用,采用不同的制样方法酸化定容后,直接用ICP-AES快速测定选矿抑制剂水玻璃中Na、K、Si、Fe、Al成分含量和模数的方法;该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等特点.在方... 针对工业固体、液体水玻璃在选矿工艺上的重要作用,采用不同的制样方法酸化定容后,直接用ICP-AES快速测定选矿抑制剂水玻璃中Na、K、Si、Fe、Al成分含量和模数的方法;该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线性范围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等特点.在方法选择中,对入射波长、雾化压力、入射功率、提升量等分析条件进行了优选,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 4~0.38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48%~0.80%,适用于水玻璃成分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水玻璃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分析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彩霞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5期122-125,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化学分析检验工作对数据质量提出的要求,当前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各个环节如何做到对质量的精确控制,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环节进行分析,以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无误。
关键词 化学分析 检验工作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重复性与再现性条件下最终结果的确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安华 易轶虎 冯会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5年第2期34-37,共4页
在重复性或再现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的量进行n(n>1)次测试,由于受到噪声因子的干扰,这n个结果不一定相同。文章给出了报出一个最终结果的方法,该方法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使得报出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关键词 重复性 再现性 最终结果 准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