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热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
作者 李亚莎 田泽 +3 位作者 王璐敏 庞梦昊 曾跃凯 赵光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2,共6页
为分析表面接枝有硅烷偶联剂KH550的石墨烯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纯PDMS、未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PDMS,以及表面接枝KH550的石墨烯(接枝密度分别为6%和12%)改性PDMS进行建模,从微观角度对比... 为分析表面接枝有硅烷偶联剂KH550的石墨烯对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纯PDMS、未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PDMS,以及表面接枝KH550的石墨烯(接枝密度分别为6%和12%)改性PDMS进行建模,从微观角度对比分析改性后PDMS热力学性能的提升。模拟结果表明,在PDMS中掺杂石墨烯或在石墨烯表面接枝KH550后再与PDMS混合,均能改善PDMS热导率、玻璃化转变温度、自由体积、均方位移及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和结合能等热力学性能。在含水模型中,接枝密度为6%和12%的表面接枝KH550石墨烯改性PDMS相较于纯PDMS 250 K热导率分别提高25.6%和21.6%,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提高70 K和77 K。对比接枝KH550的石墨烯改性PDMS的含水与不含水的模型可知,水分子能够提高均方位移,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减小自由体积,同时水分子扩散系数及结合能随温度与接枝密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减少冰闪电压对电力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研发输电线路融冰、疏水性材料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硅烷偶联剂 KH550 热导率 扩散系数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下三元乙丙橡胶微观特性及其对沿面放电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李亚莎 郭玉杰 +3 位作者 夏宇 王佳敏 晏欣悦 陈俊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55-262,共8页
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在中高压电缆绝缘领域颇受关注,但实际运行环境恶劣,沿面放电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从微观层面探讨三元乙丙橡胶沿面放电特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分子几何结构、轨道能级、陷阱深度、态密度、静... 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在中高压电缆绝缘领域颇受关注,但实际运行环境恶劣,沿面放电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从微观层面探讨三元乙丙橡胶沿面放电特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分子几何结构、轨道能级、陷阱深度、态密度、静电势、激发态等微观性质。结果表明,电场增加,EPDM分子链逐渐延展伸直,偶极矩渐渐增大至8.164 D;第三单体附近区域逐渐演变为电子陷阱,陷阱深度随电场增大由0.740 eV减小至0.043 eV,数量增加;碳碳双键亲电性使第三单体区域电子更加活泼,容易加剧电子崩的发展。外电场的增大使得EPDM分子链的激发能逐渐减小,且吸收峰发生红移,电子在此时易被激发,第三单体区域为主要激发区域,被激发后的电子返回基态轨道时会释放出光子,容易在表面气体中形成空间光电离,诱导沿面放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三元乙丙橡胶 外电场 沿面放电 激发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瓷填料对硅橡胶性能影响及其应用研究
3
作者 吴仲孝 洪宁宁 陈诗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99-60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成瓷填料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以促进新型防火电缆材料的开发并降低安全事故风险。通过系统地分析成瓷填料及其对硅橡胶硫化性能、物理特性、电气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发现成瓷填料的分散性和与硅橡胶的界面结合性能是影... 本研究旨在探究成瓷填料对硅橡胶性能的影响,以促进新型防火电缆材料的开发并降低安全事故风险。通过系统地分析成瓷填料及其对硅橡胶硫化性能、物理特性、电气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发现成瓷填料的分散性和与硅橡胶的界面结合性能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质量残留率的测定,进一步研究成瓷填料/硅橡胶的成瓷行为,发现部分试样在热分解过程中表现出较低的成瓷率,这可能是功能助剂所致。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成瓷填料的分散性和与硅橡胶的界面结合性能,可以改善硅橡胶的硫化性能,并提高其物理、电气和阻燃性能。此外,可提升阻燃及成瓷效果的功能助剂会降低成瓷率及耐高温性能。本研究可为高性能防火成瓷化硅橡胶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瓷填料 硅橡胶 分散性 成瓷率 高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交联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沿面闪络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柯昌凤 付红梅 +3 位作者 刘文元 李琳 汤俊萍 朱光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交联聚苯乙烯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能,已作为高压绝缘材料得到了重要应用。随着脉冲功率技术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对交联聚苯乙烯真空沿面闲络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氨二异丁腈... 交联聚苯乙烯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能,已作为高压绝缘材料得到了重要应用。随着脉冲功率技术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对交联聚苯乙烯真空沿面闲络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氨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将不同质量分数的云母均匀分散于溶液体系中,通过原位自由基聚合制备出云母/交联聚苯乙烯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电子扫描显微镜等对材料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短脉冲高压测试平台研究了云母对交联聚苯乙烯真空沿面闲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云母质量分数低于5%时,复合材料中云母为均匀分散状态,随着掺杂量进一步提升,出现了明显的团聚现象;当云母质量分数为35%~5%之间时,真空沿面闲络击穿电压和耐电寿命较交联聚苯乙烯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沿面闪络 云母 交联聚苯乙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电线电缆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万里 郑刚 +2 位作者 孙斌 陈卡凌 沈翔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09-612,共4页
电线电缆是输送电能、传送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电器、仪表、汽车、机床等设备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器材,是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行业产值在电工电器行业中仅次于汽车行业。作为重要的基... 电线电缆是输送电能、传送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电器、仪表、汽车、机床等设备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器材,是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行业产值在电工电器行业中仅次于汽车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电线电缆行业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配套的职能。电线电缆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机车车辆、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核电站等,传统的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等材料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含氟材料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及其改性树脂具有优异的电性能、防火性能、耐热性、耐候性及耐化学性,作为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材料正好可以满足这些特殊领域的使用要求。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是乙烯与三氟氯乙烯以1∶1的物质的量比共聚制得的交替共聚物,是一种半结晶、可熔融加工的含氟聚合物。目前,国内外ECTFE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ECTFE的制备方法及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ECTFE在电线电缆上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电线电缆 电性能 防火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T_c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物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石维 席世海 +3 位作者 邓郁旭 李兢 肖定全 朱建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38-141,共4页
高性能高居里温度的压电陶瓷是当前国内外压电铁电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归纳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居里温度的物理机理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影响钙钛矿结构陶瓷居里温度的物理机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高性能高居... 高性能高居里温度的压电陶瓷是当前国内外压电铁电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归纳钙钛矿结构压电陶瓷居里温度的物理机理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对影响钙钛矿结构陶瓷居里温度的物理机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高性能高居里温度压电陶瓷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压电陶瓷 居里温度 物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征型导热液晶聚合物的制备及导热模型构建:一种提升聚合物基体热导率的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颖 李成功 +3 位作者 后振中 张亮 杨庆浩 刘心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92-10196,共5页
合成含有刚性液晶基元的液晶聚合物(LCP),利用完整的聚合物网络与液晶基元的取向有序来提高LCP分子链的有序排列,构建以微观有序结构为基础的声子传递互通网络,保证聚合物基体高热导率的实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结构表征... 合成含有刚性液晶基元的液晶聚合物(LCP),利用完整的聚合物网络与液晶基元的取向有序来提高LCP分子链的有序排列,构建以微观有序结构为基础的声子传递互通网络,保证聚合物基体高热导率的实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结构表征,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仪进行液晶性能分析,扫描电镜(SEM)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热重分析(TGA)仪进行热性能研究,并对LCP膜的导热性进行测试(λ=α·ρ·C p)。结果表明,LCP 1和LCP 2均呈现出微观有序性,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分别为0.79 W/(m·K)和0.72 W/(m·K),且热导率随液晶基元含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此外,LCP 1和LCP 2还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其熔点温度(T m)和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T d(5wt%))最高分别为230℃和420.36℃。该结果丰富了本征型导热液晶聚合物的研究基础,扩大了液晶聚合物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有序结构 高热导率 声子传递互通网络 侧链液晶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掺杂粒度对纤维素强度和热稳定性影响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成江 刘玉斌 +2 位作者 梅侣松 赵一帆 李亚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9-975,共7页
变压器绝缘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为了提升绝缘纸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利用纳米TiO 2掺杂纤维素,通过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纳米TiO 2粒度掺杂纤维素的强度和热稳定性.研究表明,纳米TiO 2使得纤维素强度提高,拉伸模量增大,抗形变能力增强,... 变压器绝缘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为了提升绝缘纸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利用纳米TiO 2掺杂纤维素,通过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不同纳米TiO 2粒度掺杂纤维素的强度和热稳定性.研究表明,纳米TiO 2使得纤维素强度提高,拉伸模量增大,抗形变能力增强,体积模量与剪切模量比值(K/G)增大,纤维素韧性增强;纳米TiO 2表面羟基与纤维素形成新的氢键网络使得径向分布函数峰值增大,复合体系更加稳定,其热稳定性增强.掺杂比例相同时,随着纳米TiO 2粒度减小,拉伸模量和柯西压增大,泊松比减小,纤维素的抗形变能力增强;纳米TiO 2表面羟基占有率越高,纳米TiO 2与纤维素越易形成氢键抑制纤维素链运动,纳米TiO 2也减小复合体系的自由体积,使得复合体系结构更加稳定,热稳定性更强.因此,掺杂小纳米TiO 2粒度是提升纤维素强度和热稳定性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掺杂纤维素 粒度 分子模拟 强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gO掺杂聚乙烯微观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亚莎 胡豁然 +2 位作者 夏宇 李光竹 刘清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4,共9页
电力系统高压电缆的主要绝缘材料为聚乙烯,为了提升聚乙烯的热稳定性以及减弱水分对其的渗透能力,采用纳米MgO掺杂聚乙烯,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包含低密度聚乙烯(LDPE)、不同颗粒半径的MgO纳米团簇以及相同质量分数水分的复合模... 电力系统高压电缆的主要绝缘材料为聚乙烯,为了提升聚乙烯的热稳定性以及减弱水分对其的渗透能力,采用纳米MgO掺杂聚乙烯,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包含低密度聚乙烯(LDPE)、不同颗粒半径的MgO纳米团簇以及相同质量分数水分的复合模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分会降低复合体系的玻璃化温度,MgO的掺杂则会提高复合体系的玻璃化温度,减弱聚乙烯分子链的运动并减小复合体系的自由体积,使得复合体系结构更加稳定,从而增强了聚乙烯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此外发现水分子的扩散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纳米MgO的添加会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抑制水分子的扩散,同时自由体积的缩减使水分子的溶解度系数与扩散系数都减小,导致水分子的渗透能力减弱,更难以渗透进聚乙烯材料破坏其结构.研究结果可为聚乙烯的水树枝生长以及老化过程的抑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聚乙烯 纳米MgO 热稳定性 渗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Mn掺杂MoS_(2)对油中溶解气体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亚莎 刘清东 +3 位作者 夏宇 胡豁然 李光竹 刘世冲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5,共9页
CO、C_(2)H_(2)、CH_(4)是溶解在变压器油中的典型故障特征气体,其种类和浓度能够反映油浸式变压器绝缘故障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是在线检测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方法.基于第一性原理,通过Mn-MoS_(2)单层对三种气... CO、C_(2)H_(2)、CH_(4)是溶解在变压器油中的典型故障特征气体,其种类和浓度能够反映油浸式变压器绝缘故障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是在线检测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方法.基于第一性原理,通过Mn-MoS_(2)单层对三种气体的吸附能、转移电荷、态密度和形变电荷密度等参数以及解吸性能分析和灵敏度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Mn-MoS_(2)材料的气敏传感器对油中溶解气体进行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Mn-MoS_(2)对CH_(4)是物理吸附,对CO和C_(2)H_(2)是化学吸附.对于Mn-MoS_(2)来说,CH_(4)在常温下吸附能力差且灵敏度低,CO在不同温度下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C_(2)H_(2)在常温下吸附稳定,高温下易解吸且响应灵敏度高.因此,Mn掺杂的MoS_(2)体系可预期作为CO的气体吸附剂和检测C_(2)H_(2)的新型电阻型气敏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变压器油 Mn掺杂MoS_(2) 吸附性能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改性MoS_(2)对g3环保气体典型分解组分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成江 王凌威 +3 位作者 项思雅 王海涛 万思宇 武俊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3,共11页
g3(green gas for gird)环保气体(C_(4)F_(7)N/CO_(2)混合)作为SF_(6)最具潜力的新型环保绝缘替代气体,近几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分析g3气体绝缘组合开关设备中的分解组分来检测局部放电、过热等缺陷故障,对于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评... g3(green gas for gird)环保气体(C_(4)F_(7)N/CO_(2)混合)作为SF_(6)最具潜力的新型环保绝缘替代气体,近几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分析g3气体绝缘组合开关设备中的分解组分来检测局部放电、过热等缺陷故障,对于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评估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利用Si原子掺杂改性来提高MoS_(2)的气敏和吸附性能,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方法,通过吸附能、电荷转移、态密度和局部态密度等参数指标,探究了本征MoS_(2)、Si改性MoS_(2)(Si-MoS_(2))对g3气体典型分解组分—COF_(2)、CF_(4)、CF_(3)CN的吸附气敏机理.分析表明Si原子在MoS_(2)表面具有稳定的掺杂结构,相比本征MoS_(2),Si原子改性之后的MoS_(2)的导电性得到了有效增强;Si-MoS_(2)对COF_(2)、CF_(4)气体表现出强化学吸附作用,对CF_(3)CN为弱物理吸附,吸附强度CF_(4)>COF_(2)>CF_(3)CN,且在吸附过程中Si-MoS_(2)总是作为电子供体,将电子转移到气体分子;Si改性MoS_(2)对g3气体分解组分具有选择吸附性,为检测CF_(4)、COF_(2)气体的MoS_(2)高性能气敏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研究结果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GIS(Gas Insulated Switchgear)的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 吸附 g3环保气体 Si改性MoS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EPR和CSM材料辐照后热氧化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仲田 森田洋右 +1 位作者 八木敏明 濑口忠男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定量测量了聚氯乙烯(PVC)、乙丙橡胶(EPR)和氯磺化聚乙烯 (CSM)等线缆绝缘材料经辐照后在不同温度下热老化过程中的 O2消耗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 反应动力学分析,发现线缆绝缘材料的热氧化降解反应为一... 采用气相色谱定量测量了聚氯乙烯(PVC)、乙丙橡胶(EPR)和氯磺化聚乙烯 (CSM)等线缆绝缘材料经辐照后在不同温度下热老化过程中的 O2消耗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 反应动力学分析,发现线缆绝缘材料的热氧化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同时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反 应常数,并与根据 Arrhenius方程计算的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材料 PVC EPR 热氧化降解 反应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改性聚乙烯热力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亚莎 陈董董 +4 位作者 章小彬 瞿聪 宋鹏 王玮 谢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4,共10页
聚乙烯绝缘材料在我国高压电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其耐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利用石墨烯对聚乙烯进行掺杂改性,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石墨烯和3种官能团接枝石墨烯掺杂聚乙烯的复合模型.... 聚乙烯绝缘材料在我国高压电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其耐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利用石墨烯对聚乙烯进行掺杂改性,并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石墨烯和3种官能团接枝石墨烯掺杂聚乙烯的复合模型.研究表明,相比石墨烯直接掺杂聚乙烯,羧基(-COOH)、氨基(-NH)和羟基(-OH)接枝石墨烯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聚乙烯的玻璃化温度(分别提高了16 K、7 K、5 K),减弱聚乙烯分子链的移动和降低聚乙烯的热膨胀系数、均方位移(MSD),从而使得聚乙烯复合体系的热学性能得到了有效增强.此外发现石墨烯的掺杂能够提高复合模型的力学模量,其中官能团接枝石墨烯改进效果更明显,室温下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的提升幅度由不接枝的33.98%、36.18%,提升到了44%和42.89%(羧基功能化体系).研究结果可为聚乙烯绝缘材料的热老化抑制和力学性能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聚乙烯 功能化石墨烯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表面具有纳米孔穴的聚合物绝缘子
14
作者 刘文元 柯昌凤 +3 位作者 汤俊萍 李琳 付红梅 陈昌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9-144,共6页
绝缘体表面结构和微观形貌对提高器件真空闪络特性有重要影响.首次提出了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纳米级空穴聚合物绝缘子的化学制备方法.通过本体聚合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均匀分布的交联聚苯乙烯复合材料,机械加工成聚合物绝缘子后,采用氢... 绝缘体表面结构和微观形貌对提高器件真空闪络特性有重要影响.首次提出了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纳米级空穴聚合物绝缘子的化学制备方法.通过本体聚合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颗粒均匀分布的交联聚苯乙烯复合材料,机械加工成聚合物绝缘子后,采用氢氟酸化学腐蚀的方法将绝缘子表面氧化物颗粒去除.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面电阻率和短脉冲高压测试平台分别对处理前后绝缘子的表面形貌和绝缘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后的交联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绝缘子的表面形成了20~50nm 直径的空穴,空穴的大小和数量分布分别由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和加入量控制.这种具有特殊表面结构的新型绝缘子的沿面闪络电压较纯交联聚苯乙烯绝缘子提高了15%~20%,并保持了较好的力学及加工性能.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对聚合物绝缘子的表面结构设计及高性能绝缘子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绝缘子 沿面闪络 复合材料 表面腐蚀 交联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ylene薄膜及其在MEMS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亚军 刘景全 +2 位作者 杨春生 沈修成 郭忠元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7期403-410,415,共9页
介绍了聚合物Parylene,包括其制备工艺和Parylene薄膜的图形化。着重介绍了Parylene在微流体系统的应用,包括微阀、微泵和微通道;在可植入微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人工耳蜗和视网膜假体。近来的研究表明,基于Parylene的MEMS微器件广泛应用... 介绍了聚合物Parylene,包括其制备工艺和Parylene薄膜的图形化。着重介绍了Parylene在微流体系统的应用,包括微阀、微泵和微通道;在可植入微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人工耳蜗和视网膜假体。近来的研究表明,基于Parylene的MEMS微器件广泛应用在各种MEMS微结构、微传感器和微驱动器上,Parylene在各种完全集成微系统应用中将具有更加诱人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苯 微阀 微泵 微通道 人工耳蜗 视网膜假体 微机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设备用聚酰亚胺/氧化铝纳微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纪明 刘杰 +3 位作者 江乾 杨军 张丽敏 王进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8,共4页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高速列车变频牵引电机重要的绝缘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机绝缘系统。采用一定比例的微米级、亚微米级、纳米级3种粒径的氧化铝级配混合获得了复合填料,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面向轨道交通的绝缘聚酰亚胺/氧化铝纳微米复...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高速列车变频牵引电机重要的绝缘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机绝缘系统。采用一定比例的微米级、亚微米级、纳米级3种粒径的氧化铝级配混合获得了复合填料,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面向轨道交通的绝缘聚酰亚胺/氧化铝纳微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氧化铝颗粒粒径级配和亚胺化终止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铝3种颗粒粒径30 nm/0.2μm/1μm的级配比为1:2:7时,采用合适的亚胺化终止温度制备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电气性能与热稳定性等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高速列车 聚酰亚胺 氧化铝 复合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加速老化对背板相对漏电起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国清 倪志春 +3 位作者 黄伟 赵若斐 李淳慧 黄永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20-3123,共4页
考察高温高压(PCT)加速老化对不同太阳能背板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的影响。研究表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中间层的背板在材料老化后,CTI值会显著降低,背板的绝缘等级随背板的老化而降低;而非PET中间层的APE型背板老化后CTI... 考察高温高压(PCT)加速老化对不同太阳能背板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的影响。研究表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中间层的背板在材料老化后,CTI值会显著降低,背板的绝缘等级随背板的老化而降低;而非PET中间层的APE型背板老化后CTI值仍能够达到I类绝缘材料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板 材料老化 相对漏电起痕指数 CTI 爬电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可持续聚酰亚胺电介质材料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宝全 查俊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聚酰亚胺(PI)电介质兼具优异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以及高热、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是绝缘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更加需要材料在损伤后能够修复、回收等,以实现... 聚酰亚胺(PI)电介质兼具优异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以及高热、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是绝缘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更加需要材料在损伤后能够修复、回收等,以实现再利用。然而,由于PI自身分子结构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分子链在低温条件下难运动,难以实现损伤后的主动修复、回收。因此,必须从本征分子结构角度出发,设计开发适用于PI的新型可逆分子结构来实现材料的动态特性。基于此,本文综述了以PI为基体的回收、修复等动态问题的研究,重点介绍目前动态PI的制备方法、发生动态反应的条件及评估多种损伤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自修复PI电介质材料,包括共混、共聚及设计制备新型结构单体等工艺手段实现材料的修复特性,以及自修复PI当前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概述了可降解、可回收PI材料的设计制备,通过动态共价键和动态交联网络择优实现PI电介质的回收,对于目前动态PI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可以使用新型动态交联剂结合微量有机或无机物料的复合实现PI材料的动态特性和综合性能的协同提升;通过改善工艺或选择动态交联剂实现PI单体和交联剂粉末级别回收,有效避免降解催化剂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设计新型功能性单体,从分子结构水平实现可逆以解决PI修复、降解、回收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电/机械损伤 动态反应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湿度条件下HTV硅橡胶材料电晕老化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毕茂强 潘爱川 +3 位作者 董扬 杨俊伟 江天炎 陈曦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0,共7页
复合绝缘子在我国电网中已得到大规模应用,高湿度条件下运行中的绝缘子两端在强电场条件下极易发生电晕放电,使绝缘子外套硅橡胶材料劣化,严重时可导致绝缘子闪络,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以一种复合绝缘子外套用硅橡胶材料为试品,采用多针... 复合绝缘子在我国电网中已得到大规模应用,高湿度条件下运行中的绝缘子两端在强电场条件下极易发生电晕放电,使绝缘子外套硅橡胶材料劣化,严重时可导致绝缘子闪络,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以一种复合绝缘子外套用硅橡胶材料为试品,采用多针-板电极,在高湿度(RH>95%)环境中对其进行100 h的电晕老化试验,并采用静态接触角、扫描电镜(SEM)、核磁共振(NMR)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分析了试品的电晕老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湿度条件下硅橡胶材料憎水性大幅降低,静态接触角由108.45°下降至55.47°,憎水性受到严重破坏;材料表面出现龟裂,微观表面出现裂纹、孔洞、沟壑;老化后材料的横向弛豫时间T_(2)出现下降,内部H原子所在化学键与基团发生改变;部分分子主链断裂,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亲水性的—OH,绝缘性能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或沿海、多雨和多雾等高湿度地区的复合绝缘子的设计、运行及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电晕老化 憎水性 核磁共振 高湿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聚硫橡胶对环氧树脂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江铁 关弘路 +2 位作者 陈向荣 杨敏 王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4,共9页
为了研究环氧增韧剂液态聚硫橡胶(PSR)对环氧树脂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直接共混法制备了PSR/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试样(PSR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和20%),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试样的微观形貌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 为了研究环氧增韧剂液态聚硫橡胶(PSR)对环氧树脂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直接共混法制备了PSR/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试样(PSR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和20%),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试样的微观形貌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分析,测试了试样的直流击穿场强、频域介电谱和表面电位衰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PSR的添加会导致环氧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添加PSR能够有效提升环氧树脂的直流击穿场强;环氧树脂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随着PSR质量分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PSR会使环氧树脂的表面电位衰减速度减慢。通过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模型提取陷阱参数发现,添加PSR后,深、浅陷阱中心的深度增大,深陷阱电荷的密度随着PSR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除了PSR质量分数为20%外,其余含量PSR的添加均会导致浅陷阱电荷密度减小。基于电荷输运过程以及空间电荷击穿理论,认为陷阱深度的增大使陷阱捕获效应增强,导致碰撞电离和空间电荷的累积受到抑制,从而提高了直流击穿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聚硫橡胶 环氧树脂 直流击穿场强 介电谱 等温表面电位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