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火对IF钢微观界面及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罗晓阳 赵小龙 +2 位作者 王正仲 王生东 贾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IF钢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研究升温速率和退火温度对IF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热处理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降低以及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的长径比不断减小,晶粒逐渐趋于等轴... 对IF钢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研究升温速率和退火温度对IF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热处理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降低以及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的长径比不断减小,晶粒逐渐趋于等轴化,且在低升温速率下,退火温度对晶粒的影响作用更大.同时α-纤维织构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逐渐向γ-纤维织构偏移,表明形成再结晶织构.通过室温拉伸实验发现拉伸断口均呈蜂窝状,属于典型的塑性断裂,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延伸率不断增加,材料的均匀变形能力逐渐增强,塑性不断提高,当升温速率和退火温度分别为0.8℃/min和800℃时,长径比最小为1.58,延伸率达到最大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升温速率 退火温度 微观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态汽轮机末级叶片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
2
作者 张健 邵敏 +5 位作者 方振邦 王若民 赵常威 杨洋 陈晓璐 汤文明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0,104,共6页
针对某火电机组服役10年的660MW汽轮机末级叶片,采用显微分析、物相分析与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结合应力分布数值模拟,探究长期服役过程中该17-4PH钢末级叶片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服役叶片不同部位马氏体板条宽度无... 针对某火电机组服役10年的660MW汽轮机末级叶片,采用显微分析、物相分析与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结合应力分布数值模拟,探究长期服役过程中该17-4PH钢末级叶片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服役叶片不同部位马氏体板条宽度无明显变化,但逆转变奥氏体含量不同,ε-富铜相、M_(23) C_(6)相和Nb(C,N)相等第二相颗粒细小而弥散分布,未发生明显长大。服役态汽轮机末级叶片从底部至顶部逆转变奥氏体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多,导致其强度、硬度逐渐降低,塑性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末级叶片 逆转变奥氏体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参数对45^(#)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赵小龙 罗晓阳 +2 位作者 王正仲 王生东 贾智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6,共6页
研究了45^(#)钢在不同退火温度和升温速度下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演变.对不同参数退火后的试样进行了取向、晶界、晶粒类型、几何必须位错以及析出相分析,结合拉伸力学性能测试,说明了不同试样的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45^(#)钢的... 研究了45^(#)钢在不同退火温度和升温速度下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演变.对不同参数退火后的试样进行了取向、晶界、晶粒类型、几何必须位错以及析出相分析,结合拉伸力学性能测试,说明了不同试样的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45^(#)钢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在不同的退火参数下具有较大的区别.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45^(#)钢中的取向梯度、小角度晶界、变形晶粒、几何必须位错和渗碳体含量减小.退火加热速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低温下,升温速度越慢,再结晶程度越大;但是在高温下相变参与了退火过程中静态再结晶形核和长大.在0.08℃/s-690℃退火参数下45^(#)钢的拉伸力学强度和韧性最佳,拉伸断口表现为塑性断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退火参数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配分处理对30CrMnSiA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冀宣名 王礼榕 +1 位作者 杨明 王攀智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8,共11页
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钢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设计了一步等温和二步等温处理工艺,通过改变淬火温度和等温温度获得了不同含量一次马氏体(PM)、残余奥氏体(RA)、二次马氏体(FM)及贝氏体(BF)... 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钢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设计了一步等温和二步等温处理工艺,通过改变淬火温度和等温温度获得了不同含量一次马氏体(PM)、残余奥氏体(RA)、二次马氏体(FM)及贝氏体(BF)的多相微观结构。采用XRD、EBSD综合分析了淬火配分处理对马氏体/贝氏体形态、位错密度、体积含量、变体选择行为以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示波冲击试验结果表明:330℃是一步淬火配分和二步淬火配分处理的最佳淬火温度,该温度能够获得最佳的冲击韧性。与一步淬火配分处理比较,二步淬火配分处理可以提高复相组织中的RA含量,并降低FM含量。最优的淬火温度和配分温度有利于降低马氏体/贝氏体(M/B)中的位错密度、增加RA和大角度晶界(HAGB)体积含量,从而显著改善Q&P钢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组织 一步淬火配分(OQ&P) 两步淬火配分(TQ&P) 冲击韧性 大角度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20Cr1Mo1VTiB螺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杨滨 史一男 +1 位作者 赵吉庆 杨钢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5-20,27,共7页
利用SEM、TEM、EBSD等研究了回火工艺对20Cr1Mo1VTiB螺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回火后,该钢贝氏体板条合并长大,板条界变得模糊。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和回火时间延长,板条合并长大明显。相比于700℃×4 h回火,720℃×4 h回火和... 利用SEM、TEM、EBSD等研究了回火工艺对20Cr1Mo1VTiB螺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回火后,该钢贝氏体板条合并长大,板条界变得模糊。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和回火时间延长,板条合并长大明显。相比于700℃×4 h回火,720℃×4 h回火和700℃×6 h回火后贝氏体板条尺寸分别增加了44.98 nm和55.93 nm。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和回火时间延长,20Cr1Mo1VTiB螺栓钢中的主要碳化物为VC、TiC、M_(3)C尺寸变大,形貌从方形向球形转变;同时,该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降低,延伸率和-20℃冲击韧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1Mo1VTiB螺栓钢 回火工艺 贝氏体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处理后不同淬火温度对D2钢碳化物演变的影响
6
作者 王晨骏 王洪涛 +1 位作者 张博宇 许鑫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固溶处理+分级淬火,研究了固溶处理后不同淬火温度下的D2的碳化物演变规律,获得了碳化物的溶解顺序,分析了碳化物溶解的热力学机理,实验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D2钢中碳化物含量下降。在920℃淬火温度下,组织中含有大量球状碳化物... 采用固溶处理+分级淬火,研究了固溶处理后不同淬火温度下的D2的碳化物演变规律,获得了碳化物的溶解顺序,分析了碳化物溶解的热力学机理,实验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D2钢中碳化物含量下降。在920℃淬火温度下,组织中含有大量球状碳化物,分布密集,尺寸不均匀,隐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很少;当温度升高到1000℃,球状碳化物粒径变细小,呈弥散分布;当淬火温度达到1080℃,球状碳化物消失,出现针状马氏体。同时淬火温度的上升,合金元素在碳化物中溶解率升高,体积较小的共晶碳化物发生溶解,体积较大的共晶碳化物随后溶解,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中碳元素和合金元素的含量升高,温度升高,合金元素的扩散速率也增加,合金元素在奥氏体分布均匀,奥氏体相的稳定性提高,降低马氏体转变温度。综上,在1150℃固溶处理+1080℃淬火时碳化物均匀细小,呈球化形态,可有效控制淬火裂纹,提高D2钢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钢 固溶处理 碳化物溶解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式传动箱螺栓装配工艺仿真 被引量:1
7
作者 武治宇 鲍成君 +4 位作者 曹艳 贺金虎 贾璐 王斌 庞英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集成式传动箱在装配过程中,附件的装配顺序以及螺栓的拧紧次序、拧紧力等装配参数会对集成式传动箱的受力状态产生影响。本文针对集成式传动箱附件装配顺序及螺栓预紧力进行有限元仿真,对装配过程中螺栓预紧导致的应力分布、应力最大值... 集成式传动箱在装配过程中,附件的装配顺序以及螺栓的拧紧次序、拧紧力等装配参数会对集成式传动箱的受力状态产生影响。本文针对集成式传动箱附件装配顺序及螺栓预紧力进行有限元仿真,对装配过程中螺栓预紧导致的应力分布、应力最大值进行提取、对比,发现装配过程中应力最大值出现的位置。本文研究成果可对传动箱螺栓装配应力分析及装配工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式传动箱 螺栓预紧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劣化方式对特种设备用Q345B钢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师宇君 缑瑞宾 +3 位作者 于敏 王念 马露 葛业豹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6,共10页
为了探究高温劣化后特种设备用钢的服役性能变化规律,本文以特种设备用Q345B钢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空冷和水冷两种劣化方式,基于微观组织与断口观测结果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研究了两种高温劣化方式对其抗拉性能和失效模式的影响规律。... 为了探究高温劣化后特种设备用钢的服役性能变化规律,本文以特种设备用Q345B钢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空冷和水冷两种劣化方式,基于微观组织与断口观测结果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研究了两种高温劣化方式对其抗拉性能和失效模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劣化温度低于700℃时,高温劣化方式对材料的抗拉性能影响较小,而当劣化温度超过700℃时,劣化处理对材料抗拉性能的影响增强,且空冷劣化的影响更为显著;与母材强度相比,劣化温度为1000℃时,空冷劣化和水冷劣化下材料抗拉强度的变化幅值分别为-18.71%和+100.96%,屈服强度则分别为-36.57%和+101.60%;劣化温度超过800℃后,空冷劣化下断口韧窝数量增加,韧性特征显著,而水冷劣化下断口则较为平整,呈现出典型的脆性特征。基于本文实验结果,提出了高温空冷和水冷劣化作用下材料的强度变化因子,建立了强度变化因子与劣化温度关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材料的强度变化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的偏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劣化 力学性能 Q345B钢 断口形貌 强度变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甲烷直接火焰冲击加热带钢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9
作者 严晓峰 仇天忠 +3 位作者 岳云辉 梁嘉瑞 王通 胡贤忠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直接火焰冲击加热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热处理领域,该技术目前主要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氢气为清洁能源,具有较高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其与天然气结合会改善燃料燃烧速度并减少碳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排放。使用Fluent建立直接火焰冲击加热钢... 直接火焰冲击加热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热处理领域,该技术目前主要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氢气为清洁能源,具有较高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其与天然气结合会改善燃料燃烧速度并减少碳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排放。使用Fluent建立直接火焰冲击加热钢板的数值模型,对不同掺氢量、雷诺数及无因次距离条件下直接火焰冲击加热带钢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掺氢量从0增加到25%时,被加热10 s的靶件钢板驻点温度由385.36 K下降到374.31 K,钢板驻点处的热流密度由154828 W/m~2下降到137926 W/m~2;当雷诺数从13400增加到33600时,钢板驻点温度由347.04 K上升到450.90 K,压力从14.93 Pa上升到136.53 Pa,但钢板的温度和压力的均匀性逐渐变差;当无因次距离从25增加到45时,钢板驻点温度由442.42 K下降到344.36 K,压力由106.00 Pa下降到24.81 Pa,且分布更加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火焰冲击 甲烷掺氢 数值模拟 带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钢球压装力的工艺解决方案
10
作者 庞世松 马保仁 张天梁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8期153-156,161,共5页
压装工艺通常通过控制压装行程及压装力大小达到产品要求,早期压装工艺只控制压装行程,易造成零件虚压,或零件受压力过大损伤未能发现导致使用失效。该文根据某型CVT铝合金壳体油道钢球市场失效漏油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根据现有理论公式... 压装工艺通常通过控制压装行程及压装力大小达到产品要求,早期压装工艺只控制压装行程,易造成零件虚压,或零件受压力过大损伤未能发现导致使用失效。该文根据某型CVT铝合金壳体油道钢球市场失效漏油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根据现有理论公式推导钢球和铝合金壳体孔压装力设定计算,确认压装力工艺设定准确性,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和问题现状找到正确的工艺解决方案,为同类机械结构工艺压装力理论计算提供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装力 钢球 压装工艺 压装影响 过盈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作用下薄壁壳体零件力学行为分析
11
作者 武治宇 曹艳 +3 位作者 鲍成君 贺金虎 王斌 庞英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1期54-56,共3页
传统基于静力学的强度设计方法,不能完全反映薄壁壳体零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坏情况。本文研究薄壁壳体零件在冲击载荷下的破坏形式及其特点,对比准静力学法、直接积分法、大质量直接法和模态叠加法几种常用方法,分析在冲击载荷下薄... 传统基于静力学的强度设计方法,不能完全反映薄壁壳体零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破坏情况。本文研究薄壁壳体零件在冲击载荷下的破坏形式及其特点,对比准静力学法、直接积分法、大质量直接法和模态叠加法几种常用方法,分析在冲击载荷下薄壁壳体零件的应力分布,为冲击载荷作用下薄壁壳体零件的强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壳体零件 冲击载荷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铝合金ZL114A的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17
12
作者 贺晓军 何智勇 +2 位作者 刘洋 尤逢海 吴凯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4,共3页
对铸造铝合金ZL114A开展热处理试验,研究了固溶温度、固溶时间、淬火水温、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铸态和固溶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并优选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制度,540℃×14 h/水冷(55℃)+155℃×7... 对铸造铝合金ZL114A开展热处理试验,研究了固溶温度、固溶时间、淬火水温、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铸态和固溶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并优选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制度,540℃×14 h/水冷(55℃)+155℃×7.5 h/空冷,为后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14A 热处理 工艺参数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激光渗硼后的显微组织及相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晓敏 王慕珍 +1 位作者 白芳 郭立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2-66,共5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45钢激光渗硼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5钢激光渗硼后,渗硼区的显微组织:表层为胞晶组织,次表层为树枝晶组织,再往里为共晶组织。渗硼区组织的相组成为α-Fe、FeB、F...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45钢激光渗硼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5钢激光渗硼后,渗硼区的显微组织:表层为胞晶组织,次表层为树枝晶组织,再往里为共晶组织。渗硼区组织的相组成为α-Fe、FeB、Fe2B、Fe3(C.B)及B4C相等。不同显微组织中各相所占比例不同,因而导致各区显微硬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渗硼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Cr2WMoVSi钢热处理过程的碳化物的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永庆 于志伟 +1 位作者 许晓磊 关德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2-24,共3页
本文研究了7Cr2WMoVSi钢热处理过程的碳化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降低,碳化物尺寸减小,780~800℃退火获得均匀而细化的球化组织;加热至940~980℃奥氏体化时,M_3C、M_(23)C_6已全部溶... 本文研究了7Cr2WMoVSi钢热处理过程的碳化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降低,碳化物尺寸减小,780~800℃退火获得均匀而细化的球化组织;加热至940~980℃奥氏体化时,M_3C、M_(23)C_6已全部溶解,仍存在M_6C和较多的VC剩余碳化物,有效地阻碍了奥氏体晶粒长大;随回火温度升高,按M_3C、M_(23)C_6、M_6C、VC依次沉淀析出,各类碳化物的不同析出过程,提高了钢的回火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碳化物 冷作模具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P91耐热钢中δ-铁素体和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建斌 刘帆 薛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8-1322,共5页
P91耐热钢热加工(轧制、焊接、热处理)过程中易产生δ-铁素体,且其形态、数量和分布与热加工温度关系密切。通过设计P91耐热钢热处理工艺,在1 150℃、1 250℃、1 300℃温度下正火获得马氏体+δ-铁素体混合组织,并对1 300℃正火组织进行1... P91耐热钢热加工(轧制、焊接、热处理)过程中易产生δ-铁素体,且其形态、数量和分布与热加工温度关系密切。通过设计P91耐热钢热处理工艺,在1 150℃、1 250℃、1 300℃温度下正火获得马氏体+δ-铁素体混合组织,并对1 300℃正火组织进行1 050℃(油冷)+760℃(空冷)。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δ-铁素体数量、形态、分布的变化,并测试各热处理状态下的冲击韧性和失效模式。结果表明,P91钢随着正火温度升高,δ-铁素体数量增加;形态呈细条状、细条状+块状和多边形块状分布;1 050℃正火+760℃回火不能消除在1 300℃正火时产生的δ-铁素体,但能减少其数量、改变其形态与分布。随δ-铁素体含量增加冲击功减小,冲击断口形貌从韧/脆混合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边界平直的块状多边形δ-铁素体较条状形态更不利于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热处理 Δ-铁素体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宽带激光淬火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梁二军 杜利平 +1 位作者 雒江涛 郭洪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4,共3页
:本文利用宽带CO2 激光束 ,对 45 #钢表面进行宽带淬火 ,获得单道淬火宽度 10mm以上。淬硬层硬度达 5 0 0~ 6 30Hv0 3是非淬硬层的 2~ 2 5倍 ,深度达 1 9~ 2 .0mm。激光淬硬层分为表面过热区、均匀相变区和过渡区三个区域 ,所对应... :本文利用宽带CO2 激光束 ,对 45 #钢表面进行宽带淬火 ,获得单道淬火宽度 10mm以上。淬硬层硬度达 5 0 0~ 6 30Hv0 3是非淬硬层的 2~ 2 5倍 ,深度达 1 9~ 2 .0mm。激光淬硬层分为表面过热区、均匀相变区和过渡区三个区域 ,所对应的金相组织分别为高碳马氏体、隐晶马氏体和混和马氏体。宽带激光淬火造成的组织细化和大量高碳马氏体的形成是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在扫描速度v =4mm/s和离焦量 18mm条件下 ,45 #钢宽带激光淬火的最佳功率约为 3 0~ 3 3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激光淬火 二氧化碳激光 45^#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温度对0Cr17Ni4Cu4Nb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春燕 刘新灵 陶春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3-78,共6页
以。Crl7Ni4Cu4Nb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效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断口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480~550℃),材料的抗拉强度瓯和屈服强度δp0.2呈逐渐下降的... 以。Crl7Ni4Cu4Nb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效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断口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480~550℃),材料的抗拉强度瓯和屈服强度δp0.2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材料的断面收缩率缈和伸长率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材料的冲击韧性αku受时效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在550℃时αku达到213.4(J·cm^2)。同时由断口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时效温度为55。℃时拉伸断口的放射区最小,其塑性最好;冲击断口塑性变形最为明显,纤维区和剪切唇区所占的比例最大。0Cr17Ni4cu4Nb不锈钢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淬火马氏体基体开始回复、再结晶,逆转变奥氏体开始生成并长大,导致材料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而残余奥氏体的存在有利于OCrl7Ni4Cu4Nb不锈钢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Cr17Ni4Cu4Nb钢 时效温度 马氏体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梯度下降算法的7003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建平 宋仁国 +2 位作者 陈小明 张宇 李红霞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57,共5页
为有效缩短7003铝合金热处理工艺,采用误差回转(BP)神经网络控制的方案,利用梯度下降法导出网络算法,建立热处理工艺与硬度之间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克服了以往单因素实验法不能正确有效反映热处理工艺和... 为有效缩短7003铝合金热处理工艺,采用误差回转(BP)神经网络控制的方案,利用梯度下降法导出网络算法,建立热处理工艺与硬度之间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克服了以往单因素实验法不能正确有效反映热处理工艺和硬度之间高度非线性、时变性的弱点。该方法为有效、快捷、经济地开发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热处理工艺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回转神经网络 梯度下降算法 7003铝合金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Inconel718镍基合金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宋宜四 高万夫 胡卓婵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67-71,共5页
研究了Inconel718合金在940~1 000℃固溶以及固溶+时效处理(720℃保温8 h后经50℃/h冷却到620℃保温8 h)后的组织及性能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合金的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固溶+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 研究了Inconel718合金在940~1 000℃固溶以及固溶+时效处理(720℃保温8 h后经50℃/h冷却到620℃保温8 h)后的组织及性能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合金的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固溶+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是增大再减小,到980℃时达到最大值,且硬度值比仅固溶处理的增加约1倍。在用H2SO4溶液调节pH值(pH=3)的体积分数为5%Na2SO4酸性溶液中测试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结果表明,固溶+时效处理样品的耐蚀性比仅固溶处理的差。在模拟高温高压H2S/CO2应力腐蚀环境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和固溶+时效处理的样品耐H2S/CO2应力腐蚀性能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718镍基合金 热处理 组织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钢热处理工艺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江利 孙智 +3 位作者 陈庆敏 邵传林 路照才 韩永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5-38,共4页
对国产20MnK U型钢的热处理进行试验研究,热处理后U型钢的屈服强度提高50%,延伸率不低于16%,U型钢的抗弯能力和支架的极限承载能力分别提高40%~50%和34%。
关键词 巷道支护 U型钢 热处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