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CrMo合金钢高温流变行为及热加工图研究
1
作者 周高雄 梁正龙 +2 位作者 陈维俊 牛立群 王旭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采用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了15CrMo合金钢在温度900~1100℃,应变速率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获得该合金在高温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并构建了适应于15CrMo合金流变曲线的修正型Hansel-Spittel本构模型,修正后模型的相对误... 采用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了15CrMo合金钢在温度900~1100℃,应变速率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获得该合金在高温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并构建了适应于15CrMo合金流变曲线的修正型Hansel-Spittel本构模型,修正后模型的相对误差仅为2.82%;基于修正型本构模型绘制了应变为0.1~0.6的热加工图.根据热加工图,得到15CrMo合金钢的最佳热加工温度为900~1025℃,最佳应变速率为0.01~0.055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CrMo合金钢 流变曲线 Hansel-Spittel模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钢和3Cr钢作为海底管道用钢抗CO_2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丽华 常炜 +4 位作者 张雷 李忠涛 于湉 许立宁 路民旭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油气输送管道典型腐蚀环境,研究X65钢和3Cr钢作为海底管道用钢的抗CO2腐蚀性能。在温和腐蚀环境,X65钢与3Cr钢的平均腐蚀速率均较低,使用X65钢是安全的。随着温度和CO2分压提高,与X65钢相比3Cr钢表现出更优越的抗CO... 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油气输送管道典型腐蚀环境,研究X65钢和3Cr钢作为海底管道用钢的抗CO2腐蚀性能。在温和腐蚀环境,X65钢与3Cr钢的平均腐蚀速率均较低,使用X65钢是安全的。随着温度和CO2分压提高,与X65钢相比3Cr钢表现出更优越的抗CO2腐蚀性能:在中等腐蚀环境3Cr钢平均腐蚀速率较X65钢大幅降低,在中等和苛刻腐蚀环境3Cr钢可有效抑制局部腐蚀的发生;在这样的腐蚀条件下,3Cr钢作为海底管道用钢较X65钢安全。3Cr钢较X65钢抗CO2腐蚀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表面形成了富Cr的腐蚀产物膜,结构致密,对基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65钢 3Cr钢 CO2腐蚀 海底管道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轧制钢中的断口分离现象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青江 单以银 +1 位作者 滕华元 王仪康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0-54,共5页
产生断口分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回火脆现象。在低温控制轧制后的冷却过程中,偏析层中的磷扩散到铁素体晶界上,削弱了铁素体晶界的韧性,出现分离现象。随着钢中磷含量增加,分离裂纹的数目增加,而随着钼含量增加,分离裂纹的数目减少。在韧... 产生断口分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回火脆现象。在低温控制轧制后的冷却过程中,偏析层中的磷扩散到铁素体晶界上,削弱了铁素体晶界的韧性,出现分离现象。随着钢中磷含量增加,分离裂纹的数目增加,而随着钼含量增加,分离裂纹的数目减少。在韧脆转变温度区间内分离现象出现得最严重,而在低温和高温区内没有分离裂纹存在。分离裂纹的表面形态与应变速率有关,不同的应变速率产生分离的机制不同,因此,冲击样品和拉伸样品的分离裂纹表面形态不同。断口分离现象可以通过正火、淬火加回火或再结晶退火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轧制 断口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束流对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H13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世锋 宋玺 +3 位作者 王岩 薛彤 王建 石英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8-274,共7页
H13钢是使用最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热作模具钢。采用电子束选区熔化(SEBM)技术成形H13钢能够有效解决其组织均匀度不理想的问题,而且可使其具有相当可观的力学性能表现。通过改变SEBM技术的电子束束流制备H13模具钢,并采用电子密度计、X... H13钢是使用最广泛和最具代表性的热作模具钢。采用电子束选区熔化(SEBM)技术成形H13钢能够有效解决其组织均匀度不理想的问题,而且可使其具有相当可观的力学性能表现。通过改变SEBM技术的电子束束流制备H13模具钢,并采用电子密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显微维氏硬度计表征了成形件的致密度、微观组织和硬度,探究了电子束束流对成形件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子束束流成形的H13钢主要存在弥散的纳米尺寸微孔、局部的微米尺寸微孔以及熔合不良区域;微观组织主要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碳化物;随着电子束束流的增加,马氏体会发生晶格畸变,基体强度增加,继续提高电子束束流,马氏体逐渐粗化,基体发生回复与再结晶,同时弥散析出二次碳化物,基体强度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电子束选区熔化 电子束束流 微观组织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38CrMoAl钢氮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程先华 丁定远 +2 位作者 陆明炯 刘家浚 陈南平 《金属科学与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3-67,26,共6页
本文研究了在气体氮化渗剂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对38Cr MoAl钢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在氮化时被渗入到钢的表层起了微合金化作用,渗层组织中氮化物的形态、分布和尺寸有明显地改善;稀土氮化处理后的冲击韧性和弯曲疲劳... 本文研究了在气体氮化渗剂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对38Cr MoAl钢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在氮化时被渗入到钢的表层起了微合金化作用,渗层组织中氮化物的形态、分布和尺寸有明显地改善;稀土氮化处理后的冲击韧性和弯曲疲劳极限较普通氮化处理的有所提高。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探讨了氮化层疲劳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 性能 稀土元素 氮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50SiMnVB合金钢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常列珍 张治民 范煜珩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9-494,共6页
研究回火温度对50SiMnVB合金钢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对正火50SiMnVB合金钢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分别进行200℃,300℃,400℃,500℃,600℃回火处理并测试其硬度.从正火50SiMnVB合金钢和回火后的5组试样中选出硬度差别较大的3组试样,分别进... 研究回火温度对50SiMnVB合金钢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对正火50SiMnVB合金钢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分别进行200℃,300℃,400℃,500℃,600℃回火处理并测试其硬度.从正火50SiMnVB合金钢和回火后的5组试样中选出硬度差别较大的3组试样,分别进行SHPB(Split Hopkinson PressureBar)实验.研究了回火温度对这3组试样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SiMnVB合金钢属于应变率敏感材料,其中:200℃回火50SiMnVB合金钢在同一应变率下,屈服强度最高,但实验结果为45°剪切断裂,材料塑性变差;正火50SiMnVB合金钢和600℃回火50SiMnVB合金钢没有发生动态压缩破坏,在高应变率下表现为塑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性能 硬度 SH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奥氏体对GD钢断裂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文翠娥 孙培祯 +1 位作者 谢长生 崔昆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6,共6页
研究了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代号GD钢)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数量,测定了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探讨了残余奥氏体对GD钢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变化,残余奥氏体具有不同的分布... 研究了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代号GD钢)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数量,测定了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探讨了残余奥氏体对GD钢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变化,残余奥氏体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含硅越高,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越高,钢的断裂韧性越好。残余奥氏体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对钢的断裂韧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0铁素体不锈钢钢卷工艺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洪涛 吴春京 +1 位作者 任学平 李殊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为改善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性能,主要研究了化学成分、铸坯等轴晶比例、热轧工艺制度、热卷退火工艺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微量铝元素,同时降低过热度浇注,优化电磁搅拌工艺改善铸坯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热处理对比试... 为改善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性能,主要研究了化学成分、铸坯等轴晶比例、热轧工艺制度、热卷退火工艺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微量铝元素,同时降低过热度浇注,优化电磁搅拌工艺改善铸坯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热处理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热处理工艺,热卷退火温度为950-1 000℃,保证了成品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热处理制度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作模具钢CH75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乔学亮 谢长生 +2 位作者 赵建生 孙培祯 唐建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17,共4页
研究了新型热作模具钢CH75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H75钢具有优异的回火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高温性能,模具寿命比用3Cr2W8V钢提高了一倍。
关键词 热模钢 力学性能 模具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流变行为与热加工延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昌 张静武 +3 位作者 郑炀曾 赵红 赵明德 管秀发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1-15,共5页
采用热扭转试验及定量金相研究了22Mn-13Cr-3Ni-1Mo-1Cu-0.22N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流变行为与热加工延性。结果得出了峰值应力σ_pw峰值应变ε_p和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d与变形温度的关系。该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延性随变形温度T_d提高和... 采用热扭转试验及定量金相研究了22Mn-13Cr-3Ni-1Mo-1Cu-0.22N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流变行为与热加工延性。结果得出了峰值应力σ_pw峰值应变ε_p和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d与变形温度的关系。该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延性随变形温度T_d提高和加热温度T_r降低而提高,并在950~1200℃温度范围内变形具有较高的热加工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流变行为 奥氏体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50SiMnVB合金钢的准静态压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列珍 潘玉田 +1 位作者 张治民 付文清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研究正火、正火+淬火+中/低温回火、调质处理的50SiMnVB钢的硬度.从正火50SiMnVB合金钢和回火后的5组试样中选择硬度差别较大的3组试样,分别为正火50SiMnVB合金钢,200℃和600℃回火50SiMnVB合金钢,进行了应变率为10-3s-1和10-1s-1的准... 研究正火、正火+淬火+中/低温回火、调质处理的50SiMnVB钢的硬度.从正火50SiMnVB合金钢和回火后的5组试样中选择硬度差别较大的3组试样,分别为正火50SiMnVB合金钢,200℃和600℃回火50SiMnVB合金钢,进行了应变率为10-3s-1和10-1s-1的准静态压缩试验,得到真实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50SiMnVB合金钢属于应变率敏感材料,200℃回火50SiMnVB合金钢在同一应变率下,屈服强度最高,但实验结果为45°剪切断裂,材料塑性最小;正火50SiMnVB合金钢屈服强度最低,但塑性最好;600℃回火50SiMnVB合金钢屈服强度和塑性都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度 屈服强度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钢板强化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燕 孙艳坤 刘相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0-282,共3页
高强度IF钢是汽车用深冲性能最好的高强度钢板。通过实验,对BIF340钢板的固溶强化元素磷的强化机制和烘烤硬化钢板BH340的强化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强度IF钢 深冲性能 析出物Fe2TiP 烘烤硬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应力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的定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忠辉 王铀 袁哲俊 《金属科学与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文就CBN砂轮磨削条件下的残余应力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零件耐磨性与其表面残余应力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当零件表面处于低应力状态(-19~-539MPa)时,零件的耐磨性最好;过大的残余压应力反而... 本文就CBN砂轮磨削条件下的残余应力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定量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零件耐磨性与其表面残余应力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当零件表面处于低应力状态(-19~-539MPa)时,零件的耐磨性最好;过大的残余压应力反而导致耐磨性降低;而当零件表面层存在残余拉应力时其耐磨性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耐磨性 GCR15钢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MnMoV钢正火后回火组织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周洪 许麟康 刘正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9-42,共4页
40MnMoV钢900℃奥氏体化后空冷而获得复合的金相组织,其中包括非典型上贝氏体(无碳化物,组成相为:15%~20%富碳奥氏体+铁素体)、块状复合组织(主要组成为下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正火后的金相组织随着回火温度而发生变化。重点研究... 40MnMoV钢900℃奥氏体化后空冷而获得复合的金相组织,其中包括非典型上贝氏体(无碳化物,组成相为:15%~20%富碳奥氏体+铁素体)、块状复合组织(主要组成为下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正火后的金相组织随着回火温度而发生变化。重点研究无碳化物的非典型上贝氏体的回火转变:在400℃以下回火不析出碳化物,只是富碳奥氏体的体积百分数减少;当回火温度在400℃左右时,可以观察到富碳奥氏体转变为碳化物,即无碳化物非典型上贝氏体转变为铁素体加碳化物,这种回火组织形态相似于典型上贝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火 复合组织 回火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型钢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南晶晶 凌利改 田国平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9年第2期117-119,135,共4页
主要介绍了冷弯型钢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比较了冷弯型钢与传统建筑材料的差异。最后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冷弯型钢建筑体系,指出其存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冷弯型钢 轻钢结构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板冷弯性能不合格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素琼 陈志平 申荣法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对Q235及HP295热轧板冷弯不合格试样进行了宏观观察及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表面质量是导致冷弯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另外钢坯皮下气泡、偏析、非金属夹杂物以及表面增碳也是导致冷弯不合格的原因。
关键词 冷弯性能 热轧板 试样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度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顺兴 邵尔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26-30,60,共6页
对调质42CrMo钢通过不同加工方法和表面镀铜,得到四种表面粗糙度,在JPM-1型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进行了接触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由R_(?)0.65μm降到0.07μm,可使接触疲劳寿命提高5倍多。接触疲劳寿命与油膜厚度、表面粗糙度之间... 对调质42CrMo钢通过不同加工方法和表面镀铜,得到四种表面粗糙度,在JPM-1型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进行了接触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由R_(?)0.65μm降到0.07μm,可使接触疲劳寿命提高5倍多。接触疲劳寿命与油膜厚度、表面粗糙度之间有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接触疲劳 调质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爱民 黄国钦 +1 位作者 章瀚 杨怀德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31-36,共6页
探讨了热作模具钢热疲劳抗力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30℃≒25℃热循环条件下,3Cr2W8V、4Cr5MoSiVl钢分别在1180℃、1100℃淬火,600℃回火获得最高的热疲劳抗力,且4Cr5MoSiVl钢热疲劳性能优于3Cr2W8V钢。
关键词 模具钢 热处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的加工硬化对断裂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德珂 熊漪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1-4,50,共5页
必须区分缺口试样和带裂纹试样中材料加工硬化能力对断裂的不同影响。前者因材料具有高的加工硬化能力使试样提前断裂,而后者则因材料具有高的加工硬化能力使裂纹扩展受阻或减缓。本文对这两种不同的影响给予了解释。
关键词 材料 加工硬化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火成材工艺对帘线钢实物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志东 桂江兵 +1 位作者 任安超 蒋跃东 《矿冶》 CAS 2015年第B11期249-251,共3页
为了改善82A帘线钢线材的实物质量,对帘线钢82A进行一火和二火两个不同工艺生产路线试验的成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火成材工艺生产的帘线钢82A除脱碳层稍微严重外,偏析、网碳以及钛夹杂等指标均优于一火成材工艺生产的82A。
关键词 帘线钢 二火成材 中心偏析 钛夹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