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7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CrMnSiA钢缸底裂纹原因分析
1
作者 孟凡西 魏建华 +4 位作者 马志全 姚松 侯荣强 潘慧超 杜学山 《煤矿机械》 2025年第2期92-95,共4页
针对30CrMnSiA钢在淬火过程中出现的热处理裂纹,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方法对淬火裂纹进行探究。结果表明,30CrMnSiA钢缸底的裂纹为淬透性裂纹,主要原因为在热处理过程中缸底残余拉应力大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最... 针对30CrMnSiA钢在淬火过程中出现的热处理裂纹,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方法对淬火裂纹进行探究。结果表明,30CrMnSiA钢缸底的裂纹为淬透性裂纹,主要原因为在热处理过程中缸底残余拉应力大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最终导致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底 淬火开裂 拉应力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Zn-15Al/钢钎焊接头组织及性能
2
作者 张晓萌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2期40-42,共3页
本文研究了以锌基材料Zn-15Al(wt.%)作为中间层,采用接触反应钎焊的方法实现AZ31镁合金基体与DC01低强度钢基体的连接,对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宏观形貌观察,将Zn-15Al中间层的显微组织形貌分为过渡层和外层。过渡层的主要成分已初... 本文研究了以锌基材料Zn-15Al(wt.%)作为中间层,采用接触反应钎焊的方法实现AZ31镁合金基体与DC01低强度钢基体的连接,对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和宏观形貌观察,将Zn-15Al中间层的显微组织形貌分为过渡层和外层。过渡层的主要成分已初步确定为Fe2Al5。外层在镀液的冷凝过程中形成,与过渡层相比具有更厚的厚度。分析接头元素的扩散行为,进一步探究钎焊接头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金属连接 DC01钢 热浸镀 接触反应钎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力梯度效应的金属微梁屈服模型研究
3
作者 张旭 秦聪 +1 位作者 屈腾飞 马竞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5-1036,共12页
一系列微加载测试结果表明,金属微梁的弯曲强度会随着材料外部几何特征尺寸的减小而显著升高,呈现出明显的尺寸相关性.基于位错塞积模型,探讨了纯金属单晶微梁的初始屈服应力,并提出了描述其尺寸相关性行为的关键内禀特征长度.通过综合... 一系列微加载测试结果表明,金属微梁的弯曲强度会随着材料外部几何特征尺寸的减小而显著升高,呈现出明显的尺寸相关性.基于位错塞积模型,探讨了纯金属单晶微梁的初始屈服应力,并提出了描述其尺寸相关性行为的关键内禀特征长度.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的微梁弯曲实验及其离散位错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并考虑到位错-自由表面交互作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仅涉及位错源的位错塞积构型.在此构型下,对线性应力梯度作用下的位错塞积行为进行了连续性分析,并建立了一个由位错源主导的应力梯度屈服模型.该模型有效地解释了微梁初始屈服应力的尺寸相关性,并与实验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外部几何特征尺寸在数微米及以下的纯金属单晶微梁,位错塞积行为是其尺寸相关性行为的主导机制,而且刻画这种行为需要两个内禀特征长度参数,即位错源长度和位错塞积长度.为解释非均匀加载条件下微尺度晶体材料屈服应力的尺寸相关性行为,特别是纯金属单晶微梁,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错塞积 应力梯度 屈服应力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叶片在电气短路故障下的动响应分析
4
作者 马义良 田硕 +1 位作者 李宇峰 武芏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9-252,311,共5页
基于电气短路故障分析了汽轮机低压叶片转子系统的静应力、固有频率以及电磁激振力下的动响应,得到了末级叶片的峰值合应力,采用Neuber理论和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计算了末级叶片的真实应变,并根据材料的应变寿命特性曲线,得到了末级... 基于电气短路故障分析了汽轮机低压叶片转子系统的静应力、固有频率以及电磁激振力下的动响应,得到了末级叶片的峰值合应力,采用Neuber理论和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计算了末级叶片的真实应变,并根据材料的应变寿命特性曲线,得到了末级叶片在电气短路故障下的循环寿命,为末级叶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级叶片 扭振 动应力 低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一种新型析出强化型奥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昊翔 丁青青 +4 位作者 姚霞 周倩 刘登宇 魏晓 贝红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0-548,共9页
新型析出强化型奥氏体不锈钢Fe⁃(26⁃29)Ni⁃(13⁃19)Cr⁃(2.8⁃3.0)Al⁃(1.8⁃2.4)Ti(wt.%)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为了揭示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能间关联关系,本文利用先进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再结晶和时效温度对Fe⁃29... 新型析出强化型奥氏体不锈钢Fe⁃(26⁃29)Ni⁃(13⁃19)Cr⁃(2.8⁃3.0)Al⁃(1.8⁃2.4)Ti(wt.%)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为了揭示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能间关联关系,本文利用先进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再结晶和时效温度对Fe⁃29Ni⁃18Cr⁃3Al⁃2.35Ti(wt.%)合金显微结构的影响,利用拉伸试验测试了热处理工艺不同合金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后,钢中均析出大量与基体共格的L12结构纳米级球形析出相Ni_(3)(Al,Ti),但再结晶温度低于1040℃或时效温度高于720℃时,合金中将析出有害相{Ni2AlTi和Fe(Cr,Mo)},这些有害相虽然能够提高合金室温强度,但会消耗Al、Ti和Mo元素,降低纳米Ni3(Al,Ti)体积分数,损害合金的高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 析出强化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区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天阳 罗小兵 +3 位作者 项重辰 丁汉林 柴锋 潘涛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为改善高强船体钢高屈强比、回火区间窄的问题,研究了两相区二次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二次淬火温度,研究实验钢冲击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OM、TEM、XRD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 为改善高强船体钢高屈强比、回火区间窄的问题,研究了两相区二次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二次淬火温度,研究实验钢冲击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OM、TEM、XRD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淬火温度区间内,材料的性能表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当淬火温度在640~700℃时,实验钢的强度随着二次淬火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而韧性下降。在该淬火温度范围内,实验钢的机械性能由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和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决定。随着二次淬火温度的上升,双相组织中铁素体的比例从40%降至10%,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从11%下降至1%。当二次淬火温度从700℃增加到780℃时,实验钢的强度和韧性变化不明显,原因是二次淬火的温度已经超过了A3温度,实验钢组织转变为单一的马氏体组织,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不大(7.3~8.5μm)。综上,在680℃下进行两相区二次淬火可以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区淬火 强度 韧性 屈强比 逆转变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粉煤灰和矿粉作为掺合料的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对比分析
7
作者 张栋 《江苏建材》 2024年第4期50-51,共2页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粉煤灰和矿粉作为两种重要的混凝土掺合料被广泛使用。文章将对这两种掺合料在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粉煤灰和矿粉作为两种重要的混凝土掺合料被广泛使用。文章将对这两种掺合料在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矿粉 无砟轨道 自密实混凝土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中Cr涂层锆合金包壳疲劳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许多挺 刘虓瀚 +2 位作者 卫小艳 缪昕颖 金鑫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1287,共7页
近年来Cr涂层锆合金包壳这一方案在各国核电领域均有明显的研发进展,但是与疲劳性能相关的公开资料却非常有限。本文基于试验数据,以保守的方案考虑了Cr涂层对于锆合金包壳疲劳性能的影响,修正了包壳疲劳模型。首次采用CPR1000压水堆核... 近年来Cr涂层锆合金包壳这一方案在各国核电领域均有明显的研发进展,但是与疲劳性能相关的公开资料却非常有限。本文基于试验数据,以保守的方案考虑了Cr涂层对于锆合金包壳疲劳性能的影响,修正了包壳疲劳模型。首次采用CPR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包络功率史,以常规锆合金作为参考,对负荷跟踪运行模式下的Cr涂层锆合金疲劳性能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虽然Cr涂层会对锆合金包壳疲劳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对于CPR1000核电机组,在80%循环长度的负荷跟踪运行模式下,Cr涂层锆合金包壳没有发生疲劳失效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涂层 锆合金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织构及深拉伸性能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海涛 刘振宇 +1 位作者 王国栋 江来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1-664,共4页
重点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冷轧、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终轧温度为750℃时,热轧带退火后以{111}再结晶织构为主.随着冷轧压下量的增加,γ织构减弱,α织构增强,{111}再结晶织构明显增强.当冷轧压下率为84%时,{111}再结晶组分的体积... 重点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冷轧、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终轧温度为750℃时,热轧带退火后以{111}再结晶织构为主.随着冷轧压下量的增加,γ织构减弱,α织构增强,{111}再结晶织构明显增强.当冷轧压下率为84%时,{111}再结晶组分的体积分数达到64.5%,退火板的平均塑性应变比(-R)高达1.69,平面各向异性(ΔR)仅为-0.17,深拉伸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深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冷轧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锅炉材料TP310HCbN(HR3C)持久及析出行为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方旭东 王岩 +3 位作者 范光伟 夏焱 王志斌 韩培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7,共6页
采用持久试样方法,结合Gleeble、硬度分析、SEM、EDS、TEM等分析手段,对TP310HCbN耐热钢热变形以及在650℃与700℃条件下持久及析出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持久温度条件下,硬度变化趋势差别不大;随着持久时间延长,TP310HCbN耐热... 采用持久试样方法,结合Gleeble、硬度分析、SEM、EDS、TEM等分析手段,对TP310HCbN耐热钢热变形以及在650℃与700℃条件下持久及析出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持久温度条件下,硬度变化趋势差别不大;随着持久时间延长,TP310HCbN耐热钢晶内析出物由颗粒状转变为棒状,并存在大量与位错相互作用的蠕虫状NbCrN析出物;太钢生产的TP310HCbN耐热钢650℃/700℃-100000h外推持久强度均满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310HCbN 析出相 持久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及镁合金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1
作者 陈先华 耿玉晓 刘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镁及镁合金质轻、比强度、比刚度高,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对镁合金研究的深入,镁合金越来越多的性能被开发和利用。本文综述了镁及镁合金作为阻尼材料、导热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储氢材料和电... 镁及镁合金质轻、比强度、比刚度高,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对镁合金研究的深入,镁合金越来越多的性能被开发和利用。本文综述了镁及镁合金作为阻尼材料、导热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储氢材料和电池材料的优缺点及研究现状,并阐述了改善和提高各种性能的方法,讨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功能特性 合金化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钢级管线钢微观组织特征与强韧性能关系的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8
12
作者 仝珂 庄传晶 +3 位作者 朱丽霞 李洋 瞿婷婷 邵晓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8-101,共4页
随着油气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钢级管线钢强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获得优良的强韧性匹配显得尤为重要。影响管线钢强韧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内部微观组织特征。综述了国内外管线钢微观组织特征(晶粒尺寸、非金属夹杂物、带状组织)的... 随着油气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钢级管线钢强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获得优良的强韧性匹配显得尤为重要。影响管线钢强韧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内部微观组织特征。综述了国内外管线钢微观组织特征(晶粒尺寸、非金属夹杂物、带状组织)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以往工作在管线钢微观组织特征与强韧性能关系研究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和原位观测技术,研究了有效晶粒尺寸的表征方法及夹杂物和带状组织的微观力学行为的解决方案,并讨论了该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钢级管线钢 微观组织 强韧性 电子背散射衍射 原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加工状态对Super 304H钢抗蒸汽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云海 郑开云 +1 位作者 林富生 吾之英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2-580,共9页
对6种不同表面加工状态(磨床粗磨、砂轮磨削、320号砂纸研磨、600号砂纸研磨、1200号砂纸研磨和抛光)的Super 304H钢在650℃/25MPa超临界水蒸气中的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增重法对氧化1 200h后的试样单位表面上的质量变化进行了测量,... 对6种不同表面加工状态(磨床粗磨、砂轮磨削、320号砂纸研磨、600号砂纸研磨、1200号砂纸研磨和抛光)的Super 304H钢在650℃/25MPa超临界水蒸气中的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增重法对氧化1 200h后的试样单位表面上的质量变化进行了测量,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对氧化膜表面和截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氧化膜物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uper 304H钢的抗蒸汽氧化性能对材料的表面加工状态比较敏感;不同表面加工状态的Super 304H钢经氧化后,试样单位表面上的质量变化、表面氧化物形态以及横截面氧化物形态差异明显;形成的典型氧化膜分内、外2层,外层氧化膜主要为Fe3O4,内层氧化膜主要为含Cr量较高的(Fe,Cr)3O4以及少量的Cr2O3;随着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和比表面应变层的形成,越容易形成具有保护性的富铬氧化膜,Super 304H钢的抗蒸汽氧化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304H钢 表面加工 蒸汽氧化 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处理对AZ31B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葛茂忠 项建云 张永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59,共6页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处理对AZ31B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波长为1054nm,脉冲宽度为15ns,脉冲能量为10J,光斑直径为3mm的YAG脉冲激光,对变形镁合金AZ31B薄板试样表面进行冲击处理。结果表明:根据优化的工艺参数,激光冲击处理能在AZ31B镁... 为了研究激光冲击处理对AZ31B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波长为1054nm,脉冲宽度为15ns,脉冲能量为10J,光斑直径为3mm的YAG脉冲激光,对变形镁合金AZ31B薄板试样表面进行冲击处理。结果表明:根据优化的工艺参数,激光冲击处理能在AZ31B镁合金上制备出纳米结构表层,表面晶粒尺寸约为20nm;试样表面激光诱导的残余压应力高达-125MPa;激光冲击处理试样的抗拉强度提高了16.9%;屈服强度提高了16.3%;表面硬度提高了91.8%。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观测激光冲击试样微观结构,并分析了力学性能提高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处理 AZ31B镁合金 晶粒细化 残余压应力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高合金钢激光熔凝处理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玉珍 刘建萍 史耀武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采用CO2 连续波工业激光器在高碳高合金钢Cr12表面进行了激光熔凝处理试验 ,比较了激光处理前后Cr12钢的抗弯强度和耐磨性 ,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断口特征、断口处和磨面处熔凝层的TEM形貌 ,并用X射线仪测量了抗弯试验前后激光处理层中... 采用CO2 连续波工业激光器在高碳高合金钢Cr12表面进行了激光熔凝处理试验 ,比较了激光处理前后Cr12钢的抗弯强度和耐磨性 ,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断口特征、断口处和磨面处熔凝层的TEM形貌 ,并用X射线仪测量了抗弯试验前后激光处理层中奥氏体含量随熔凝层深的变化。结果表明 ,激光熔凝处理后获得超细化的枝晶组织 ,其抗弯强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在抗弯试验和磨损过程中 ,熔凝层内的奥氏体含量大幅度降低 ,并出现了大量的层错和位错团。晶粒细化 ,奥氏体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 ,大量位错团的产生是抗弯强度和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表面处理 抗弯强度 耐磨性 组织细化 位错团 奥氏体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合金的修正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丽娟 吕明 武文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79,共7页
为解决高温高压环境下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不再适用于Ti-6Al-4V合金切削有限元仿真的问题,建立了基于重结晶的修正J-C本构模型,它可以体现出高速切削Ti-6Al-4V合金时的应力回落现象。首先,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试验测得了Ti-6Al-4V的... 为解决高温高压环境下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不再适用于Ti-6Al-4V合金切削有限元仿真的问题,建立了基于重结晶的修正J-C本构模型,它可以体现出高速切削Ti-6Al-4V合金时的应力回落现象。首先,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试验测得了Ti-6Al-4V的应力-应变数据,利用变量分离法拟合出修正J-C本构模型,该模型可以反映材料发生相变时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并能很好地逼近压杆试验数据曲线。然后,以AdvantEdge FEM有限元软件为平台,采用回退映射应力积分算法编写子程序,将该修正本构模型和J-C本构模型导入有限元系统,并对这2种本构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对比表明: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当温度超过850℃时,修正本构模型体现出流动应力急剧下降的现象,下降幅度为46.7%,而J-C本构模型的流动应力下降平缓,仅下降了11%,说明修正本构模型更贴近高速切削Ti-6Al-4V合金时的高温与高冲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方程 钛合金 霍普金森压杆试验 高速切削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添加磷和硼对Inconel718 合金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洪伟 郭守仁 +3 位作者 卢德忠 徐岩 王玉兰 胡壮麒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5,共3页
研究了磷和硼对 Inconel 718 合金持久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独添加 002% 磷对性能明显有益, 单独提高硼含量至 001% 对性能有害, 复合添加磷和硼的效果最佳。磷和硼复合作用显著有益的原因在于磷... 研究了磷和硼对 Inconel 718 合金持久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独添加 002% 磷对性能明显有益, 单独提高硼含量至 001% 对性能有害, 复合添加磷和硼的效果最佳。磷和硼复合作用显著有益的原因在于磷与硼之间存在强烈有益的交互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磷、硼和基体原子的晶界集团扩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硼交互作用 持久寿命 蠕变速率 高温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法确定Johson-Cook本构方程材料参数 被引量:31
18
作者 董菲 Guenael Germain +1 位作者 Jean Lou Lebrun 李铸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57-1660,1667,共5页
采用反演法确定了马氏体不锈钢410的Johnson-Cook本构方程材料参数.剪切实验采用的剪切速率为1~5000s-1,温度为20~1000℃.有限元模拟在Abaqus软件平台上进行.采用Johnson-Cook模型,施加与实验相同的初始条件.通过Matlab非线性最小二... 采用反演法确定了马氏体不锈钢410的Johnson-Cook本构方程材料参数.剪切实验采用的剪切速率为1~5000s-1,温度为20~1000℃.有限元模拟在Abaqus软件平台上进行.采用Johnson-Cook模型,施加与实验相同的初始条件.通过Matlab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优化程序来调整有限元模型材料参数,找到合适值,使得模拟得到的力-位移曲线与实验得到曲线相吻合.结果表明,所得参数都能很好地代表不锈钢410在高温高变形速度下的流动特性,Johnson-Cook模型不能描述材料破坏阶段的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Johnson-Cook模型 反演法 有限元分析 参数确定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轻细晶Mg-8.4Li合金的低温超塑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富荣 李英龙 +1 位作者 丁桦 崔建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51-1354,共4页
Mg-8.4Li合金铸锭经573 K×24 h均匀化处理和473 K温轧得到1.5 mm厚板材,总加工率为92.5%.该板材经盐浴再结晶退火后在473 K,应变速率1.67×10-3s-1条件下获得500%的超塑延伸率.唯象学计算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为0.47,反映晶界... Mg-8.4Li合金铸锭经573 K×24 h均匀化处理和473 K温轧得到1.5 mm厚板材,总加工率为92.5%.该板材经盐浴再结晶退火后在473 K,应变速率1.67×10-3s-1条件下获得500%的超塑延伸率.唯象学计算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为0.47,反映晶界滑移是其主要变形机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板材573 K×1 h盐浴退火和超塑性变形后的组织,发现盐浴退火后的晶粒尺寸为2.4μm,超塑变形后标距内晶粒尺寸为5.8μm,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晶粒长大,这与原子扩散机理有关.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超塑变形后试样的断口形貌,发现断口中韧窝细小而深,呈圆形分布,保持了晶粒等轴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塑性 镁合金 轧制 退火 显微组织 晶粒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楚明 张新明 +2 位作者 陈志永 邓运来 周卓平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6-179,共4页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 (ODF)研究和分析了在高纯铝中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微量稀土或铍对成品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微量稀土和铍 ,能改变高纯铝箔变形织构组分含量 ,单独加稀土时 ,形变织构变化不大 ;在单独加铍时 ...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 (ODF)研究和分析了在高纯铝中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微量稀土或铍对成品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微量稀土和铍 ,能改变高纯铝箔变形织构组分含量 ,单独加稀土时 ,形变织构变化不大 ;在单独加铍时 ,其S取向 { 12 3} <6 34 >和Cu取向 { 112 } <111>变化较大 ,随铍含量增加 ,其S取向密度f(g)减少 ,Bs{ 110 } <112 >取向密度增加 .再结晶退火后 ,随稀土加入量增加 ,立方织构 { 10 0 } <0 0 1>取向密度增加 ,R织构 { 12 4} <2 11>取向密度减少 ;铍添加较少时能增加成品箔材中立方织构 { 10 0 } <0 0 1>强度 ,但随铍含量增加 ,立方织构含量急剧减少 ,R织构强度相应增加 .稀土和铍在铝中溶解度都极小 ,与铁等微量杂质元素可能形成化合物析出后 ,能净化基体 ,减小铁对形成立方织构的阻碍作用 ,促进再结晶立方取向核心的形成与长大 ,增加立方织构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铝箔 立方织构 变形织构 稀土 取向密度 铝电解 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