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金属构件蠕变寿命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彩丽 刘新宝 +1 位作者 郝巧娥 余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55-59,共5页
概述了近年来已有高温金属构件蠕变寿命的预测方法及其特点。主要介绍了以持久强度实验外推为主的Larson-Miller法、Orr-Sherby-Dorn法和Robinson线性断裂法则;基于蠕变曲线分析的Omega法、θ投影法以及逐步外推法;基于物理机制的连续... 概述了近年来已有高温金属构件蠕变寿命的预测方法及其特点。主要介绍了以持久强度实验外推为主的Larson-Miller法、Orr-Sherby-Dorn法和Robinson线性断裂法则;基于蠕变曲线分析的Omega法、θ投影法以及逐步外推法;基于物理机制的连续介质蠕变损伤模型(CDM)预测方法。通过对上述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最后指出基于CDM模型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由于其具有统一的数学表达形式,因而在预测高温金属构件蠕变寿命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构件 高温蠕变 寿命预测 CD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钢锭夹杂沉积区形成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宪华 刘伟涛 +4 位作者 丁雨田 苏俊义 周钧禾 蒋梦龙 吴小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71-78,共8页
将自浇注起到钢液中自然对流衰减至不足以把允许的最大夹杂物带回底部为止的时间称为临界时间.夹杂沉积区就是在临界时间内所形成的底部等轴晶区,该区由三部分构成:顶面下落的结晶雨;侧壁树枝晶枝臂的熔断和折断所形成的自由晶和底部由... 将自浇注起到钢液中自然对流衰减至不足以把允许的最大夹杂物带回底部为止的时间称为临界时间.夹杂沉积区就是在临界时间内所形成的底部等轴晶区,该区由三部分构成:顶面下落的结晶雨;侧壁树枝晶枝臂的熔断和折断所形成的自由晶和底部由于传热而造成的凝固生长.本文在以热量平衡为基本原理的凝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对流的边界层理论,给出了临界时间的计算方法;又结合氯化铵水溶液的模拟实验,给出了顶面结晶雨的定量计算方法;此外,还提出了侧壁树枝晶枝臂的熔断和折断所形成的自由晶,以及钢锭底部由于传热而造成凝固生长的定量计算方法.根据上述模型编制了夹杂沉积区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程序,针对68吨27 Cr2Mo1V 转子钢钢锭进行了夹杂沉积区形成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求得切尾率为8.11%.而实际生产中钢锭的切尾率为8.8%.两者大体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纹 夹杂 沉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铸坯表面质量的电磁连续铸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廷举 金俊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0-82,共3页
导出了钢电磁铸造的理论基础 ,综述了国外此课题的研究现状 ;发现在铸型外侧施加电磁场抑制了液体金属弯月面的变形 ,改变了金属液的初期凝固状态 ,改善了铸坯的表面质量 .金属液的缓冷却凝固和润滑剂流路动压的降低被认为是改善连铸坯... 导出了钢电磁铸造的理论基础 ,综述了国外此课题的研究现状 ;发现在铸型外侧施加电磁场抑制了液体金属弯月面的变形 ,改变了金属液的初期凝固状态 ,改善了铸坯的表面质量 .金属液的缓冷却凝固和润滑剂流路动压的降低被认为是改善连铸坯表面质量的主要原因 .采用改变铸型结构和施加电磁场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铸造 电磁场 表面缺陷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糊状区结构与通道偏析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厚发 方大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用Pb-5%Sn合金在Φ70mm×120mm的圆柱锭上模拟大型钢锭中经常出现的通道偏析.根据糊状区特征结构分析流动稳定性,研究通道偏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通道偏析是糊状区富集溶质的液相由于密度倒置形成的局部对流... 用Pb-5%Sn合金在Φ70mm×120mm的圆柱锭上模拟大型钢锭中经常出现的通道偏析.根据糊状区特征结构分析流动稳定性,研究通道偏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通道偏析是糊状区富集溶质的液相由于密度倒置形成的局部对流所引起.斑点偏析的形成位置取决于决定局部Ra的糊状区结构.A偏析的生长方向取决于凝固界面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相 偏析 钢锭 糊状区结构 通道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对称凝固锭中通道偏析的形成与防止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厚发 方大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用 Pb-5%Sn合金在垂直轴对称凝固的 φ70 mm×120mm圆柱锭上模  拟了大型钢锭中A偏析的形成,研究了A偏析形成的临界导热条件。采用倾  角低速旋转法对轴对称凝固条件下通道偏析的防止作了初步尝试。结...  用 Pb-5%Sn合金在垂直轴对称凝固的 φ70 mm×120mm圆柱锭上模  拟了大型钢锭中A偏析的形成,研究了A偏析形成的临界导热条件。采用倾  角低速旋转法对轴对称凝固条件下通道偏析的防止作了初步尝试。结果表  明:通道偏析的形成条件是径向温度梯度大于7.5×10-2°C/mm;凝固速度  小于临界凝固速度,临界凝固速度随着温度梯度的降低而降低。倾角低速旋  转可以有效地防止通道偏析的形成。当铸锭沿轴线倾斜22°时,相对于绕垂直  轴旋转,防止偏析所需的转速可降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锭 凝固 偏析 糊状区 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糊状区内浮力驱动对流与流道形成机构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方大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1-417,共7页
对定向凝固铸锭糊状区内对流及斑点偏析形成机理进行实验研究。使用立体显微镜、深孔光纤投影仪及宏观分析方法对盐系和铅锡系内对流流道进行了观察、摄影与摄像。研究表明,(1)局部流道起源于凝固前沿区,形成时突然喷出,在20~... 对定向凝固铸锭糊状区内对流及斑点偏析形成机理进行实验研究。使用立体显微镜、深孔光纤投影仪及宏观分析方法对盐系和铅锡系内对流流道进行了观察、摄影与摄像。研究表明,(1)局部流道起源于凝固前沿区,形成时突然喷出,在20~30s内即发展成环形峰出口;(2)形成流道的重要条件是糊状区与液相区内部温差较小,糊状区高度较稳定,在模拟铸锭内已通过控制这些参数消除了局部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糊状区 通道 流道 对流 凝固 铸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描述含气相溶质合金凝固传输及缩松形成的混合介质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达鸣 李庆春 R.D.Pehlke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80-86,共7页
分析了合金凝固产生缩松的机理,表明铸件凝同枝晶间形成显微孔洞是由凝固收缩和不断增加的气体析出压力共同作用产生的。建立了描述含单种气体二元合金凝固传输现象及宏观偏析和缩松形成的混合介质数学模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统一性... 分析了合金凝固产生缩松的机理,表明铸件凝同枝晶间形成显微孔洞是由凝固收缩和不断增加的气体析出压力共同作用产生的。建立了描述含单种气体二元合金凝固传输现象及宏观偏析和缩松形成的混合介质数学模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统一性和更广的适用范围,并对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凝固传输 缩松 偏析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坯热应力状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阎小林 宁宝林 《东北工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91-97,共7页
作为“金属冷凝、加热过程数学模型研究”的一部分,本文根据水平连铸工艺特点,建立了坯壳应力数学模型。推导了结晶器内、外坯壳应力解,定量地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对坯壳应力状态的影响。评价了引锭力对不同厚度坯壳的作用程度,并初步提... 作为“金属冷凝、加热过程数学模型研究”的一部分,本文根据水平连铸工艺特点,建立了坯壳应力数学模型。推导了结晶器内、外坯壳应力解,定量地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对坯壳应力状态的影响。评价了引锭力对不同厚度坯壳的作用程度,并初步提出了改善坯壳应力状态的途径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坯 热应力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渣重熔钢锭内部中心孔洞的形成原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文峰 《工业加热》 CAS 2002年第2期46-48,共3页
针对电渣重熔钢锭出现内部中心孔洞废品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揭示了其形成原理,为实际生产中保障产品品质提供了有力帮助。
关键词 电渣重熔 钢锭 内部中心孔洞 形成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的冶金缺陷与汽车紧固件的失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丽荣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0-45,共6页
通过对汽车紧固件在装配和使用中发生的断裂、掉头及开裂等失效现象进行的分析表明,钢材冶金缺陷是汽车紧固件失效的重要原因。保证原材料质量,防止各种冶金缺陷的产生,是提高汽车紧固件质量和使用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紧固件 汽车 失效机理 冶炼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板坯中心裂纹的形成与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洪峰 宋景欣 邹俊苏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z1期114-116,共3页
梅山炼钢厂连铸生产中频繁出现中心裂纹,严重影响了铸坯质量.根据连铸坯结晶凝固过程应变理论及梅山炼钢厂生产实践,就连铸板坯中心裂纹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连铸 板坯 中心裂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RCH35K冷镦开裂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勇 张洪彪 +5 位作者 王吾磊 王国梁 李海 刘光绪 左小坦 赵立 《工业加热》 CAS 2021年第1期27-29,36,共4页
SWRCH35K钢规格Φ6.5mm盘条在生产标准件过程中出现冷镦开裂现象,通过对开裂部位高倍及扫描电镜检测分析,并对夹杂物进行能谱分析,发现造成Φ6.5mm规格盘条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夹杂,夹杂物的主要成分为保护渣。通过结晶器自动加渣和开... SWRCH35K钢规格Φ6.5mm盘条在生产标准件过程中出现冷镦开裂现象,通过对开裂部位高倍及扫描电镜检测分析,并对夹杂物进行能谱分析,发现造成Φ6.5mm规格盘条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夹杂,夹杂物的主要成分为保护渣。通过结晶器自动加渣和开浇的自动液面稳定、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等措施杜绝结晶器内卷渣,有效改善冷镦开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RCH35K 开裂 卷渣 自动加渣 浸入式水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硅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铸钢消除气孔缺陷的措施
13
作者 贾怀远 张成军 史英春 《佳木斯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221-223,共3页
本文作者经多年可控硅中频感应电炉熔炼、湿态粘土砂造型生产液压铸钢件的生产实践,总结了从金属料处理、配砂、熔炼、脱氧等主要工艺环节上,消除气孔缺陷的措施.
关键词 铸钢 气孔 熔炼 电炉 中频感应电炉 可控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连铸坯表面振痕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宝晶 陶务纯 《冶金丛刊》 2009年第2期8-10,28,共4页
分析了结晶器振动产生连铸坯表面振痕的生成机理,论述了振痕对连铸坯质量的影响,研究和探讨了减少铸坯表面振痕的途径,提出了减少连铸坯表面振痕、提高连铸坯表面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连铸坯 振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钢锭A偏析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涛 方大成 《锦州工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25-31,共7页
关键词 A偏析 钢锭 凝固 铸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连铸坯产生裂纹的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继红 《冶金丛刊》 1995年第6期22-23,28,共3页
本文就Q235连铸坯产生裂纹与钢中C、S含量、浇注温度、拉坯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关键词 连铸坯 裂纹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超薄壁钛管的制造方法
17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8年第4期41-41,共1页
一种超薄壁钛管的制造方法,涉及一种均匀壁厚钛超薄壁管制造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过程为:首先制备管坯料;再制备与管材坯料内管径有问隙配合的制管机芯杆;再制备一端与制管机的芯杆直径相等的、并沿轴向逐渐扩径至与满足欲制备... 一种超薄壁钛管的制造方法,涉及一种均匀壁厚钛超薄壁管制造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过程为:首先制备管坯料;再制备与管材坯料内管径有问隙配合的制管机芯杆;再制备一端与制管机的芯杆直径相等的、并沿轴向逐渐扩径至与满足欲制备的超薄壁钛管内直径要求的成型模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方法 超薄壁 钛管 工艺方法 成型模具 制管机 制备 薄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4322偏析缺陷的分析
18
作者 郭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14期20-20,共1页
Ti4322是我国新引进的一种钛合金,其偏析缺陷分析国内还没有报道。本文针对发现的Ti4322材料的偏析缺陷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Ti4322 偏析 缺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尔福无卤素超薄壁导线年产量突破3.048亿米
19
《天津汽车》 2008年第9期7-7,共1页
继首次应用于丰田2007新款Tundra之后,德尔福无卤素超薄壁导线目前的年产量已达4.5亿米(15亿英尺),被广泛应用于全球3大汽车制造商的多款车型上。该导线是聚氯乙烯(PVC)和交联聚乙烯(XLPE)等传统导线的环保型替代产品。
关键词 年产量 超薄壁 无卤素 德尔福 导线 汽车制造商 交联聚乙烯 替代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0锭轧断穿孔的研究
20
作者 邓少妍 何洪聪 杨瑞葆 《冶金丛刊》 1995年第3期12-16,共5页
对我厂270锭轧断、穿孔坯取样进行高低倍检验表明,钢锭冷却快或开坯时钢锭加热不均匀、温低、温高热脆都将引起钢锭轧断或穿孔。
关键词 钢锭 加热 轧断 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