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炉冶炼过程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研究
1
作者 杨星 刘晓帆 《工业加热》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创新设计,成功实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高炉冶炼模糊控制系统,对于高炉冶炼行业的技术革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详细分析了高炉冶炼的工艺控制流程,包括基本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方法,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硬...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创新设计,成功实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高炉冶炼模糊控制系统,对于高炉冶炼行业的技术革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详细分析了高炉冶炼的工艺控制流程,包括基本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方法,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硬件设计方面,突出了AVR控制芯片的选型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同时详细介绍了主控电路、显示电路和键盘接口的设计。这些设计考虑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用户界面的易用性,以提高操作效率和用户体验。软件设计部分着重于系统的主程序工作流程、温度检测控制和系统监控软件的开发。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温度监控和控制模块,并开发了一个实时监控系统,为冶金工业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冶炼 过程控制 优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磷铁矿制备Fe-P合金催化剂用于高效全解水反应
2
作者 张华 马帅帅 +5 位作者 张甜 罗毅 吴文洁 任晓辉 刘涛 倪红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9-183,共5页
本工作首次报道了一种高磷铁矿协同纯Ca_(3)(PO_(4))_(2)熔融还原并结合单辊旋淬技术制备Fe-P合金带材催化剂的短流程冶金工艺,该工艺具有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易于工业化的优点。针对电催化析氢合金催化剂低成本高效制备难题,国内外... 本工作首次报道了一种高磷铁矿协同纯Ca_(3)(PO_(4))_(2)熔融还原并结合单辊旋淬技术制备Fe-P合金带材催化剂的短流程冶金工艺,该工艺具有成本低、产品附加值高、易于工业化的优点。针对电催化析氢合金催化剂低成本高效制备难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重点研究。因此,通过短流程冶金的方法制备Fe-P合金带材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电催化制氢(HER)领域,一方面降低了冶金过程中二氧化碳和其他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为冶金资源实现“大型化、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再利用平台搭建提供了指导方案,有望解决催化剂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磷铁矿 Fe-P合金带材 电催化全解水 氢气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矿火法产镍铁粉处理新工艺研究
3
作者 田忠元 魏占鸿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8期19-22,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红土矿生产氢氧化镍钴的新工艺,即直接采用火法还原红土矿产出粗镍铁粉,粗镍铁再经过硝酸选择性浸出镍钴、深度除铁铬铝和镍钴沉淀等湿法工序,产出氢氧化镍钴产品;在回收镍钴的同时,铁以铁精矿形式开路,镍回收率可达9...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红土矿生产氢氧化镍钴的新工艺,即直接采用火法还原红土矿产出粗镍铁粉,粗镍铁再经过硝酸选择性浸出镍钴、深度除铁铬铝和镍钴沉淀等湿法工序,产出氢氧化镍钴产品;在回收镍钴的同时,铁以铁精矿形式开路,镍回收率可达99%,直收率达97%,钴直收率达98%,铁直收率达95%。整个湿法工艺用水、浸出剂和沉淀剂可循环利用,全流程只有火法渣外排,无废水和湿法渣外排,是一条清洁环保的红土矿强化冶金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矿 粗镍铁粉 硝酸选择性浸出 氢氧化镍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还原钒渣过程中熔渣的黏度与结构特性
4
作者 孙晓磊 张灵犀 陈敏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针对当前钒铁生产面临环境污染严重、流程冗长以及能耗较高等一系列问题,拟利用光伏硅片切割废料和铝灰分别作为预还原和终还原阶段的还原剂,对钒渣进行两步还原直接制备钒铁合金,研究了两步还原反应过程...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针对当前钒铁生产面临环境污染严重、流程冗长以及能耗较高等一系列问题,拟利用光伏硅片切割废料和铝灰分别作为预还原和终还原阶段的还原剂,对钒渣进行两步还原直接制备钒铁合金,研究了两步还原反应过程中对应渣系的黏度和熔体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873 K时,对应预还原过程的FeO-V_(2)O_(3)-Cr_(2)O_(3)-MnO-SiO_(2)-TiO_(2)-CaO渣系,随着渣中FeO组元含量的减少和SiO_(2)组元含量的增加,铁铬尖晶石逐渐分解,影响熔体结构的主要因素由渣中FeO含量的变化转变为SiO_(2)含量的变化,导致结构复杂度由0.176增至2.517,相应地,渣系黏度由0.092 Pa·s增至0.476 Pa·s;对应终还原过程的FeO-Cr_(2)O_(3)-MnO-V_(2)O_(3)-Al_(2)O_(3)-SiO_(2)-TiO_(2)-CaO渣系,随着渣中FeO、Cr_(2)O_(3)、MnO、V_(2)O_(3)组元含量的减少和Al_(2)O_(3)组元含量的增加,锰铬尖晶石逐渐分解,渣系由固液混合相转变为单一液相,影响熔体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渣中Al_(2)O_(3)含量的变化,渣系由预还原阶段硅酸盐为主的熔体结构转变为终还原阶段铝硅酸盐为主的熔体结构,结构复杂度由0.252增至2.248,相应地,渣系黏度由0.091 Pa·s增至0.372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工程 两步还原 钒渣 黏度 熔体结构 结构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电解制备钆铁中间合金电解质体系物化性质
5
作者 于兵 姚昌昱 +2 位作者 张龙飞 贾志鹏 闫奇操 《矿冶》 CAS 2024年第5期738-745,共8页
为了获得优质的Gd-Fe中间合金,以LiF-GdF_(3)电解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晶温度、密度、黏度以及氧化钆在电解质中溶解行为等研究。研究发现,初晶温度随LiF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是因为GdF_(3)与LiF发生络合作用生成LiGdF_(4)放热导致;电解... 为了获得优质的Gd-Fe中间合金,以LiF-GdF_(3)电解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晶温度、密度、黏度以及氧化钆在电解质中溶解行为等研究。研究发现,初晶温度随LiF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是因为GdF_(3)与LiF发生络合作用生成LiGdF_(4)放热导致;电解质黏度随LiF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温度一定时,电解质的密度随GdF 3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当电解质配成一定时,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制备的Gd-Fe中间合金产品主要由Gd和GdFe 2组成,且成分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Fe中间合金 熔盐电解 物化性质 氟化物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镍矿资源现状及加工工艺综述 被引量:79
6
作者 李艳军 于海臣 +2 位作者 王德全 尹文新 白元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15,共6页
综合论述了世界红土镍矿的资源概况和利用现状,分析了我国对镍的需求情况,对红土镍矿的处理方法和目前有前景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红土镍矿 镍铁 镍锍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镍矿冶炼工艺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小明 白涛涛 +3 位作者 赵俊学 李文锋 李志国 崔雅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随着镍需求的不断增长及硫化镍矿资源不断消耗,红土镍矿将是未来镍的主要来源,开展红土镍矿工艺研究对满足镍需求以及镍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概述了全球及中国的镍资源现状、性质,介绍了红土镍矿还原硫化熔炼镍锍、回转窑-矿热炉... 随着镍需求的不断增长及硫化镍矿资源不断消耗,红土镍矿将是未来镍的主要来源,开展红土镍矿工艺研究对满足镍需求以及镍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概述了全球及中国的镍资源现状、性质,介绍了红土镍矿还原硫化熔炼镍锍、回转窑-矿热炉生产镍铁、还原焙烧-磁选3种火法工艺以及还原焙烧-常压氨浸、高压酸浸、碱浸3种湿法工艺,并摘要介绍了生物浸出及微波在红土镍矿处理中的应用,为今后低品位红土镍矿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火法工艺 湿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网箱用铜合金生产实践及应用
8
作者 李健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6期210-212,共3页
海水网箱养殖是水产养殖中一种重要模式,也是我国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的方向之一。海水网箱网衣的使用环境要求铜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以及加工成型性。通过对海水养殖用铜合金成分设计及材料制备工艺研究,制备出抑菌耐蚀铜... 海水网箱养殖是水产养殖中一种重要模式,也是我国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的方向之一。海水网箱网衣的使用环境要求铜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以及加工成型性。通过对海水养殖用铜合金成分设计及材料制备工艺研究,制备出抑菌耐蚀铜合金,板材经过加工后形成网衣,最终应用于海水网箱养殖。海水养殖用耐蚀铜合金作为未来海水养殖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远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对提高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网箱养殖 网衣 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及其氧化物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兵 黄柱成 +1 位作者 王华 姜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095-3101,共7页
微波加热具有快速性、整体性、即时性和选择性等优点,且设备紧凑,易于控制,对环境无污染。然而微波加热技术工业化应用发展较缓慢,尤其在高温领域,尚无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案例。其中一重要原因是微波与(颗粒)物质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滞后... 微波加热具有快速性、整体性、即时性和选择性等优点,且设备紧凑,易于控制,对环境无污染。然而微波加热技术工业化应用发展较缓慢,尤其在高温领域,尚无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案例。其中一重要原因是微波与(颗粒)物质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滞后。所以对铁及其氧化物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它们与微波的耦合作用能力,便于合理的施加微波能于不同的铁物相,而且通过对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加深了对铁及其氧化物在微波场中升温机理的认识。室温下电磁性能由大到小顺序为:Fe,Fe3O4,FeO,Fe2O3,微波场中升温到1 050℃的过程中,随着性状的改变,升温速度快慢顺序依次为:Fe3O4,FeO,Fe2O3,Fe。成型方式的改变对物料在微波场中的升温速度有很大影响,但其不会改变热失控现象的发生。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疏松、孔洞发达、处于无序状态的颗粒物料有利于微波的穿透以及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 微波加热 升温特性 电磁性能 损耗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含碳碳酸锰矿粉升温机理 被引量:13
10
作者 潘小娟 陈津 +2 位作者 张猛 赵晶 林原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3-1238,共6页
利用微波冶金炉对无烟煤和碳酸锰矿粉的混合物料进行加热,研究含碳碳酸锰矿粉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含碳碳酸锰矿粉具有优良的微波加热特性和自还原性;在微波加热频率为2.450GHz、碳氧原子摩尔比分别为1.1,1.2和1.3时,微... 利用微波冶金炉对无烟煤和碳酸锰矿粉的混合物料进行加热,研究含碳碳酸锰矿粉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含碳碳酸锰矿粉具有优良的微波加热特性和自还原性;在微波加热频率为2.450GHz、碳氧原子摩尔比分别为1.1,1.2和1.3时,微波加热混合物料至1473K的升温速率平均最高达到140.7K/min;不同的加热温度和配碳比下混合物料的介电常数较大,都在5.5左右,而磁导率为1左右,属介电损耗型;微波加热含碳碳酸锰矿粉的升温性能主要取决于含碳碳酸锰矿粉的电磁性能,而电磁性能的改变主要是由物料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晶体结构变化及缺陷状态的改变引起的;配碳比提高,物料吸收微波的能力有所提高;在相同的配碳比下,加热温度升高,吸收微波的能力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碳酸锰矿粉 升温特性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SiO_2-Al_2O_3-FeO-CaF_2-La_2O_3-Nb_2O_5-TiO_2渣系的活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波 姜茂发 +1 位作者 亓捷 刘承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4-528,共5页
根据熔渣结构的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SiO2-Al2O3-FeO-CaF2-La2O3-Nb2O5-TiO2八元渣系的活度计算模型.利用该活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此渣系中铌、稀土、钛相关组元的活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能较好吻合... 根据熔渣结构的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SiO2-Al2O3-FeO-CaF2-La2O3-Nb2O5-TiO2八元渣系的活度计算模型.利用该活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此渣系中铌、稀土、钛相关组元的活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能较好吻合;在本实验渣系条件下,含铌组元主要为FeO.Nb2O5,含镧组元主要为La2O3和La2O3.Al2O3,含钛组元主要为2FeO.TiO2和FeO.TiO2;随着渣中FeO质量分数的降低,含铌组元由FeO.Nb2O5转变为CaO.Nb2O5,而含钛组元主要由2FeO.TiO2和FeO.TiO2向TiO2转变;当渣中FeO质量分数较低时,w(CaO)/w(SiO2)成为影响铌和钛相关组元活度的重要因素,随着w(CaO)/w(SiO2)的增大,2CaO.Nb2O5和CaO.TiO2的活度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度计算模型 共存理论 熔渣结构 稀土铌铁复合矿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M钢基体表面Al2O3功能梯度涂层残余应力模拟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严资林 黄群英 +2 位作者 宋勇 郭智慧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9-294,共6页
在ITER中国液态锂铅测试包层模块设计中拟采用Al2O3作为防氚渗透耐蚀绝缘涂层,为了防止涂层与CLAM钢基体间由于材料热膨胀不匹配而开裂失效,采用热应力缓和型功能梯度涂层。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研究了Al2O3/CLAM钢系功能梯度涂层的... 在ITER中国液态锂铅测试包层模块设计中拟采用Al2O3作为防氚渗透耐蚀绝缘涂层,为了防止涂层与CLAM钢基体间由于材料热膨胀不匹配而开裂失效,采用热应力缓和型功能梯度涂层。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研究了Al2O3/CLAM钢系功能梯度涂层的残余应力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当成分分布指数p=0.8、层数N=6、梯度层厚度为H=0.6 mm时,应力缓和效果最优。此分析结果可为该涂层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包层模块 功能梯度涂层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锰渣胶凝材料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旭艳 韩静云 +2 位作者 郜志海 杨末丽 盛广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70-73,共4页
以锰渣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等测定方法对原材料进行了物性分析,锰渣的主要矿物组成有SiO2和CaO,属于碱性废渣,当温度低于550℃时其热稳定性较好。通过对复合碱激发剂的探索可知,当水玻璃模数为1.6时,25%水玻璃、... 以锰渣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等测定方法对原材料进行了物性分析,锰渣的主要矿物组成有SiO2和CaO,属于碱性废渣,当温度低于550℃时其热稳定性较好。通过对复合碱激发剂的探索可知,当水玻璃模数为1.6时,25%水玻璃、2.5%NaOH和1%K2CO3复合激发锰渣后,其碱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满足浆体的一般工作要求。在该复合激发剂作用下,以10%硅酸盐水泥熟料等量替代锰渣后,制成的碱激发锰渣胶凝材料的力学强度发展符合胶凝材料的一般规律;其水化过程分析表明,随水化龄期的延长,SiO2被剥蚀解体量增多,生成较多的C-S-H凝胶及少量沸石类结构复杂的物质,强度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渣 碱激发 X射线衍射分析 差热分析 力学强度 水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中间包底吹气过程水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詹树华 欧俭平 萧泽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0-964,共5页
以宝钢集团梅山钢厂1台连铸中间包为原型,采用自行设计的吹气装置于底部吹气,用水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吹气对中间包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底部吹气显著地改变了中间包内的流体流动特征;当不吹气时,通过上挡板下部的液流以层流形式贴近... 以宝钢集团梅山钢厂1台连铸中间包为原型,采用自行设计的吹气装置于底部吹气,用水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吹气对中间包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底部吹气显著地改变了中间包内的流体流动特征;当不吹气时,通过上挡板下部的液流以层流形式贴近中间包的底部流动,然后从出口直接流出,在中间包的停留时间较短,死区体积较大,不利于夹杂物的去除;吹气以后,上升的气流起到了气幕挡墙的作用,通过上挡板下部的液流,被上升的气流抬起,贴近液面流动;吹气有利于增加平均停留时间,缩小中间包的死区体积,此外,上升的气流对中间包的液流具有一定的清洗作用,有利于夹杂物的去除;吹气用于中间包去夹杂过程,不需要较大气体流量。在气体流量相同时,在水模型实验装置中3个位置吹气对中间包的平均停留时间、中间包的死区体积分数、最短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大致相同,但总体上,中间位置的吹气效果要好于其他2个位置的吹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模型 中间包 连铸 夹杂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镍铁合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彩虹 贺泽全 +1 位作者 沈裕军 屈曙光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33,共3页
选择对镍铁合金镀层组成影响较大的硫酸镍浓度、硫酸亚铁浓度、电流密度、温度等 4个工艺参数进行正交回归实验 ,用电镜扫描分析法测得镀层铁含量 ,求出了回归方程 ,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回归方程可靠适用。根据回归方程 。
关键词 镍铁合金 电沉积 镀层 回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铬铁显微结构及其对固相脱碳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津 王龙 +2 位作者 林万明 李凯 邓永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微波加热高碳铬铁粉固相脱碳涉及高碳铬铁中铬铁碳化物相的分解和碳的固相迁移,固相脱碳的难易程度与高碳铬铁的金相组织和物相结构密切相关。本文采用金相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以及XRD物相分析对高碳铬铁的金相显微组织和物相结构进... 微波加热高碳铬铁粉固相脱碳涉及高碳铬铁中铬铁碳化物相的分解和碳的固相迁移,固相脱碳的难易程度与高碳铬铁的金相组织和物相结构密切相关。本文采用金相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以及XRD物相分析对高碳铬铁的金相显微组织和物相结构进行了研究。高碳铬铁金相组织主要由富铬富碳相(Cr,Fe)7C3、富铁富硅相(Cr,Fe)23C6、富铁富硅相铬铁素体(CrFe)和少量石墨相组成,初生相(Cr,Fe)7C3以六方柱状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占75%,晶粒粗大,晶形完整,碳固相迁移需要较大的能量;包晶相(Cr,Fe)23C6以包裹、熔蚀(Cr,Fe)7C3的包晶结构(Cr,Fe)23C6-(Cr,Fe)7C3为主,占1.5%,晶粒较小,且不完整,呈胡须状、熔蚀状分布在(Cr,Fe)7C3晶间,碳固相迁移需要的能量较小;共晶相(Cr,Fe)23C6-CrFe以细粒蠕虫状、桃仁状交织结构为主,占23%,填充在初生相之间,晶粒相对细小,晶界复杂,碳的固相迁移相对容易;石墨相以片状充填结构为主,占0.5%,呈细片状充填在(Cr,Fe)23C6-CrFe共晶相裂隙中,有利于碳的固相迁移。由于液态高碳铬铁边缘区域冷却速度较快,改变了热力学平衡态结晶顺序,物相由初生相/包晶相混晶区(Cr,Fe)7C3/(Cr,Fe)23C6-(Cr,Fe)7C3平衡态结晶顺序转变到初生相/包晶相/共晶相混晶区(Cr,Fe)7C3/(Cr,Fe)23C6/(Cr,Fe)23C6-CrFe非平衡态结晶顺序,在高碳铬铁边缘区域出现了低碳(Cr,Fe)23C6-CrFe共晶相,冷却速度造成的相选择为粉状高碳铬铁固相脱碳奠定了有利的相结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铬铁 显微结构 碳化物 固相脱碳 相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研磨锰渣的物理与机械力化学现象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郜志海 宋旭艳 韩静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72,共4页
以锰渣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机械研磨过程中的物理与机械力化学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密度测定、比表面积测定和颗粒群特征分析对活化锰渣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镜分析(Scanning electro... 以锰渣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机械研磨过程中的物理与机械力化学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密度测定、比表面积测定和颗粒群特征分析对活化锰渣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镜分析(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等现代测试方法对锰渣机械力活化过程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锰渣经过高能机械研磨后其密度增大,比表面积增大,粒径趋于向粒径小的方向分布;随着机械研磨时间的延长,大颗粒减少,小颗粒增多,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SiO2由晶形向无定形的转变量增加。制备了锰渣-水泥复合体系,并测定了其力学强度,结果表明,随着锰渣细度的增大,体系强度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渣 机械力化学 颗粒群特征 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浸入式侧吹模式下的熔池搅拌现象 被引量:8
18
作者 詹树华 欧俭平 +1 位作者 赖朝彬 萧泽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考虑流股成泡后各分散气泡形阻力的影响以及气液相运动时相间的滑移等条件的基础上,耦合了 Sato模型和湍流分散力,建立了欧拉气液两相多流体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深侧吹和浅侧吹 2 种不同浸入式侧吹模式下熔池内两相流动状... 在考虑流股成泡后各分散气泡形阻力的影响以及气液相运动时相间的滑移等条件的基础上,耦合了 Sato模型和湍流分散力,建立了欧拉气液两相多流体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深侧吹和浅侧吹 2 种不同浸入式侧吹模式下熔池内两相流动状态和混合特性等进行了计算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浸入式侧吹能有效吸收气体流股的冲击能量,减少喷溅,熔池中易于形成有利于体系混合的环流;深侧吹比浅侧吹具有更强的搅拌能力和更快的混合速度,相间和相内传质速度更快,可以为高碳锰铁快速脱碳提供更加良好的反应动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氧脱碳 金属熔池 计算流体力学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场与常规场高碳铬铁粉固相脱碳显微结构对比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超 陈津 +2 位作者 林万明 孙宏飞 王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5-773,共9页
研究不同加热场对物料显微结构的影响,为微波加热场的特殊效应提供佐证。以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进行固相脱碳,并对高碳铬铁粉显微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到90... 研究不同加热场对物料显微结构的影响,为微波加热场的特殊效应提供佐证。以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进行固相脱碳,并对高碳铬铁粉显微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到900℃时,(Cr,Fe)7C3开始分解,在晶粒边缘形成少量的(Cr,Fe)23C6-(Cr Fe);而常规加热内配碳酸钙高碳铬铁粉到900℃时,其金相组织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当脱碳温度提高到1 000℃和1 100℃时,微波场高碳铬铁粉中的(Cr,Fe)7C3逐渐消失,(Cr,Fe)23C6-(Cr Fe)大量出现,且分布均匀;而常规加热下(Cr,Fe)23C6-(Cr Fe)含量较少且偏析严重,当脱碳温度达到1 200℃时,微波场中(Cr,Fe)7C3几乎完全分解转变为(Cr,Fe)23C6-(Cr Fe),而常规加热下仍有较多(Cr,Fe)7C3残留,分布极不均匀,氧化程度也明显高于微波加热。微波加热下固相脱碳反应要求的温度低,反应速度快,反应较均匀,氧化程度低,体现出微波加热的优越性,证明微波场对高碳铬铁粉中碳的扩散能力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常规加热 高碳铬铁粉 固相脱碳 显微结构 碳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硫酸亚铁浸出同时沉淀铁矾法处理低品位锰矿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德全 宋庆双 彭瑞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研究了用硫酸亚铁浸出同时沉淀黄钠铁矾的方法处理低品位软锰矿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软锰矿中的MnO2被还原成MnSO4同时FeSO4被氧化并以黄钠铁矾的形态沉淀.沉淀产生的酸可直接用于MnO2浸出.考察了硫酸、硫酸亚铁和... 研究了用硫酸亚铁浸出同时沉淀黄钠铁矾的方法处理低品位软锰矿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软锰矿中的MnO2被还原成MnSO4同时FeSO4被氧化并以黄钠铁矾的形态沉淀.沉淀产生的酸可直接用于MnO2浸出.考察了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钠的加入量及温度等参数对锰浸出和沉铁效率的影响.讨论了过程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锰浸出率和沉铁效率(质量分数)在最佳条件下可分别达到96%和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硫酸亚铁 浸出 黄钠铁矾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