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比例甲醇掺混下氨/甲醇燃烧的化学机制和N_(2)O生成分析
1
作者 靳广杰 陆明飞 +2 位作者 刘行 隆武强 王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4,共9页
为探究氨燃料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效益,克服氨点火能量较高、层流火焰速度较慢的缺点,使用Chemkin构建化学反应器网格(CRN)仿真模型对低比例甲醇(0~10%)与氨掺混燃烧进行组分演化、产物生成速率和敏感性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分... 为探究氨燃料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效益,克服氨点火能量较高、层流火焰速度较慢的缺点,使用Chemkin构建化学反应器网格(CRN)仿真模型对低比例甲醇(0~10%)与氨掺混燃烧进行组分演化、产物生成速率和敏感性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N_(2)O生成和还原机理。结果表明:纯氨燃烧在当量比为1.1~1.2时,可同时降低NO、未燃NH_(3)和N_(2)O的排放,较纯甲醇燃烧可减少7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当量比超过0.9时,氨燃烧的GHG排放始终低于纯甲醇燃烧。加入甲醇能有效控制N_(2)O生成,进一步降低GHG排放。在富燃条件下,甲醇的添加促进了H的生成,使N_(2)O消耗增加;在贫燃条件下,甲醇的增强抑制了NH的生产,使N_(2)O生成降低。另外,提高压力和温度也能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醇燃烧 化学反应机理 化学动力学建模 甲醇掺混 一氧化二氮(N_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燃油燃烧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法社 王承志 +2 位作者 王文超 李瑛 申加旭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5,共7页
以小桐子油、小桐子生物柴油、地沟油、地沟油生物柴油、0#柴油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种燃油的黏温特性进行了探究分析,同时在自行搭建的雾化燃烧试验平台研究燃油在炉内燃烧火焰体积、长度及火焰温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燃烧温度越高,... 以小桐子油、小桐子生物柴油、地沟油、地沟油生物柴油、0#柴油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种燃油的黏温特性进行了探究分析,同时在自行搭建的雾化燃烧试验平台研究燃油在炉内燃烧火焰体积、长度及火焰温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燃烧温度越高,生物质燃油和0#柴油的运动黏度均减小,地沟油减少幅度最大为81.75%;试验条件相同情况下,0#柴油的火焰长度最大为288.209 mm,地沟油火焰长度的最小为207.814 mm,5种燃油燃烧温度在轴线方向先上升后下降,在径向方向波动较大;在不同工况下,随过量空气系数α或雾化压力p的增大,生物质燃油和0#柴油燃烧火焰体积及火焰长度均呈下降趋势;燃油火焰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随过量空气系数α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氧体积分数的增大一直上升,小桐子油增幅最大为2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黏温特性 火焰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电喷雾改善烟气脱硫效果的机理及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贞涛 罗惕乾 +1 位作者 陈汇龙 李庆利 《排灌机械》 EI 2009年第6期403-408,共6页
为了研究荷电喷雾对湿法烟气脱硫的增益作用,探讨荷电雾滴表面特性、荷电特性及运动特性与传质的关系,采用石灰浆荷电雾化的方法进行了荷电喷雾烟气脱硫试验,获得了不同液气比、Ca/S摩尔比和荷电电压下的烟气脱硫效率.结果表明:脱硫效... 为了研究荷电喷雾对湿法烟气脱硫的增益作用,探讨荷电雾滴表面特性、荷电特性及运动特性与传质的关系,采用石灰浆荷电雾化的方法进行了荷电喷雾烟气脱硫试验,获得了不同液气比、Ca/S摩尔比和荷电电压下的烟气脱硫效率.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着液气比、Ca/S摩尔比、荷电电压的增大而提高,且提高的趋势都在逐渐变缓,提高幅度最大为10%.高压静电场的存在改善了雾滴的表面吸收特性,增加了雾滴表面Ca2+的含量;荷电雾滴表面张力的减小降低了气体的传质阻力;雾滴带电及非过剩电荷感应极化作用,增加了雾滴吸收SO2的附加作用力;此外,高压静电作用下的二次雾化减小了雾滴粒径,增大了气液接触的总面积;带有同种电荷雾滴之间的相互排斥,雾滴在脱硫塔内部分布均匀.以上诸因素都有利于烟气脱硫效果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 荷电 烟气脱硫 脱硫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燃油雾化喷吹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承志 李法社 +3 位作者 张晓辉 包桂蓉 梁志松 张帅 《工业加热》 CAS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高速摄像机,研究了几种常见生物质燃油的雾化特性,分别对雾化锥角、索特平均直径(SMD)、液滴速度以及雾化液滴的尺寸数目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油的雾化锥角随压力增大而增大,三种生物原油相比,地沟油的雾化锥角最大;... 采用高速摄像机,研究了几种常见生物质燃油的雾化特性,分别对雾化锥角、索特平均直径(SMD)、液滴速度以及雾化液滴的尺寸数目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油的雾化锥角随压力增大而增大,三种生物原油相比,地沟油的雾化锥角最大;生物柴油相比小桐子油生物柴油的雾化锥角最大。索特平均直径(SMD)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且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雾化液滴在轴向上方的速度较大,而在轴向下方的液滴速度较小;地沟油中小液滴数目较多,使得其分布曲线峰值较高。三种生物柴油的粒径尺寸分布趋势一致,小桐子油生物柴油小尺寸液滴数目更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油 高速摄像机 索特平均直径(SMD) 粒径尺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重油燃烧技术在轧钢加热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文武 鄂加强 《工业加热》 CAS 2005年第5期42-44,共3页
为了减少燃重油轧钢加热炉有害排放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采用乳化重油燃烧技术对燃重油轧钢加热炉燃烧系统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乳化重油燃烧技术可起到节能降耗、改善环境及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
关键词 轧钢加热炉 乳化重油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和乙醇混合燃料的微爆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亚锟 林其钊 +2 位作者 单福鹏 付炜 刘涛 《工业加热》 CAS 2016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探究乙醇和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液滴微爆特性,设计并建立了悬挂液滴燃烧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系统,在管式加热炉内用高速摄影拍摄并记录液滴的变化过程,以此得到了液滴的直径变化和微爆延迟,实验结果表明燃料的组分变化对液滴的微爆表现... 为了探究乙醇和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液滴微爆特性,设计并建立了悬挂液滴燃烧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系统,在管式加热炉内用高速摄影拍摄并记录液滴的变化过程,以此得到了液滴的直径变化和微爆延迟,实验结果表明燃料的组分变化对液滴的微爆表现和性质有显著的影响,在混合燃料中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含量接近相等时液滴的微爆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乙醇 液滴燃烧 微爆 微爆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条件下的液体燃料雾化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写义智 宋澜波 +1 位作者 林其钊 徐树民 《工业加热》 CAS 2015年第5期1-5,共5页
采用高压共轨系统与高速摄影系统,实验测量液体燃料在跨临界条件下,喷雾贯穿距离与雾化角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启喷压力变大和背压变小会导致喷雾贯穿距离增大;雾化角度只与背压有关,背压越大,雾化角度越小。
关键词 喷雾 跨临界 喷雾贯穿距离 雾化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炉重油烧嘴的改进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荣庭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38,共2页
针对大冶阳极炉重油燃烧过程中重油烧嘴出现的问题 ,分析了重油烧嘴结构的利弊因素。叙述了大冶阳极炉重油烧嘴的二次改进过程。
关键词 阳极炉 重油烧嘴 技术改进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电喷雾射流卷吸流场与脱硫传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陆建荣 王贞涛 +1 位作者 夏磊 郭天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1-886,共6页
为了研究荷电射流喷嘴附近的卷吸流动,探讨荷电电压对卷吸的形成、发展以及对雾滴吸收SO_2的强化作用,采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对不同荷电电压下喷嘴附近的射流流动进行测量与分析,获得了近喷嘴处荷电喷雾射流卷吸流动的速度矢量图、速度... 为了研究荷电射流喷嘴附近的卷吸流动,探讨荷电电压对卷吸的形成、发展以及对雾滴吸收SO_2的强化作用,采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对不同荷电电压下喷嘴附近的射流流动进行测量与分析,获得了近喷嘴处荷电喷雾射流卷吸流动的速度矢量图、速度云图与流线图,并进行了荷电喷雾烟气脱硫传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荷电压作用下,喷嘴处荷电射流边缘区存在不同于常规雾化的卷吸现象,而主射流区流场在静电作用下变化并不明显;随着荷电电压的升高,其环形电极附近场强不断增大,在库仑力与极化力作用下其卷吸程度加剧;卷吸流动能够使雾滴与周围气体介质产生较强的混掺作用,同时也是荷电射流复杂涡旋流动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可以提高脱硫效率达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射流 流场测量 卷吸流动 PIV 烟气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海龙 骆立涵 张宇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为研究生物柴油、乙醇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可行性,本文开展了柴油-生物柴油-乙醇的互溶性试验及理化特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为保证在8℃时不出现分层,则柴油中单独掺混乙醇的比例不应超过10%;为使得乙醇和柴油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生物... 为研究生物柴油、乙醇作为柴油替代燃料的可行性,本文开展了柴油-生物柴油-乙醇的互溶性试验及理化特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为保证在8℃时不出现分层,则柴油中单独掺混乙醇的比例不应超过10%;为使得乙醇和柴油能够以任意比例互溶,生物柴油的加入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着乙醇的加入量增加,混合燃料的黏度减小;混合燃料与聚苯乙烯材料产生一定的反应,破坏容积壁面结构,降低乙醇与柴油的互溶性。为保证混合燃料的互溶性、润滑性及着火性,乙醇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30%,而生物柴油的添加比例不宜大于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生物柴油 柴油 互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重型柴油车OBD诊断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波 黄鹏 +4 位作者 王素梅 孙文强 孙选建 刘玉伟 杨永春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第11期164-168,共5页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7691—2018中对于重型商用柴油车提出了车载诊断系统(OBD)实际监测频率(IUPR)的监测要求,属于同一OBD系族的不同厂家、不同车型、不同里程的IUPR率要满足法规要求。研究表明发动机排气温度、废...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7691—2018中对于重型商用柴油车提出了车载诊断系统(OBD)实际监测频率(IUPR)的监测要求,属于同一OBD系族的不同厂家、不同车型、不同里程的IUPR率要满足法规要求。研究表明发动机排气温度、废气体积流量和废气质量流量是影响OBD诊断释放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厂家整车匹配的背压、进气阻力与中冷压降的边界对排温、废气体积流量以及废气质量流量的影响,识别影响权重及规律,探索整车匹配关键技术指标,对后续的整车匹配提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UPR 排气温度 废气体积流量 废气质量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D在线监测技术的国五公交车排放特性分析
12
作者 张超 田霖 +2 位作者 于全顺 高忠明 王雪峰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第20期100-103,共4页
对国五阶段城市公交车包含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氧化型催化器+柴油机颗粒捕捉器和天然气公交车在内的三种主要减排技术路线进行试验研究。每辆公交车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通讯模块以1 Hz的频率将采集数据传输至... 对国五阶段城市公交车包含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氧化型催化器+柴油机颗粒捕捉器和天然气公交车在内的三种主要减排技术路线进行试验研究。每辆公交车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通讯模块以1 Hz的频率将采集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控平台服务器。根据NOx数据计算出NOx排放速率,确定车辆在不同行驶工况下以及各段速度区间内NOx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单一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后处理方式呈现出较高的NOx排放速率而有待改进,后处理方式为废气再循环系统+氧化型催化器+柴油机颗粒捕捉器的公交车表现出较低的排放速率,被认为是在研究范围内较优的后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监测技术 后处理技术 公交车 NOx排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