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oxygen initiation process in the autothermic pyrolysis in-situ conversion of Huadian oil shale
1
作者 Shao-Tao Xu Xiao-Shu Lü +5 位作者 Han Wang You-Hong Sun Shi-Jie Kang Zhen-Dong Wang Wei Guo Sun-Hua Deng 《Petroleum Science》 CSCD 2024年第6期4481-4496,共16页
The oxygen initiation process,one of the key process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autothermic pyrolysis insitu conversion technology,has not been deeply investigated,which seriously limits its development.In this study... The oxygen initiation process,one of the key process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autothermic pyrolysis insitu conversion technology,has not been deeply investigated,which seriously limits its development.In this study,the reaction behaviors,kinetic parameters,heat and product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isothermal oxygen initiation process of Huadian oil shale in O2/N2mixtures with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s and initiation temper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via TG/DSC-FTI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s exhibit three different reaction behaviors during the initiation stage,consisting of two main parts,i.e.,the oxidative weight-gain and the oxidative reaction phases.The former phase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oxygen addition reaction that produces oxidizing groups which increase the sample mass.And the latter stage consists of two main subreactions.The first subreaction involves the oxidative cracking and pyrolysis of oxidizing groups and kerogen to produce fuel deposits such as residual carbon,while the second subreaction focuses on the oxidation of the resulting fuels.Furthermore,increasing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above reactions,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the reaction intensity and reaction rate.Owing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residual organic matter content,the total heat releas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initia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hes its maximum at 330-370℃.In addition,the preheating stage primarily produces hydrocarbon gases,while the initiation stage predominantly generates CO_(2).As the preheating temperature increases,the CO_(2)output intensifies,the required reaction time shortens,and the release becomes more concentrated.Based on these findings,a reaction mechanism for the oxygen initiation process of Huadian oil shale was proposed,and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vided for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shale Oxygen initiation process Isothermal kinetic analysis Heat release Product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页岩热性质研究——油页岩的热膨胀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陆绍信 陈廷■ +1 位作者 沈志虹 王廷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5-99,共5页
用热机械仪研究了国内5种油页岩的热膨胀问题.根据所测得的数据,我国油页岩的热膨胀行为可以分成两类:(1)热膨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递增(如桦甸、新疆、抚顺油页岩);(2)热膨胀率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出现峰值(如黄县、茂名油页岩).但是,经过... 用热机械仪研究了国内5种油页岩的热膨胀问题.根据所测得的数据,我国油页岩的热膨胀行为可以分成两类:(1)热膨胀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递增(如桦甸、新疆、抚顺油页岩);(2)热膨胀率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出现峰值(如黄县、茂名油页岩).但是,经过干燥处理后的试样,其热膨胀系数(α_(100)^(300)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其中以桦甸油页岩的热膨胀系数为最大(α_(100)^(300)=210),茂名油页岩的热膨胀系数为最小α_(100)^(300)=14.5).试验发现,用水浸湿后的茂名油页岩具有奇特的热膨胀行为,在180~220℃时突然出现剧烈膨胀的现象.茂名油页岩在加热干燥时产生热崩碎的原因可能与这一奇特的热膨胀行为有关.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膨胀 热性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状油页岩热解过程的研究——Ⅰ.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术元 钱家麟 +1 位作者 王剑秋 朱亚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86-93,共8页
对于抚顺及茂名沛页岩(粒径范围:0~60mm),利用单块页岩热解反应装置,以三种升温速率(1℃/min、2℃/min及5℃/min)进行了热解实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热解总失重、页岩油收率、干馏气体收率及其组成等实验数据.考察了诸因素(粒度、升温速... 对于抚顺及茂名沛页岩(粒径范围:0~60mm),利用单块页岩热解反应装置,以三种升温速率(1℃/min、2℃/min及5℃/min)进行了热解实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热解总失重、页岩油收率、干馏气体收率及其组成等实验数据.考察了诸因素(粒度、升温速率、加热温度和载气流量)对热解过程的影响,发现加热温度、粒度以及升温速率是热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首次建立了包括传热因素在内的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求得了块状页岩的热解总失重、热解出油及产气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热解总失重、热解出油及产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约为105~120kJ/mol、125~165kJ/mol及100~120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反应 动力学 块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压力热解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丁福臣 王剑秋 +1 位作者 阮竹 钱家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5-81,共7页
利用压力差热仪分别对抚顺、茂名和美国Colorado油页岩进行压力热解实验,获得了这些岩样在压力分别为1.0×10~5,1.0×10~6、2.0×10~6、3.0×10~6、4.0×10~6、5.0×10~6和6.0×10~6Pa,升温速率为10℃/min... 利用压力差热仪分别对抚顺、茂名和美国Colorado油页岩进行压力热解实验,获得了这些岩样在压力分别为1.0×10~5,1.0×10~6、2.0×10~6、3.0×10~6、4.0×10~6、5.0×10~6和6.0×10~6Pa,升温速率为10℃/min条件下的DTA热解图谱,并讨论了压力对各岩样DTA热解曲线的影响.又通过对抚顺和Colorado油页岩及其热解固体产物进行有机碳和FT-IR光谱分析,对页岩有机质的压力热解机理做了初步探讨,从而解释了压力对油页岩热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压力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两步热重法测定生油岩干酪根的芳碳率和生油量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宗贤 秦匡宗 +1 位作者 王廷芬 张亚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6期99-104,共6页
用两步热重法(用样量小于10mg)快速测定干酪根的无水无灰基。固定碳含量(FC),并与固态^13CNMR法测定的芳碳率(FA)相比较,得到关联公式。两步热重法的原理是,第一步:在惰性气氛(N2)下,将干酪根升温至11... 用两步热重法(用样量小于10mg)快速测定干酪根的无水无灰基。固定碳含量(FC),并与固态^13CNMR法测定的芳碳率(FA)相比较,得到关联公式。两步热重法的原理是,第一步:在惰性气氛(N2)下,将干酪根升温至110℃,测出水分失重,于110~900℃热解并测出挥发分失重;第二步:在900℃下将N2切换成空气,燃烧至恒重测固定碳重,残渣为灰分。本文还结合干酪根有机碳的质量系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芳碳率 热重法 油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名油页岩干燥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陆绍信 陈廷■ +1 位作者 王廷芬 沈志虹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2-88,共7页
茂名油页岩加热干燥时会产生热崩碎。本文采用热重仪和热机械仪研究了产生热崩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加热速率对热崩碎有明显的影响,并发现加热速率与页岩热崩碎点的含水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此外,页岩块径愈小则愈不易发生崩... 茂名油页岩加热干燥时会产生热崩碎。本文采用热重仪和热机械仪研究了产生热崩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加热速率对热崩碎有明显的影响,并发现加热速率与页岩热崩碎点的含水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此外,页岩块径愈小则愈不易发生崩碎。故茂名油页岩在干燥时主要是大块的页岩发生了崩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干燥 热崩碎 热重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燃料燃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秦宏 姜秀民 +3 位作者 李润东 李学恒 孙键 王焱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32,共3页
油页岩的能源开发与利用需要对其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油页岩的燃料与燃烧特性进行初步试验研究,得出几个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油页岩 燃烧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热裂解产物页岩油的相关性质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明东 史宇亮 董良杰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10年第1期31-33,共3页
利用实验室现有条件,对油页岩热裂解制得的页岩油进行了密度、pH值和粘度等相关性质的分析,目的是为今后热裂解制取页岩油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热裂解 页岩油 油页岩 密度 pH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氧低温灰化仪的试制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秦匡宗 郭绍辉 刘观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81-88,共8页
根据低温等离子体氧氧化的基本原理及文献资料,自行设计研制了一套能用于固体燃料低温灰化的等离子体氧低温灰化仪。实验结果表明,仪器的性能良好。在氧流速为 50mL/min,真空度小于 0.26kPa,高频发生器输出50W时,该仪器可对煤或油页岩... 根据低温等离子体氧氧化的基本原理及文献资料,自行设计研制了一套能用于固体燃料低温灰化的等离子体氧低温灰化仪。实验结果表明,仪器的性能良好。在氧流速为 50mL/min,真空度小于 0.26kPa,高频发生器输出50W时,该仪器可对煤或油页岩试样进行正常的低温灰化。灰化时间与灰化后的残留有机碳达到国外同类仪器工作的水平。对仪器的氧化反应器与真空系统的接口作了新的设计,使气体中残余的等离子体氧充分复合为分子态,保证了仪器的长期安全操作。该仪器可用于测定煤和油页岩矿物质的含量;还可用于直接测定油页岩中有机质的氢碳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灰化仪 油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县油页岩热分解动力学——586℃后第二失重阶段的考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继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3期64-69,共6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热解终温度页岩半焦及化学处理后页岩样品红外吸收光谱的对比,结合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及其它依据,对黄县油页岩第二个热解失重阶段进行了综合考察。结果表明,主要是页岩中白云石及方解石等碳酸盐类矿物质的分解导致了黄县... 本文通过对不同热解终温度页岩半焦及化学处理后页岩样品红外吸收光谱的对比,结合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及其它依据,对黄县油页岩第二个热解失重阶段进行了综合考察。结果表明,主要是页岩中白云石及方解石等碳酸盐类矿物质的分解导致了黄县油页岩第二个热解失重阶段的出现。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满意地拟合了第二失重阶段的实验数据,求得的表观活化能及指前因子与文献列举的 Colorado页岩中白云石及方解石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值相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 动力学 热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热物理性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付科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2期1-4,15,共5页
本文回顾了油页岩在加热条件下,油页岩的热解特性、油页岩的导热特性和油页岩的力学特性等基本热物理特性。油页岩热解分为三个阶段:低温水分析出阶段,中温有机质分解阶段和高温结晶水析出阶段;油页岩的导热系数呈现各向异性,平行层理... 本文回顾了油页岩在加热条件下,油页岩的热解特性、油页岩的导热特性和油页岩的力学特性等基本热物理特性。油页岩热解分为三个阶段:低温水分析出阶段,中温有机质分解阶段和高温结晶水析出阶段;油页岩的导热系数呈现各向异性,平行层理导热系数大于垂直层理的导热系数,且温度对于导热系数的影响较弱;油页岩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油页岩随着温度的升高,蠕变特性更加明显,拉伸破坏往往出现在热解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特性 导热特性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聚酯酰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2
作者 何毅 徐中浩 +2 位作者 余辉 杨志伟 罗光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157,共6页
聚酯酰胺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降解性,利用无机纳米材料可以改善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利用纳米材料的增强作用原位复合多壁碳纳米管,制备聚酯酰胺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其复合行为和性能进行研究。考察多壁碳纳米管在聚酯酰胺中的分散,测... 聚酯酰胺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降解性,利用无机纳米材料可以改善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利用纳米材料的增强作用原位复合多壁碳纳米管,制备聚酯酰胺和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其复合行为和性能进行研究。考察多壁碳纳米管在聚酯酰胺中的分散,测试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机械性能以及复合材料吸水和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可以在聚酯酰胺中均匀分散,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均增加,降解性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复合 碳纳米管 降解 聚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FTIR分峰程序对页岩油中羰基化合物相对含量测定的研究
13
作者 周小虹 阮竹 王漫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2-67,共6页
页岩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分离富集后,用GC-MS定性,在此基础上,对其谱图中的羰基峰,以统计出的参数为初始值进行分峰处理,得到各族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半定量意义。此方法简单,不但对页岩油中羰基含氧化合物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且可用于... 页岩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分离富集后,用GC-MS定性,在此基础上,对其谱图中的羰基峰,以统计出的参数为初始值进行分峰处理,得到各族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半定量意义。此方法简单,不但对页岩油中羰基含氧化合物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且可用于其它类似体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分峰程序 羰基化合物 油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油页岩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的传热Biot数
14
作者 王国金 李术元 +2 位作者 王剑秋 钱家麟 朱亚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传热Biot数的大小是判别颗粒内部温度均匀性的依据,计算了颗粒油页岩在流化床燃烧条件下脱挥发分过程和半焦燃烧过程的Biot数。结果表明,脱挥发分过程中颗粒油页岩内部存在着较大的温度梯度,半焦燃烧过程的Biot数小于0... 传热Biot数的大小是判别颗粒内部温度均匀性的依据,计算了颗粒油页岩在流化床燃烧条件下脱挥发分过程和半焦燃烧过程的Biot数。结果表明,脱挥发分过程中颗粒油页岩内部存在着较大的温度梯度,半焦燃烧过程的Biot数小于0.1,可将颗粒视为等温.讨论了相关的动力学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流化床 燃烧 动力学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下亚段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评价
15
作者 李航 陈波 李一贤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5-40,共6页
通过对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综合分析了沙三下亚段(Es3^L)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质丰度上,Es3^L页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和氯仿沥青“A”(w(“A... 通过对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综合分析了沙三下亚段(Es3^L)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质丰度上,Es3^L页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和氯仿沥青“A”(w(“A”))质量分数均较高,是页岩油的主要富集层位;在有机质类型上,有机质显微组分和热解烃质量分数w(S2)~w(TOC)线性回归均表明Es3^L页岩有机质类型为I型,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在有机质成熟度上,镜质体反射率和最高热解峰温均表明Es3^Lt岩中的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正在大量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沙三下亚段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测定中溶剂汽油废液的回收和再利用研究
16
作者 刘晓芳 李本军 洪军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7期50-51,共2页
利用浓硫酸的磺化反应可以除去烯烃类物质的原理,研究了溶剂汽油废液回收和再利用的问题。分析了回收后溶剂汽油的萃取作用和萃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回收后的溶剂汽油与新购置的溶剂汽油在对水分的萃取方面效果达到很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油页岩含油率 溶剂汽油 溶剂汽油废液 磺化作用 水解反应 无害化处理 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含油率测定所用溶剂的选择
17
作者 刘晓芳 陈艳伶 洪军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8期49-50,共2页
应用不同时间段二甲苯与溶剂汽油对页岩油中水分萃取读数比较及预算比较分析,研究了二甲苯和溶剂汽油在含油率测定中的适用性及其选择的问题。分析了造成二甲苯与溶剂汽油在油水分离上存在差别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进行油水分离,用二甲... 应用不同时间段二甲苯与溶剂汽油对页岩油中水分萃取读数比较及预算比较分析,研究了二甲苯和溶剂汽油在含油率测定中的适用性及其选择的问题。分析了造成二甲苯与溶剂汽油在油水分离上存在差别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进行油水分离,用二甲苯要优于溶剂汽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含油率 页岩油中水含量 溶剂选择 适用性 二甲苯 溶剂汽油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组成的研究——Ⅱ.茂名页岩油<350℃馏分的化合物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淑华 阮竹 +1 位作者 周小虹 倪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3-61,共9页
对用减活Al_2O_3柱色谱法分离的茂名页岩油(<350℃)各馏分。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鉴定出574种化合物,其中杂原子化合物272种,芳烃化合物221种,脂族烃化合物81种。在含氧化合物中主要有苯酚、萘酚、酮、呋喃类;在含氮化合... 对用减活Al_2O_3柱色谱法分离的茂名页岩油(<350℃)各馏分。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鉴定出574种化合物,其中杂原子化合物272种,芳烃化合物221种,脂族烃化合物81种。在含氧化合物中主要有苯酚、萘酚、酮、呋喃类;在含氮化合物中主要有腈、吡啶、吲哚、酰胺、喹啉、咔唑类;在芳烃化合物中主要有苯、萘、菲、蒽、联苯、芴、苊、芘类;在脂族烃化合物中主要为烷烃和烯烃。对页岩油中的主要杂原子化合物作了半定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油页岩 馏分 色谱法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油页岩半焦燃烧过程有效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民 王贤清 +1 位作者 钱家麟 朱亚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5-52,共8页
作者根据多孔固体催化剂工程设计中有效系数的定义,结合颗粒油页岩半焦(以下简称半焦)燃烧的特点,提出了用燃烧过程有效系数来研究半焦的燃烧过程,并根据半焦燃烧属于不变粒径的缩核反应,导出了有效系数的数学表达式,进而提出了缩核反... 作者根据多孔固体催化剂工程设计中有效系数的定义,结合颗粒油页岩半焦(以下简称半焦)燃烧的特点,提出了用燃烧过程有效系数来研究半焦的燃烧过程,并根据半焦燃烧属于不变粒径的缩核反应,导出了有效系数的数学表达式,进而提出了缩核反应模型的适用性判据。作者还从理论上导得了燃烧过程有效系数最小点位置的表达式,并用燃烧过程有效系数的理论,对抚顺及茂名半焦的燃烧过程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半焦 燃烧 有效系数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的开发利用大有可为——中国页岩油的储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20
作者 徐承恩 《世界石油工业》 2013年第2期24-26,共3页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利用水平钻和水力分层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的页岩气产量从2000年的112亿m3猛增到2011年的1820亿m3,占2011年天然气产量的28%。现在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已可满足国内需求,甚至可以出口。天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利用水平钻和水力分层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的页岩气产量从2000年的112亿m3猛增到2011年的1820亿m3,占2011年天然气产量的28%。现在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已可满足国内需求,甚至可以出口。天然气价格也大幅下落,低至3.5美元/MBtu左右。这一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对页岩气开发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利用 美国 页岩油 世界 天然气产量 储量 中国 分层压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