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6篇文章
< 1 2 2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润滑油理化性能劣化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盛晨兴 胡安强 +2 位作者 吴定海 刘栋 饶响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4,共7页
为研究某型装甲车辆通用润滑油理化性能可靠性,选取润滑油含水量、黏度、酸值3个性能指标参数来研究其对润滑油抗磨性能的影响。利用Rtec多功能摩擦试验机考察不同性能指标劣化对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 为研究某型装甲车辆通用润滑油理化性能可靠性,选取润滑油含水量、黏度、酸值3个性能指标参数来研究其对润滑油抗磨性能的影响。利用Rtec多功能摩擦试验机考察不同性能指标劣化对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摩擦试样表面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润滑油中含水量增加可降低摩擦因数,但会导致磨损率增大;在一定范围内降低黏度可有效减小摩擦因数,但会导致磨损率增大,且当黏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其减摩效益显著弱化;润滑油酸值的增加会降低摩擦因数,但会导致磨损率增大,当酸值增加值超过2 mg/g(以KOH计)时,磨损率会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理化性能 含水量 运动黏度 酸值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基中间相沥青形成机理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德志 闫昊辰 +1 位作者 查如俊 凌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3-584,共12页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MALDI-TOF MS、偏光显微镜、XRD和四组分族组成等表征手段对3种石油基原料及其高温热缩聚中间相沥青(MP)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芳烃质量分数75%的芳烃抽出油(AEO)易形成中间相体积分数接近100%...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MALDI-TOF MS、偏光显微镜、XRD和四组分族组成等表征手段对3种石油基原料及其高温热缩聚中间相沥青(MP)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芳烃质量分数75%的芳烃抽出油(AEO)易形成中间相体积分数接近100%、广域流线型织构的MP;脱固油浆(DSO)的胶质、沥青质含量低,芳核上烷基短链较多,形成的MP体积分数只有54%;重脱油(DHO)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571 Da,胶质质量分数为62.40%,也可制备体积分数接近100%的MP,但呈马赛克型中间相织构。通过分析MP的氢分布和平均分子结构参数以及反应的气体和液体组成分布,可以认为MP的制备过程为多环芳烃(PAH)的低聚和缩聚过程,PAH烷基侧链断裂生成自由基,随后自由基与PAH分子间低聚和缩聚形成MP,提出了PAH低聚反应生成MP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石油基 热缩聚 分子结构 广域流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润滑剂制备及其在无机盐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徐博韬 张紫铜 +5 位作者 夏小春 邹洋 王志永 张浩 宋钰 戴媛静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3,共9页
随着钻井环境的日益复杂与苛刻,常规钻井液用润滑剂在钻井工程中难以发挥有效的减摩抗磨作用。采用微胶囊技术,以二氧化硅为壁材,润滑剂为芯材,制备2种胶囊润滑剂:ATF6润滑油胶囊(ATF6@HSM)及QT311润滑剂胶囊(QT311@HSM),将其分别添加... 随着钻井环境的日益复杂与苛刻,常规钻井液用润滑剂在钻井工程中难以发挥有效的减摩抗磨作用。采用微胶囊技术,以二氧化硅为壁材,润滑剂为芯材,制备2种胶囊润滑剂:ATF6润滑油胶囊(ATF6@HSM)及QT311润滑剂胶囊(QT311@HSM),将其分别添加至无机盐钻井液中并通过四球试验机测试其减摩抗磨性能。结果表明:钻井液中添加质量分数2%ATF6@HSM后,摩擦因数降低30%,磨斑直径降低12%,效果优于ATF6;经过长时间老化后ATF6失效,而ATF6@HSM仍能发挥较优的减摩抗磨作用,说明胶囊润滑剂壁材可以保护芯材,同时能够在摩擦区域定点释放润滑剂,从而在钻井液中能够发挥出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2%QT311@HSM添加至钻井液后摩擦因数降低39%,磨斑直径降低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润滑剂 减摩抗磨 无机盐钻井液 大位移井 抗温抗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溶性离子液体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从结构设计到工程应用
4
作者 陈强 秦建 +3 位作者 刘骁 郭平霞 蔡美荣 周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69,共27页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润滑剂和添加剂,自2001年被首次应用于摩擦领域以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众多报道的离子液体添加剂中,备受关注的季磷盐和铵盐型离子液体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而展现出优异的油溶性能和润滑性能。本文旨在清晰... 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润滑剂和添加剂,自2001年被首次应用于摩擦领域以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众多报道的离子液体添加剂中,备受关注的季磷盐和铵盐型离子液体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而展现出优异的油溶性能和润滑性能。本文旨在清晰梳理离子液体作为非极性烃类基础油(如矿物油、合成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并为开发新型油溶性离子液体添加剂提供设计思路。文中总结了自2012年首例油溶性离子液体报道以来,常见的油溶性季磷盐和铵盐型离子液体及其多功能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离子液体分子结构(包括阴阳离子类型、取代基大小、阳离子结构对称性等)对其油溶性、热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概述了季磷盐和铵盐型离子液体与传统添加剂ZDDP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学性能差异。此外,还引述了季磷盐和铵盐型离子液体与传统添加剂ZDDP及有机钼添加剂相容性的研究。最后,针对当前润滑添加剂领域存在的挑战与问题,展望了未来离子液体添加剂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 离子液体 润滑添加剂 减摩抗磨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机组润滑材料研究现状及展望
5
作者 李少康 欧阳平 +2 位作者 陈凌 任博平 肖夏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8-1284,共7页
润滑作为保障风电机组稳定运作的关键,其润滑材料的选择是影响润滑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系统综述了风电机组关键润滑部位,探讨了风电机组润滑的典型失效机制,并对不同风电润滑材料的性能要求与优化方向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 润滑作为保障风电机组稳定运作的关键,其润滑材料的选择是影响润滑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系统综述了风电机组关键润滑部位,探讨了风电机组润滑的典型失效机制,并对不同风电润滑材料的性能要求与优化方向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风电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高性能润滑材料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并提出了基于新型润滑材料与智能润滑系统集成的协同创新路径,旨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为风电润滑的低碳化、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纳米润滑材料 生物基润滑脂 智能润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中硫化物的分子结构对其物性的影响
6
作者 蔡新恒 王威 +3 位作者 章群丹 田松柏 张智华 王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烃分子的基础物性是炼油工艺开发、催化材料研究、过程模拟、优化控制等所必需的基础数据。通过构建石油中硫化物分子库,系统梳理了硫化物的分子结构对基础物性的影响及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骨架结构相似时,硫化物的密度、沸... 烃分子的基础物性是炼油工艺开发、催化材料研究、过程模拟、优化控制等所必需的基础数据。通过构建石油中硫化物分子库,系统梳理了硫化物的分子结构对基础物性的影响及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骨架结构相似时,硫化物的密度、沸点和折射率等物性均大于对应烃类化合物。不同类型硫化物的基础物性差异较大,随着分子结构中环状成分的增加,硫化物的密度、沸点和折射率等增大。相同类型硫化物的基础物性受到分子中烷基碳数、异构情况以及硫原子位置的影响。随着分子中烷基碳数增多,链状硫化物的密度和折射率逐渐增大,含环状结构的硫化物的密度和折射率逐渐减小,而链状和环状硫化物的沸点均随分子中碳数的增多而升高。当烷基碳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时,烷基取代环状硫化物与链状硫化物的基础物性趋于相同。烷基异构、硫原子位置对硫化物同分异构体密度和折射率的影响较小,但对沸点的影响较大。烷基异构使硫化物分子的沸点降低,而硫原子处于分子结构端位时,其沸点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基础物性 分子结构 碳数 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分子筛重排过程中的水解-再结晶平衡原理
7
作者 张耀 彭欣欣 +3 位作者 夏长久 林民 朱斌 舒兴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626,共10页
从季铵碱和温度对Si—O—Si水解和Si—OH缩合反应的影响出发,研究了季铵碱扩散、水解、结晶之间的平衡原理,推导了钛硅分子筛中介孔的形成机理,并通过调控晶体水解和再结晶的平衡建立了多重交错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结果表明,季铵碱... 从季铵碱和温度对Si—O—Si水解和Si—OH缩合反应的影响出发,研究了季铵碱扩散、水解、结晶之间的平衡原理,推导了钛硅分子筛中介孔的形成机理,并通过调控晶体水解和再结晶的平衡建立了多重交错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结果表明,季铵碱在水解、缩合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同时在构筑孔道结构中起到导向作用,大分子尺寸季铵碱在分子筛孔内扩散受限,沿着晶间介孔或晶格缺陷扩散,点腐蚀形成晶内空心;温度是影响水解和缩合反应的关键因素,高温有利于季铵碱催化分子筛晶间或缺陷位的Si—O—Si水解,并导向Si—OH在外表面缩合形成MFI晶体;具有“介孔导向能力”的CTAOH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碱性胶团,在分子筛内部有规律地催化Si—O—Si水解并形成与胶团尺寸相近的介孔。通过调控水解和再结晶的平衡,建立了定向水解制备多重介孔结构钛硅分子筛的方法,在分子筛内部刻蚀形成尺寸约4 nm的线性介孔和5~32 nm的晶内空心,分子筛介孔体积增加90%以上,在油酸甲酯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提升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水解 结晶 碱处理 多重介孔 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低温液压油的开发研究
8
作者 李波 邓娟 +3 位作者 曾海燕 张红文 林白银 张豪元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80,共5页
液压油低温性能包括低温流动性及低温运动黏度,而对于低温流动性及低温运动黏度等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基础油、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研究相同黏度等级的环烷基、加氢精制Ⅱ类基础油和合成Ⅲ类基础油的倾点和低温运动黏度等指... 液压油低温性能包括低温流动性及低温运动黏度,而对于低温流动性及低温运动黏度等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基础油、黏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研究相同黏度等级的环烷基、加氢精制Ⅱ类基础油和合成Ⅲ类基础油的倾点和低温运动黏度等指标性能,探讨聚甲基丙烯酸酯(PMA)、聚乙烯丙烯共聚物(OCP)和氢化苯乙烯及丁烯或异戊二烯聚合物(HSD)3种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液压油低温运动黏度的影响,以及聚α烯烃803B、烷基萘及聚甲基丙烯酸酯V248等降凝剂对液压油倾点和低温运动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Ⅲ类基础油具有最低的低温运动黏度,且倾点也相对较低;添加黏度指数改进剂后,会造成低温运动黏度的增加,其中PMA型黏度指数改进剂对液压油低温运动黏度影响较小;3种降凝剂对液压油低温性能均能有效改善液压油低温性能,其中V248降凝剂对倾点和低温运动黏度改善效果最佳。将优选出的Ⅲ类合成基础油、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和V248降凝剂进行复配,制成的低温液压油的综合低温性能优异且超越进口品牌的低温液压油,且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满足液压系统的润滑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压油 倾点 低温流动性 低温运动黏度 黏度指数改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松热管的Ib150基础油高温沉积物研究
9
作者 阿合波塔·巴合提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190,共5页
为探究Ib150基础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氧化性能和高温清净性,分别在150~300℃下利用小松热管对Ib150基础油进行高温热氧化模拟试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氧化沉积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 为探究Ib150基础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氧化性能和高温清净性,分别在150~300℃下利用小松热管对Ib150基础油进行高温热氧化模拟试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氧化沉积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沉积物的表面形貌和元素密度分布,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进一步分析沉积物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Ib150基础油氧化程度逐渐加深;温度相对较低时,含硫化合物对Ib150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有积极影响,Ib150基础油氧化生成含羟基的醇类化合物和烯烃等不饱和双键,随着温度的升高,Ib150基础油中不饱和烯烃断裂,醇类物质最终氧化形成含羰基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150基础油 氧化沉积物 热管试验 小松热管 高温清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合成金属加工液中有机酸润滑性能研究
10
作者 朱前进 林加惠 +2 位作者 纪玉祥 魏唐超 鲁超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95,共5页
为探究常用有机酸对全合成金属加工液润滑性能的影响,选取常见的有机酸,包括一元酸(异辛酸、正辛酸、异壬酸、新癸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二元酸(癸二酸和十一烷二酸)以及三元酸(TC65),通过四球摩擦试验机和攻丝扭矩仪评价其在全合成... 为探究常用有机酸对全合成金属加工液润滑性能的影响,选取常见的有机酸,包括一元酸(异辛酸、正辛酸、异壬酸、新癸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二元酸(癸二酸和十一烷二酸)以及三元酸(TC65),通过四球摩擦试验机和攻丝扭矩仪评价其在全合成金属加工液中的润滑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添加量下,二元酸降低pH值的能力最强;一元酸中,月桂酸在钢件加工中润滑性能最佳,肉豆蔻酸在铝件加工中润滑性能最佳,但是两者的消泡性能较差;对于钢件加工,随着有机酸碳链长度的增加,润滑性能增加,但支链结构会降低润滑效果;当碳链数大于10时,无论是支链与直链结构,有机酸均对铝件加工的润滑性能有显著提升。因此,在全合成金属加工液中,有机酸的选用需综合考虑pH值、消泡性能以及加工工件的类型,以实现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加工液 合成液 有机酸 润滑性能 消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1-十六烯烷基化制备润滑油基础油
11
作者 焦琳凯 杨坤 +5 位作者 郑涛 回天力 孟祥海 刘海燕 刘植昌 张睿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9,共8页
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的生产是炼油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烷基化技术是生产基础油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选用安全环保的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1-十六烯的烷基化反应,系统考察离子液体的组成以及烷基化反应温度、... 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的生产是炼油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烷基化技术是生产基础油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选用安全环保的氯铝酸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1-十六烯的烷基化反应,系统考察离子液体的组成以及烷基化反应温度、离子液体与反应物体积比(酸烃体积比)、搅拌速率、异丁烷与1-十六烯摩尔比(烷烯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其催化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优化的复合离子液体[Et_(3)NH]Cl-1.6AlCl_(3)-0.3CuCl为催化剂,适宜的酸烃体积比、提高烷烯摩尔比、加快搅拌速率、降低反应温度,均可以有效提升1-十六烯的转化率,显著增加目标产物C 20组分的选择性。在反应温度为15℃、搅拌速率为1300 r min、酸烃体积比为1∶2.8、烷烯摩尔比为30∶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1-十六烯的转化率可达99.8%,C_(20)组分的选择性在92%以上,烷基化油满足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离子液体 异丁烷 十六烯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油增化”目标下汽油降烯烃研究进展
12
作者 马骏 沈陟 +3 位作者 康顺吉 宋浩 梁源 沈喜洲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3,共6页
为了满足环保和经济需求,生产低烯烃含量的清洁汽油成为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针对国内炼化行业发展状况,综述了国内常见的汽油降烯烃方法,如控制催化裂化原料和工艺条件、采用降烯烃催化剂和催化裂化技术以及进行汽油后处理(如加氢... 为了满足环保和经济需求,生产低烯烃含量的清洁汽油成为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针对国内炼化行业发展状况,综述了国内常见的汽油降烯烃方法,如控制催化裂化原料和工艺条件、采用降烯烃催化剂和催化裂化技术以及进行汽油后处理(如加氢精制、醚化技术、芳构化技术和溶剂萃取法)等,重点介绍了溶剂萃取法的工艺、萃取剂及萃取机理。溶剂萃取法能够回收汽油中的烯烃,用于生产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对石化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实现“减油增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汽油 催化裂化 汽油烯烃 溶剂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学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李贻良 潘家保 +1 位作者 戴庆文 胡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91,共12页
磁流变阻尼器中介质受频繁往复剪切而引起的有温升的影响,对磁流变脂(MRG)可靠服役构成挑战。为研究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性能的影响,对磁流变脂进行静态热处理,模拟其承受不同程度高温热效应影响情况,分别进行磁学性能实验和流变性能实... 磁流变阻尼器中介质受频繁往复剪切而引起的有温升的影响,对磁流变脂(MRG)可靠服役构成挑战。为研究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性能的影响,对磁流变脂进行静态热处理,模拟其承受不同程度高温热效应影响情况,分别进行磁学性能实验和流变性能实验,分析高温热效应对磁流变脂流变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热效应温度和时间对磁流变脂流变行为有着显著影响。磁场扫描结果显示,180℃热效应下磁流变脂剪切应力显著提升,触变性实验结果显示,180℃和24 h热效应后磁流变脂的剪切稳定性降低,其机制是纤维硬化、磁链聚散和剪切破坏的共同作用。短时间热效应后,仅磁流变脂中基载液受到剪切破坏,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较好;24 h、180℃热效应后,纤维硬化显著提升了皂纤维缠结程度,对磁流变脂复合结构影响极大,剪切稳定性变差。磁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纤维硬化引起的磁流变脂剪切稳定性降低的影响,但持续的热效应行为仍会对磁流变脂的服役带来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脂 热效应 流变学性能 皂纤维 剪切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基润滑脂通用极压复配添加剂组合研究
14
作者 李浩淼 储友双 +2 位作者 董禄虎 莫林和 刘庆贺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4,共6页
为了改进润滑脂的抗磨性和极压性,通常混合使用2种或更多的添加剂。高端极压锂基润滑脂的极压剂组合中可能含有6种以上极压剂,导致成本提高。为此,通过正交试验对5种常用极压剂进行研究,了解不同种类极压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配后... 为了改进润滑脂的抗磨性和极压性,通常混合使用2种或更多的添加剂。高端极压锂基润滑脂的极压剂组合中可能含有6种以上极压剂,导致成本提高。为此,通过正交试验对5种常用极压剂进行研究,了解不同种类极压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配后的极压性能,对极压型锂基润滑脂种类繁多的添加剂进行归并优化,得到一种极压添加剂组合,其通用性较强,可应用于大多数极压锂基润滑脂中。将该极压剂组合应用于几种典型的通用锂基润滑脂中,制备的极压锂基润滑脂均具有优异的极压性能,且其他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研发的极压剂组合中仅包含3种极压抗磨单剂,且添加量少,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压锂基润滑脂 极压复配添加剂组合 极压抗磨性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荧光法测定航天煤油硫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周建臣 俞少行 +1 位作者 唐毅 吴奖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6,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紫外荧光法各参数对航天煤油硫含量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了硫信号积分值随进样速率、进样量、负高压、裂解氧流量、氩气流量、进口氧流量和裂解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最佳测试条件。结果表明:进样速率、裂解氧流量、氩气流... 系统地研究了紫外荧光法各参数对航天煤油硫含量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了硫信号积分值随进样速率、进样量、负高压、裂解氧流量、氩气流量、进口氧流量和裂解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最佳测试条件。结果表明:进样速率、裂解氧流量、氩气流量、负高压是紫外荧光法精确测定硫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进样速率和最佳氩气流量会受航天煤油热裂解反应的影响,最佳裂解氧流量与进样速率有关,负高压范围由基线噪声情况确定,最佳进样量可根据负高压对最小进样量的影响来确定。本研究为紫外荧光法准确、高效地测定航天煤油硫含量提供了测试参数参考,也给探究最佳测试条件提供了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煤油 硫含量 紫外荧光法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寿命高稳定性润滑脂性能研究
16
作者 郑会 崔佩娟 +2 位作者 黄玉平 郑再平 何懿峰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2,共8页
针对有贮存要求的润滑工况需求,开发了长寿命高稳定性润滑脂,并考察其理化性能、生物降解性、轴承寿命和流变学等性能。结果表明:与现用商品润滑脂相比,长寿命高稳定性润滑脂的钢网分油率更低、高温蒸发损失更小,说明其具有更好的胶体... 针对有贮存要求的润滑工况需求,开发了长寿命高稳定性润滑脂,并考察其理化性能、生物降解性、轴承寿命和流变学等性能。结果表明:与现用商品润滑脂相比,长寿命高稳定性润滑脂的钢网分油率更低、高温蒸发损失更小,说明其具有更好的胶体安定性和挥发性;SRV试验的磨斑直径更小,轮毂轴承寿命和FE9寿命更长,说明其具有更优的抗磨性能、润滑性能和氧化安定性;28天累计生物降解率为1.82%,远低于现用商品润滑脂的29.19%,说明其具有更好的贮存稳定性;流变学试验表明其具有更好结构保持能力。研制的长寿命高稳定性润滑脂综合性能优良,可用于有长期贮存要求且工况苛刻的长寿命应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脂 长寿命 高稳定性 生物降解性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润滑油全尺寸台架试验研究
17
作者 张磊 赵勇 +4 位作者 李静 王将兵 常虎山 刘翔 邓志彬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发动机全尺寸台架试验是航空润滑油适航验证的关键环节。通过调研国内外民航局、航空工业组织以及发动机和润滑油生产商提供的资料进行全尺寸活塞发动机润滑油台架方案设计,包括试验前准备、150 h耐久试验及试验后评价等内容。按照制定... 发动机全尺寸台架试验是航空润滑油适航验证的关键环节。通过调研国内外民航局、航空工业组织以及发动机和润滑油生产商提供的资料进行全尺寸活塞发动机润滑油台架方案设计,包括试验前准备、150 h耐久试验及试验后评价等内容。按照制定的方案,对自研油品成功实施了全尺寸发动机润滑油台架试验,并通过试验前后油品黏度、酸值、元素含量以及发动机部件磨损等的分析,对自研油品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试验前准备发现,发动机气密性良好、油耗表现正常,因此发动机装配符合试验要求;耐久试验结果表明,润滑油黏度、酸值衰变较小,曲轴、凸轮轴、连杆等关键部位磨损情况不严重,活塞积炭和油底壳油泥较少。因此,自研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抗磨减摩性、抗剪切性等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 润滑油 台架试验 适航验证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TCN的汽油终馏点软测量研究
18
作者 仇美玲 李奇安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之一,常压蒸馏作为炼油产业的龙头,对其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尤为重要。汽油终馏点为原油蒸馏过程中蒸出最后一滴汽油时的温度,是衡量成品油质量的关键指标。介绍并评估了高斯误差线性单元(GELU)的性能,提出将GELU...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之一,常压蒸馏作为炼油产业的龙头,对其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尤为重要。汽油终馏点为原油蒸馏过程中蒸出最后一滴汽油时的温度,是衡量成品油质量的关键指标。介绍并评估了高斯误差线性单元(GELU)的性能,提出将GELU作为激活函数替代时间卷积网络(TCN)中的修正线性单元(ReLU),同时改变残差结构来搭建高斯TCN模型。对某炼油厂常压蒸馏塔塔顶汽油终馏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样本采集,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高维自变量数据进行降维,完成汽油终馏点的辅助变量选取。使用搭建的高斯TCN软测量模型对常压蒸馏塔塔顶汽油终馏点进行预测,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模型拟合度和预测精度较传统TCN预测模型有明显的优势,为炼油产业的高效益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误差线性单元 时间卷积网络 软测量 汽油终馏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单体烃组成及多项物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19
作者 李长秀 王亚敏 +2 位作者 张祎玮 王征 钱钦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0,共9页
建立了采用40 m×0.10 mm×0.20μm超细内径非极性色谱柱、氢气作载气的快速分析汽油馏分单体烃组成的方法(简称快速单体烃分析方法)。对于催化裂化汽油C_(3)~C_(12)组分可以得到367个色谱峰,正十二烷的保留时间为30.1 min。同... 建立了采用40 m×0.10 mm×0.20μm超细内径非极性色谱柱、氢气作载气的快速分析汽油馏分单体烃组成的方法(简称快速单体烃分析方法)。对于催化裂化汽油C_(3)~C_(12)组分可以得到367个色谱峰,正十二烷的保留时间为30.1 min。同一样品重复测定3次的结果显示组分保留时间极差小于0.02 min,保留指数极差小于0.50。对于质量分数大于0.5%的单体烃组分,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对于质量分数小于0.5%的单体烃组分,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建立了根据汽油单体烃分析结果计算汽油的密度、饱和蒸气压、折射率、碳氢元素含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溴值的修正计算模型。根据修正模型计算样品的密度、折射率和饱和蒸气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快速单体烃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和采用50 m×0.20 mm×0.50μm非极性色谱柱的常规单体烃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计算多项物性参数,两种方法下的计算结果一致,说明建立的计算模型也适用于采用快速单体烃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计算样品的多项物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单体烃 快速分析 气相色谱 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D1规格与API CK-4规格对比分析及自主复合剂技术开发
20
作者 孙文斌 张倩 +1 位作者 黄作鑫 张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6,共7页
综合对比了柴油机油我国自主D1规格和API CK-4规格在理化性能指标、发动机台架试验性能指标等方面的差异;进而,结合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符合API CK-4规格的柴油机油复合剂技术(RIPP C0010)在两种规格发动机台架试验中的评价结果,系统分... 综合对比了柴油机油我国自主D1规格和API CK-4规格在理化性能指标、发动机台架试验性能指标等方面的差异;进而,结合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符合API CK-4规格的柴油机油复合剂技术(RIPP C0010)在两种规格发动机台架试验中的评价结果,系统分析D1规格与API CK-4规格的相关性,以及RIPP C0010柴油机油技术对国产发动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除柴油喷嘴剪切后高温高剪切黏度存在差异外,D1规格与API CK-4规格的其他理化性能指标,包括高低温运动黏度、蒸发损失率、高温抗腐蚀性、抗泡性能、元素含量等均基本相同;D1规格的4种台架试验均可以评价多项油品性能,如抗氧化性能、清净性能、分散性能、抗磨性能等,实现了API CK-4规格10种台架试验的评价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其基础油互换规则和黏度级别延伸规则;行车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发RIPP C0010柴油机油可满足重载柴油发动机60000 km换油周期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油 D1规格 API CK-4规格 发动机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