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流动单元的定量划分 被引量:14
1
作者 史成恩 解伟 +2 位作者 孙卫 梁晓伟 闫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9-243,共5页
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为例,在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定量分析评价基础上,选取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储层厚度与孔隙度乘积6个参数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将长6油藏精细划分为15个小层,... 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为例,在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定量分析评价基础上,选取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储层厚度与孔隙度乘积6个参数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将长6油藏精细划分为15个小层,将所有砂体划分为E,G,M和P 4类流动单元。结果表明,盘古梁长61底部和盘古梁长62顶部是研究区盘古梁长6油层组的主力油层,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岩性、物性、沉积微相和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此次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取值,综合评价函数与评价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低孔、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特征,符合该类储层流动单元评价划分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聚类分析 回归分析 判别函数 平面分布 盘古梁长6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12井区八道湾组扇三角洲隔夹层对注采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君劼 于兴河 +4 位作者 章彤 李文 程皇辉 李胜利 李晓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8-551,共4页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物性资料,查明该区扇三角洲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利用测井数据确立了隔夹层的岩电关系识别标准,探讨了隔夹层的平面、剖面分布范围...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物性资料,查明该区扇三角洲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利用测井数据确立了隔夹层的岩电关系识别标准,探讨了隔夹层的平面、剖面分布范围,指出隔夹层主要分布在河道顶部、砂坝底部和分流间湾中央。结合注采井示踪剂的验证,明确了研究区储集层砂体的叠置连通关系与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是影响注采效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彩南油田 滴12井区 扇三角洲前缘 隔夹层 注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技术经济界限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家文 左松林 +3 位作者 赵秀娟 费建平 刘洪涛 王起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为了确定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以动态分析、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的井距、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层系组合厚度和层系组合跨度等参数的技术经济界限。其中,通过动态分析方法研... 为了确定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以动态分析、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喇嘛甸中块层系井网调整的井距、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层系组合厚度和层系组合跨度等参数的技术经济界限。其中,通过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在现井网条件下逐步加密时水驱控制程度的变化规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井距与采收率关系,综合确定合理井距;在合理井距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模型确定渗透率变异系数界限;运用经济评价方法,依据盈亏平衡原理,计算合理井距、不同油价下的合理层系组合厚度;基于井距和层系组合厚度界限,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合理层系组合跨度;通过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方法确定井网调整后的界限。结果表明,当喇嘛甸中块合理井距为150 m时,合理层系组合厚度为7.5 m,合理层系组合跨度为50 m,合理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组合厚度 经济界限 合理井距 层系组合跨度 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算法的细分层系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顺康 刘炳官 +1 位作者 钟思瑛 姜汉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6-89,共4页
考虑多因素影响进行层系划分时,应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权重存在着需要专家进行评估打分的严重缺陷。为了更好地通过细分层系实现扩大波及系数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针对层次分析法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熵原理的权重计算... 考虑多因素影响进行层系划分时,应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权重存在着需要专家进行评估打分的严重缺陷。为了更好地通过细分层系实现扩大波及系数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针对层次分析法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熵原理的权重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瓦庄油田瓦6块的细分层系,能提高采收率6.3%。应用结果表明,由于熵权算法能够根据区块自身具体的客观条件自动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因而能够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在该方法基础上进行层系细分最终得到的层系划分与组合方式更加准确、合理,这可用于指导油田现场通过层系细分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分层系 权重计算 聚类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以现河庄油田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志高 靳彦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根据单采层无水采油期每米采油指数、分布特征以及所对应的空气渗透率和相对渗特征,将河43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分为5类流动单元:Ⅰ类储层渗透性最好,Ⅱ类储层渗透性较好,Ⅲ类储层渗透性一般,Ⅳ类储层渗透性较差,Ⅴ类储层渗透性差。平面... 根据单采层无水采油期每米采油指数、分布特征以及所对应的空气渗透率和相对渗特征,将河43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分为5类流动单元:Ⅰ类储层渗透性最好,Ⅱ类储层渗透性较好,Ⅲ类储层渗透性一般,Ⅳ类储层渗透性较差,Ⅴ类储层渗透性差。平面上,厚度大于3.5m的主力小层主要以Ⅰ,Ⅱ和Ⅲ类流动单元为主,厚度小于3.5m的非主力小层主要以Ⅳ和Ⅴ类流动单元为主;垂向上,流动单元分布复杂,甚至同一口井5类流动单元都有。这一特征说明河43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的流动单元,其相相对渗特征不同,物性好的流动单元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缓,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快;反之则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快,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储层表征 储层评价 油藏描述 每米采油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明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3,116,共4页
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油藏参数发生了很大变化,静态连通性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油层性质。基于注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应用系统分析思想提出了对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进行定量反演的研究方法,分别介绍了基于注采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改进的... 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油藏参数发生了很大变化,静态连通性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油层性质。基于注采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应用系统分析思想提出了对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进行定量反演的研究方法,分别介绍了基于注采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改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了表征油藏井间动态连通程度的权重系数。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应用2种不同模型分别反演了概念模型的井间动态连通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藏岩石和流体耗散严重的情况下,改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引入非线性扩散滤波系数能有效地消除注入信号时滞性和衰减性的影响,能够获得较好的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动态连通性 定量反演 生产动态 多元回归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储层单元分级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束青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高精度的地层格架是油田开发小尺度流动单元的必要条件。鉴于目前在储层单元划分上术语使用多而乱的现状,应当建立储层单元术语系统,建议使用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砂层等术语,以便于成果的交流与比较。储层单元分级是一... 高精度的地层格架是油田开发小尺度流动单元的必要条件。鉴于目前在储层单元划分上术语使用多而乱的现状,应当建立储层单元术语系统,建议使用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砂层等术语,以便于成果的交流与比较。储层单元分级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问题。高分辨率地层学和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处于储层地质学研究的前沿,以这2个学科的划分意见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储层单元分级方案,即巨旋回级、超长旋回级、长期旋回级、中期旋回级、短期旋回级、超短期旋回级、复合成因砂体级、单一成因砂体级、纹层组系级、纹层组级和纹层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单元 旋回 油层组 砂层组 单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油藏油井生产井段跨度界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胡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4,共3页
根据渗流力学和流体力学理论推导了多层油藏产能公式,明确了生产井段跨度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保持油藏地质条件和原油性质不变的条件下,对不同生产井段跨度组合方案进行模拟研究,确定了多层组合层系内生产井段跨度界... 根据渗流力学和流体力学理论推导了多层油藏产能公式,明确了生产井段跨度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保持油藏地质条件和原油性质不变的条件下,对不同生产井段跨度组合方案进行模拟研究,确定了多层组合层系内生产井段跨度界限。研究结果可为多层油藏注水开发层系划分与优化组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油藏 产能公式 生产井段跨度 数值模拟 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油田中二区综合调整技术政策实践与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现根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119-121,150,共3页
埕岛油田中二区长期采用一套层系开发,井网不完善、层间干扰、采油速度低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2009年以来进行了细分层系、加密井网为主的综合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通过运用强化方案跟踪调整、优化射孔井段、推广... 埕岛油田中二区长期采用一套层系开发,井网不完善、层间干扰、采油速度低等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2009年以来进行了细分层系、加密井网为主的综合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通过运用强化方案跟踪调整、优化射孔井段、推广应用水平井、及时实施老井归位、适时进行油井提液等技术手段,开发效果明显改善。综合分析认为现行的调整技术政策与做法能够满足中二区该阶段高效开发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中二区 开发调整 层系细分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X区长8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康 康胜松 +3 位作者 尚婷 王俊超 李军 罗宝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48-50,147,共3页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对研究区内139口井的长8油层组进行了岩、电性特征分析,对姬塬油田X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将长8油层组由上而下划分为长811、长812、长821和长822四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的厚度不等。其中...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对研究区内139口井的长8油层组进行了岩、电性特征分析,对姬塬油田X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将长8油层组由上而下划分为长811、长812、长821和长822四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的厚度不等。其中,长811和长821小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发育,为姬塬油田X区长8油层组的主力产层。长8油层组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油田在开发期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等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对油田的开发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长8油层组 标志层 地层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庆地区长6_3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昊祉 吕敏 李永臣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6期59-61,144,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为典型的碎屑岩储层,以华庆地区长63油层组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动单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依据7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选取了储层流动单元流动指标和储集层品质指数,结合渗透率、孔隙...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为典型的碎屑岩储层,以华庆地区长63油层组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动单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依据7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选取了储层流动单元流动指标和储集层品质指数,结合渗透率、孔隙度、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指数等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将长63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类。研究表明,Ⅰ类流动单元的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最好,但分布最少,Ⅱ、Ⅲ类流动单元较多,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依次变差,符合低孔、特低渗储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庆地区 长63油层组 流动单元 储集能力 渗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余油田中探25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及隔夹层识别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薇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1期63-66,共4页
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中探25区块泉头组四段为例,通过对单砂体进行成因分析和层次划分,结合复合河道单砂体叠加模式,开展复合河道平面单砂体识别,并进行单砂体分布及连通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主要包括孤立式和切叠式... 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中探25区块泉头组四段为例,通过对单砂体进行成因分析和层次划分,结合复合河道单砂体叠加模式,开展复合河道平面单砂体识别,并进行单砂体分布及连通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区单砂体垂向叠置样式主要包括孤立式和切叠式,单砂体空间接触样式包括多层式、多边式、单边式、叠加式、对接式、孤立式六种。层间隔层划分标准为自然伽马大于84.5 API,微电极幅度差值小于0.2Ω·m;层内夹层划分标准为自然伽马回返程度大于16%,深侧向回返程度大于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田 中探25区块 砂体特征 隔夹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井蓬莱镇组气藏小层划分与对比研究
13
作者 袁霞 蒋书虹 赵志川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95-98,149,共4页
根据钻井、录井、测井及试油试采资料,结合历年马井构造研究成果,运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等原理对马井蓬莱镇组气藏小层进行对比研究,精确地划分出各单井的气层组、砂层组和小层,统一了研究区的分层标准,取得了气... 根据钻井、录井、测井及试油试采资料,结合历年马井构造研究成果,运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等原理对马井蓬莱镇组气藏小层进行对比研究,精确地划分出各单井的气层组、砂层组和小层,统一了研究区的分层标准,取得了气藏小层对比分布成果。研究表明:蓬莱镇组气藏划分为4个气藏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井构造 蓬莱镇组 小层划分 沉积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