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救援井磁测距时电极与探管最优距离的计算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富强 宋朝晖 +3 位作者 伊明 刘洪涛 张森 刁斌斌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测距精度是影响救援井与事故井连通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基于注入电流主动磁测距系统的测量精度,分析了各介质中的电场分布情况,建立了事故井套管电流密度分布模型;通过分析事故井套管电流密度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基于测点处磁感应强度最大... 测距精度是影响救援井与事故井连通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基于注入电流主动磁测距系统的测量精度,分析了各介质中的电场分布情况,建立了事故井套管电流密度分布模型;通过分析事故井套管电流密度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基于测点处磁感应强度最大原则的电极与探管最优距离计算模型,并且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例计算表明,电极与探管的最优距离不仅与电极到事故井的距离有关,也与相对井斜角有关,但与注入电流的强度无关;事故井套管电流密度的峰值点距事故井坐标点的距离,近似等于电极到事故井探管的距离;电极与探管的最优距离,近似等于电极到事故井距离与相对井斜角余割的乘积。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电极到探管的距离,有利于提高基于注入电流主动磁测距系统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援井 事故井 磁测距 测距精度 电极与探管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油田浅层小井眼侧钻水平井钻井完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云峰 潘俊英 +2 位作者 周岩 朱宽亮 王在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4,共7页
为解决冀东油田浅层ϕ139.7 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存在的钻井泵压高、机械钻速低、油水层封隔效果差、油井投产后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选用了可以降低钻井泵压的ϕ79.4 mm非标钻杆,试用了能给钻头柔性加压的小尺寸水力加压提速工具,选用了ϕ95... 为解决冀东油田浅层ϕ139.7 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存在的钻井泵压高、机械钻速低、油水层封隔效果差、油井投产后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选用了可以降低钻井泵压的ϕ79.4 mm非标钻杆,试用了能给钻头柔性加压的小尺寸水力加压提速工具,选用了ϕ95.3 mm非标套管、采用了膨胀悬挂尾管筛管顶部注水泥完井技术,并制定了提高侧钻小井眼固井质量的技术措施,形成了适用于冀东油田浅层小井眼侧钻水平井的钻井完井关键技术。该技术在冀东油田5口浅层高含水油藏侧钻水平井进行了应用,与未应用该技术的邻井相比,试验井泵压得到了有效控制,机械钻速提高了24.6%,钻井周期缩短了14.1%,同时解决了小井眼窄间隙井眼封隔差的问题,实现了对水平段水层的封隔和侧钻窗口处的密封,避免了对后期采油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冀东油田浅层小井眼侧钻水平井钻井完井关键技术能够提高小井眼侧钻水平井的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和有效分隔油水层,提速提效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钻水平井 小井眼 完井方式 尾管悬挂器 固井质量 冀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在长庆气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巨满成 林勇 吴学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4,共4页
针对长庆气田储层地质特征,开展了长庆气田天然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及试验。在欠平衡钻井循环介质的优选、井身结构以及欠平衡钻井作业中有可能出现的地层出水、井壁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开展了2口保护储层的天然气欠平衡钻... 针对长庆气田储层地质特征,开展了长庆气田天然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及试验。在欠平衡钻井循环介质的优选、井身结构以及欠平衡钻井作业中有可能出现的地层出水、井壁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开展了2口保护储层的天然气欠平衡钻井试验。在成功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2 口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综合成本的小井眼天然气欠平衡钻井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欠平衡钻井工艺 长庆气田 储层 地质特征 低渗透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刚 王刚 +3 位作者 王锴 李祎宸 胡轶男 孔得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密集丛式井钻井密度大、井口间距小,钻进时受邻井轨迹数据不准确、仪器测量精度及井眼轨迹控制等因素影响,井眼碰撞风险较高,已成为制约密集丛式井安全优快钻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对国内外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 密集丛式井钻井密度大、井口间距小,钻进时受邻井轨迹数据不准确、仪器测量精度及井眼轨迹控制等因素影响,井眼碰撞风险较高,已成为制约密集丛式井安全优快钻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对国内外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场防碰监测作业经验,分析总结了井眼相碰的原因;对现有井眼轨道优化设计方法、井眼轨迹精确控制技术、井眼轨迹误差模型、井眼轨迹实时三维可视化、防碰风险评价指标、防碰作业要求及防碰监测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探讨了未来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发展趋势。本文对密集丛式井防碰技术研究现状的调研分析,可为保障密集丛式井安全钻进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丛式井 井眼碰撞 轨道优化 误差模型 风险评价 防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调整井开窗侧钻高造斜率钻具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红星 李辉 +3 位作者 王晓鹏 谢涛 安申庆 李国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绥中36-1油田地层疏松、造斜困难,常规螺杆钻具弯点距较大,钻头偏移量大,钻具组合通过套管和窗口较困难,难以完成高造斜率套管开窗侧钻作业。通过低弯点距设计、本体扶正器采用三瓣不等宽扶正带设计且低边瓣采用加宽处理,以及中低转速... 绥中36-1油田地层疏松、造斜困难,常规螺杆钻具弯点距较大,钻头偏移量大,钻具组合通过套管和窗口较困难,难以完成高造斜率套管开窗侧钻作业。通过低弯点距设计、本体扶正器采用三瓣不等宽扶正带设计且低边瓣采用加宽处理,以及中低转速、高输出扭矩、等壁厚定子设计,研制了高造斜率螺杆钻具,基于电磁波的近钻头测斜信号跨传原理研制了近钻头测斜工具。所研制的高造斜率螺杆钻具和近钻头测斜工具在JJSY-4试验井取得良好测试效果,并在绥中36-1油田调整井AXX井取得成功应用,可对解决老油田低效井的开发难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高造斜率 开窗侧钻 螺杆钻具 近钻头测斜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禺30-1气田丛式井浅层钻进防碰绕障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红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129,共5页
针对番禺30-1气田丛式井平台已钻井表层井眼位置存在不确定性、利用空槽口钻调整井时容易在浅层钻进中与邻井相碰的技术难点,研究了防碰绕障技术。在井眼轨道设计过程中,利用Landmark软件进行防碰计算,分析根据电子多点测斜数据绘制的... 针对番禺30-1气田丛式井平台已钻井表层井眼位置存在不确定性、利用空槽口钻调整井时容易在浅层钻进中与邻井相碰的技术难点,研究了防碰绕障技术。在井眼轨道设计过程中,利用Landmark软件进行防碰计算,分析根据电子多点测斜数据绘制的邻井井眼轨迹的误差情况,选择合适的绕障初始点、绕障方位、造斜率和绕障近距离段,利用碰到套管的征兆,修正绘制的邻井井眼轨迹并重新进行防碰扫描,设计新的绕障轨道进行施工。在实钻过程中,使用陀螺测斜仪对井眼轨迹进行监控,减小井眼位置的不确定性,选用1.83°弯螺杆进行陀螺定向钻进,快速脱离邻井,且在钻进中随时监测碰撞邻井套管的征兆和返出物中的水泥含量。A11井在钻进过程中应用了防碰绕障技术,顺利钻至井深541.00m后,距相邻的A8H井5.50m,距A5H井3.30m,且呈逐渐远离趋势,成功解决了浅层钻进中的防碰绕障问题。番禺30-1气田丛式井浅层钻进防碰绕障技术可为其他气田类似高密度丛式井浅层钻进防碰绕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式井 浅层 防碰 绕障 番禺30-1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施工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全盛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第15期194-195,198,共3页
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离不开我国石油工业持续进步。作为一种非再生能源,石油一直都受到大家的重视,由于地球上石油储量有限,因此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每一名科研人员协作努力,对现有石油勘探、钻采、开发技术进行改良,经过不断实践... 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离不开我国石油工业持续进步。作为一种非再生能源,石油一直都受到大家的重视,由于地球上石油储量有限,因此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每一名科研人员协作努力,对现有石油勘探、钻采、开发技术进行改良,经过不断实践研究,总结出更多、更先进的石油钻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施工 常见问题 解决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井眼开窗侧钻水平井技术在秦皇岛32-6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崔国杰 张晓诚 +1 位作者 刘军波 谢荣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2,共5页
我国陆地油田应用实践表明,采用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低效井、无效井及关停井上部套管,减少施工井段,节省成本,提高剩余油的开采效果,恢复停产井生产能力。针对秦皇岛32-6油田E15H1井小井眼开窗侧钻作业面临方位测量难度大... 我国陆地油田应用实践表明,采用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低效井、无效井及关停井上部套管,减少施工井段,节省成本,提高剩余油的开采效果,恢复停产井生产能力。针对秦皇岛32-6油田E15H1井小井眼开窗侧钻作业面临方位测量难度大、易卡钻、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钻井液性能要求高及完井筛管串粘卡风险高等技术难点,开展了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造斜段和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性能控制及完井防粘卡等关键技术研究,顺利完成了该井小井眼开窗侧钻作业,为海上油田挖潜增储、延长老油田生产寿命提供了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 开窗侧钻 井眼轨迹控制 钻井液性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东22-1气田A14H井表层定向及扩眼钻井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吴旭东 刘和兴 +3 位作者 方满宗 马传华 郑金龙 牛雪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119,共5页
为解决南海莺歌海盆地乐东22-1气田表层松软地层定向造斜扩眼钻进困难、邻井相碰及易产生新井眼等钻井工程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先钻小尺寸领眼,再用新型三级固定翼扩眼器定向扩眼,然后下入套管的海洋表层钻井技术。结合随钻测量仪和电... 为解决南海莺歌海盆地乐东22-1气田表层松软地层定向造斜扩眼钻进困难、邻井相碰及易产生新井眼等钻井工程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先钻小尺寸领眼,再用新型三级固定翼扩眼器定向扩眼,然后下入套管的海洋表层钻井技术。结合随钻测量仪和电子陀螺测斜仪钻进乐东22-1气田A14H井表层时,先用250.8mm钻具定向造斜、钻小领眼,再用254.1mm×349.3mm×444.5mm新型扩眼器将领眼定向扩眼至444.5 mm,下入339.7mm表层套管并固井。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解决了丛式井表层防碰难题,保障了疏松地层的造斜钻进效果,防止了钻井中扩眼钻具对领眼井造斜效果的不利影响,对后续类似井的钻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 水平井 防碰 扩眼 井眼扩大器 A14H井 乐东22-1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井随钻电磁测距防碰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翠 高德利 +1 位作者 刘庆龙 孔雪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59,共8页
为了解决丛式井邻井井眼防碰问题,对邻井随钻电磁测距防碰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了解邻井随钻电磁测距防碰工具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将磁源看作磁偶极子,利用磁偶极子法分析了磁源周围磁场的分布规律,建立了邻井套管磁化磁场计... 为了解决丛式井邻井井眼防碰问题,对邻井随钻电磁测距防碰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了解邻井随钻电磁测距防碰工具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将磁源看作磁偶极子,利用磁偶极子法分析了磁源周围磁场的分布规律,建立了邻井套管磁化磁场计算模型和探管处磁感应强度计算模型,确立了丛式井邻井随钻电磁测距防碰计算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探管内磁源间距、磁源磁矩和套管相对磁导率等参数对探管处磁感应强度的影响。探管处磁感应强度与磁源间距、磁源磁矩、套管相对磁导率和直径等参数呈正相关,合理设计工具的关键参数,可以增强探管处的磁感应强度,提高工具测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邻井随钻电磁测距防碰工具应用确立的邻井随钻电磁测距防碰计算方法,实时测量计算正钻井与邻井的间距和方位,基本可以满足丛式井导向钻井工程需求,这对丛式井邻井随钻电磁防碰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式井 邻井 井眼防碰 随钻电磁探测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位钻具形式单筒双井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小勇 李虎成 +2 位作者 杨可三 鹿传世 彭巍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1,共5页
为了开发北部湾航道内的油气藏,针对常规单筒双井钻井表层管鞋处承压能力低且不能在浅层造斜、无法钻成大位移井的难题,研发了单筒双井配套占位钻具及导管头快速偏心连接装置,形成了一套占位钻具形式单筒双井钻井技术。该技术成功应用... 为了开发北部湾航道内的油气藏,针对常规单筒双井钻井表层管鞋处承压能力低且不能在浅层造斜、无法钻成大位移井的难题,研发了单筒双井配套占位钻具及导管头快速偏心连接装置,形成了一套占位钻具形式单筒双井钻井技术。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北部湾4口大位移井的钻井实践,实现了表层406.4 mm井眼钻出隔水管管鞋后造斜、表层339.7 mm套管下至稳斜段1 300 m左右,顺利开发了航道内油藏,获日产油近千方,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占位钻具形式单筒双井钻井技术打破了常规单筒双井对井身结构的限制,已成功推广应用到南海西部多个油田,对海上油气田经济、安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位钻具 单筒双井 浅层造斜 大位移井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筒双井占位钻具技术研究及在渤海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侯冠中 席江军 +2 位作者 和鹏飞 边杰 许迪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5,共6页
传统的单筒双井技术一般为两口井共用一个一开井眼,受工具、工艺和技术的限制,一开井段中完井深较浅(约300.00~400.00m),且存在一开井段双井轨迹无法分离、扩眼易出现新井眼、水泥用量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一开井段单筒双井作业的顺利... 传统的单筒双井技术一般为两口井共用一个一开井眼,受工具、工艺和技术的限制,一开井段中完井深较浅(约300.00~400.00m),且存在一开井段双井轨迹无法分离、扩眼易出现新井眼、水泥用量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一开井段单筒双井作业的顺利实施。为解决该问题,结合渤海A油田的具体情况,引进了占位钻具技术,并通过改造悬挂基座等配套工具、细化工艺及优化设计,成功实现了海4井、海22井两口井的井眼轨迹独立预斜、一开339.7mm套管分别加深至1 000.00m和600.00m,同井深情况下水泥用量相对减少50%以上,既达到封固浅层气地层、降低井眼轨迹碰撞风险及减小水泥用量的目的,又为后续二开、三开等井段留足了安全余量。最终海4井和海22井的完钻井深分别达到4 428.00m和3 173.00m,实现了安全、高效作业,有效缩短了工期,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井 单筒双井 占位钻具 海上钻井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SAGD鱼骨状水平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晶 王新 +2 位作者 于洋飞 张宝龙 胡新兴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1,共5页
为有效增加油层裸露面积,提高稠油油藏储层吸收蒸汽的效果,从而提高稠油井的产量及采收率,新疆油田将SAGD水平井与鱼骨状水平井技术相结合,以SAGD成对水平井为基础,利用SAGD磁定位导向技术与鱼骨状分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在注汽井水平段... 为有效增加油层裸露面积,提高稠油油藏储层吸收蒸汽的效果,从而提高稠油井的产量及采收率,新疆油田将SAGD水平井与鱼骨状水平井技术相结合,以SAGD成对水平井为基础,利用SAGD磁定位导向技术与鱼骨状分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在注汽井水平段钻若干鱼骨状分支井眼,形成了可有效增加储层裸露面积的SAGD鱼骨状水平井钻井技术,并钻成了SAGD鱼骨状水平井FHW3043井组。FHW3043井组的顺利钻成证明了SAGD鱼骨状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可行性,为该技术在稠油油田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水平井 鱼骨状水平井 井身结构 井眼轨迹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168平台海油陆采丛式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良泉 蒋红梅 李小辉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1年第2期54-56,63,共4页
老168丛式井组井眼密度大、防碰难度大、造斜点浅、大尺寸井眼定向斜井段长、裸眼段长、井斜大、位垂比值大,油气层保护要求高。针对以上施工技术难点,采用大井眼浅地层定向、优化井身轨迹控制、控制井径扩大率以及优化海水钻井液等关... 老168丛式井组井眼密度大、防碰难度大、造斜点浅、大尺寸井眼定向斜井段长、裸眼段长、井斜大、位垂比值大,油气层保护要求高。针对以上施工技术难点,采用大井眼浅地层定向、优化井身轨迹控制、控制井径扩大率以及优化海水钻井液等关键性技术,使该平台上的69口井均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油气显示良好,为以后开发滩海地区浅层油藏,实现海油陆采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168 丛式井 定向 井眼轨迹控制 防碰 海水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留油田盐间油藏深部双层套管开窗侧钻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慧华 马青印 +3 位作者 辛红伟 田相元 孔春岩 贺亚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6-710,共5页
文留油田文东盐间油藏高压低渗多盐,是极其复杂的断块,利用常规侧钻技术和完善注采井网实现储量有效动用难度极大。文中通过文东盐间油藏深部地层双层套管开窗侧钻井先导试验,分析了影响盐间油藏的开窗侧钻技术难点;通过优选侧钻井位、... 文留油田文东盐间油藏高压低渗多盐,是极其复杂的断块,利用常规侧钻技术和完善注采井网实现储量有效动用难度极大。文中通过文东盐间油藏深部地层双层套管开窗侧钻井先导试验,分析了影响盐间油藏的开窗侧钻技术难点;通过优选侧钻井位、改进双层套管开窗技术、制定深部侧钻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盐间油藏的开窗侧钻技术。该技术在文13-侧305井的成功应用表明,深部地层双层套管开窗侧钻技术有效地改善了盐间油藏深部地层开窗侧钻井循环压耗高、储层易漏失等突出问题,满足了降泵压的要求,提高了机械钻速,为文留油田盐间油藏高效开发与产能建设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间油藏 双层套管 开窗工艺 深部侧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支超短半径钻井技术在我国海上油田的首次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郭永宾 管申 +2 位作者 刘智勤 郭浩 刘贤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4,共8页
为了进一步有效开发涠洲低渗透储层,提高单井控制储量和产量,提出了采用多分支超短半径钻井技术来提高储层泄油面积的开发方式。针对多分支超短半径井存在的造斜率大于10°/m、常规刚性钻具无法顺利通过高造斜率井段等技术难题,成... 为了进一步有效开发涠洲低渗透储层,提高单井控制储量和产量,提出了采用多分支超短半径钻井技术来提高储层泄油面积的开发方式。针对多分支超短半径井存在的造斜率大于10°/m、常规刚性钻具无法顺利通过高造斜率井段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制了φ209 mm斜向器、φ127 mm柔性造斜钻杆、φ144 mm造斜钻头等新型多分支超短半径钻井工具,并配套井身结构设计与分支点选择、井眼轨迹设计与钻井参数控制技术形成了海上油田多分支超短半径钻井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分支超短半径钻井技术在不依赖螺杆和旋转导向等工具的条件下可完成曲率半径3 m、造斜率16°/m的造斜作业,钻获产量为配产的3.5倍,为海上低孔渗储层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半径 分支井 钻井设计 井身结构 井眼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加65-82井双分支超短半径水平井钻完井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决算 郑瑞强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6,共4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超短半径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提高单井产油量,大庆油田设计施工了茂加65-82双分支超短半径水平井。针对2个分支井眼曲率半径不一致导致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分支井眼与窗口密封难度大等技术难点,根据茂加65-82井原井眼情况... 为了进一步完善超短半径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提高单井产油量,大庆油田设计施工了茂加65-82双分支超短半径水平井。针对2个分支井眼曲率半径不一致导致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分支井眼与窗口密封难度大等技术难点,根据茂加65-82井原井眼情况,对双分支水平井眼的井身结构、井眼轨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钻头体与导向管之间设计了倾角,以满足造斜要求,顺利完成了曲率半径分别为5.9和3.2m的上下分支水平井眼,井眼轨迹达到了设计要求。茂加65-82侧钻双分支水平井初期日产油量2.5t,与原井产油量相比提高了8.3倍,目前日产油量1.0t,已累计增油380t。茂加65-82双分支超短半径水平井的顺利钻成为大庆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半径水平井 分支井 钻井设计 井身结构 井眼轨迹 茂加65-82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在曹妃甸11-1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英文 王昆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渤海曹妃甸11-1油田综合含水率高、原油采出程度低、平台槽口少,该油田剩余油挖潜亟需采用四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结合曹妃甸11-1油田地质油藏特征及开发要求,深入分析井眼重入难度大、侧钻窗口质量和钻井液性能要求高、下尾管“盲找”... 渤海曹妃甸11-1油田综合含水率高、原油采出程度低、平台槽口少,该油田剩余油挖潜亟需采用四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结合曹妃甸11-1油田地质油藏特征及开发要求,深入分析井眼重入难度大、侧钻窗口质量和钻井液性能要求高、下尾管“盲找”困难、水平段固井质量难以保障、井眼清洗质量要求高、完井工具下入难度大等分支井钻完井技术实施难点,形成了主井眼/分支井眼重入技术、套管侧钻开窗技术、聚合物钻井液技术、下尾管固井技术、配套完井防砂管柱优化设计等四级分支井钻完井技术。该技术已在曹妃甸11-1油田3口分支井取得成功应用,日增产油200 m^3,控水增产效果良好,可有效解决老井低产、剩余油挖潜难题,为渤海油田中后期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妃甸11-1油田 四级分支井 钻完井 剩余油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53区块工厂化钻井完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成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134,共6页
苏里格气田是国内最大的致密砂岩气田,苏53区块是该气田目前实施水平井整体开发的唯一区块。为提高该区块的开发效率,实现低成本开发,以前期实践和国内外工厂化作业先进经验为基础,通过强化区域地质研究,优化方案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形... 苏里格气田是国内最大的致密砂岩气田,苏53区块是该气田目前实施水平井整体开发的唯一区块。为提高该区块的开发效率,实现低成本开发,以前期实践和国内外工厂化作业先进经验为基础,通过强化区域地质研究,优化方案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形成了适合苏里格气田工厂化作业的钻井完井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钻井技术、储层改造技术等。地质导向技术主要通过完善地质模型和调整井眼轨迹,实现水平井准确入靶和高效钻进;钻井技术主要为优化井身结构及井眼轨道,优选PDC钻头和钻井液体系及设计钻机平移系统等;储层改造技术是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及完钻参数,将体积压裂融入同步压裂,以提高储量动用。苏53区块通过实施工厂化钻井完井技术,水平井平均单井钻井周期比该区块常规水平井缩短15.98d,平均单井储层钻遇率比该区块常规水平井提高4.9百分点,水平井平均单井产气量比该区块常规水平井高0.49×104 m3/d,其工厂化钻井完井技术可为国内非常规气藏水平井工厂化作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钻井 水平井 地质导向 井身结构 同步压裂 苏53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段制定向井轨迹控制技术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福永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8年第4期83-84,共2页
从五段制定向井轨迹的设计着手,对施工中的直井段、增斜段、稳斜段和降斜段的井眼轨迹控制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今后该区块的五段制定向井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轨迹控制 五段制 X9103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