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页岩气关键参数计算及储层评价
1
作者 刘金立 侯振学 +1 位作者 梁长久 宋光建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评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页岩气勘探潜力,以盆地东缘LX区块为目标,根据测井资料和实验分析数据,结合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及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成果,对LX地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进行分类,并建立关键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鄂... 为了评价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页岩气勘探潜力,以盆地东缘LX区块为目标,根据测井资料和实验分析数据,结合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及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成果,对LX地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进行分类,并建立关键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页岩存在类海相与类陆相两种类型,依据岩心实验资料对页岩气矿物组分、有机质含量、夹层比等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利用最优化方法、曲线回归方法、电成像测井方法对关键参数进行计算;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厚度、脆性、矿物含量、有机质含量等储层关键参数与成熟页岩油气区块类似,证明LX地区页岩气勘探潜力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划分标准;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评价提供了重要数据及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气 海陆过渡相 脆性指数 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点盆地油气资源丰度统计特征及预测模型建立
2
作者 杨舒越 姜福杰 温思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80,共11页
油气资源丰度是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确定油气资源丰度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重点盆地石油资源丰度和天然气资源丰度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中国各大油气盆地的常规油气总体上以中、低资源丰度为主,且多为特低、低资... 油气资源丰度是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确定油气资源丰度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重点盆地石油资源丰度和天然气资源丰度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中国各大油气盆地的常规油气总体上以中、低资源丰度为主,且多为特低、低资源丰度,只有少数几个优势区块才具有高资源丰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油气资源丰度的地质因素,筛选了生烃强度、圈闭面积系数、区域不整合次数3个主控因素。分别基于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和裂谷盆地,建立了以3个主控因素为主,适用于常规油气的资源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3类盆地6个凹陷中,计算资源量与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比较接近,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便于推广的优点,可以对数据不太丰富、勘探程度不高的地区进行前期常规油气资源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丰度 统计特征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97
3
作者 郭秋麟 陈宁生 +3 位作者 吴晓智 宋焕琪 杨智 李登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2期67-76,共10页
目前我国所处的勘探开发阶段,致密油资源评价可优先采用3种便捷的评价方法,即分级资源丰度类比法、EUR类比法和小面元容积法;在部分勘探程度较高的区域可以采用另外两种比较精细的评价方法,即资源空间分布预测法和成藏数值模拟法。文中... 目前我国所处的勘探开发阶段,致密油资源评价可优先采用3种便捷的评价方法,即分级资源丰度类比法、EUR类比法和小面元容积法;在部分勘探程度较高的区域可以采用另外两种比较精细的评价方法,即资源空间分布预测法和成藏数值模拟法。文中详细介绍了前3种方法的原理、评价流程、关键参数和使用条件,并选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应用对比,展示出3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应用结果相互验证,揭示了延长组致密油地质资源潜力巨大,可采资源在(4~6)×108t之间,指明延长组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致密油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非常规资源 资源评价 EUR 类比法 容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参数标准及典型评价实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秋麟 白雪峰 +5 位作者 何文军 范立勇 王建 姜文亚 柳庄小雪 陈宁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41,共15页
针对中国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出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容积法,纯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建立S_(1)与TOC拟合关系曲线和轻烃恢复系数与R_(o)关系曲线,求取原始S_(1)。确定纯页岩油资源评价的4个关键参... 针对中国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出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容积法,纯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建立S_(1)与TOC拟合关系曲线和轻烃恢复系数与R_(o)关系曲线,求取原始S_(1)。确定纯页岩油资源评价的4个关键参数(S_(1)、TOC、R_(o)和页岩厚度)、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的3个关键参数(夹层累计厚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相应地制定参数下限标准。在统一评价方法和标准下,分别选取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油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作为典型评价实例。评价结果揭示,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纯页岩油资源量为52.23×10^(8)t,其中,轻质油(Ro>1.2%)为11.18×10^(8)t;延长组长7_(3)亚段页岩油资源量为66.80×10^(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27.73×10^(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9.07×10^(8)t;芦草沟组页岩油资源量为15.62×10^(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11.99×10^(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63×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资源评价 参数标准 轻烃恢复系数 青山口组 延长组 芦草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重要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应用对比 被引量:21
5
作者 郭秋麟 闫伟 +2 位作者 高日丽 陈晓林 徐京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1期50-59,共10页
"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和"全球油气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两个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刚刚启动,要求统一评价方法,实现评价结果与国际接轨。为了项目能够更好地开展,有必要解剖重要的油气资源评... "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和"全球油气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两个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刚刚启动,要求统一评价方法,实现评价结果与国际接轨。为了项目能够更好地开展,有必要解剖重要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对比它们的应用特点。介绍了简单帕内托分布模型(SP)、左偏右截帕内托分布模型(STP)和对数正态发现过程模型(LDP)的研究进展及各自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关键参数研究方法,即用迭代法确定SP分布模型中的最大油藏、油藏分布形态等关键参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取STP分布模型中的油藏中位数、标准方差和油藏分布形态等关键参数。例举SP分布模型、STP分布模型和LDP模型的应用过程,总结出它们的适用范围,对比它们在预测最大油藏(S)、油藏个数(N)和总资源规模(R)三方面的结果,得出:在勘探程度较高、资料达到模型要求时,STP分布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在勘探程度较低、资料较少时,SP分布模型具有优势;LDP模型应用范围较宽,在中高勘探程度地区应用有优势。SP分布模型预测的油藏个数偏多,STP分布模型预测的最大油藏比较合理,LDP模型预测的总资源规模和油藏个数效果较好,预测的最大油藏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资源评价 帕内托分布 左偏右截帕内托分布 发现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任洪佳 郭秋麟 +4 位作者 周刚 吴晓智 谢红兵 郑曼 孟靖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9,共9页
通过钻井、野外露头等资料,综合分析川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特征,揭示陡山沱组和筇竹寺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型为主,TOC平均值分别为1.38%和1.29%,Ro平均值分别为2.5%和2.22%,均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以池7井的热演化指标作为刻度... 通过钻井、野外露头等资料,综合分析川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特征,揭示陡山沱组和筇竹寺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型为主,TOC平均值分别为1.38%和1.29%,Ro平均值分别为2.5%和2.22%,均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以池7井的热演化指标作为刻度,确定Baker-Ro模型适合于Ro史模拟。通过实验测试及对比研究,修正产烃率和有机碳恢复系数等关键参数,确定川东地区天然气运聚系数为0.4%。以此为基础,开展盆地模拟,得到:(1)川东盐下烃源岩生气量为192.54×1012m^3,天然气资源量为7701×108m^3;(2)开江—宣汉古隆起南部的大天池—双家坝—明月峡构造带及川东东部的方斗山—大池干构造带为油气的重要指向区,构造带盐下的寒武系龙王庙组和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为有利的勘探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陡山沱组 筇竹寺组 烃源岩 盆地模拟 川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文智 朱如凯 +1 位作者 张婧雅 杨静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分类现状的综合分析和中美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储产量现状、水平井产量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美页岩油地质条件、资源质量、可开采性、经济性及规模性差异,提出用“地名+页岩油”或“地名+地层单位+页岩油”定义我国...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分类现状的综合分析和中美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储产量现状、水平井产量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美页岩油地质条件、资源质量、可开采性、经济性及规模性差异,提出用“地名+页岩油”或“地名+地层单位+页岩油”定义我国陆相页岩油区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两个层次划分,首先根据砂地比(源储比)或沉积相带划分为致密油型页岩油、过渡型页岩油、纯正型页岩油,然后针对纯正型页岩油,根据热成熟度或油品性质,划分中高熟、中低熟类型,或者轻质油区、稀油区、重油区、稠油区等。针对中高熟陆相页岩油,在2025年以前,应集中攻关中高熟高压区页岩油富集区/段评价,做好试采工作,攻关最佳开采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单井初始产量和累计采出量,预计全国页岩油年产量达到(600~1000)×104t;2025—2035年,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技术,降低成本,全国页岩油年产量力争达到(1200~1500)×104t,成为我国原油年产2×108t的重要补充。针对中低熟页岩油,现阶段做好鄂尔多斯盆地长73亚段部署页岩油原位转化先导试验,力争2030年前后实现关键装备与核心技术国产化,进入规模商业开发阶段,年产原油能达到千万吨级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中高熟页岩油 中低熟页岩油 原位转化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刻度区资源量计算方法比选 被引量:4
8
作者 鲁雪松 杨文静 +4 位作者 柳少波 黄少英 赵孟军 卢玉红 张宝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5期41-48,共8页
从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出发,根据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地质特点和勘探历史,结合具体实例对几种常用统计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油藏发现序列法、统计趋势预测法等在塔里木盆地不适用,饱和勘探法不适用于多层系复... 从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出发,根据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地质特点和勘探历史,结合具体实例对几种常用统计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油藏发现序列法、统计趋势预测法等在塔里木盆地不适用,饱和勘探法不适用于多层系复式油气聚集区或构造圈闭区,油田(藏)规模序列法需要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地质类型刻度区的资源量计算方法组合,为塔里木盆地第四次资源评价奠定坚实基础。指出刻度区选取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将复式油气聚集区按照成藏组合的概念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子刻度区,使子刻度区的地质特征更加单一化、典型化,并根据子刻度区的地质特点选取相应的资源量计算方法组合,使资源量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合理。以塔中北斜坡刻度区为例,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个子刻度区利用优选方法对资源量进行了重新计算,计算结果相对第三次资源评价结果具有很大的提高,气资源量翻了几番,与目前的勘探现状更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评价 刻度区 方法组合 统计法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石油运聚系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吕一兵 张涛 吕修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5,共3页
根据一系列石油运聚单元的解剖结果,筛选出影响石油运聚系数的主控地质因素。建立了以主控地质因素为输入向量,运聚系数为输出向量的BP神经网络石油运聚系数预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相对... 根据一系列石油运聚单元的解剖结果,筛选出影响石油运聚系数的主控地质因素。建立了以主控地质因素为输入向量,运聚系数为输出向量的BP神经网络石油运聚系数预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0.89%,有效性指数达到92.51%,且运聚系数预测精度高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聚系数 BP神经网络 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前陆冲断带剩余油气资源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福杰 杨凤祥 田继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2,114-115,共4页
准南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认识与勘探实际之间存在矛盾,亟需开展油气资源的重新评价.根据油藏规模序列法存在的不足,采用改进的油藏规模序列预测模型,应用最新勘探成果数据,对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油气资源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准南前陆冲断带... 准南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认识与勘探实际之间存在矛盾,亟需开展油气资源的重新评价.根据油藏规模序列法存在的不足,采用改进的油藏规模序列预测模型,应用最新勘探成果数据,对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油气资源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准南前陆冲断带未发现油气藏89个,剩余可探明油气储量约为11 543.6×104t,是已探明地质储量的近2倍.准南已发现油气藏8个,已探明的最大油藏规模为1 732.4×104t,是预测最大油藏规模5 130.7×104t的1/3,结合构造演化及圈闭类型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的勘探重点应转向规模更大、勘探难度更高的隐蔽类圈闭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南 前陆冲断带 资源评价 油藏规模序列法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圈闭加合法的多统计法联合计算油气资源量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迎冬 张永超 +2 位作者 臧梅 王建伟 白琨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1,共6页
区带油气资源量计算常用到统计法,主要包括规模序列法、发现过程模型法、广义帕莱托法等,但这3种方法在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均存在油气藏数量难以确定的问题。为了更精确、合理地计算区带油气资源量,首先通过圈闭加合法分析和预测区... 区带油气资源量计算常用到统计法,主要包括规模序列法、发现过程模型法、广义帕莱托法等,但这3种方法在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均存在油气藏数量难以确定的问题。为了更精确、合理地计算区带油气资源量,首先通过圈闭加合法分析和预测区带中未发现的大—中型油气藏,然后根据已发现与未发现大—中型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序列计算区带油气藏数量,最后根据已确定的油气藏数量采用多统计法联合计算区带油气资源量。通过使用圈闭加合法分析大—中型油气藏储量规模,并计算得出区带油气藏数量,解决了油气藏数量确定这一关键问题,而多统计法的联合使用更进一步提高了油气资源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统计法 圈闭加合法 关键问题 油气藏数量 大-中型油气藏 油气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页岩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向强 田纳新 +3 位作者 殷进垠 李臣 谷宁 郭金瑞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3期55-58,63,共5页
内乌肯盆地位于阿根廷的西部,盆地主要发育了三叠纪以来的沉积地层,侏罗系Vaca Muerta组发育海相页岩,页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TOC含量高,处于生油气阶段,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盆地中部TOC含量大于2%的页岩厚度大于200 m,表现出异常高压... 内乌肯盆地位于阿根廷的西部,盆地主要发育了三叠纪以来的沉积地层,侏罗系Vaca Muerta组发育海相页岩,页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TOC含量高,处于生油气阶段,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盆地中部TOC含量大于2%的页岩厚度大于200 m,表现出异常高压的特征,埋深1 500~4 000 m,黏土矿物含量低,脆性矿物含量高,可压裂性强。总体上看,Vaca Muerta组是优质的页岩油气层,盆地中心地区最为有利。甜点区P50地质资源量合计为332.8亿桶油当量,可采资源量合计为225.0亿桶油当量,甜点区初产高,压裂效果好,是页岩油气开发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内乌肯盆地 页岩油气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的Pareto分布模型在油气资源评价中应用的新方法——兼评3种Pareto分布模型的不正确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元千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2,共8页
帕雷托(Pareto)于1897年提出用一个负指数幂函数关系式,描述含油气盆地或区带内油气田储量规模的分布,被称为Pareto分布模型或Pareto定律。然而,原Pareto分布模型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即当x=0时,N(0)→∞。此外,在双对数坐标上,储量规模排... 帕雷托(Pareto)于1897年提出用一个负指数幂函数关系式,描述含油气盆地或区带内油气田储量规模的分布,被称为Pareto分布模型或Pareto定律。然而,原Pareto分布模型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即当x=0时,N(0)→∞。此外,在双对数坐标上,储量规模排序与编号之间往往不成直线关系,无法确定Pareto分布模型常数。因而,影响到原Pareto分布模型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有效应用。陈元千于2008年对原Pareto分布模型提出了修正,克服了理论上的缺陷,建立了有效的预测方法。在修正的Pareto分布模型的基础上,经进一步研究,得到了计算Pareto分布密度、累积分布和逆累积分布,以及含油气盆地总资源量和三级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对金之钧、Lee和Chen-Richard的3种Pareto分布的不正确性进行了评论。通过实例应用表明,新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量 Pareto分布模型 修正的Pareto分布模型 分布密度 累积分布 逆累积分布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凹油田泌304区浅层砾岩稠油储量分类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永利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72-75,139,共4页
泌304区位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该区储层具有复模态孔隙结构、毛管阻力大、蒙脱石含量高、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致使本区在前期的试油、压裂试采等产能评价中没有取得突破。为此,从岩心观察分析入手,结合含油性和对应的电性响应特征规律... 泌304区位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该区储层具有复模态孔隙结构、毛管阻力大、蒙脱石含量高、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致使本区在前期的试油、压裂试采等产能评价中没有取得突破。为此,从岩心观察分析入手,结合含油性和对应的电性响应特征规律,建立了本区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分别从含油性、岩性、物性进行了平面分类,再综合分类研究,把储量划分出了四类,并对Ⅰ类储量区域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该区的产能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凹油田 泌304区 砂砾岩稠油 储层特征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加蓬海岸盆地北加蓬次盆油气藏评价及勘探潜力分析
15
作者 郭念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加蓬海岸盆地为西非盆地群组成部分,自白垩纪以来,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时期。北加蓬次盆油气成藏以盐上层系为主,油气藏分布受区域构造演化影响,油气聚集带与区域构造带走向一致。上白垩统Azile组泥岩为主... 加蓬海岸盆地为西非盆地群组成部分,自白垩纪以来,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时期。北加蓬次盆油气成藏以盐上层系为主,油气藏分布受区域构造演化影响,油气聚集带与区域构造带走向一致。上白垩统Azile组泥岩为主要源岩,该套烃源岩在中新世达到生烃高峰。上白垩统Anguille组和Pointe Clairette组砂岩为主要储层,盆地成藏模式为下生上储型,油气以近距离侧向运移为主。盆地存在压力封存箱现象。Anguille组大套泥岩形成了异常压力系统,地层压力系数在1.3-1.66。根据盆地浊积砂体分布特征,认为北加蓬次盆西南部地区上白垩统有效烃源岩和浊积扇均发育的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未来勘探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加蓬次盆 油气成藏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油气资产并购中的储量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建 毕海滨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9-154,共6页
海外油气资产并购的核心是储量。资源国使用的标准不同,评估的储量结果差异很大,如不能准确把握,将给资产并购带来极大风险。文章重点分析了国际通用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内涵及储量的不确定性,并以实际案例分析为纽带,结合海外油气资产... 海外油气资产并购的核心是储量。资源国使用的标准不同,评估的储量结果差异很大,如不能准确把握,将给资产并购带来极大风险。文章重点分析了国际通用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内涵及储量的不确定性,并以实际案例分析为纽带,结合海外油气资产评价方面存在的诸多挑战,提出海外油气资产并购评价的“两个加强”和“两个坚持”,加强资源国的资源/储量分类研究,明确储量内涵;加强海外油气储量数据库建设,支撑快速类比评价;坚持“不确定性”评价原则,合理预判资源风险;坚持“全生命周期”评价原则,客观认识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油气资产 资产并购 储量不确定性 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发技术的稠油油藏未动用储量分类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凡玉梅 凡哲元 余强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3期63-68,共6页
通过分析中国石化稠油油藏未开发储量动用情况,总结出主要油藏类型的开发技术应用现状及动用条件,并开展基于开发技术适应性的油藏分类评价,把未开发稠油油藏技术需求分为三大类:①现有开发技术可以动用的薄互层普通稠油和浅薄层特/超... 通过分析中国石化稠油油藏未开发储量动用情况,总结出主要油藏类型的开发技术应用现状及动用条件,并开展基于开发技术适应性的油藏分类评价,把未开发稠油油藏技术需求分为三大类:①现有开发技术可以动用的薄互层普通稠油和浅薄层特/超稠油两类油藏,但经济效益较差;②需要进一步开展技术攻关试验的特深层低渗透稠油、强敏感稠油、强边底水稠油以及超浅层超稠油油藏;③攻关难度较大、难以动用的油藏类型为超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极强敏感稠油油藏、水油体积比大于9的强边底水稠油油藏以及薄层底水稠油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分类评价 技术需求 未开发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