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萘四甲酸二酐改性的聚醚酰亚胺共聚薄膜高温储能性能研究
1
作者 曲仕齐 孟永鹏 +5 位作者 朱本钦 常远 吴成龙 艾玎 陈玉 成永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2,共11页
针对聚醚酰亚胺(PEI)在高温(T>100℃)、强电场(E>400MV/m)下因电导损耗增大导致介电储能性能大幅度下降的难题,提出基于高电子亲和能单体的共聚改性方法来提升材料高温储能性能。采用1,4,5,8-萘四甲酸二酐(NTCDA)单体与常规的PEI... 针对聚醚酰亚胺(PEI)在高温(T>100℃)、强电场(E>400MV/m)下因电导损耗增大导致介电储能性能大幅度下降的难题,提出基于高电子亲和能单体的共聚改性方法来提升材料高温储能性能。采用1,4,5,8-萘四甲酸二酐(NTCDA)单体与常规的PEI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制备系列NTCDA-PEI(nPEI)薄膜,研究了不同NTCDA共聚比例对材料热性能、介电性能、击穿性能和储能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跳跃电导模型和热刺激电流测量,分析了共聚薄膜的电导和陷阱特性对储能性能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共聚薄膜在介质中引入了更多的电子陷阱,有效抑制了高温下载流子的迁移,实现了电导电流的下降和击穿电场强度击穿场强的提高,进而使nPEI薄膜在高温下实现放电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的提升。当NTCDA物质的量分数为1.5%时,共聚薄膜性能如下:在150℃下的性能最优,击穿电场强度为574.35MV/m,比纯PEI提高了14.0%;最大放电能量密度为6.38J/cm^(3),比纯PEI提高了50.8%;充放电效率从纯PEI的52.2%提升至88.7%。该研究为开发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储能器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1 4 5 8-萘四甲酸二酐 共聚 高温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油箱火灾对挂弹区热刺激的量化研究
2
作者 张雪丽 沈永福 +1 位作者 毛少华 张宇伦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5,80,共6页
以飞机机翼油箱和机腹油箱同时泄漏引发油池火为场景建立火灾试验模型和仿真模型,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火灾对模拟挂弹区(1~6号)的温度和热辐射影响,开展火灾对挂弹区热刺激的量化研究。火灾试验中测量出1~4号挂弹区的最高温度(70~1300℃... 以飞机机翼油箱和机腹油箱同时泄漏引发油池火为场景建立火灾试验模型和仿真模型,通过试验和仿真分析火灾对模拟挂弹区(1~6号)的温度和热辐射影响,开展火灾对挂弹区热刺激的量化研究。火灾试验中测量出1~4号挂弹区的最高温度(70~1300℃)和平均升温速率(1.92~11.2℃/s),仿真研究得出4个挂弹区稳定阶段的平均温度(41~1006℃),分析得出位于3号挂弹区弹药受到的热刺激最强。火源正上方0.1~1.1 m处测得的最高温约为1100℃,最大平均升温速率20.9℃/s。仿真和试验得出的远场5号挂弹区(34.824 kW/m^(2),38.298 kW/m^(2))和6号挂弹区(13.371 kW/m^(2),15.651 kW/m^(2))的热辐射值远强于6号模拟弹下方距地面0.1~1.1 m测点(1.5637 kW/m^(2),1.825 kW/m^(2))平均的热辐射作用。将模拟弹处温度、火源上方温度及远场热辐射的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相对偏差在1.1%~16.7%之间,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油箱 火灾试验 火灾仿真 温度 热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low redox potential and long life organic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3
作者 Zhi Li Yang Wei +7 位作者 Kang Zhou Xin Huang Xing Zhou Jie Xu Taoyi Kong Junwei Lucas Bao Xiaoli Dong Yonggang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5年第1期557-564,共8页
Sodium-ion batteries (SIBs) with organic electrodes are an emerging research direction due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organic materials based on elements like C,H,O,and sodium ions.Currently,organic electrode materials ... Sodium-ion batteries (SIBs) with organic electrodes are an emerging research direction due 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organic materials based on elements like C,H,O,and sodium ions.Currently,organic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IBs are mainly used as cathodes because of their relatively high redox potentials(>1 V).Organic electrodes with low redox potential that can be used as anode are rare.Herein,a novel organic anode material (tetrasodium 1,4,5,8-naphthalenetetracarboxylate,Na_(4)TDC)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low redox potential (<0.7 V) and excellent cyclic stability.Its three-sodium storage mechanism was demonstrated with various in-situ/ex-situ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showing a high capacity of 208 mAh/g and an average decay rate of merely 0.022%per cycle.Moreover,the Na_(4)TDC-hard carbon composite can further acquire improved capac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for 1200 cycles even with a high mass loading of up to 20 mg cm^(-2).By pairing with a thick Na_(3)V_(2)(PO_(4))_(3)cathode (20.6 mg cm^(-2)),the as-fabricated full cell exhibited high operating voltage (2.8 V),excellent rate performance and cycling stability with a high capacity retention of 88.7% after 200 cycles,well highlighting the Na_(4)TDC anode material for S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anode material Low redox potential Composite anode Sodium-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nar structure of organic photodetector for low dark current
4
作者 Mohammad Nofil Amirul Ashraf Md Sabri +4 位作者 Fadlan Arif Natashah Tahani M Bawazeer Mohammad S Alsoufi Nur Adilah Roslan Azzuliani Supangat 《Chinese Physics B》 2025年第2期290-295,共6页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investigating the vanadyl 2,9,16,23-tetraphenoxy-29H, 31H-phthalocyanine(VOPc Ph O)and its blend with o-xylenyl C60 bis-adduct(OXCBA), for use as a lateral ultraviolet organic photodetect...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investigating the vanadyl 2,9,16,23-tetraphenoxy-29H, 31H-phthalocyanine(VOPc Ph O)and its blend with o-xylenyl C60 bis-adduct(OXCBA), for use as a lateral ultraviolet organic photodetector.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improving dark current reduction, which is a challenge in lateral organic photodetector. By integrating the OXCBA, low dark current values of 4.83 nA·cm^(-2)(D_(shot)^(*)= 1.414 × 10^(11)Jones) have been achieved as compared to the stand-alone VoPcPhO device of 14.06 nA·cm^(-2). The major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dark current reduction are due to the efficient charge transfer at the photoactive-electrode interface, the deep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level of OXCBA, which leads to favorable energy level alignments hindering hole injec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bulk heterojunction vertical phase segregation between VOPcPhO and OXCBA. These findings shed ligh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ganic photoconductor's material composition, morphology, and performance metrics and open new avenues for metal phthalocyanine-based lateral ultraviolet organic photodetectors with low dark current and enhanced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molecule dark current ultra-violet(UV)sensor device phys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基复合吸波超材料吸波性能的等效电路分析方法研究
5
作者 姬妍 郭林伟 艾朝霞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纸基复合吸波超材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宽带雷达吸波材料。以某种具有六边形环结构的纸基复合吸波超材料为例,借助等效电路方法对该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借助等效电路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准确地得到纸基吸波超材料的吸波性能... 纸基复合吸波超材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宽带雷达吸波材料。以某种具有六边形环结构的纸基复合吸波超材料为例,借助等效电路方法对该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借助等效电路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准确地得到纸基吸波超材料的吸波性能分析结果,与一般的全波仿真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吸波材料 吸波性能 等效电路 全波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铜改性聚丙烯酸酯文物保护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俊莉 张华 +3 位作者 冯鑫淇 张凯涛 沈佳昊 刘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以单宁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单宁酸-铜(CuTA)纳米片,同时通过简单共混法将CuTA添加到B72中,制备出单宁酸-铜/聚丙烯酸酯文物保护用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CuTA纳米片的物相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利用X-Rit... 以单宁酸和硫酸铜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单宁酸-铜(CuTA)纳米片,同时通过简单共混法将CuTA添加到B72中,制备出单宁酸-铜/聚丙烯酸酯文物保护用复合材料.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CuTA纳米片的物相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利用X-Rite测色配色系统、静态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单宁酸-铜/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的色差、接触角以及透光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单宁酸与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比为1∶3时,可以生成稳定的CuTA纳米片,其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3.5%和98.7%;添加2 wt%CuTA纳米片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对细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抗菌率可达97.64%,同时复合材料的疏水性也明显提高,接触角可达87.7°;CuTA纳米片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紫外屏蔽作用,对复合材料的色差及可见光的透过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铜 聚丙烯酸酯(B72) 抗菌薄膜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水凝胶材料研究进展及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7
作者 伍红雨 肖海 +1 位作者 曾向东 赵晓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8-245,共8页
导电水凝胶是具有独特导电性、力学稳定性、较高柔软性的三维网络结构的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具有特殊功能性导电水凝胶材料的研究吸引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其制备策略主要是聚合物水凝胶与导电物质交联混合。为了提高其导... 导电水凝胶是具有独特导电性、力学稳定性、较高柔软性的三维网络结构的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具有特殊功能性导电水凝胶材料的研究吸引了科研工作者广泛的关注,其制备策略主要是聚合物水凝胶与导电物质交联混合。为了提高其导电性和机械形变,主要策略是设计和制备导电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属纳米和液态金属等)填充和导电高分子(如聚苯胺(PANI)、聚吡咯(PPy)、聚噻吩(PYh)等)基导电水凝胶。文章综述了聚电解质、酸掺杂、无机物填充、导电高分子基四类导电水凝胶的研究进展;为解决导电水凝胶导电性、力学稳定性、耐极端温度和生物相容性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导电水凝胶的制备策略,最后总结了导电水凝胶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水凝胶 导电纳米材料 导电高分子 机械稳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表面防护领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永芳 艾宇昕 +3 位作者 刘明 黄艳斐 周新远 王海斗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37,共9页
热固性树脂因其固化后不溶不融、硬度高、比刚性大、耐高温且成品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在防护涂料、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广大应用领域获得了认可。然而,随着材料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热固性树脂的力学性能已难以满足各行各业选用材料... 热固性树脂因其固化后不溶不融、硬度高、比刚性大、耐高温且成品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在防护涂料、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广大应用领域获得了认可。然而,随着材料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热固性树脂的力学性能已难以满足各行各业选用材料的性能要求。针对此类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围绕新型热固性树脂的研发和对传统热固性树脂进行改性两方面。改性后的热固性树脂综合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且制备周期较短,在抗烧蚀、耐磨损和耐腐蚀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抗烧蚀、耐磨损和耐腐蚀等表面防护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材料种类、防护机理及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探讨了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为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改性方法 烧蚀 磨损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缓冲材料瞬态响应特性研究
9
作者 李浩镕 毕世华 熊文靖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5-242,共8页
为研究聚氨酯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特性,开展了聚氨酯样件压缩实验,并利用实验数据分析校验了聚氨酯样件材料的Mooney-Rivlin应变能函数、Prony级数本构模型参数;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聚氨酯缓冲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计算... 为研究聚氨酯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特性,开展了聚氨酯样件压缩实验,并利用实验数据分析校验了聚氨酯样件材料的Mooney-Rivlin应变能函数、Prony级数本构模型参数;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聚氨酯缓冲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材料具有与超弹性相关的非线性出力特性和与粘弹性相关的迟滞效应,在不同速度的加载条件下,聚氨酯材料的力-位移响应曲线存在显著差异;在低速加载条件下,率相关的粘弹特性对曲线影响较小;提高加载速度,聚氨酯瞬时应变增大,率相关的粘弹特性对聚氨酯的响应影响更显著,使得响应曲线的斜率显著增加;在局部加载条件下,载荷与剪切力耦合作用,聚氨酯在压缩方向提供的支反力大小与受载区域的作用面积相关,面积越大,聚氨酯材料可提供的支反力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材料 瞬态响应 压缩实验 有限元仿真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共价热固性树脂及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剑桥 张雪利 +2 位作者 张研 杨璐瑶 王梓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4,共12页
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热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其存在成型后无法重复加工以及材料回收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将动态共价键引入交联树脂体系,可以制备得到动态共价热固性树脂... 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热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其存在成型后无法重复加工以及材料回收处理困难的问题。通过将动态共价键引入交联树脂体系,可以制备得到动态共价热固性树脂,这类树脂具有可回收、可重塑等类似热塑性聚合物的动态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动态共价热固性树脂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网络调控策略,简述了以其为基体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基本特点,随后以动态共价键类型进行分类标准,综述了酯交换型、双硫交换型、亚胺交换型及其他键交换型热固性树脂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这类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商业化应用。最后总结了上述树脂及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设计建议,为该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商业化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树脂 树脂基复合材料 动态共价网络 动态共价键 键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炭材料的柴油吸附性能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戴光泽 陈德科 +2 位作者 倪庆清 罗钰 刘泽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对炭化玉米秆、炭化油菜杆和炭化竹子杆对柴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发现,3种植物炭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吸油能力,其中炭化玉米秆吸油性能最佳.用扫描电镜、压汞和N2吸附方法,检测了3种植物炭材料的孔径大小、分布和比表面积... 对炭化玉米秆、炭化油菜杆和炭化竹子杆对柴油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发现,3种植物炭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吸油能力,其中炭化玉米秆吸油性能最佳.用扫描电镜、压汞和N2吸附方法,检测了3种植物炭材料的孔径大小、分布和比表面积.中大孔径(500-7500nm)的植物炭材料改善了毛细作用,对柴油的吸附性能较好.吸油率与比表面积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液相吸附,比表面积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植物炭 吸油材料 毛细现象 吸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银涤纶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6
12
作者 徐文龙 熊杰 +3 位作者 徐勤 刘志才 焦玉雪 陈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2-46,52,共6页
利用化学镀方法制备镀银电磁屏蔽涤纶织物。分别采用场发射电镜(FE-SEM)、电子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晶情况;考察了织物的厚度、增重率、耐摩擦色牢度、表面电阻、抗静电性、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 利用化学镀方法制备镀银电磁屏蔽涤纶织物。分别采用场发射电镜(FE-SEM)、电子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晶情况;考察了织物的厚度、增重率、耐摩擦色牢度、表面电阻、抗静电性、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刚柔性、悬垂性以及透气性。结果表明:镀层为高纯度立方面心结构的单质银;化学镀银后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拉伸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抗弯刚度及悬垂性增加,而透气性下降;耐摩擦色牢度随着增重率的增加而减小,增重率为35%时,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导电性均比较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银 涤纶织物 电磁屏蔽 导电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磷对硬碳及软碳嵌锂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尹鸽平 程新群 +2 位作者 高云智 杜春雨 史鹏飞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了提高碳材料的嵌锂性能,以沥青和自制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了掺磷酚醛树脂热解碳和掺磷沥青焦炭,通过充放电实验测量了两种掺磷碳材料的可逆容量,利用XRD、XPS技术分析了磷的掺杂对碳的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磷使两种... 为了提高碳材料的嵌锂性能,以沥青和自制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了掺磷酚醛树脂热解碳和掺磷沥青焦炭,通过充放电实验测量了两种掺磷碳材料的可逆容量,利用XRD、XPS技术分析了磷的掺杂对碳的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磷使两种碳材料的可逆容量均有明显增加,且磷添加量为20%时增加最显著;磷的掺杂对硬碳的晶格参数无明显影响,而使软碳的石墨化程度下降;酚醛树脂热解碳中的磷主要与碳环相接,少部分同时还与氧相连,而焦炭中的磷则主要与氧成键,且掺磷使焦炭表面氧和氮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磷 硬碳 嵌锂性能 软碳 充放电实验 可逆容量 晶格参数 石墨化程度 碳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有机玻璃的拉伸断裂行为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范金娟 张卫方 陈新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6-108,共3页
研究了定向有机玻璃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断裂行为,探讨了定向有机玻璃拉伸行为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定向有机玻璃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材料由刚而脆变得软而韧。不同温度下定向有机玻璃的断裂特征差... 研究了定向有机玻璃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断裂行为,探讨了定向有机玻璃拉伸行为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定向有机玻璃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材料由刚而脆变得软而韧。不同温度下定向有机玻璃的断裂特征差别显著,在23℃时分层断裂特征最明显,在-55℃时主要为礼花状放射特征,而在80℃时主要为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有机玻璃 断裂 温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钠增强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拥群 刘景宏 +2 位作者 林铭 刘小政 童雀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为增强和改变材料的防火性能,利用液体发泡原理,在制备超低密度植物纤维材料过程中添加硅酸钠、硫酸铝。结果表明:添加40%的硅酸钠和相应的硫酸铝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其内结合强度从0.1MPa增加到1.0MPa;静曲弹性模量从12.4MPa增加... 为增强和改变材料的防火性能,利用液体发泡原理,在制备超低密度植物纤维材料过程中添加硅酸钠、硫酸铝。结果表明:添加40%的硅酸钠和相应的硫酸铝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其内结合强度从0.1MPa增加到1.0MPa;静曲弹性模量从12.4MPa增加到87.3MPa,静曲强度从0.2MPa增加到7.3MPa;抗压强度(10%压应变)从0.2MPa增加到3.7MPa。阻燃性能得以增强,氧指数达到了42%;在温度低于700℃的范围内,无明显的失重和热解放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发泡 植物纤维 超低密度材料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附模型与机理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春晓 白福臣 +2 位作者 潘振远 张万喜 刘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87,共5页
选聚丙烯酸钠(PAA)、聚丙烯酰胺(P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MA),系统研究其吸湿过程和机理。吸湿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硅胶和分子筛10 h内便饱和... 选聚丙烯酸钠(PAA)、聚丙烯酰胺(P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MA),系统研究其吸湿过程和机理。吸湿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硅胶和分子筛10 h内便饱和,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仍能持久吸湿,其饱和吸湿容量比硅胶提高至少6%以上,比分子筛提高至少50%以上,吸湿速率快于硅胶和分子筛。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湿主要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湿率受湿度和高分子树脂自身的吸附性能影响。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证实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吸湿并非单层吸附,而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发生,且多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分析得该吸湿过程为吸热反应且可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 吸湿 吸附模型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结晶结构及其β相制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梁爽 郑茂梅 +2 位作者 孙平 汪忠兴 朱基亮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9-723,726,共6页
聚偏氟乙烯(PVDF)聚合物因为具有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热释电性能而受到广泛研究。该文结合近期国内外有关PVDF研究的相关论文报道,综述了与PVDF聚合物相结构有关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PVDF形成的5种晶型的分子结构及不同晶型间的差别、... 聚偏氟乙烯(PVDF)聚合物因为具有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热释电性能而受到广泛研究。该文结合近期国内外有关PVDF研究的相关论文报道,综述了与PVDF聚合物相结构有关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PVDF形成的5种晶型的分子结构及不同晶型间的差别、晶型之间相互转化机理的有关内容;同时,总结了近期在制备或提高PVDF中β相含量研究中的若干新方法、新思路及它们各自的利弊,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晶体结构 相转变 Β相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涂层织物的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元军 李卫斌 +1 位作者 赵晓明 武翔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7,共7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棉机织物、尼龙为基布,以吡咯为单体,制备了具有良好介电性能的柔性聚吡咯涂层棉织物和聚吡咯涂层尼龙织物,探讨了掺杂剂种类、掺杂剂浓度对聚吡咯涂层棉织物、聚吡咯涂层尼龙织物介电性能和表面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棉机织物、尼龙为基布,以吡咯为单体,制备了具有良好介电性能的柔性聚吡咯涂层棉织物和聚吡咯涂层尼龙织物,探讨了掺杂剂种类、掺杂剂浓度对聚吡咯涂层棉织物、聚吡咯涂层尼龙织物介电性能和表面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剂对聚吡咯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表面电阻的影响较大.所制备的聚吡咯涂层棉织物、聚吡咯涂层尼龙织物均具备良好的介电性能和导电性,为最终开发出较为实用的多功能吸波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 掺杂剂 聚吡咯 涂层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芯活性炭改性及其对CO_2吸附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涛 房鑫 +1 位作者 刘丽影 张胜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8-1292,共5页
研究了提高玉米芯活性炭对CO2气体吸附性能的方法和途径,对自制的玉米芯活性炭进行了氧化改性和还原改性.改性后C元素质量分数都减少了10%左右.经硝酸和硝酸盐氧化改性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多;经碳酸盐碱性还原改性后引入了CO2-3根... 研究了提高玉米芯活性炭对CO2气体吸附性能的方法和途径,对自制的玉米芯活性炭进行了氧化改性和还原改性.改性后C元素质量分数都减少了10%左右.经硝酸和硝酸盐氧化改性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多;经碳酸盐碱性还原改性后引入了CO2-3根;经氨水碱性还原改性后引入了大量氨基基团,表明成功地对制备的玉米芯活性炭进行了氧化和还原改性.其中,利用Ca(NO3)2改性后样品对CO2的吸附量比改性前提高了21.2%;经过Na2CO3改性后样品对CO2的吸附量提高了28.5%.因此,制备的玉米芯活性炭经过Na2CO3改性后更有利于其应用于CO2吸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活性炭 氧化改性 还原改性 CO2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or夹层结构压缩模量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党旭丹 谭永刚 +2 位作者 肖军 李勇 原永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4,共5页
通过两种有限元模型的对比,提出了符合实际的X-cor夹层结构压缩模量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压缩模量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X-cor夹层结构的应力场和压缩模量。研究了Z-pin半径、密度、植入角度和体积分数的改变对... 通过两种有限元模型的对比,提出了符合实际的X-cor夹层结构压缩模量有限元计算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压缩模量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X-cor夹层结构的应力场和压缩模量。研究了Z-pin半径、密度、植入角度和体积分数的改变对模型压缩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X-cor夹层结构压缩模量随Z-pin植入角度增加而减小,随Z-pin半径、密度和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加,且与Z-pin体积分数呈线性关系,改变Z-pin半径与改变Z-pin密度对X-cor夹层结构压缩模量影响是等效的。通过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得到了X-cor夹层结构参数对其压缩模量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所提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OR夹层结构 Z-PIN 压缩模量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