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2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鱼加工脚料饲养黄鳝效果试验
1
作者 王玉梅 张勇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48-50,共3页
江苏弘玖水产有限公司年加工黑鱼(鱼片)可达万吨,其加工脚料(包括鳃、骨刺、内脏、鳞片及修边剪裁边角料、附骨肉等)有数千吨,传统的做法是作为低值废弃物出售,吨价为1 000元左右。2023年4-10月,公司与湖北仙桃市鳝鱼养殖企业(户)联合... 江苏弘玖水产有限公司年加工黑鱼(鱼片)可达万吨,其加工脚料(包括鳃、骨刺、内脏、鳞片及修边剪裁边角料、附骨肉等)有数千吨,传统的做法是作为低值废弃物出售,吨价为1 000元左右。2023年4-10月,公司与湖北仙桃市鳝鱼养殖企业(户)联合开展使用黑鱼加工脚料鱼糜代替当地鲢鱼鱼糜养殖黄鳝效果对比试验,取得了成功,产生了“1+1>2”的产业互补效应,实现了黑鱼加工脚料价值和黄鳝养殖效益双双显著提升,黑鱼加工脚料吨价达到5 000元以上,黄鳝网箱养殖产量提升15.15%,效益增加65.21%。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养殖 网箱养殖 互补效应 边角料 黑鱼 仙桃市 产量提升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食起始点对黄鳝稚鳝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梁立文 周磊涛 +4 位作者 周秋白 张文平 胡重华 王自蕊 包屹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为研究不同转食起始点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稚鳝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将10日龄稚鳝[体质量为(0.030±0.001)g]用水蚯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饲养至30日龄(d30)、40日龄(d40)和50日龄(d50)后进行转食,转食过程为依次投喂粉... 为研究不同转食起始点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稚鳝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将10日龄稚鳝[体质量为(0.030±0.001)g]用水蚯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饲养至30日龄(d30)、40日龄(d40)和50日龄(d50)后进行转食,转食过程为依次投喂粉状配合饲料、0.6、1.0、1.5 mm颗粒饲料各10 d,共持续40 d,转食过程完成后再用1.5 mm颗粒饲料饲养各组黄鳝至120日龄。结果如下:随着日龄的增加和食物的转变,各组成活率均保持在97%以上,且差异不显著;各组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各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饵料系数(FCR)呈下降趋势;在90~120日龄时间段内,d50组体质量显著大于其余两组,d40组体质量大于d30组但不显著;d50组WGR、SGR大于d40组但不显著,二组均显著大于d30组;三组间FCR差异不显著。在试验过程中各组饵料成本差异显著,其中d50组最大为(19.69±0.52)元/kg,d40组次之为(16.81±0.41)元/kg,d30组最小为(13.49±0.40)元/kg。各组由水蚯蚓转食粉状配合饲料阶段,WGR、SGR都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下降,在从粉状配合饲料转为摄食0.6 mm颗粒饲料后,又有所上升。d30组在0.6 mm颗粒饲料转为1.0 mm颗粒饲料(50~60日龄)、转食完成后摄食1.5 mm颗粒饲料阶段(70~80日龄)生长性能均出现下降现象,其中SGR下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过早的进行转食会影响到黄鳝的后续生长性能,适当延后转食时间对黄鳝后续生长性能有提高趋势。综上,在本试验的条件下,以水蚯蚓为开口饵料的稚鳝转食粉状配合饲料的适宜时间是40~50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Monopterus albus) 转食起始点 生长性能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淮地区稻鳅综合种养水质分析
3
作者 鲍鸣 奚业文 +1 位作者 李西雷 刘传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4期28-29,共2页
本文以沿淮地区淮南和蚌埠两市的普通稻田、稻鳅综合种养田(稻鳅共作)和池塘养殖泥鳅(池塘养鳅)为试验对象,对这3种种养殖模式下的水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参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分析不同种养... 本文以沿淮地区淮南和蚌埠两市的普通稻田、稻鳅综合种养田(稻鳅共作)和池塘养殖泥鳅(池塘养鳅)为试验对象,对这3种种养殖模式下的水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参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分析不同种养模式下的水质参数变化,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养殖尾水的监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种养 种养模式 水质分析 渔业水质标准 池塘养殖 水质参数 沿淮地区 基础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染色体组构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文轩 周子昱 +4 位作者 马可馨 杨悦瑶 李逸帆 李雅娟 周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67-70,77,共5页
通过天然4倍体(4n=100)和2倍体(2n=50)泥鳅杂交创制不同子代杂交组合(4n♀×2n♂、2n♀×4n♂)。以传代20次的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为材料,采用常规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吉姆萨染色确定数目及核型;通过银染法及CMA_3/DA... 通过天然4倍体(4n=100)和2倍体(2n=50)泥鳅杂交创制不同子代杂交组合(4n♀×2n♂、2n♀×4n♂)。以传代20次的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为材料,采用常规冷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通过吉姆萨染色确定数目及核型;通过银染法及CMA_3/DA/DAPI三重荧光染色技术对其进行带型分析。结果显示:正反交3倍体鳍细胞系的染色体分裂相数目为3n=75,核型公式15m+6sm+54t,NF=96;正反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系的染色体分裂相中显示有3个银染点,均位于第1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1)短臂的端部区域;正反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显示有3个CMA_3荧光信号点,均位于M1区域。研究表明:杂交3倍体泥鳅鳍细胞经细胞培养传代20次后的染色体组成未发生改变,其染色体数目、核型和带型与3倍体泥鳅其他体细胞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3倍体泥鳅 鳍细胞系 核型分析 银染 CMA_3/DA/DA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雄激素受体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凌智 杨文林 袁汉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80-85,136,共7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黄鳝(Monopterus albus)雄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黄鳝雄激素受体的理化性质与空间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黄鳝雄激素受体基因全长2774 bp,完整开放阅读框2238 bp,可以编码746个氨基酸。M.albus A... 为了进一步研究黄鳝(Monopterus albus)雄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黄鳝雄激素受体的理化性质与空间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黄鳝雄激素受体基因全长2774 bp,完整开放阅读框2238 bp,可以编码746个氨基酸。M.albus AR蛋白的分子量为83.71 ku,为酸性亲水的不稳定蛋白质,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域,不属于分泌蛋白。该蛋白有72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该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雄激素受体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黄鳝苗种开口饵料探究
6
作者 余康泉 马腾 +1 位作者 杨代勤 易提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5期169-171,共3页
随着黄鳝养殖产业规模的扩大,黄鳝苗种的成活率及生长率愈发重要。而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作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已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因此,系统地研究整理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对保证黄鳝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 随着黄鳝养殖产业规模的扩大,黄鳝苗种的成活率及生长率愈发重要。而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作为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已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因此,系统地研究整理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对保证黄鳝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黄鳝苗种的开口饵料种类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黄鳝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开口饵料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仿生态繁殖及雄化育苗技术
7
作者 王腾 王泽平 +1 位作者 单金峰 王信海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27-27,共1页
为解决黄鳝养殖的种苗供应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于2022-2023年在宿迁市进行了黄鳝仿生态繁殖及雄化育苗技术研究,现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一、网箱架构,亲鳝的繁殖池应保证灌排方便、水源新鲜无污染。此外,亲鳝易受到惊吓应激... 为解决黄鳝养殖的种苗供应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于2022-2023年在宿迁市进行了黄鳝仿生态繁殖及雄化育苗技术研究,现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一、网箱架构,亲鳝的繁殖池应保证灌排方便、水源新鲜无污染。此外,亲鳝易受到惊吓应激,因此繁殖池应选在环境安静的地方,水泥池、土池、能保水的稻田均可。架设网箱前应先对池塘进行清整,排出陈水,清除过多的杂草,若池底淤泥较厚、有机质过多,可泼洒生石灰水用以改底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生石灰水 黄鳝养殖 仿生态 种苗供应 水泥池 池底淤泥 育苗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黄鳝体长、体重与性比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秋白 张燕萍 +4 位作者 李新华 吴红翔 杨发群 吴华东 李有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6,共3页
通过对不同季节在黄鳝市场随机购得的 5 6 9尾黄鳝体重、体长测量及解剖取性腺观察鉴定性别 ,统计、分析得出 :5 6 9尾黄鳝雌性占 76 8% ,间性占 6 5 % ,雄性占 16 7%。春季 12 2尾黄鳝中雌性占 85 2 % ,间性 2 5 % ,雄性 12 3% ... 通过对不同季节在黄鳝市场随机购得的 5 6 9尾黄鳝体重、体长测量及解剖取性腺观察鉴定性别 ,统计、分析得出 :5 6 9尾黄鳝雌性占 76 8% ,间性占 6 5 % ,雄性占 16 7%。春季 12 2尾黄鳝中雌性占 85 2 % ,间性 2 5 % ,雄性 12 3% ;夏季 95尾黄鳝中 ,雌性占 84 2 % ,间性 8 4 % ,雄性 7 4 % ;秋季 2 31尾黄鳝中 ,雌性 6 8 4 % ,间性 8 2 % ,雄性 2 3 4 % ;冬季 12 1尾黄鳝中雌性 78 5 % ,间性 5 8% ,雄性 15 7%。体长 2 5cm以下全为雌性 ,未见雄性 ;体长 2 5~ 30cm ,雌性∶间性 ,为 1∶0 0 17;初步认为体长 30cm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 ;体长 30~ 5 0cm是间性黄鳝出高峰期 ,但 5 0cm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 4 0cm范围以下雌性占多数 ,4 5cm以上雄性占多数。体重 2 5g以下个体很少见到性转化个体 ,雌性∶间性 ,为 1∶0 0 12 ;初步认为体重 2 5g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 2 5~ 15 0g是间性黄鳝出现高峰期 ,但黄鳝体重 15 0g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黄鳝人工繁殖选择野生黄鳝规格为体重 75g以下 ,体长 4 0cm以下 ,可基本保证雌鳝占大部分 ;黄鳝体重 75g以上 ,体长 4 5cm以上 ,可基本保证雄鳝占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 黄鳝 体长 体重 性比 性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黄鳝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贺顺连 刘学文 +2 位作者 郭照良 金宏 张继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黄鳝资源,从40个随机引物中选取30个重复性好、扩增稳定的随机引物,应用RAPD技术对黄鳝属中产自缅甸的山黄鳝、印度尼西亚的穴黄鳝、中国黄鳝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15个位点,3种黄鳝种群间的多态位...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黄鳝资源,从40个随机引物中选取30个重复性好、扩增稳定的随机引物,应用RAPD技术对黄鳝属中产自缅甸的山黄鳝、印度尼西亚的穴黄鳝、中国黄鳝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15个位点,3种黄鳝种群间的多态位点比例为85.0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57 5.DPS2003种群遗传分析软件包分析显示,3种黄鳝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710 3, 相似度系数为0.289 7,表明3种黄鳝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黄鳝 穴黄鳝 黄鳝 RAPD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深和光照对黄鳝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秋白 金善勉 +3 位作者 吴小波 张燕萍 杨发群 吴华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3,共3页
对采用微流水孵化器黄鳝受精卵进行不同水深和光照孵化单因子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23cm水层中,随水深增加孵化率降低。在不大于16cm水深时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在离水面2cm左右孵化最佳。不同光照试验结果表明,黄鳝受精卵长期在... 对采用微流水孵化器黄鳝受精卵进行不同水深和光照孵化单因子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23cm水层中,随水深增加孵化率降低。在不大于16cm水深时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在离水面2cm左右孵化最佳。不同光照试验结果表明,黄鳝受精卵长期在强光2000lx以上或长期弱光250lx以下环境中孵化率较低。光照度在250~1500lx范围随光照加强孵化率提高。光照度在1500lx左右获得较佳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受精卵 水深 光照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Ⅱ)对泥鳅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淑红 焦传珍 +1 位作者 刘小林 魏振林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对泥鳅肝脏内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在Cd(Ⅱ)胁迫下,泥鳅肝组织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的...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对泥鳅肝脏内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在Cd(Ⅱ)胁迫下,泥鳅肝组织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趋势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Cd(Ⅱ)(0.025 mg/L)对泥鳅肝脏中SOD活性有诱导作用,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对CAT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无显著影响;当Cd(Ⅱ)浓度较高时(0.25、2.5 mg/L),SOD、CAT、POD 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Cd(Ⅱ)浓度越高,抗氧化酶活性上升越急剧,出现活性抑制的时间就越提前。SOD活性对Cd(Ⅱ)浓度及时间变化较敏感,CAT和POD次之,MDA含量变化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呈相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Cd(Ⅱ) 抗氧化酶活性 MD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刺鳅的性腺调查和怀卵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霆 李建光 +1 位作者 贺兵 庞宏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0,共3页
通过对都柳江三都河段大刺鳅的性腺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其性腺卵母细胞的发育不同步,属分批产卵类型。经统计分析,在25.6~30.3cm体长段的大刺鳅平均怀卵强度最高,绝对怀卵量较高。25.6~27.9cm体长段与28.0~30.3cm体长段、30.4~32.8c... 通过对都柳江三都河段大刺鳅的性腺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其性腺卵母细胞的发育不同步,属分批产卵类型。经统计分析,在25.6~30.3cm体长段的大刺鳅平均怀卵强度最高,绝对怀卵量较高。25.6~27.9cm体长段与28.0~30.3cm体长段、30.4~32.8cm体长段的平均怀卵强度差异显著,71.5~91.5g体重段与31.5~51.4g体重段怀卵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性腺 怀卵量 分批产卵类型 平均怀卵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水平对黄鳝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段国庆 江河 +3 位作者 胡王 凌俊 胡玉婷 潘庭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105-109,共5页
在水温为25~28℃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投喂水平对不同日龄阶段的黄鳝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一期(7~15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40、60、80、100%IBW/d(IBW为初始体重);二期(16~24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5、50、65、80%... 在水温为25~28℃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投喂水平对不同日龄阶段的黄鳝仔稚鱼生长、存活的影响.一期(7~15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40、60、80、100%IBW/d(IBW为初始体重);二期(16~24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5、50、65、80%IBW/d;三期(25~33日龄)5个投喂水平分别为20、30、40、50、60%IBW/d.结果表明:(1)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黄鳝仔稚鱼的生长.7~15日龄(一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随投喂水平的增加显著上升,以100%IBW/d投喂组最高;16~24日龄阶段(二期)幼鱼的SGR与前一阶段的变化趋势相同,以80%IBW/d投喂组最高;而25~33日龄(三期)时,SGR以20%IBW/d投喂组最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2)投喂水平显著影响黄鳝鱼体相对增重率(WGR)和SGR,投喂水平与WGR和SGR呈正相关性,除最低投喂组外,其余组别的投喂水平与饲料转化率(FCE)呈负相关.(3)各期仔鱼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之比随着投喂水平升高差异显著.7~15日龄(一期)阶段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比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以40%IBW/d处理组最高;16~24日龄(二期)时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25~33日龄(三期)时鱼体产出与饲料投入比也是呈现降低的趋势,以30%IBW/d处理组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投喂水平 仔稚鱼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研究现状及其活性物质研发前景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联泰 安贤惠 +2 位作者 吴学丹 王静 孟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869-11870,共2页
黄鳝属合鳃目(Synbanchiformes),合鳃科(Synbranchidae),黄鳝属,主要分布于东印度、日本和中国,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药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使其在近几年的养殖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经济水产品之一,与此同时... 黄鳝属合鳃目(Synbanchiformes),合鳃科(Synbranchidae),黄鳝属,主要分布于东印度、日本和中国,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药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使其在近几年的养殖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经济水产品之一,与此同时,其遗传学、活性物质等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归纳总结了黄鳝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氮代谢和活性物质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探讨黄鳝活性物质的开发前景,供黄鳝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遗传学 氮代谢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红I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组织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杜启艳 吴小华 +1 位作者 南平 常重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902-5903,5907,共3页
[目的]为明确苏丹红Ⅰ的危害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0.312 5、0.625、1.25、2.50和5.00 mg/L)苏丹红Ⅰ处理泥鳅后8、162、4、32和40 h,观察带有微核的红细胞数,并测定肝脏、肌肉和肾脏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研究苏丹红Ⅰ对泥鳅红... [目的]为明确苏丹红Ⅰ的危害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0.312 5、0.625、1.25、2.50和5.00 mg/L)苏丹红Ⅰ处理泥鳅后8、162、4、32和40 h,观察带有微核的红细胞数,并测定肝脏、肌肉和肾脏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研究苏丹红Ⅰ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不同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泥鳅红细胞微核的自然发生率为1.128 3‰。经不同浓度苏丹红处理一定的时间后,泥鳅红细胞微核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最高达6.063 6‰。随着苏丹红Ⅰ浓度的提高,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出现最高峰的时间也相应提前。染毒后各组织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迅速上升,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迅速下降。[结论]泥鳅红细胞微核率与苏丹红Ⅰ浓度大体上呈正相关,同时也有一定的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Ⅰ 泥鳅 红细胞 微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泥鳅杂交及人工诱导大鳞副泥鳅雄核发育的染色体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振山 高贵琴 吴青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当泥鳅自交时 ,其后代染色体数为 2n =1 0 0 ;如果泥鳅卵子与大鳞副泥鳅精子授精 ,其染色体来源于两种泥鳅 ,染色体数为 2n =74,并未发现有染色体丢失现象。当泥鳅卵子经紫外线辐射后与大鳞副泥鳅精子授精 ,如果不进行二倍化处理 ,86%... 当泥鳅自交时 ,其后代染色体数为 2n =1 0 0 ;如果泥鳅卵子与大鳞副泥鳅精子授精 ,其染色体来源于两种泥鳅 ,染色体数为 2n =74,并未发现有染色体丢失现象。当泥鳅卵子经紫外线辐射后与大鳞副泥鳅精子授精 ,如果不进行二倍化处理 ,86%的胚胎染色体完全来源于父本大鳞副泥鳅 ,为雄核发育单倍体n =2 4 ,经过二倍化处理后所获得的二倍体为大鳞副泥鳅雄核发育纯合二倍体 ,染色体数为 2n =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杂交 雄核发育 染色体 人工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pH值对泥鳅存活和摄饵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志民 杨春文 +2 位作者 刘铸 金建丽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65-1466,共2页
[目的]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及不同pH值(5、6、7、8、9)下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pH值的... [目的]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及不同pH值(5、6、7、8、9)下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pH值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的变化均也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泥鳅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6~28℃,最佳pH值为6.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温度 PH值 存活 摄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泥鳅人工繁殖及早期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邱楚雯 王韩信 +1 位作者 陈迪虎 刘晓东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4-289,共6页
为了解台湾泥鳅的早期发育情况,对其进行人工催产,使用解剖镜观察并记录其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观察结果:台湾泥鳅的受精卵为半黏性卵,膜径约0.9mm;胚胎发育包括受精期、卯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 为了解台湾泥鳅的早期发育情况,对其进行人工催产,使用解剖镜观察并记录其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观察结果:台湾泥鳅的受精卵为半黏性卵,膜径约0.9mm;胚胎发育包括受精期、卯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等7个阶段;在21℃水温条件下,受精卯约26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长约2.1mm。3日龄仔鱼开口,10~15日龄时鳍条逐渐形成,17日龄时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的早期发育与大鳞副泥鳅较为相似,与泥鳅的早期发育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泥鳅 早期发育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仔鱼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泥鳅繁殖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伟 曾柳根 +2 位作者 王静 辜清 洪一江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对江西鄱阳湖区泥鳅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繁殖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3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得出了生长方程。结果表明,不同斑... 对江西鄱阳湖区泥鳅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繁殖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3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得出了生长方程。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不显著(P>0.05);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5);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249.6粒/g、小花斑439.7±189.8粒/g、无花斑573.5±127.5粒/g;受精率分别为73.5%±3.6%、67.9%±2.5%、71.9%±4.1%;而孵化率为95.0%±2.2%、85.0%±3.2%、93.0%±5.2%;结果显示:大花斑泥鳅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鄱阳湖 生物学特性 肥满度 成熟系数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廷尖 王雨辰 +3 位作者 刘士力 李倩 练青平 周志明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7,共2页
由于目前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不够成熟,导致苗种生产成本高,养殖的鳅种主要靠野生捕捞,数量、质量和规格没有保障,严重影响泥鳅产业的正常发展。本文是笔者对泥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人工培育实践所作的技术总结。
关键词 规模化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技术 泥鳅 生产成本 人工培育 捕捞 鳅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