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0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碱池塘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扣蟹培育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俊 高磊 +2 位作者 刘雄伟 格更托雅 杨艳平 《科学养鱼》 2024年第3期45-46,共2页
为解决鄂尔多斯市河蟹良种培育问题,笔者单位特引进水产优质新品种中华绒螯蟹“江海21”(GS-02-003-2015)。“江海21”具有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形态性状好等特点,较普通河蟹生长速度提高17%以上。本试验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3个面积... 为解决鄂尔多斯市河蟹良种培育问题,笔者单位特引进水产优质新品种中华绒螯蟹“江海21”(GS-02-003-2015)。“江海21”具有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形态性状好等特点,较普通河蟹生长速度提高17%以上。本试验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3个面积为5亩的池塘中进行了中华绒螯蟹“江海21”扣蟹蟹种培育试验,培育技术如下。一、池塘条件1.水源要求池塘水源干净充足,水源为黄河水和地下水相结合。黄河水质优良,pH 8.0~8.3,属弱碱性水,总硬度2.16~5.56毫克/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种培育 中华绒螯蟹 江海 培育技术 扣蟹 群体产量 总硬度 黄河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养殖塘极端高温期溶氧变化试验
2
作者 陈雪 颜逢缘 唐永凯 《科学养鱼》 2024年第8期35-35,共1页
夏季是河蟹生长的主要阶段,但在8月常会出现极端高温。2022年,我国多地气温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江苏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直逼40℃,而且持续多天,严重影响了河蟹的脱壳与存活。高温期,池塘中溶氧发生剧烈变化,而溶氧与河蟹生长紧密相关,本... 夏季是河蟹生长的主要阶段,但在8月常会出现极端高温。2022年,我国多地气温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江苏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直逼40℃,而且持续多天,严重影响了河蟹的脱壳与存活。高温期,池塘中溶氧发生剧烈变化,而溶氧与河蟹生长紧密相关,本研究对河蟹养殖塘极端高温期的溶氧进行动态监测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最高记录 河蟹养殖 极端高温 高温期 动态监测 最高气温 溶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养殖现状及绿色养殖技术(下)
3
作者 张定东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1期13-15,共3页
2.水草栽培冬季排干池水冷冻和晒塘,蟹种放养前1个月,按照100~150千克/亩使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或用25~40千克/亩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化水全池泼洒。选择伊乐藻、轮叶黑藻为种植对象,其中以伊乐藻为主要种植品种,轮叶黑藻为... 2.水草栽培冬季排干池水冷冻和晒塘,蟹种放养前1个月,按照100~150千克/亩使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或用25~40千克/亩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化水全池泼洒。选择伊乐藻、轮叶黑藻为种植对象,其中以伊乐藻为主要种植品种,轮叶黑藻为辅助品种。伊乐藻栽种时间为当年12月至次年3月,轮叶黑藻栽种时间为次年4月至5月,水草栽种面积为水面的60%~70%为宜。如为环沟塘,沟中种植伊乐藻,中间板田种植轮叶黑藻。如为平底塘,全塘种植伊乐藻;或围一圈网,网内种植伊乐藻,网外种植轮叶黑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叶黑藻 伊乐藻 有效氯含量 河蟹养殖 漂白粉 种植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养殖现状及绿色养殖技术(上)
4
作者 张定东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0期13-14,共2页
据《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3年全国河蟹养殖产量达81.5万吨,其中江苏37.4万吨、湖北16.2万吨、安徽10.4万吨,产量分列省份前三名。在河蟹养殖产量和效益不断攀升的同时,近年来由于市场变化、极端天气、病害和生产资料等原因,经济... 据《2024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3年全国河蟹养殖产量达81.5万吨,其中江苏37.4万吨、湖北16.2万吨、安徽10.4万吨,产量分列省份前三名。在河蟹养殖产量和效益不断攀升的同时,近年来由于市场变化、极端天气、病害和生产资料等原因,经济效益增加疲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 极端天气 中国渔业统计 生产资料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的区域养殖试验
5
作者 陈海峰 彭爱国 +3 位作者 侯鑫 王军 陈晓雯 王成辉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在不同养殖区域的生产表现,为后续的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比较了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在上海松江三泖镇、宝山罗泾镇、崇明横沙乡和崇明三星镇等4个养殖基地的成蟹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结...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在不同养殖区域的生产表现,为后续的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比较了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在上海松江三泖镇、宝山罗泾镇、崇明横沙乡和崇明三星镇等4个养殖基地的成蟹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1)不同区域养殖试验蟹的体质量、肥满度、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当养殖环境较差时,生长变异较大。(2)选育群体体质量和壳长的总体遗传力分别为0.358和0.357,属于中等遗传力。(3)不同基地成蟹的血淋巴总胆固醇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且肝胰腺中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在不同基地间差异显著(P<0.05)。(4)不同基地间成蟹肌肉和肝胰腺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在4个基地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肝胰腺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5)无论是肌肉还是肝胰腺组织,不同基地试验蟹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分子育种群体在不同养殖区域的生产表现良好,可进行后续品种选育与推广养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分子育种 生长 消化酶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耐受性和 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杨艳平 高磊 +3 位作者 刘丽霞 格根图牙 乌仁塔娜 王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为研究不同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成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碱度条件下(7.00、9.49、12.86、17.42、23.61、32.00 mmol/L)对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号”仔蟹进行96 h急性碱度胁迫实验,探讨仔蟹对... 为研究不同碳酸盐碱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成活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碱度条件下(7.00、9.49、12.86、17.42、23.61、32.00 mmol/L)对中华绒螯蟹新品种“江海21号”仔蟹进行96 h急性碱度胁迫实验,探讨仔蟹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随着碱度的升高,死亡率增加,在24、48、96 h时的碳酸氢钠碱度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62.32、46.77、34.22 mmol/L,安全浓度SC为7.90 mmol/L;对照组7.00 m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9.49、12.86、17.42、23.61 mmol/L实验组SOD活性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4 h达到峰值,而32.00 mmol/L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各实验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9.49、12.86、17.42 mmol/L浓度碱度组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23.61、32.00 mmol/L高浓度碱度组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实验组组织液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32.00 mmol/L浓度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其它实验组均出现先显著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并在24 h时达到峰值。不同碱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生存有较大的影响,中华绒螯仔蟹可以通过激活抗氧化系统来适应一定程度的碱度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仔蟹 碳酸盐碱度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育苗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7
作者 孙中勇 陈倩 +1 位作者 吴旭干 姜晓东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7-10,共4页
好的苗种质量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当前河蟹育苗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蟹苗繁育入门的门槛较低,部分从事其他水产行业的经营主体加入到河蟹育苗行业,导致蟹苗过剩,后期销售受到挤压。其次,行业内存在以“大”论“优质亲蟹... 好的苗种质量是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当前河蟹育苗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蟹苗繁育入门的门槛较低,部分从事其他水产行业的经营主体加入到河蟹育苗行业,导致蟹苗过剩,后期销售受到挤压。其次,行业内存在以“大”论“优质亲蟹”的价值导向,使得部分养殖户过度追求亲本规格,导致无序引种现象突出,科学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缺乏。为此《科学养鱼》采访了上海海洋大学吴旭干教授、姜晓东博士及其河蟹育种团队,看看他们对于河蟹育苗技术有哪些研究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行业 河蟹育苗 经营主体 河蟹养殖 上海海洋大学 苗种质量 价值导向 问题和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稻田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相关生物学变化的研究
8
作者 孙闯 郭万卿 +3 位作者 徐镇 杨仁富 李民 王桂芹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18-20,共3页
土地盐碱化是制约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不仅影响区域粮食产能,还对生态环境危害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土地面临盐碱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且呈现不断扩张态势,形势极为严峻。而吉林省的盐碱地是世... 土地盐碱化是制约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不仅影响区域粮食产能,还对生态环境危害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土地面临盐碱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盐碱地分布广、面积大,且呈现不断扩张态势,形势极为严峻。而吉林省的盐碱地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分布区之一,其盐碱地主要分布在白城地区,占吉林省盐碱地总面积的65%以上。盐碱土壤具有有机质含量低,土质板结及pH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变化 土地盐碱化 苏打盐碱土 盐碱土壤 盐碱地 有机质含量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选育第二代扣蟹阶段养殖性能研究
9
作者 梁梓龙 解志龙 +3 位作者 姜晓东 陈文彬 罗明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A系和B系选育第二代扣蟹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以未选育的养殖群体扣蟹为对照进行了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大眼至豆蟹阶段,不论是平均体质量、增重倍数还是成...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A系和B系选育第二代扣蟹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以未选育的养殖群体扣蟹为对照进行了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大眼至豆蟹阶段,不论是平均体质量、增重倍数还是成活率,“长荡湖1号”B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荡湖1号”A系较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差异不显著。(2)扣蟹阶段,“长荡湖1号”B系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荡湖1号”A系9月份体质量与对照组接近,其他月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就生长速度而言,在6—7月期间,“长荡湖1号”A系和B系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3)“长荡湖1号”B系养殖效果最佳,具体表现在养殖产量和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组,且1龄早熟率和饲料系数最低(P<0.05)。(4)就规格分布而言,“长荡湖1号”A系和B系的体质量在3.00~5.99 g和6.00~8.99 g两个区间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在12.00~14.99 g和≥15.00 g两个区间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A系和B系大规格蟹所占的比例相对更高。综合评价,“长荡湖1号”A系和B系选育第二代在扣蟹阶段成活率高,平均规格大,其余生长性能也优于未经选育的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扣蟹 长荡湖1号 养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氧离子活化水在河蟹生态养殖中应用试验
10
作者 张保彦 刘冉 +1 位作者 何义进 朱冠登 《科学养鱼》 2024年第3期40-41,共2页
2021-2023年,在微山湖韵现代渔业庄园有限公司沿河北村养殖基地引进负氧离子制水技术,开展河蟹、对虾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的目的在于探索适合微山湖区水质、水文、土壤、气候、生物等自然特点的河蟹集成养殖技术模式,提高河蟹养殖产量,保... 2021-2023年,在微山湖韵现代渔业庄园有限公司沿河北村养殖基地引进负氧离子制水技术,开展河蟹、对虾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的目的在于探索适合微山湖区水质、水文、土壤、气候、生物等自然特点的河蟹集成养殖技术模式,提高河蟹养殖产量,保障质量、提高效益,为湖区河蟹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经过3年的试验与方案优化,取得显著的成果。现对试验工作的关键经验做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渔业 负氧离子 河蟹养殖 活化水 生态养殖 微山湖 经验做法 保障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河蟹池塘投放浮萍的若干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皓 赵恒亮 +2 位作者 周光 纪连元 罗明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41-41,共1页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极端天气频发等情况影响,河蟹养殖遭遇严竣考验,对养殖模式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河蟹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在不过多增加养殖管理成本的前提下,如何破解新难题,离不开一些小妙招...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极端天气频发等情况影响,河蟹养殖遭遇严竣考验,对养殖模式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河蟹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在不过多增加养殖管理成本的前提下,如何破解新难题,离不开一些小妙招的应用。蟹塘投放浮萍,操作易、投入少,对河蟹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和水草稳定,乃至安全度夏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 安全度夏 全球气候 极端天气 养殖模式 浮萍 生态环境恶化 投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大规格品系成蟹阶段成长性能及养殖效果试验(下)
12
作者 邓舒萍 姜晓东 吴旭干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11-12,共2页
二、结果及分析1.生长性能“长荡湖1号”及“六母品系”试验蟹在成蟹阶段的平均体重变化如图1所示。无论雄体还是雌体,两品系平均体重在成蟹养殖阶段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六母品系”个体在2-10月的平均体重一直高于“长荡湖1号”个体。2-... 二、结果及分析1.生长性能“长荡湖1号”及“六母品系”试验蟹在成蟹阶段的平均体重变化如图1所示。无论雄体还是雌体,两品系平均体重在成蟹养殖阶段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六母品系”个体在2-10月的平均体重一直高于“长荡湖1号”个体。2-6月“长荡湖1号”2#和3#池塘中试验蟹平均体重接近,且在8月时“长荡湖1号”1#、2#及3#池塘中试验蟹平均体重同样接近,但9月时“长荡湖1号”试验蟹平均体重组间差异较大,大小次序为1#<2#<3#。“长荡湖1号”及“六母品系”试验蟹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增重率变化情况见图2,整体上各试验池塘增重率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4-6月河蟹增重率较高,8-10月河蟹增重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荡湖 增重率 平均体重 养殖效果 成蟹 河蟹 生长性能 组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大规格品系成蟹阶段成长性能及养殖效果试验(上)
13
作者 邓舒萍 姜晓东 吴旭干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11-12,共2页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自2017年开始在本团队的协助下,结合群体选育、配套系选育和基因组选育的方法,进行河蟹新品种“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优质抗逆新品种的选育研究。两品系的雌性亲本规格分别高于200和250克/只...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自2017年开始在本团队的协助下,结合群体选育、配套系选育和基因组选育的方法,进行河蟹新品种“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优质抗逆新品种的选育研究。两品系的雌性亲本规格分别高于200和250克/只,同时兼顾耐高密度、配合饲料摄食等性状,在消化率、成蟹规格和关键营养品质指标等方面也满足重要经济性状,目前已选育至G3成蟹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经济性状 配合饲料 养殖效果 长荡湖 成蟹 品质指标 河蟹 选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池设置网箱套养黄鳝模式
14
作者 孙中响 宋长太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0期32-33,共2页
为了规避养蟹风险,提高蟹池利用率,探索河蟹养殖增效新模式,笔者于2021-2022年进行了蟹池设置网箱套养黄鳝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模式与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蟹池条件与准备。1.池塘条件网箱套养黄鳝的蟹池最好呈东... 为了规避养蟹风险,提高蟹池利用率,探索河蟹养殖增效新模式,笔者于2021-2022年进行了蟹池设置网箱套养黄鳝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模式与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蟹池条件与准备。1.池塘条件网箱套养黄鳝的蟹池最好呈东西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 模式与技术 黄鳝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及声学法投饲
15
作者 刘哲 《当代农机》 2024年第9期101-103,105,共4页
介绍了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及声学法投饲。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养殖技术 声学法投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稻蟹共作系统水质和底栖生物群落
16
作者 徐婵 刘峰 +5 位作者 李娴 董俊 苗静 高云芳 董文 闫法军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2,共7页
2020年6—10月,在山东东营垦利区设置4个不同河蟹养殖密度(0、0.45、0.68、0.90ind/m^(2))的稻蟹共作试验,测定其系统水质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旨在为盐碱地稻蟹共作生态模式构建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试验期间水体温度(T)... 2020年6—10月,在山东东营垦利区设置4个不同河蟹养殖密度(0、0.45、0.68、0.90ind/m^(2))的稻蟹共作试验,测定其系统水质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旨在为盐碱地稻蟹共作生态模式构建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试验期间水体温度(T)、溶氧(DO)、总氮(TN)与总磷(TP)等指标先高后低,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不同河蟹养殖密度间水体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能与河蟹养殖密度相对养殖稻田面积明显较小有关;稻蟹共作系统水质氮磷年平均值含量显著低于水稻单作,高于河蟹池塘单养,但共作系统氮磷吸收能力相对最高;底栖生物检测仅发现水丝蚓、摇蚊幼虫、圆田螺3种,这与黄河三角洲的砂石底质有关,其生物量与水体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水体PO_(4)^(3-)-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改良盐碱地稻蟹共作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水质 底栖生物 盐碱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毅 徐钢春 +4 位作者 聂志娟 高建操 邵乃麟 朱昊俊 高峰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持续高温往往会造成蟹塘内的伊乐藻等水草衰亡,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为探明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对养殖“诺亚1号”河蟹的池塘设置3组不同的水草种植模式,即无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有草塘无处理组(EL... 持续高温往往会造成蟹塘内的伊乐藻等水草衰亡,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为探明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对养殖“诺亚1号”河蟹的池塘设置3组不同的水草种植模式,即无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有草塘无处理组(EL)和有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L)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试验,比较各组试验塘的水质、水草长势情况以及河蟹的体质量、产量、残蟹率、回捕率等。试验结果显示:EIL组的伊乐藻保存较好,且在高温季节池塘水温低于其他两组;EI组河蟹的体质量、产量、回捕率显著低于EIL组(P<0.05),残蟹率显著高于EIL组(P<0.05),但EI组各项指标与EL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水质调控方面,EIL组NH_(4)^(+)-N、NO_(2)^(-)-N、TN、TP等水质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8月份EL组的NH_(4)^(+)-N质量浓度显著低于EI组(P<0.05),9月份以后,EL组的NO_(2)^(-)-N、TN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EI组(P<0.05)。结果表明,高温季节在无草蟹塘适当补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有积极作用,沉水性+浮水性水生植物的组合型水草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河蟹产量,改善池塘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 水葫芦 生长 水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水体环境影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朱苗骏 柏如法 +2 位作者 张彤晴 周刚 朱清顺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3,共3页
在平均水温为 14 8℃、同一鱼池底质的条件下 ,用自来水、养鱼池水作为实验用水进行铜锈环棱螺改善水质的研究 ,结果 :投放 1kg/m2 铜锈环棱螺 (Bellamyaaeruginosa) ,两水体中的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 :11... 在平均水温为 14 8℃、同一鱼池底质的条件下 ,用自来水、养鱼池水作为实验用水进行铜锈环棱螺改善水质的研究 ,结果 :投放 1kg/m2 铜锈环棱螺 (Bellamyaaeruginosa) ,两水体中的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化学耗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 :11 2 3%、 33 32 % ;5 0 %、 5 8 33% ;39 79%、 32 2 6 % ;17 14 %、2 4 2 4 % ;投放 2kg/m2 铜锈环棱螺的去除率分别为 :7 82 %、 2 8 38% ;6 5 %、 80 % ;83 5 4 %、 6 0 98% ;17 77%、 30 88%。实验表明 :在养蟹池塘中投放一定密度的铜锈环棱螺有利于水体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放 水体环境 蟹池 养蟹 影响效果 养鱼池 密度 去除率 化学耗氧量 实验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3
19
作者 沈锦玉 刘问 +4 位作者 曹铮 尹文林 沈智华 钱冬 吴颖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用3种不同免疫增强剂多糖(laminarin)、灭活细菌苗、壳聚多糖(chitosan)注射(分别为A、B、C组,对照为D组)和添加饵料饲喂中华绒螯蟹(多糖为E组,灭活细菌苗为F组,壳聚多糖为G组,对照为H组),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中非特异性... 用3种不同免疫增强剂多糖(laminarin)、灭活细菌苗、壳聚多糖(chitosan)注射(分别为A、B、C组,对照为D组)和添加饵料饲喂中华绒螯蟹(多糖为E组,灭活细菌苗为F组,壳聚多糖为G组,对照为H组),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中华绒螯蟹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注射后48h,A、B、C组中华绒螯蟹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分别为0.185,0.234,0.233,对照组为0.094,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分别为283.2,263.5,289.8,对照组为120.15,经t检验,A、B组血清中SOD活力差异极显著,C组差异显著。口服免疫增强剂后第9天,血清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各组血清中溶菌酶活力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SOD的活力与对照相比,E组差异极显著,F、G组差异显著。注射免疫增强剂组蟹的免疫保护率达75%,而口服免疫增强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蟹的免疫保护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壳聚糖经生产性试用,能较好地预防病害的发生,中华绒螯蟹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免疫增强剂 非特异性免疫 溶菌酶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投喂模式对河蟹二龄成蟹养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潘杰 吴旭干 +4 位作者 赵恒亮 何杰 姜晓东 王幼鹏 成永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3,共7页
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杂鱼和传统饵料(以黄豆、小麦和玉米为主,辅以少量饲料和杂鱼)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成蟹生长、性腺发育、规格分布、成活率、单产、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1)无论雌雄... 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杂鱼和传统饵料(以黄豆、小麦和玉米为主,辅以少量饲料和杂鱼)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成蟹生长、性腺发育、规格分布、成活率、单产、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1)无论雌雄,传统饵料组早期(5-8月份)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最低,杂鱼组最高;(2)杂鱼组雌体8月份性腺发育速度最快,传统饵料组性腺发育速度最慢,其余月份雌体和雄体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无论雌雄,最终杂鱼组的大规格成蟹(雄体>175 g,雌体>100 g)比例最高,而传统饵料组的小规格成蟹(雄体<100 g,雌体<75 g)比例最高,且体重差异较大,配合饲料组的中等规格成蟹较为集中,最终三组投喂模式下雌雄蟹的平均体重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略大于传统饵料组;(4)三种投喂模式下,三者的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的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最高,配合饲料组饵料系数最低,但饵料成本居中;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居中,饵料成本最低。结果表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河蟹二龄成蟹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 养殖性能 投喂模式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