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7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污染物硫酸铜对成年梭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质量浓度评价
1
作者 武鸿 孙双月 尹建波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4期181-183,共3页
为研究硫酸铜对成年梭鱼的急性毒性,该研究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方法,在水温(14±4)℃的条件下,对成年梭鱼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在相同的试验时间条件下,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成年梭鱼的死亡率也逐步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 为研究硫酸铜对成年梭鱼的急性毒性,该研究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方法,在水温(14±4)℃的条件下,对成年梭鱼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在相同的试验时间条件下,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成年梭鱼的死亡率也逐步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成年梭鱼表现出更高的应激程度,出现了更多不正常的集群行为,其鳃部和体表出现黏液,体表充血、溃烂,肝脏及胆囊肿大,胆汁充盈。在相同的Cu^(2+)浓度条件下,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成年梭鱼的死亡率也逐渐升高。Cu^(2+)对成年梭鱼的48 h、72 h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290、0.141、0.081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0.008 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梭鱼 急性毒性 安全质量浓度 硫酸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星斑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上)
2
作者 梁友 陈松林 +3 位作者 毛东亮 曾顺辉 李昶昊 李建海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13-14,共2页
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暖水岛礁肉食性鱼类。其色泽有蓝、红、褐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胸鳍红色,尾鳍后缘... 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暖水岛礁肉食性鱼类。其色泽有蓝、红、褐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身体及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胸鳍红色,尾鳍后缘有不明显深色带。其颜色鲜艳,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故俗称“星斑”,“东”因它产自南海东部的东沙群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食性鱼类 人工繁育 东沙群岛 星斑 鲈形目 南海东部 石斑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推动乡村振兴
3
作者 乌伊罕 《当代农机》 2025年第2期69-71,共3页
近年来,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产业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达里湖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是个天然湖泊,而华子鱼则是该地的一种特有品种,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备受市场青睐。为此,阐述了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技术... 近年来,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产业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达里湖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是个天然湖泊,而华子鱼则是该地的一种特有品种,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备受市场青睐。为此,阐述了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技术,提出了达里湖华子鱼绿色养殖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里湖华子鱼 绿色养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产品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孔祥青 类成通 +5 位作者 王文哲 郭见军 赵璐 王裕玉 宋维彦 王君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7-103,130,共8页
微藻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藻胆蛋白、藻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营养和益生双重效果。此外,还具有繁殖速度快、对环境的耐受性强、易于进行大规模培养等优点。水产饲料中添... 微藻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藻胆蛋白、藻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营养和益生双重效果。此外,还具有繁殖速度快、对环境的耐受性强、易于进行大规模培养等优点。水产饲料中添加适量微藻产品可促进动物生长、提高消化能力、增强抗病力和改善肌肉品质等。本文综述了微藻的营养价值、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及其应用制约因素,以期为微藻产品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营养价值 水产饲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花鲈综合养殖模式研究进展
5
作者 姜森颢 雷雨婷 +3 位作者 刘畅 卢枳伸 蒋从兵 徐海荣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4期78-80,共3页
花鲈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其养殖生产方式较为多样,但传统养殖方式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底带环境恶化及底栖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等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养殖模式,是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花鲈养殖产业... 花鲈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其养殖生产方式较为多样,但传统养殖方式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底带环境恶化及底栖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等生态环境问题。综合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养殖模式,是应对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对花鲈养殖产业发展现状、花鲈池塘综合养殖模式和陆基循环系统综合养殖模式进行了总结与综述,探究了技术手段与路径,并对花鲈综合养殖模式的产业化应用及前景进行展望。相关结果和结论为花鲈综合养殖生产与管理、花鲈综合养殖技术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有用的技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养殖产业 综合养殖 养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长吻鱼危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6
作者 杨明 谢永德 +2 位作者 施永海 税春 徐嘉波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长吻鱼危的繁育流程,2021—2023年对上海地区池塘养殖3龄及以上长吻鱼危成鱼进行了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单独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对长吻鱼危亲本进行催产:雌鱼分2次注射,第1针催产剂量为2μg/kg,第2针剂量... 为进一步优化长吻鱼危的繁育流程,2021—2023年对上海地区池塘养殖3龄及以上长吻鱼危成鱼进行了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单独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对长吻鱼危亲本进行催产:雌鱼分2次注射,第1针催产剂量为2μg/kg,第2针剂量为15~20μg/kg,2针间距12~14 h;雄鱼采用1次注射法,在雌鱼注射第2针的同时进行,注射剂量为雌鱼第2针剂量的一半。3年累计催产雌性亲本230尾,其中成功催产雌性亲鱼186尾,催产率80.9%。受精卵在水温24~26℃条件下孵化,于50 h左右开始出膜。出膜仔鱼在室内水泥池静水充气条件下经8~14 d培育,3年累计培育获得体长1 cm以上的苗种21.41万尾。相比以往长吻鱼危人工繁殖大多采用野生捕捞亲本,本研究采用人工养殖亲本可确保亲鱼数量和进行质量控制,使用单一催产剂和静水孵化方法简化了过去使用混合催产剂和流水孵化的繁琐操作流程,较易实现规模化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鱼危 全人工 繁育 催产 授精 开口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塘联动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的肌肉营养与品质
7
作者 邱逸菲 冯杰 刘智俊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229-233,共5页
为了解箱塘联动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肌肉的营养与品质,在河蟹池塘内设置比例合适的立体养殖网箱,套养适宜密度的太湖鲂鲌,以池塘精养太湖鲂鲌作为对照,对网箱套养太湖鲂鲌的形体指标、常规营养组成及肌肉质构特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 为了解箱塘联动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肌肉的营养与品质,在河蟹池塘内设置比例合适的立体养殖网箱,套养适宜密度的太湖鲂鲌,以池塘精养太湖鲂鲌作为对照,对网箱套养太湖鲂鲌的形体指标、常规营养组成及肌肉质构特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试验组太湖鲂鲌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个体的出肉率和可食率优势明显;(2)试验组太湖鲂鲌肌肉的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水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太湖鲂鲌各质构特性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硬度、黏力、咀嚼性及胶着性组间差异最为明显,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高43.58%、39.14%、79.49%和67.31%。结果表明,箱塘联动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空间,是实现改善养殖对象营养品质并提高池塘养殖效益的一种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鲂鲌 网箱养殖 形体指标 营养成分 质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何小燕 白俊杰 +2 位作者 樊佳佳 李胜杰 刘小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9,共7页
为了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dies早期生长的发育规律,选用8个全同胞家系的大口黑鲈,每月从每个家系中随机选取30~40尾,对其体重和体长进行测量。运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3种非线性模型对大口黑鲈体重和体长的... 为了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dies早期生长的发育规律,选用8个全同胞家系的大口黑鲈,每月从每个家系中随机选取30~40尾,对其体重和体长进行测量。运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3种非线性模型对大口黑鲈体重和体长的生长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分析,同时利用幂函数方法对大口黑鲈体重与体长的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模型均能较好的模拟大口黑鲈体重和体长的生长,而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更佳;进一步分析体重和体长的最佳拟合参数,发现体重和体长的拐点月龄分别为5.77月龄和4.95月龄,拐点处体重和拐点处体长分别为146.35 g、13.75 cm;幂函数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大口黑鲈体重和体长之间的关系,其方程为W=0.076L2.650(R2=0.998)。研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养殖中的饲养管理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生长规律 生长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白水平对宝石鲈增重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44
9
作者 邵庆均 苏小凤 许梓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3-556,共4页
以进口白鱼粉为饲料蛋白源,研究5种蛋白水平(分别为23.64%、28.45%、33.50%、37.04%、41.62%)的等能饲料对宝石鲈增重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经过8周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33.5%时宝石鲈日增重最佳,与23.64%组之间差异极显... 以进口白鱼粉为饲料蛋白源,研究5种蛋白水平(分别为23.64%、28.45%、33.50%、37.04%、41.62%)的等能饲料对宝石鲈增重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经过8周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33.5%时宝石鲈日增重最佳,与23.64%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28.45%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37.04%和41.6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饲料转化效率不断提高,但试验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水平的上升,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的活性增加,其中41.62%组与23.64%和28.45%组之间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活性差异均极显著(P<0.01),与33.50%组间差异显著(P<0.05);饲料蛋白水平对胃和肠道中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鲈 蛋白水平 增重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倒刺鲃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唐毅 罗莉 +4 位作者 郑永华 唐洪玉 刘雪梅 袁建明 刘建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6,共4页
在一定水温条件下 ,对中华倒刺鱼种 (1 5 5~ 7 2 8g)进行了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结果表明 :耗氧率随鱼体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平均体长 4 35cm ,均重 1 5 5 g的个体 ,平均耗氧率为 0 42 0 2mg/g·h ,窒息点为0 441 2mg/L ,平... 在一定水温条件下 ,对中华倒刺鱼种 (1 5 5~ 7 2 8g)进行了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结果表明 :耗氧率随鱼体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平均体长 4 35cm ,均重 1 5 5 g的个体 ,平均耗氧率为 0 42 0 2mg/g·h ,窒息点为0 441 2mg/L ,平均体长 7 2 2cm ,均重 7 2 8g的个体 ,平均耗氧率为 0 2 2 2 2mg/g·h ,窒息点为 0 8831mg/L。水温与耗氧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鱼种耗氧率 窒息点 水温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形鲳鲹幼鱼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兴旺 许丹 +1 位作者 张海涛 梁海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45-49,共5页
为确定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的蛋白需求量,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设计6种试验饲料,蛋白质梯度分别为30.32%、35.56%、41.48%、47.86%、51.70%和54.70%。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中进行,每种饲料投喂3... 为确定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的蛋白需求量,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设计6种试验饲料,蛋白质梯度分别为30.32%、35.56%、41.48%、47.86%、51.70%和54.70%。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中进行,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1.5 m×1.0 m×2.0 m),每个网箱放养初始体质量(24.39±0.23)g的卵形鲳鲹30尾。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卵形鲳鲹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效率(FER)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试验鱼SGR及FER均显著增加(P<0.05),而饲料蛋白水平高于41.38%时,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为47.86%组的卵形鲳鲹获得最好的SGR和FER。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卵形鲳鲹鱼体蛋白质量分数也显著增加(P<0.05)。根据折线模型确定卵形鲳鲹适宜的蛋白质需要量为4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蛋白质 需求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低盐度胁迫下鲻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及其β亚基mRNA表达与显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磊 蒋玫 +3 位作者 王云龙 吴庆元 牛俊翔 沈新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30,共8页
探讨在低盐度胁迫下鲻(Mugil cephalus)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Na+-K+-ATP酶β亚基mRNA表达量变化以及对鳃丝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分别为20(对照组),15,10,5和0实验条件下,20d后各低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均高... 探讨在低盐度胁迫下鲻(Mugil cephalus)幼鱼鳃丝Na+-K+-ATP酶活性、Na+-K+-ATP酶β亚基mRNA表达量变化以及对鳃丝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分别为20(对照组),15,10,5和0实验条件下,20d后各低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0和5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在实验过程中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前期升高幅度大,后期升高幅度减小;10和15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在15d后达到峰值,至20d呈现小幅下降趋势.鳃丝Na+-K+-ATP酶β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Na+-K+-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同步,显示出了其对Na+-K+-ATP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对鳃丝显微结构观察的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降低,鲻幼鱼鳃小片逐渐变宽,伴随间距缩小,同时泌氯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体积缩小,扁平细胞体积增大,黏液细胞数量增多.这表明在低盐度胁迫下鲻幼鱼鳃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具有随外界水体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幼鱼 盐度 鳃丝 NA^+-K^+-ATP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大坝拆除后对河流鱼类生长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崇 苏超 +2 位作者 陆克芬 余金凤 蒙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120-8122,共3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大坝拆除的情况,从大坝拆除后造成河流水流流态、水温、水质、泥沙等因素的变化,分析大坝拆除后对鱼类生长环境的影响,为我国大坝报废的生态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坝拆除 鱼类 生长环境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仔、稚和幼鱼早期耳石上日轮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6
14
作者 董双林 王志余 +1 位作者 于信勇 姜静颖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58-62,共5页
鱼类耳石上日轮的研究是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才兴起的新领域。许多学者对多种淡水、海水和洄游鱼类的耳石日轮进行过观察。为证实日轮的形成频率一些学者还利用多种方法对耳石日轮进行了标记实验。一些实验表明许多鱼类耳石上的日轮基本... 鱼类耳石上日轮的研究是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才兴起的新领域。许多学者对多种淡水、海水和洄游鱼类的耳石日轮进行过观察。为证实日轮的形成频率一些学者还利用多种方法对耳石日轮进行了标记实验。一些实验表明许多鱼类耳石上的日轮基本上是一天形成一条,还有些鱼类在实验条件下开非一天形成一条日轮。目前耳石日轮的研究多是在实验室内人工条件下进行,野外其有说服力的工作寥寥无几。鲤鱼是我国分布极广、经济价值很高的一种鱼类。对它的耳石日轮观察国内外都还未见报道。作者于1988年5~6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耳石标记 日轮观察 鲤鱼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红笛鲷幼鱼环境耐受能力研究
15
作者 余志德 黄小林 +5 位作者 庄杰贵 陈怡飚 李涛 杨育凯 黄忠 舒琥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6期354-361,共8页
为研究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对水温、盐度、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等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选取平均体质量(9.7±1.5)g、体长(7.3±0.3)cm的紫红笛鲷幼鱼,采用渐变式方法探索紫红笛鲷对温度、盐度及低溶解氧的耐... 为研究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对水温、盐度、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等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选取平均体质量(9.7±1.5)g、体长(7.3±0.3)cm的紫红笛鲷幼鱼,采用渐变式方法探索紫红笛鲷对温度、盐度及低溶解氧的耐受能力,并设置不同浓度梯度,以探究紫红笛鲷对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半致死浓度。结果显示,紫红笛鲷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6.0~35.0℃,临界下限水温为13.5℃、临界上限水温为40.6℃;当盐度在12.00~67.68时,紫红笛鲷活动正常,其极限耐受盐度为73.13±0.18;紫红笛鲷幼鱼的窒息临界点为(1.88±0.08)mg/L,DO_(50)为(0.60±0.03)mg/L,DO 100为(0.34±0.03)mg/L;在氨氮胁迫和亚硝酸盐胁迫下,紫红笛鲷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70.30、126.62、95.05、64.90 mg/L和289.92、214.22、132.02、77.78 mg/L,氨氮安全浓度为6.49 mg/L,亚硝酸盐安全浓度为7.7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笛鲷 环境耐受 氨氮胁迫 亚硝酸盐胁迫 温度 溶解氧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黄东方鲀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忠华 张根玉 +2 位作者 张海明 谢永德 施永海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9-211,216,共4页
根据菊黄东方鲀的栖息、生长、摄食特性,介绍了菊黄东方鲀养成技术,提出了独特的池塘养殖模式。2008年进行了规模化生产试验,养殖面积54亩,投放苗种60200尾,平均亩放苗种1115尾,平均规格74.5g/尾,年底收获成鱼14464.1kg,上市比例53.4%,... 根据菊黄东方鲀的栖息、生长、摄食特性,介绍了菊黄东方鲀养成技术,提出了独特的池塘养殖模式。2008年进行了规模化生产试验,养殖面积54亩,投放苗种60200尾,平均亩放苗种1115尾,平均规格74.5g/尾,年底收获成鱼14464.1kg,上市比例53.4%,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黄东方鲀 规模化生产试验 池塘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区驯养条石鲷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 被引量:8
17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林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6,共5页
2008年4月初在广东省饶平县对2006年5月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熟亲鱼进行激素诱导,研究和观察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的繁殖生物学。结果显示,在南海区全人工养殖的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成熟亲... 2008年4月初在广东省饶平县对2006年5月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熟亲鱼进行激素诱导,研究和观察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的繁殖生物学。结果显示,在南海区全人工养殖的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成熟亲鱼的最小型为全长245 mm、体质量610 g,最大个体为全长300 mm、体质量1 450 g;产卵季节为4月10日~7月15日,产卵盛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升温产卵型鱼类,产卵温度为20.0~28.8℃,适宜的产卵温度为20.7~27.6℃;雌、雄亲鱼发育同步,个体大小和成熟年龄差别不大;雌鱼属于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超过3个月;24尾初次性成熟雌性亲鱼的总产卵量为3 180.0×10^4粒,日最高产卵量为341.5×10^4粒;其产卵量和受精卵质量与水温的变化关系密切,受精卵的浮卵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水温相对衡定时,浮卵率相对稳定并维持在80%~95%的较高水平;受精卵平均卵径为(0.860±0.023)mm,油球径为(0.191±0.00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南海区 驯养 初次性成熟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刺鳅苗种培育技术
18
作者 谭唤娇 彭进榕 +3 位作者 王婧 刘孙乐 律昱竹 甘炼 《科学养鱼》 2024年第4期20-22,共3页
大刺鳅俗称石锥、粗麻割、刀枪鱼等,隶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属温水性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域,现养殖的省份有广东、江西、福建等。大刺鳅作为一种经济名贵鱼,肉质紧致,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高达16... 大刺鳅俗称石锥、粗麻割、刀枪鱼等,隶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属温水性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域,现养殖的省份有广东、江西、福建等。大刺鳅作为一种经济名贵鱼,肉质紧致,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高达160~200元/千克。近几年财兴实业有限公司大刺鳅养殖基地进行了大刺鳅苗种培育试验与示范,现将大刺鳅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培育技术 养殖基地 鲈形目 市场价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池形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呼吸代谢及血清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海耿 范玉顶 +3 位作者 顾川川 江南 张宇雷 倪琦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0年第5期66-73,共8页
为掌握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适宜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长的养殖池形,分析了养殖池形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及血清生理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2.43±0.19)kg,平均体长(63.77±2.15)cm的子二代中华鲟为试验对象,设计了圆形(... 为掌握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适宜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长的养殖池形,分析了养殖池形对子二代中华鲟生长及血清生理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2.43±0.19)kg,平均体长(63.77±2.15)cm的子二代中华鲟为试验对象,设计了圆形(YX)、跑道形(PX)和方切角形(FX)3种养殖池形,试验周期为90 d。结果显示:养殖池形对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影响显著,FX组的中华鲟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低于YX组和PX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中华鲟的存活率受养殖池形的影响,FX组的中华鲟存活率低于其他两组;血清生化指标表明,FX组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FX组的耗氧率显著高于PX组(P<0.05),而排氨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设计养殖池时,圆形或跑道形是适宜中华鲟健康生长的鱼池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二代中华鲟 养殖池形 生长 耗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水平配合饲料对大鳍鳠成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周祚坤 明伟 +4 位作者 赵亮 黄利国 叶建 何大可 李朝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探讨大鳍鳠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配制脂肪含量为8%,蛋白水平分别为33%(P1),35%(P2),37%(P3),39%(P4),41%(P5)的5组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52.11±1.10)g大鳍鳠成鱼,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连续投喂60 d。试验表明:试验结... 探讨大鳍鳠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配制脂肪含量为8%,蛋白水平分别为33%(P1),35%(P2),37%(P3),39%(P4),41%(P5)的5组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52.11±1.10)g大鳍鳠成鱼,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连续投喂60 d。试验表明:试验结束,大鳍鳠成鱼在蛋白水平为39%和41%时平均增重、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蛋白组(P<0.05),39%组与41%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9%组平均增重(79.20±0.76)g、增重率(152.49±0.56)g和特定增长率(1.54±0.02)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39%蛋白组显著低于其他蛋白组(P<0.05),饵料系数为(1.22±0.02);肥满度各蛋白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鳍鳠成鱼形体美观受蛋白水平影响不大;蛋白水平为33%和41%时,肝体比均大于其他各组试验各蛋白组,长期投喂蛋白过低饲料将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甚至会停止生长,投喂蛋白过高饲料会造成脂肪沉积,肝脏显著变化,导致疾病容易发生。结果研究表明,当饲料蛋白水平为39%时,大鳍鳠的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数值优于其他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 饲料 蛋白水平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