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文国樑 林黑着 +2 位作者 李卓佳 陆鑫 袁丰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3,共6页
试验选取以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板蓝根(Baphicacanthus cusia)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制5组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0.2%、0.4%和0.8%],连续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质量为(4.14&#... 试验选取以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板蓝根(Baphicacanthus cusia)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配制5组饲料[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1%、0.2%、0.4%和0.8%],连续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质量为(4.14±0.06)g]56 d,每组3个重复,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对虾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2%组差异显著(P<0.05);0.2%组和0.8%组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肝胰脏和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2%组的肝蛋白酶和肝淀粉酶显著增高(P<0.05),0.1%组和0.4%组的肠蛋白酶和肠淀粉酶显著增高(P<0.05)。0.2%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指标呈现先下降后增高的趋势,0.4%组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促进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适宜添加量为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凡纳滨对虾 生长 消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尖吻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陆鑫 林黑着 +2 位作者 李卓佳 袁丰华 杨其彬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以尖吻鲈Lates calarifer(初始体重16.94 g±0.12 g)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对尖吻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6组(对照组、A^E组),A^E组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 以尖吻鲈Lates calarifer(初始体重16.94 g±0.12 g)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了复方中草药对尖吻鲈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共分6组(对照组、A^E组),A^E组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1%、0.2%、0.4%、0.8%,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组和E组尖吻鲈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显著提高(P<0.05),E组鱼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E组鱼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B组鱼的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改变尖吻鲈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尖吻鲈 血液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草药复方制剂对罗非鱼非特异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温周瑞 裴家田 +4 位作者 王文博 万松良 刘慧集 杜健鹰 叶嵘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将杜仲、当归、黄芪、枸杞等10味中草药均匀粉碎后配制成复方制剂,按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1%(A组)、3%(B组)、6%(C组)添加到饲料中投喂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分别在饲养试验的第4、11、18、25、32天采样,检测其... 将杜仲、当归、黄芪、枸杞等10味中草药均匀粉碎后配制成复方制剂,按质量分数为0(对照组)、1%(A组)、3%(B组)、6%(C组)添加到饲料中投喂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分别在饲养试验的第4、11、18、25、32天采样,检测其血清溶菌酶活性、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杀菌活性、红细胞比容等免疫指标的变化,并在最后一次采样中检测其脾脏脏器系数。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试验鱼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分析中草药对鱼体免疫功能及免疫保护率的增强作用。饲养结果表明:从第18天开始,试验组血清中溶菌酶水平一直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开始后第18天和第25天,B组、C组的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2天,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11—32天,各试验组血清杀菌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压积值,仅在第18天时B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期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第32天时测定的各组间脾脏脏器系数均未显示差异。攻毒试验结果表明,C组免疫保护率为75%,其余组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免疫功能 免疫保护率 罗非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受免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昌福 姚娟 +2 位作者 吴凡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李兆文 熊传喜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57,共3页
将不同剂量的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拌在饲料中投喂经过接种灭活柱状嗜纤维菌 (Cytophagacolumnaris)菌苗的异育银鲫 (Carassiusauratusgibelio) ,通过测定受免异育银鲫的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 ,探讨了口服免疫多糖 (... 将不同剂量的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拌在饲料中投喂经过接种灭活柱状嗜纤维菌 (Cytophagacolumnaris)菌苗的异育银鲫 (Carassiusauratusgibelio) ,通过测定受免异育银鲫的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 ,探讨了口服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对受免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 15 0 0mg/kg体重的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 ,对受免异育银鲫的免疫应答具有较强的调节效应 ,与对照组鱼相比 ,不仅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有所提高 ,而且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百分比 (PP)和吞噬指数(PI)活性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异育银鲫 免疫应答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裙带菜凝集素对日本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丹彤 张静 +4 位作者 陈国栋 邢殿楼 余根英 宁凯 吴振海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为了研究裙带菜凝集素对日本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给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注射了2.3 mg/尾裙带菜凝集素,并于注射后第24、48、72、96、120 h抽血取样,测定对虾体内8种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日本对虾血清中的... 为了研究裙带菜凝集素对日本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给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注射了2.3 mg/尾裙带菜凝集素,并于注射后第24、48、72、96、120 h抽血取样,测定对虾体内8种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日本对虾血清中的凝集活性、酚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在24-120 h时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凝集活性、酚氧化酶活性在24 h时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8倍、64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48 h时最大,是对照组的2.6倍;碱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在72 h时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2.6倍、4.2倍;抗菌活性在24、72-120 h时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24 h时最大,是对照组的1.3倍;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在24-72 h、120 h时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72 h时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1.2倍、1.4倍。研究表明,注射裙带菜凝集素后可以明显提高日本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凝集素 日本对虾 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皮肤黏液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联泰 安贤惠 +3 位作者 胡江 许宁 张晓磊 王静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3,共7页
以黄鳝皮肤黏液为材料,通过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了具有抗菌和镇痛活性的多肽MAS-Ⅳ-4,用Tricine-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10.4kD,用显微熔点仪测得其熔点为208~211℃。用抑菌圈法测定... 以黄鳝皮肤黏液为材料,通过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了具有抗菌和镇痛活性的多肽MAS-Ⅳ-4,用Tricine-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10.4kD,用显微熔点仪测得其熔点为208~211℃。用抑菌圈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MAS-Ⅳ-4对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此外,每只注射0.75ml以上的MAS-Ⅳ-4样品液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痛阈值。MAS-Ⅳ-4还具有微弱的溶血活性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皮肤黏液 抗菌肽 痛阈值 溶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活鱼诺卡氏菌对乌醴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解俊 彭程远 +4 位作者 金珊 赵青松 陈寅儿 王锡波 王国良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6,共6页
应用浓度为108CFU/ml的0.4%甲醛灭活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经超声波破碎后对乌鳢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0.5ml/尾,对照组同法等量注射灭菌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第0、3、6、9、12、15、18、21天抽取乌鳢血液,测定其血细胞数、血清... 应用浓度为108CFU/ml的0.4%甲醛灭活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经超声波破碎后对乌鳢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0.5ml/尾,对照组同法等量注射灭菌生理盐水。分别于实验第0、3、6、9、12、15、18、21天抽取乌鳢血液,测定其血细胞数、血清总蛋白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结果显示,注射灭活鱼诺卡氏菌后,乌鳢血细胞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实验第12天时注射组血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在实验第9天后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等活性在实验时间内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灭活菌苗的刺激能引起乌醴血细胞的增殖以及血清中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从而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诺卡氏菌 乌醴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和条斑紫菜凝集素提取液对刺参体壁主要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丹彤 范友敏 +4 位作者 常亚青 李晓丽 侯建华 曲诚 胡昕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7-612,共6页
为探讨凝集素提取液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免疫的影响,将刺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64%、1.28%、2.56%的海带凝集素提取液,或质量分数为1.88%、3.76%、7.52%的条斑紫菜凝集素提取液,分别投喂6个试验组刺参(体质量为3.50... 为探讨凝集素提取液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免疫的影响,将刺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64%、1.28%、2.56%的海带凝集素提取液,或质量分数为1.88%、3.76%、7.52%的条斑紫菜凝集素提取液,分别投喂6个试验组刺参(体质量为3.50 g"1.95 g),以基础饲料饲养组为对照,分别于投喂凝集素提取液后第4、8、12、17天时,检测各组刺参体壁中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结果表明:投喂海带凝集素提取液后,各浓度组刺参CAT、LSZ活性在第8、12、17天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0.64%组ACP活性在第8、17天时有显著提高(P<0.05);投喂条斑紫菜凝集素提取液后,各浓度组刺参CAT活性在第8、12、17天时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7.52%组LSZ活性在第8天时有显著提高(P<0.05),AKP活性在第4、17天时有极显著提高(P<0.01),ACP活性在第12天时7.52%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第17天时各浓度组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研究表明,海带和条斑紫菜凝集素提取液均能提高剌参体壁中CAT、LSZ、AKP、ACP的活性,显著增强剌参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将其作为刺参免疫增强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海带 条斑紫菜 凝集素 免疫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牛磺酸及枸杞子水浸液对青鱼将抗缺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魏智清 杨涓 +2 位作者 邱小琮 马强 贾志丽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G ABA质量分数0.5%溶液对青鱼将抗缺氧能力有极显著改善,0.65%溶液对青鱼将抗缺氧能力有显著改善。牛磺酸质量分数0.5%、0.7%溶液对青鱼将抗缺氧有显著改善,0.9%、1.05%、1.25%溶液对青鱼将抗缺氧有极显著改善。适当剂量枸杞子的第1次和... G ABA质量分数0.5%溶液对青鱼将抗缺氧能力有极显著改善,0.65%溶液对青鱼将抗缺氧能力有显著改善。牛磺酸质量分数0.5%、0.7%溶液对青鱼将抗缺氧有显著改善,0.9%、1.05%、1.25%溶液对青鱼将抗缺氧有极显著改善。适当剂量枸杞子的第1次和第2次热水浸出液明显提高了青鱼将的耐缺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牛磺酸 枸杞子 抗缺氧 青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大蒜复方添加剂对草鱼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庆华 贺建华 +1 位作者 刘清波 胡超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8910-8911,8932,共3页
[目的]探究杜仲提取物与大蒜素复方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鱼类免疫力的影响,为该复方制剂作为抗病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在渔业生产中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含0.08%杜仲提取物、0.08%大蒜素、0.04%、0.08%、0.12%杜仲大蒜复方制剂的饲料添... [目的]探究杜仲提取物与大蒜素复方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鱼类免疫力的影响,为该复方制剂作为抗病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在渔业生产中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含0.08%杜仲提取物、0.08%大蒜素、0.04%、0.08%、0.12%杜仲大蒜复方制剂的饲料添加剂的饲料饲养草鱼50 d后,测定各组草鱼的生长速度及荧光假单胞菌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力,并测定草鱼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及血清中的凝集抗体效价。[结果]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杜仲提取物、大蒜素和复方制剂均能明显提高草鱼的免疫应答水平,增强抗细菌感染能力,促进草鱼的生长;适量添加杜仲大蒜复方制剂对于提高草鱼的免疫力较单方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研制微量高效的鱼类用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提取物 大蒜素 草鱼 免疫力 复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大黄鱼抗变形假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秀霞 池洪树 +5 位作者 许斌福 谢岸桦 徐梦婷 张丽娟 罗土炎 龚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0-387,共8页
为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感染能力的影响,首先通过体外试验测定PNS对变形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然后将PNS溶液腹腔注射体质量为20~3... 为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抗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感染能力的影响,首先通过体外试验测定PNS对变形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然后将PNS溶液腹腔注射体质量为20~30 g的大黄鱼,3 d后用浓度为1.02×10^(9)CFU/L的变形假单胞菌浸泡感染2 h,并测定感染前后全脾和后肾组织中的相对含菌量及TNF-α等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0、25 mg/mL的PNS体外抑菌效果显著(P<0.05);PNS注射给药的大黄鱼(PNS组)在变形假单胞菌感染后8 d时的存活率较生理盐水注射组(对照组)高18.46%(P>0.05);变形假单胞菌感染后第4、8天,PNS组大黄鱼脾、后肾组织中的相对含菌量略低于对照组(P>0.05);PNS组脾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在感染变形假单胞菌前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mRNA转录水平在感染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PNS在体外对变形假单胞菌具有抑制效果,注射PNS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黄鱼抗变形假单胞菌感染的能力,降低感染后脾和后肾组织中的菌量,调控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感染后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三七总皂苷 变形假单胞菌 免疫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无乳链球菌弱毒疫苗对罗非鱼肠道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全琛宇 杨磊 +6 位作者 王凯 王瑞 李丽萍 梁万文 甘西 李健 陈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9-84,共6页
应用HE染色方法观察罗非鱼口服免疫不同剂量无乳链球菌弱毒苗后不同肠段的肠绒毛形态、肠上皮杯状细胞及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免疫20d后对所有剩余的罗非鱼均以1.67×107 CFU/尾无乳链球菌进行攻毒,攻毒后10d计算相对保... 应用HE染色方法观察罗非鱼口服免疫不同剂量无乳链球菌弱毒苗后不同肠段的肠绒毛形态、肠上皮杯状细胞及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免疫20d后对所有剩余的罗非鱼均以1.67×107 CFU/尾无乳链球菌进行攻毒,攻毒后10d计算相对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组与对照组罗非鱼各肠段肠绒毛长度无明显差异,免疫组肠道杯状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各免疫组后肠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攻毒10d后,对照组死亡率最高,为90.00%,而各免疫组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最高可达66.67%。说明口服无乳链球菌弱毒疫苗可以提高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的抵抗力,且以1.0×109 CFU/mL的剂量免疫后获得的保护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罗非鱼 肠绒毛 杯状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多糖对水产动物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红霞 詹勇 许梓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7-29,共3页
1 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是脊椎动物抵抗微生物侵袭的第一道防线,指机体组织和体液中的大量细胞和抗菌的蛋白质、糖蛋白、肽类.鱼类的抗菌蛋白包括粘液胰岛素、金属离子螯合剂(铁传递蛋白、血浆铜蓝蛋白、金属硫... 1 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是脊椎动物抵抗微生物侵袭的第一道防线,指机体组织和体液中的大量细胞和抗菌的蛋白质、糖蛋白、肽类.鱼类的抗菌蛋白包括粘液胰岛素、金属离子螯合剂(铁传递蛋白、血浆铜蓝蛋白、金属硫蛋白)、蛋白酶抑制因子(α2-巨球蛋白、α1-蛋白酶抑制因子及其他)、溶菌酶(溶解酵素、几丁质酶、非特异性细胞溶素)、补体和外源凝集素.抗菌肽在昆虫、两栖类及哺乳动物的非特异性防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鱼类中的研究发展也极其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多糖 水产动物 免疫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激活作用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鱼体抵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带石斑鱼isg15基因cDNA克隆及其在虹彩病毒感染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腾 王磊 +5 位作者 赵玉柱 吴垚磊 周茜 陈张帆 朱春华 陈松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9,共9页
本研究利用PCR和RACE技术首次获得了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全长序列。isg15基因序列长为910 bp,包含一个468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5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7.09... 本研究利用PCR和RACE技术首次获得了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全长序列。isg15基因序列长为910 bp,包含一个468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5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7.09 kDa,理论等电点为9.33。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鞍带石斑鱼ISG15蛋白包含2个类似泛素结构域,且C末端具有高度保守的“Leu Arg Leu Arg Gly Gly(LRLRGG)”结构域。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鞍带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E.coioides)isg15的相似性最高,为88.24%,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isg15的相似性分别为61.18%和60.59%。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鞍带石斑鱼健康组织中的isg15表达,以及虹彩病毒(iridovirus)感染后不同时间脾脏和肾脏中的isg15表达变化。结果显示,isg15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肝脏、肾脏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经虹彩病毒感染后,isg15在脾脏和肾脏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在72 h到达最高水平,说明isg15在鞍带石斑鱼防御虹彩病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鞍带石斑鱼isg15基因的分析和表达模式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isg15基因在硬骨鱼体内的抗病毒调控机制,为鞍带石斑鱼抗病分子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虹彩病毒 ISG15 抗病毒功能基因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体抗病力及其提高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兴华 陈建 向枭 《内陆水产》 2001年第1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鱼类病害防治 鱼体抵抗力 影响因素 混养 密养 投喂 施肥 日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与鱼类的应激性疾病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昌福 《水利渔业》 1998年第5期7-9,共3页
1应激的概念由对动物产生有害作用的应激因子(streser)引起的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现象,称为应激(stres)。应激因子虽然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精神的多种,但是,动物对其产生的应激反应则具有相同的特... 1应激的概念由对动物产生有害作用的应激因子(streser)引起的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现象,称为应激(stres)。应激因子虽然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精神的多种,但是,动物对其产生的应激反应则具有相同的特征。应激的概念最初由英国生理学家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应激因子 应激性疾病 防御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卵黄抗体对美洲鳗鲡抵御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影响
17
作者 张丽娟 陈强 +3 位作者 杨金先 李英英 宋铁英 葛均青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利用制备的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卵黄抗体(L316-IgY)饲喂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后,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并取样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评价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卵黄抗体对美洲鳗鲡抵御嗜水气单胞... 利用制备的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卵黄抗体(L316-IgY)饲喂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后,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并取样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评价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卵黄抗体对美洲鳗鲡抵御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影响。观察发现,饲喂L316-IgY鳗鲡的肝脏细胞排列紧密,非特异性卵黄抗体组(NS-IgY)肝脏细胞间隙变大,而空白对照组(Ctr)肝脏细胞间隙增大、肝索分离;L316-IgY组和NS-IgY组肾脏细胞排列紧密,Ctr组肾脏的肾小管肿胀、细胞形态不完整,细胞出现空泡;三组鳗鲡的鳃与肠道均无明显差异;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分析显示,饲喂L316-IgY或NS-IgY均能显著提高组织中TGFβ、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显著下调MyD88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饲喂L316-IgY或NS-IgY均可减轻嗜水气单胞菌对美洲鳗鲡的致病性,通过调节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增强美洲鳗鲡抵御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且L316-IgY对美洲鳗鲡抵御感染能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卵黄抗体 美洲鳗鲡 组织病理学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种植鱼腥草对罗非鱼链球菌抗病力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季桓涛 祝璟琳 +5 位作者 杨弘 邹芝英 李大宇 肖炜 李庆勇 朱德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7,共7页
为探讨鱼腥草种植对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抗病力的影响机理,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池塘面积0%、5%、10%、15%比例的鱼腥草,养殖90 d后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连续72 h统计累计死亡率,同时取人工感染0、24、48、72 h的鱼采集尾... 为探讨鱼腥草种植对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抗病力的影响机理,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池塘面积0%、5%、10%、15%比例的鱼腥草,养殖90 d后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连续72 h统计累计死亡率,同时取人工感染0、24、48、72 h的鱼采集尾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死亡率显著性低于其他3组;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葡萄糖(GLU)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感染后72 h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5%和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感染后血清胆固醇(TC)显著性降低,其余3组的罗非鱼的血清TC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5%、10%、15%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在感染前血清TG显著性低于0%种植面积;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在感染前和感染后24 h和72 h都要显著性低于其他3组;10%鱼腥草种植面积的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感染前、感染后48 h和72 h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结果表明,10%种植面积鱼腥草可提高罗非鱼对链球菌病的抵抗力,初步认为罗非鱼-鱼腥草共培养殖模式中鱼腥草的最佳种植比例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Oreochromis spp) 鱼腥草 种植面积 无乳链球菌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Toll样受体2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淑芳 王庆奎 +3 位作者 戴伟 孙学亮 陈成勋 邢克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研究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Toll样受体22(Toll-like receptor 22,TLR2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当归多糖体外孵育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 为研究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对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Toll样受体22(Toll-like receptor 22,TLR2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当归多糖体外孵育点带石斑鱼头肾白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点(3、6、12、24、48 h)TLR2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 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TLR22及与其接头的Toll样接头蛋白1(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β,TRIF)的表达量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分别于24、12 h达到峰值;TRIF下游的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在24 h表达量达到最大值,此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量也开始到达峰值;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量在48 h达到最高。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可激活TLR22及其下游相关基因,并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当归多糖 TLR22信号通路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的长期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山 李淑芳 +5 位作者 李杰 唐磊 王晓冉 莫照兰 李杰 陈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7-142,共6页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一种能感染多种鱼类的条件致病菌,引起高致死率出血性败血病,流行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研究以鳗弧菌O1、O2和O3血清型菌株为抗原,制备了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以腹腔注射途径对健...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一种能感染多种鱼类的条件致病菌,引起高致死率出血性败血病,流行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研究以鳗弧菌O1、O2和O3血清型菌株为抗原,制备了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以腹腔注射途径对健康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80.2±4.7)g进行一次免疫,在一次免疫后60 d以同等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对一免组进行150 d的观测,结果显示,大菱鲆血清的3种抗原的特异抗体水平在免疫后14 d显著升高(P<0.05),免疫后28 d达到最大值1∶320,免疫后28~150 d稳定在1∶106.7~1∶320,在免疫后14~150 d血清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对免疫保护率(RPS)的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7 d大菱鲆抵抗鳗弧菌3种血清型病原感染的RPS分别为43.8%、38.9%和16.7%,免疫后28 d RPS均达最大值100%,免疫后28~120 d的RPS值保持在70%~100%,免疫后150 d的RPS值为35%~100%。对二免大菱鲆观测了90 d,二免后3~60 d的大菱鲆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同期一免的大菱鲆(P<0.05),二免后60~90 d抗体水平下降,与同期一免鱼无显著差异(P>0.05);二免大菱鲆的RPS值均高于70%,高于同期一免大菱鲆。上述结果显示,以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一次免疫大菱鲆,抗体持续期不少于150 d,有效免疫保护期(RPS>70%)不少于120 d;二次免疫大菱鲆,抗体持续期和有效免疫保护期(RPS>70%)均不少于150 d。空白组最终体重略高于免疫组,但2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无明显差异,说明三价疫苗对大菱鲆生长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疫苗 抗体效价 RPS 抗体持续期 免疫保护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