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鳝雌性隐藏新棘虫生殖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小英 李海云 唐胜球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2,113,共2页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对雌性隐藏新棘虫的生殖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巢球和卵为圆形或椭圆形,游离在假体腔内;输卵器官各部分的分界不明显,虫体前端较粗大,到尾端变细,除了充满卵的空腔外,未发现明显的子宫钟、子宫、输卵管和阴道组织...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对雌性隐藏新棘虫的生殖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卵巢球和卵为圆形或椭圆形,游离在假体腔内;输卵器官各部分的分界不明显,虫体前端较粗大,到尾端变细,除了充满卵的空腔外,未发现明显的子宫钟、子宫、输卵管和阴道组织,也无肌肉组织结构,只是在含大量虫卵的体前段与虫卵很少的体末段之间有一个很窄的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雌性隐藏新棘虫 生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贝加尔雅罗鱼单殖吸虫群落多样性及感染情况 被引量:1
2
作者 郝翠兰 喀迪尔丁·艾尔肯 +4 位作者 容梦婕 张文润 穆妮热·喀迪尔 田胜利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116,共6页
研究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baicalensis)感染的单殖吸虫的群落多样性及感染情况,为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2009年8月到2016年7月,剖检贝加尔雅罗鱼296尾,共感染了6种单殖吸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Dactylogyrus tuba L... 研究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 baicalensis)感染的单殖吸虫的群落多样性及感染情况,为额尔齐斯河鱼类寄生虫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2009年8月到2016年7月,剖检贝加尔雅罗鱼296尾,共感染了6种单殖吸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Dactylogyrus tuba Linstow,1878)、双髻指环虫(D.sphyra Linstow,1878)、小刺指环虫(D.micracanthus Nybelin,1937)、多小枝指环虫(D.ramulosus Malewitzkaja,1941)、普氏三代虫(Gyrodactylus prostate Erergns,1963)和斯氏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skrjabini Achmerov,1974);贝加尔雅罗鱼单殖吸虫的总感染率为20.27%,平均感染强度为3.05只/尾(1~18只/尾),平均感染丰度为(0.62±2)只/尾;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仅占2.36%;各单殖吸虫的感染率均小于10%,平均感染强度均小于5只/尾,其中小刺指环虫为优势种;在5个体长段中,14 cm≤L<16 cm体长段感染单殖吸虫的种类、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达到最高;体长段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结果相差不大,不同体长段宿主中单殖吸虫种群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体长段14 cm≤L<16 cm与L≥16 cm感染强度差异显著,其余体长段之间的感染强度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殖吸虫 贝加尔雅罗鱼 感染 群落多样性 额尔齐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鳔等睾吸虫在长吻鱼危体内寄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建平 罗盛章 +1 位作者 彭勇 高海山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47,共2页
解剖检查了 5 8尾体长在 35 0cm以下的长吻鱼危 ,统计表明 :宿主感染鳔等睾吸虫的感染率为2 5 9% ,平均感染强度是 3 5。在 15 0cm以下的长吻鱼危体内未检出鳔等睾吸虫。鳔等睾吸虫由 2 0~ 10 0mm的虫体组成 ,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 解剖检查了 5 8尾体长在 35 0cm以下的长吻鱼危 ,统计表明 :宿主感染鳔等睾吸虫的感染率为2 5 9% ,平均感染强度是 3 5。在 15 0cm以下的长吻鱼危体内未检出鳔等睾吸虫。鳔等睾吸虫由 2 0~ 10 0mm的虫体组成 ,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WEI 鳔等睾吸虫 寄生 感染率 肥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感染鳗鲡独孤吸虫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5
4
作者 方建平 赵小华 《水利渔业》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3~ 1 0月 ,黄鳝体内均有鳗鲡孤独吸虫寄生 ,夏季为流行高峰 ,1 0月以后未检出该吸虫。
关键词 黄鳝 鳗鲡独孤吸虫 季节动态 感染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鳔等睾吸虫对黄颡鱼、鲶鱼寄生状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建平 项俊 《水利渔业》 1999年第3期43-44,共2页
研究表明,长江中黄颡鱼、鲶鱼感染鳔等睾吸虫为一随机过程,其感染率分别为39%和264%,感染强度则无显著差异。鳔等睾吸虫在这两种鱼中均为聚集分布。鳔等睾吸虫的寄生对体长201~27cm的鲶鱼生长有影响,宿主的肝... 研究表明,长江中黄颡鱼、鲶鱼感染鳔等睾吸虫为一随机过程,其感染率分别为39%和264%,感染强度则无显著差异。鳔等睾吸虫在这两种鱼中均为聚集分布。鳔等睾吸虫的寄生对体长201~27cm的鲶鱼生长有影响,宿主的肝脏、肠系膜、鳔等器官均有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鳔等睾吸虫 吸虫病 寄生状况 黄颡鱼 鲶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丽棘虫在长吻鮠幼体中寄生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建平 肖全福 《水利渔业》 2000年第4期37-38,共2页
长江中游长吻鱼危幼体长江丽棘虫感染率高达 84 5 % ,感染强度为 1 6 4 (1~ 48)。 1龄长吻鱼危感染率 96 3% ,感染强度 1 7 1 ;2龄鱼为 76 6 %、1 5 6 ;3龄鱼体内未检出长江丽棘虫。 80 %长江丽棘虫集丛分布在长吻鱼危小肠... 长江中游长吻鱼危幼体长江丽棘虫感染率高达 84 5 % ,感染强度为 1 6 4 (1~ 48)。 1龄长吻鱼危感染率 96 3% ,感染强度 1 7 1 ;2龄鱼为 76 6 %、1 5 6 ;3龄鱼体内未检出长江丽棘虫。 80 %长江丽棘虫集丛分布在长吻鱼危小肠的前段 ,雌体明显多于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WEI 长江丽棘虫 感染率 种群结构 分布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尾刺鰕虎鱼体内岐口福斯特吸虫的种群动态研究
7
作者 陈建华 阎斌伦 高焕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29,共5页
通过对斑尾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肠道内岐口福斯特吸虫(Faustula qikouensis)种群动态的研究发现,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其平均密度、感染强度及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在宿主体长小于26.5cm时,其种群平均拥挤度、扩散性指标随... 通过对斑尾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肠道内岐口福斯特吸虫(Faustula qikouensis)种群动态的研究发现,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其平均密度、感染强度及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在宿主体长小于26.5cm时,其种群平均拥挤度、扩散性指标随着鱼体长的增加而增大,分布参数k值则呈减小趋势。在夏、秋、冬季,吸虫在宿主体内的感染率、平均密度和平均感染强度变化不大,但在春季均显著增加。频率分布表明,大量的岐口福斯特吸虫寄生于少数宿主肠道内,多数宿主感染少量的岐口福斯特吸虫;岐口福斯特吸虫种群在不同体长的宿主和不同季节均呈聚集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尾刺鰕虎鱼 岐口福斯特吸虫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文彬 曾伯平 +2 位作者 罗玉双 韩庆 王京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3-405,432,共4页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洞庭湖周边6个县(市)不同水域环境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02年7、8月的感染率以岳阳点最高(93.6%),常德点次之(53.1%),华容点第3(36.2%),其余3个采样点的感染率都较低(20%以下)...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洞庭湖周边6个县(市)不同水域环境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02年7、8月的感染率以岳阳点最高(93.6%),常德点次之(53.1%),华容点第3(36.2%),其余3个采样点的感染率都较低(20%以下);平均感染强度(个/尾)以岳阳点最高(13.7),湘阴点次之(6.3),岳阳点显著大于津市(1.3)、沅江(2.5)、华容(4.1)和常德点(5.9),华容点、常德点显著大于津市点.通过周年取样调查,发现常德点相同体长段(25~40cm)黄鳝在不同月份的感染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感染率在7月(51.1%)、10月(34.8%)、12月(31.0%)和翌年4月(61.8%)出现4个峰值,而在2月和3月感染率最低(6.0%以下);平均感染强度则在7月(6.2)、10月(7.4)和翌年1月(5.7)、5月(7.8)出现4个峰值,12月最低(1.9).表明不同采样点、不同月份之间感染的差异性,与所处水域环境的稳定程度、中间宿主——劳氏中剑水蚤的丰富度及其季节变化,以及终宿主——黄鳝的生活习性等因素相关.全部阳性宿主的频率呈正态分布,以体长30~35cm的阳性宿主最多(占29.6%),其次为体长25~30cm的宿主(占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新棘衣棘头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黄鳝体内胃瘤线虫的感染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文彬 曾伯平 +3 位作者 韩庆 王京仁 王智 罗玉双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3,共2页
洞庭湖区6个采样点的黄鳝对胃瘤线虫的感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常德市芦山乡所产黄鳝感染最为严重,感染率高达90%,感染强度为4 35,其次是岳阳县中洲乡,感染率37 1%,华容暂未发现有感染。不同体长组的黄鳝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没有显著性差... 洞庭湖区6个采样点的黄鳝对胃瘤线虫的感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常德市芦山乡所产黄鳝感染最为严重,感染率高达90%,感染强度为4 35,其次是岳阳县中洲乡,感染率37 1%,华容暂未发现有感染。不同体长组的黄鳝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一个随机感染的过程。胃瘤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内的肠系膜和体壁内膜上,常常结囊。在肠道内发现有较多的细小胃瘤线虫寄生,说明这种线虫是经消化道而感染的。并测得胃瘤线虫在黄鳝种群中的体长为8 5~55 0mm,其中以10~20mm体长的线虫占多数,说明7~8月份可能是胃瘤线虫感染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黄鳝 胃瘤线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网箱养鱼指环虫病调查报告
10
作者 谢炎福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92,95,共3页
对2004和2005年小浪底水库10数个网箱养殖区域指环虫病大规模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共跟踪调查鱼病30余例,其中现场调查10余例,诊断养殖户病鱼20余例。对网箱指环虫病预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解决办法。
关键词 指环虫 网箱养殖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常用渔药对胃瘤线虫幼虫的杀灭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华建权 潘雪央 沈爱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7,共2页
针对慈溪市饮用水水库底层鱼类相继发生胃瘤线虫危害鱼体生长发育、影响鱼产品质量的情况 ,笔者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 ,选用了鱼苗鱼病防治中四种常用药物 :90 %晶体敌百虫、甲苯咪唑、盐酸左旋咪唑、肠虫清 (阿苯达唑 )等进行幼虫杀灭... 针对慈溪市饮用水水库底层鱼类相继发生胃瘤线虫危害鱼体生长发育、影响鱼产品质量的情况 ,笔者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 ,选用了鱼苗鱼病防治中四种常用药物 :90 %晶体敌百虫、甲苯咪唑、盐酸左旋咪唑、肠虫清 (阿苯达唑 )等进行幼虫杀灭试验 ,试验方法采用等对数间距法 ,结果表明 :这四种药物对胃瘤线虫幼虫均有杀灭效果 ,其中甲苯咪唑毒性最强 ,90 %晶体敌百虫、盐酸左旋咪唑次之 ,肠虫清毒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药 胃瘤线虫 幼虫 杀灭作用 敌百虫 盐酸左旋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CR和PCR-RFLP方法检测和鉴定进口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 被引量:4
12
作者 龚艳清 郑洋妹 陈信忠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3期43-46,共4页
应用PCR和PCR-RFLP方法对厦门口岸进口的各种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进行检测鉴定。结果在带鱼、竹荚鱼、金线鱼、大眼鲷和白姑鱼等海鱼中发现了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针回线虫等4种异尖线虫。带鱼和竹荚鱼的异尖线虫... 应用PCR和PCR-RFLP方法对厦门口岸进口的各种海鱼中的异尖线虫幼虫进行检测鉴定。结果在带鱼、竹荚鱼、金线鱼、大眼鲷和白姑鱼等海鱼中发现了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针回线虫等4种异尖线虫。带鱼和竹荚鱼的异尖线虫感染率达100%,竹荚鱼异尖线虫感染强度最高,白姑鱼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对较低。少数海鱼同时感染2种以上异尖线虫,从带鱼中同时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和针蛔线虫,从竹荚鱼中检出简单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典型异尖线虫。内切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有效鉴别上述4种异尖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海水鱼类 异尖线虫 PCR PCR-RFLP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复口吸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番林古丽.热哈提 焦丽 +2 位作者 党瑞 王京京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6-100,共5页
调查白斑狗鱼眼内寄生的复口吸虫的流行病学,为白斑狗鱼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基础性资料。2009年至2014年在中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8次采样获得263尾白斑狗鱼,统计分析复口吸虫在白斑狗鱼各体长组中的频率分布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 调查白斑狗鱼眼内寄生的复口吸虫的流行病学,为白斑狗鱼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基础性资料。2009年至2014年在中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8次采样获得263尾白斑狗鱼,统计分析复口吸虫在白斑狗鱼各体长组中的频率分布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复口吸虫一年四季均可感染白斑狗鱼,感染率从春季到冬季逐渐升高,冬季达到峰值;平均感染强度则在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两季均低;总感染率为34.98%,平均感染强度为10.74只/尾;感染率随宿主体长增加而上升,但是在体长>50 cm时,感染率最低,为4.17%;平均感染强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方均比在各体长段均大于1,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鱼体长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口吸虫 流行病学 白斑狗鱼 额尔齐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藏新棘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方建平 刘文胜 唐为萍 《水利渔业》 1998年第4期20-21,52,共3页
个体较大的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的情况与体长在40cm以下的黄鳝不同,前者是一个随机过程。寄生虫在宿主的小肠内多集丛固着,虫数的86%集中分布在小肠前段。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种群中为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1964... 个体较大的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的情况与体长在40cm以下的黄鳝不同,前者是一个随机过程。寄生虫在宿主的小肠内多集丛固着,虫数的86%集中分布在小肠前段。隐藏新棘虫在黄鳝种群中为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1964,60条以上的新棘虫寄生会明显影响宿主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藏新棘虫 黄鳝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丽棘虫在粗唇鱼危肠道内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建平 罗盛章 石章红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46,共3页
对 1 0 8尾粗唇鱼危肠内长江丽棘虫种群的研究表明 ,粗唇鱼危体长 8 0~ 1 2 0cm组长江丽棘虫感染率是 88 9% ,体长 1 2 1~ 2 9 3cm感染率为 1 0 0 %。随着粗唇鱼危体长增长 ,其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强度增大。长江丽棘虫种群主要由 ... 对 1 0 8尾粗唇鱼危肠内长江丽棘虫种群的研究表明 ,粗唇鱼危体长 8 0~ 1 2 0cm组长江丽棘虫感染率是 88 9% ,体长 1 2 1~ 2 9 3cm感染率为 1 0 0 %。随着粗唇鱼危体长增长 ,其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强度增大。长江丽棘虫种群主要由 2 5~ 6 5mm长度的虫体组成 ,种群中雌虫显著多于雄虫。 84 0 %的虫体附着在粗唇鱼危肠道的前段。长江丽棘虫在不同体长段的宿主中均呈聚集分布 ,聚集强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丽棘虫 粗唇Wei 感染率 感染强度 种群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藏新棘虫种群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方建平 《水利渔业》 1996年第5期7-9,共3页
剖检了128尾黄鳝,新棘虫的感染率高达65.6%,感染强度为9.1,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黄鳝的体长呈正相关关系。该种寄生虫的性比符合1∶1的比例,但32cm以下的黄鳝体内的雄性棘头虫明显地较多。94%的虫体分布在黄鳝小... 剖检了128尾黄鳝,新棘虫的感染率高达65.6%,感染强度为9.1,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黄鳝的体长呈正相关关系。该种寄生虫的性比符合1∶1的比例,但32cm以下的黄鳝体内的雄性棘头虫明显地较多。94%的虫体分布在黄鳝小肠前段3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生物学 隐藏新棘虫 黄鳝 棘头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鱼类简单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莉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1-41,47,共2页
我市地处渤海沿岸,素有生食鱼的习俗。为了了解渤海各种鱼类中人体异尖线虫病的主要致病源——简单异尖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进行本调查。方法:取渤海产鱼类49种607尾,解剖鱼体进行检查(以消化道为主)。检获虫体清洁,用70%酒精加热至70... 我市地处渤海沿岸,素有生食鱼的习俗。为了了解渤海各种鱼类中人体异尖线虫病的主要致病源——简单异尖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进行本调查。方法:取渤海产鱼类49种607尾,解剖鱼体进行检查(以消化道为主)。检获虫体清洁,用70%酒精加热至70℃固定,用乳酚酸透明,在显微镜下鉴定。标本用20%甘油酒精液保存。结果:渤海鱼类感染检出简单异尖线虫三期幼虫的占所检鱼种的53.1%(26/49),阳性鱼种中检出幼虫者占47.2%(83/176),平均感染强度为6(501/83)。结论:渤海鱼类简单异尖线虫的感染率较高,因此凡生食本文所列的阳性海鱼时,应注意对异尖线虫病的预防。以上在流行病学及食品卫生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鱼类 简单异尖线虫 幼虫 异尖线虫病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嗜子宫线虫感染大鲵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昌利 《中国林副特产》 1998年第4期3-4,共2页
关键词 大鲵 病因 鲤嗜子中线虫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水库部分鱼类舌状绦虫病初步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金水 《水利渔业》 1999年第4期43-44,共2页
调查表明,3座水库中黄河裸裂尻、黄河高原鳅、麦穗鱼和隆头高原鳅对舌状绦虫的感染率依次呈下降趋势,池沼公鱼和虹鳟未发现感染。随着鱼的生长,感染率上升,但感染强度变化不大。
关键词 舌状绦虫 鱼类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澧水下游水系黄颡鱼体内寄生蠕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乐喜 王文彬 《内陆水产》 2006年第4期17-18,共2页
对澧水下游水系保河堤镇的黄颡鱼体内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膀胱和消化道内寄生有3种蠕虫,分别是巴氏叶形吸虫、少睾恒河绦虫和黄颡旋驼形线虫。这3种蠕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5.0%、34.9%和74.7%;感染强度分别为4.12、1.72和14.8... 对澧水下游水系保河堤镇的黄颡鱼体内寄生蠕虫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膀胱和消化道内寄生有3种蠕虫,分别是巴氏叶形吸虫、少睾恒河绦虫和黄颡旋驼形线虫。这3种蠕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5.0%、34.9%和74.7%;感染强度分别为4.12、1.72和14.8。叶形吸虫和旋驼形线虫的感染率有随体长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有所波动;恒河绦虫的感染率在鱼体长18cm以下基本一致,鱼体长18cm以上则明显下降。恒河绦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3、4月份比较高,5月份则下降;旋驼形线虫相反,4、5月份很高,3月份较低;叶形吸虫在5月份稍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蠕虫 黄颡鱼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