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野桑蚕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永红 李平平 +3 位作者 邵榆岚 倪婧 刘敏 白兴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明确云南野桑蚕资源的进化地位,为云南野桑蚕资源的利用与有效保护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对云南野桑蚕的mtDNA进行测序,并与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mtDN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云南野桑蚕mtDNA长度为15688 bp,包含37... [目的]明确云南野桑蚕资源的进化地位,为云南野桑蚕资源的利用与有效保护提供遗传背景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对云南野桑蚕的mtDNA进行测序,并与已报道的鳞翅目昆虫mtDN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云南野桑蚕mtDNA长度为15688 bp,包含37个基因和1个A+T丰富区,基因重叠区域共7处,基因间隔区域共21处,基因片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插入和缺失。基因组拥有鳞翅目昆虫典型mtDNA的基因组成和顺序,A+T含量高达81.40%;基因组AT偏度为正值。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云南野桑蚕同家蚕和中国野桑蚕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云南野桑蚕起源于中国北方野桑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桑蚕 线粒体基因组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永强 徐孟奎 +4 位作者 孟智启 曹锦如 姚陆松 叶爱红 何秀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308-310,共3页
利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分析了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世代间无性繁殖发生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无性繁殖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显性效应比例较小,不存在上... 利用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分析了家蚕无性繁殖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各世代间无性繁殖发生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无性繁殖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表现为部分显性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所控制,显性效应比例较小,不存在上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无性繁殖性状 基因效应 加性-显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突变型灰黑蛾杂交性状调查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凤林 娄齐年 +4 位作者 聂磊 周丽霞 王安皆 王娜 于振诚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99-101,共3页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家蚕种质资源中保育的灰黑蛾蚕品种,其雌雄蛾体、蛾翅均为灰黑色。用灰黑蛾与白色蛾杂交,饲养F1代、F2代及BC1代,结果表明:杂交F1代全部为白色蛾;自交F2代、回交BC1代发生蛾色性状分离,白蛾与灰黑蛾的分离比,F2为3∶1,...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家蚕种质资源中保育的灰黑蛾蚕品种,其雌雄蛾体、蛾翅均为灰黑色。用灰黑蛾与白色蛾杂交,饲养F1代、F2代及BC1代,结果表明:杂交F1代全部为白色蛾;自交F2代、回交BC1代发生蛾色性状分离,白蛾与灰黑蛾的分离比,F2为3∶1,BC1为1∶1;灰黑蛾雌雄自交,全部表现为灰黑蛾;并分析了灰黑蛾的显隐性特点及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灰黑蛾 性状调查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生物钟基因Bmtim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浩勤 李佳梅 +2 位作者 夏定国 张业顺 张国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233-7237,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家蚕生物钟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从家蚕品种p50未受精卵提取总RNA,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家蚕生物钟基因Bmtim2cDNA序列。最后运用实时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家蚕生物钟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从家蚕品种p50未受精卵提取总RNA,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家蚕生物钟基因Bmtim2cDNA序列。最后运用实时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利用RACE扩增,获得长度为1867bp、包括完整3'非翻译区的家蚕生物钟基因timeless2(Bmtim2)cDNA序列。经推导,获得该基因序列编码的58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序列。该蛋白序列具有TIM蛋白的C末端保守区,与黑腹果蝇、尖音库蚊的TIM2基因具有近缘进化关系。Bmtim2基因在家蚕生活周期各时点均有表达。[结论]该结果对研究Bmtim2基因在家蚕发育过程的时空表达差异及其与日周节律的关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Timeless2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家蚕后代血液蛋白质及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德辉 凌尔军 孙家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4期536-538,共3页
离子束注入家蚕蛹及卵育成的新品系与原品系之间血液蛋白质、酯酶同工酶谱带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没有规律 ,说明离子束注入家蚕引起的变异是多方向性 。
关键词 家蚕 离子束注入 电泳 血液蛋白 酯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及饲养季节家蚕雄蛹睾酮含量的研究
6
作者 王艳辉 陈亚 +5 位作者 黄平 刘宏程 陈松 白兴荣 廖鹏飞 和绍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饲养季节家蚕雄蛹睾酮含量。结果显示,家蚕雄蛹睾酮含量在10个供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供试的10个品种中,含量最高的是菁松×皓月(41.28ng/g),含量最低的是日新×H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饲养季节家蚕雄蛹睾酮含量。结果显示,家蚕雄蛹睾酮含量在10个供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供试的10个品种中,含量最高的是菁松×皓月(41.28ng/g),含量最低的是日新×H05(17.71ng/g);含量在20—30.g/g范围内的居多,共有6个品种;含量在30~40ng/g范围内的有2个品种。在不同的饲养季节采集的家蚕品种云7、菁松×皓月、云7×云8雄蛹睾酮含量春季〉夏季〉秋季(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含量 家蚕雄蛹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蚕后代蚕茧尖头性状的调查研究
7
作者 陈义安 张友洪 +5 位作者 王晓芬 刘彬斌 杜周和 刘俊凤 韩兵 胡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370-3371,3800,共3页
[目的]研究野蚕后代的蚕茧性状。[方法]在驯化饲养野蚕及野蚕后代的选育中,对其所结蚕茧的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蚕茧尖头性状在野蚕后代中表现明显,其尖头部位与蚕蛹尾部明显一致,雌蚕略有不同,表明蚕茧尖头性状存在遗传。[结论]该研... [目的]研究野蚕后代的蚕茧性状。[方法]在驯化饲养野蚕及野蚕后代的选育中,对其所结蚕茧的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蚕茧尖头性状在野蚕后代中表现明显,其尖头部位与蚕蛹尾部明显一致,雌蚕略有不同,表明蚕茧尖头性状存在遗传。[结论]该研究为野蚕后代的蚕茧性状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对蚕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 尖头 野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性别决定研究进展
8
作者 席兴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昆虫的性别决定机制存在复杂多样性。家蚕性别决定主要受W染色体控制。遗传学研究表明,家蚕雌性化基因位于W染色体中部区域,编码含有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与果蝇不同,家蚕中不存在Z连锁基因的剂量补偿机制。此外,家蚕doublesex同源基因... 昆虫的性别决定机制存在复杂多样性。家蚕性别决定主要受W染色体控制。遗传学研究表明,家蚕雌性化基因位于W染色体中部区域,编码含有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与果蝇不同,家蚕中不存在Z连锁基因的剂量补偿机制。此外,家蚕doublesex同源基因的性别特异性剪切机制也与果蝇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别决定 剂量补偿 doublese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73B原核表达及其表达条件优化
9
作者 汤强 方玲 章玉萍 《中国蚕业》 2012年第3期19-22,共4页
通过RT-PCR技术从家蚕中扩增出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73B的cDN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1b(+)中,所获得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将其转化至E coli BL21诱导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RT-PCR扩增... 通过RT-PCR技术从家蚕中扩增出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73B的cDN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1b(+)中,所获得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将其转化至E coli BL21诱导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RT-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 158 bp的蛋白基因,诱导表达重组质粒pET-41b(+)-Gα73B,经SDS-PAGE检测,IPTGr的终浓度为1 mmol/L时,诱导4 h时蛋白表达量最高,出现分子质量约为73 kD的目的蛋白带,与蛋白的理论值相符。经Western blot检测,表达产物可与GST发生特异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α亚基 BmGα73B RT-PCR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黄绿茧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阮氏茉莉 陈芳艳 +1 位作者 钟杨生 林健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15-116,124,共3页
为了研究黄绿茧色性状分离的遗传情况,调查了亲本大造绿和黄白限及其杂交后代经济性状成绩、蚕茧的颜色及丝胶含量。结果表明,杂种(大造绿×黄白限)F1的死笼茧优势率最大,平均为72.93%;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优势率在15.6%~25%... 为了研究黄绿茧色性状分离的遗传情况,调查了亲本大造绿和黄白限及其杂交后代经济性状成绩、蚕茧的颜色及丝胶含量。结果表明,杂种(大造绿×黄白限)F1的死笼茧优势率最大,平均为72.93%;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优势率在15.6%~25%之间,结茧率和茧层率的杂种优势率在2.34%~7.88%之间;(大造绿×黄白限)F1代茧色全为绿色,(大造绿×黄白限)F2代茧色出现分离,有白色、浅绿色、绿色和深绿色,色度值分别为40.18、57.86、71.87、79.29;并对茧色的色度值与丝胶含量的关系作了相关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黄绿茧 茧色 遗传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家蚕消化酶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度福 兰凤杰 +3 位作者 侯满 王芹 张升祥 崔为正 《北方蚕业》 2018年第4期1-4,共4页
α-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和类胰蛋白酶与家蚕中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密切相关。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家蚕中肠中这4种消化酶基因在4、5龄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家蚕中4种消化酶的... α-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和类胰蛋白酶与家蚕中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密切相关。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家蚕中肠中这4种消化酶基因在4、5龄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家蚕中4种消化酶的表达均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人工饲料育家蚕5龄期的脂肪酶和类胰蛋白酶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桑叶育家蚕中的表达量,这可能影响到家蚕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生长发育和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消化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蚕转录组测序的SSR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晖 王敬 +6 位作者 高妍夏 杨帆 马宝俊 谷苗 张乘云 薛翠翠 谢岩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研究对家蚕中肠、脂肪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SSR位点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从17915个Unigene中共检测到1339个SSR位点,分布在960个Unigene中。SSR位点的基序长度以1bp为主,随着基序长度的增加,SSR位点数量逐渐减少,SSR位点间的... 本研究对家蚕中肠、脂肪体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SSR位点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从17915个Unigene中共检测到1339个SSR位点,分布在960个Unigene中。SSR位点的基序长度以1bp为主,随着基序长度的增加,SSR位点数量逐渐减少,SSR位点间的距离和平均长度逐渐增加。家蚕SSR单核苷酸基序类型以A/T为主,占总基序数量的53.10%。SSR位点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12次,占总SSR位点数的87.60%,其中单核苷酸重复10次的SSR位点最多,共有368个。家蚕转录组SSR基序长度分布范围为10~688bp,高度多态性SSR位点(长度≥20bp)有253个,占比18.89%。960个Unigene中分别有125、122个在GO、KEGG数据库中得到功能注释,主要包括蛋白结合、DNA结合、剪接体、代谢途径等通路。随机选择20对EST-SSR引物进行验证,发现19条引物扩增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转录组测序 简单重复序列(SSR)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蚕中肠RNA-seq数据的新基因发掘及初步分析
13
作者 周凯月 唐健 +2 位作者 李玉霞 郝长富 徐安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4期60-64,共5页
对前期获得的家蚕中肠组织转录组数据进行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Cufflinks软件对Mapped Reads进行组装,并与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进行比对,共发掘新基因788个。利用Blast软件将发掘的新基因与NR,Swiss-Prot数据库比对,其中746个新基... 对前期获得的家蚕中肠组织转录组数据进行进一步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Cufflinks软件对Mapped Reads进行组装,并与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进行比对,共发掘新基因788个。利用Blast软件将发掘的新基因与NR,Swiss-Prot数据库比对,其中746个新基因得到功能注释。这些新发掘基因在家蚕28个连锁群上都有分布,其中在第15连锁群上最多。有198个新基因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分布于85条已知的通路中,将新基因与COG数据进行比对,并进行功能注释与分类,总共有258个新基因得到了注释,被分为22个COG类别,部分新基因的克隆分析,与预期结果一致,这些发现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新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新基因 序列比对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突变系统嵌合体MO的染色体研究
14
作者 张月东 段为群 +1 位作者 邱璐 宋方洲 《广东蚕业》 2002年第4期23-25,共3页
对家蚕突变系统嵌合体MO的染色体进行研究,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两条染色体分叉,一个细胞中含有明显异形二价体,推测为性染色体;并在第1、9、18、28号染色体上观察到次缢痕;由多倍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数推测其为四倍体。
关键词 家蚕 突变系统 嵌合体MO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完成
15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3,共1页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2010年10月12日在京联合宣布,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已经完成,并将公布数据,供全球无偿共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致信中国科学院,对我国科学家完成...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2010年10月12日在京联合宣布,中国水稻(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已经完成,并将公布数据,供全球无偿共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致信中国科学院,对我国科学家完成这一"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表示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工作框架图 基因组 籼稻 水稻 国务院副总理 国际领先水平 中央政治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DHAR基因的克隆与RT-qPCR 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欣 周其明 +3 位作者 张永君 张耀亭 刘中文 朱绪伟 《北方蚕业》 2019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柞蚕体内,由其他昆虫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得到ApDHAR基因。并运用RT-qPCR方法,在体外注射维生素C条件下,测定该基因在4龄柞蚕幼虫体内表达量的变化,初步检验该基因的功能,以期为研... 在柞蚕体内,由其他昆虫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得到ApDHAR基因。并运用RT-qPCR方法,在体外注射维生素C条件下,测定该基因在4龄柞蚕幼虫体内表达量的变化,初步检验该基因的功能,以期为研究柞蚕维生素C代谢的分子机理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维生素C DH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学外文学术论文摘要选译
17
《广西蚕业》 2022年第1期69-72,共4页
1.FUJII T,KAKINO K,FUKUMORI H,et al.Non-molting dwarf(nm-d)as a mutant of Bombyx mori with a defect in purine synthesis.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Biolog.DOI:10.1016/j.ibmb.2021.103636.(2021).[题目]不蜕皮细小不... 1.FUJII T,KAKINO K,FUKUMORI H,et al.Non-molting dwarf(nm-d)as a mutant of Bombyx mori with a defect in purine synthesis.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Biolog.DOI:10.1016/j.ibmb.2021.103636.(2021).[题目]不蜕皮细小不眠蚕(nm-d)是一种家蚕嘌呤合成缺陷的突变体[摘要]家蚕中已知有数个不能蜕皮的突变品系,这其中就包括不蜕皮细小不眠蚕(nm-d)。这种突变体的幼虫能正常孵化并取食桑叶,但在第一次蜕皮完成之前死亡。对nm-d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将有助于发现鳞翅目昆虫幼虫发育的必需基因。为了鉴定nm-d突变体的控制基因,日本九州大学研究团队基于前期的粗略定位,利用两组RNA-seq数据,一组来自正常幼虫的混合样本,一组来自nm-d幼虫的混合样本,将nm-d基因座缩小到500 kb区域。在位于该区域的基因中,发现ATIC(5-氨基咪唑-4-羧酰胺核糖核酸转换酶/肌苷5'-单磷酸化水解酶)基因在家蚕中的同源基因BmATIC在nm-d突变体中存在特异性外显子缺失,在哺乳动物中,该基因催化嘌呤生物合成途径的最后两个步骤。PCR和序列分析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眠蚕 日本九州大学 控制基因 学术论文摘要 鳞翅目昆虫 必需基因 蜕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学外文学术论文摘要选译
18
《广西蚕业》 2022年第2期64-67,共4页
1.XIAO R,XIA H C,GE Q,et al.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d proteome reveals synergistic function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nd proteins implicated in an over-dominant silkworm heterosis of increased silk yield... 1.XIAO R,XIA H C,GE Q,et al.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d proteome reveals synergistic function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nd proteins implicated in an over-dominant silkworm heterosis of increased silk yield.Insect Mol Biol.DOI:10.1111/imb.12779.(2022).[题目]通过比较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揭示在提高蚕丝产量的超显性杂种优势中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协同作用[摘要]根据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睿等人先前的研究,发现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系NB与易感品系306的杂交中,出现了超显性的蚕丝产量提高的杂种优势。在这项研究中,肖睿等人发现在NB与其他易感品系的杂交中也存在杂交优势,表明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超显性 杂交优势 学术论文摘要 差异表达基因 抗性品系 比较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产品
19
《集成电路应用》 2006年第9期55-56,共2页
碳化硅处理技术;干法反应离子刻蚀设备;光刻胶剥离液/残留物去除液;桌面型加热炉;自动化清洗系统……
关键词 产品 刻蚀设备 反应离子 清洗系统 硅处理 残留物 剥离液 光刻胶 加热炉 桌面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基因组成功破译 花形花色任由人
20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8期59-59,共1页
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有望实现“私人定制”。2017年9月26日,在洛阳牡丹基因组测序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我国科学家在洛阳宣布已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为世界首次,在国际植物基因组研究上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空白,且有三项成果领... 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有望实现“私人定制”。2017年9月26日,在洛阳牡丹基因组测序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我国科学家在洛阳宣布已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为世界首次,在国际植物基因组研究上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空白,且有三项成果领先全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成 牡丹花 破译 植物基因组 花色 花形 洛阳牡丹 新闻发布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