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漠地区光伏电场的风沙危害及光伏治沙模式
1
作者 刘淑娟 袁宏波 +3 位作者 刘虎俊 何芳兰 李银科 刘世增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2期76-81,共6页
掌握国内光伏治沙模式及其效应,可为光伏电场在沙漠区生态治理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对宁夏和内蒙古沙漠地区的光伏电场的风蚀和风积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风沙危害模式。结果表明:光伏板前后区域发生风蚀和堆积过程,在光伏板下和板间形成... 掌握国内光伏治沙模式及其效应,可为光伏电场在沙漠区生态治理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对宁夏和内蒙古沙漠地区的光伏电场的风蚀和风积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风沙危害模式。结果表明:光伏板前后区域发生风蚀和堆积过程,在光伏板下和板间形成风蚀坑(沟)和积沙堆(带),光伏板聚风增加了光伏电场风险程度,风沙流对光伏板也有磨蚀危害。光伏电场的光伏板起到“风障”和“沙障”的作用,覆盖地表和调控地面蚀(积)程度,可降低风速,减少输沙量。光伏电场组件及其阵列耦合可进一步提高其防风固沙效能,光伏治沙已成为风沙灾害治理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场 风蚀风积 风沙危害治理 治沙模式 生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沙化土地植被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
2
作者 陈有婷 《南方农业》 2025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在甘肃省沙化土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选择不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壤改良不足及治沙方式有待改进等严重影响了沙化土地植被恢复效果。为提升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效果,助力沙化区域构建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甘肃省应采取合理选择植... 在甘肃省沙化土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选择不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壤改良不足及治沙方式有待改进等严重影响了沙化土地植被恢复效果。为提升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效果,助力沙化区域构建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甘肃省应采取合理选择植被、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土壤改良技术应用及优化治沙方式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土地 植被恢复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修复营造林技术
3
作者 周尚虎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3期44-45,共2页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步伐,各地区都需做好营造林工作,以保障林木丰富性。近年来从生态保护修复出发营造林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个别地区的工作尚不理想,未来这些地区需结合国家政策、当地情况等,不断采取先进且有效的营造林技术,优化管理...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步伐,各地区都需做好营造林工作,以保障林木丰富性。近年来从生态保护修复出发营造林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个别地区的工作尚不理想,未来这些地区需结合国家政策、当地情况等,不断采取先进且有效的营造林技术,优化管理措施。基于此,从营造林技术的概念及意义着手,重点分析了目前的营造林技术现状,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下营造林工作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营造林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盘山云锦杜鹃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动态研究
4
作者 李奇鸽 俞叶飞 +3 位作者 陈伟杰 何安国 陈子林 金孝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高海拔区域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及群落中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种群动态,预测未来的演替趋势。【方法】2018年7月建立1 hm^(2)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内胸径(DBH)≥1.0 cm的木本植物挂牌... 【目的】研究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高海拔区域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及群落中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种群动态,预测未来的演替趋势。【方法】2018年7月建立1 hm^(2)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内胸径(DBH)≥1.0 cm的木本植物挂牌、鉴定并测量胸径,每5 a复查1次。根据样地内物种的重要值和优势种等,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径级结构。利用云锦杜鹃种群年龄结构图和种群生命表等分析云锦杜鹃种群动态。【结果】2018年共记录木本植物4 773株,分属于35科55属90种;2023年有3个物种在样地内消失,个体死亡率为1.38%,补员率为2.38%。样地林层结构清晰,其中亚乔木层云锦杜鹃数量占主要优势。2018、2023年所有乔木树种的总体径级结构皆为倒“J”型,且2023年乔木树种中5.0 cm≤DBH≤20.0 cm的个体数量明显增多。云锦杜鹃种群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集中在Ⅱ、Ⅲ、Ⅳ龄级,Ⅰ、Ⅵ、Ⅶ龄级个体数量很少。从存活曲线看,种群内大多数个体能够存活到生理寿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动态特征。【结论】云锦杜鹃群落物种丰富,5 a间物种组成和结构比较稳定,低龄级个体比例高,更新较好。云锦杜鹃种群为增长型,但Ⅰ龄级植株数量储备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锦杜鹃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结构 物种多样性 大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张掖市典型地区防沙治沙营造林模式与技术
5
作者 成彩霞 赵玉红 +4 位作者 赵明 兰晓东 王艺林 武龙庆 范强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2期84-87,共4页
围绕生态效益为主,选择适应性强、抗旱低耗水、具有一定经济开发价值的林木良种,以有限水资源总量控制与科学利用为前提,深入探索有效提高植被盖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分附加值、提高经营者经济收益的树种配置方式及最佳营造林模式... 围绕生态效益为主,选择适应性强、抗旱低耗水、具有一定经济开发价值的林木良种,以有限水资源总量控制与科学利用为前提,深入探索有效提高植被盖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分附加值、提高经营者经济收益的树种配置方式及最佳营造林模式与技术,可为张掖及同类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沙治沙 营造林模式 新型技术 探究 张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汉华 曹窈畅 +5 位作者 鲍熙梅 赵厚本 郭昊 皮志豪 周光益 王旭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41-48,共8页
选择正确的栽植树种是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关键。为了筛选粤北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树种,文章以粤北石漠化地区植物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了重要值、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碳储量为评价指标,应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进行树... 选择正确的栽植树种是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关键。为了筛选粤北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树种,文章以粤北石漠化地区植物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了重要值、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碳储量为评价指标,应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进行树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低,进行植被恢复时,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上应优先考虑乔木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灌木树种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盐肤木Rhus chinensis作为粤北石漠化植被恢复选择树种;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树种可作为石漠化树种选择的辅助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植被恢复 树种选择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几种典型荒漠植物盐碱地造林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刚 许丽 +5 位作者 邱晓娜 姜俊基 李英 王菊莲 刘世权 戚福俊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提高石羊河下游盐碱地植被恢复与利用能力,选择梭梭、白刺、柽柳、霸王、泡泡刺、铃铛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塔落木羊柴10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盐碱地采取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物理覆盖和阻隔法,康地宝、小分子肽氨... 为提高石羊河下游盐碱地植被恢复与利用能力,选择梭梭、白刺、柽柳、霸王、泡泡刺、铃铛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塔落木羊柴10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盐碱地采取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物理覆盖和阻隔法,康地宝、小分子肽氨基酸化学土壤改良剂浇灌法等措施造林,观察几种典型荒漠植物在盐碱地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1)未处理(对照CK)土壤造林红砂成活率(83.33%)最高,依次顺序为梭梭>铃铛刺>白刺、泡泡刺>黑果枸杞>霸王>沙木蓼>柽柳>塔落木羊柴;栽植穴表层覆盖和底层铺设20 cm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两个处理各树种成活率保存率存在差异性,相对其他处理成活率和保存率更好,梭梭、白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铃铛刺、泡泡刺7个树种成活率均≥71.43%,柽柳、霸王、塔落木羊柴3个树种成活率在58.33%~23.81%;2)经过3年生长,梭梭、白刺、红砂、黑果枸杞、铃铛刺、泡泡刺6个树种保存率均≥75.47%,相对较高,而柽柳、沙木蓼、塔落木羊柴保存率低,均≤33.30%;3)用康地宝15000倍液、小分子肽氨基酸10000倍液两种盐碱地改良剂单施处理,不同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性显著,梭梭、白刺、黑果枸杞、泡泡刺成活率均≥61.90%,保存率均≥61.90%,相对较好,两处理对同一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较大,化学改良剂处理土壤要根据树种,采取相应使用剂量配比;4)5个处理中梭梭、柽柳、铃铛刺、沙木蓼、泡泡刺新梢最大生长量均≥27.26 cm,白刺、黑果枸杞、霸王、塔落木羊柴、红砂新梢最大生长量均≤22.43 cm。综上所述,梭梭、铃铛刺、泡泡刺相对适合做为盐碱地造林的主栽树种,白刺、红砂、黑果枸杞、霸王宜作配置树种;柽柳、沙木蓼、塔落木羊柴在目前雨养条件下,特别是灌溉补水和土壤盐分淋洗的措施不够,不宜在盐碱地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荒漠植物 盐碱地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石漠化程度草原植被恢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齐 师春娟 +2 位作者 彭兴燕 张玉雯 段利武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喀斯特石漠化区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为研究退化草原的植被恢复技术,设置不同牧草组合对滇东南峰丛洼地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石漠化样地进行修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轻度石漠化地区采... 喀斯特石漠化区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为研究退化草原的植被恢复技术,设置不同牧草组合对滇东南峰丛洼地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石漠化样地进行修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轻度石漠化地区采用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木豆Cajanus cajan,按照5:2:5的比例混播;在中度石漠化地区采用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按照5:5:2的比例混播;在重度石漠化地区采用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按照5:2:5的比例混播,3个月后植被覆盖度、株高生长、植被丰富度和草产量等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增长。不同石漠化程度草原经过人工种植,使石漠化趋势向潜在石漠化转化,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量,植被恢复得到显著改善。人工植被恢复是石漠化草原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草原 植被恢复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梭梭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师雅鑫 王泽 +3 位作者 任财 郑晗晗 周聪 戚凡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水平添加对干旱梭梭幼苗生长生理变化的响应,为荒漠区生态恢复和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方法】以新疆荒漠区梭梭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在梭梭幼苗生长关键期模拟土壤自然干旱(水分)状况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水平添加对干旱梭梭幼苗生长生理变化的响应,为荒漠区生态恢复和植被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方法】以新疆荒漠区梭梭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在梭梭幼苗生长关键期模拟土壤自然干旱(水分)状况变化,设置CK、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处理,并分别在各处理下,设置N0、N1、N2、N3、N4和N5(0、0.05、2.50、5.00、7.50、10.00 g/m^(2))氮素水平。采集各处理整株梭梭幼苗、梭梭幼苗同化枝,室内烘干测定植株生物量,分析测定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梭梭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不同干旱梯度下,以轻度干旱为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梭梭幼苗植株生物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植株生物量由N0时的23.28 g增加至N3时的30.19 g后降低到N5的27.57 g,表明施氮量过高不利于梭梭幼苗生物量积累。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干旱梯度的增加,梭梭幼苗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同化枝处于重度干旱状态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迅速积累,通过渗透调节作用适应干旱,N3施氮水平下同化枝中各物质含量较CK相比增幅最小,分别为58.96%、73.01%、29.72%与32.15%,表明合理施氮可有效缓解干旱。【结论】合理施肥有利于梭梭幼苗植株生物量的积累、缓解干旱胁迫,研究发现N3施氮水平的各干旱梯度下梭梭幼苗植株生物量均达最大值,随着干旱梯度增加同化枝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增幅最小。考虑施肥综合效应,建议新疆荒漠地区人工种植梭梭移栽苗时,在常规种植基础上适当添施5.00 g/m^(2)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幼苗 干旱 施氮 生物量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树种选择及种植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龙强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7期31-33,共3页
我国地广物博,不同地区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植树造林技术。甘肃省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造林工作中需要从这一地质条件出发,探讨造林工作中面对的难题,选择合适的树种,并应用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提升造林效果,... 我国地广物博,不同地区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植树造林技术。甘肃省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造林工作中需要从这一地质条件出发,探讨造林工作中面对的难题,选择合适的树种,并应用科学的抗旱造林技术,提升造林效果,以便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该文简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树种选择的方法、种植技术,以期为该类型地区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 抗旱造林 树种选择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状和立地条件与树木根系NO_(3)^(-)吸收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淼 张碧嘉 +6 位作者 王泽锦 于凤珍 赵新航 杨佳绒 李品 樊大勇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百望山森林公园内的山桃、栓皮栎和元宝枫为对象,采用以硝态氮(NO_(3)^(-))为唯一氮源的改良型梯度霍格兰营养液,在一般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和极端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中分别开展野外原位测定根系NO_(3)^(-)吸收动力学研究,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根系NO_(3)^(-)吸收速率与根系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结果】树种、立地条件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对NO_(3)^(-)吸收速率和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3个树种对氮的亲和性均较高,元宝枫根系对NO_(3)^(-)的吸收速率偏低,在2种立地条件中均显著低于山桃和栓皮栎。生长在更加干旱瘠薄立地中的速生树种对NO_(3)^(-)的吸收具有补偿性。根系功能性状与NO_(3)^(-)的吸收速率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有显著正效应,根直径和根组织密度则相反。分支结构性状中,分支强度和链接数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的作用较弱。【结论】生长速度较快的山桃和栓皮栎根系的NO_(3)^(-)吸收速率在极端干旱瘠薄立地胁迫下显著降低,元宝枫则相反。采取提高最大吸收速率和降低氮亲和力的“速度策略”可保障速生树种根系对NO_(3)^(-)的补偿性吸收。高比根长、高比根表面积、低根直径和低根组织密度的形态性状组合,可有效提高根系在干旱瘠薄立地中对NO_(3)^(-)的吸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定 立地条件 种间差异 NO_(3)^(-)吸收 功能性状 吸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洛河上游县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对水沙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琳 魏天兴 +2 位作者 张晓明 缪今典 李亦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4,共10页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变化有利于识别水沙变化原因,对流域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与改进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黄土高原北洛河上游为研究区,基于GEE与PIE-Engine平台获取1990—2020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数据,从地类转移、植...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变化有利于识别水沙变化原因,对流域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与改进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黄土高原北洛河上游为研究区,基于GEE与PIE-Engine平台获取1990—2020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数据,从地类转移、植被覆盖度(FVC)、土地利用强度(LUI)及景观格局(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聚合度指数AI、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4方面描述北洛河上游各县域土地利用情况,并结合水沙数据探究土地利用与水沙的相关关系。【结果】(1)2000年后北洛河上游农田向草地、森林转移,其面积减幅达79.05%,其中“农田→森林”集中分布于吴起县东南部,“农田→草地”在定边县分布最为密集。(2)2000—2020年流域FVC迅速增加,吴起县整体FVC高于定边县同期水平;定边县LUI变化较吴起县存在滞后性,但二者均在2010—2020年间明显下降。(3)2000年前后年径流、输沙减少率分别为46.68%、81.83%;2000—2020年来沙系数0.42小于1990—2000年来沙系数0.80。(4)FVC与水沙量呈显著负相关,森林AREA_MN、AI分别与径流量、输沙量呈显著正相关,森林LPI、LSI与径流量、森林LSI与输沙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北洛河上游水沙与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关系密切,不同县域地表覆被与用地强度差异明显,在退耕还林(草)驱动下该地区土地总体变化趋势有助于削减径流泥沙。研究结果将为流域土地利用与黄土高原径流泥沙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洛河 土地利用强度 植被覆盖度 景观格局 径流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壁市太行山石质山区困难地造林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鹏珍 刘立宏 +1 位作者 申长顺 陈伟峰 《国土绿化》 2024年第4期56-57,共2页
河南省鹤壁市位于太行山余脉东麓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西部山区属于典型的干旱石质山区,区域内植被稀疏,... 河南省鹤壁市位于太行山余脉东麓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西部山区属于典型的干旱石质山区,区域内植被稀疏,灌木主要有荆条、酸枣、野皂荚等,草种类主要有白草、黄被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性季风气候 石质山区 野皂荚 河南省鹤壁市 植被稀疏 酸枣 西部山区 暖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功能性状在道路边坡植物群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坤蓉 秦华 +1 位作者 林立 王海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9,共9页
道路边坡是一种受人为活动持续干扰的人造生境。因受种子可用性和苛刻立地环境的双重限制,道路边坡植被恢复一直是困扰林业管理者的难题。尽管现有边坡恢复工程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恢复的植物群落通常缺乏自然性和可持续性,其重要原因之... 道路边坡是一种受人为活动持续干扰的人造生境。因受种子可用性和苛刻立地环境的双重限制,道路边坡植被恢复一直是困扰林业管理者的难题。尽管现有边坡恢复工程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恢复的植物群落通常缺乏自然性和可持续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既有恢复技术通常忽略群落的形成规律及植物性状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植物功能性状分析已成为理解植物群落生态学过程和模式的基本工具,但种子功能性状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仍被忽视,尤其是与种子扩散、沉淀、萌发等群落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的性状。基于此,为更好理解种子功能性状在边坡植物群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立足于道路边坡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特征及其生态限制,对既有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剖析自然条件下影响植物在道路边坡定植的关键因素,并从种子功能性状角度概述植物种子在扩散、沉淀和萌发等早期群落建立过程中适应边坡环境的生态对策,同时阐述种子功能性状在群落恢复预测以及恢复植物筛选等方面的潜力。总体而言,与种子扩散、沉淀和萌发能力相关的种子性状对植物在道路边坡上成功定植至关重要。演替早期,种源短缺和苛刻非生物环境是影响边坡植物群落建立的主要因素。适应边坡环境的植物,通常在种子扩散、沉淀和萌发等方面有特殊的生态策略,以适应道路边坡强地表径流冲刷、干旱、贫瘠的环境。对相关成果进行总结有利于更好从种子性状角度了解道路边坡早期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和规律及种子性状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和潜力,为生态敏感区内道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状 群落构建 环境过滤 早期植物群落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滨海沙地造林树种的适应性与选择研究 被引量:50
15
作者 谭芳林 徐俊森 +2 位作者 林武星 叶功富 林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00-105,共6页
对不同树种滨海沙地适生性进行测定 ,不仅可以筛选出适宜于在不同滨海沙地的树种 ,丰富滨海防护林的树种资源 ,同时 ,也是防护林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各树种在不同滨海沙地立地上的成活率 (或保存率 )、生长量和抗风性的比较 ... 对不同树种滨海沙地适生性进行测定 ,不仅可以筛选出适宜于在不同滨海沙地的树种 ,丰富滨海防护林的树种资源 ,同时 ,也是防护林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各树种在不同滨海沙地立地上的成活率 (或保存率 )、生长量和抗风性的比较 ,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东南滨海后沿沙地上栽植的树种有巨尾桉、刚果1 2 #桉、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5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有山地木麻黄、柠檬桉、大叶相思、湿地松等 1 0个树种 ;适宜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改造的树种有木麻黄无性系 70 1 #、60 1 #、厚荚相思等 3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为刚果 1 2 #桉 ,但建议慎重使用 ;适宜于前沿有少量稀疏木麻黄老林带保护的风口沙地立地上造林的树种有厚荚相思 ,较适宜的树种有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2个树种 ;适宜于滨海风口沙地立地上造林的树种有木麻黄惠安 1号无性系和木麻黄澳大利亚种源C3 8,具有一定潜力但尚需做进一步观察的树种有短枝木麻黄、木麻黄澳大利亚 1 5 1 98种源、木麻黄无性系 70 1 #和细枝木麻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树种 适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吸水树脂改良煤矸石基质水分特性
16
作者 孙智龙 杨建英 +5 位作者 史常青 李成 李睿杰 杨春艳 王小展 邓莫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SAP)对矿区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毛管水运移规律和保水性等方面的改善状况,阐明SAP最佳使用量下煤矸石基质的水分运移规律,为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改善提供依据,实现矿区煤矸石固废资... 【目的】探究不同质量分数的高吸水树脂(SAP)对矿区煤矸石基质容重、孔隙度、毛管水运移规律和保水性等方面的改善状况,阐明SAP最佳使用量下煤矸石基质的水分运移规律,为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改善提供依据,实现矿区煤矸石固废资源化利用,为植被生长提供适宜条件。【方法】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模拟质量分数0%、0.1%、0.2%、0.3%和0.4%的SAP对煤矸石基质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1)SAP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物理性质,随SAP使用量的增加,煤矸石基质容重呈下降趋势,总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呈上升趋势;(2)SAP会极显著抑制煤矸石毛管水上升高度,且质量分数在0%~0.4%范围内,随SAP使用量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但当SAP质量分数为0.4%时,对煤矸石毛管水抑制程度较0.3%差异不显著;(3)最小显著差异法拟合分析得到:煤矸石毛管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呈幂函数增加趋势(P<0.01),上升速率与时间变化呈对数函数下降趋势;(4)在室内通风条件下,72 h内不同SAP质量分数的煤矸石基质含水率持续降低,纯煤矸石(SAP质量分数0%)基质含水率下降趋势最大,水分损失率为15.96%,SAP质量分数为0.3%与0.4%下降趋势较小,水分损失率分别为3.90%和3.52%,差异不显著,且作用时间越长,SAP的保水性能表现越突出。【结论】SAP可以改善煤矸石基质水分条件,且在一定范围内,含量越高改善效果越显著。因此从经济和效果两方面考虑,首选质量分数为0.3%的SAP应用于无土矿区煤矸石基质中,为植被生长提供适宜的水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毛管水运移 高吸水树脂 固废资源化利用 保水性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银合欢、苏木、车桑子直播造林试验 被引量:8
17
作者 侯远瑞 申文辉 +3 位作者 黄宏珊 黄春妮 庞世龙 何琴飞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对银合欢、苏木、车桑子3个树种进行直播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造林保存率差异显著。其中银合欢生长量最大,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2 m以上,年平均胸径大于0.9 cm,保存率高达100%。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 对银合欢、苏木、车桑子3个树种进行直播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造林保存率差异显著。其中银合欢生长量最大,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2 m以上,年平均胸径大于0.9 cm,保存率高达100%。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及有效拦蓄量也差异较大,其中银合欢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多,为5.07 t/hm2,车桑子的有效拦蓄量最大,为4.39 t/hm2,银合欢与车桑子的有效拦蓄量相近,为4.34 t/hm2。综合认为银合欢在石漠化地区直播造林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树种 直播造林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穴衬膜造林技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曹世雄 冷平生 +2 位作者 陈莉 陈源泉 高旺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穴衬膜栽植技术是指树木栽植时,在挖好的栽树坑底部和四周衬贴一层防渗薄膜(厚度为0 0 0 0 7mm可降解塑料薄膜) ,树木栽好覆土浇水后,再在地表面覆膜,防止栽树浇水(施肥)的渗漏和蒸发,使树根在栽植后较长时间内处于含水量较高、四周封... 穴衬膜栽植技术是指树木栽植时,在挖好的栽树坑底部和四周衬贴一层防渗薄膜(厚度为0 0 0 0 7mm可降解塑料薄膜) ,树木栽好覆土浇水后,再在地表面覆膜,防止栽树浇水(施肥)的渗漏和蒸发,使树根在栽植后较长时间内处于含水量较高、四周封闭的潮湿土壤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成活率和促进林木前期生长的目的.1997—2 0 0 1年,作者在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下砭沟小流域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法进行了5a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防止树根周围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蒸发与渗漏,促进浅层根系的生长发育,保水作用可持续4个月以上,对各种树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黄土丘陵地区可提高林木成活率3 1 5 % ,年均枝条生长量提高5 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造林 穴衬膜栽植技术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岩溶山区4个针阔叶树种造林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9
作者 毕波 常恩福 +5 位作者 陈强 尹艾萍 李品荣 刘永国 李红兵 李玉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36-40,共5页
通过在砚山县铳卡农场对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 4个不同树种以及不同的造林密度、施肥措施育苗措施与喷洒云大-120处理等 5个因素的对比试验, 其幼树期 (3年生) 的试验结果表明: 树种对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及造林保存率影响显... 通过在砚山县铳卡农场对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 4个不同树种以及不同的造林密度、施肥措施育苗措施与喷洒云大-120处理等 5个因素的对比试验, 其幼树期 (3年生) 的试验结果表明: 树种对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及造林保存率影响显著, 其他因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被树种的影响所削弱。同一树种在其他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明显, 参试的墨西哥柏、郭芬柏、冲天柏和杜仲的造林技术措施的最佳组合分别是A1B2C2D1E2A2B1C2D2E1、A3B1C3D1E2和A4B1C4D2E2。3年生墨西哥柏最佳组合的树高为 3 4m、地径 4 8cm、冠幅 1 09m,生物量为 29 348t/hm2; 冲天柏最佳组合的树高为 2 66m、地径 3 88cm、冠幅 0 74m、生物量为 19 00t/hm2; 郭芬柏最佳组合的树高 2 42m、地径 3 73cm、冠幅 0 87m、生物量为 18 548t/hm2。预计在滇东南岩溶山区选择墨西哥柏、冲天柏和郭芬柏, 采用最佳技术措施组合造林, 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岩溶山区 墨西哥柏 郭芬柏 冲天柏 杜仲 造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在干热河谷造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伍建榕 罗质斌 +1 位作者 陈义群 林文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2期6-11,共6页
为探索保水剂在干热河谷区造林中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施用不同种类、不同用量保水剂的川滇桤木、墨西哥柏的温室育苗缺水模拟实验和元谋、易门典型干热河谷区的台湾相思、印楝田间造林试验.温室实验表明,应用保水剂使苗木根际土壤的含水... 为探索保水剂在干热河谷区造林中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施用不同种类、不同用量保水剂的川滇桤木、墨西哥柏的温室育苗缺水模拟实验和元谋、易门典型干热河谷区的台湾相思、印楝田间造林试验.温室实验表明,应用保水剂使苗木根际土壤的含水量高出对照9.1%~39.2%,使苗木生长天数延长0.2~108.8天,耐旱天数延长2.2~100.6天.田间造林试验表明,在干热河谷的造林中应用保水剂,使新植树苗根际土壤的含水量高出对照0.7%~15.4%,且根际土壤含水量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1.1%~72.4%,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也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使苗木株高、地径、冠幅和叶片数的生长获得显著提高,其提高程度仍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干热河谷 造林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