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5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空心泡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1
作者 桂平 吴高殷 +1 位作者 黄小琴 李柯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了给野生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 Sm优良种质提供快繁技术,本研究以其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初代适宜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并研究了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增殖培养、生根培养阶段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的炼苗移栽。结果表明:1/2MS是野生空心... 为了给野生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 Sm优良种质提供快繁技术,本研究以其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初代适宜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并研究了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增殖培养、生根培养阶段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的炼苗移栽。结果表明:1/2MS是野生空心泡幼嫩茎段诱导芽最适宜的基本培养基,而1/2MS+6-BA 1.5 mg/L+NAA 0.1 mg/L+GA_(3) 3.0 mg/L则是增殖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呈现出100%增殖率和11.18的增殖系数,苗高达5.07 cm;另外,1/2MS+IBA 0.5 mg/L是生根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其生根率达到94.07%;在基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3∶1∶1)中进行炼苗移栽长势最佳,平均成活率达8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空心泡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木材力学性质相关的基因表达及可变剪接分析
2
作者 陈升侃 黄瑞琛 +5 位作者 李建凡 孙熹 黄星波 邓紫宇 卢翠香 李昌荣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为加深对木材力学性质基因调控的了解,促进大花序桉的遗传改良,以大花序桉群体为材料,根据群体的木材力学性质(包括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建立极值基因池,并对其形成层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大花序桉木材力学... 为加深对木材力学性质基因调控的了解,促进大花序桉的遗传改良,以大花序桉群体为材料,根据群体的木材力学性质(包括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建立极值基因池,并对其形成层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大花序桉木材力学性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剪接基因。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数据经质控后,平均获得高质量reads数42227420条,平均GC含量51.72%,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平均为69.62%。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比较组分别筛选出3983、2774、3038个和177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1个为核心差异表达基因,可能通过调控木质素的含量和单体比例、次生细胞壁厚度和强度、网络结构修饰、细胞伸长、微纤丝角和纤维素结晶状态等,影响大花序桉的木材力学性质。大花序桉形成层检测到可变剪接事件5302~5894个,最主要的可变剪接形式是外显子跳跃,占38.5%~40.7%,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极值比较组中分别筛选出差异剪接基因63、100、180个和75个,表明可变剪接也是调控木材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差异剪接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重叠较少,转录组和mRNA剪接的调控相对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木材力学性质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可变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LCYB上游B2亚组ERF转录因子的筛选和鉴定
3
作者 李莉 庞天虹 +1 位作者 付建新 张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参与调控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番茄红素β-环化酶OfLCYB基因的B2亚组ERF转录因子。【方法】以桂花品种‘堰虹桂’O. fragrans ‘Yanhong Gui’为材料,从桂花转录组数据库筛选B2亚组OfERF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筛选并鉴定参与调控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番茄红素β-环化酶OfLCYB基因的B2亚组ERF转录因子。【方法】以桂花品种‘堰虹桂’O. fragrans ‘Yanhong Gui’为材料,从桂花转录组数据库筛选B2亚组OfERF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以及酵母单杂交技术,对OfERF基因序列和表达特性及其对Of LCYB基因启动子结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OfLCYB基因启动子序列含有2个ATCTA顺式作用元件;基于桂花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出4个B2亚组ERF基因,均包含1个AP2保守结构域;RT-qPCR结果表明:OfERF72a与OfERF72b基因表达量均随着开花进程逐渐下降,与OfLCYB基因表达显著负相关,P分别为0.033 8、0.029 6;酵母单杂交结果证明:OfERF72b与OfLCYB启动子之间存在物理结合。【结论】OfERF72b可能通过调控OfLCYB的转录参与桂花类胡萝卜素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类胡萝卜素 ERF转录因子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榧树种实性状和SSR标记的遗传变异
4
作者 李柯豫 陈荣 +5 位作者 刘琏 蔡晓郡 姜郑楚 谢前丹 俞晨良 喻卫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群雌性榧树Torreya grandis种实性状,基于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引物对榧树的种群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榧树种群间、种群内种实表型、品质及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方法】以浙江富阳、嵊州、临安、建德及安徽黄山种群... 【目的】探究不同种群雌性榧树Torreya grandis种实性状,基于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引物对榧树的种群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比较榧树种群间、种群内种实表型、品质及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方法】以浙江富阳、嵊州、临安、建德及安徽黄山种群雌性榧树为材料,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对榧树叶片及种实表型进行比较;以浙江富阳、嵊州、临安、淳安及安徽黄山种群雌性榧树为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对榧树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榧树种实分析发现:叶质量、叶形指数、种实质量、种形指数、种核质量、核形指数、假种皮厚、种壳厚等8个指标在种群间和种群内个体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相对含量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种群间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相对含量为29.36%~42.35%,榧树种实外观和种仁品质变异丰富。SSR引物分析发现:榧树种群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400,Shannon’s信息指数(I)均值为0.650,多态性信息含量(P_(IC))均值为0.400。淳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H=0.410,I=0.658)最高,嵊州种群(H=0.369,I=0.565)最低。92%总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结论】榧树种实的表型、品质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存在遗传变异,淳安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且种群内遗传变异大于种群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榧树 不饱和脂肪酸 可溶性糖 SSR标记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胚性愈伤组织的悬浮培养动力学及对赤霉素的响应
5
作者 杨正宇 周佳君 +1 位作者 胡恒康 张启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对其悬浮细胞的生长以及悬浮培养动力学进行研究,探究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对赤霉素的响应。【方法】以实验室培育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 【目的】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对其悬浮细胞的生长以及悬浮培养动力学进行研究,探究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对赤霉素的响应。【方法】以实验室培育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鲜质量进行悬浮培养动力学的研究,优化培养条件,并对施加外源赤霉素A3 (GA3)的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1)在培养周期内,悬浮细胞的鲜质量增长呈“S”型曲线,细胞活力在3 d时达最高值后平稳下降。(2)香榧悬浮细胞培养最佳继代周期为9~12 d,最佳接种量为30 g·L^(-1),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5.7,最佳摇床转速为110r·min^(-1)。(3)对外源GA3处理后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28个,其中上调基因236个,下调基因192个。在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中,GA3处理后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催化活性、氧化还原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在KEGG代谢通路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木栓质生物合成等途径中。【结论】香榧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动力学分析能获得最佳接种时期,优化培养条件能提高其细胞增长率及抗逆性,外源GA3处理下的香榧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中,苯丙烷生物合成、木栓质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部分,且部分关键基因表达量变化可能在香榧愈伤组织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及应对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胚性愈伤组织 悬浮培养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下小黑杨×欧洲黑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和选择
6
作者 王天欣 牛晋鸿 +2 位作者 曹明嵘 刘成功 李金花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目的】探析低氮胁迫下杨树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适应性,筛选耐低氮能力强的优良基因型,为选育速生、适应性强的耐低氮性杨树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26个小黑杨×欧洲黑杨杂交子代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盆栽方法,在低氮(LN)和... 【目的】探析低氮胁迫下杨树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适应性,筛选耐低氮能力强的优良基因型,为选育速生、适应性强的耐低氮性杨树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26个小黑杨×欧洲黑杨杂交子代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盆栽方法,在低氮(LN)和正常供氮(NN)处理条件下,测定生长、叶片形态、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氮同位素参数性状,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限制最大似然/最佳线性无偏预测(REML/BLUP),分析性状遗传变异和估算遗传参数及育种值,利用多性状指数MGIDI法,对杂交子代进行基因型排序,综合评价供试杂交子代适应性。【结果】生长和叶片形态性状均值在两组供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LN﹤NN,大多数性状基因型效应为显著,基因型与供氮处理环境的交互效应(G×E)均为极显著,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基因型和G×E效应均不显著。性状广义遗传力(h2g)、均值遗传力(h2gm)和遗传变异系数(CVg)分别小于0.38、0.56和22.30%。利用生长和形态性状育种值和氮同位素参数观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提取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1,占总方差的84.10%)进行因子分析(FA),4个因子(FA1、FA2、FA3和FA4)分别反映了生长、叶片形态、氮同位素组成和氮同位素含量的信息,获得MGIDI多性状指数,并对杂交子代进行基因型排序,以选择强度20%筛选出了排名前42个子代基因型,其性状遗传增益为2.00%~16.50%,其中有7个、8个、7个和3个基因型分别在生长、叶片形态、氮同位素组合和氮同位素含量上表现出优势。【结论】在低氮胁迫条件对杨树杂交子代苗期生长、叶片形态和生理性状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生长和叶片形态性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多性状指数综合评价筛选出的基因型,耐低氮适应性强,可用于耐低氮杨树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低氮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育种值 多性状基因型-理想型距离指数 多性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有菌环境条件玉玲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7
作者 段兴江 穆怡陶 +4 位作者 沙学平 金星 朱瑞 宋健 张丽杰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84,共7页
为探讨开放式有菌环境条件下玉玲花组织培养技术,解决实生播种繁殖率低的问题,以玉玲花幼嫩叶片、腋芽或顶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在有菌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探讨消毒时间、培养基、激素浓度和种类、初代培养影响因素,旨在建立离体繁殖技术。... 为探讨开放式有菌环境条件下玉玲花组织培养技术,解决实生播种繁殖率低的问题,以玉玲花幼嫩叶片、腋芽或顶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在有菌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探讨消毒时间、培养基、激素浓度和种类、初代培养影响因素,旨在建立离体繁殖技术。结果显示:有菌环境条件下玉玲花幼嫩叶片最佳消毒时间是3 min,带腋芽茎段最佳消毒时间是5 min;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处理为MS+6-BA 1.0 mg·L^(-1)+2,4-D 0.5 mg·L^(-1)+蔗糖20 g·L^(-1)+琼脂4.5 g·L^(-1);愈伤组织增殖最佳激素配比是6-BA 2.5 mg·L^(-1)+NAA0.25 mg·L^(-1)+蔗糖20 g·L^(-1)+琼脂4.5 g·L^(-1);带腋芽或顶芽的茎段离体培养的最佳处理为MS+6-BA 1.5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g·L^(-1)+琼脂5 g·L^(-1)。研究结果表明:有菌环境条件下可以实现玉玲花组织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和无菌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玲花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有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8
作者 杨豪森 《山西林业》 2025年第1期10-11,共2页
介绍了山西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现状。结合全省林木良种基地数量少、产量低、质量差的实际,提出了尽快完成种质资源普查、提高良种采收水平、推进良种基地升级、规范种苗市场管理等举措。
关键词 山西省 林木良种 基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林2号杨组织培养幼化技术研究
9
作者 蔡群 魏林艳 +3 位作者 顾美影 王国柱 苏琳 付志祥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1期63-65,共3页
以白林2号杨断根处新萌发的嫩枝作为外植体,探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其各培养阶段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白林2号杨生长的培养基,总结白林2号杨组培幼化技术,为其母株保幼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白林2号杨嫩枝茎段最适合萌芽的培养基为MS+6-B... 以白林2号杨断根处新萌发的嫩枝作为外植体,探究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其各培养阶段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白林2号杨生长的培养基,总结白林2号杨组培幼化技术,为其母株保幼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白林2号杨嫩枝茎段最适合萌芽的培养基为MS+6-BA 0.08 mgL^(-1)+NAA 0.3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萌发率最高可达90.56%;最适合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0.08 mgL^(-1)+NAA 0.30 mgL^(-1)+IBA 0.30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增殖倍数可达14.45;最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MS+NAA 0.30 mgL^(-1)+IBA 0.30 mgL^(-1)+蔗糖20 gL^(-1)+琼脂6 gL^(-1),生根率达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林2号杨 组织培养 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莉丽 刘青华 +2 位作者 周志春 高凯 骆定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目的】对来自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异地保存在浙江省临海市林业技术推广和场圃旅游服务总站的114份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构建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库。【... 【目的】对来自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异地保存在浙江省临海市林业技术推广和场圃旅游服务总站的114份抗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构建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库。【方法】对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进行检测,使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并进行主坐标(PCoA)和群体结构分析。利用M策略和随机取样策略分别构建核心种质,分析不同核心种质的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确定最适合的构建方法。【结果】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5.54,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1.5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_(IC))为0.90,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结构分析将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分为4个亚群,主坐标分析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根据遗传多样性参数和抽样数量综合考虑,M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能以最小的种质数保留原有种质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为最佳的取样策略。利用该策略得到了72份核心种质,其保留了原有种质100%的等位基因数,N_(e)、I、期望杂合度(H_(e))、PIC等遗传参数的保留率分别为95.67%、94.96%、98.12%和100.00%,将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有种质进行t检验、PCoA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结论】114份抗性马尾松种质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构建的72份抗性马尾松核心种质,去除了遗传冗余,有利于抗性马尾松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可为优异基因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抗松材线虫病 SSR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杨组织培养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琳 纵丹 +3 位作者 李嘉其 杨玲 余进德 何承忠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1,共8页
【目的】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法】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 【目的】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法】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步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探讨菌液吸光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滇杨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滇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05 mg·L^(−1)噻苯隆(TDZ)+0.010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达91.7%;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002 mg·L^(−1) TDZ+0.010 mg·L^(−1) NAA,诱导率为75.0%;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10 mg·L^(−1) NAA+0.100 mg·L^(−1)吲哚乙酸(IBA),生根率高达96.7%,平均生根数为2.57条。利用pBI121-GUS载体转化滇杨,最适转化菌液吸光度D(600)为0.2,侵染时间为5 min,共培养时间为2 d;在分化过程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头孢霉素(Cef)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1),抗性筛选中最佳培养基的卡那霉素(Kan)质量浓度为20 mg·L^(−1)。对再生植株进行β-D-葡萄糖苷酸酶(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获得20株阳性植株,转化阳性率为45.4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滇杨离体叶片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杨 叶片 愈伤组织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全同胞家系生长与木材基本密度性状的变异及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荣 王润辉 +3 位作者 晏姝 韦如萍 伍观娣 郑会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3-62,共10页
【目的】创制新优杉木种质材料,进而筛选速生优质家系,推进杉木高世代育种进程。【方法】以杉木第二代改良种子园10个骨干亲本作为杂交亲本,采用人工控制授粉方式获得30个全同胞家系,并进行多地点全同胞子代测定,分析其8年生杉木的生长... 【目的】创制新优杉木种质材料,进而筛选速生优质家系,推进杉木高世代育种进程。【方法】以杉木第二代改良种子园10个骨干亲本作为杂交亲本,采用人工控制授粉方式获得30个全同胞家系,并进行多地点全同胞子代测定,分析其8年生杉木的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规律,进而开展优良家系选择。【结果】家系间树高、胸径(DBH)、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WBD)存在广泛遗传变异,差异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单株材积变异较大,各地点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1.56%~28.53%、12.18%~19.64%。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594、0.2232、0.1799和0.5357,有利于家系选择。利用BLUP方法估算全同胞家系亲本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育种值,同时按亲本模型估算各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并进行排名,综合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表现,选获速生优质型家系2个(家系5和29)。其中,家系5具有更高的生长和材质增益,相比群体均值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木材基本密度增益平均为6.02%、8.21%、15.82%、7.25%,而相比对照(2.5代种子园混合种)增益平均为26.47%、14.25%、34.56%、5.35%,因此,家系5是更理想的速生优质家系。【结论】30个杉木全同胞家系的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筛选获得的家系可作为候选杉木速生优质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全同胞子代测定 育种值 特殊配合力 优良家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单交F_(1)代的表型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柯慧 徐德志 +2 位作者 边黎明 张龙 陈志强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3,共8页
为定向创制杉木变异、开展家系内优良单株选择,以杉木优良杂交组合6421×27及其6年生单交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表征其形态、生长及材性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探讨杉木优良种质形态、生长与材性性状的表型变异规律,以及性... 为定向创制杉木变异、开展家系内优良单株选择,以杉木优良杂交组合6421×27及其6年生单交F_(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表征其形态、生长及材性的12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探讨杉木优良种质形态、生长与材性性状的表型变异规律,以及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F_(1)代群体的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21%~37.97%,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达15%以上。在66对性状的相关关系中,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关系占36.36%;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系数为8.21%,与其余11个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131株F_(1)子代表现出正负两个方向的中亲优势,8个性状存在显性遗传效应,中优势率范围为-31.18%~90.44%,其中一级侧枝数存在明显的超亲优势;聚类分析把131株F_(1)子代分为3个大类群、6个亚群,各类群特征明显。杉木杂交子代在生长和分枝性状上具有较大的变异,浓密宽冠型杉木在幼龄期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杉木一级侧枝数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形态性状具有显性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单交子代 表型变异 杂种优势 遗传效应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田县板栗品种授粉配置研究
14
作者 魏振宇 张龙 +7 位作者 李爱华 余昕 李寄凡 程一鸣 刘文静 陈艳清 桂爱琴 舒常庆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14,共9页
【目的】筛选湖北省罗田县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种高产优质的授粉组合。【方法】选用‘桂花香’‘Guihuaxiang’、‘八月红’‘Bayuehong’、‘六月暴’‘Liuyuebao’、‘乌壳栗’‘Wukeli’、‘玫瑰红’‘Meiguihong’、‘浅刺大... 【目的】筛选湖北省罗田县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种高产优质的授粉组合。【方法】选用‘桂花香’‘Guihuaxiang’、‘八月红’‘Bayuehong’、‘六月暴’‘Liuyuebao’、‘乌壳栗’‘Wukeli’、‘玫瑰红’‘Meiguihong’、‘浅刺大板栗’‘Qiancidabanli’等6个罗田县栽培的板栗品种,在花期相遇的基础上,设计22个授粉组合,开展品种授粉配置试验,对各授粉组合的授粉结实性和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异交显著降低了空苞率,除‘乌壳栗’外,各品种的异交空苞率均低于自交。异交显著提高了成果率(P<0.05),除‘乌壳栗’外,各品种的自交成果率均低于50%。授粉品种对各品种的刺苞性状、坚果性状、种仁的蛋白质和淀粉质量分数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成果率、果实性状等指标及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各品种的成果率高、果实品质较好的授粉组合(♀×♂)是:‘桂花香’ב八月红’、‘八月红’ב六月暴’、‘六月暴’ב桂花香’、‘六月暴’ב八月红’、‘乌壳栗’ב六月暴’、‘玫瑰红’ב浅刺大板栗’、‘浅刺大板栗’ב桂花香’、‘浅刺大板栗’ב乌壳栗’。【结论】合理进行品种授粉配置可以有效降低罗田板栗品种的果实空苞率,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实现高产优质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授粉配置 花期 成果率 果实品质 罗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叶茶藨子种子无菌苗再生体系的建立
15
作者 林丽霞 林建忠 +2 位作者 张雪芹 钟赞华 赖瑞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115-117,123,共4页
以尖叶茶藨子成熟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处理及消毒方式获得无菌苗,再以幼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丛芽诱导、增殖、壮苗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g/L GA_(3)浸泡处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可达66.7%,最佳消毒处理... 以尖叶茶藨子成熟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处理及消毒方式获得无菌苗,再以幼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丛芽诱导、增殖、壮苗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g/L GA_(3)浸泡处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可达66.7%,最佳消毒处理为75%乙醇30 s+0.1%HgCl_(2)消毒8 min,污染率为23.3%;最佳丛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 NAA,增殖倍数为7.5;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0.1 mg/L 6-BA+0.05 mg/L NAA+50 g马铃薯泥;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2.0 mg/L IBA,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条数为6.33。炼苗后,移栽到泥炭土∶椰糠∶珍珠岩体积比为3∶1∶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87.5%。该研究建立了尖叶茶藨子种子组培快速繁育技术体系,适用于尖叶茶藨子种苗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茶藨子种子 组织培养 丛生芽 快速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螺’望春花优良单株选择及经济性状综合评价
16
作者 程明伟 韩文妍 骆绪美 《农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为选育并推广怀宁县‘海螺’望春花优质种质资源,以海螺山上的百年古树群为优株选择对象,对各株单株产量、百蕾干重、挥发油含量、内含物含量等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了连续3年测定,决选出5株优良单株,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决选优株的经济性状... 为选育并推广怀宁县‘海螺’望春花优质种质资源,以海螺山上的百年古树群为优株选择对象,对各株单株产量、百蕾干重、挥发油含量、内含物含量等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了连续3年测定,决选出5株优良单株,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决选优株的经济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株优株花蕾产量及内含物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8.20%~50.82%,其中,1,8-桉叶素含量和百蕾挥发油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经济性状综合评分模型,得出百蕾挥发油含量及整株蕾年产量是影响综合经济性状的主要指标,并筛选出综合评价分值最高的1号优株,可作为‘海螺’望春花优质种质资源进行推广。(3)评价结果与优树在实际生产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可作为海螺望春花经济性状综合评价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螺’望春花 品种选优 经济性状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柏苗木对干旱胁迫的生长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宇静 高智远 +1 位作者 张露 杨小林 《高原农业》 2024年第5期490-495,共6页
为探索巨柏苗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文以1 a生巨柏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干旱胁迫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5水分梯度)对巨柏苗木生长指标和存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巨柏苗高、地径和根系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连续干旱导致... 为探索巨柏苗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文以1 a生巨柏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干旱胁迫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梯度(5水分梯度)对巨柏苗木生长指标和存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巨柏苗高、地径和根系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连续干旱导致巨柏苗高、地径、总根长、须根数及地上部分干物质增长量逐渐减少,但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高径比下降,根冠比上升,生物量的分配趋势向地下部分转移,均表现出了巨柏苗木抗旱性;胁迫强度与存活状况和存活时间负相关,≥50%的田间持水量可满足1 a生巨柏苗木成活且日均需水量不低于20.24 g,极重干旱胁迫的苗木平均仅能存活3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柏苗木 水分梯度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辐照对1年生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影响初探
18
作者 卜鹏图 张砚辉 +3 位作者 战金伟 于世河 王浩 冯健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为满足生产上对落叶松良种的需求,该研究采用不同^(60)Co-γ辐照剂量辐照长白落叶松混系种子,相同^(60)Co-γ辐照剂量(20 Gy)辐照落叶松不同家系种子,播种后统计出苗率,测定苗高、地径和侧枝数... 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为满足生产上对落叶松良种的需求,该研究采用不同^(60)Co-γ辐照剂量辐照长白落叶松混系种子,相同^(60)Co-γ辐照剂量(20 Gy)辐照落叶松不同家系种子,播种后统计出苗率,测定苗高、地径和侧枝数等生长指标,分析^(60)Co-γ辐照剂量对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期建立快速获得落叶松良种的方法。结果表明,1年生落叶松苗高、地径、侧枝数和出苗率分别为15.68~22.39 cm、0.28~0.42 cm、1.03~4.01个和7.7%~37.52%,且总体表现为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其中,20 Gy和30 Gy处理的苗高、地径、侧枝数和出苗率与对照较接近。不同家系在^(60)Co-γ辐照处理后,苗高、地径、侧枝数和出苗率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来源于家系本身的生长特性,另一方面来源于^(60)Co-γ辐照处理。该研究为后续采用^(60)Co-γ辐照处理来创制落叶松良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长白落叶松 苗高 地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豆组培再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明 邓小梅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为完善任豆Zenia insignis组培快繁技术,研究采用微枝扦插的组培再生方式,探讨了基本培养基中NO-3、K+、Ca2+不同含量,以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任豆组培芽增殖与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豆种子用75%酒精、0.1%升汞分... 为完善任豆Zenia insignis组培快繁技术,研究采用微枝扦插的组培再生方式,探讨了基本培养基中NO-3、K+、Ca2+不同含量,以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任豆组培芽增殖与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豆种子用75%酒精、0.1%升汞分别浸泡灭菌10,30 min,再用始温为85℃无菌水浸种24 h效果最好,种子萌芽快,种子发芽率可达92.16%;(2)RD基本培养基中NO^(-)_(3)、K^(+)、Ca^(2+)含量分别以600,360,330mg/L为最优配比,最佳继代培养基配比为RD+6-BA 0.2 mg/L+NAA 0.01 mg/L,20 d增殖系数可达3.32;(3)NAA对任豆组培芽生根以及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比为1/2 MS+NAA 0.5 mg/L+AC 1.0 g/L,生根率可达100%,且根系粗壮发达,组培苗生长健壮,叶片浓绿舒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豆 组培 微枝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营养杯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冀恩锐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5期20-21,23,共3页
油松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态价值高。油松干形通直、材质坚硬,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笔者结合油松育苗及造林工作经验,对油松营养杯育苗及造林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油松种植及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油松 营养杯 育苗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