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苎麻胶质的基因型差异与成因及育种中利用的研究Ⅲ.苎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清泉 胡日生 +4 位作者 孙焕良 杨瑞芳 周清明 李利良 李罗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8-271,共4页
为了解苎麻胶质中各种成分的代谢机理 ,研究了 2 5份苎麻品种胶质含量及其组分与植株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关系 .根据电泳图谱中 POD酶带的数目、迁移率和酶活性 ,将供试品种分为 4类 :仅第二酶带 (Rf=0 .5 4)活性强的为第 类型 ,... 为了解苎麻胶质中各种成分的代谢机理 ,研究了 2 5份苎麻品种胶质含量及其组分与植株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关系 .根据电泳图谱中 POD酶带的数目、迁移率和酶活性 ,将供试品种分为 4类 :仅第二酶带 (Rf=0 .5 4)活性强的为第 类型 ,仅第三酶带 (Rf=0 .5 9)活性强的为第 类型 ,第 类型的上述两条酶带活性均较强 ,第 类型则此二酶带活性均较弱 .苎麻胶质及胶质各组分的含量均以第 类型品种最高 ,第 类型品种最低 ,第 , 类型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POD活性与木质素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0 .2 75 - 0 .0 18x(r=0 .80 1*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基因型 胶质含量 过氧化物酮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和乙烯利对不同性别苎麻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亮 周精华 +2 位作者 邢虎成 白莎莎 李杰 《作物研究》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雌性苎麻和雌雄同株异花苎麻为材料,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和赤霉素,系统探讨其对不同性别苎麻的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使苎麻雄性化,而乙烯利使苎麻向雌性方向发展。喷施赤霉素和乙烯利可以提高苎麻产量,... 以雌性苎麻和雌雄同株异花苎麻为材料,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和赤霉素,系统探讨其对不同性别苎麻的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使苎麻雄性化,而乙烯利使苎麻向雌性方向发展。喷施赤霉素和乙烯利可以提高苎麻产量,本试验中,两种激素50 mg/L和100 mg/L处理时,雌雄同株异花苎麻和雌性苎麻增产效果最好。赤霉素处理下雌雄同株异花苎麻和雌性苎麻纤维支数都降低。雌雄同株异花苎麻纤维支数随乙烯利处理浓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200 mg/L处理最好,为2 688支,雌性苎麻则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50 mg/L处理下最优,为2 463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性别 乙烯利 赤霉素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肖呈祥 崔国贤 +3 位作者 孙敬钊 曹诣 张小龙 白玉超 《作物研究》 2014年第3期324-327,共4页
苎麻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出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其大多以糖苷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癌、抗肿瘤等重要药理作用。对苎麻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与功能,提取、纯化和检测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 苎麻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出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其大多以糖苷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癌、抗肿瘤等重要药理作用。对苎麻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与功能,提取、纯化和检测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苎麻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属 黄酮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苧麻不同生长期的机械物理性能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邵宽 崔运花 +2 位作者 罗运选 廖晓露 尹邦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1,共4页
本文以动态观点研究各季苧麻纤维的机械物理性能及生物学特性与生长期关系的变化规律。大量数据证明,按传统的农作制度,我国苧麻生长期过长,致使苧麻纤维粗壮,品质低下,有的甚至超过1特。因此,将每年收三季苧麻改为收四季苧麻,即可提高... 本文以动态观点研究各季苧麻纤维的机械物理性能及生物学特性与生长期关系的变化规律。大量数据证明,按传统的农作制度,我国苧麻生长期过长,致使苧麻纤维粗壮,品质低下,有的甚至超过1特。因此,将每年收三季苧麻改为收四季苧麻,即可提高优质苧麻纤维在原麻中的构成比例,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生长期 物理性能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纤维细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星 伍波 孙焕良 《作物研究》 2007年第B12期693-696,共4页
从苎麻纤维细度生物学基础的植物学、细胞学、遗传学角度和栽培、生化、生态环境、土壤结构及养分、收获和剥制加工六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分析影响苎麻纤维细度的因素,为苎麻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苎麻 纤维细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雄性不育苎麻细胞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丽君 邢虎成 马艳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探明苎麻雄性不育材料和可育材料在花芽分化和花药发育上的差异,选取不可育材料雄化萎缩型同青5号、花被不开裂型弯子苎麻、花粉不育型黄小叶和可育材料中苎1号(对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进行雄花花芽发育形态比较。结果表... 为探明苎麻雄性不育材料和可育材料在花芽分化和花药发育上的差异,选取不可育材料雄化萎缩型同青5号、花被不开裂型弯子苎麻、花粉不育型黄小叶和可育材料中苎1号(对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进行雄花花芽发育形态比较。结果表明:3种雄性不育苎麻花芽发育较可育苎麻中苎1号快,在花芽发育到0.3~0.5cm时,已完成了雌、雄蕊的分化。参照可育苎麻材料的花芽分化和花药发育,推测3种雄性不育材料不育的原吲分别为园青5号花芽在分化出花药和花丝后,花药不会继续分化形成花粉囊,而是变形萎缩甚至消失形成空腔;弯子苎麻在花粉分化阶段花被木质化严重;黄小叶花粉囊不破裂,花粉粒颜色逐渐变深.花丝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雄性不育 细胞学 石蜡切片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基因资源的光合作用及其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飞虎 李娟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研究了来自全国主要苎麻产区的基因资源光合作用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显著影响苎麻田间净光合强度(Pn)的因素,头、二、三麻依次减少;其中胞间CO_2浓度、叶室CO_2浓度、气孔阻力和气孔导度对三季麻Pn均有显著影响,而蒸腾强... 研究了来自全国主要苎麻产区的基因资源光合作用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显著影响苎麻田间净光合强度(Pn)的因素,头、二、三麻依次减少;其中胞间CO_2浓度、叶室CO_2浓度、气孔阻力和气孔导度对三季麻Pn均有显著影响,而蒸腾强度对头、二麻Pn,叶温对二、三麻Pn有显著影响。(2)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各季麻Pn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这些方程对Pn的回归拟合结果,头、二、三麻平均误差率分别为3.35%,1.46%和3.30%。(3)季内各基因型问Pn差异显著,季间Pn则三麻>二麻>头麻;Pn与原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n与单纤维支数相关不显著。头、二、三麻Pn均较高的资源有:浏阳“鸡骨白”、邻水“牛皮麻”、邻水“红顶家麻”、“园青6号”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基因 种质资源 光合作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雄性不育系的感光感温类型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怀建 刘飞虎 +1 位作者 梁雪妮 周跃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应用现蕾促进率 ( %)和感温指数来反映 6份苎麻雄性不育系的光温反应特性 ,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的感光性可分为强感光和弱感光 2类 ;其感温性可分为强感温、中感温和弱感温 3类。根据上述 2项指标 ,可将供试材料的光温反应型分为
关键词 苎麻 雄性不育系 感光性 感温性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韧皮纤维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晏春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了寻求苎麻栽培的科学管理依据及提高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途径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苎麻纤维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苎麻纤维细胞壁具有 6个层次 ,其中初生壁 1层 ,次生壁 5层 .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 ,发现苎麻纤维次生... 为了寻求苎麻栽培的科学管理依据及提高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途径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苎麻纤维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苎麻纤维细胞壁具有 6个层次 ,其中初生壁 1层 ,次生壁 5层 .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 ,发现苎麻纤维次生壁具 3个不同的螺旋层次 ,即外层、中层和内层 ,内、外层纤维素微纤丝近横向排列 ,中层微纤丝近轴向排列 ;结节处纤维素微纤丝出现断裂、缺损或附加 ,这些是影响苎麻纤维长度、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韧皮纤维 细胞壁 超微结构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磷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坤 康万利 +2 位作者 揭雨成 杜晓华 邢虎成 《作物研究》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10个苎麻种质磷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以筛选出磷利用效率较高的种质。采用旱地试验、坡地试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测定了不同种质的农艺性状、地上部干重和地上部磷含量,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0个种质磷利用效率进行分类。综合3个试验结... 对10个苎麻种质磷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以筛选出磷利用效率较高的种质。采用旱地试验、坡地试验、温室盆栽试验相结合,测定了不同种质的农艺性状、地上部干重和地上部磷含量,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0个种质磷利用效率进行分类。综合3个试验结果,可将10个品种分为3类:磷素吸收利用较强的是浏阳野麻、中苎1号、湘苎XB、湘苎X3、湘苎X1,磷素吸收利用能力中等的是湘苎X2、湘苎3号、多倍体1号,磷素吸收利用能力较差的是冷水江野麻、长沙野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利用效率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苧麻不同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Ⅱ.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清泉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550-557,共8页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湘苧3号、湘苧4号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苧麻品种间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季别生态条件下,各品种功能叶的光合速率存在差异,头麻品种间差异较小,二,三麻差异较大.(2)品种间的比叶重...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湘苧3号、湘苧4号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苧麻品种间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季别生态条件下,各品种功能叶的光合速率存在差异,头麻品种间差异较小,二,三麻差异较大.(2)品种间的比叶重和群体叶面积系数也有差异,其中叶面积系数与光合产物积累速率及产量呈正相关,而比叶重与光合速率和产量无相关性.(3)品种间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且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及产量有正相关趋势.(4)品种间功能叶对光强的适应性有一定差异,低光强时,湘苧3号的光合速率比芦竹青稍高,高光强时这种差异较大.功能叶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和相对湿度,品种间差异不明显,但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湘苧3号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芦竹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光合作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不同品种叶片光合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Ⅰ. 碳素代谢与产量形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清泉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18-124,共7页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C-20,C-2-14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苎麻品种间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分配方向以及品种间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差异进行比较,并研究不同季别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a.品种间的光合速率、同化物...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C-20,C-2-14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苎麻品种间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分配方向以及品种间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差异进行比较,并研究不同季别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a.品种间的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分配方向、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有显著差异;b.苎麻的光合碳代谢能力与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星正相关,两个新品种(尤其是C-20)的高光台效率是它们高产的物质基础,因而在苎麻育种中,可用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和运转方向作为预测苎麻产量的综合生理指标。c.苎麻三季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表明,苗期早施肥是获得苎麻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光合作用 碳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与雌雄异花同株苎麻农艺性状和叶绿素与碳氮含量的比较
13
作者 邢虎成 王亮 +3 位作者 揭雨成 周清明 佘玮 崔国贤 《作物研究》 2011年第4期354-357,共4页
以雌性苎麻GBN09与雌雄异花同株苎麻GBN08为材料,比较分析它们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和碳、氮含量,结果表明:GBN08的株高、有效株率、出麻率和产量均高于GBN09,茎粗低于GBN09;GBN08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C/N值大于GBN09,但花... 以雌性苎麻GBN09与雌雄异花同株苎麻GBN08为材料,比较分析它们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和碳、氮含量,结果表明:GBN08的株高、有效株率、出麻率和产量均高于GBN09,茎粗低于GBN09;GBN08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C/N值大于GBN09,但花蕾的C/N值小于GBN09;GBN08雄花(蕾)的C/N值大于雌花(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性苎麻 雌雄异花同株苎麻 农艺性状 叶绿素 碳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雌性苎麻胚胎学研究
14
作者 谭燕群 王铃林 +1 位作者 严奕 揭雨成 《作物研究》 2014年第1期31-33,共3页
以全雌性苎麻GBN09为材料,在对其套袋处理的基础上,从现蕾开始,进行连续取材,采用FAA固定和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全雌性苎麻胚囊发育过程,探究全雌性苎麻生殖方式。结果表明:全雌性苎麻大孢子母细胞可以发育成为有功能的大孢子,在没有... 以全雌性苎麻GBN09为材料,在对其套袋处理的基础上,从现蕾开始,进行连续取材,采用FAA固定和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全雌性苎麻胚囊发育过程,探究全雌性苎麻生殖方式。结果表明:全雌性苎麻大孢子母细胞可以发育成为有功能的大孢子,在没有授粉的情况下,部分功能大孢子可以分裂和分化形成完整的胚,形成种子,同时发现部分功能大孢子不能形成完整的胚,表明全雌性苎麻GBN09属于兼性无融合生殖型,而不是专性无融合生殖型,并排除了GBN09的无融合生殖方式属于二倍体孢子生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无融合生殖 全雌性 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根叶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盛忠梅 刘湘新 +3 位作者 朱天倬 黎觐臣 李宗道 王春桃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144-148,共5页
经定性分析,苎麻根叶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酸和黄酮甙。体外抑菌试验证明苎麻有机酸盐对14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经临床疗效试验,对试验动物感染肺炎球菌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治疗仔猪白痢病的有效率达94.6%,治疗猪肠炎腹泻的疗效... 经定性分析,苎麻根叶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酸和黄酮甙。体外抑菌试验证明苎麻有机酸盐对14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经临床疗效试验,对试验动物感染肺炎球菌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治疗仔猪白痢病的有效率达94.6%,治疗猪肠炎腹泻的疗效达89.8%,治疗猪感冒病的疗效为73.8%,经药理试验苎麻有机酸盐有止血作用,用浓度5%的止血效果与20%的6-氨基乙酸相近,苎麻根黄嗣甙对哺乳动物子宫的机能活动有一定影响,对未孕子宫可加强其收缩力,而对怀孕子宫则能抑制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全文增补中
不同限制因子对苎麻纤维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春桃 肖丽兰 李宗道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91-103,共13页
根据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a.不同品种的苎麻纤维支数有显著差异,高支数品种与低支数品种间相差可达1500支以上;b.苎麻不同生长期与纤维支数关系很大,最早一期收获与最迟一期收获二者纤维支数相差达1~1.5倍;c.苎... 根据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a.不同品种的苎麻纤维支数有显著差异,高支数品种与低支数品种间相差可达1500支以上;b.苎麻不同生长期与纤维支数关系很大,最早一期收获与最迟一期收获二者纤维支数相差达1~1.5倍;c.苎麻解剖结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密切,单纤维细度和强力受纤维细胞直径和壁厚的共同作用表现为纤维细胞壁截面积大小的制约,优质高产苎麻品种的茎截面解剖特点是单个纤维细胞壁截面积较小,而茎内纤维细胞数目较多,类型I的苎麻品种C区酶带活性强,纤维支数高;d.不同海拔高度与苎麻单纤维支数成正相关,单纤维支数随着栽植密度而增加;e.土壤缓效钾与纤维支数,土壤速效钾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纤维支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硼肥和螯合稀土能提高纤维支数;f.种子繁殖显著降低产量和纤维支数;g.提高苎麻纤维支数的措施是,采用无性繁殖、严禁种子繁殖,实行良种区域化,一地一种,以及经济施肥和配方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纤维 细度 影响因素
全文增补中
苎麻染色体核型和Giemsa C-带型及PMC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尧楚 段映池 +2 位作者 蒋佐升 谢卓荣 李宗道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9-15,共7页
本试验以苎麻品种芦竹青为材料,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有丝分裂以嫩稍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iemsa带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18(S)st+2(S)SAT,全... 本试验以苎麻品种芦竹青为材料,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有丝分裂以嫩稍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iemsa带型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18(S)st+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的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的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减数分裂以2%醋酸洋红压片,发现同一株上幼蕾着生的部位不同,其发育进度不一致,以着生在茎的中,上部的幼蕾发育快,同一枝梗上以着生于下部的幼蕾发育早,而同一幼蕾的PMC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后期I,末期I以及后期I,四分体等阶段同步程度高,同时观察到存在一定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染色体核型 C-带型 减数分裂
全文增补中
苎麻木质素合成酶CAD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伟溢 陈建荣 +3 位作者 彭彦 张学文 郭清泉 赵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1-486,共6页
采用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苎麻栽培种湘苎3号CAD基因全长cDNA序列;再运用qRT–PCR技术对木质素含量不同的代表性苎麻品种湘苎1号、湘苎3号、湘潭大叶白和城步青麻的CAD基因在其茎秆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使用1%间苯三酚和25... 采用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苎麻栽培种湘苎3号CAD基因全长cDNA序列;再运用qRT–PCR技术对木质素含量不同的代表性苎麻品种湘苎1号、湘苎3号、湘潭大叶白和城步青麻的CAD基因在其茎秆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使用1%间苯三酚和25%盐酸对4种苎麻茎横切片进行特异染色,观察品种间木质素染色度。结果表明,获得的苎麻CAD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 378 bp(GenBank登录号,KF758396),编码359个氨基酸,推导为苎麻肉桂醇脱氢酶(BnCAD)。该推导蛋白质与已报道的几种植物木质素合成酶CAD的同源性均达90%以上,其中与蒺藜苜蓿的同源性达97%。运用qRT–PCR方法对BnCAD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苎麻CAD基因在湘苎1号和湘苎3号的韧皮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木质部的表达水平,而在城步青麻木质部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韧皮部的表达水平,该基因在湘潭大叶白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表达量接近。4种苎麻茎横切片的木质素染色结果表明,品种间木质素染色度与CAD基因在其韧皮部的表达量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木质素合成酶CAD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化指标预测苎麻产量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尹邦奇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25-33,共9页
1984~1987年对10个苎麻当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以及果胶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苎麻根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主酶带SS和FF的表现特征,把苎麻品种分为三种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低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 1984~1987年对10个苎麻当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以及果胶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苎麻根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主酶带SS和FF的表现特征,把苎麻品种分为三种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低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优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中质类型,酯酶同工酶中兵有强活性的5C酶带或4C和5C酶带是高产苎麻品种的特征,苎麻叶中果胶,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塘含量与苎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生化指标 产量 品质 预测
全文增补中
我国苎麻品种合理布局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春桃 黎觐臣 李宗道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提出了我国苎麻品种合理布局和发挥生产优势的建议。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布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