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优良豆科牧草——热研2号柱花草的选育及推广 被引量:31
1
作者 蒋侯明 何朝族 +1 位作者 李居正 林坚毅 《热带作物研究》 1992年第1期62-66,8,共6页
热研2号柱花草是通过对引进的45份柱花草种质进行试种观察、品比、区域、生产试验选出的184柱花草。它适应性强、耐酸瘦土,抗病,高产,平均亩产青草3074公斤,比原推广品种格拉姆柱花草(CV.Graham)增产36%;据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干物质含... 热研2号柱花草是通过对引进的45份柱花草种质进行试种观察、品比、区域、生产试验选出的184柱花草。它适应性强、耐酸瘦土,抗病,高产,平均亩产青草3074公斤,比原推广品种格拉姆柱花草(CV.Graham)增产36%;据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干物质含粗蛋白质15~16%,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它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优良的豆科牧草。适用于改良天然草地、刈割利用或晒制干草粉。近年来,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先后推广试种,尤以广东省发展较为迅速,至1991年止,累计种植36万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290年11月经全国牧草饲料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热研2号柱花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牧草 柱花草 选择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对柱花草属不同种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49
2
作者 蒋昌顺 《热带作物研究》 1995年第3期64-70,共7页
综述了我国对柱花草选育种、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技术、草粉饲用、种子生产等研究状况,以及柱花草的利用情况.
关键词 柱花草 品种 育种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诱变与离体培养结合筛选柱花草抗寒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小华 庄南生 +2 位作者 王英 高和琼 韩平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267,共5页
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在不同温度下对柱花草愈伤组织进行化学诱变处理,并结合添加有不同浓度L-羟脯氨酸的培养基进行离体筛选,将经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成小苗,采用1℃下光照培养8 d对小苗进行低温筛选,根据寒害程度将小苗分为... 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在不同温度下对柱花草愈伤组织进行化学诱变处理,并结合添加有不同浓度L-羟脯氨酸的培养基进行离体筛选,将经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成小苗,采用1℃下光照培养8 d对小苗进行低温筛选,根据寒害程度将小苗分为4个等级。随机选取寒害程度最低的(一级伤害)小苗2株,分别切取其一部分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的诱导,其愈伤组织作为测定抗寒生理指标的材料。结果表明,DES的浓度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呈负相关,处理的温度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亦呈负相关,0.4%DES(10℃,2 h)处理的愈伤组织经两步筛选后其存活率最高,为18.6‰,而对照为6.6‰。经过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的小苗在低温筛选后得到14株一级伤害苗,而对照植株中未获得一级伤害苗。抗寒生理指标的测试表明,一级伤害小苗的抗寒能力显著强于对照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硫酸二乙酯 L-羟脯氨酸 低温筛选 抗寒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铅对沙打旺种子萌发及早期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9
4
作者 曾祥玲 曹成有 +2 位作者 高菲菲 邵建飞 陈家模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71-77,共7页
采用溶液培养和盆栽实验研究了镉(Cd2+)和铅(Pb2+)对沙打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叶绿体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抗氧化系统中的2种抗氧化酶(SOD、CAT)活性的影响。Cd2+、Pb2+实验梯度分别为:0,1,2,3,10,20和0,500,1 000,1 500 mg/kg... 采用溶液培养和盆栽实验研究了镉(Cd2+)和铅(Pb2+)对沙打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叶绿体色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抗氧化系统中的2种抗氧化酶(SOD、CAT)活性的影响。Cd2+、Pb2+实验梯度分别为:0,1,2,3,10,20和0,500,1 000,1 500 mg/kg。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Pb2+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种子发芽进程受到严重抑制。Cd2+和Pb2+对沙打旺幼苗的株高、根长、根重和地上重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植物生长受到的影响越大。在同一浓度下,Cd2+、Pb2+对沙打旺胚根伸长抑制率大于对芽伸长的抑制率。随着Cd2+、Pb2+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Pb2+对叶绿素的影响大于Cd2+。脯氨酸含量、SOD和CAT的活性均出现低浓度(Cd2+浓度1 mg/kg,Pb2+浓度500 mg/kg)上升,高浓度(Cd2+浓度≥10 mg/kg,Pb2+浓度≥1 000 mg/kg)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PB^2+ 胁迫 发芽率 生理指标 沙打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高蛋白、高抗性苜蓿品种选育”总结报告
5
作者 王玉林 李红 +5 位作者 罗新义 柴凤久 武广才 吴德利 李芝 王树瑜 《黑龙江畜牧科技》 2000年第3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苜蓿 品种 选育 高产 高蛋白 高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ST-SSR技术分析银合欢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邵辰光 丁西朋 +1 位作者 白昌军 毕玉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1037,共7页
银合欢(Leucaena spp.)是豆科含羞草亚科银合欢属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了了解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184对引物对银合欢种质进行扩增,选择多态性较好的20对引物对48份银合欢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4对引物中有119对... 银合欢(Leucaena spp.)是豆科含羞草亚科银合欢属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了了解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184对引物对银合欢种质进行扩增,选择多态性较好的20对引物对48份银合欢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84对引物中有119对为有效引物,占总引物数的64.67%,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效引物55对,占有效引物数的46.22%,占总引物数的29.89%;使用多态性较好的20对引物对48份银合欢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相似系数为0.6182-0.9412,平均多态性信息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66和0.536。通过聚类分析将48份种质在相似系数0.78处分为5个类群,全部异叶银合欢(Leucaena diversifolia)种质聚在了类群I并与银合欢种质分开;单独聚类在类群II的c27号种质与其他银合欢种质差异较大,是较好的种内杂交育种的种质;类群V中不同来源地的银合欢各种质聚在一起,可能与银合欢自交不育和育种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合欢 柱花草 ESTSSRs 分子标记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盆播苗抗炭疽病接种鉴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易克贤 何华玄 《热带作物研究》 1997年第3期33-36,共4页
柱花草炭疽病是目前严重危及柱花草生产的主要病害。对22个柱花草优选株系的盆播苗进行了人工接种炭疽病原菌鉴定,初步选出一批有希望的抗病株系,为进一步育成抗病品种提供了种质和依据。
关键词 柱花草 盆播苗 炭疽病 抗病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农三号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晖玲 温尚文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1年第5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牧草 甘农三号紫花苜蓿 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级繁殖体系 种子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打旺种子在甘肃安西县繁殖初报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衍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41-244,共4页
将原产黄河古道的沙打旺引入气候条件近似的甘肃省安西县进行种子繁殖试验,结果获得成功。在试验范围内,一龄鲜草年产量为19500~27750kg/hm ̄2;2~4龄为31665~7500kg/hm ̄2;1~4龄为4110... 将原产黄河古道的沙打旺引入气候条件近似的甘肃省安西县进行种子繁殖试验,结果获得成功。在试验范围内,一龄鲜草年产量为19500~27750kg/hm ̄2;2~4龄为31665~7500kg/hm ̄2;1~4龄为41100~52350kg/hm ̄2:.种子产量1龄草为0(不结籽);2~5龄草在225kg/hm ̄2以上;2龄草平均种子产量为247.5kg/hm ̄2,最低为229.5kg/h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繁殖 沙打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放牧的“图牧3号”和“图牧4号”根蘖型苜蓿新品种选育及放牧利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渡 洪绂曾 +4 位作者 崔鲜一 彭玉梅 白永和 高振生 于康富 《中国草食动物》 2003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品种选育 放牧 苜蓿 “图牧3号” 品种特性 产量 根系 “图牧4号” 种植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炭疽病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英彩 《广西畜牧兽医》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关键词 柱花草 炭疽病 抗病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小蜂基因组测序完成
12
作者 任海军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0年第1期4-4,共1页
据新华社华盛顿1月14日电.一个国际科研团队14日报告说.他们测定了3种金小蜂的基因组序列,并揭示了金小蜂具备的一些可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有用的特征。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国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关键词 金小蜂 基因组测序 《科学》杂志 基因组序列 病虫害防治 科研团队 研究成果 华盛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