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代惠萍 冯佰利 +3 位作者 高金锋 高小丽 王鹏科 柴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7-220,共4页
以榆糜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植株衰老,不同叶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保护性酶活性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旗叶活性氧保护酶含量高且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且增长缓慢,在... 以榆糜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植株衰老,不同叶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保护性酶活性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旗叶活性氧保护酶含量高且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且增长缓慢,在籽粒灌浆中后期表现更为明显。研究认为,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延缓叶片衰老,对促进糜子籽粒充实,提高糜子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叶片衰老 活性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糜子物质运转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翠 赵伟洁 +5 位作者 刘瑞 晁桂梅 周瑜 苏旺 屈洋 冯佰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探索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糜子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榆糜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利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处理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比较,进而分析研究了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成熟期中度(占田间最大持水量... 为探索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糜子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榆糜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利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处理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比较,进而分析研究了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成熟期中度(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45%)、重度水分胁迫(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20%~25%)对糜子强、弱势粒灌浆特性与抽穗后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全生育期充足供水,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相比,重度水分胁迫下,籽粒的起始生长势 R0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 Tmax延迟,灌浆后期时间缩短,灌浆中期和后期的贡献率下降,茎鞘向穗部的物质转运率降低,进而影响结实率和产量,其中孕穗期重度水分胁迫的穗粒数和穗粒质量比对照分别降低了44.62%和38.19%,是降幅最大的;中度水分胁迫加快了糜子灌浆进程,促进了糜子叶片和茎鞘向穗部的物质转运率,提高了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提高了糜子产量,其中拔节期中度水分胁迫是增加幅度最大的,其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穗粒质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4.17%、17.92%、7.19%、41.14%。因此,在适度水分胁迫下,协调并提高糜子籽粒的灌浆起始生长势和前期、中期的灌浆速率以及茎鞘向穗的物质转运率,对于保证和提高糜子产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水分胁迫 籽粒灌浆 物质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肥对谷子长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君杰 李俊 乔治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菌肥浓度对谷子植株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晋品谷4号为材料,大田设置0(CK)、450(S 1)、900(S 2)、1350(S 3)、1800(S 4)和2250(S 5)kg/hm^(2)6种施肥梯度,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菌肥浓度对谷子植株叶面积、地上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晋品谷4号为材料,大田设置0(CK)、450(S 1)、900(S 2)、1350(S 3)、1800(S 4)和2250(S 5)kg/hm^(2)6种施肥梯度,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开花期施肥处理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CK,以S 4的叶面积最大,为203.03 cm^(2),比对照CK增长17.00%;开花期谷子地上鲜重和干重都以S 4最大,分别为579.46和153.02 g,并且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在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都以S 4净光合速率最高,分别为26.29、22.94和14.02μmol/(m^(2)·s),均表现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低的变化趋势,并且不同施肥处理都显著高于对照CK;不同施肥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到峰值出现降低趋势,以S 4的产量最高,为4995.00 kg/hm^(2),较对照CK增加17.80%。【结论】生物菌肥作为一种环保型肥料可以代替部分无机肥料,以1800 kg/hm^(2)的施用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肥 谷子 叶面积 地上生物量 净光合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断深层根对黍子根系及地上部营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永清 苗果园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采用根管土柱栽培的方法,研究了拔节期和抽穗期切断不同深度(20 cm和40 cm)根系对黍子根系整体及地上部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断根相比,在抽穗期和拔节期断掉20 cm或40 cm以下根系,均能导致黍子株高、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SOD与... 采用根管土柱栽培的方法,研究了拔节期和抽穗期切断不同深度(20 cm和40 cm)根系对黍子根系整体及地上部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断根相比,在抽穗期和拔节期断掉20 cm或40 cm以下根系,均能导致黍子株高、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SOD与POD活性、单株绿叶面积、总根活力、总根长、总根重及产量明显降低,旗叶M DA含量明显增高。抽穗期断深层根对黍子的影响大于拔节期。但同一生育时期不同深度断根处理间黍子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表明深层根系(40 cm以下根系)对产量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子 深层断根 营养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糜子萌发和幼苗质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金喜军 张盼盼 +5 位作者 屈春媛 张玉先 金毅 张俊杰 薛远财 李沅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154,共6页
试验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萌发和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浸种(CK1)和蒸馏水浸种(CK2)相比,烯效唑浸种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粘丰5号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而对齐黍1号的作用不显著,且高浓度浸种起抑制作用;烯效... 试验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盐胁迫下不同糜子品种萌发和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浸种(CK1)和蒸馏水浸种(CK2)相比,烯效唑浸种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粘丰5号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而对齐黍1号的作用不显著,且高浓度浸种起抑制作用;烯效唑浸种处理明显抑制了盐胁迫下两个供试品种糜子幼苗株高,并且抑制作用随浸种浓度的提高而加重;除粘丰5号的T5处理外,其它浸种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了盐胁迫下两个供试品种幼苗侧根数和侧根总长;不同浓度浸种处理均对盐胁迫下粘丰5号主根长起抑制作用,而高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T4和T5)则对齐黍1号主根长起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处理对盐胁迫下粘丰5号叶和齐黍1号叶、根中SOD活性起抑制作用,而T1和T2对粘丰5号根中SOD活性起一定促进作用,而适当浓度烯效唑浸种(25∽100 mg·L-1)可有效提高两个供试品种叶和根的APX活性。综合分析可知,T3处理(100 mg·L-1)虽对盐胁迫下两个供试糜子品种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是最显著,甚至起到抑制作用,但可明显促进幼苗重量、侧根发育、保护酶活性,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加大播种量的方法保证苗齐、苗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烯效唑 盐胁迫 萌发 幼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谷子根部细胞内pH值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小波 潘教文 +3 位作者 丁国华 李臻 王庆国 刘炜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40-44,共5页
利用BCECF-AM荧光染料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谷子根部细胞内的荧光强度,进而换算成细胞内pH值,以此来研建测定谷子根部细胞内pH值的方法。结果显示:正常水培条件下,谷子品种YG2和AN04根部细胞内pH值分别为5.85±0.11和5.77±0.... 利用BCECF-AM荧光染料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谷子根部细胞内的荧光强度,进而换算成细胞内pH值,以此来研建测定谷子根部细胞内pH值的方法。结果显示:正常水培条件下,谷子品种YG2和AN04根部细胞内pH值分别为5.85±0.11和5.77±0.26;盐处理下YG2和AN04根部细胞内pH值分别达到6.21±0.26和6.19±0.17,即盐敏感品种AN04根部细胞盐处理后pH值变化较大,提高7.28%,而抗盐品种YG2提高6.15%。这说明抗盐品种盐胁迫下细胞内pH值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对盐害的耐受力较高。该方法用来定量测定细胞内pH值具有可信性,亦可作为评价植物耐受胁迫能力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盐胁迫 BCECF-AM荧光染料 根部细胞内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糜子干物质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君杰 陈凌 +2 位作者 王海岗 张盼盼 乔治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糜子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结果表明,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均...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糜子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结果表明,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均以叶片干物质的移动率高于茎,茎干物质的转运率均高于叶片,茎和叶的移动率以施氮量150kg·hm-2、施磷量120kg·hm-2和保水剂60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41.82%和43.28%;与不施肥无保水剂(CK)相比,施氮量150kg·hm-2、施磷量120kg·hm-2和保水剂6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5389.36kg·hm-2,增产36.47%;产量与有效穗数、单株穗重和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0和0.71。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增加,保水剂处理比无保水剂处理产量高;施氮量150kg·hm-2、施磷量120kg·hm-2和保水剂60kg·hm-2处理组的糜子产量最高,茎和叶的干物质移动率最高,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为理想的水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水肥耦合 干物质运转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