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青稞品种(系)芽期耐盐性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齐国昌 余春磊 +2 位作者 罗小娇 张鹍飞 冯宗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55,75,共7页
以34份青稞品种(系)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进行芽期的耐盐性鉴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等方法对青稞材料进行了多指标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盐性较强的材料是XQ0478、白玉青稞、XQ0792、XQ0... 以34份青稞品种(系)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进行芽期的耐盐性鉴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等方法对青稞材料进行了多指标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盐性较强的材料是XQ0478、白玉青稞、XQ0792、XQ0198和N4-1等;耐盐性相对较弱的材料有矮黑六、矮六密、9718和9803-2。用综合指标值(D)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4份青稞品种(系)聚为三类:A类的青稞材料有8份,其D>0.5,代表耐盐性较强的品种(系);B类的青稞材料有4份,其D<0.3,代表耐盐性较敏感的品种(系);C类的青稞材料有22份,其0.3≤D≤0.5,为中度耐盐性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芽期 耐盐性 品种 综合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麦品种的选育 被引量:9
2
作者 赵理清 陆美琴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53-258,共6页
大麦的栽培历史悠久,在我国已有5000年历史.分布遍全国,但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盐碱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大麦种植面积在30年代超过1亿亩,为历史最高峰时期,总产约85亿公斤,亩产83公斤.50年代种植面积下降到5809万亩(... 大麦的栽培历史悠久,在我国已有5000年历史.分布遍全国,但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盐碱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大麦种植面积在30年代超过1亿亩,为历史最高峰时期,总产约85亿公斤,亩产83公斤.50年代种植面积下降到5809万亩(1957年曾回升到8107万亩),总产34.5亿公斤.80年代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000万亩,总产70亿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茎大麦技术在春性大麦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舒庆尧 戎均康 汪丽泉 《科技通报》 1990年第4期224-226,共3页
本文介绍了球茎大麦技术的程序和原理;根据3年(1986~1989)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在杭州条件下应用该技术的要点和达到的技术指标;提出了该技术在我国春性大麦育种中应用的程序。
关键词 大麦 育种 球茎大麦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种质资源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表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英虎 沈会权 +7 位作者 臧慧 栾海业 乔海龙 陶红 陈健 徐肖 杨红燕 陈和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794-1796,1798,共4页
为筛选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大麦优异资源及研究上述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多环境下对17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6.80 c... 为筛选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大麦优异资源及研究上述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多环境下对17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6.80 cm、32.39粒和39.18 g,二棱大麦每穗实粒数小于六棱大麦,但其千粒重高于六棱大麦,六棱大麦三性状的多样性均高于二棱大麦;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与穗长均呈正相关,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利用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将大麦种质资源聚成4类,其中聚类2中穗长较长,聚类3中千粒重较大,聚类4中每穗实粒数较多,根据聚类特点,优选出不同聚类中的优异材料13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种质资源 千粒重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2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效宗 杨兆兴 +1 位作者 王宜云 潘永东 《甘肃农业科技》 1999年第4期9-10,共2页
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经过8a选育出的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2号,具有优良的酿造品质和早熟、矮秆、抗倒伏、高产等特点。该品种生育期90~95d,株高70cm,原麦和麦芽品质均达国家优级标准;多点试验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5.10... 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经过8a选育出的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2号,具有优良的酿造品质和早熟、矮秆、抗倒伏、高产等特点。该品种生育期90~95d,株高70cm,原麦和麦芽品质均达国家优级标准;多点试验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5.10%,生产对比试验平均产量较对照增产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大麦 新品种 甘啤2号 选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剑叶及穗部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煜峰 郑翠凤 陆定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49-54,共6页
通过8个大麦品种的双列杂交,对大麦剑叶长、宽、面积、叶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以及穗长、小穗排数和着粒密度等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8个大麦品种的双列杂交,对大麦剑叶长、宽、面积、叶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以及穗长、小穗排数和着粒密度等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起着重要作用。从试验结果看,浙农12在改良穗型及叶型中是较好的亲本,立夏黄在改良叶型上可供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剑叶 配合力 穗部 光合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大麦品种区域试验
7
作者 许红丽 宋云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24-26,共3页
为筛选出适宜保山市隆阳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熟期适宜的大麦新品种,选择云南省啤酒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的9个参试品种进行试验,对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等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2YD(二)-2、22YD(二)-7... 为筛选出适宜保山市隆阳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熟期适宜的大麦新品种,选择云南省啤酒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的9个参试品种进行试验,对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等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2YD(二)-2、22YD(二)-7和22YD(二)-3的产量较高,整齐度好,综合抗性好,下年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22YD(二)-4、22YD(二)-5和22YD(二)-6的产量均较对照S500高,虽然有轻微白粉病发生,但是可以防控,下年继续参加大麦品种区域试验;22BL1-178和22YD(二)-8的经济性状较对照S500差,建议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品种 性状 产量 抗逆性 云南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浙皮2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8
作者 赵理清 鲁华明 +2 位作者 李光明 陆美琴 王乃玲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05-206,共2页
一、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浙皮2号(即83-12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78年春用78-843为母本,78-932为父本进行杂交,1980年(指收获年份,下同)从F_2代分离群体中选出3个单株,1981年从F_3代选出2个单株,1982年从F_4代选出5个单株和1个株系,198... 一、选育经过和产量表现浙皮2号(即83-12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78年春用78-843为母本,78-932为父本进行杂交,1980年(指收获年份,下同)从F_2代分离群体中选出3个单株,1981年从F_3代选出2个单株,1982年从F_4代选出5个单株和1个株系,1983年(F_5代)定型。1984年将该品系提升进入鉴定试验,1985年参加省品比试验的同时,开始多点试验。1986、1987年参加两年省大麦区域试验,1988年参加省生产试验。1987、1988年参加两年湖州市大麦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浙皮2号 选育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RDA的大麦育种研究
9
作者 崔士友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9-20,共2页
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自1977年建成以来,在大麦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以及品种选育方面做出了许多显著成绩。 大麦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评价 种质资源是大麦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大麦遗传种质资源的研究在于开发。
关键词 ICARDA 大麦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阳区优质大麦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杨兆才 杨国田 +1 位作者 何学芹 宋云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4期34-34,38,共2页
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大麦生产前景广阔,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隆阳区发展啤饲大麦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啤饲大麦 高产 栽培技术 云南保山 隆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的大麦种质资源与育种
11
作者 蔡义忠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24,共2页
埃塞俄比亚是Vavilov所确定的世界作物起源中心之一,是世界大麦遗传多样性中心。大麦是埃塞俄比亚仅次于苦麸(Teff)的第二大粮食作物,1987—1989年平均收获面积87万ha,约占禾谷类作物栽培面积的18%,年产量107.4万t,单产1.23t/ha。
关键词 大麦 种质资源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棱大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绍英 蔡仁祥 +2 位作者 王仁杯 程兵 朱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71-77,共7页
用甘木二条等七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和1992年的亲本和F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蛋白质%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用甘木二条等七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和1992年的亲本和F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蛋白质%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与S-096杂交的组合粒重最高,与甘木二条的杂交组合皮壳率低,与黔浙1号的杂交组合粒重较高、粒形较短圆。遗传方差分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粒形、粒重和皮壳率性状主要受基因主效应控制,基因×环境互作效应较弱。蛋白质含量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控制,直接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也较强。控制种子粒长的遗传效应主要是母体加性、显性效应以及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粒宽、粒厚、粒重和皮壳率则主要受种子基因的直接显性效应控制,其次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二棱大麦 粒型 粒重 蛋白质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汪军妹 张国平 +1 位作者 陈锦新 丁守仁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3-254,共2页
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①汪军妹张国平陈锦新丁守仁(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Variationinβ┐GlucanContentamongBarleyGenotypesand... 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①汪军妹张国平陈锦新丁守仁(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Variationinβ┐GlucanContentamongBarleyGenotypesandItsRelationships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葡聚糖 基因型差异 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个地方大麦籽粒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文英 陈升位 +3 位作者 王楠 王家曦 杨映宝 王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7-664,共8页
分析不同大麦品种籽粒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差异,有利于大麦功能食品开发。本文采用甲醇溶液浸提法提取25个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品种籽粒黄酮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结果表明,25个籽粒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 分析不同大麦品种籽粒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差异,有利于大麦功能食品开发。本文采用甲醇溶液浸提法提取25个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品种籽粒黄酮类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含量。结果表明,25个籽粒颜色不同的地方大麦籽粒含有儿茶素、杨梅素、山柰酚和槲皮素4种已知黄酮醇和18种未知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儿茶素和滞留时间为4.65,5.48和6.17 min的黄酮类化合物为共同成分,‘义乌红壳四棱’(ZJ259)籽粒的黄酮类化合物较多(17种)。紫色或紫黑色大麦品种籽粒含有儿茶素、杨梅素和山柰酚等6种黄酮类化合物共同成分,与其他颜色的籽粒相比有较多共同成分。籽粒颜色可作为大麦黄酮类化合物的辅助选择标记。25个大麦品种籽粒总黄酮质量分数在143.50~952.74μg/g之间,其中‘临海六棱自落芒’(ZJ119)的最高。‘临海六棱自落芒’(ZJ119)等10个材料籽粒有高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或者总黄酮,可用于提取大麦籽粒黄酮类化合物,也可作为专用育种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大麦 成熟籽粒 黄酮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棱大麦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徐绍英 陈文华 +2 位作者 张伟梅 蔡仁祥 朱军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用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1992年的亲本和F_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研究表明,... 用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1992年的亲本和F_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研究表明,与S-096杂交的组合粒重最高,与甘木二条杂交的组合皮壳率低,与黔浙1号杂交的组合粒重较高、粒形较短园。遗传方差分量的分析结果,粒形、粒重和皮壳率性状主要受基因主效应控制,基因×环境互作效应较弱,控制种子粒长的遗传效应主要是母体加性、显性效应以及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粒宽、粒厚、粒重和皮壳率则主要受种子基因的直接显性效应控制,其次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文中还分析了粒形性状与粒重和皮壳率的普通直接遗传率和普通母体遗传率及遗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棱大麦 粒形 粒重 皮壳率 种子遗传效应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化钠对不同大麦品种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18
16
作者 曹欣 杨煜峰 钱强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在大麦诱变育种中,叠氮化钠(NaN_3)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诱变剂之一,因为它除了使用简便,无残留性和费用低廉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诱变效率高,并且所诱发的突变体是基因水平的突变,而不诱发染色体畸变。国外对NaN_3的诱变特性、最佳条件等已... 在大麦诱变育种中,叠氮化钠(NaN_3)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诱变剂之一,因为它除了使用简便,无残留性和费用低廉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诱变效率高,并且所诱发的突变体是基因水平的突变,而不诱发染色体畸变。国外对NaN_3的诱变特性、最佳条件等已有较多的研究,国内毛炎麟等对NaN_3诱变产生的嵌合体特性等有所报导。本文进一步研究了NaN_3对不同大麦品种在诱变效应上的差异,以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品种 诱变 叠氮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裸大麦叶色突变体的选育及其突变性状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升位 王楠 +4 位作者 陈疏影 何丽 王君兰 袁晓鸣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大麦叶色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功能鉴定和激素生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利用0.5%EMS诱变裸大麦品种"北青7号"干种子,通过自交繁殖分离到M4代黄条纹、淡绿和黄化3种叶色突变体植株。突变体与亲本材料的性状比... 大麦叶色突变体在光合作用机理、基因功能鉴定和激素生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利用0.5%EMS诱变裸大麦品种"北青7号"干种子,通过自交繁殖分离到M4代黄条纹、淡绿和黄化3种叶色突变体植株。突变体与亲本材料的性状比对分析表明,3种叶色突变体带有矮秆、节间缩短2种突变性状,其中,黄条纹和黄化2种突变体还带有穗长缩短突变。3种叶色突变体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Chla质量分数下降比Chlb的更快,其中,以黄化突变体中叶绿素质量分数最低、Chla质量分数下降最快。3种叶色突变体在4个时间点的光合效率都显著低于亲本光合效率,其中,黄化突变体光合效率在4个时间点最低。黄条纹突变体光合效率的提高和减弱比亲本的慢,淡绿和黄化2种突变体的提高和减弱比亲本的快。3种叶色突变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可能涉及不同的基因突变,在光合作用机理等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大麦 叶色突变体 形态特征 叶绿素 光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基因型和2,4-D浓度对青稞成熟胚出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升位 陈疏影 +1 位作者 赵志萍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7-782,共6页
成熟胚培养是转基因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品种基因型和2,4-D浓度对成熟胚培养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青稞转基因的效率。本文采用加入20 g/L麦芽糖的MS培养基[m(麦芽糖):m(蔗糖)=1∶2]和完全随机设计,分析了5种2,4-D浓度对5个青稞品种成熟胚... 成熟胚培养是转基因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品种基因型和2,4-D浓度对成熟胚培养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青稞转基因的效率。本文采用加入20 g/L麦芽糖的MS培养基[m(麦芽糖):m(蔗糖)=1∶2]和完全随机设计,分析了5种2,4-D浓度对5个青稞品种成熟胚出愈率的影响,比较了14个青稞品种的成熟胚出愈率。结果表明,2,4-D浓度和品种基因型均极显著地影响青稞成熟胚出愈率,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青稞成熟胚出愈率随2,4-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4 mg/L处理中出愈率达到最高,随后出愈率随2,4-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对照(0 mg/L)的出愈率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处理的出愈率,但其他4个2,4-D浓度处理的出愈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14个青稞品种的成熟胚出愈率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其中ZJ-45等7个品种的出愈率达到了(90.00±7.07)%,显著高于D-5等6个品种的成熟胚出愈率。ZJ-45等7个品种可用于成熟胚培养;用PEG和双蒸水先后浸种3 h和19 h,将成熟胚置于加入20 g/L麦芽糖和4 mg/L 2,4-D的MS培养基[m(麦芽糖):m(蔗糖)=1∶2]上培养是ZJ-45等7个青稞品种成熟胚培养的适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成熟胚培养 2 4-D浓度 品种基因型 出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个大麦矮秆候选种质的农艺性状差异和育种价值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猛道 李静烨 +4 位作者 陈雪青 陈升位 沈真辉 吴亚琼 莫凡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1-596,共6页
矮秆种质是大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一些不良性状使得育种中可被广泛使用的大麦矮秆种质的数量较少。利用已鉴定的矮秆大麦品种矮秆齐、尺八大麦和浙皮1号为对照,本研究鉴定了17大麦品种的株高,筛选到16份大麦矮秆种质,其中特... 矮秆种质是大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一些不良性状使得育种中可被广泛使用的大麦矮秆种质的数量较少。利用已鉴定的矮秆大麦品种矮秆齐、尺八大麦和浙皮1号为对照,本研究鉴定了17大麦品种的株高,筛选到16份大麦矮秆种质,其中特矮秆种质11份、普通矮秆种质5份。在16份大麦矮秆种质中,尺八大麦、红原黑青稞和机械裸等7份矮秆种质携带矮秆基因uzu,Himalaya Hrmdaya和印度矮生分别携带矮秆基因br或sdw。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6份矮秆种质种具有1或多个优良性状,且株高与低单穗粒重、低结实率或低百粒重等性状没有关联性,可用作矮化育种亲本。在16份矮秆种质中,91G-318、Himalaya Hrmdaya和加久等6份矮秆材料携带br、sdw或其他未知矮秆基因,可作为中国大麦矮化育种的新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矮秆种质 农艺性状差异 相关分析 育种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棱大麦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赵理清 陆美琴 +1 位作者 李光明 王乃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51-156,共6页
采用半双列杂交法,将10个二棱大麦亲本配成45个组合。对F_1代及其亲本12个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表明:除GCA和SCA各1个性状显著外,其余均达极显著水准。GCA较高的性状,反映了亲本基因加性效应较大,易在后代遗传与稳定。选择应从GCA入手,再进... 采用半双列杂交法,将10个二棱大麦亲本配成45个组合。对F_1代及其亲本12个性状的配合力研究表明:除GCA和SCA各1个性状显著外,其余均达极显著水准。GCA较高的性状,反映了亲本基因加性效应较大,易在后代遗传与稳定。选择应从GCA入手,再进行SCA选择。判断组合的优劣,不仅要根据SCA的高低,还要根据双亲的平均表现。最后筛选出了优良亲本及优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棱大麦 农艺性状 配合力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