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单季直播晚粳稻播期播量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周龙根
-
机构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种子管理站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288-290,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AY1006)
-
文摘
采用不同播期与播量,研究对直播单季晚粳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与最高苗、成穂率、千粒重、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有效穂呈正相关,与主茎总叶数、节间数、每穂总粒、结实率呈负相关;播种量与有效穂、千粒重、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最高苗、结实率呈正相关,与成穂率、节间数、每穂总粒呈负相关;适宜播种期为5月27日至6月14日,适宜播种量为29.5~38.5 kg·hm-2。
-
关键词
单季晚粳稻
直播
播种期
播种量
性状
-
分类号
S511.4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单季杂交稻浙优12播期试验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汪美良
-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11-12,共2页
-
文摘
播期试验结果表明,晚粳糯杂交组合浙优12的适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期播种可获高产,且收获期早;5月中旬播种,结实率产量偏低;6月中下旬播种,产量居中,但收获期偏迟,成熟易受气候影响。
-
关键词
单季杂交稻
浙优12
播期
-
分类号
S511.4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直播单季晚稻高产群体质量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金圣贤
施月欢
-
机构
上海市宝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1999年第3期13-14,共2页
-
文摘
直播稻省本、增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运用水稻群体质量优化调控理论,于1997年在市级示范方机直播稻栽培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成效。 机直播对单季晚稻“8961”在保持足够数量个体的同时,提高群体内各个体的质量,走适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栽培途径,最大特点在发展个体质量的前提下保持适宜的群体而取得水稻高产。
-
关键词
晚稻
单季稻
水直播
群体质量
高产
调控
-
分类号
S511.33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4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晚粳稻浙粳2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 4
-
-
作者
丁勇
管耀祖
龚利强
黄惠芳
-
机构
浙江省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杭州市种子总站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522-523,共2页
-
文摘
浙粳28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选育而成的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8002)。表现中熟,株高中等,有效穗较多,结实率较高,青秆黄熟,较耐肥抗倒,丰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感褐稻虱;米质与对照相仿。适宜在杭州地区作单季稻种植。
-
关键词
晚粳稻
浙粳28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11.410.37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籼稻钱优1号的种植表现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吴洪山
-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良种场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66-67,81,共3页
-
文摘
钱优1号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核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6年参加浙江省和金华市单季杂交稻组区试和生产试验,均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佳、苗势旺、分蘖力较强、易栽培。栽培上应重点抓好稀播育壮秧、插足落田苗、增施磷钾肥、超前控苗、防病治虫等工作。
-
关键词
籼稻
钱优1号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11.410.37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粤优938在高海拔地区种植表现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吴利兵
-
机构
庆元县种子公司
-
出处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第B12期234-235,共2页
-
文摘
粤优938在庆元县高海拔地区种植表现为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一般每穗179~189粒,结实率87%左右,千粒重27g左右。平均单产545.7kg/667m2,比对照品种Ⅱ优10号增产10.7%。栽培上要求适时早播,合理密植,肥料施用要早促、中稳、后控。严防稻曲病和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
-
关键词
粤优938
高海拔种植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11.410.37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杂交稻T55优627的特征特性表现及栽培技术
- 7
-
-
作者
杨卓飞
黄钰淼
-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种子管理站
-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509-510,共2页
-
文摘
T55优627是宁德市农科所用T55A与自育的恢复系Ⅱ恢627配组而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较广,抗稻瘟病等特点。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关键词
杂交稻
T55优627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11.410.37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