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无终止子的RFP报告基因捕获水稻终止子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军 瞿绍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8-763,共6页
基因捕获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文章构建了水稻PolyA捕获载体pLJ19,该载体含有用于检测转化事件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及用于进行PolyA捕获的无终止子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RFP),在水稻转化愈伤组织阶段筛... 基因捕获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文章构建了水稻PolyA捕获载体pLJ19,该载体含有用于检测转化事件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及用于进行PolyA捕获的无终止子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RFP),在水稻转化愈伤组织阶段筛选同时含有GFP及RFP的转化愈伤组织并进行RFP插入位点T-DNA侧翼序列(FST)分析可获得水稻终止子序列。将pLJ19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的胚性愈伤组织,获得了17个具有PolyA捕获事件的愈伤组织。FST序列分析表明6个T-DNA插入在水稻基因组序列中,其中有5个T-DNA插入在水稻基因3’端附近。结果表明,pLJ19载体可用于水稻终止子捕获研究中,可为水稻终止子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捕获 终止子 红色荧光蛋白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测验种间三交F_1育性表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亚文 徐福荣 +3 位作者 陈勇 梁斌 叶昌荣 申时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对南京 11,光壳稻和巴利拉或秋光配制的单交、测交 2 8个组合F1,F2 及其亲本在云南籼粳交错区的宜良县进行育性鉴定分析表明 :(1)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F1易受低温影响 ,其广亲和基因难以表达。南京 11与矮嘎、明子谷、木帮谷、毫秕、镰... 对南京 11,光壳稻和巴利拉或秋光配制的单交、测交 2 8个组合F1,F2 及其亲本在云南籼粳交错区的宜良县进行育性鉴定分析表明 :(1)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F1易受低温影响 ,其广亲和基因难以表达。南京 11与矮嘎、明子谷、木帮谷、毫秕、镰刀谷、末烈谷等光壳稻杂种F1和F2 代的育性表达基因不同 ,F1的育性表达基因易受环境影响 ;但F2 育性表达符合广亲和基因的遗传模式 ;并受主基因控制。 (2 )南京 11,光壳稻与巴利拉测交组合F1单株多数为不育株 ,不育株与可育半不育株比例符合X2 检验 1∶1理论值的分界以 5 %和 10 %居多。 (3)云南光壳稻与籼粳杂种育性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秋光的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壳稻 育性表达 籼粳 杂交 广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籼糯稻新品种87641的选育报告
3
作者 严企松 李泽福 +3 位作者 韦时遇 杨国荣 唐光勇 杨前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3期202-204,共3页
中籼糯稻新品种87641系用[(IR4412—16—3—6—1/IR4712—208—1)F160Cor2.5万伦射线处理]M1//IR29育成,熟期适中,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好。通过两年品种比较试验、两年省区试... 中籼糯稻新品种87641系用[(IR4412—16—3—6—1/IR4712—208—1)F160Cor2.5万伦射线处理]M1//IR29育成,熟期适中,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好。通过两年品种比较试验、两年省区试和一年省生产试验,一般亩产500kg左右,高的近600kg。谷粒中长型,出糙率81.4%,精米率72.6%,整精米率61.5%,直链淀粉5.3%,糊化温度中等,胶稠度软,具有糯米香味,其糯性较IR29强。经三年接病虫鉴定,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和白背飞虱,中感至高抗褐稻虱。在苗期至抽穗期有一定耐淹性。已在我省大面积示范推广,深受群众欢迎。1994年4月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糯稻 育种法 产量 87641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交稻米温度和遗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曹立勇 罗玉坤 +2 位作者 朱旭东 陈能 严学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88-190,共3页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分析了3套32设计的籼粳交糊化温度的遗传,结果表明籼粳交稻米糊化温度不存在细胞质效应。但受种子核基因与母体植株核基因二套遗传体系的控制,在种子基因效应中,又以加性效应为主,通...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分析了3套32设计的籼粳交糊化温度的遗传,结果表明籼粳交稻米糊化温度不存在细胞质效应。但受种子核基因与母体植株核基因二套遗传体系的控制,在种子基因效应中,又以加性效应为主,通过籼粳交育种,可以获得后代糊化温度适宜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糊化温度 遗传分析 籼稻 粳稻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被引量:14
5
作者 沈圣泉 朱军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 将5份籼型材料和6份粳型广亲和系配制的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进行两年试验,应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的加性×环境互作或显性×环境互作方差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显性×环境互作方差还明显大于加性×环境互作方差.抽穗天数、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百粒重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随环境不同其变化相对较大;而株高、剑叶长、单株穗数、主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性状上,其杂种的显性效应对环境表现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 杂种 农艺性状 基因型 遗传方差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研1号、2号与我国水稻的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明 张培江 +1 位作者 白一松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日本粳稻品种热研1号、2号与我国籼型、粳型及广亲和水稻品种杂交,F_1的结实率均较高,除热研1号与某些籼稻杂交,F_1结实率为75.70%外,其余均在80%以上。而且同类型组合间的变异系数较小,最大为14.21%。可以认为,热研1号、2号都具有广谱... 日本粳稻品种热研1号、2号与我国籼型、粳型及广亲和水稻品种杂交,F_1的结实率均较高,除热研1号与某些籼稻杂交,F_1结实率为75.70%外,其余均在80%以上。而且同类型组合间的变异系数较小,最大为14.21%。可以认为,热研1号、2号都具有广谱亲和性和较强的亲和力。它们的花时早而集中、柱头外露率高,对野败、矮败和BT型不育系都是保持的,在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性 灿稻 粳稻 杂交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曹立勇 罗玉坤 +2 位作者 朱旭东 闵捷 熊振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应用莫惠栋提出的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和世代平均数模型,并增加细胞质效应Ce,采用加权最小平方法分析了4个32设计的籼粳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的遗传.结果表明:籼粳交稻米AC存在加性、显性、细胞质效应和上位性作用,并认为通过... 应用莫惠栋提出的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和世代平均数模型,并增加细胞质效应Ce,采用加权最小平方法分析了4个32设计的籼粳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C)的遗传.结果表明:籼粳交稻米AC存在加性、显性、细胞质效应和上位性作用,并认为通过籼粳交有种可以培育直链淀粉含量理想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直链淀粉含量 遗传分析 稻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花培技术选育水稻光敏核不育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能义 薛庆中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474-480,共7页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常规粳稻品种及其F1杂种进行花药培养,所得花粉植株用于分期播种和进入人工气候箱以鉴定光敏核不育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敏核不育系及其杂种F1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从组合N5047S/浙农大40和N504...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常规粳稻品种及其F1杂种进行花药培养,所得花粉植株用于分期播种和进入人工气候箱以鉴定光敏核不育性.结果表明:不同光敏核不育系及其杂种F1培养力存在明显差异.从组合N5047S/浙农大40和N5047S/02428分别获得84个和35个二倍体花培系,构建成了两个DH群体;在长日下这两个DH群体育性发生明显分离,其中28份为光敏核不育系,短日下各花培系都可育;从N5047S/02428组合中筛选出一个花培系浙农大13S(HP13S),经人工气候箱鉴定表现为光敏核不育特性.不育期为8月上旬到9月2日,长达20多天,制种是安全的,可育期结实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培养 光敏核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后代生育期的遗传研究简报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继明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籼粳 杂种 生育期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籼型广亲和同质恢复系的选育及其应用
10
作者 白和盛 王宝和 周长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1期12-14,共3页
利用同质恢材料,选择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02428与之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连续多代选择正常结实单株,成功地将恢复基因和广亲和基因聚合,育成了偏籼型的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经与籼型三系不育系诊汕97A、协青早A... 利用同质恢材料,选择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02428与之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连续多代选择正常结实单株,成功地将恢复基因和广亲和基因聚合,育成了偏籼型的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经与籼型三系不育系诊汕97A、协青早A等配组,其组合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倒性强。汕优136、协优136等组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同质恢逐步增加恢复系粳性血缘的方法,为三系法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恢复系 籼粳杂种优势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亲和品种参与下籼粳稻间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研究
11
作者 谭震波 阴国大 +1 位作者 方文 熊洪 《作物研究》 1991年第1期12-15,共4页
对广亲和品种参与下籼粳稻间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但在选择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单株粒重、单株穗数、穗粒数对结实率的直接作用均较大,穗长、株高、花粉可育率、千粒重对结实率也产生较大的... 对广亲和品种参与下籼粳稻间数量性状相关遗传力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但在选择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单株粒重、单株穗数、穗粒数对结实率的直接作用均较大,穗长、株高、花粉可育率、千粒重对结实率也产生较大的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亲和品种 水稻 数量性状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种F1农艺性状的基因型与播种期互作效应研究
12
作者 沈圣泉 薛庆中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将配制的6×6籼、粳稻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在3个播期(早播5月20日,中播6月10日,迟播6月30日)下试验,应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杂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参试性状的加性方差... 将配制的6×6籼、粳稻不完全双列杂交F1及其亲本在3个播期(早播5月20日,中播6月10日,迟播6月30日)下试验,应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模型,分析籼粳交杂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参试性状的加性方差、显性方差、加性×环境方差和显性×环境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亲本性状的加性效应值在粳型广亲和系父本和籼型不育系母本间相差较大,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主穗长、主穗总粒数等性状,父本均比母本表现有更强的正效应。杂种性状的显性效应值以株高为强,其次为剑叶长、主穗长、主穗总粒数、抽穗天数和着粒密度。据对亲本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估测,父本在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主穗总粒数等性状上对环境的反应明显较母本强。杂种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估计还表明,早稻可使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和主穗总粒数等性状产生部分的正互作,而迟播则增加负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种 遗传效应 杂种一代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矮秆资源遗传分析
13
作者 孙漱芗 金卫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17-221,共5页
对4个早籼矮秆(特矮秆)突变系和5个半矮秆籼稻常规品种进行遗传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变的矮秆(特矮秆)突变系的基因型有两种,一类属单基因控制的隐性基因突变,另一类为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在常规品种中,除了... 对4个早籼矮秆(特矮秆)突变系和5个半矮秆籼稻常规品种进行遗传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变的矮秆(特矮秆)突变系的基因型有两种,一类属单基因控制的隐性基因突变,另一类为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在常规品种中,除了受单基因控制外,还有受两对基因互作控制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稻 矮秆资源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三系杂交稻优良亲本的生育特性观察
14
作者 蔡海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49-150,168,共3页
对晚3、协青早A等7个主要亲本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开花习性观察,研究,总结了这些亲本的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调控技术。
关键词 籼型 杂交水稻 开花习性 生育特性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水稻籼、粳分类及其胚性愈伤诱导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效琼 罗樊 +7 位作者 熊海波 张慧鑫 张小玲 尹显明 董陈文华 朱骞 陈丽娟 李东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7-974,共8页
多年生水稻因具有多种优良生物学特性而极具研究价值,而水稻基因工程遗传改良则多以粳稻作为遗传受体。本研究旨在用In Del分子标记对多年生水稻品种PHR-1进行籼、粳分类鉴定,再设计正交试验L16(45),通过胚性愈伤诱导率及愈伤质量的评价... 多年生水稻因具有多种优良生物学特性而极具研究价值,而水稻基因工程遗传改良则多以粳稻作为遗传受体。本研究旨在用In Del分子标记对多年生水稻品种PHR-1进行籼、粳分类鉴定,再设计正交试验L16(45),通过胚性愈伤诱导率及愈伤质量的评价,对其愈伤诱导培养基进行优化,为未来多年生水稻遗传改良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技术支持。In Del分子标记结果显示:PHR-1是典型的粳稻类型。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HR-1胚性愈伤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30 g/L蔗糖+N6大量元素+N6微量元素+N6有机物+铁盐+0.5g/L酪蛋白水解物+2 g/L脯氨酸+3 mg/L 2,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年生 籼粳分类 胚性愈伤诱导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北优质高产食用早籼新品种(组合)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朝友 徐淑云 +5 位作者 邵勇 刘国金 马国辉 张玉烛 黄志农 何英豪 《湖南农业科学》 1998年第1期23-25,共3页
临澧县地处湘北的澧水中下游,为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盆地的过渡地带,年平均≥10℃的活动积温为5166.8℃,比湘东、湘中分别少396.2℃、351.2℃,年平均温度16.4℃,因而相对全省其它双季稻区,温光资源较差。加... 临澧县地处湘北的澧水中下游,为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盆地的过渡地带,年平均≥10℃的活动积温为5166.8℃,比湘东、湘中分别少396.2℃、351.2℃,年平均温度16.4℃,因而相对全省其它双季稻区,温光资源较差。加上三熟制面积大,季节矛盾特别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 新品种 高产 食用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品种分蘖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谢元璋 夏仲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4期319-322,共4页
17个粳稻代表性品种,经2年重复试验,结果表明:(1)分蘖力的遗传力及相对遗传进度均较高,且与分蘖速度和单株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故可作为株形育种的一个重要指示性状。(2)对分蘖与单株产量等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现有水稻品种... 17个粳稻代表性品种,经2年重复试验,结果表明:(1)分蘖力的遗传力及相对遗传进度均较高,且与分蘖速度和单株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故可作为株形育种的一个重要指示性状。(2)对分蘖与单株产量等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现有水稻品种,以选育分蘖早、快、多而角度较大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蘖性状 遗传研究 丛生快长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杂交中粳9优13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克新 王健康 +2 位作者 刘超 郭荣良 蒋玉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63-164,共2页
杂交中粳9优139母本为徐9201A,父本为N138。该组合株高105~110cm,主茎叶片17张,平均穗长21cm,每穗颖花数160~18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6g,颖尖无色无芒,易脱粒。中抗白叶枯病,较... 杂交中粳9优139母本为徐9201A,父本为N138。该组合株高105~110cm,主茎叶片17张,平均穗长21cm,每穗颖花数160~18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6g,颖尖无色无芒,易脱粒。中抗白叶枯病,较抗稻瘟病。据中国水稻所米质分析,糙米率82.6%,精米率73.7%,垩白米率6.6%,垩白度2.3%,直链淀粉16.6%,胶稠度72mm,蛋白质含量10.1%,一般产量9750kg/hm2。区试结果表明,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笔者在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配套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水稻 栽培 制种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可育水稻线粒体DNA多态性的初步分析(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毓渭 许仁林 +2 位作者 高明 尉国伟 汪训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441-447,共7页
以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保持系珍汕97B、恢复系明恢63和两个F1杂种为对象分析了线粒体DNA间的多态性.用6个线粒体DNA探针对5种来源的线粒体DNA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用CoxⅡ、atpA、2... 以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保持系珍汕97B、恢复系明恢63和两个F1杂种为对象分析了线粒体DNA间的多态性.用6个线粒体DNA探针对5种来源的线粒体DNA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用CoxⅡ、atpA、26srRNA为探针进行杂交时,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之间具有相同的杂交结果,而用CoxⅠ、CoxⅡ、atp6和630bpmtDNA片段为探针杂交时,不育系和可育系之间出现了不同的杂交带,表明不育系和可育系的mtDNA存在结构上差异,杂交结果也表明杂种F1的细胞质来源于母本、而恢复基因对不育细胞质mtDNA的结构不产生直接影响.当用CoxⅢ为探针杂交时,杂种F1显示了一特异的同源片段,它不存在于不育系的mtDNA,而存在于保持系和恢复系的mtDNA上,这可解释为在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形成F1杂种时,恢复系的mtD-NA有可能渗漏到了F1杂种(Paternallea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细胞质 雄性不育 线粒体 DNA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粒型籼稻品种天然异交性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应弘 黄景夏 刘进明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16,27,共2页
长粒型籼稻品种天然异交性初探余应弘,黄景夏,刘进明(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410125)我省商品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先后培育出一些长粒型优质籼稻品种(系),如湘早籼15号、湘晚籼2号、湘晚籼3号等,这... 长粒型籼稻品种天然异交性初探余应弘,黄景夏,刘进明(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长沙410125)我省商品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先后培育出一些长粒型优质籼稻品种(系),如湘早籼15号、湘晚籼2号、湘晚籼3号等,这些品种(系)为湖南大米开拓市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长粒型 品种 天然异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