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稻瘿蚊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被引量:8
1
作者 潘英 谭玉娟 +2 位作者 张扬 赵丽霞 徐炎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3期34-36,共3页
抗蚊1号、抗蚊2号是利用水稻优质抗病晚籼品种青丰占31为母本,分别与高抗稻瘿蚊的农家高秆品种羊山占、大秋其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晚籼中早熟品种。具有矮秆、晚籼茎叶株型、高抗稻瘿蚊、米质优良等特点。1988—1991年在南方5省(区... 抗蚊1号、抗蚊2号是利用水稻优质抗病晚籼品种青丰占31为母本,分别与高抗稻瘿蚊的农家高秆品种羊山占、大秋其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晚籼中早熟品种。具有矮秆、晚籼茎叶株型、高抗稻瘿蚊、米质优良等特点。1988—1991年在南方5省(区)稻瘿蚊常发区多点试种,适应性较广,获得显著的抗虫增产效果。在我省生物型Ⅰ和生物型Ⅱ地区表现抗性稳定。抗虫机理属抗生性类型。抗蚊2号亲本大秋其的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与 W1263的 GM-1抗性基因不等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抗虫性 稻瘿蚊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籼稻不育株为受体将药用野生稻的褐稻虱抗性导入栽培稻研究初报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巧云 范芝兰 +2 位作者 梁能 吴荣宗 张良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3,11,共4页
以感虫的籼稻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揭稻虱的药用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其中1个组合不经幼胚培养获得杂种,F1~F4均有褐稻虱抗性表达,在F4的21个株系中,中抗至高抗的有18个,占85.71%。另外2个... 以感虫的籼稻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揭稻虱的药用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其中1个组合不经幼胚培养获得杂种,F1~F4均有褐稻虱抗性表达,在F4的21个株系中,中抗至高抗的有18个,占85.71%。另外2个组合的幼胚经离体培养获绿苗,并具褐稻虱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稻 野生稻 褐稻虱 抗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赤霉酸反应的遗传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建龙 申宗坦 林贻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91-93,共3页
一些作物的矮杆和半矮杆基因对赤霉酸(GA3)的反应程度不同,可划分为敏感和迟钝两类。水稻的d和sd1基因,玉米的d基因,高梁的dw基因对GA3敏感,当喷洒GA3后植株明显增高。但小麦的Rht1~3,Rht10及玉米的br和D8等基因对GA3反应迟钝。如小... 一些作物的矮杆和半矮杆基因对赤霉酸(GA3)的反应程度不同,可划分为敏感和迟钝两类。水稻的d和sd1基因,玉米的d基因,高梁的dw基因对GA3敏感,当喷洒GA3后植株明显增高。但小麦的Rht1~3,Rht10及玉米的br和D8等基因对GA3反应迟钝。如小麦农林10号的生长组织中,游离GA3的含量并不低,从而表明其矮生性并非由于内源性GA3的含量低,而是由于其他内源性的障碍所致。Singh等(1983)将41个矮杆材料按对GA3反应敏感程度划分了8组。一般说来,对GA3敏感的矮秆水稻的株高随GA3处理浓度的增高而递增。Kumar和Singh(1984)认为,用100ppmGA3喷洒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赤霉酸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叶枯病Ⅰ—Ⅴ型菌广谱抗源筛选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羡明 伍尚忠 +3 位作者 曾列先 林璧润 黄少华 杨祁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6期31-33,共3页
1986年我们在广东省白叶枯病常发地区茂名市所属的化州、电白、信宜和茂南等县(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品种植20-5共3500亩,1年后,在信宜县种植的植20-5品种上发现了严重感染白叶枯病的病叶,经采集分离测定,证实该菌株对... 1986年我们在广东省白叶枯病常发地区茂名市所属的化州、电白、信宜和茂南等县(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品种植20-5共3500亩,1年后,在信宜县种植的植20-5品种上发现了严重感染白叶枯病的病叶,经采集分离测定,证实该菌株对高抗的鉴别品种IR26表现感病,是一个新的强毒菌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抗病性 白叶枯病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叶瘟和穗瘟的抗性反应及遗传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施德 孙漱沅 申宗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94-96,共3页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对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均能侵染为害,尤以穗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对于叶瘟与穗瘟的相互关系,因供试材料和方法的不同,结果不一。欧世璜等的研究表明,叶瘟与穗瘟发病呈高度正相关,在田间叶瘟与穗瘟抗...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对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均能侵染为害,尤以穗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对于叶瘟与穗瘟的相互关系,因供试材料和方法的不同,结果不一。欧世璜等的研究表明,叶瘟与穗瘟发病呈高度正相关,在田间叶瘟与穗瘟抗性反应不一致,是由于不同时期田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不同,或者由于田间叶瘟和穗瘟的自然条件不同所致。但是日本曾将抗穗瘟感叶瘟的农林6号与抗叶瘟感穗瘟的农林8号杂交,于1943年育成了对叶瘟和穗瘟均表现抗性反应的农林22号和农林23号,并在日本西南地区应用推广。李桦认为,多数品种对叶瘟和穗瘟的抗性表现一致,但也有少数品种反应不一。为了明确水稻品种叶瘟与穗瘟抗性反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叶瘟 穗瘟 抗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种资源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沈瑛 袁筱萍 +2 位作者 朱培良 黄世文 邱德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共3页
1986—1990年对全国18个省、市、区农科院提供的7152份材料进行抗稻瘟病鉴定,8254份材料进行抗白叶枯病鉴定,其中获稻瘟病0级76份,1级73份,2级142份,3级145份;获白叶枯病0级32份,1级151份,3级1066份,5级1490份,从中提出一批可直接或间... 1986—1990年对全国18个省、市、区农科院提供的7152份材料进行抗稻瘟病鉴定,8254份材料进行抗白叶枯病鉴定,其中获稻瘟病0级76份,1级73份,2级142份,3级145份;获白叶枯病0级32份,1级151份,3级1066份,5级1490份,从中提出一批可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水稻品种(系)对我国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反应及其利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新华 沈瑛 +1 位作者 朱培良 袁筱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3,共2页
1991-1993年,用我国田间流行的7个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对由国际水稻所提供的285份水稻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成株期鉴定。筛选出一批具有稳定抗性和综合性状亦优的材料,可供育种和生产部门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抗病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的初步利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1 位作者 张炳林 翁锦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70-73,共4页
分析了来源于长雄蕊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的显性抗性基因Xa-21在籼粳稻不同背景下的遗传表现及转育效应。结果表明,Xa-21基因的抗性表达受不同亚种遗传背景的影响,在粳稻背景下抗性表达充分,呈完... 分析了来源于长雄蕊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的显性抗性基因Xa-21在籼粳稻不同背景下的遗传表现及转育效应。结果表明,Xa-21基因的抗性表达受不同亚种遗传背景的影响,在粳稻背景下抗性表达充分,呈完全显性遗传,并具有较强的转育效应;而在籼稻背景下,抗性表达不充分,呈不完全显性遗传。同时对育成的晚粳DP5165、DP5148品系对我国水稻白叶枯病不同致病型菌系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并就利用Xa-21基因改良杂交稻的白叶枯病抗性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效应 育种 白叶枯病 水稻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高产水稻新品种双朝25的选育及栽培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汉钦 刘丽娴 +3 位作者 张俊英 黄慧君 林青山 黄道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4期14-15,共2页
双朝25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遗传育种室1983年早造配组双桂36×抗2杂交组合,于1986年晚造育成的。1988年早造参加广东省区试,产量在中迟熟组名列第一,平均亩产411.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育种 抗病 双朝25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组合)抗病虫性的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世文 胡国文 +2 位作者 唐健 马巨法 潘群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3,共2页
在杭州对8T62、87品6、中育88-9 3个中籼品种及汕优63、Ⅱ优46两个杂交组合作了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3病4虫的抗性鉴定,并进行了农艺性状观察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8T62、Ⅱ优46、中育88... 在杭州对8T62、87品6、中育88-9 3个中籼品种及汕优63、Ⅱ优46两个杂交组合作了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3病4虫的抗性鉴定,并进行了农艺性状观察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8T62、Ⅱ优46、中育88—9综合抗性较好,而Ⅱ优46较感白背飞虱,汕优63高感白叶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抗病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慢瘟性与主要抗瘟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国昌 施德 孙漱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72-75,共4页
1991~1993年采用17个水稻品种和174个浙江省稻瘟病菌菌株,研究了日本的13个单基因品种对浙江省小种的抗性表现,以及慢瘟性与单基因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Pi-zt基因抗目前的多数菌株,其毒力频率为4.02%;... 1991~1993年采用17个水稻品种和174个浙江省稻瘟病菌菌株,研究了日本的13个单基因品种对浙江省小种的抗性表现,以及慢瘟性与单基因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Pi-zt基因抗目前的多数菌株,其毒力频率为4.02%;供试的单基因品种不具有慢瘟性,并分析了抗瘟基因的利用前景和今后抗瘟育种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慢瘟性 抗瘟基因 抗性育种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品种对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和流行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东明 秦文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46-149,共4页
:28~30℃条件下,用相同数量、带毒率为50~51%的灰飞虱经卵毒虫,分别接种于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上,表明品种间的抗性由种质决定;抗性品种的发病潜育期为10~13天,起始发病率为25~35%,最终发... :28~30℃条件下,用相同数量、带毒率为50~51%的灰飞虱经卵毒虫,分别接种于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上,表明品种间的抗性由种质决定;抗性品种的发病潜育期为10~13天,起始发病率为25~35%,最终发病率为24~35%,卷叶症状0~25%;感病品种发病潜育期为5~6天,起始发病率为175~330%,最终发病率为87~100%,卷叶症状70~90%;介体昆虫在感病品种上的繁殖率分别为抗病品种盐粳20、中国91的165和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叶枯病 抗病性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水稻抗白叶枯病衍生品系的抗病性及其籼粳属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明 林贻滋 +1 位作者 奚永安 方江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69-172,共4页
The bacterial blight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 resistances of 4 derived lines fromindica-japonica hybridization innoculated by Philippine races 1-6 and Zhejiang strains 1-5 are similar orstronger than DV85’... The bacterial blight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 resistances of 4 derived lines fromindica-japonica hybridization innoculated by Philippine races 1-6 and Zhejiang strains 1-5 are similar orstronger than DV85’s resistance to Philippine races and nearly same as DV85’s resistance to Zhejiangstrains. This results are much stronger than popularly planted check variety "Xiushui 11". Among the 4derived lines, ZD92152 is also resistant to seedling blast (mean score is 0.7), neck blast (mean score is0.7) and bacterial leaf streak (Xanthomonas compestris pv. oryzicola) (mean score is 3.9). At otherhand, the 4 derived lines’ indica-japonica behaviours were studies. ZD92147 belongs to japonica andZD92152 belongs to ind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柘病 籼粳属性 水稻 抗病性 衍生品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小种抗病基因分析及抗病育种 被引量:2
14
作者 凌忠专 王久林 蒋琬如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7-39,共3页
70年代以来,中日学者利用致病性比较稳定的日本7个代表菌系对中国部分品种和云南地方品种进行抗瘟性分类,并进行高抗品种的抗病基因分析。小种研究、抗源筛选、抗病基因分析等基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抗病育种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育种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筛选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林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443-447,共5页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SSST法)和参照该法评定的苗期和成株期受害等级为品种的短期受害反应;以SSST法筛选出的1~5级抗性品种采用苗期继续为害10天、成株期继续为害15天所具的其抗级保持期和该期内...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SSST法)和参照该法评定的苗期和成株期受害等级为品种的短期受害反应;以SSST法筛选出的1~5级抗性品种采用苗期继续为害10天、成株期继续为害15天所具的其抗级保持期和该期内定期考查等级的平均值综合评定的持抗等级为品种的长期受害反应。对比苗期和成株期TN19级时的受害等级,不少品种表现不一致,TN19级后的持抗等级表现也如此。鉴于成株期持抗等级接近于我国田间水稻对褐飞虱的受害反应,故比苗期持抗等级更具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褐飞虱 抗虫性 抗性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在贮藏期对麦蛾抗性的评价及抗虫品种的选育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荣宗 张良佑 +1 位作者 卢庄文 林炎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10,共6页
测定110份水稻品种在贮藏期对麦蛾的抗性,获得抗级品种48份,中抗的34份。在73抗份麦蛾的材料中,抗田间害虫─褐稻虱的有27份。应用抗源作亲本,可将抗性遗传给后代,成功地育成高产、抗麦蛾的良种;其中'红阳矮'曾推广... 测定110份水稻品种在贮藏期对麦蛾的抗性,获得抗级品种48份,中抗的34份。在73抗份麦蛾的材料中,抗田间害虫─褐稻虱的有27份。应用抗源作亲本,可将抗性遗传给后代,成功地育成高产、抗麦蛾的良种;其中'红阳矮'曾推广种植面积达90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抗性 麦蛾 抗虫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粗毒素对水稻抗病性的诱导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均瑞 严位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05-206,共2页
随着对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在稻瘟病菌(Pyriculariaoryzae)粗毒素的研究及利用方面也不断扩展和深入,目前国内外对稻瘟病菌粗毒素致病性的研究以及利用其作为外源筛选因素进行组织培养,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病突变体的研究均达相当水... 随着对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在稻瘟病菌(Pyriculariaoryzae)粗毒素的研究及利用方面也不断扩展和深入,目前国内外对稻瘟病菌粗毒素致病性的研究以及利用其作为外源筛选因素进行组织培养,在细胞水平上筛选抗病突变体的研究均达相当水平.欧阳光察(1987)等认为:用稻瘟病孢子和毒素处理水稻幼苗能诱导其对稻瘟病的抗性,经诱导的水稻植株提取液对稻瘟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孙国昌(1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病性 稻瘟病菌 粗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秆突变体“2026”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校奇 庞伯良 万贤国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突变体 2026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隐性基因xa-5的转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建龙 林贻滋 +1 位作者 翁锦屏 赵新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76-80,共5页
选用全生育期抗病的早粳G38为抗源供体,成株期抗病的晚粳秀水11为轮回亲本,经连续回交和自交隔代回交的两种方法转育隐性抗性基因xa-5。本研究阐述了两种转育方法的技术路线、技术关键及优缺点,为转育隐性基因提供借鉴。同... 选用全生育期抗病的早粳G38为抗源供体,成株期抗病的晚粳秀水11为轮回亲本,经连续回交和自交隔代回交的两种方法转育隐性抗性基因xa-5。本研究阐述了两种转育方法的技术路线、技术关键及优缺点,为转育隐性基因提供借鉴。同时调查了育成晚粳品系D601、D602和D603的农艺性状及对我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性反应,认为可以作为抗病亲本应用于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基因 回交 抗病育种 白叶枯病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苗期耐盐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建军 王永锐 《作物研究》 1995年第2期14-16,共3页
采用YoshidaS.常规营养液培养为对照,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作盐渍处理,对二叶龄的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远诱1号”和“遗传工程水稻1号”以及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进行为期4周的液培结果表明:0.5%的NaCl浓度... 采用YoshidaS.常规营养液培养为对照,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作盐渍处理,对二叶龄的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远诱1号”和“遗传工程水稻1号”以及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进行为期4周的液培结果表明:0.5%的NaCl浓度是鉴定各试材间耐盐性强弱的适宜浓度;因盐渍伤害而导致的根系外渗及叶片外渗情况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以远诱1号最强,遗传工程水稻1号居中,汕优63耐盐性相对软弱;不同时期的测定结果表明,各试材的耐盐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盐渍处理的三品种之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氧化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幅度与耐盐性呈某种相关性。三品种的耐盐机制也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水稻 苗期 盐渍 耐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