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分含量贮藏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1
作者 黎江凤 罗靖凯 +4 位作者 宋子健 李婷 陈佳禹 马泽平 张桂莲 《作物研究》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探究水稻种子贮藏的适宜含水量,以杂交稻晶两优华占和隆两优534为材料,在室温与4℃低温贮藏条件下,对不同水分含量贮藏处理水稻种子的活力指标、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种子活力指标升高,... 为探究水稻种子贮藏的适宜含水量,以杂交稻晶两优华占和隆两优534为材料,在室温与4℃低温贮藏条件下,对不同水分含量贮藏处理水稻种子的活力指标、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种子活力指标升高,室温贮藏条件下种子的活力指标低于4℃低温贮藏条件,且变幅大于4℃低温贮藏条件;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种子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含量与超氧阴离子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4℃低温贮藏条件下,水稻种子的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与超氧阴离子含量低于室温贮藏条件,POD活性与CAT活性则高于室温贮藏条件。晶两优华占以水分含量4.05%、4℃低温贮藏处理的种子活力较高,隆两优534则以水分含量6.10%、4℃低温贮藏处理的种子活力较高。综合分析,低水分含量与低温条件贮藏有利于保持水稻种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含水量 贮藏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剂和引发时间对引发处理后水稻种子劣变的影响
2
作者 徐佳依 任慕瑶 +5 位作者 江勤 杨正鹏 蒲俊凯 郑华斌 唐启源 王慰亲 《作物研究》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了探讨引发剂和引发时间对引发水稻种子劣变的影响,找到减缓水稻种子劣变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水稻种子引发技术的研发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创两优茉莉占的商品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个引发剂(蒸馏水、5%聚乙二醇... 为了探讨引发剂和引发时间对引发水稻种子劣变的影响,找到减缓水稻种子劣变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水稻种子引发技术的研发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创两优茉莉占的商品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个引发剂(蒸馏水、5%聚乙二醇、10%聚乙二醇、20%聚乙二醇)、3个引发时间(12、24、36 h)和2个种子老化处理(人工加速老化和不老化对照),对不同处理水稻种子的发芽特性和幼苗素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不老化条件下,引发处理水稻种子的发芽属性和幼苗素质优于非引发的对照处理,以采用20%聚乙二醇且引发时间为24 h的处理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和幼苗素质最高,分别较非引发对照提高了5%~35%和4%~15%。在人工老化条件下,引发时间为12、24、36 h的处理水稻种子发芽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49%、7.77%和15.92%,表明水稻种子的劣变速度随引发时间的增加而加快;在引发36 h条件下,引发剂为蒸馏水、5%聚乙二醇、10%聚乙二醇、20%聚乙二醇时水稻种子发芽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3.15%、18.64%、18.39%和3.92%,表明加大引发剂聚乙二醇的质量浓度可延缓种子劣变。同时,引发剂和引发时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不同引发处理效应的差异可能跟种子吸水速度相关。因此,增加引发剂聚乙二醇的质量浓度和缩短引发时间能有效减缓引发水稻种子的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引发 引发剂 引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份具源511S背景的早稻两用不育系主要农艺、品质性状和异交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绍晨 罗丽华 肖应辉 《作物研究》 2024年第2期135-141,148,共8页
为探明以源511S为背景改良的9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潜在应用价值,调查了改良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异交特性、稻瘟病抗性和外观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改良不育系的株型紧凑度、分蘖能力、每穗颖花数、上3叶长度和宽度等植株形态性状基本... 为探明以源511S为背景改良的9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潜在应用价值,调查了改良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异交特性、稻瘟病抗性和外观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改良不育系的株型紧凑度、分蘖能力、每穗颖花数、上3叶长度和宽度等植株形态性状基本保持了源511S的特征,部分株系在某些性状上有所改良。9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作早稻种植的播始历期分别为83~92 d,其中8个较源511S短0~6 d;改良不育系在开颖历期、颖尖距和开颖角度等性状上变异方向各异,柱头总外露率均低于背景亲本源511S,异交结实率均在53%以上,其中21YSF21和22SF01异交结实率显著高于源511S;改良不育系稻瘟病苗瘟感病级别为1.1~4.8,其中7个达到中抗或抗性水平;改良不育系的稻谷长宽比和糙米长宽比分别为4.2~5.1和3.6~4.2,均显著大于源511S,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明显小于源511S,其中3份不育系垩白度≤3.0。综合分析,21YSF10、21YSF21、22SF15和22SF16生育期较短,株型理想,异交特性较好,稻瘟病抗性中抗以上,稻米垩白度均在5%以下,有望为优质杂交早稻组合配制提供新的不育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两系不育系 外观品质 农艺性状 异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磷脂酶D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4
作者 曹华盛 李堂 +6 位作者 熊亮 王福军 李曙光 顾海永 何高 梁世胡 罗文永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83-95,共13页
【目的】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挖掘参与水稻(Oryza sativa L.)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PLD基因家族成员,并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水稻基因组数据库鉴定水稻PLD家... 【目的】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响应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挖掘参与水稻(Oryza sativa L.)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PLD基因家族成员,并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水稻基因组数据库鉴定水稻PLD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其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系统发育、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通过RNA-seq数据分析该家族成员在不同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谱,同时检测逆境处理条件下总磷脂酶D蛋白活性的变化。【结果】水稻PLD基因家族有17个成员,氨基酸数目在512~1115,相对分子质量在57.19~123.82 kD;蛋白等电点在5.60~11.23。根据系统进化树将水稻PLD基因家族分为4个亚家族,不同亚家族成员在外显子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17个PLD基因定位在9条染色体上。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PLD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与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等激素响应及低温响应、压力防御、厌氧诱导响应元件;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条件下RNA-seq数据分析发现,PLD基因家族成员受到低氮﹑ABA和赤霉素(GA)的强烈诱导;总磷脂酶D酶活分析显示高盐胁迫和黑条矮缩病侵染后的磷脂酶D总酶活显著升高。【结论】共鉴定出17个水稻PLD基因,同亚家族成员具有类似的保守基序。水稻PLD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及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条件下表达存在差异,这些结果将为解析磷脂酶D家族在水稻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磷脂酶D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系统发育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W_(x)^(mp)基因改良晚粳品种宁84稻米品质
5
作者 黄宣 叶朝辉 严成其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308-313,共6页
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84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_(x)^(mp)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84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_(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84中,创制了宁84(W_(x)... 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84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_(x)^(mp)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84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_(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84中,创制了宁84(W_(x)^(mp))改良系。结果显示:宁84(W_(x)^(mp))改良系的农艺性状与宁84差异不显著,其背景回复率达到98.7%;与宁84相比,其直链淀粉含量由17%降低到10%左右,胶稠度由70 mm增加到最高80 mm;改良系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增高,透明度显著降低,碱消值保持不变,整精米率和精米率显著高于对照,食味品质明显提升。宁84(W_(x)^(mp))改良系的成功培育,为今后粳稻软米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W_(x)^(mp)基因 稻米品质 宁8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低积累中稻品种生育期、产量与镉含量比较
6
作者 肖时军 向劼 +2 位作者 张茂哲 苏雨婷 刘虎 《作物研究》 2024年第5期339-342,358,共5页
为了分析镉低积累中稻品种的适应性、安全性与丰产性,2023年在湖南长沙以臻两优8612为对照,对7个镉低积累中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稻谷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镉含量为0.31 mg/kg、 pH值为6.0的条件下,参试品种的稻谷全... 为了分析镉低积累中稻品种的适应性、安全性与丰产性,2023年在湖南长沙以臻两优8612为对照,对7个镉低积累中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稻谷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镉含量为0.31 mg/kg、 pH值为6.0的条件下,参试品种的稻谷全镉含量为0.043~0.104 mg/kg,均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0.200 mg/kg);比对照(产量9 097.7 kg/hm^(2))增产的参试品种有2个,分别为镜两优久香(9 256.6 kg/hm^(2))和洁两优1954(9 360.9 kg/hm^(2)),其产量分别较对照高1.7%和2.9%;全生育期比对照(125 d)短的参试品种有5个,分别为镜两优久香(112 d)、兴湘7号(114 d)、湘康4号(117 d)、津两优青莲玉占(116 d)、旗两优Q8(113 d)。试验结果可为安全、优质、高产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择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镉低积累 品种 生育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器官和产量构成要素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4
7
作者 张桂莲 陈立云 +5 位作者 张顺堂 黄明 唐文邦 雷东阳 李梅华 贺治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选育耐热水稻品种,对2个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高温处理(8:00~17:00,37℃,17:00~8:00,30℃),测定了高温胁迫对水稻花器官和产量构成要素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抽穗开花期高温导致水稻开颖角度、花丝长度和花粉粒直径明... 为选育耐热水稻品种,对2个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高温处理(8:00~17:00,37℃,17:00~8:00,30℃),测定了高温胁迫对水稻花器官和产量构成要素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抽穗开花期高温导致水稻开颖角度、花丝长度和花粉粒直径明显增大,花药开裂、花粉可染率明显下降,柱头活力下降不明显,耐热品种996开颖角度、花丝长度和花粉粒直径在高温下增幅大于热敏感品种4628,而花药开裂、花粉可染率和柱头活力下降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4628;高温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下降,每穗总粒数增减不显著,耐热品种996的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4628;高温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提高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温下稻米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提高,热敏感品种4628的稻米品质受高温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花器官 产量构成要素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Ⅰ.培矮64S/E32与汕优63植株钾、硅和纤维素含量差异 被引量:33
8
作者 马国辉 邓启云 +1 位作者 万宜珍 王学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29-331,共3页
为了研究超高交水稻最大承载能力 ,比较了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培矮 6 4S/ E32较三系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 3在植株钾、硅和纤维素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比较其干重百分率 ,两组合钾差异不显... 为了研究超高交水稻最大承载能力 ,比较了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培矮 6 4S/ E32较三系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 3在植株钾、硅和纤维素等方面的诸多差异 :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比较其干重百分率 ,两组合钾差异不显著 ,但超级杂交稻茎节间硅和纤维素含量具有优势 ;超级杂交稻齐穗后节间的钾和硅淀积作用明显 ,叶片的钾撤退相对较少 ;高肥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植株钾、硅和纤维素总量因其干重增加而增多 ,其中叶鞘各要素的增重十分明显 ,高肥条件下干重百分率普遍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三系杂交稻 纤维素 抗倒伏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与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静 陈国荣 +2 位作者 黄大军 刘坤会 谭学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9-461,477,共4页
通过对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和不育系开花期柱头外露率的调查,研究保持系与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柱头单外露率、双外露率与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双外露率均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保持系柱头单外露率与不育系... 通过对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和不育系开花期柱头外露率的调查,研究保持系与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柱头单外露率、双外露率与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双外露率均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保持系柱头单外露率与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密切;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BA,A1=0.657,rB1A1,A=0.556,rB1A,A1=0.345,rBA1,A=0.100。保持系柱头单外露率、双外露率对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的二元回归方程为:Y=2.623+0.765X1+0.455X2,说明保持系与不育系的柱头外露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关系。保持系柱头单外露率对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的贡献(0.660)大于保持系柱头双外露率对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的贡献(0.183),选择柱头外露率高的保持系能够选育出柱头外露率高的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柱头外露 保持系 不育系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水稻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传光 周新桥 +5 位作者 陈达刚 郭洁 陈平丽 陈可 李逸翔 陈友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87-99,共13页
功能性水稻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对改善我国以稻米为主食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转变、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及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功能性水稻主要包括有色稻、低谷蛋白水稻、高抗性淀粉水稻、富微营养水稻和药物... 功能性水稻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对改善我国以稻米为主食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转变、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及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功能性水稻主要包括有色稻、低谷蛋白水稻、高抗性淀粉水稻、富微营养水稻和药物制造生物反应器水稻等5大类。有色稻由于种子果皮积累花色素苷而呈紫色或红褐色,有红米和黑米两大类,分别受2个和3个基因控制,是体弱者药食同源的重要滋补食品,国内已育成一大批有色稻品种推广应用。低谷蛋白水稻由于稻米谷蛋白含量低,适于肾病患者作主粮使用,目前中国和日本已育成多个品种用于商业化开发应用。高抗性淀粉水稻由于有部分淀粉无法被人体淀粉酶分解而不能被肠道吸收,可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已成为糖尿病患者重要的主食,目前国内已育成多个品种推广应用。富微营养水稻由于稻米特种维生素、有益微量元素等含量高而有益于不同缺素症患者治疗与保健,国内外已育成以“黄金大米”为代表的多个富微营养水稻品种。药物制造生物反应器水稻利用水稻为药用重组蛋白、多肽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生产平台,合成与提取目标功能成分物质,目前国内外都有成功报道,并已尝试进行商业化开发应用。全球对功能性水稻的需求日益增大,功能性水稻研究具有广阔前景。功能性水稻育种未来将从功能的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由保健型向保健与辅助疗效相结合转变。多组学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挖掘与创制新种质以培育功能性水稻新品种,是功能性水稻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水稻 有色稻 低谷蛋白水稻 高抗性淀粉水稻 富微营养水稻 生物反应器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籼粳稻特异InDel标记分析云南糯稻品种的籼粳特性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明军 王云月 +2 位作者 陆春明 杨慧 王云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7,共5页
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根据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基因组序列设计的34对特异性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采自云南省7个地州17个县的181份糯稻品种进行籼粳性分析。通过对这... 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根据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基因组序列设计的34对特异性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采自云南省7个地州17个县的181份糯稻品种进行籼粳性分析。通过对这些糯稻品种DNA样品在这34个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确定各个糯稻品种的籼、粳性。结果表明:141份测试品种被鉴定为典型籼稻,18份为籼稻,8份为典型粳稻,13份为粳稻,1份为偏粳稻。主成分分析表明,云南糯稻籼粳分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分化 INDEL标记 糯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7
12
作者 舒庆尧 徐光华 +1 位作者 夏英武 高明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47-54,共8页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pparentamylosecontent,AAC),是通过稻米直链淀粉和枝链淀粉的长链B与碘发生显色反应来测定的。决定米饭质地的不是直链淀粉的含量,而是枝链淀粉的长链B的含量及其性质。在多数品种...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pparentamylosecontent,AAC),是通过稻米直链淀粉和枝链淀粉的长链B与碘发生显色反应来测定的。决定米饭质地的不是直链淀粉的含量,而是枝链淀粉的长链B的含量及其性质。在多数品种中,稻米AAC主要受控于蜡质基因(wx)座位上的不同等位基因。在该座位上,根据Wx蛋白的有无及特性,已发现wx,Wxa和Wxb3个不同的等位基因;根据Wx基因DNA的微卫星多态性,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可多达8个。除Wx座位外,迄今已发现另外13个基因座位也可影响AAC。此外,遗传背景和其它非遗传因素,如开花后20天内的气温等,对AAC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已对Wx基因进行测序,发现其总核苷酸长度约5.5kb,由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组成,其成熟mRNA的长度为2.3~2.4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直链淀粉 食用品质 遗传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研究水稻耐低钾胁迫数量性状位点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吴平 倪俊健 +2 位作者 罗安程 金戈 陶勤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9-217,共9页
用籼稻IR64与粳稻Azucena杂交发展的水稻双单倍体(DH)群体(共123个系)作试验材进行溶液培养试验。试验设两个处理:K正常供应(40mp/kg)和低K胁迫(5mg/kg)。培养4周后,测定参数包括株高,分蘖数,茎干重,根干重与植株K含量;K... 用籼稻IR64与粳稻Azucena杂交发展的水稻双单倍体(DH)群体(共123个系)作试验材进行溶液培养试验。试验设两个处理:K正常供应(40mp/kg)和低K胁迫(5mg/kg)。培养4周后,测定参数包括株高,分蘖数,茎干重,根干重与植株K含量;K吸收量与K利用率根据测定参数计算。175个标记在12条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用于耐低钾胁迫数量性状位点分析。耐低钾胁迫数量性状位点定义为仅在低K胁迫条件下检测到的QTLs(低K胁迫诱导QTLs)。分析结果表明,sd-1位点在K充分供应与低K胁迫条件下均对株高有重要影响;但在低K胁迫下检测到4个影响株高的QTLs和3个影响分蘖数的QTLs。K正常供应条件下,影响株高的sd-1位点对其他参数均有重要影响,但在K胁迫条件下没有发现这种影响。检测到的3个影响茎干重和根干重的低K胁迫诱导QTL相同,其中一个QTLs也同时影响植株K含量、K吸收量和K利用率,另有两个QTLs对植株K含量也有影响。与检测到的低K胁迫诱导QTLs联锁的标记基因型参数平均数比较表明,除K利用率外,IR64基因型均优于Azucena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水稻耐低K胁迫遗传背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钾胁迫 数量性状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分子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培江 才宏伟 +5 位作者 李焕朝 杨联松 张德泉 白一松 胡兴明 许传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6期697-700,704,共5页
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F1 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探索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 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F1 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探索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由RAPD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 ,但光壳稻和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F1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F1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 4个性状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全生育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则达极显著相关。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群间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更强。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籼稻高效育种——从“早晚兼用型”到“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宏 周少川 +6 位作者 黄道强 王重荣 王志东 陈宜波 赵雷 龚蓉 潘阳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1-7,共7页
以华南籼稻育种为主题,综述育种效率高的“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和“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在品种培育上成效显著,甚至影响了水稻的育种和生产模式;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是对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的继承和发展,并取得了... 以华南籼稻育种为主题,综述育种效率高的“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和“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在品种培育上成效显著,甚至影响了水稻的育种和生产模式;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是对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的继承和发展,并取得了突出成效,育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种黄华占、黄莉占、黄广油占、黄粤丝苗、五山油占(华占)、五山丝苗等,在南方稻区的水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黄华占通过广东、湖南、湖北等8省审定,是我国年度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华占共配组142个组合,252次通过各级审定,是配组组合最多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通过广东、陕西等4省审定,共配组47个组合,88次通过各级审定。以晶两优534、隆两优华占等两系杂交稻组合为例证,提出并倡导在南方稻区进行杂交稻育种的新策略:在华南培育精品恢复系,在南方不同生态区创制适合所在生态区的不育系,并配组成优势互补的强势组合,形成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和高效互补的整体水稻育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兼用型水稻 常恢兼用型水稻 常规稻 杂交稻 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短期贮藏过程中稻米品质变化 被引量:28
16
作者 舒庆尧 吴殿星 +2 位作者 夏英武 高明尉 AnnaMcClung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稻谷收获后在短期贮藏(4 个月) 过程中,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 、糊化温度( 碱消值) 和碾磨品质均无明显变化,但香味主要成份2乙酰1吡洛淋(2AP) 含量明显下降,Della 在5 ℃和35℃下贮藏4 个... 稻谷收获后在短期贮藏(4 个月) 过程中,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 、糊化温度( 碱消值) 和碾磨品质均无明显变化,但香味主要成份2乙酰1吡洛淋(2AP) 含量明显下降,Della 在5 ℃和35℃下贮藏4 个月后,2AP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7.8% 和68 .1 % ;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apid ViscoAnalyser,RVA) 测得的稻米淀粉谱(RVA谱) 的崩解值和碱消值,以及米饭的硬度和粘性在贮藏过程中增加或下降,这种变化在低温(5 ℃) 下较小,在高温(35 ℃) 下较大。如35 ℃下贮藏4 个月后,Della和Skybonnet2 个水稻品种的米饭硬度分别增加了15.7% 和16 .4 % ,而粘度则分别下降了23-3 % 和31 .7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 温度 籽粒品质 水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爆腰型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魏玉波 梁乃亭 +1 位作者 布哈丽且木 王奉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29-431,共3页
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主要特点是稻谷爆腰率低,整精米率高,适合大面积机械化收割和精加工稻米生产。稻谷品质达到国家优质二级标准。栽培要点为壮秧稀植、早期促蘖、中期壮苗、后... 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主要特点是稻谷爆腰率低,整精米率高,适合大面积机械化收割和精加工稻米生产。稻谷品质达到国家优质二级标准。栽培要点为壮秧稀植、早期促蘖、中期壮苗、后期保根,适期收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稻11号 栽培技术 中期壮苗 后期保根 适期收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殿星 舒庆尧 +2 位作者 夏英武 刘贵付 黎军英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1-452,共2页
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①吴殿星1舒庆尧1夏英武1刘贵付1黎军英2(1浙江农业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9;2浙江农业大学生物研究所,杭州310029)StudyonChlorop... 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①吴殿星1舒庆尧1夏英武1刘贵付1黎军英2(1浙江农业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9;2浙江农业大学生物研究所,杭州310029)StudyonChloroplastUltrastruct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绿型 白化突变系 叶绿体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5 位作者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1-757,共7页
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 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穗长、株高、播抽历期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播抽历期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要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比较重要。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不育系 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Ⅰ型不育系繁殖父本花粉密度与母本异交结实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大军 于静娟 +3 位作者 文建成 顾晓明 房毅 李伟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91-294,333,共5页
在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不育系繁殖田,通过每平方毫米内父本花粉量和母本异交结实粒数的调查,利用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16.254+4.189x,相关系数r=0.719,决定系数r2=0.517,︱r︱=0.719>r0.01,13=0.641。结果表明:父本花粉量与母本异... 在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不育系繁殖田,通过每平方毫米内父本花粉量和母本异交结实粒数的调查,利用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16.254+4.189x,相关系数r=0.719,决定系数r2=0.517,︱r︱=0.719>r0.01,13=0.641。结果表明:父本花粉量与母本异交结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1mm2内父本花粉量每增加一粒,母本异交结实粒数增加4.189粒,母本结实粒数有51.70%由父本花粉量决定,随着父本花粉量减少,母本异交结实粒数也随之减少。田间温度28.0~34.4℃,相对湿度62%~78%范围内,父母本花时差较小,分别在10~23min之间,对异交授粉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不育系繁殖 父本花粉密度 母本异交结实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