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原体引起雪花木小叶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1
作者 宋晓兵 黄峰 +3 位作者 汤亚飞 崔一平 凌金锋 陈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7,292,共7页
2022年首次在广州市发现园林植物雪花木小叶病病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植原体的种类鉴定。以雪花木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P1/P7进行PCR扩增,获得广东雪花木小叶病植原体(BLL-GD2022)16S rRNA基因片段(1811... 2022年首次在广州市发现园林植物雪花木小叶病病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植原体的种类鉴定。以雪花木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植原体16S rRNA通用引物P1/P7进行PCR扩增,获得广东雪花木小叶病植原体(BLL-GD2022)16S rRNA基因片段(1811 bp,GenBank登录号为OQ625536)。16S rRNA序列相似性显示,BLL-GD2022与16SrVI组植原体株系的相似性最高,为97.05%~99.83%,其中与隶属于16SrVI-D亚组的10个植原体株系相似性为99.21%~99.8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LL-GD2022与16SrVI组各植原体株系聚类在一个大分支,其中与16SrVI-D亚组成员聚类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基于16S rRNA序列的i PhyClassifier限制性内切酶虚拟RFLP分析表明,BLL-GD2022与16SrVI-D亚组的参考株系Brinjal little leaf phytoplasma(GenBank登录号为X83431)的酶切图谱一致,相似系数为1.00。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明确广州市雪花木小叶病植原体隶属16SrVI-D亚组成员。本研究首次在园林植物雪花木上检测到植原体,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明确为16SrVI-D亚组成员,为开展16SrVI-D亚组植原体在蔬菜、花卉和园林植物的发生监测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木小叶病 植原体 16S rRNA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桂花叶斑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等相关研究
2
作者 王士臻 黄俊 +2 位作者 李明江 黄英杰 张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63-2773,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桂树种植范围的推广且种植品种单一,桂花叶斑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为明确杭州市内引起该病害发生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首先通过发病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其致病菌株一株,并通过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 近年来,随着桂树种植范围的推广且种植品种单一,桂花叶斑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为明确杭州市内引起该病害发生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首先通过发病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其致病菌株一株,并通过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次,进一步探究了温度、pH值和培养基等不同环境条件对B.dothidea生长的影响,最终明确其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3~28℃,最适生长pH值为5,最适生长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OMA),不同碳、氮源对其生长影响不显著。同时通过不同温度梯度明确其致死温度及其致病能力,结果表明,其致死温度为55℃、20 min,致病能力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强。最后,通过药剂抑菌实验,完成5种药剂抑菌能力评价,其中抑菌最显著的是稀释10000倍的20%丙环唑微乳剂,抑菌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叶斑病 葡萄座腔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白蜡敛片叶蜂生物学初步观察及色板诱集试验
3
作者 薛正 黄旭昆 +6 位作者 冯淼 王松 袁宝庆 赵文秀 张菁宇 张旭 杨梦怡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白蜡敛片叶蜂Tomostethus fraxini是近些年白蜡树上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调查发现该虫在北京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中越冬,3月中旬开始化蛹,3月下旬出现成虫;成虫将卵产于叶片边缘,幼虫取食叶片,为害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白蜡敛片叶蜂Tomostethus fraxini是近些年白蜡树上新发现的一种食叶害虫,调查发现该虫在北京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中越冬,3月中旬开始化蛹,3月下旬出现成虫;成虫将卵产于叶片边缘,幼虫取食叶片,为害盛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色板诱集试验表明,8种颜色粘虫板均可以诱集到成虫,深绿色、蓝色、黄色诱集效果较好,与其他5种颜色粘虫板达到显著性差异。本文对各虫态进行了描述,提供了彩色图片,讨论了该虫发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敛片叶蜂 形态学 生物学 诱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引起警惕的棕榈科植物入侵害虫—椰子织蛾 被引量:11
4
作者 阎伟 陶静 +5 位作者 刘丽 李朝绪 吕宝乾 覃伟权 彭正强 骆有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217,共6页
椰子织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2013年8月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本文报道了该害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COⅠ/cox1测序和比对的分子鉴定结果、寄主及为害情况。序列比对显示,目标样本430bp的cox1序列与NCBI中已提交的Opis... 椰子织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2013年8月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本文报道了该害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COⅠ/cox1测序和比对的分子鉴定结果、寄主及为害情况。序列比对显示,目标样本430bp的cox1序列与NCBI中已提交的Opisina arenosella的线粒体COⅠ条形码序列覆盖率为100%,一致性达99.8%,表明分子遗传数据支持形态鉴定结果。调查发现,椰子织蛾寄主主要为椰子、王棕和林刺葵,已在海南9个市县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椰子织蛾已在海南定殖、扩散,并形成经济和景观危害,其入侵将对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需提高警惕,加强检疫,防止其扩散蔓延,并开展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织蛾 入侵害虫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发生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菊根腐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及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越 刘云龙 +3 位作者 李凡 唐小艳 陈精兰 陈海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3-35,41,共4页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热带草原为感病品种,白马王子为高感品种;对分离自云南非洲菊主产区的6个隐地疫霉菌株进行了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6个隐地疫霉菌株存在着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菌株的致病性强弱与分离的不同寄主品种关系较大,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强弱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根腐病 隐地疫霉 抗病性鉴定 致病性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樱花根癌病病原细菌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志龙 金杨唐 +2 位作者 谭志文 王国良 林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7-150,164,共5页
从浙江宁波14个樱花(Cerasus Mill.)病株样本上分离到多株土壤农杆菌菌株,其中10个菌株可致指示寄主番茄形成肿瘤,对菌株Czx-3的16SrDNA序列比对,确定樱花根癌病是由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侵染所致。进一步开展的标... 从浙江宁波14个樱花(Cerasus Mill.)病株样本上分离到多株土壤农杆菌菌株,其中10个菌株可致指示寄主番茄形成肿瘤,对菌株Czx-3的16SrDNA序列比对,确定樱花根癌病是由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侵染所致。进一步开展的标准生化和生理反应测试、碳源利用和选择性培养基等试验,鉴定出7个根癌病菌株为土壤农杆菌(A.tumefaciens)生物型2型,占70%,为优势种群,其余3个菌株为生物型1型。对樱花根癌病菌分类地位的确定,樱花种苗的检疫和病害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花 根癌病 病原细菌 16S RDNA序列分析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甘肃园林树木白蚁种类及为害情况 被引量:5
7
作者 阴灵芳 邢连喜 +1 位作者 苏晓红 王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155,共5页
在陕西、甘肃白蚁分布区,对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及其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甘肃地区为害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共有3科5属12种,其中主要危害蚁种为尖唇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和圆唇散白蚁,次危害蚁种为陕西树白蚁和陇南树白蚁。... 在陕西、甘肃白蚁分布区,对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及其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甘肃地区为害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共有3科5属12种,其中主要危害蚁种为尖唇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和圆唇散白蚁,次危害蚁种为陕西树白蚁和陇南树白蚁。陕西、甘肃受白蚁为害的树木共20种。3种主要危害蚁种为害的主要树种为杨树、刺槐、国槐、银杏、李树、柳树和构树。另外,柳树、杨树和刺槐也易遭陕西树白蚁和陇南树白蚁侵害。园林树木蚁害整体上不是很重,但局部区域或景点有些单一树种受害率达1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20%以上,受害率已与长江以南地区很接近,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树木 白蚁 为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狗尾草平脐蠕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一贤 施玉萍 +2 位作者 戴利铭 李岚岚 蔡志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7-234,242,共9页
为明确采自西双版纳景洪地区疑似橡胶麻点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活体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和GAPDH两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将病原菌确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通过单因... 为明确采自西双版纳景洪地区疑似橡胶麻点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活体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和GAPDH两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将病原菌确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8,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致死温度为53℃,10 min。该病原菌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利用率最高,最适氮源为蛋白胨。24 h黑暗条件下培养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5℃,最适pH为7~8,28℃黑暗培养2 h后萌发率达到最大,为95.5%,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叶斑病 狗尾草平脐蠕孢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动态及防治指标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凤 詹慧敏 鞠瑞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7-150,共4页
定期调查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虫口密度和悬铃木叶片的受害情况,利用悬铃木效益成本比,计算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结合虫口密度与危害指数回归方程,确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卵、若虫、成虫1... 定期调查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虫口密度和悬铃木叶片的受害情况,利用悬铃木效益成本比,计算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结合虫口密度与危害指数回归方程,确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卵、若虫、成虫1年有5个相对明显的高峰期,4月中下旬虫口密度开始上升,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种群发生高峰。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36.77%,其百叶虫量与危害指数间呈显著的Logistic回归,其关系式为Y=0.928 4/(1+e0.895 2-0.001 9x),防治指标为250头成若虫/百叶。根据"早防早治"原则,在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在4月中下旬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需及时开展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发生动态 危害指数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落叶松毛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邹莉 张国权 黄建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9期2584-2587,共4页
落叶松毛虫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森林害虫之一,取食松针,对针叶树的生长发育为害巨大,从而严重影响该地区的木材生产和林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提高。暴发时甚至会使针叶林成片的死亡,破坏针叶林的结构组成和生态功能,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 落叶松毛虫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森林害虫之一,取食松针,对针叶树的生长发育为害巨大,从而严重影响该地区的木材生产和林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提高。暴发时甚至会使针叶林成片的死亡,破坏针叶林的结构组成和生态功能,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多年来我国学者对东北地区落叶松毛虫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落叶松毛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东北地区落叶松毛虫的研究进展,为该地区落叶松毛虫的可持续控制和针叶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毛虫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曼盲蝽的形态特征及在上海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4-138,共5页
樟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是近年来在香樟上发现的新害虫。本文报道了该虫形态特征和在上海的发生情况。比较了居民区绿地、生态防护林、行道树、公园绿地4种不同绿地类型中的虫情发生差异。樟曼盲蝽成虫体型狭长,红褐色;卵光亮... 樟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是近年来在香樟上发现的新害虫。本文报道了该虫形态特征和在上海的发生情况。比较了居民区绿地、生态防护林、行道树、公园绿地4种不同绿地类型中的虫情发生差异。樟曼盲蝽成虫体型狭长,红褐色;卵光亮、半透明、长茄形;若虫分5龄,半透明,光亮,鲜绿色,长形。该虫在上海18个区县均有发生,大部分地区株害率均为100%,为害程度较严重的分别为挹翠苑、东方苑、四和花园、闵行东方花园、松江中山西路、古华新村、长江农场,这些地点虫情指数均大于80%;4种不同绿地类型中樟曼盲蝽为害程度差异显著,居民区绿地中发生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曼盲蝽 形态特征 发生情况 香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树脐腹小蠹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虞国跃 胡亚莉 +1 位作者 王合 周铁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6-198,共3页
描述了榆树上重要蛀干害虫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的鉴别特征,附有识别特征图,并依据生物学特性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脐腹小蠹 形态特征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锈病的防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宪臣 孔令泉 +2 位作者 姜广国 吴丽杰 张晓红 《河北农业科技》 2004年第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玫瑰 锈病 防治 危害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宏州麻竹干枯病病因及侵染过程研究
14
作者 吴德喜 任国敏 +5 位作者 周平阳 董保国 李天会 陆志国 陈齐斌 谢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0-503,共4页
为发展竹产业,德宏州自1999年从广东省引种种植麻竹,陇川等地气候适宜麻竹生长,引种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生长迅速,但麻竹成林后却出现不少麻竹严重枯死的情况。本文从现场调查、室内分离、病原接种等方面研究得出德... 为发展竹产业,德宏州自1999年从广东省引种种植麻竹,陇川等地气候适宜麻竹生长,引种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生长迅速,但麻竹成林后却出现不少麻竹严重枯死的情况。本文从现场调查、室内分离、病原接种等方面研究得出德宏州麻竹枯死的主要致病菌是Fusarium spp.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病因是由取食、产卵于麻竹的象甲科等害虫和Fusarium spp.,A.phaeospermum等病菌复合引起;发病过程是虫害导致伤口,病菌再从伤口侵入,最后由多种病菌、害虫复合危害,造成麻竹严重枯死,并将该病害定名为麻竹干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麻竹干枯病 病害原因 侵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叶石楠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轶慧 刘玉军 +4 位作者 毕飞虎 蒋欢 赵本文 鲁林琴 陈名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0-215,235,共7页
红叶石楠是我国园林绿化常用的彩叶树种。近来,安徽合肥市红叶石楠叶斑病发生严重,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为科学防控红叶石楠叶斑病,对其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红叶... 红叶石楠是我国园林绿化常用的彩叶树种。近来,安徽合肥市红叶石楠叶斑病发生严重,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为科学防控红叶石楠叶斑病,对其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红叶石楠叶斑病的病原菌,并通过显微形态观察结合系统发育树的方法,最终将其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适宜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6。研究结果为该病害的正确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叶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 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木斯市园林绿篱害虫种类调查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3
16
作者 纪艳 田晔 +4 位作者 邹玉 王一桐 岳明 刘德财 罗志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8期133-134,163,共3页
对佳木斯市5个公园不同生境的园林绿篱害虫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绿篱中主要害虫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害虫样本1 236只,隶属于4目16科27种。提出了园林田间管理、灯光诱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园林绿篱 资源调查 主要害虫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树木园凋落物菌食性蓟马种类和种群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晶 谢永辉 +2 位作者 孙跃先 李正跃 张宏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0-785,共6页
对云南昆明树木园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圆柏(Sabina chinensis)、玉兰(Magnolia denudata)、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和红枫(Acer palmatum cv.Atrpouceum)5个树种凋落物菌食性蓟马种类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665头... 对云南昆明树木园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圆柏(Sabina chinensis)、玉兰(Magnolia denudata)、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和红枫(Acer palmatum cv.Atrpouceum)5个树种凋落物菌食性蓟马种类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665头,隶属1科4属6种,冠管蓟马属(Stephanothrips)肯廷冠管蓟马(S.kentingensis)和西方冠管蓟马(S.occidentalis),网管蓟马属(Apelaunothrips)同色网管蓟马(A.consimilis),奇管蓟马属(Allothrips)奇管蓟马(Al.sp.),器管蓟马属(Hoplothrips)日本器管蓟马(H.japonicus)和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简管蓟马(Ha.sp.)。5个树种凋落物中菌食性蓟马种类组成差异较小,优势种均为西方冠管蓟马(S.occidentalis)、肯廷冠管蓟马(S.kentingensis)和奇管蓟马(Al.sp.)。种群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菌食性蓟马的季节动态稍有差异,5个树种凋落物菌食性蓟马成虫和若虫总量的变化趋于一致,但若虫数量波动比成虫大,菌食性蓟马数量最高峰为2011年3月,总数为137头,而2010年8月和2011年5月发生数量最少,仅为5头和9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食性蓟马 种类 种群动态 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8
作者 卿励 《四川农业科技》 2004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月季 病害 防治 褐斑病 灰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鸭山地区园林主要蛀干害虫种类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文靖 李婷婷 +2 位作者 王涛 王建楠 许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4期117-118,共2页
对双鸭山地区园林蛀干害虫进行调查,共采集蛀干害虫355只,隶属于3目7科28种。双鸭山地区园林蛀干害虫对树木危害程度大,虫口数量稳定。通过分析蛀干类害虫的发生规律,对双鸭山地区园林蛀干害虫的防治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园林 蛀干害虫 调查 防治 双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缀叶丛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燕燕 曲志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358-1358,1360,共2页
介绍了缀叶丛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并提出了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缀叶丛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缀叶丛螟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