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间小豆绿豆象卵空间分布型初探 被引量:16
1
作者 金文林 谭瑞娟 +4 位作者 王进忠 张志勇 刘长安 濮绍京 赵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6,共3页
采用5点取样法对北京地区夏播小豆田进行了调查,发现绿豆象在小豆鼓粒初期已将卵产到豆荚上,9月上、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并逐渐发育成幼虫侵入豆粒中。绿豆象卵在小豆荚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9月10-15日... 采用5点取样法对北京地区夏播小豆田进行了调查,发现绿豆象在小豆鼓粒初期已将卵产到豆荚上,9月上、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并逐渐发育成幼虫侵入豆粒中。绿豆象卵在小豆荚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9月10-15日是控制北京地区夏播小豆田间绿豆象产卵及卵发育的较好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绿豆象 空间分布 小豆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绿豆象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振兴 周桂梅 陈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选用40%辛硫磷乳油、77.5%敌敌畏乳油、25%高氯·马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6种药剂,通过浸种、浸种+喷雾、喷雾等不同的处理,筛选小豆田间绿豆象防治的最佳药剂及施用方法... 选用40%辛硫磷乳油、77.5%敌敌畏乳油、25%高氯·马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6种药剂,通过浸种、浸种+喷雾、喷雾等不同的处理,筛选小豆田间绿豆象防治的最佳药剂及施用方法。结果表明,施用药剂均能促进小豆产量提高,并对绿豆象有不同防效;相同药剂不同的施用方法对绿豆象的防效不同,防治效果依次为浸种+喷雾>喷雾>浸种;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500倍液喷雾防治绿豆象的效果最好,防效达95.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绿豆象 农药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齐永霞 丁克坚 +1 位作者 陈方新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2-983,共2页
比较了安徽省主栽品种以及当前推广和将要推广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耐)病性,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差异显著,但无高抗品种,且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扩展的耐病性。根据品种抗性鉴定结果,将安徽... 比较了安徽省主栽品种以及当前推广和将要推广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耐)病性,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差异显著,但无高抗品种,且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扩展的耐病性。根据品种抗性鉴定结果,将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品种分为3类,即:感病类型,以皖麦38、皖麦19、扬麦5号、扬麦158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1.00;中感类型,以皖麦30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62;抗病类型,以豫麦18、豫麦21、宁麦9312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品种 抗(耐)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表现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学珍 谢皓 +4 位作者 田炜炜 白宝良 于同泉 路苹 徐晓洁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14,共6页
将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在北京农学院试验田种植,并对它们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群体农艺性状在北京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度不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 将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在北京农学院试验田种植,并对它们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的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群体农艺性状在北京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度不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各地区农艺性状的特点及遗传潜力的大小分地区进行;(2)供试品种的诸农艺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3)以在北京农学院试验地种植的不同产地的大豆品种群体为背景,进行系统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对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直接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豆锈病、白粉病及褐斑病的抗性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金文林 喻少帆 +3 位作者 张清润 王京波 张永红 陈学珍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研究结果表明:(1)S5033种质具有抗锈病和抗白粉病基因,而京农2号具有对应的感病基因;(2)抗锈病和抗白粉病性均为显性,受一对基因控制;(3)经X2测验控制小豆褐斑病的基因有3对,它是一个数量性状,且具微效及累加... 研究结果表明:(1)S5033种质具有抗锈病和抗白粉病基因,而京农2号具有对应的感病基因;(2)抗锈病和抗白粉病性均为显性,受一对基因控制;(3)经X2测验控制小豆褐斑病的基因有3对,它是一个数量性状,且具微效及累加作用;(4)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基因命名如下:1.抗锈性:XX,感锈性xx;2.抗白粉病性:BB,感白粉病性:bb;3.高抗褐斑病性H1H1H2H2H3hH3,高感褐斑病性h1h1h2h2h3h3。)、与中亲值(MP)也呈极显著正相关(rab=0.877),说明F1抗性强弱决定于亲本抗性。用高抗材料作为亲本之一的F1均表现为高抗,表明控制小豆的抗锈病的基因为显性遗传。抗为显性、感为隐性,用符号X、x表示。2.1.3不同抗性基因杂交组合F2的表现作者对5个杂交组合的F2代单株抗、感分离比率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表4),结果表明:HR×HS、HR×S、S×HR接种后F2代各组合的R:S均符合3:1。由此表明,小豆对锈病的抵抗性受单个基因控制,从中抗、中感组合及抵抗性程度来看,还存在影响显性基因表达的增强子和减弱子修饰基因的作用,否则以上结果难以解释。若设对抗性程度起修饰作用的增强子为隐性,减弱子为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锈病 白粉病 褐斑病 基因 遗传 赤小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学珍 谢皓 +5 位作者 张硕 简萌 张岩 白宝良 于同泉 路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0-24,共5页
笔者对26个菜用大豆品种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丰14、96p11、东新1号、BN-1、9118和小萤壳-1是鲜荚、鲜粒产量最优的品种;BN-1、小萤壳-1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东新1号和诱处4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以上6个... 笔者对26个菜用大豆品种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丰14、96p11、东新1号、BN-1、9118和小萤壳-1是鲜荚、鲜粒产量最优的品种;BN-1、小萤壳-1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东新1号和诱处4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以上6个菜用大豆品种适合于北京地区栽培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鲜荚采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萌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冬 张洪臣 +1 位作者 柯希望 左豫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1-15,共5页
豇豆单胞锈菌是引起红小豆锈病的病原菌。为了明确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的萌发条件,以红小豆锈病菌ZXL01菌株为材料,研究了培养方法、温度、光照、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对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萌... 豇豆单胞锈菌是引起红小豆锈病的病原菌。为了明确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的萌发条件,以红小豆锈病菌ZXL01菌株为材料,研究了培养方法、温度、光照、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对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萌发的培养方法为水琼脂平板法,夏孢子在水琼脂上2 h即开始萌发,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萌发率逐渐升高,6 h后萌发率趋于稳定,萌发率为75.0%。夏孢子在15~25℃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光照可明显抑制夏孢子萌发。夏孢子在4℃条件下储存360 d后已基本丧失萌发能力,而夏孢子在-20℃条件下储存360 d时仍可保持萌发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锈病 豇豆单胞锈菌 夏孢子 萌发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除草方案对夏播大豆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白宝良 谢皓 +5 位作者 陈学珍 王兴华 韩启秀 赵嬿 于同泉 路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了优化大豆田的除草方案,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在北京地区大豆田进行土壤处理、播后苗前Ⅰ处理、播后苗前Ⅱ处理、苗期处理、播后苗前Ⅱ+苗期处理,研究不同化学除草方案对夏播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除草剂会降... 为了优化大豆田的除草方案,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在北京地区大豆田进行土壤处理、播后苗前Ⅰ处理、播后苗前Ⅱ处理、苗期处理、播后苗前Ⅱ+苗期处理,研究不同化学除草方案对夏播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除草剂会降低大豆出苗;(2)播后苗前Ⅱ+苗期、播后苗前Ⅱ、播后苗前Ⅰ处理的单株荚数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09.8%,100.29%和75.49%,达到显著水平;单株粒数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3.63%,82.90%和56.56%,达到显著水平;(3)播后苗前Ⅱ+苗期、播后苗前Ⅱ、播后苗前Ⅰ、苗期、土壤处理的百粒重比对照提高了20.18%~29.57%,达到极显著差异;(4)播后苗前Ⅱ+苗期、播后苗前Ⅱ处理增产效果明显,增产274.4%及204.2%,达到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冠状病毒HE基因的克隆及进化树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姗 谷城 +7 位作者 李春秋 边秀东 孙筱镟 郜洪泉 邢宇昕 张鹏宇 张立春 孙东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20-23,共4页
为研究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HE基因进化关系,试验利用提取牛冠状病毒核酸,将RNA反转录成cDNA,并以此为模板扩增出全长为1 300 bp HE基因片段,将其与pMD-18T载体连接,产物克隆入DH5α感受态细胞,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已... 为研究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HE基因进化关系,试验利用提取牛冠状病毒核酸,将RNA反转录成cDNA,并以此为模板扩增出全长为1 300 bp HE基因片段,将其与pMD-18T载体连接,产物克隆入DH5α感受态细胞,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已发表的14株BCV的HE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扩增出的牛冠状病毒HE基因序列(HLJ-14),符合HE基因型参照序列特点,与Gen Bank中已发表的另外14株BCV HE基因型全序列同源性为97.3%~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HE基因 克隆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大豆的农艺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学珍 谢皓 +4 位作者 田炜炜 白宝良 于同泉 路苹 徐晓洁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笔者对377份不同生育期的大豆品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2)不... 笔者对377份不同生育期的大豆品种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选育新品种时,若以全生育期、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可望获得早熟、高产新品种;若以荚长、荚宽进行间接选择可望获得大粒新品种。(2)不同生育期类型各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均达极显著水平,早熟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的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3)早熟品种的茎粗、全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中熟品种的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晚熟品种荚长、荚宽、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遗传力较低,而遗传进度较高;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力较高,遗传进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 农艺性状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防治红小豆豆荚螟试验
11
作者 于晓春 吴长顺 吴艳华 《现代化农业》 2004年第11期5-5,共1页
关键词 豆荚螟 红小豆 品质 食用豆类 幼茎 生育期间 试验 农垦总局 产量 科研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荚野螟在红小豆上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2
作者 樊惠超 邵维仙 赵春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18期28-28,共1页
生产上,红小豆常常出现绝收的年份,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豆荚野螟是造成红小豆大面积减产的主要虫害之一。豆荚野螟主要以幼虫为危害,蛀食红小豆的花器、鲜荚和种子,初孵幼虫即蛀入花蕾为害,严重时蛀蚀整个花蕾,花蕾呈腐烂状,引... 生产上,红小豆常常出现绝收的年份,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豆荚野螟是造成红小豆大面积减产的主要虫害之一。豆荚野螟主要以幼虫为危害,蛀食红小豆的花器、鲜荚和种子,初孵幼虫即蛀入花蕾为害,严重时蛀蚀整个花蕾,花蕾呈腐烂状,引起落花落蕾;有时蛀食茎秆、端梢,卷食叶片,造成落荚,产生蛀孔并排出粪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荚野螟 红小豆 危害 防治 初孵幼虫 花蕾 虫害 减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豆病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亚秀秀 周桂梅 +1 位作者 陈健 刘振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0,48,共6页
小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病害是限制小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对小豆主要病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主要病害的种类、特征、病原菌的鉴定、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抗性基因的定位以及绿色防治药剂筛选等方面的进展,并... 小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病害是限制小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对小豆主要病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主要病害的种类、特征、病原菌的鉴定、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抗性基因的定位以及绿色防治药剂筛选等方面的进展,并对小豆病害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小豆病害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病害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博铖 柯希望 +3 位作者 高尚雨 于昕卉 孙启明 左豫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0,156,共7页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性的作用及机理,以感病小豆品种‘宝清红’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激发处理小豆真叶,而后对真叶挑战接种锈菌夏孢子,结果表明,低浓度(11.61 mg/L)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小豆对锈病的抗性。夏孢子萌...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诱导小豆抗锈性的作用及机理,以感病小豆品种‘宝清红’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激发处理小豆真叶,而后对真叶挑战接种锈菌夏孢子,结果表明,低浓度(11.61 mg/L)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小豆对锈病的抗性。夏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褪黑素对夏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表明褪黑素无抑菌活性。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褪黑素激发诱导了水杨酸(SA)通路关键基因NPR1于接种后24 h显著上调表达,且病程相关蛋白PR1、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及PR5均于接种后24~120 h被显著诱导表达,说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诱导NPR1表达,进而激活下游PR蛋白的高水平应答,使感锈病小豆品种获得对锈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小豆锈病 褪黑素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炜玮 谢皓 +4 位作者 陈学珍 白宝良 王文平 于同泉 路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0-13,共4页
对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品种10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区间大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农艺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差异性。具有极... 对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品种10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区间大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农艺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差异性。具有极大遗传进度(RGS%>40%)且遗传力>60%的有南方大豆的株高;具中等遗传进展(40%>RGS%>10%)且遗传力>60%的性状有北方复种夏播大豆区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全生育期,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品种的结荚高度,南方复种多播季大豆区品种的结荚高度、全生育期,国外品种的株高、全生育期;具一定的遗传进展(1%>RGS%>5%)且遗传力>60%的有: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品种的单株产量。在5%的选择强度下,全生育期、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的相对遗传进度均大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豆田间绿豆象卵空间分布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文林 谭瑞娟 +4 位作者 王进忠 张志勇 刘长安 濮绍京 赵波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0-24,共5页
绿豆象是小豆的主要仓贮害虫。笔者对北京地区夏播小豆田进行实地取样调查,发现绿豆象在小豆鼓粒初期已将卵产到豆荚上,9月上、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并逐渐发育成幼虫侵入豆粒中。绿豆象卵在小豆荚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 绿豆象是小豆的主要仓贮害虫。笔者对北京地区夏播小豆田进行实地取样调查,发现绿豆象在小豆鼓粒初期已将卵产到豆荚上,9月上、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并逐渐发育成幼虫侵入豆粒中。绿豆象卵在小豆荚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9月10日─9月15日是控制田间绿豆象产卵及卵发育的较好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象 小豆 仓贮害虫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豆长喙天蛾生态习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车永贵 张所华 +5 位作者 朱华年 高春凤 王永强 胡永芹 金荃 潘世军 《吉林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小豆长喙天蛾 生态习性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豆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应答锈菌侵染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滑艳敏 杨阳 +4 位作者 孙伟娜 殷丽华 柯希望 穆娟微 左豫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36-44,共9页
为明确小豆WRKY转录因子在抗锈病中的功能,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小豆基因组中WRKY基因家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豆基因组中共包含90个WRKY转录因子(VaWRKYs),其中82个成员分别定位于小豆的11条染色体上。依据WRKY基因家族高度保... 为明确小豆WRKY转录因子在抗锈病中的功能,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小豆基因组中WRKY基因家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豆基因组中共包含90个WRKY转录因子(VaWRKYs),其中82个成员分别定位于小豆的11条染色体上。依据WRKY基因家族高度保守的WRKY七肽域和锌指结构对小豆WRKY家族进行分类,发现VaWRKYs包含GroupⅠ(17个)、GroupⅡ(61个)和GroupⅢ(12个)等3个亚家族,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roupⅡ亚家族还包括Ⅱ-a(6个)、Ⅱ-b(16个)、Ⅱ-c(21个)、Ⅱ-d(7个)和Ⅱ-e(11个)5个亚组。蛋白序列特征分析发现,VaWRKYs成员在七肽域和锌指结构上存在多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利用课题组前期获得的抗病小豆品种接种后24和48 h的转录组数据对VaWRKYs成员的表达进行分析,共检测到82个成员不同水平表达,且多达67个成员的表达水平受锈菌侵染的影响,暗示小豆WRKY基因家族在小豆抗锈病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KY转录因子 小豆 豇豆单胞锈菌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赤豆的黄瓜花叶病毒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霄文 《作物研究》 1999年第1期29-31,共3页
1996年7月,从湖南长沙市郊赤豆病株上得到一病毒分离物RB1。人工摩擦接种9科27种植物,RB1能侵染7科25种,在赤豆上引起花叶症状。提纯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28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RB1与CMV抗血... 1996年7月,从湖南长沙市郊赤豆病株上得到一病毒分离物RB1。人工摩擦接种9科27种植物,RB1能侵染7科25种,在赤豆上引起花叶症状。提纯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28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RB1与CMV抗血清具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其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8kDa,分析植物组织中dsRNA,发现有4条dsRNA条带,长分别为33,30,22和09kb。根据以上结果,RB1被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豆 黄瓜花叶病毒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的细菌病害及其防治
20
作者 何家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0-32,共3页
小麦细菌性病害因其资料缺乏,加之点片发生常难作出诊断。因而小麦生产上,远不及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受到重视,但一些细菌病害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大量流行造成损失。现将国内外已有记载的8种小麦细菌病害及其防治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 小... 小麦细菌性病害因其资料缺乏,加之点片发生常难作出诊断。因而小麦生产上,远不及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受到重视,但一些细菌病害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大量流行造成损失。现将国内外已有记载的8种小麦细菌病害及其防治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 小麦细菌病种类和发生情况1.1 小麦黑颖病 发生于小麦、大麦、黑麦和许多禾草上,使谷粒变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菌 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