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康美花 王希 +6 位作者 肖苏军 况虹敏 王丽红 阴长发 陈洪凡 杨迎青 兰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4,10,共5页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水稻旱育技术的推广,秧苗立枯病的发生十分严重,立枯病已经成为水稻秧田高发的毁灭性病害,大大阻碍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对有效控制...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水稻旱育技术的推广,秧苗立枯病的发生十分严重,立枯病已经成为水稻秧田高发的毁灭性病害,大大阻碍了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对有效控制水稻立枯病的发生进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水稻立枯病的主要致病菌、发病症状和发生规律,从病原菌的积累、低温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和空气相对湿度、秧苗质量及苗床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因素,从控制播种密度、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水稻立枯病的农业防治措施,从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主要药剂防治措施。认为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应在以合理选用品种、控制育秧、科学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农药喷施等药剂防治措施的综合防治模式,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保障我国水稻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立枯病 发病症状 流行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腐病病菌致病性、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侯恩庆 张佩胜 +3 位作者 王玲 刘恩勇 刘连盟 黄世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7,120,共8页
穗腐病是近年发生危害严重的水稻穗部病害。本研究对穗腐病的发生、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分离了病原菌并测定了致病性,筛选了防治该病的杀菌剂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紧穗型的粳稻及籼/粳杂交稻组合较穗型松散的籼稻及其杂交组... 穗腐病是近年发生危害严重的水稻穗部病害。本研究对穗腐病的发生、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分离了病原菌并测定了致病性,筛选了防治该病的杀菌剂并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紧穗型的粳稻及籼/粳杂交稻组合较穗型松散的籼稻及其杂交组合更易感病。水稻孕穗后期-抽穗扬花期遇阴雨高湿、温暖天气该病发生危害重。用分离到的4个菌(层出镰刀菌、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新月弯孢菌和细交链孢菌)进行人工接种,均能使稻粒感病,初步确定层出镰刀菌为主要初侵染菌。室内抑菌测试结果显示,5mg/L以上浓度的多菌灵、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对层出镰刀菌生长的抑制效果达到81.31%~100%。抑制中浓度为0.000 7~0.947 6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后期和抽穗扬花期用三唑酮、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喷雾防治一次,防效在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穗腐病 发生流行 病菌致病性 药剂筛选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对稻曲病抗性的分级及相应级别的产量损失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小娟 刘二明 +4 位作者 肖启明 刘年喜 王金辉 谭小平 郑和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79,共5页
对24个水稻品种(系)与稻曲病抗性有关的3个主要组分(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每千粒含病粒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衡阳具代表性的14个水稻品种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关系;以中选组分用欧氏距离和最长聚类法对101个... 对24个水稻品种(系)与稻曲病抗性有关的3个主要组分(病穗率、平均每穗病粒数、每千粒含病粒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衡阳具代表性的14个水稻品种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关系;以中选组分用欧氏距离和最长聚类法对101个品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平均每穗病粒数为主要抗性组分;1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与平均每穗病粒数的回归方程为y=2.8624x+0.5427(P=0.0001);用平均每穗病粒数组分,当阈值T=0.4000,将101个水稻品种聚为6类,依6类品种间的平均每穗病粒数值,并参照国际水稻病害分级标准,将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划分为6级,并将各级平均每穗病粒数值代入回归方程得出其产量损失率,即各级平均每穗病粒数和产量损失率为:0级,0.000粒,产量损失率0,高度抗病;1级,0.001~0.100粒,产量损失率0.546%~0.829%,抗病;3级,0.101~0.410粒,产量损失率0.830%~1.716%,中度抗病;5级,0.411~1.010粒,产量损失率1.717%~3.434%,中度感病;7级,1.011~1.760粒,产量损失率3.435%~5.581%,感病;9级,每穗病粒数≥1.761粒,产量损失率≥5.582%,高度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抗性分级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调查测报因子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年喜 王金辉 +2 位作者 刘二明 李小娟 郑和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稻曲病是水稻穗部的重要真菌性病害。本研究分析了13个供试水稻品种每穗稻曲病病粒数与水稻产量损失的线性关系,根据每个品种线性方程及南方稻区实际情况,得出了田间稻曲病经济允许水平、成灾因子,即平均每穗病粒数分别为0.57、5.44粒。
关键词 稻曲病 产量损失 线性方程 测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谭小平 宋建伟 +3 位作者 刘二明 刘年喜 王金辉 肖启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4-697,共4页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 选用10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来自湖南不同县(区)的53个稻曲病菌株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以遗传相似系数0.78,将供试53个菌株划分为5个谱系,这5个谱系所含菌株数分别为42、7、2、1、1个,分别占总株数的79%、13%、4%、2%和2%,其谱系Ⅰ为优势谱系.由此说明湖南稻曲病菌遗传群体有分化,但分化不明显;来自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同一品种的菌株大多数聚集在同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秆腐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海燕 周勋波 +1 位作者 辛惠普 靳学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2,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秆腐菌核病菌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好,氮源以酒石酸铵最好,混合碳源(蔗糖+鼠李糖)对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比单独蔗糖和鼠李糖生长的好;病菌能在多种天然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核;菌丝在碳氮比为6...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秆腐菌核病菌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好,氮源以酒石酸铵最好,混合碳源(蔗糖+鼠李糖)对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比单独蔗糖和鼠李糖生长的好;病菌能在多种天然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核;菌丝在碳氮比为60∶1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生长物质VB6+肌醇、VB6+谷氨酰胺等11个组合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微量元素中亚铁、锰和硼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液体培养中以Czapek培养基生长最好,但不利于菌核的形成;菌核在15~35℃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30℃;菌核在0.05%葡萄糖溶液、蒸馏水、水琼脂上均可萌发,以0.05%葡萄糖溶液萌发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水稻秆腐菌核病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烟稻轮作区水稻稻曲病的调查与防治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云 杨亚曦 +2 位作者 朱启法 林硕 刘国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3期126-128,共3页
[目的]筛选适合皖南烟区稻曲病防治的杀菌剂,为皖南烟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南粳9108水稻稻曲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及病原菌鉴定,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稻曲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南粳9108水稻稻曲... [目的]筛选适合皖南烟区稻曲病防治的杀菌剂,为皖南烟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南粳9108水稻稻曲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及病原菌鉴定,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稻曲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南粳9108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较严重,发病率达62%;稻曲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稻绿核菌属绿核菌;6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30%苯甲·丙环唑EC和6%井冈·枯芽菌WP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245 7和3.150 1μg/m L。[结论]30%苯甲·丙环唑EC和6%井冈·枯芽菌WP的防治效果较好,可进一步用于大田防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病害调查 病原菌鉴定 杀菌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个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被引量:24
8
作者 黄金杯 刘二明 +5 位作者 肖启明 刘年喜 王金辉 谭小平 肖腾飞 徐灵超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2007~2008年在湖南的攸县、怀化市、桃江县和湘阴县采用自然诱发以及自然诱发与人工辅助接种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18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病性。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有T优259、培两优559、新香优80和T优706;感病的品种有两优培九... 2007~2008年在湖南的攸县、怀化市、桃江县和湘阴县采用自然诱发以及自然诱发与人工辅助接种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18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病性。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有T优259、培两优559、新香优80和T优706;感病的品种有两优培九、红莲优6号和Ⅱ优416;其它11个品种在各地的抗感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田间抗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病害——水稻褐变穗 被引量:11
9
作者 穆娟微 李鹏 李德萍 《现代化农业》 2005年第10期1-2,共2页
依据柯赫氏法则,对水稻新病害——水稻褐变穗进行分离培养及病原菌鉴定,按照Ainsworth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确定分离得到的菌种是链格孢(Alternartaalternata(Fr.)Keissl),通过回接证明了水稻褐变穗确实是由链格孢引起的。水稻褐变穗的症... 依据柯赫氏法则,对水稻新病害——水稻褐变穗进行分离培养及病原菌鉴定,按照Ainsworth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确定分离得到的菌种是链格孢(Alternartaalternata(Fr.)Keissl),通过回接证明了水稻褐变穗确实是由链格孢引起的。水稻褐变穗的症状在水稻出穗后不久遇强风易发生,粒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变浓褐或黑褐色,病斑不规则形,但水稻叶鞘几乎没有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变穗 链格孢 水稻 褐变 病害 病原菌鉴定 分离培养 柯赫氏法则 分类系统 链格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镇巴县2005年水稻稻曲病流行原因浅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路海明 李存庆 杨军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76-76,106,共2页
2005年陕西省镇巴县水稻稻曲病发生普遍,尤其是中、晚稻发生流行程度是多年来最重的一年,一些乡(镇)损失严重。为摸清各乡(镇)主要种植品种发病情况,分析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品种布局和稻曲病防治提供依据。县植保站组织技术... 2005年陕西省镇巴县水稻稻曲病发生普遍,尤其是中、晚稻发生流行程度是多年来最重的一年,一些乡(镇)损失严重。为摸清各乡(镇)主要种植品种发病情况,分析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品种布局和稻曲病防治提供依据。县植保站组织技术人员于9月上旬至9月中旬开展了稻曲病发生为害情况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气候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及药剂防治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庆红 丁旭 +2 位作者 吴小兵 袁小华 蔡小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1期138-138,共1页
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明确了水稻稻曲病危害损失情况及发生规律,重点探讨了稻曲病的药剂防治适期、防治药剂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危害情况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稻区水稻工厂化育秧青枯病与立枯病的发生症状及预防措施
12
作者 郑舒文 郭素华 付立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0期91-92,共2页
本文分析了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的发病原因与症状表现,提出了通过完善大棚设置、配制优质营养土、适时适量播种、加强温度水分管理等措施提高秧苗素质以及通过药剂拌种、营养土调酸与药剂消毒等措施加强对工厂化育秧秧苗青枯病、立枯病... 本文分析了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的发病原因与症状表现,提出了通过完善大棚设置、配制优质营养土、适时适量播种、加强温度水分管理等措施提高秧苗素质以及通过药剂拌种、营养土调酸与药剂消毒等措施加强对工厂化育秧秧苗青枯病、立枯病的预防,以期为培育适合机插秧的毯状秧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青枯病 水稻立枯病 工厂化育秧 发病原因 症状表现 预防措施 滨海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防御酶在水稻抗稻曲病中的活性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小娟 刘二明 +3 位作者 谭小平 肖启明 刘年喜 王金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选用12个不同抗、感病水稻品种,在抽穗前7~10d,用注射法接种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3种酶活性...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选用12个不同抗、感病水稻品种,在抽穗前7~10d,用注射法接种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结果表明,在抗病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3种酶活性接种后迅速提高,变化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的酶活性在接种后缓慢增加,变化幅度小。由此说明,这3种防御酶与水稻抗稻曲病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田间分布及抽样方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9
14
作者 肖业武 刘二明 李小娟 《作物研究》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在晚稻成熟期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整片调查稻曲病发病情况,通过多种分布型的理论次数计算和适合性测验,初步明确了稻曲病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中的奈曼分布型。用常规的田间抽样方法进行遴选,确定了平行跳跃式抽样法是最适合该病的... 在晚稻成熟期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整片调查稻曲病发病情况,通过多种分布型的理论次数计算和适合性测验,初步明确了稻曲病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中的奈曼分布型。用常规的田间抽样方法进行遴选,确定了平行跳跃式抽样法是最适合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调查 田间分布 抽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光抑制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宇燕 张璐 +2 位作者 赵心雨 胡东维 梁五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1-581,共11页
为探究稻曲病菌(Villosiclava virens)菌丝生长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机制,将稻曲病菌ZJ09菌株用马铃薯蔗糖琼脂(potato sucrose agar,PSA)平板培养基分别于黑暗和照光(日光灯提供的白光)条件下培养。结果显示:照光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说... 为探究稻曲病菌(Villosiclava virens)菌丝生长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机制,将稻曲病菌ZJ09菌株用马铃薯蔗糖琼脂(potato sucrose agar,PSA)平板培养基分别于黑暗和照光(日光灯提供的白光)条件下培养。结果显示:照光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说明光照条件是该菌菌丝生长的一种调控因子。采集上述2组菌丝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695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359个基因在照光后表达上调,336个基因在照光后表达下调。从DEGs中选取6个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进行验证,所得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结果491个DEGs得到富集,涉及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别,说明照光抑制菌丝生长的机制较为复杂。对DEG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注释,结果表明:照光抑制菌丝生长主要与核糖体结构和功能,以及氨基酸代谢受到影响有关。DEGs包含1个乙酰辅酶A合成酶编码基因,照光显著抑制该基因表达,据此推测,削弱菌丝的乙酰辅酶A合成能力可能是照光抑制菌丝生长的机制之一。由于UvHOG1和UvBI-1这2个基因都不是DEG,因此蛋白激酶HOG1(high osmolarity glycerol 1)和Bax抑制子1可能与照光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照光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或带菌土壤传播稻曲病菌的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茂林 罗来鑫 +5 位作者 李志强 陈竹锋 温凯 唐晓艳 李华平 李健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104-110,173,174,共9页
探究稻曲病菌的侵染途径是预防控制稻曲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人工接种处理土壤、水稻种子试验,基于稻曲病菌EGFP标记、超微结构观察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和PCR分子检测法,研究水稻种子带菌或带菌土壤是否传播稻曲病。结果表明,人... 探究稻曲病菌的侵染途径是预防控制稻曲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人工接种处理土壤、水稻种子试验,基于稻曲病菌EGFP标记、超微结构观察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和PCR分子检测法,研究水稻种子带菌或带菌土壤是否传播稻曲病。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种子和土壤拌菌接种各处理在水稻不同生长期均未观察到有病菌侵入现象,各处理水稻成熟期穗部均未出现典型稻曲球症状。试验结果暂未能证明种子或土壤带菌可作为稻曲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有待综合考虑引起稻曲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以便获得该病菌初侵染来源更为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菌 种子 土壤 初侵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季晚稻稻曲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
17
作者 龚跃群 蔡壮夫 +1 位作者 丁获蛟 刘红娥 《作物研究》 2005年第3期179-181,共3页
2004年桃江县一季晚稻稻曲病暴发,危害重,损失大。调查表明,危害的程度与抽穗扬花期的迟早、品种(组合)的抗性、氮肥用量及施用方法、田型田貌等因素有关。引起暴发的原因是气候条件适宜、菌源充足、易感病品种(组合)大面积种植、防治... 2004年桃江县一季晚稻稻曲病暴发,危害重,损失大。调查表明,危害的程度与抽穗扬花期的迟早、品种(组合)的抗性、氮肥用量及施用方法、田型田貌等因素有关。引起暴发的原因是气候条件适宜、菌源充足、易感病品种(组合)大面积种植、防治不力等。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组合),调整耕作制度;加强预测预报;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合理施药等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晚稻 稻曲病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水稻稻曲病的影响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明珠 徐梦颖 +1 位作者 李瑞芬 陆苗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7期114-115,共2页
通过对金湖县2000—2014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稻曲病田间调查资料分析,运用Fortran处理气象数据,运用相关软件得出病穗率、病粒率、病情指数与8—9月降水日数的显著性检验趋势图,将2个差别较大的数据标准化后放在同一图中,发现趋势越类似相... 通过对金湖县2000—2014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稻曲病田间调查资料分析,运用Fortran处理气象数据,运用相关软件得出病穗率、病粒率、病情指数与8—9月降水日数的显著性检验趋势图,将2个差别较大的数据标准化后放在同一图中,发现趋势越类似相关系数越大。特别在2013年尤为显著,金湖地区8—9月水稻正处在扬花期,遇到连续阴雨天,高温、高湿容易诱发水稻稻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发生特点 气象因子 影响 预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何海永 陈小均 +4 位作者 詹金碧 全兴科 吴石平 杨学辉 袁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665-8666,共2页
[目的]为合理利用施肥等栽培措施控制稻曲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氮肥不同施用量及不同施用时期对稻曲病发生的小区评价试验研究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结果]稻曲病的发生与稻田施肥的时期和用量密切相关。分蘖期和孕穗... [目的]为合理利用施肥等栽培措施控制稻曲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氮肥不同施用量及不同施用时期对稻曲病发生的小区评价试验研究稻曲病发生与氮肥施用的关系。[结果]稻曲病的发生与稻田施肥的时期和用量密切相关。分蘖期和孕穗期追施氮肥的稻曲病发病相对较重,发病率和病指分别达到9.38%、5.06和12.17%、6.33,明显高于稻田中后期不追施氮肥和早期仅施农家肥的处理,后者的发病率和病指仅为3.92%、1.38和0.93%、0.25,同时,相同施肥水平下,孕穗期偏施氮肥易于稻曲病的发生。[结论]以农家肥为底肥,适时适量追施的氮肥能降低稻曲病发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氮肥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传芳 杨红星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5期154-154,共1页
从水稻稻曲病的症状识别入手,分析了稻曲病的发病规律与发病影响因素,提出了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症状识别 发病规律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