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马铃薯轮作对盆栽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周远平 王琼 +1 位作者 胡明举 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共16页
【目的】研究耕作系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调节能力,为合理布局耕作系统奠定基础。【方法】以马铃薯连作为对照种植系统,在4种条件下(土壤灭菌加施肥、土壤灭菌不施肥、土壤不灭菌加施肥、土壤不灭菌不施肥)设计盆栽试验。通过PCR技术扩... 【目的】研究耕作系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调节能力,为合理布局耕作系统奠定基础。【方法】以马铃薯连作为对照种植系统,在4种条件下(土壤灭菌加施肥、土壤灭菌不施肥、土壤不灭菌加施肥、土壤不灭菌不施肥)设计盆栽试验。通过PCR技术扩增并测序水稻—马铃薯轮作(以下简称“稻薯轮作”)和马铃薯连作系统中每个种植季节作物根区土壤样本的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域,并比较细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功能组成和生态网络。【结果】稻薯轮作可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未灭菌条件下,轮作施肥和未施肥土壤的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分别显著提高15.62%和9.05%,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显著提高2.45%和1.71%;而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著变化。在土壤灭菌后,稻薯轮作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可提高到灭菌前水平;而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的香农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丰富度仅在施肥时恢复到土壤灭菌前水平。稻薯轮作和马铃薯连作土壤细菌群落功能组成差异分析表明:稻薯轮作可显著提高13类土壤功能菌群的丰度;而连作仅能提高4类土壤功能菌群的丰度,其中包括几丁质分解菌和植物病原菌。与连作相比,轮作土壤细菌群落生态网络的介数中心性、边数、图密度、节点数、平均度、图径、模块性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提高了10.00倍、2.50倍、2.40倍、1.10倍、0.64倍、0.63倍、0.55倍和0.40倍;而细菌病原菌属群体生态网络的介数中心性、图密度、边数、平均度、节点数和度中心性分别降低了71.4%、67.7%、50.9%、36.1%、23.2%和11.1%。此外,冬季马铃薯种植土壤的病原菌属群体物种的生态网络拓扑特征参数也较夏季耕作土壤显著降低。【结论】稻薯轮作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及调控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的相互作用,对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马铃薯轮作 马铃薯连作 细菌物种多样性 功能组成 生态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轮作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黄冲平 丁鼎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448-450,共3页
在浙江余杭、德清、海宁等地前后8年所开展的稻田水旱轮作的研究表明:稻田种植玉米等旱地作物,只要技术适当可获得明显的增产增收,水旱轮作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是显著的,表现在团粒结构的增加;孔隙和滞水特征明显改善;稻作时微... 在浙江余杭、德清、海宁等地前后8年所开展的稻田水旱轮作的研究表明:稻田种植玉米等旱地作物,只要技术适当可获得明显的增产增收,水旱轮作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是显著的,表现在团粒结构的增加;孔隙和滞水特征明显改善;稻作时微团聚体增加。对化学性状的研究表明,水旱轮作可以促进有机质更新;减少稻田还原物质;改变稻田的次生潜育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作物 产量 土壤物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低山丘陵区混播冬性牧草-水稻短期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寿荣 毛凯 +2 位作者 乌韦.西蒙 蒲朝龙 王国权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17-20,共4页
1991~1994年在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四川芦山县)进行的混播冬性牧草-水稻短期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冬性禾草和豆草与水稻轮作,即意大利黑麦草+紫云英→水稻、意大利黑麦草+南苜蓿→水稻和意大利黑麦草+白三叶草→水稻3个轮作... 1991~1994年在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四川芦山县)进行的混播冬性牧草-水稻短期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冬性禾草和豆草与水稻轮作,即意大利黑麦草+紫云英→水稻、意大利黑麦草+南苜蓿→水稻和意大利黑麦草+白三叶草→水稻3个轮作系统在水稻产量高于对照的情况下获得高饲料价值,较充分地利用了禾草和豆草的共生互补作用,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提高了农田生态位的利用效率,从而获得了较高的总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性牧草 水稻 短期轮作 低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作物生产系统生态经济功能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冬生 屠乃美 《作物研究》 1991年第3期29-32,共4页
通过对洞庭湖环湖丘陵区几种代表性稻田作物生产子系统生态经济功能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稻-大麦”系统和”稻-稻-油菜”系统的物质生产功能及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强于“稻-稻-绿肥”系统。但能量转换功能则以”稻-稻-大麦”系统... 通过对洞庭湖环湖丘陵区几种代表性稻田作物生产子系统生态经济功能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稻-大麦”系统和”稻-稻-油菜”系统的物质生产功能及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强于“稻-稻-绿肥”系统。但能量转换功能则以”稻-稻-大麦”系统最优,“稻-稻-绿肥”系统次之,”稻-稻-油菜”系统较差。由于”稻-稻-油菜”系统能量转换功能弱的原因并非光能利用率低,而是生产投能转化率较差,这可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加以解决。从总体看,“稻-稻-油菜”和“稻-稻-大麦”系统的生态经济功能明显优于“稻-稻-绿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耕作 生产系统 生态 经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青椒-水雍菜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红 杨文君 +3 位作者 陈荣广 刘深云 吴丽 李洪山 《南方农业》 2019年第6期10-11,共2页
在蔬菜大棚内采用水旱轮作的种植方式进行蔬菜种植,是解决盐城地区大棚连作障碍问题最简单、经济、高效的方法。为有效改良受次生盐渍化危害的大棚土壤,促进蔬菜的可持续健康生产,对大棚青椒-水雍菜水旱轮作栽培模式进行介绍,主要包括... 在蔬菜大棚内采用水旱轮作的种植方式进行蔬菜种植,是解决盐城地区大棚连作障碍问题最简单、经济、高效的方法。为有效改良受次生盐渍化危害的大棚土壤,促进蔬菜的可持续健康生产,对大棚青椒-水雍菜水旱轮作栽培模式进行介绍,主要包括茬口安排、经济效益、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大棚栽培管理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大棚 水旱轮作 土壤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轮作生产唐菖蒲年花关键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凤兰 黄子锋 《西南园艺》 2006年第4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水旱轮作 栽培技术 唐菖蒲 年花 生产 经济效益 土地面积 华南地区 试验研究 冬闲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丘陵旱地新三熟技术初探及示范
7
作者 张丕辉 张晓春 +3 位作者 余国东 周燕 吴勇 王红梅 《南方农业》 2009年第6期70-71,82,共3页
对西南丘陵旱地新三熟技术设计了3种套作种植模式,即远郊浅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豆",城郊粮经生产模式"菜用蚕豆(豌豆)—糯玉米—豆",山区深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秋洋芋"。对套作作物品种的选... 对西南丘陵旱地新三熟技术设计了3种套作种植模式,即远郊浅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豆",城郊粮经生产模式"菜用蚕豆(豌豆)—糯玉米—豆",山区深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秋洋芋"。对套作作物品种的选择,播种期和移栽期的合理安排;套作群体对光照、土壤温度、湿度等理化性状的影响;共生系统施肥法;套作作物间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新套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或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丘陵 旱地新三熟技术 套作品种 播栽期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蔡燕飞 章家恩 +2 位作者 张杨珠 胡瑞芝 袁正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6-399,共4页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3种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总量、有机无机复合状况、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光学性质和总酸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泡制度比水旱轮作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重组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量...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比较3种稻作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总量、有机无机复合状况、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胡敏酸光学性质和总酸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泡制度比水旱轮作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重组有机质含量、胡敏酸含量和胡敏酸/富啡酸,而水旱轮作比冬泡制度有利于提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松结合态腐殖质/紧结合态腐殖质、胡敏酸E4值和总酸度。由此说明,冬泡制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总量和胡敏酸的累积,但不利于胡敏酸分子的增长,腐殖质品质较差。而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活性增加,胡敏酸分子结构趋于复杂,其氧化度和芳香度增加。因此,通过周期性的水旱轮作换茬,可使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比例协调,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制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稻田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袁嘉欣 杨滨娟 +3 位作者 胡启良 唐海鹰 李淑娟 黄国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05-1214,共10页
为探讨稻田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优化种植制度,以长江中游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紫云英-早稻-晚稻种植模式(CRR)为对照,设置油菜-早稻-晚稻(RRR)、马铃薯-早稻-晚稻(P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 为探讨稻田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优化种植制度,以长江中游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紫云英-早稻-晚稻种植模式(CRR)为对照,设置油菜-早稻-晚稻(RRR)、马铃薯-早稻-晚稻(PRR)、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CRI)、油菜-早稻-甘薯||晚大豆(RRI)5种种植模式,通过测定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含量和作物产量,分析其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碳库管理指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晚稻收获后,与CRR处理相比,CRI、RRI、RRR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12.06%~21.01%(P<0.05),CRI、RRI、PRR处理的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比对照处理分别提高16.80%~20.45%和38.24%~50.00%(P<0.05),各处理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3.13%~15.64%(P>0.05),CRI、RRI处理能显著促进土壤总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积累,PRR处理则有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积累。PRR处理提高了土壤碳库活度和碳库活度指数,RRI、CRI处理提高了土壤碳库指数,且CRI、RRI、PRR处理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17.30%~33.49%(P<0.05)。与对照相比,PRR、CRI处理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2.05%和9.86%(P<0.05)。作物产量与微生物量碳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与活性有机碳相关系数最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与对照相比,各种植模式均有利于增加作物产量并可引起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其中紫云英-早稻-甘薯||晚大豆和马铃薯-早稻-晚稻模式的综合效果较好,可以在长江中游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种植模式 土壤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小麦田间生产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10
作者 张丕辉 《南方农业》 2008年第4期18-18,共1页
2008年5月8日,重庆市科委组织相关专家对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承担的“西南丘陵山地旱地新三熟技术体系研制与应用推广”项目中的“麦、玉、豆”模式小麦田间生产进行了测产验收。专家组现场查看了设在永川区板桥镇的6.9hm^2项目示范片... 2008年5月8日,重庆市科委组织相关专家对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承担的“西南丘陵山地旱地新三熟技术体系研制与应用推广”项目中的“麦、玉、豆”模式小麦田间生产进行了测产验收。专家组现场查看了设在永川区板桥镇的6.9hm^2项目示范片的整体生产情况,询问了种植户的生产情况,选取了上、中、下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地进行田间测产验收。在“麦、玉、豆”模式小麦种植面积约占50%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情况 专家组 新三熟 小麦 田间 旱地 丘陵山地 特色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枫 吴传洲 +2 位作者 朱克保 奚波 韩韦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在安徽沿江平原的稻麦轮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明显增加稻麦产量,但过多施用钾肥,产量呈现下降;除最高施钾处理外,水稻的钾肥效率也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稻麦施钾收益差异与钾肥效率变化趋势一致;水稻和小... 在安徽沿江平原的稻麦轮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明显增加稻麦产量,但过多施用钾肥,产量呈现下降;除最高施钾处理外,水稻的钾肥效率也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稻麦施钾收益差异与钾肥效率变化趋势一致;水稻和小麦地上部钾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也呈上升趋势。水稻和小麦各处理籽粒氮、磷吸收量均高于秸秆,而秸秆钾吸收量明显高于籽粒;随着钾肥投入的增加,水稻和小麦钾吸收量也明显呈上升趋势,水稻收获后各处理钾素均出现亏缺,但随着施钾量的提高,钾素亏缺程度减轻;小麦施钾(K2O)117 kg/hm2以上时,农田钾素出现相应盈余。水稻或稻麦合计,钾肥利用率均随着施钾量增多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保证稻麦高产高效,维持土壤钾素肥力考虑,水稻施钾(K2O)156 kg/hm2、小麦施钾117 kg/hm2可作为类似生产条件农区的钾肥推荐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产量 钾肥效率 钾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坝10万亩吨粮田综合栽培技术
12
作者 毕景亮 余在洲 《云南农业》 1994年第3期7-8,共2页
保山坝10万亩吨粮田综合栽培技术保山地区农科所678000毕景亮,余在洲保山坝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热量条件好,土壤耕作层深厚,供肥能力较强,水利灌溉条件好。劳力充裕,农业劳动者紊质和耕作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保山坝10万亩吨粮田综合栽培技术保山地区农科所678000毕景亮,余在洲保山坝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热量条件好,土壤耕作层深厚,供肥能力较强,水利灌溉条件好。劳力充裕,农业劳动者紊质和耕作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一年两熟,主产稻谷、小麦,历来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水稻 小麦 吨粮田 保山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效益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宏斌 王硕 +4 位作者 李国生 钏兴宽 王锦艳 周兴王 康洪灿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8期201-203,357,共4页
水旱轮作是作物栽培模式中用养地结合、保护耕地质量最好的轮作方式,通过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几种水稻水旱轮作模式的效益比较分析得出:产值从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水稻/大棚青椒、水稻/夏烟早植、水稻/早青蚕豆、水稻/香料烟、水稻/青食... 水旱轮作是作物栽培模式中用养地结合、保护耕地质量最好的轮作方式,通过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几种水稻水旱轮作模式的效益比较分析得出:产值从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水稻/大棚青椒、水稻/夏烟早植、水稻/早青蚕豆、水稻/香料烟、水稻/青食玉米、水稻/油菜、水稻/大麦,产值在152 625~41 025元/hm2,纯收入由高至低的模式依次为水稻/大棚青椒、水稻/早青蚕豆、水稻/夏烟早植、水稻/香料烟、水稻/青食玉米、水稻/油菜、水稻/大麦,纯收入在70 050~19 875元/hm2。各种模式的效益大小虽然有较大差距,按市场供求关系,目前的各种模式将长期存在,因此文章分析讨论了几种主要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连作障碍 水旱轮作 栽培模式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水稻轮作模式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潜力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奕暄 邓潇 +1 位作者 杨洋 曾清如 《作物研究》 2022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为探索适合镉(Cd)污染农田的种植模式,在浏阳市蕉溪镇某中度污染农田(pH为5.73,Cd总含量为0.86 mg/kg)开展大田试验,分析亚麻—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对Cd的累积能力和对农田土壤Cd污染的修复效率。结果表明,亚麻对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叶... 为探索适合镉(Cd)污染农田的种植模式,在浏阳市蕉溪镇某中度污染农田(pH为5.73,Cd总含量为0.86 mg/kg)开展大田试验,分析亚麻—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对Cd的累积能力和对农田土壤Cd污染的修复效率。结果表明,亚麻对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其叶片Cd含量最高,为7.77 mg/kg,富集系数(BCF)达9.83;果壳与籽粒的镉含量均在3.00 mg/kg以上,对应的BCF值分别为4.18和3.86。一季亚麻的总生物量为16 950.50 kg/hm^(2),可提取Cd 74.28 g/hm^(2),修复效率为3.84%。与前茬未种亚麻的对照相比,轮作模式下水稻各部位尤其是糙米对Cd的累积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后茬水稻收获后,稻草离田,亚麻—水稻轮作模式每年可从土壤中提取Cd达128.26 g/hm^(2),修复效率可达到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植物修复 亚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制种与水稻制种轮作的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瑞建 冯俊 袁志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6期1045-1045,1047,共2页
分析了油菜制种与水稻制种轮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优点 。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油菜制种—水稻制种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双免双套连作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剑华 赵春花 王震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0期291-292,共2页
江都地区稻麦双免双套连作3年试验,结果表明:稻套麦秸秆还田,对小麦增产的效果显著,而麦套稻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不明显;麦、稻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使耕层变浅,改善土质。因该连作模式节本... 江都地区稻麦双免双套连作3年试验,结果表明:稻套麦秸秆还田,对小麦增产的效果显著,而麦套稻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不明显;麦、稻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使耕层变浅,改善土质。因该连作模式节本增效明显,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连作 双免双套 耕地质量 江苏江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季稻—藠头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明章 甘觉 《作物研究》 2009年第1期57-58,共2页
藠头是湘阴县的传统特产,常年种植面积3000hm2左右。介绍了一季稻—藠头水旱轮作的优点和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 藠头 水稻 栽培 水旱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稻免耕种植模式的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
18
作者 赵杨 戴力 +5 位作者 李超 高杜娟 匡炜 梁玉刚 陈友德 方宝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7-512,共6页
2016年,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免耕试验基地开始设计不同种植模式处理;2018—2020年,采集冬闲–稻(IR)、冬闲–稻–稻(IRR)、油–稻(OR)、油–稻–稻(ORR)等4种油稻种植模式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的容重、微团聚体、养分和酶活性,探究免耕条... 2016年,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免耕试验基地开始设计不同种植模式处理;2018—2020年,采集冬闲–稻(IR)、冬闲–稻–稻(IRR)、油–稻(OR)、油–稻–稻(ORR)等4种油稻种植模式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的容重、微团聚体、养分和酶活性,探究免耕条件下不同油稻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2019年,同一年内不同油稻种植模式土壤容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0年,IR和IRR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OR和ORR的;2020年,OR和ORR的0.250~1.000 mm粒级微团聚体质量分数较2018年的分别降低了52.04%和49.41%,不同种植模式对大粒级(>0.010 mm)微团聚体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大,对小粒级(<0.010 mm)的影响较小;2018、2019年,同一年内4种种植模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0年,ORR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同一年内,OR、ORR的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显著低于IR、IRR的,ORR的土壤纤维素酶、磷酸酶活性均较IRR的高。可见,免耕条件下,油–稻和油–稻–稻种植模式可减缓土壤的紧实度,改变土壤微团聚体组分,延缓有机质含量降低速率,提高土壤纤维素酶和磷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种植模式 免耕 土壤容重 微团聚体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超级稻-优质油菜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德健 刘建军 +2 位作者 彭庆华 王金秀 杨胜 《作物研究》 2007年第1期45-47,共3页
分析了超级稻配优质油菜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总结了超级稻和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了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超级稻 油菜 种植模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免耕水旱轮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生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家玉 熊楚国 +4 位作者 吴平 罗庆川 万俊英 邹成华 张静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8期34-36,共3页
为探索适合金沙县应用推广的高产、优质、高效、轻简、生态的农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设置了集秸秆还田、稻油水旱轮作连免耕、水稻抛栽或插栽轻简栽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定位试验,4年连续实施结果表明:在采用油菜秸秆还田方式的耕作条件下,... 为探索适合金沙县应用推广的高产、优质、高效、轻简、生态的农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设置了集秸秆还田、稻油水旱轮作连免耕、水稻抛栽或插栽轻简栽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定位试验,4年连续实施结果表明:在采用油菜秸秆还田方式的耕作条件下,油菜、水稻产量均得到明显提高,油菜最高增产达9.28%,水稻最高增产达17.87%;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加,速效磷降低;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非毛管空隙、土壤含水量、pH值略有升高,土壤固液相比降低;连免耕田病害发生不明显,但虫、草害发生稍有加重。试验结果还表明N、P、K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维持水旱轮作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实现稻油持续稳产、高产,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水旱轮作 稻油连免耕 产量 土壤生态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