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关中地区玉米穗部性状关系研究
1
作者 王乃江 刘璐 +1 位作者 冯浩 魏永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为构建“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农田环境变化下关中地区玉米穗部性状之间的因果效应,依据关中地区田间管理经验,在陕西杨凌设置雨养和灌溉2个主处理,免耕、不同灌水定额、不同施肥量、不... 为构建“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农田环境变化下关中地区玉米穗部性状之间的因果效应,依据关中地区田间管理经验,在陕西杨凌设置雨养和灌溉2个主处理,免耕、不同灌水定额、不同施肥量、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和不同覆盖措施5个副处理,共33个处理,进行了连续3 a(2014—20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6个穗部性状均易受田间环境变化的影响,变异系数均介于10.87%~22.49%(中等变异),其中穗粒重对田间环境变化最敏感,其次为百粒重。玉米穗部性状关系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与田间实测数据适配欠佳,但在修订后,6个适配度评价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穗粒重受百粒重的影响(0.667)>穗行数(0.554)>穗长(0.463)>行粒数(0.283)>穗粗(0.102),百粒重受行粒数的影响(-0.734)>穗长(-0.398)>穗行数(0.318)>穗粗(0.151),行粒数受穗长的影响(0.939)>穗行数(-0.167),穗粗受穗长的影响(0.606)>穗行数(0.272)。研究结果可为关中地区通过改善穗部性状来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农田环境 穗部性状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对水氮调控的响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何玲欣 李广 +1 位作者 周晨莉 张恒嘉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2期112-116,共5页
水分和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二者协同可实现肥随水入,发挥水氮耦合优势,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文章综述了水氮调控对作物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品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水氮... 水分和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二者协同可实现肥随水入,发挥水氮耦合优势,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文章综述了水氮调控对作物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品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水氮调控是节约水肥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作物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探究作物水氮调控机制,寻求最优的水肥配比,以实现对作物的精量化灌溉,可为作物进行科学的水氮管理和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调控 水肥耦合 生长发育 水氮利用效率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蒋鹏 周兴兵 +6 位作者 张林 朱永川 郭晓艺 刘茂 熊洪 郭长春 徐富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0-803,共14页
探明不同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可为我国西南稻区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2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德优4727’‘泸优727’)和2个高产常规稻品种(‘金农丝苗’‘黄华占’)为材料,于2018—2020年... 探明不同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可为我国西南稻区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2个超级杂交稻品种(‘德优4727’‘泸优727’)和2个高产常规稻品种(‘金农丝苗’‘黄华占’)为材料,于2018—2020年在四川省德阳市(高产点)和泸州市(中产点)两个生态点进行大田和盆栽试验,研究两种产量水平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不同生态点间超级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积累利用特性差异显著。高产点超级杂交稻产量、氮肥偏生产力较中产点分别增加8.3%~23.2%、8.3%~23.1%。高产点超级杂交稻播种(SO)—幼穗分化(PI)、PI—齐穗(HD)阶段氮素吸收量和氮素吸收速率(除2018年幼穗分化—齐穗外)均高于中产点,HD—成熟(MA)阶段仍保持较高的氮素吸收量。高产点超级杂交稻成熟期氮素总吸收量较中产点增加15.6%~33.7%。尽管高产点超级杂交稻氮素收获指数较中产点平均增加4.6%(2018年除外),但成熟期仍有大量氮素滞留在超级杂交稻的秸秆中,造成高产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中产点平均减少11.3%。方差分析表明,盆栽条件下土壤、土壤×地点、土壤×品种互作对超级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影响不显著。高产点盆栽超级杂交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变化趋势与大田试验相似。高产点SO—PI平均温度高于中产点,HD—MA平均温度低于中产点;高产点SO—PI、PI—HD和HD—MA太阳辐射积累量(除2018年PI-HD外)均高于中产点。相关分析表明,高产点籽粒产量与PI—HD氮素吸收量、氮素收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SO—PI的氮素吸收量和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中产点籽粒产量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总吸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SO—PI和HD—MA的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因此,不同产量水平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差异主要与不同生育期内的平均温度和太阳辐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吸氮量 产量水平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程度对不同耐旱型玉米品种强弱势籽粒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晨 任景全 +8 位作者 张丽华 张宇航 李前 朱末 齐泽鑫 王洪君 张治安 赵洪祥 边少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51,共14页
为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玉米强势粒和弱势粒发育的生理响应机制,在控制条件下开展连续两年的池栽玉米试验,选用两个耐旱型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耐旱型品种+不胁迫(T1)、耐旱型品种+中度水分胁迫(T2)、耐旱型品种+重度水分胁迫(T3)、干... 为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玉米强势粒和弱势粒发育的生理响应机制,在控制条件下开展连续两年的池栽玉米试验,选用两个耐旱型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耐旱型品种+不胁迫(T1)、耐旱型品种+中度水分胁迫(T2)、耐旱型品种+重度水分胁迫(T3)、干旱敏感型品种+不胁迫(T4)、干旱敏感型品种+中度水分胁迫(T5)、干旱敏感型品种+重度水分胁迫(T6)共计6个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玉米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特性、淀粉合成、激素含量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影响玉米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进程,干旱敏感型玉米品种弱势粒在灌浆后期(45 d、55 d)的灌浆速率与各取样时期的百粒重下降幅度均高于耐旱型玉米品种,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的灌浆速率分别平均下降了30.73%和35.36%。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下降幅度均高于耐旱型玉米品种,其中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最大灌浆速率分别平均下降了24.97%和39.68%,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下降了23.54%和36.70%。水分胁迫可显著影响玉米强弱势粒淀粉含量、酸性蔗糖转化酶、淀粉合成酶、蔗糖合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含量,以干旱敏感型玉米品种弱势粒变化幅度为最高。与未经水分胁迫处理相比,干旱敏感型玉米品种的产量、穗长、穗直径和穗粒数下降幅度均较高,其中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的玉米产量平均下降9.83%和18.57%,成熟期弱势粒百粒重下降幅度均较高,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平均下降23.51%和36.34%。综上所述,水分胁迫通过影响玉米弱势粒的淀粉合成与灌浆充实对玉米最终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且重度水分胁迫对其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水分胁迫 强弱势粒 淀粉合成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本科作物联合固氮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艾超 赵远征 +4 位作者 张俪予 张美玲 黄抒语 王诗雨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7-1321,共15页
生物固氮是唯一能将空气中“免费”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的生物学过程。一般认为豆科作物具有共生固氮能力,间套种豆科作物已成为补充农田氮素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禾本科作物也具有较高的联合固氮潜力,大量联合固氮菌不仅定... 生物固氮是唯一能将空气中“免费”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的生物学过程。一般认为豆科作物具有共生固氮能力,间套种豆科作物已成为补充农田氮素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禾本科作物也具有较高的联合固氮潜力,大量联合固氮菌不仅定殖在根际、根内,还可以定殖在植株地上部如茎维管束、叶际中,表明禾本科作物固氮微生物可能为避免复杂的土壤环境,开辟了一条“体内高效固氮”的新途径。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玉米、小麦、水稻、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在联合固氮部位、调控途径、菌群构建等方向取得的创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固氮菌除了与宿主植物存在互作关系外,还与其他功能细菌、真菌和病毒之间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基于生物固氮多功能合成菌群在植物营养和促生等领域表现出的巨大应用前景和潜力,提出了当前禾本科作物联合固氮研究的前沿热点和难点,即如何综合利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策略,筛选关键功能类群并结合基因组尺度代谢模型,构建群落稳定、功能多样、效果显著的合成菌剂,为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作物 生物固氮 固氮菌 秸秆分解 合成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钾肥对水肥一体化下烤烟碳氮代谢与钾吸收的影响
6
作者 王明鑫 邓兆龙 +3 位作者 孔嘉欣 金维环 李俊营 郭红祥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85-90,共6页
为解决平顶山烟区烤烟钾含量偏低的问题,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为材料,基于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研究了不同钾肥对烤烟碳氮代谢与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水肥一体化四次追施自制钾肥,以及施用缓释钾肥和生物钾肥都能提高烟株光合能力与... 为解决平顶山烟区烤烟钾含量偏低的问题,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为材料,基于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研究了不同钾肥对烤烟碳氮代谢与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水肥一体化四次追施自制钾肥,以及施用缓释钾肥和生物钾肥都能提高烟株光合能力与碳氮代谢水平,促进烟株生长发育,促进效应依次是缓释钾肥>生物钾肥>自制钾肥。施用不同种类钾肥能够提高烟株体内SOD等保护酶的活性,增强烤烟抗性,这种促进效应的基本顺序是生物钾肥>缓释钾肥>自制钾肥。钾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表明,这三种钾肥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促进钾的吸收与转运、减少钾的外排,进而增加烟株中钾的储存。配合水肥一体化四次追施自制钾肥和施用缓释钾肥两个处理对中上部烟叶钾含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钾肥 碳氮代谢 钾吸收 钾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源县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王玲 黄杏娥 +3 位作者 杨文宏 汤王外 郭承刚 和寿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3期1-4,共4页
为了全面摸清洱源县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演变及现状,采用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洱源县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结果表明,共征集到古老、珍稀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106份,隶属于13个科,29个属,3... 为了全面摸清洱源县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演变及现状,采用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在洱源县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结果表明,共征集到古老、珍稀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106份,隶属于13个科,29个属,37个种。这些小杂粮作物有37240户农户栽培,其中,种植豆科作物农户占比最大(34.1%),其次是种植十字花科作物农户(23.7%),再次是种植禾本科作物农户(20.3%)。豆科作物以扁豆、蚕豆、多花菜豆、饭豆、光叶紫花苕、利马豆、绿豆、普通菜豆、豌豆为主;禾本科作物以大麦、燕麦等为主。通过对洱源县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可知,炼铁乡、凤羽镇、茈碧湖镇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说明这3个乡(镇)保存的小杂粮作物资源相对较多,种植面积也相对较大,但保护和利用研究工作也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杂粮作物 种质资源 种类 多样性 云南洱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盐胁迫下旱金莲幼苗的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响应
8
作者 高昆 韩文慧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23-29,共7页
以旱金莲为供试植物,研究其在盐和干旱胁迫下,幼苗的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加深,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先减后增,相对伤害率持续增加,且都在浓度1.2%具有显著变化幅度;可... 以旱金莲为供试植物,研究其在盐和干旱胁迫下,幼苗的生理指标和光合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NaCl胁迫程度的加深,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先减后增,相对伤害率持续增加,且都在浓度1.2%具有显著变化幅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在4.93~3.37 mg/g之间,呈下降趋势;当NaCl浓度按0.4%、0.8%、1.2%、1.6%、2.0%递增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持续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131.67~1227.67μmol/mol之间,呈上升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而丙二醛含量和相对伤害率则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09~3.99 mg/g之间,呈下降的趋势;当干旱程度由轻度、中度、重度递增,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持续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487.33~761.00μmol/mol之间,呈增大的趋势。结论:旱金莲幼苗在盐浓度小于1.2%时,具有一定的抗性,并且能耐受轻度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金莲 盐胁迫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光合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调控植物分枝/分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奋奇 张金青 马晖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5,共14页
分枝/分蘖是植物株型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腋芽起始和芽生长的结果,对经济作物的种子产量以及牧草产量均具有决定性作用。多种激素及其互作效应在植物分枝/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且环境因素也是通过改变植物体... 分枝/分蘖是植物株型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腋芽起始和芽生长的结果,对经济作物的种子产量以及牧草产量均具有决定性作用。多种激素及其互作效应在植物分枝/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且环境因素也是通过改变植物体内激素含量及其平衡调控分枝的。本研究综述了多种激素对植物分枝/分蘖调控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独脚金内酯、油菜素内酯、脱落酸和赤霉素、乙烯、茉莉酸及不同激素信号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调控网络,旨在为利用激素调控机制培育具有理想株型的高产新作物品种奠定基础。同时分析了激素机制调控植物分枝/分蘖的现存问题,并展望了激素调控植物分枝/分蘖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通过激素调控改良作物株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株型 腋芽 侧生分生组织 分枝/分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AST方法的APSIM模型N_(2)O排放的全局敏感性分析
10
作者 徐子翔 董莉霞 +4 位作者 李广 燕振刚 王钧 聂志刚 逯玉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251,共8页
为定量讨论APSIM模型中各类参数对旱作麦田N_(2)O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9-2021年以‘定西35号’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对影响春小麦模型输出的各类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模型输入对作物品种参数、气象参数、... 为定量讨论APSIM模型中各类参数对旱作麦田N_(2)O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9-2021年以‘定西35号’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对影响春小麦模型输出的各类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模型输入对作物品种参数、气象参数、土壤参数及管理参数变化对模型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春小麦排放N_(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作物品种参数为出苗到拔节期积温,其次是初花期积温、灌浆期积温、春化敏感性指数、潜在灌浆速率、光周期作物敏感指数;气象参数对排放N_(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是日最高温度,其次是降雨量、日最低温度;土壤参数对排放N_(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是田间持水量,其次是土壤容重、小麦萎蔫系数、小麦吸水系数;管理参数对排放N_(2)O气体指数影响最敏感的是施氮量。运用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可快速筛选出模型敏感参数,简化参数率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EFAST方法 APSIM模型 N_(2)O排放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荚期土壤干旱对大豆豆荚同节位叶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11
作者 杜祥备 陈小飞 +4 位作者 金文俊 雷伟侠 韦志 黄志平 孔令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9-1347,共9页
为明确干旱胁迫影响豆荚同节位叶早衰的生理机制,于2021-2022年在安徽合肥进行盆栽试验,采用两个大豆品种(皖豆37,干旱弱敏感品种;皖豆38,干旱敏感品种)及三个土壤水分含量(SWC)(75±5)%、(60±5)%和(45±5)%,研究了干旱胁... 为明确干旱胁迫影响豆荚同节位叶早衰的生理机制,于2021-2022年在安徽合肥进行盆栽试验,采用两个大豆品种(皖豆37,干旱弱敏感品种;皖豆38,干旱敏感品种)及三个土壤水分含量(SWC)(75±5)%、(60±5)%和(45±5)%,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豆荚同节位叶内源保护酶系统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加速了豆荚同节位叶衰老,表现为SPAD降低,皖豆37降低8.0%~24.2%,皖豆38降低12.4%~32.9%。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显著增加,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显著降低。干旱逆境下导致豆荚同节位叶H_(2)O_(2)和丙二荃(MDA)含量升高,O_(2)~-产生速率增加,加速了衰老。SWC(45±5)%处理变幅显著高于SWC(60±5)%处理,两品种结果一致。与皖豆38相比,皖豆37由于干旱胁迫下GR和PAX活性高,提高了ASA含量,减少H_(2)O_(2)和O_(2)~-积累,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对干旱逆境的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荚同节位叶 干旱 抗氧化防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草酚调控盐土中水稻耐盐作用研究
12
作者 张晓伟 周新翔 +4 位作者 陈浩 刘中现 李忠辉 陈健 石志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麝香草酚调控盐土中水稻耐盐作用。[方法]选取江苏省东台市盐度较高的水稻田(盐度4‰)为研究对象,在扬花期结合叶面喷施自主研发的天然生物刺激素制剂5%麝香草酚,评估麝香草酚在田间调控水稻耐盐的作用效果。[结果]喷施麝香... [目的]研究麝香草酚调控盐土中水稻耐盐作用。[方法]选取江苏省东台市盐度较高的水稻田(盐度4‰)为研究对象,在扬花期结合叶面喷施自主研发的天然生物刺激素制剂5%麝香草酚,评估麝香草酚在田间调控水稻耐盐的作用效果。[结果]喷施麝香草酚可显著提升盐土环境中水稻剑叶的生理状态,包括提高叶绿素、脯氨酸、还原性糖含量;喷施麝香草酚可提高盐土环境中水稻籽粒的饱满度、穗粒数、千粒重;喷施麝香草酚可提高盐土环境中稻米的黏稠度和醇溶蛋白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结论]田间喷施麝香草酚可有效提高水稻耐盐性、维持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为新型耐盐调控剂的研发和相应的田间应用技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水稻 盐胁迫 耐盐作用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天翔 程红玉 +6 位作者 郭增鹏 徐昭 田晓琴 王丽娟 濮超 马金 王勤礼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112,共9页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氮肥减量20%,240 kg/hm^(2))、N_(4)(氮肥减量30%,210 kg/hm^(2))4个氮水平,测定小麦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比N_(1)处理显著降低6.69%、7.14%,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蒸腾速率(Tr)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2)处理最大,Pn分别比N_(3)、N_(4)处理显著提高10.04%、13.17%,Tr分别比N_(1)、N_(3)和N_(4)处理显著提高9.32%、15.37%和23.56%;叶片胞间CO_(2)浓度(Ci)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3)处理最大,叶绿素含量(SPAD)和叶片气孔导度(Gs)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分别比N_(1)处理显著降低8.08%、17.41%和10.32%、13.76%,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小麦穗粒数、穗数和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产量在N_(2)处理最大,比N_(1)、N_(4)处理显著提高10.71%、7.91%,比N_(3)处理提高2.52%。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光合特性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高效的光合特性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基础。【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10%,即270 kg/hm^(2)是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春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根系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天姿 赵子祎 +3 位作者 秦曹瑜 郅妍卿 杨璐杰 赵红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37-41,46,共6页
本试验采用水培法研究两个藜麦品种(晋藜1号和晋藜2号)幼苗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通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定不同浓度(5%、10%)和不同处理时间(3、6、9 d)对藜麦幼苗根系形态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 本试验采用水培法研究两个藜麦品种(晋藜1号和晋藜2号)幼苗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通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定不同浓度(5%、10%)和不同处理时间(3、6、9 d)对藜麦幼苗根系形态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旨在为藜麦的抗逆性机制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未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照)相比,晋藜1号在同一胁迫浓度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的长度、平均直径、体积、表面积、投影面积、根尖数和SOD活性、POD活性均呈增长趋势;同一胁迫时间下,5%和10%胁迫浓度下根系形态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5%胁迫浓度下达到最高值,SOD活性、POD活性则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大,MDA含量则在5%胁迫浓度下达到最低。晋藜2号在同一胁迫浓度下,根系各项形态指标会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增长趋势,SOD活性和POD活性在5%胁迫浓度下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但在10%胁迫浓度下则呈现先增后降趋势,MDA含量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同一胁迫时间下,与对照相比,5%胁迫浓度下根系形态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10%胁迫浓度下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高于对照,但其他指标均低于对照,SOD活性和POD活性则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后降趋势,MDA含量则在5%胁迫浓度下达到最低。可见,晋藜1号和晋藜2号根系通过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均能抵御一定的干旱胁迫,但晋藜1号较晋藜2号更抗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干旱胁迫 根系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咸水对芙蓉葵光合特性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15
作者 李明明 王建岭 +3 位作者 张强 张涛 苏晶晶 张峰举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4期84-91,共8页
为探究咸水处理处理对芙蓉葵生长及其养分分配策略的影响。本研究以芙蓉葵幼苗为研究材料,设置CK(自来水)、T1(2g/L)、T2(4 g/L)、T3(6 g/L)、T4(8 g/L)和T5(10 g/L),6个不同矿化度处理,以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不同矿化度咸水处理对芙蓉葵... 为探究咸水处理处理对芙蓉葵生长及其养分分配策略的影响。本研究以芙蓉葵幼苗为研究材料,设置CK(自来水)、T1(2g/L)、T2(4 g/L)、T3(6 g/L)、T4(8 g/L)和T5(10 g/L),6个不同矿化度处理,以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不同矿化度咸水处理对芙蓉葵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咸水矿化度≤2g/L时,对芙蓉葵株高、单株生物量和植株含水数量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干鲜比;当浇灌咸水矿化度高于2g/L时,芙蓉葵株高、单株生物量、干鲜比和植株含水量等生长指标均呈持续降低趋势。随着处理咸水矿化度的升高,芙蓉葵叶片Pn、Gs、Ci、Tr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Pn在4g/L左右时开始显著低于对照处理,Gs、Ci和Tr在2g/L时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WUE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6g/L时达到最大值11.05mmol·m^(-2)·s^(-1)。矿化度高于2g/L的咸水处理显著降低了芙蓉葵地上部中N和K积累量,但对P的吸收影响差异不显著,高矿化度(>4g/L)咸水处理显著抑制了芙蓉葵地上部对碳的固定,经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出,咸水处理中T1处理(2g/L)得分最高,说明该处理对芙蓉葵生理影响最小。综上所述,采用矿化度2g/L左右的微咸水灌溉,为芙蓉葵提供水分的同时不会抑制其生长发育,因此可用于芙蓉葵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芙蓉葵 光合特性 植株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相对竞争 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波 许海涛 +4 位作者 冯晓曦 郭海斌 张军刚 王友华 孔子明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27-36,共10页
为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土资源,间作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设置了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M4S6(4∶6)、M2S4(2∶4)、M4S4(4∶4),玉米单作(MCK)与大豆单作(SCK)5种种植模式,研究了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 为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土资源,间作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设置了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M4S6(4∶6)、M2S4(2∶4)、M4S4(4∶4),玉米单作(MCK)与大豆单作(SCK)5种种植模式,研究了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相对竞争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间作处理玉米干物质累积均大于单作玉米,M4S6、M2S4大豆干物质累积高于单作大豆。间作处理营养干物质输出量均大于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处理显著增加了营养干物质的输出量,呈现处理M2S4>M4S6>M4S4>CK,玉米与大豆间作其输出率低于贡献率,间作玉米的输出率低于大豆,而贡献率显著高于大豆。玉米间作处理雌穗分配比重显著大于单作处理,处理M4S6显著提高雌穗干物质分配比重,结荚期间作处理大豆干物质向豆荚分配比重低于单作处理,成熟期豆荚干物质分配比重显著升高,处理M4S6豆荚干物质分配比重最大。处理M2S4、M4S6、M4S4玉米产量分别为单作玉米MCK的70.81%、84.58%、66.33%,大豆产量分别为单作大豆SCK的9.89%、17.97%、14.18%,处理M4S4产量相对竞争优势极强,处理M4S6、M2S4比M4S4竞争优势显著减弱,处理M4S6、M2S4、M4S4的产量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处理M4S6产量土地当量比最大,其次是M2S4,处理M4S6、M2S4比M4S4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增加了19.42%、12.62%。处理M4S6、M2S4经济效益比单作玉米MCK分别增加了19.41%、15.75%,比单作大豆分别增加了113.01%、106.47%。整体上,相较其它间作处理,M4S6是最有益于挖掘玉米与大豆间作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干物质累积分配 相对竞争力 土地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沙土地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17
作者 王建岭 王震 +2 位作者 张强 董朋博 张峰举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0期57-63,共7页
针对沙土地紫花苜蓿生产中养分流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宁夏东部毛乌素沙土地设置不施肥(CK)、有机肥代替0%(F_(1))、15%(F_(2))、30%(F_(3))、45%(F_(4))、60%(F_(5))、100%(F_(6))常量化肥共7... 针对沙土地紫花苜蓿生产中养分流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宁夏东部毛乌素沙土地设置不施肥(CK)、有机肥代替0%(F_(1))、15%(F_(2))、30%(F_(3))、45%(F_(4))、60%(F_(5))、100%(F_(6))常量化肥共7个处理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学化肥(F_(1))处理相比,30%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F_(3))通过降低紫花苜蓿茎叶比(14.15%),提高干鲜比(4.48%)、粗蛋白含量(10.44%)和干草产量(4.15%),使氮(磷)肥料农学效率提高11.79%,同时提高肥料贡献率(7.38%)。结合主成分分析,30%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是实现沙土地紫花苜蓿品质提升和高效生产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沙土地 化肥减量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 养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18
作者 李强 张翀 黄云博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36-44,共9页
基于2001~2020年粮食产量数据和土地覆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蒸散量等多种MODIS产品,通过对粮食产量空间化与MODIS数据重构,从而估算得到作物水分生产力,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分析、地理探测等方法,探讨了关—天经济区作物水分生... 基于2001~2020年粮食产量数据和土地覆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蒸散量等多种MODIS产品,通过对粮食产量空间化与MODIS数据重构,从而估算得到作物水分生产力,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分析、地理探测等方法,探讨了关—天经济区作物水分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未来变化趋势以及其驱动力。结果如下:(1)2001~2020年关—天经济区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降低趋势为-0.59×10^(-2)kg/m^(3)/a,作物生长水分利用效率不断降低。(2)从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未来变化特征可知,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持续减小区面积比例达49.07%,主要分布于咸阳南部以东的中东部地区,集中于渭南大部分耕作区。关—天经济区中东部的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将面临严峻考验,而经济区中西部区域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将表现出较大的提升空间。(3)地表参数类因子对于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分布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为气象因子和地形因子,三类因子对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分布的影响程度随时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且地表参数影响程度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因此,有效减少粮食作物蒸散量和地表温度,从而增加土壤贮水量是提高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的直接途径,如施行秸秆还田、有机培肥、合理灌溉等措施。(4)从灌溉时间来看,第33~81天、第113~161天以及第193~209天q统计值均大于q均值,三个时段适当进行灌溉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在第65天(3月上旬)和第193天(7月中旬)土壤水分的变化对作物水分生产力的影响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水分生产力 粮食产量空间化 蒸散量 地理探测器 关—天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叶片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明 柳强娟 +5 位作者 张正珍 周甜 洪自强 李翻过 康建宏 吴宏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1354,共14页
旱作马铃薯生育中后期缺氮易引发叶片早衰,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旱地马铃薯抗氧化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究适合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生产的适宜施氮量,可以为该地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宁... 旱作马铃薯生育中后期缺氮易引发叶片早衰,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旱地马铃薯抗氧化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究适合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生产的适宜施氮量,可以为该地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宁夏海原县开展试验,以‘青薯9号’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0 kg·hm^(−2)(N0)、75 kg·hm^(−2)(N1)、150 kg·hm^(−2)(N2)和225 kg·hm^(−2)(N3)4个氮素处理,测定其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干物质质量等相关参数。2年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施氮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改善干物质积累特性和延缓叶片衰老,其中以N2处理(施氮量为150 kg·hm^(−2))总体表现最佳。与N0相比,各施氮处理在马铃薯生育后期(苗后90~105 d)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增加,同时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提升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的持续优化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以N2处理的总体优势最为显著。此外,N2较其他处理可提高马铃薯生育后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并显著提高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G_(max))和达到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时的生长量(W_(max)),持续改善干物质积累特性,增加块茎干物质质量,进而提升产量。产量回归方程表明,达到最大理论产量的最佳施氮范围为150~196 kg·hm^(−2)(2019年)和150~169 kg·hm^(−2)(2020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与其叶片SOD、POD和CAT活性、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G_(max))和干物质活跃积累天数(D)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特性均与叶片MDA、Pro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施氮量为150 kg·hm^(−2)(N2)能显著优化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提高生育后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可作为宁夏旱作区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推荐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氮量 叶片抗氧化特性 干物质积累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优质水稻品种品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士尧 袁经天 +1 位作者 王乾 冀占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41-144,148,共5页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的需求也正在发生改变。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连续承办两届“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从海南省征集水稻品种),活动涵盖了海南省推广的绝大部分优质水稻品种。本试验通过检测“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中...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的需求也正在发生改变。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连续承办两届“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从海南省征集水稻品种),活动涵盖了海南省推广的绝大部分优质水稻品种。本试验通过检测“海南好米”评选活动中得分较高的水稻品种米质,并与在全国优质稻品质评选活动中获奖的水稻品种米质进行比较,分析了海南地区优质水稻品种米质的特点及未来可能的改良方向。结果表明:海南省籼稻米粒型以长型为主,大小形状较为理想,但外观品质较差,主要表现在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裂纹率偏大;胶稠度大多为中软胶稠度,碱消值多数处于中高级;中、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居多,蒸煮品质总体较理想。今后海南省籼稻品质改良目标应该放在减小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裂纹率等外观品质上,从而提高海南地区优质水稻的商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品种 品质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