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 被引量:88
1
作者 李辉信 胡锋 +2 位作者 刘满强 蔡贵信 范晓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4-197,214,共5页
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侵蚀红壤 ,培肥后的红壤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结果表明 ,侵蚀红壤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都很微弱 ,采用适宜的施肥措施培肥后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都有很大提高 ;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 采用培养试验研究了侵蚀红壤 ,培肥后的红壤以及不同利用方式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结果表明 ,侵蚀红壤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都很微弱 ,采用适宜的施肥措施培肥后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都有很大提高 ;红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速率与土壤 pH、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氮素 矿化作用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肥力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144
2
作者 孙波 赵其国 闾国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8,共9页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我国中亚热带低丘红壤区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异。1 985年和 1 997年 ,在 1 .35km2 的区域内以 1 0 0m× 1 0 0m的网格采集了 1 0 5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性质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 ,速效磷的变异...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我国中亚热带低丘红壤区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异。1 985年和 1 997年 ,在 1 .35km2 的区域内以 1 0 0m× 1 0 0m的网格采集了 1 0 5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性质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 ,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高 ,而pH的变异系数最低。土壤pH空间相关性强 ,而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空间相关性中等。未开垦前 ,土壤肥力性质的空间相关间距大于等于红壤丘陵的直径 ;开垦 1 2年后 ,土壤肥力性质的相关间距减少 ,其中pH和速效钾的相关间距与红壤丘陵的半径相当。土壤肥力性质及其变化值的克立格插值结果显示出一定的空间相似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 红壤 肥力 时空变 地统计学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方式对红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61
3
作者 章明奎 何振立 +1 位作者 陈国潮 黄昌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9-366,共8页
本文研究了五种利用方式对红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林地>旱地>荒地>茶园>果园。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的水稳定性均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红壤开垦后,有机质分解加快或补... 本文研究了五种利用方式对红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林地>旱地>荒地>茶园>果园。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以及团聚的水稳定性均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红壤开垦后,有机质分解加快或补充减少是导致团聚体稳定性下降和水稳定团聚体减少的主要原因。同理,恢复和改良红壤结构性及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是增加有机质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利用方式 水稳定性团聚体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覆盖下子午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红 吕家珑 +2 位作者 赵世伟 周群 陈小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69,共4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子午岭次生林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乔木>灌木>草本>农田>弃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乔木≥草本>灌木>农田≥弃耕地;...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子午岭次生林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乔木>灌木>草本>农田>弃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乔木≥草本>灌木>农田≥弃耕地;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其中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为乔木>灌木>草本>农田>弃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为乔木>灌木≈草本≥农田>弃耕地;速效磷含量为乔木≈灌木≈农田>草本>弃耕地;速效钾含量为乔木≥草本>灌木≥农田>弃耕地。由此可见,随植被演替阶段的提高,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的养分含量逐渐升高。因此,在黄土高原丘陵区,坡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植被类型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碳源、磷和石灰对红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辉信 胡锋 +2 位作者 郭和生 蔡贵信 范晓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5-137,141,共4页
用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碳源、磷和石灰石粉对第四纪红色粘土及红砂岩母质上发育的不同侵蚀程度的红壤以及经培肥后红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上述 3个因子对矿化作用的影响较大 ,添加碳源表现出土壤矿质氮的净生物固持 ;在... 用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碳源、磷和石灰石粉对第四纪红色粘土及红砂岩母质上发育的不同侵蚀程度的红壤以及经培肥后红壤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上述 3个因子对矿化作用的影响较大 ,添加碳源表现出土壤矿质氮的净生物固持 ;在低磷红壤上增施磷能有效地促进红壤氮素的矿化 ;添加石灰石粉也能有效地促进 pH较低的红壤氮素的矿化。培肥后的红壤矿化和硝化作用明显增强 ,添加磷和石灰石粉进一步促进了培肥红壤矿化率和硝化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矿化作用 硝化作用 氮素 碳源 石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80
6
作者 孙波 张桃林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本文利用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土壤养分贫瘠化的方法,并且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对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本文利用模糊(Fuzzy)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建立了一个综合评价土壤养分贫瘠化的方法,并且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对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INFO绘制了东南匠瘠山区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图。最后,分析了引起养分贫瘠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养分贫瘠化的策略和措施,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大多处于中度贫瘠化水平,土壤养分处于轻度、中度和严重贫瘠化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1.5%、49.5%和29.0%,其中水田土壤的养分贫瘠化程度相对较林旱地土壤要轻。总体看来,两湖平原、湘南红壤和水稻土区、珠江三角洲平原、皖南山区、广西百色与南宁地区交界处以及桂林地区土壤养分的贫瘠化水平较低;桂粤闽的赤红壤区、鄂西石灰土区和浙江的大部分红壤区土壤养分贫瘠化严重;湖南的山区、赣闽的红壤区、广西的河池地区、广东的北部和海南岛的中西部土壤养分处于中度贫瘠化水平。森林的开垦和退化、土壤侵蚀与地表径流、淋失以及养分投入水平低,比例不合理是引起土壤养分贫瘠化的主要因素。必须应用系统论原理,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开始,增加农业的整体投入,优化农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丘陵区 土壤养分贫瘠化 评价 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丘岗红壤抗冲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清 王翠红 +3 位作者 郭朝晖 冯跃华 黄运湘 黄启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04,共3页
为探明湖南省丘岗红壤抗冲性能随成土母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装置 ,对不同母质发育而成的丘岗红壤的抗冲性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丘岗红壤表土层 0~ 4cm土壤抗冲性主要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受母质特性影响较小 ... 为探明湖南省丘岗红壤抗冲性能随成土母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 ,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装置 ,对不同母质发育而成的丘岗红壤的抗冲性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丘岗红壤表土层 0~ 4cm土壤抗冲性主要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受母质特性影响较小 .亚表层土壤抗冲性受母质影响较大 ,抗冲系数随土壤物理性粘粒及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土壤利用类型对土壤抗冲性有较大影响 ,耕地 A,B两发生层的土壤抗冲系数远小于相同母质林地相应发生土层 .花岗岩红壤较高的土壤发育程度能一定程度提高其表层及亚表层土壤的抗冲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丘岗 土壤抗冲性 湖南 母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发育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作物易旱与土壤持水供水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柳云龙 吕军 王人潮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低丘红壤黄筋泥为材料 ,在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和水分物理特性的基础上 ,对不同土壤的持水特性、释水特征及水分传导性能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水田和旱地红壤的持水量及非饱和导水率随土壤吸力的增加而快速下降 ,持水能力差 ,而下层土... 以低丘红壤黄筋泥为材料 ,在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和水分物理特性的基础上 ,对不同土壤的持水特性、释水特征及水分传导性能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水田和旱地红壤的持水量及非饱和导水率随土壤吸力的增加而快速下降 ,持水能力差 ,而下层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要比表土弱 ,这些性质均影响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持水性 供水性 作物 干旱 易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腐殖质组成变化特点及其与肥力演变的关系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忠佩 程励励 林心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5,共7页
本文根据面上采样分析和田间定位试验结果,研究红壤腐殖质组成性质变化特点及其与红壤肥力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旱地红壤腐殖质的H/F比值主要分布在0.1 ~ 0.4,红壤水稻土主要分布在0.3 ~ 0.7,且有从南到北升高,从东到西降低的变化趋势;... 本文根据面上采样分析和田间定位试验结果,研究红壤腐殖质组成性质变化特点及其与红壤肥力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旱地红壤腐殖质的H/F比值主要分布在0.1 ~ 0.4,红壤水稻土主要分布在0.3 ~ 0.7,且有从南到北升高,从东到西降低的变化趋势;红壤腐殖质的H/F比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但在停止外源碳进入8年后,土壤腐殖质的H/F比值和E4值有升高的趋势,侵蚀降低红壤腐殖质的H/F比;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由于改变了系统的物质循环状况,对土壤腐殖质的H/F比有明显影响,荒草地和次生林地改为园地,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腐殖质的H/F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腐殖质组成 肥力演变 变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砂岩母质红壤侵蚀作用的^(137)Cs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唐翔宇 杨浩 +1 位作者 赵其国 李仁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所导致植被覆盖的破坏严重 ,致使红砂岩母质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到强烈的土壤侵蚀。采用 1 37Cs技术 ,研究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作用。结果表明 :该流域的 1 37Cs基准值为 2 0 14 Bqm- 2 ;对于非耕作土... 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所导致植被覆盖的破坏严重 ,致使红砂岩母质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到强烈的土壤侵蚀。采用 1 37Cs技术 ,研究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作用。结果表明 :该流域的 1 37Cs基准值为 2 0 14 Bqm- 2 ;对于非耕作土壤而言 ,1 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峰值型分布 ,最大分布深度约为 15 cm;对于耕作土壤而言 ,则在耕作层内呈均一分布 ,耕作层以下则急剧下降。典型断面研究表明 ,上坡部坡耕地的侵蚀作用强于下坡部 ,且山顶面积较小的耕地的侵蚀作用比面积较大的坡顶耕地要大。总体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法 红砂岩 土壤侵蚀 红壤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壤中镉铜铅砷污染对作物根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吴家燕 夏增禄 +1 位作者 巴音 李森照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1年第6期244-247,共4页
本文通过对重庆较有代表性的中性紫色土地区不同浓度Cd、Cu、Pb、As对水稻根系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揭示了水稻根系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受抑制与产生抗性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Cu外,其余元素对脱氢酶、过氧化物酶都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本文通过对重庆较有代表性的中性紫色土地区不同浓度Cd、Cu、Pb、As对水稻根系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揭示了水稻根系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受抑制与产生抗性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Cu外,其余元素对脱氢酶、过氧化物酶都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均以脱氢酶最为敏感。达到临界浓度时,两种酶的抑制率均为脱氯酶>过氧化物酶。因此选定脱氢酶为指标确定重金属临界浓度可能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壤 重金属污染 作物根系 酶活性 镉铜铅砷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梯田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靖宇 杨洁 +2 位作者 王昭艳 左长清 郑海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99-103,共5页
为了探讨红壤丘陵区坡地综合开发治理模式,选择适宜的梯田类型,通过5 a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梯田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雨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汛期(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70%以上,而且以大雨... 为了探讨红壤丘陵区坡地综合开发治理模式,选择适宜的梯田类型,通过5 a的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梯田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雨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汛期(4-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70%以上,而且以大雨、暴雨为主;②不同类型梯田均有显著的减流减沙效应,其中,以前埂后沟水平梯田减流减沙效益最好,梯壁裸露水平梯田的减流减沙效益最差;③与梯壁裸露水平梯田相比,梯壁植草的水平梯田蓄水保土效益分别高21.7%和30.1%。前埂后沟水平梯田和梯壁植草水平梯田适宜在红壤丘陵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产流 产沙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丘岗红壤地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杰 张杨珠 +4 位作者 罗尊长 曾希柏 廖超林 黄运湘 周卫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1,共6页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湘南丘岗红壤地区土壤表层(0-20 cm)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项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有效磷、全氮和全钾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湘南丘岗红壤地区土壤表层(0-20 cm)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8项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有效磷、全氮和全钾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全磷的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碱解氮和全磷的基底效应分别为13.6%、19.0%,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钾的基底效应分别为28.7%、29.9%、54.7%、53.1%、55.6%、73.0%,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域的书林寺村南部和官山坪村北部以石灰岩风化物母质为主,土壤肥力较高,属Ⅰ~Ⅲ级,幸福桥村区域以板岩风化物母质为主,土壤肥力为Ⅳ级,官山坪村南部以第四纪红土母质为主,土壤肥力属Ⅴ级,应重视第四纪红土母质地区土壤退化防治和肥力恢复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质量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变异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下红壤结构的形成 被引量:64
14
作者 姚贤良 许绣云 于德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5-33,共9页
本文应用顺序脱胶法,对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有机和无机胶结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水稳性团聚体共分>5,3—1,1—0.5和<0.25毫米四级。结果表明,红壤开垦后随着粘粒活度的增加和无机胶结物含量... 本文应用顺序脱胶法,对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有机和无机胶结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水稳性团聚体共分>5,3—1,1—0.5和<0.25毫米四级。结果表明,红壤开垦后随着粘粒活度的增加和无机胶结物含量的降低,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和土壤结构系数逐渐降低。但是,一旦采用合理的施肥和管理方法,这些物理参数又会逐步恢复和增加。此外,还研究了土壤结构稳定性与土壤地带性的关系。作者认为在中亚热带的红壤上施用有机物料以增强它的结构稳定性比热带砖红壤上施用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结构 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红壤的交换性碱和交换性酸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效年 赵安珍 +1 位作者 章钢娅 张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70-279,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同时测定土壤的交换性酸和交换性碱的简易方法。将土壤的交换性酸和交换性碱区分为:Na-交换性酸、Ba-交换性酸和SO_4-交换性碱、F-交换性碱。用推荐的方法,在野外对华南地区由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等10个... 本文提出了一个同时测定土壤的交换性酸和交换性碱的简易方法。将土壤的交换性酸和交换性碱区分为:Na-交换性酸、Ba-交换性酸和SO_4-交换性碱、F-交换性碱。用推荐的方法,在野外对华南地区由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等10个剖面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壤类土壤含有相当量的交换性碱,但其数量比交换性酸少。酸性母质发育的土壤的交换性酸和交换性碱量大于由基性岩发育的土壤者。红壤的交换性酸和碱的量随电性盐浓度的增高而增大,浓度大于0.1N后,数量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土壤 交换性碱 交换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和调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何园球 黄小庆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1-509,共9页
本文运用5年的定位资料,较系统的论述了红壤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规律,讨论并举例说明了如何评价养分平衡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调控养分循环和平衡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红壤 农业生态系统 养分循环 调控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土柱中营养元素的淋失Ⅱ.NH_4—N和NO_3—N的淋失 被引量:19
17
作者 沈仁芳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8-181,共4页
在实验室用土柱对发育于红砂岩的红壤进行了NH_4—N、NO_3—N淋失的研究,不同处理的土柱每天用蠕动泵从土柱顶端加去离子水120ml,持续92天。结果表明,对照处理的NH_4—N、NO_3—N淋失量均很低,并以NO... 在实验室用土柱对发育于红砂岩的红壤进行了NH_4—N、NO_3—N淋失的研究,不同处理的土柱每天用蠕动泵从土柱顶端加去离子水120ml,持续92天。结果表明,对照处理的NH_4—N、NO_3—N淋失量均很低,并以NO_3—N略高。施用尿素后,NH4—N和NO_3—N的淋失均有一定的增加,但NH_4—N的淋失量增加较多;Multiple(多种肥料的混合)处理的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KNO_3处理的,NO_N淋失很快,淋失量也很高,NH4—N的淋失在淋溶后期亦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土柱 营养元素 氨态氮 硝态氮 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红壤肥力障碍特征及重建措施Ⅰ.退化状况评价及酸害纠正措施 被引量:27
18
作者 鲁如坤 时正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8-209,共12页
本文主要通过 1 1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退化红壤养分库 (NPK)的重建措施及产量效果以及纠正酸害 (铝害 )的途径。本文为第一部分。研究表明 ,我国南方红壤及砖红壤养分水平较低 ,这是长期土壤退化的结果 ,根据对 1 0 2 1个标本的数... 本文主要通过 1 1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退化红壤养分库 (NPK)的重建措施及产量效果以及纠正酸害 (铝害 )的途径。本文为第一部分。研究表明 ,我国南方红壤及砖红壤养分水平较低 ,这是长期土壤退化的结果 ,根据对 1 0 2 1个标本的数据分析 ,磷素退化最严重 ,其次是氮 ,再次是钾。研究发现 ,纠正红壤酸度过低可以通过施用碱性磷肥 (钙镁磷肥 )来达到 ,这既补充了磷又纠正了酸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红壤酸害 肥力重建 退化状况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中各种结合态磷分布状况及其对酸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项海光 翁焕新 孔祥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通过考察和对浙江沿海地区红壤研究,明确了各种状态磷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对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磷以闭蓄态的Fe-P为主,占80%以上,而可溶性磷和有机磷的含量不足20%。这与红壤的化学成分和风化程度有关。可溶性磷对酸的敏感性... 通过考察和对浙江沿海地区红壤研究,明确了各种状态磷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对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磷以闭蓄态的Fe-P为主,占80%以上,而可溶性磷和有机磷的含量不足20%。这与红壤的化学成分和风化程度有关。可溶性磷对酸的敏感性很高,闭蓄态磷对酸的敏感性比较低,但对磷的迁移还是起一定影响。可溶性磷中Ca-P和Al-P的敏感性又比Fe-P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结合态磷 区域分布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作用对红壤团聚体组成及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何云峰 徐建民 +1 位作者 侯惠珍 袁可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97-200,共4页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三种酸性土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在去除铝键结合腐殖质和铁键结合腐殖质前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以0.5mol·L-1NH4F(pH8.2)除去部分铝键结合腐殖...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三种酸性土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在去除铝键结合腐殖质和铁键结合腐殖质前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腐殖质氧化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以0.5mol·L-1NH4F(pH8.2)除去部分铝键结合腐殖质后,三种土壤的微团聚体组成中以5~10μm粒级的变化最大,其中在红壤中该级数量急剧减少,小于5μm微团聚体增加;再以0.1mol·L-1Na4P2O7+0.1mol·L-1NaOH(pH13)混合液处理后,赤红壤和砖红壤中50~250μm微团聚体数量大幅降低,5~10μm微团聚体则增加。在以NH4F除去部分铝键结合腐殖质后,残留于土壤中的腐殖质的氧化稳定性均略有增加,但幅度较小;继续以0.1mol·L-1Na4P2O7+0.1mol·L-1NaOH(pH13)混合液进一步除去铁铝键复合体后,氧化稳定性则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聚体 氧化稳定性 红壤 腐殖质 有无机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