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剂稀释法在婴幼儿胸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边传振 张朋 朱明水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生理盐水稀释对比剂,以降低儿童胸部增强CT检查对比剂浓度和剂量。方法:前瞻性搜集行胸部CT增强检查的0~3岁患儿100例,随机分配到A、B两组,使用注碘克沙醇(规格:320 mgI/mL)对比剂进行增强检查,A组对比剂用量为2 mL/kg, B... 目的:探讨通过生理盐水稀释对比剂,以降低儿童胸部增强CT检查对比剂浓度和剂量。方法:前瞻性搜集行胸部CT增强检查的0~3岁患儿100例,随机分配到A、B两组,使用注碘克沙醇(规格:320 mgI/mL)对比剂进行增强检查,A组对比剂用量为2 mL/kg, B组对比剂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A组浓度的60%,3 mL/kg,其余扫描条件均相同。测量两组患儿增强图像主动脉弓处、降主动脉处及肺动脉干处CT值,测量主动脉弓层面竖脊肌CT值和CT值标准差(SD)值,计算SNR和CNR,并对两组患儿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后对A、B两组患儿的CT值、SNR、CNR、主观评分、辐射剂量、对比剂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患儿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处CT值分别为(336.4±11.7)HU、(347.2±10.6)HU和(365.5±12.3)HU,均低于A组同感兴趣区测量值[(464.3±13.1)HU、(485.4±12.9)HU和(492.2±11.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20.6、12.8;P均<0.001);B组患儿SNR和CNR分别为44.7±4.6和35.6±3.9,均低于A组同感兴趣区测量值(53.2±5.1和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6.37;P均<0.001);B组患儿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低于A组(P<0.001);A组患儿的CTDIVOL[(1.91±0.18)mGy]、DLP[(56.41±3.53)mGy·cm]和B组CTDIVOL[(1.89±0.16)mGy]、DLP[(53.17±4.05)mGy·cm]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1.48;P=0.86、0.15);B组患儿对比剂剂量[(21.75±2.73)mL]低于A组[(15.55±2.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P<0.001)。结论:在婴幼儿胸部CT增强检查时,将碘克沙醇(规格:320 mgI/mL)浓度降低至60%,能够得到满足临床需求的图像质量且能降低注入患儿体内对比剂剂量,降低患儿肾损伤风险,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对比剂 胸部CT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被引量:41
2
作者 钟涛 于红光 +2 位作者 李月敏 王勇 杨思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明确诊断后即行内窥镜摘取术。结果: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13例、左侧支气管9例,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MPR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异物 16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阮怀军 余永强 +4 位作者 沈柱 李燕 朱旻钰 刘伟 邵宏生 《安徽医学》 2012年第9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7例婴幼儿复杂型CHD的MSCT表现,并与超声心动图(ECG)对比研究。结果 17例婴幼儿复杂型CHD经手术确认共82处畸形,心内畸形35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7例婴幼儿复杂型CHD的MSCT表现,并与超声心动图(ECG)对比研究。结果 17例婴幼儿复杂型CHD经手术确认共82处畸形,心内畸形35处,心外畸形47处,MSCT、ECG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为94.3%和97.1%;对心外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97.9%和61.7%,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5.1%和76.8%。结论 MSCT是诊断CHD的可靠检查方法,弥补了ECG对心外畸形诊断的不足,有助于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婴幼儿 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和CT诊断 被引量:6
4
作者 窦文广 韩东明 +1 位作者 王清华 李长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和CT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CT表现。结果:骨膜下血肿在X线平片上未见骨化21例、边缘骨化25例、完整骨壳和完全骨化22例。CT显示血肿骨化明显早于X线平片。血肿...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和CT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X线/CT表现。结果:骨膜下血肿在X线平片上未见骨化21例、边缘骨化25例、完整骨壳和完全骨化22例。CT显示血肿骨化明显早于X线平片。血肿骨化广基底与颅骨外板相接、与颅板呈钝角相交,不跨越颅缝。结论: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有其特征性的X线和CT表现,并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下血肿 颅骨 新生儿 X线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CT、MRI表现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宏伟 杨军浩 丁长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脊椎EG的CT及MRI的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和腰椎8例。CT表现:18例椎体不同程度溶骨性破坏,边缘...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脊椎EG的CT及MRI的表现。结果:发生于颈椎3例、胸椎7例和腰椎8例。CT表现:18例椎体不同程度溶骨性破坏,边缘不规则,椎弓根等附件破坏2例,出现周围软组织肿块3例。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T1WI呈等信号和T2WI呈稍高信号。椎间隙轻度变窄2例、周围软组织肿胀4例和椎弓根受累4例。结论:CT和MRI均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结构及邻近组织改变,大多数病例能正确诊断,但MRI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嗜酸性肉芽肿 MRI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治疗儿科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任昕昕 王俊宏 +1 位作者 方琼杰 丁一芸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318-320,共3页
温胆汤首见于《千金要方》,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其功效主要为温胆和胃、理气化痰。后世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方证病机由胆气虚寒转变为胆郁痰阻,全方功效变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小... 温胆汤首见于《千金要方》,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其功效主要为温胆和胃、理气化痰。后世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方证病机由胆气虚寒转变为胆郁痰阻,全方功效变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小儿神经精神系疾病是一类具有行为、认知、情绪异常等特点的疾病,其病机繁杂,临床治疗棘手。笔者基于于小儿"三有余四不足"的生理特点及"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并结合"怪病多由痰作祟"的观点,治疗儿科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从"痰"及"热"论治,予以清热化痰为治法,方用温胆汤加减。其配伍严谨,诸药配合清热而不寒凉,化痰而不温燥,适合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痰热 儿科神经精神疾病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腺样体肥大直接数字化摄影和螺旋CT扫描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丁绍省 吴建超 叶国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分析1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造成上气道狭窄直接数字化摄影和螺旋CT的表现特点,探索其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经夜间多导睡眠图(... 目的:分析1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造成上气道狭窄直接数字化摄影和螺旋CT的表现特点,探索其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经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应用直接数字化摄影(DDR)鼻咽部侧位片和螺旋CT(SCT)扫描,测量上气道狭窄段的入口、出口及最狭窄部水平的截面积及相关的矢径和横径、肥大腺样体的厚度及长径,计算L/N比值,判断上气道阻塞情况。结果:(1)联合应用DDR和SCT影像可理想观察上气道狭窄的形态特征,准确测量各所需数据并判断上气道阻塞情况;(2)10例OSAHS患儿腺样体都明显病理性肥大,L/N比值为0.77-0.89,明显大于正常参考值0.65,狭窄段长15.0-42.0mm,最狭窄部在鼻咽区6例、在腭后区4例和后鼻孔闭塞3例。结论:腺样体肥大造成上气道狭窄可能是OSAHS患儿发病的主要原因。DDR结合SCT观察上气道简便、准确、全面,对儿童OSAHS临床综合诊断、病因研究及选择手术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睡眠呼吸暂停 气道狭窄 直接数字摄影术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小儿DR胸片的质量控制和辐射剂量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国亮 胡茂能 含笑 《安徽医学》 2012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小儿DR胸片的质量控制。方法应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Definium 6000型DR成像设备,随机抽取实行质量控制前、后小儿DR胸片各100例,按照甲级片标准评定一、二、三级片及废片,记录每个小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做对比分析。结果质...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小儿DR胸片的质量控制。方法应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Definium 6000型DR成像设备,随机抽取实行质量控制前、后小儿DR胸片各100例,按照甲级片标准评定一、二、三级片及废片,记录每个小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做对比分析。结果质控前组,一级片63例,二级片33例,三级片4例,无废片,一级片率63%。患儿入射体表平均剂量为0.304 mGy;质控后组,一级片91例,二级片9例,无三级片和废片,一级片率91%。患儿入射体表平均剂量为0.101 mGy。质控前、后组相比较,一级片率经χ2检验P<0.05;入射剂量经χ2检验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胸部数字化摄影进行合理的影像质量控制,可以明显地提高小儿胸片质量,同时降低小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胸片 数字化摄影 质量控制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表现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晓华 刘忠 +1 位作者 王鹰 陈信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8例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头颅CT表现,8例中男5例、女3例。CT检查13人次,分别行脑组织窗和骨窗观察。其中1次检查3例,2次检查5例。结果:急性骨膜下血肿1例、亚急性血肿3例。CT...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8例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头颅CT表现,8例中男5例、女3例。CT检查13人次,分别行脑组织窗和骨窗观察。其中1次检查3例,2次检查5例。结果:急性骨膜下血肿1例、亚急性血肿3例。CT脑组织窗均表现为头皮下丘样隆起,急性血肿密度CT值为85Hu,亚急性血肿CT值为35Hu;其边缘均不跨越颅缝,邻近脑叶未见异常征象;骨窗观察颅板未见明显异常征象。慢性骨膜下血肿骨化4例,骨窗观察病变区颅骨呈"凸镜"样或"夹层饼干"样之双层颅板表现。结论:CT能准确诊断颅骨骨膜下血肿,并充分显示其大小、部位及其不同时期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骨膜下血肿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肘关节创伤的X线诊断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好刚 褚玉静 刘永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0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肘关节创伤 X线诊断 儿童 骨关节创伤 解剖特点 骨骺分离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婴儿脐疝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姚亮凤 游阿华 +2 位作者 欧阳鑫 张婧 崔运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婴儿脐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3年8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在临床诊断为脐疝且行MSCT检查的10例脐疝婴儿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0~7月,中位年龄2月,在CT图像上观察脐疝的影像学表现,测量疝...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婴儿脐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3年8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在临床诊断为脐疝且行MSCT检查的10例脐疝婴儿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0~7月,中位年龄2月,在CT图像上观察脐疝的影像学表现,测量疝环宽度及疝颈比,并追踪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儿均表现为脐部不同程度向前突起,腹壁肌肉中断,其疝出物为充气肠管或脂肪,或两者混合的软组织影;疝环大小为3.1~33.2 mm,中位值14.9 mm,疝颈比为0.18~2.06,中位值1.49。疝环/疝颈比最大的1例患儿行脐疝修补术,其余9例患儿采用保守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MSCT可为评估婴儿脐疝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证据,在脐疝的诊断和治疗选择中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疝 多层螺旋CT 婴儿 诊断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结合MSCT对小儿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劳国荣 张剑 +2 位作者 刘超凡 孙多成 徐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7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MRI结合MSCT对小儿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2例小儿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患儿病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检查组应用MRI结合MSCT检查辅助诊断,MSCT组只应用MSCT检查辅助诊断,并与患儿手... 目的探讨MRI结合MSCT对小儿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2例小儿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患儿病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检查组应用MRI结合MSCT检查辅助诊断,MSCT组只应用MSCT检查辅助诊断,并与患儿手术术中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检查组患者MRI结合MSCT检查辅助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前影像诊断分析疾病明确诊断,并制定针对手术治疗方案,顺利完成手术治疗。MSCT组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率为84.6%(22/26)。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结合MSCT诊断小儿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的诊断率高,可全方位观察患儿脊柱神经管闭合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MSCT 小儿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惠苗 杨辉 俞泽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的13例消化道重复畸形的X线和CT(13例)、超声(11例)和SPECT(3例)的表现。结果:13例中,发生在食道、十二指肠和直肠各1例、空肠2例、...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例证实的13例消化道重复畸形的X线和CT(13例)、超声(11例)和SPECT(3例)的表现。结果:13例中,发生在食道、十二指肠和直肠各1例、空肠2例、回肠3例和回盲部5例。其中囊肿型11例,管型2例。1例并发肠套叠、1例并发腹部良性间叶瘤、2例分别为囊肿穿孔和回肠远端闭锁及腹水,3例并发炎症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结论: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检查多种多样,正确选择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提高其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重复畸形 儿童 X线 CT 超声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儿童心脏大血管X线测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高民 范力军 +6 位作者 臧静 李祥鹏 党润民 杨立生 杨常运 杨毅 崔卓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5-296,共2页
利用常规胸片观测心脏大血管一些径线,是判断心脏大血管异常改变的常用检查方法。目前,国内文献虽有报道,但对儿童组研究的资料不全,为了积累资料,笔者对6~12岁正常儿童胸片进行了X线测量研究,并探讨了儿童心脏大血管的X线特点... 利用常规胸片观测心脏大血管一些径线,是判断心脏大血管异常改变的常用检查方法。目前,国内文献虽有报道,但对儿童组研究的资料不全,为了积累资料,笔者对6~12岁正常儿童胸片进行了X线测量研究,并探讨了儿童心脏大血管的X线特点,供同行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脏大血管 X线测量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儿童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潘志立 《安徽医学》 2005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低剂量螺旋CT 低剂量CT 扫描技术 诊断效果 儿童 WHO 医疗照射 国际 质量保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宏 贾芳 刘虎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6期59-60,共2页
目的:描述儿童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8~2010年14例儿童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胸片检查发现,见单个或多个含气大囊7例,见多发蜂窝样小囊5例,肿块样改变2例,... 目的:描述儿童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8~2010年14例儿童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胸片检查发现,见单个或多个含气大囊7例,见多发蜂窝样小囊5例,肿块样改变2例,其中合并肺纵隔疝9例,出现患侧肺气肿10例;经CT检查发现,右肺受累6例,左肺受累8例,其中表现为巨大囊腔5例,类圆形薄壁囊腔3例,蜂窝样小囊5例,含有少量液体3例;病理检查,囊腔壁有异常增生6例。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儿童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 影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能谱CT扫描减少硬化伪影的基础探讨——与常规螺旋CT扫描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海林 闫淯淳 +3 位作者 杨洋 袁新宇 沈云 曹会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采用小模体研究儿科检查中能谱CT扫描减少硬化伪影的能力。方法采用直径100 mm圆柱形CT剂量指数(CTDI)的等效模体(相当于小儿头颅),模体内含有5个圆孔,其中1孔在模体中心,其余4孔对称分布在模体周围,呈十字形交叉状。分别在圆... 目的采用小模体研究儿科检查中能谱CT扫描减少硬化伪影的能力。方法采用直径100 mm圆柱形CT剂量指数(CTDI)的等效模体(相当于小儿头颅),模体内含有5个圆孔,其中1孔在模体中心,其余4孔对称分布在模体周围,呈十字形交叉状。分别在圆孔内放置2 mL硬塑料试管,试管内均充盈相同浓度的造影剂。将模体分别进行常规100 k Vp电压螺旋CT扫描及能谱CT的宝石能谱图像(GSI)模式扫描。在重建图像上5个对比剂点的两点中间分别找到8个感兴趣区(ROI)(内侧4个,外侧4个),分别测量8个ROI和背景点的CT值及标准差(sa,s(bg))。对比100 kVp常规CT扫描图像与能谱CT扫描中不同单能量图像的硬化伪影指数(AI)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 kVp常规CT图像中,5个对比剂点的CT值为(1 640.0±14.3)Hu,8个ROI AI值为16.4±4.1。在能谱CT的GSI模式扫描中,获得40-140 ke V101幅单能量图像,图像中每个ROI AI值均随着能量值(ke V)的升高逐渐下降,并在69-77 ke V单能量图像上各个ROI的硬化伪影基本消除。在不同单能量图像中,内侧ROI AI值较外侧ROI AI值大,但变化趋势相同,内侧ROI AI值在77 ke V单能量图像为0.0±1.7,外侧ROI AI值在69 ke V单能量图像为0.0±0.8。结论物质密度越高,其在CT扫描中所产生的硬化伪影越大。在儿科的能谱CT扫描中选取适当的单能量图像能够消除硬化伪影的干扰,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硬化伪影 能谱成像 图像质量 模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细小结肠的临床与X线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利芳 时胜利 陈琬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7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细小结肠的结肠造影X线表现,以便诊断原发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钡剂或水溶碘剂对比剂灌肠X线表现为细小结肠的临床常见病。结果 23例表现为细小结肠的临床证实肠闭锁13例,全结肠型巨结肠5例,胎粪性肠梗阻2例。结论 X... 目的探讨先天性细小结肠的结肠造影X线表现,以便诊断原发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钡剂或水溶碘剂对比剂灌肠X线表现为细小结肠的临床常见病。结果 23例表现为细小结肠的临床证实肠闭锁13例,全结肠型巨结肠5例,胎粪性肠梗阻2例。结论 X线检查尤其是结肠造影对先天性细小结肠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细小结肠 肠梗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小儿肠套叠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增俊 毕晓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同心圆形分层状肿块12例(57.1%)、香蕉形肿块3例(14.3%)、弹簧状肿块3例(14.3%)和不规则肿块2例。伴有不全性肠梗阻14例(66....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肠套叠的CT表现。结果:同心圆形分层状肿块12例(57.1%)、香蕉形肿块3例(14.3%)、弹簧状肿块3例(14.3%)和不规则肿块2例。伴有不全性肠梗阻14例(66.7%)、伴有完全性肠梗阻5例(23.8%)和肠穿孔2例。结论:CT可准确、及时、可靠诊断小儿肠套叠,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在婴幼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钟亚鼎 王啸 高照 《安徽医学》 2020年第5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256排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在婴幼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临床怀疑呼吸道疾病的0~3岁婴幼儿共计52例,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26例,采集胸部CT平扫... 目的探讨256排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扫描在婴幼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临床怀疑呼吸道疾病的0~3岁婴幼儿共计52例,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26例,采集胸部CT平扫图像。A组采用GE 64排螺旋CT,B组采用GE Revoiution 256排螺旋CT,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CT剂量指数(CTDI),比较两组患儿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结果A组平均CTDI为(2.64±0.00)mGy、DLP为(56.67±5.77)mGy/cm,B组CTDI为(1.01±0.14)mGy、DLP为(16.04±2.22)mGy/cm,B组辐射剂量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图像质量评分多为3分及以上,A组2分4例,1分0例,B组2分1例,1分0例。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64排CT比较,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256排宽体探测器CT低剂量胸部扫描显著降低患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探测器CT 婴幼儿 胸部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