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9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巩膜炎眼部B超特征分析
1
作者 侯力华 杜娟 +4 位作者 朱甲夫 吴江坤 张维江 仲萌睿 刘萱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确诊为后巩膜炎(PS)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B超特点,为PS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单眼发病的PS患者2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43.8岁;右眼10例,左眼11例。每例患者的无症状眼作为对照眼。对所有患... 目的分析确诊为后巩膜炎(PS)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B超特点,为PS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单眼发病的PS患者2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43.8岁;右眼10例,左眼11例。每例患者的无症状眼作为对照眼。对所有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眼眶MRI检查,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记录初诊及复诊时球壁最厚处的位置、厚度和对照组相同位置的球壁厚度。对后巩膜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归纳。结果21例单侧PS患者症状表现为眼球疼痛18例(85.71%),视力下降17例(80.95%);眼前节特征包括结膜充血水肿5例(23.81%),巩膜血管表层扩张5例(23.81%),前房轻度闪辉6例(28.57%)。眼底特征包括玻璃体细胞5例(23.81%),视盘充血水肿5例(23.81%),视网膜神经上皮浅脱离7例(33.33%),脉络膜皱褶5例(23.81%)。B超显示巩膜最厚处位于12T的有11眼(52.38%),位于轴向水平的有5眼(23.81%);最厚处巩膜厚度>2.0 mm者17眼(80.95%),与对侧眼同部位相比增厚者21眼(100%),增厚比例为22%~28%;21例活动期PS患者B超检查最厚处巩膜厚度为(2.38±0.59)mm,对照眼相同位置巩膜厚度为(1.44±0.48)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后巩膜炎组相同位置巩膜厚度为(1.41±0.45)mm,对照眼相同位置巩膜厚度为(1.42±0.41)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次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超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PS临床表现多样,B超检测较对侧眼相同切面的球壁厚度增加是诊断PS重要的依据,该依据可以作为B超检测巩膜厚度>2.0 mm的补充,尤其适用于单侧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巩膜炎 B超 球壁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角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祁媛媛 闫春晓 +3 位作者 金翠华 袁琳慧 李胜 张立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 探讨多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角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内科注射中心治疗的患者共64例... 目的 探讨多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角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眼内科注射中心治疗的患者共64例(64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nAMD患者19例,DME患者20例,RVO患者25例。阿柏西普(40 g·L^(-1))治疗29例,雷珠单抗(10 g·L^(-1))治疗35例。所有入组病例均选取单眼注射,采取3+PRN的随访治疗方法。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行角膜神经检查,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进行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检查。比较nAMD、DME、RVO患者多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平均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神经纤维长度、神经纤维密度,比较每次注射不同药物后1个月与基线时上述指标变化。结果 术前,DME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低于nAMD组和RVO组,DME组患者内皮细胞平均面积高于nAMD组和R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种不同疾病患者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抗VEGF药物3次后,DME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低于nAMD组和RVO组,内皮细胞平均面积高于nAMD组和R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E组患者神经纤维长度短于nAMD组和R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从第2次注射阿柏西普后,nAMD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每次注射后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指标注射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从第2次注射雷珠单抗后,RVO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多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会一定程度降低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内皮细胞密度,注射药物后DME组的神经纤维长度显著低于nAMD组和RVO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神经 阿柏西普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干眼兔角膜形态学及角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宁 韦庆波 +3 位作者 刘成勇 邓伟民 徐倩 高卫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对干眼兔角膜形态学及角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针刺对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雌雄不拘的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每组6只。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其余3组动物每... 目的 探讨针刺对干眼兔角膜形态学及角膜组织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针刺对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雌雄不拘的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每组6只。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其余3组动物每天800、 1100、1400和1800时于皮下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2.0 mg·kg-1,连续35 d直至实验结束。假针刺组:于造模后第22天给予假针刺治疗(睛明BL1、攒竹BL2、丝竹空SJ23、太阳穴EX-HN5、瞳子髎GB1),钝针头点刺穴位,不刺进穴位,每天1次,连续14 d。针刺组:于造模成功后第22天给予针刺治疗,穴位同假针刺组。造模后第0、21、28、35天分别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第35天进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之后处死动物,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角膜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造模后第28、35天,针刺组、空白组兔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第35天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针刺组与其他组相比,兔角膜基质层出现大量球状免疫细胞和边界不清大小不规律的活化基质层细胞,可见具有不规则细胞间间隙的区域,存在炎症;针刺组基质层细胞形态得到改善,细胞呈轻微激活状态,角膜神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造模后第35天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针刺组兔角膜组织表面可见角化过度的扁平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局灶上皮细胞层数增多,表面上皮细胞脱落;针刺组角膜上皮有接近4~6层上皮细胞,上皮脱落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淋巴细胞浸润减少。造模后第35天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假针刺组兔角膜上皮细胞出现异常的微绒毛结构和上皮细胞缺失,细胞间隙增宽,粗面内质网严重扩张,桥粒解体伴随线粒体肿胀;针刺组上皮细胞微绒毛结构稀疏且短,仍见局部缺失,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未见明显肿胀。造模后第35天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假针刺组p-NF-κB p65表达均上调(均为P<0.05);与模型组、假针刺组相比,针刺组p-NF-κB p65表达均下调(均为P<0.05)。结论 针刺可以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改善兔干眼模型角膜炎症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干眼 角膜形态学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多糖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朱江 陶语漳 +1 位作者 白淑玮 许治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24-1031,共8页
目的探讨麦冬多糖(OJP)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对小鼠角膜注射烟曲霉菌(AF)悬浮液建立AFK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的AFK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11)、低剂量组(n=11)、中剂量组(n=11)、高剂量组(n=11)和... 目的探讨麦冬多糖(OJP)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对小鼠角膜注射烟曲霉菌(AF)悬浮液建立AFK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的AFK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11)、低剂量组(n=11)、中剂量组(n=11)、高剂量组(n=11)和激动剂组(n=10);取未建模的小鼠作为对照组(n=10)。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用50μL浓度为5,10,20 g/L的OJP溶液滴眼。激动剂组小鼠用50μL浓度为20 g/L的OJP溶液滴眼,同时用0.25 mg/kg的Toll样受体4(TLR4)激动剂CRX-527溶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用50μL生理盐水滴眼。各组小鼠均给药1周。治疗结束24 h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炎症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角膜形态;采用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上清液中促炎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采用qRT-PCR分析角膜IL-1β、TNF-α、IL-6、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p65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角膜TLR4、MyD88、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升高(P<0.05),角膜出现明显病变,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升高(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降低(P<0.05),角膜病变减轻,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降低(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降低(P<0.05),角膜病变减轻,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降低(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激动剂组大鼠的角膜炎症评分升高(P<0.05),角膜病变加重,角膜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升高(P<0.05),角膜TLR4、MyD88和NF-κB p65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OJP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减轻AFK小鼠角膜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多糖 烟曲霉菌性角膜炎 炎症 TOLL样受体4 NF-ΚB 髓样分化因子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鲜依鲆 曾流芝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50-1654,共5页
目的:评价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02/2020-10在我院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17例17眼,应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6 mo,观察... 目的:评价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02/2020-10在我院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17例17眼,应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进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6 mo,观察BCVA、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角膜透明情况,并记录有无感染复发以及植片排斥。结果:所有患者中均顺利完成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无失访病例,术后角膜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BCVA均较术前改善(P<0.05)。17眼中16眼术后1 mo上皮完全覆盖角膜植片,仅1眼上皮未完全愈合,为病毒性角膜炎的反复发作。术后1.5 mo所有患者上皮均完全愈合。术后1 mo角膜水肿开始改善,其中1眼角膜植片轻度混浊,16眼中重度混浊;术后3-6 mo角膜透明度稳定,至术后6 mo时4眼完全透明,6眼轻度混浊,6眼中度混浊,1眼重度混浊。随访过程中,无感染复发,有1眼发生眼压升高现象,经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深板层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不仅能有效控制感染,缓解患者角膜刺激症状,恢复角膜的解剖与功能,而且能维持良好的透明性,提高患者视力,可作为替代同种异体人角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 角膜移植 感染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罗艳婷 杨珺铭 +4 位作者 罗雅琪 吴瞬亮 彭梓轩 何宏 钟兴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82-1587,共6页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免疫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角膜被认为是免疫特权器官,驻留的巨噬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极化响应微环境表现出的异质性。感染早期,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促...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免疫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角膜被认为是免疫特权器官,驻留的巨噬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其极化响应微环境表现出的异质性。感染早期,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促进炎症发生,利于真菌清除但产生细胞风暴加重免疫损伤;感染后期,巨噬细胞向M2极化,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但可能产生免疫抑制甚至免疫逃逸,不利于病原清除。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是保持角膜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目前抗真菌药物治疗有限,因此除了抗真菌治疗外,寻找一种针对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反应的治疗靶点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巨噬细胞亚群的表型特征和功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探索巨噬细胞极化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影响,基于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对巨噬细胞分化进行靶向调节可能是未来治疗和管理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极化 M1/M2 真菌性角膜溃疡 免疫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角膜炎病例观察
7
作者 谢孟针 张浩 +3 位作者 马可 殷鸿波 王力翔 唐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报告3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角膜炎。方法:对3例新冠感染确诊患者行裂隙灯、眼压、角膜荧光染色、前段照相、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和常规眼底筛查。治疗包括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人工泪液和糖... 目的:报告3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角膜炎。方法:对3例新冠感染确诊患者行裂隙灯、眼压、角膜荧光染色、前段照相、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和常规眼底筛查。治疗包括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人工泪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结果:3例SARS-CoV-2角膜炎(SCK)患者经标准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SARS-CoV-2角膜炎通常表现为角膜上皮下浸润,可导致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降低和树突状细胞(DC)增加。抗病毒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COVID-19 SARS-CoV-2 更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激素在圆锥角膜中的作用及潜在治疗靶点 被引量:1
8
作者 袁艺 徐丽妍 +1 位作者 杨凯丽 任胜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5-379,共5页
圆锥角膜是一种青春期起病,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变薄呈锥形突出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其发生与遗传、揉眼、变态反应性疾病、紫外线照射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性激素在圆锥角膜发病过程... 圆锥角膜是一种青春期起病,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变薄呈锥形突出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其发生与遗传、揉眼、变态反应性疾病、紫外线照射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性激素在圆锥角膜发病过程中也有一定影响,体内性激素的紊乱可增加圆锥角膜的发生及进展风险。本综述旨在总结性激素对角膜的病理生理作用,明确其对圆锥角膜的影响及其相关炎症和免疫机制,探求其在圆锥角膜早期诊疗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雌激素 雄激素 孕激素 催乳素 促性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镜在圆锥角膜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任胜卫 范棋 +1 位作者 杨凯丽 吕天斌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圆锥角膜是一种不断进展的致盲性眼病,其特征是角膜变薄和突起,伴有不规则散光和视力下降。早期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可通过框架眼镜矫正,对于中重度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框架眼镜不再适用,接触镜成为患者矫正视力的最佳选择。接触镜... 圆锥角膜是一种不断进展的致盲性眼病,其特征是角膜变薄和突起,伴有不规则散光和视力下降。早期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可通过框架眼镜矫正,对于中重度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框架眼镜不再适用,接触镜成为患者矫正视力的最佳选择。接触镜种类繁多,在接触镜的选择上难以抉择,如长时间试戴镜片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整体感受,也大大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因此,本文对接触镜的分类、接触镜在不同圆锥角膜类型中的应用、接触镜配戴中的并发症及其未来展望等方面予以汇总和讨论,以期了解接触镜在圆锥角膜中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接触镜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巩膜接触镜 圆锥角膜 临床应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诊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慈慈 耿玉倩 刘昳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NK)是由三叉神经支配受损引起的退行性角膜疾病,可导致自发性角膜上皮破裂、角膜溃疡甚至穿孔。诸多破坏三叉神经支配的疾病均可导致NK。NK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需要准确收集和审查患者病史并进行完善的眼表检查,从而...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NK)是由三叉神经支配受损引起的退行性角膜疾病,可导致自发性角膜上皮破裂、角膜溃疡甚至穿孔。诸多破坏三叉神经支配的疾病均可导致NK。NK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需要准确收集和审查患者病史并进行完善的眼表检查,从而确定临床分期。NK的治疗需基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期治疗,除了人工泪液、睑裂缝合术、羊膜移植术等传统的内外科疗法,目前还有如靶向药物治疗和角膜神经化手术等新兴疗法。本文总结了NK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分类、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旨在为未来早期诊断和分期治疗NK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 角膜炎 角膜上皮缺损 三叉神经 眼部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差值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叶凡 薛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85-1290,共6页
目的:探讨双眼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差值对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22-03/2023-11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83例366眼,其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40例80眼,临床期圆锥角膜组36例72眼,单纯屈光不正患者107例214眼作为对... 目的:探讨双眼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差值对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22-03/2023-11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83例366眼,其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40例80眼,临床期圆锥角膜组36例72眼,单纯屈光不正患者107例214眼作为对照组,均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测双眼角膜后表面下方与上方3 mm屈光力差值(I-S),角膜后表面最薄点高度(P.E.),最佳拟合球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MPE from BFS)、最佳拟合复曲面椭圆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MPE from BFTE)、角膜后表面非球面不对称指数(AAI)、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最薄点厚度(TCT)、角膜平均厚度进展(PPIavg)、角膜厚度最大变化率(ARTmax)、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显示总偏差值(BAD-D),并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各检测指标的双眼差值。对照组根据角膜直径进一步分为:角膜直径<11.2 mm组21例42眼;11.2 mm≤角膜直径≤11.8 mm组54例108眼;角膜直径>11.8 mm组32例64眼。结果: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与对照组双眼I-S、P.E.、MPE from BFS、MPE from BFTE、AAI、CCT、TCT、PPIavg、ARTmax、BAD-D差值均有差异(P<0.05);双眼I-S、P.E.、MPE from BFS、MPE from BFTE、AAI、CCT、TCT、PPIavg、BAD-D差值对圆锥角膜诊断价值较高(AUC≥0.900),其中P.E.、BAD-D诊断能力最佳,AUC分别高达0.999和0.995。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与对照组的双眼P.E.、ARTmax差值有差异(P<0.05);双眼I-S、P.E.、BAD-D差值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诊断价值较高(AUC≥0.900)。对照组患者不同角膜直径组比较双眼角膜I-S、CCT、TCT、MPE from BFS、MPE from BFTE、AAI、PPIavg、ARTmax均无差异(均P>0.05),且均与角膜直径无相关性(P>0.05);不同角膜直径组双眼P.E.、BAD-D差值比较有差异(P=0.007、0.003),而双眼P.E.差值与角膜直径无相关性(P=0.270),双眼BAD-D差值与角膜直径负相关(r=-0.230,P=0.017)。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可以准确测量多种角膜生物学参数,双眼I-S、P.E.、BAD-D差值是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其中双眼I-S、P.E.差值受角膜直径影响较小,对不同直径角膜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 角膜后表面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煜 曾庆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78-1083,共6页
圆锥角膜是一种高发于青少年的致盲性角膜疾病,早期诊疗可有效减少疾病晚期造成的视力损害并改善其预后。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在圆锥角膜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诊断和严重度分级、圆锥角膜进展预测及... 圆锥角膜是一种高发于青少年的致盲性角膜疾病,早期诊疗可有效减少疾病晚期造成的视力损害并改善其预后。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在圆锥角膜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圆锥角膜的早期筛查诊断和严重度分级、圆锥角膜进展预测及术后疗效预测等。文章总结近年常见的AI在圆锥角膜中的主要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角膜缘干细胞微环境诱导人多潜能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小斐 张怡 +1 位作者 柯洪敏 蔡莉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模拟角膜缘干细胞(LSCs)微环境诱导人多潜能干细胞(hiPSCs)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建立hiPSCs细胞系,利用transwell体系将hiPSCs与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模拟角膜缘干细胞微环境,添加小分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 目的:探讨模拟角膜缘干细胞(LSCs)微环境诱导人多潜能干细胞(hiPSCs)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建立hiPSCs细胞系,利用transwell体系将hiPSCs与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模拟角膜缘干细胞微环境,添加小分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和特异性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剂(SB431542),诱导hiPSCs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方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标志物CK3和CK12,角膜上皮细胞前体CK15,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ABCG5的表达。结果:hiPSCs体外培养增殖活跃,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SOX2、TRA-1-60、NANOG呈阳性。采用transwell体系将hiPSCs与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ABCG5及角膜上皮细胞前体标志物CK15阳性,角膜上皮细胞标志物CK3及CK12阴性;在共培养的基础上添加小分子BMP4和SB431542,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K3阳性表达,且随分化时间延长表达比例增高。结论:模拟角膜缘干细胞微环境同时添加小分子SB431542及BMP4,可成功诱导体外培养的hiPSCs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人多潜能干细胞 角膜上皮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部多发性角膜营养不良1例
14
作者 熊友源 周清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5-176,共2页
患者女性,26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半年”就诊。患者就诊前半年出现视物模糊,无畏光、眼痛、流泪等伴随症状。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疾病病史及其他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6(-2.50 DS/-1.25 DC×90°→1.0),左眼0.5(-2.... 患者女性,26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半年”就诊。患者就诊前半年出现视物模糊,无畏光、眼痛、流泪等伴随症状。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疾病病史及其他眼部疾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6(-2.50 DS/-1.25 DC×90°→1.0),左眼0.5(-2.25 DS/-1.25 DC×90°→0.6);非接触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4 mmHg;裂隙灯检查:右眼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图1),角膜后沉着物(-),前方深度可,房水闪辉(-),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 mm,对光反射灵敏,虹膜纹理清晰无粘连,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边界清,杯/盘=0.3,黄斑反光存在,视网膜平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灯检查 瞳孔等大 对光反射 角膜后沉着物 房水闪辉 眼痛 疾病病史 眼底视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15
作者 李淑霞 王彬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生理状态下角膜中的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存在平衡,多种外界因素破坏了对其保持平衡作用的正常保护措施,例如感染、炎症、缺氧、外伤、角膜变性和角膜移植术均能破坏角膜结构的正常保护措施,从而促进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 生理状态下角膜中的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存在平衡,多种外界因素破坏了对其保持平衡作用的正常保护措施,例如感染、炎症、缺氧、外伤、角膜变性和角膜移植术均能破坏角膜结构的正常保护措施,从而促进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CNV的形成可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导致视力水平下降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时可致盲。因此,抑制CNV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重要的医学临床诊断意义。本文将对CNV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细胞 血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联合Pentacam对不同分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效能评价
16
作者 李栋 盛迅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51-1557,共7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联合Pentacam相关指数在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及顿挫期圆锥角膜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圆锥角膜筛查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纳入2018-11/2019-11期间在宁夏眼科医院的圆锥角膜患者65例... 目的:探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联合Pentacam相关指数在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及顿挫期圆锥角膜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圆锥角膜筛查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设计,纳入2018-11/2019-11期间在宁夏眼科医院的圆锥角膜患者65例128眼,根据病程程度分别将这些眼分为临床期、亚临床及顿挫期组。选取同时期接受屈光术前检查者89例89眼为正常对照组。应用Pentacam联合Corvis ST进行检测,记录角膜扩张的指标(BAD-D、TP、Kmax、Df、Db、Dp、Dt、Da、ARTh)、角膜生物力学指标(CBI、DA Ratio、SP-A1、Integrated radius)、bIOP及TBI。对不同圆锥角膜分期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受试者工作曲线探讨TBI、CBI及BAD-D的诊断阈值,评估各参数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期圆锥角膜组TBI、BAD-D、TP、Kmax、Df、Db、Dp、Dt、Da、ARTh、CBI、SP-A1具有较强诊断能力。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BAD-D、Da、Dp、TP、TBI、CBI、ARTh、Integrated radius具有较强诊断能力。顿挫期圆锥角膜组BAD-D、Dp、TBI具有一定的诊断预测能力。结论:TBI、BAD-D、Dp等指数对早期圆锥角膜诊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能力较强,可以用于圆锥角膜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生物学测量 角膜生物力学 PENTACAM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 灵敏度 特异度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病的手术治疗技术
17
作者 蒋华 范军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感染性角膜病 手术治疗 治疗技术 细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 角膜变性 营养不良 对症治疗 免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镰刀菌诱导的角膜炎症
18
作者 丁辉 胡施思 +1 位作者 杨镇朵 陈晓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探讨丁香酚对镰刀菌(F.solani)诱导的小鼠真菌性角膜炎(FK)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表层镜法制备FK小鼠模型。二甲基亚砜(DMSO)组大鼠右眼结膜囊涂抹等量DMSO(0.05%)。丁香酚组将丁香酚(160μg/mL)... 目的:探讨丁香酚对镰刀菌(F.solani)诱导的小鼠真菌性角膜炎(FK)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表层镜法制备FK小鼠模型。二甲基亚砜(DMSO)组大鼠右眼结膜囊涂抹等量DMSO(0.05%)。丁香酚组将丁香酚(160μg/mL)涂抹至小鼠右眼结膜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组除施用丁香酚外,还于右眼结膜囊涂抹PI3K/AKT通路激活剂IGF-1(10 nmol/mL)。分别在接种镰刀菌悬浮液的第1、3、5 d,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形态。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角膜组织病理损伤。测定角膜组织载菌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蛋白免疫印迹用于分析炎症介质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和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丁香酚治疗可改善FK小鼠的角膜炎形态症状和炎症反应,减轻角膜病理组织损伤和真菌负荷。在镰刀菌感染3 d,与DMSO组相比,丁香酚组角膜组织IL-6水平明显升高,而IL-1β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且丁香酚组角膜组织IL-6水平明显高于IGF-1组、IL-1β水平明显低于IGF-1组(均P<0.05)。在感染5 d,丁香酚组角膜组织中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DMSO组和IGF-1组(P<0.05)。与DMSO组相比,丁香酚组角膜组织中p-PI3K和p-Akt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丁香酚组角膜组织p-PI3K和p-Akt表达明显低于IGF-1组(均P<0.05)。结论:丁香酚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来减轻镰刀菌引起的角膜炎症,对小鼠镰刀菌角膜炎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真菌性角膜炎 PI3K/AKT通路 炎症反应 真菌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在圆锥角膜发病机制中的影响
19
作者 刘才毓 杨芳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88-1594,共7页
圆锥角膜(KC)是一种以局限性角膜圆锥样突起,伴有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青春期前后,表现为双侧发病,是一种潜在的致盲性眼病。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环境因素、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力学刺激等相关,但目前对圆锥角膜的发生... 圆锥角膜(KC)是一种以局限性角膜圆锥样突起,伴有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青春期前后,表现为双侧发病,是一种潜在的致盲性眼病。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环境因素、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力学刺激等相关,但目前对圆锥角膜的发生及进展机制尚无确切定论。以角膜重塑相关基因为代表的多种基因已被发现对圆锥角膜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更多的研究仍在挖掘与圆锥角膜发病有关的基因靶点。文章就目前的研究进展综述与圆锥角膜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靶点及其影响,探索基因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及干预的应用价值,为今后圆锥角膜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KC) 基因 基因突变 氨基酸 种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苷在高糖诱导人角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
作者 支晓雯 李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究积雪草苷(AS)对高糖诱导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EC;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AS对HCE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HCEC最佳高糖诱导浓度(150 mmol·L^(-1))及AS干预浓度(20μmol&#... 目的探究积雪草苷(AS)对高糖诱导的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EC;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AS对HCEC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HCEC最佳高糖诱导浓度(150 mmol·L^(-1))及AS干预浓度(20μmol·L^(-1))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NC组;仅加入培养基DMEM)、高糖组(HG组;添加150 mmol·L^(-1)葡萄糖)、AS组(添加20μmol·L^(-1)的AS)、高糖+AS组(HG+AS组;添加150 mmol·L^(-1)葡萄糖及20μmol·L^(-1)的AS)。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 h、48 h及72 h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 h迁移能力;TUNEL染色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培养24 h、48 h及72 h时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培养24 h、48 h及72 h时增殖活性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被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NC组比较,HG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HG组比较,HG+AS组细胞中Wnt1、β-catenin及CyclinD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AS可以缓解因高糖导致的HCEC损伤,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角膜病变 积雪草苷 WNT/Β-CATENIN通路 损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