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4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腓肠神经损伤后疼痛1例
1
作者 刘红 袁俊鹏 金晓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78,共3页
孤立性腓肠神经损伤后疼痛少见,多源于医源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沿小腿远端1/3、足外侧和第5趾后外侧的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和感觉异常。持续的疼痛或感觉异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传统的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脉... 孤立性腓肠神经损伤后疼痛少见,多源于医源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沿小腿远端1/3、足外侧和第5趾后外侧的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和感觉异常。持续的疼痛或感觉异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传统的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等对疼痛的缓解、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有限。周围神经电刺激(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PNS)于1967年被首次描述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认为与传统的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1]。早期的PNS手术多采用SCS八触点电极导线,电极粗且过长,易影响病人术后活动。近年来,随着专用PNS电极及体外刺激器的出现,PNS逐渐被更多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病人,如头面部、上肢及下肢的各神经分支,成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重要的疼痛治疗方法。有研究显示,PNS治疗可以改善损伤神经的病理生理变化,促进神经再生,改善其功能障碍[2]。尽管PNS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有证据表明中枢和外周机制均有助于其镇痛作用。国外有报道将PNS用于腓肠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治疗[3],国内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多应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例如侵犯眶上神经或枕大/小神经的带状疱疹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电极导线 医源性损伤 眶上神经 神经阻滞 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焦虑症状的网络分析
2
作者 宁卓慧 杨光辉 +3 位作者 张辉 翟小利 刘晶晶 薛朝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7-471,共5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位于面部区域的三叉神经支配范围内,频繁发生的剧烈痛感。若该疼痛并非由其他疾病引起,即可归类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1]。TN被称作痛中之王,是颅面部最常见...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位于面部区域的三叉神经支配范围内,频繁发生的剧烈痛感。若该疼痛并非由其他疾病引起,即可归类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1]。TN被称作痛中之王,是颅面部最常见的神经痛类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焦虑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刺激镇痛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在莹 倪兵 +5 位作者 杜涛 刘思宜 黄运健 祖伟 杨豆 朱宏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288,共6页
除典型三叉神经痛之外,其他面部慢性疼痛仍困扰着众多病人,药物治疗、射频、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干预效果对大部分病人并不理想。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刺激(gasserian ganglion stimulation,GGS)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半月节为靶点的神经调控疗法,... 除典型三叉神经痛之外,其他面部慢性疼痛仍困扰着众多病人,药物治疗、射频、微血管减压手术等干预效果对大部分病人并不理想。三叉神经半月节电刺激(gasserian ganglion stimulation,GGS)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半月节为靶点的神经调控疗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GS在临床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但缺乏其镇痛机制探讨,也缺乏标准化的适应证和手术流程。本文针对GGS的治疗原理、适应证、手术路径及今后可能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为面部疼痛的解决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半月节 电刺激 神经调控 面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帕金森小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董小林 邬刚 +6 位作者 李妍平 张丽娟 金富蓉 李锐 李红梅 张晓晓 李青芸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0-1345,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通过影响炎性反应发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索。方法将小鼠分为五组,健康对照组,1-甲基-4-苯基-1,2,3,6-盐酸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hydrochloride,MP...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通过影响炎性反应发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索。方法将小鼠分为五组,健康对照组,1-甲基-4-苯基-1,2,3,6-盐酸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hydrochloride,MPTP)疾病组,红景天苷低剂量干预组、红景天苷中剂量干预组、红景天苷高剂量干预组。构建MPTP疾病小鼠,对MPTP小鼠进行红景天苷干预,通过行为学变化记录、炎性因子及自噬相关蛋白检测观察炎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元情况。结果MPTP处理后,小鼠出现显著的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迟缓、震颤及其他PD相关的行为学改变,促炎因子增多、抗炎因子减少,自噬相关蛋白降低,细胞焦亡明显;红景天苷干预可缓解以上变化,且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变化明显。结论在PD小鼠中,红景天苷可通过缓解炎性反应、促进自噬,发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炎性反应 自噬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的临床表现与致病基因分析
5
作者 张钏 惠玲 +6 位作者 周秉博 郑雷 王玉佩 田芯瑗 马盼盼 郝胜菊 达振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对3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患者家系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收集的3个HSP患者家系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家系1中先证者为FA2H c.159_176delGGCGGGCCAGG... 目的对3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患者家系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收集的3个HSP患者家系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家系1中先证者为FA2H c.159_176delGGCGGGCCAGGACATCAG(p.Arg53_Ser59delinsSer)纯合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截瘫35型,家系2中的先证者为AP4B1 c.1399G>T(p.Glu467Ter)纯合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截瘫47型,家系3中先证者为SPG11 c.7023C>G(p.Tyr2341Ter)的纯合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截瘫11型。其中,AP4B1 c.1399G>T(p.Glu467Ter)位点为尚未报告的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该变异的致病性评级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本研究丰富了HSP致病基因AP4B1的变异谱,为提高临床对HSP患者的认识与诊断能力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基因变异 基因诊断 干预治疗 临床诊断 常染色体隐性 FA2H基因 AP4B1基因 SPG1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防治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盼盼 兰瑞 +4 位作者 胡文静 黎梦雅 焦水治 刘亚寒 王保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7-1222,共6页
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一种从毛茛科黄连、芸香科黄柏、小檗科三颗针等多种药用植物的根和根茎中提取的异喹啉生物碱。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BBR在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模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防治效果。该文总结了BBR在神经精神系... 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一种从毛茛科黄连、芸香科黄柏、小檗科三颗针等多种药用植物的根和根茎中提取的异喹啉生物碱。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BBR在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模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防治效果。该文总结了BBR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在临床上防治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提供更加深入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神经保护 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质针软组织松解联合腰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重度不宁腿综合征1例
7
作者 陈坤浩 姜圣洁 +3 位作者 林冠强 黄泽辉 唐靖 曾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6-478,共3页
不宁腿综合征,又称Willis-Ekbom病,是一种以双腿有强烈活动冲动为特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如坐或躺)下肢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常伴随异常感觉(如蚁行感、烧灼感、牵拉感等),需通过活动肢体(如行走... 不宁腿综合征,又称Willis-Ekbom病,是一种以双腿有强烈活动冲动为特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如坐或躺)下肢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常伴随异常感觉(如蚁行感、烧灼感、牵拉感等),需通过活动肢体(如行走、踢腿)暂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质针软组织松解 不宁腿综合征 Willis-Ekbom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认知障碍早期诊疗专家共识(2025) 被引量:1
8
作者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痴呆高危人群早筛系统及早期干预设备应用推广组 +13 位作者 江西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与人工智能学组 戴西件 骆嵩 张华 朱佳佳 李征军 赵艺蕾 李宏伟 张灵艳 胥化虎 王茜 罗艳 刘风 刘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AD)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AD在出现典型症状前20多年,脑组织己可能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障碍,即AD源性认知障碍,也是AD早期检测、诊断和防治...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AD)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AD在出现典型症状前20多年,脑组织己可能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障碍,即AD源性认知障碍,也是AD早期检测、诊断和防治最重要的窗口期。对早发性痴呆症和AD(65岁以前)发病率的可靠评价很少,其中约30%归因于AD源性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环境及地域差异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不同人群、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发病率和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深入研究这些差异,有助于制订更具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策略。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医疗工作者对AD源性认知障碍的认知,专家组经多次研讨,制订《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认知障碍早期诊疗专家共识》,以期为AD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精准治疗提供共识和指导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诊断 治疗 早期预防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靶向蛋白验证探讨苁蓉舒痉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海鑫 倪慧心 +6 位作者 周美 范自立 高正涛 吴方真 林瑶 许茜 蔡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探索苁蓉舒痉颗粒(Congrong Shujing granules,CSG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CSGs的有效成分和PD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进...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探索苁蓉舒痉颗粒(Congrong Shujing granules,CSG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CSGs的有效成分和PD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将交集靶点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将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9只和治疗组9只,于疗程d 1、7、14采用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大鼠黑质纹状体关键靶蛋白特异性肽段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CSGs主要成分为丹参醛、黄芩素、槲皮素和山柰酚等;治疗PD最为关键的靶点为TP53、AKT1、EGFR、HSP90AA1和STAT3;KEGG分析主要富集:MAPK、PI3K-Akt和神经营养因子等信号通路。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表明,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具有较好活性。PRM分析发现ASK1、JNK1,JNK3目标肽段表达量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CSGs可通过ASK1-JNK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苁蓉舒痉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RM ASK1-JN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新 曲琳卓 +2 位作者 王勇 关宏锏 吴艳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指使用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与体征,与化疗药物呈剂量相关性。CI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疗...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指使用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与体征,与化疗药物呈剂量相关性。CI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疗效有限,因此探究CIPN的发病机制、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该文将从分子和细胞层面阐述CIPN的发病机制,以及对CIPN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毒性 化疗诱导疾病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熏洗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参与神经病理性痛导致的记忆障碍
11
作者 朱昌磊 铁静静 +2 位作者 吴菲菲 杨雁灵 王亚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究周围神经损伤(PNI)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NP)和记忆功能的影响,以及丘脑室旁核(PVT)神经元激活情况,为研究NP与记忆障碍的联系提供依据。方法:将21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并对实验组进行坐骨神经分支... 目的:探究周围神经损伤(PNI)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NP)和记忆功能的影响,以及丘脑室旁核(PVT)神经元激活情况,为研究NP与记忆障碍的联系提供依据。方法:将21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并对实验组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SNI)构建。采用热板和八臂迷宫行为学实验,对SNI后小鼠的痛行为和记忆障碍进行评估。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NP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小鼠PVT内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热痛阈值显著降低(P<0.001);八臂迷宫结果提示,总休息时间明显增加(P<0.001),SNI后1~4 d工作记忆错误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SNI后早期工作记忆错误次数与热痛阈值显著负相关(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VT内c-FOS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01)。结论:SNI会导致小鼠痛行为异常和记忆障碍,并引起PVT内神经元激活。该研究为PVT内的神经元参与NP背景下记忆障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记忆障碍 C-FOS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前扣带回皮质Yes激酶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12
作者 赵石祥 平苹 +4 位作者 李治贵 黄美金 刘明沅 孔繁一 李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0,共9页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的Yes激酶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大鼠模型,疼痛评估采用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YAP的表达变化,并观察YAP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共表达以及YAP的核定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I组大鼠术后MWT和TWL显著降低,对侧ACC区域YA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YAP核表达量增加,YAP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存在共表达,CCI组YAP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共定位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大鼠ACC区域YAP核表达与蛋白表达增多,可能在NP的发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前扣带回皮质 Yes激酶相关蛋白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加莫德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
13
作者 蒋啸 汤柳 郑雪丹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3-977,共5页
目的 对艾加莫德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干预,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更多用药策略。方法 通过回顾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过程,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疗效不佳或血液制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临床... 目的 对艾加莫德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干预,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更多用药策略。方法 通过回顾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过程,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疗效不佳或血液制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临床药师依据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指南和规范对艾加莫德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循证评价,并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10 mg·kg^(-1),每周1次,连续4周),同时对用药过程进行密切监测和评估。结果 2例患者在接受艾加莫德治疗后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药师在超说明书用药的决策、监管和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用药的合理性。结论 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推动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加莫德 吉兰-巴雷综合征 药物治疗管理 超说明书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病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进展
14
作者 宗云飞 董铁砚 鲍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7,共6页
脊髓电刺激术是一种微侵袭神经调控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腹股沟疼痛、腰骶神经根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中广泛应用且疗效得到认可。本文对脊髓电刺激术基本原... 脊髓电刺激术是一种微侵袭神经调控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腹股沟疼痛、腰骶神经根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中广泛应用且疗效得到认可。本文对脊髓电刺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以促进脊髓电刺激术在周围神经病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脊髓 电刺激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半月节电刺激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例
15
作者 李建广 顾柯 +3 位作者 尹丰 王嘉义 赵明明 陈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5-398,共4页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面部神经痛,其特征是三叉神经分布的面部区域自发或诱发的电击样痛或刺痛,疼痛较剧烈。2018年头痛疾病国际分类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3rd edition,ICHD-3)将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面部神经痛,其特征是三叉神经分布的面部区域自发或诱发的电击样痛或刺痛,疼痛较剧烈。2018年头痛疾病国际分类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3rd edition,ICHD-3)将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分为经典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特发性三叉神经痛[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三叉神经痛 半月节电刺激 顽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RP/CGRPR抗体药物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邢聪 彭峰浩 +1 位作者 乔春霞 吕梦蝶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2-917,共6页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的多肽,被证明与疼痛相关,引发了针对CGRP及其受体(CGRPR)的小分子拮抗剂的研发热潮,但多因较大的肝毒性宣告失败。抗CGRP或其受体的抗体因较高的特异性、安全性特别是更低的肝...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的多肽,被证明与疼痛相关,引发了针对CGRP及其受体(CGRPR)的小分子拮抗剂的研发热潮,但多因较大的肝毒性宣告失败。抗CGRP或其受体的抗体因较高的特异性、安全性特别是更低的肝毒性引起广泛的关注。该文综述CGRP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以及抗CGRP/CGRPR相关中和抗体的研究进展,为CGRP相关疾病的机制探索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 抗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及超声联合应用于腕管综合征诊断与相关参数测量及术后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凡 李玉萍 +3 位作者 耿华 吴薇娜 常英伟 娄宏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MRI及超声联合应用于该病诊断与相关参数测量及术后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CTS患者57例共90侧伴有CTS的腕关节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5例共90侧正常腕关节作为对照组。两组...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MRI及超声联合应用于该病诊断与相关参数测量及术后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CTS患者57例共90侧伴有CTS的腕关节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5例共90侧正常腕关节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MRI及超声检查。对比MRI及超声检测相关参数,以及不同检查方式检测CTS患者术后VAS评分以及BCTQ评分。ROC曲线分析MRI及超声联合检测在CTS诊断中的效能。结果:相比较对照组经超声、MRI检测后相关参数水平,病例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钩骨水平正中神经前后径参数水平较高,且腕管脂肪含量多(P<0.05)。超声和MRI检查方式对CTS患者检测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超声以及MRI检查后,与术前相比较,CTS患者在术后正中神经横截面积、钩骨水平正中神经前后径均减小,且腕管脂肪含量减少(P<0.05);MRI与超声检测CTS患者术后6月的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超声检测CTS患者术后VAS评分以及BCT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及超声联合检测对CTS诊断价值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MRI及超声联合检查可明显检测患者腕部正中神经形态以及组织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对CTS疾病进行判断,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便捷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circ-Olfm1通过FOXO3a调节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红岩 廖旗荣 +6 位作者 侯明亮 马琳秋 李金平 李小雄 卢静 刘雅婷 周华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0,共11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s(circRNA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APP/PS1转基因(AD)小鼠和C57BL/6野生型(WT)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5组(n=3):WT组(野生型小鼠)、WT+敲除circ-Olfm1组... 目的探讨环状RNAs(circRNA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APP/PS1转基因(AD)小鼠和C57BL/6野生型(WT)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5组(n=3):WT组(野生型小鼠)、WT+敲除circ-Olfm1组(敲除circ-Olfm1的野生型小鼠)、AD组(APP/PS1转基因小鼠)、AD+敲除circ-Olfm1组(敲除circ-Olfm1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和AD+敲除FOXO3a组(敲除FOXO3a的APP/PS1转基因小鼠)。采用皮层和海马立体定向注射慢病毒敲除circ-Olfm1和FOXO3a基因。①提取小鼠脑RNA,检测AD小鼠和WT小鼠中circRNA和mRNA的差异表达,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②RT‐qPCR检测前10位上调和下调的circRNA、circ-Olfm1和miR-330-5p的表达。③制备慢病毒载体并立体定向注射到WT和AD小鼠的皮层或海马,以敲除circ-Olfm1基因,水迷宫实验评估敲除circ-Olfm1基因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Aβ斑块沉积。④双荧光素酶基因分析验证circ-Olfm1和miR-330-5p之间的相互作用。⑤Western blot检测AMPK和FOXO3a蛋白表达水平。⑥透射电镜检查AD小鼠海马组织的线粒体。⑦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AD小鼠和WT小鼠中共鉴定出52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28个上调,24个下调(fold change>1.5,P<0.05)。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信号转导、学习和记忆等功能。circ-Olfm1是差异最大circRNA,在神经元中高表达,并在AD小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中上调(fold change>1.5,P<0.05)。敲除circ-Olfm1基因减少了AD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β-淀粉样斑块(amyloidβ,Aβ)数量(P<0.01)。细胞实验中:通过starBase数据库观察到circ-Olfm1和miR-330-5p之间存在互补序列。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加入Aβ42后,AMPK和FOXO3a蛋白在神经元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加(P<0.01)。沉默circ-Olfm1后,AMPK和FOXO3a蛋白在神经元细胞+Aβ42中表达降低(P<0.01)。ELISA检测提示:敲除FOXO3a后,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均显著增高(P<0.01)。透射电镜检查提示:敲除FOXO3a后线粒体损伤显著加重(P<0.01)。结论circ-Olfm1在AD小鼠脑组织和神经元细胞+Aβ42中表达上调,其导致AD小鼠认知损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FOXO3a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环状RNA 叉头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进展
19
作者 有慧 王晓明 +5 位作者 彭芸 黄飚 吴飞云 隋滨滨 陶晓峰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丛状神经纤维瘤(pNF)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最常见表型,早期无症状而可多部位受累,存在恶化风险;影像学为重要评估及管理方法。本文围绕影像学评估NF1相关pN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神经纤维瘤 丛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调控铁死亡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新进展
20
作者 裴金英 宋金洲 +4 位作者 马到丰 罗孝廷 刘斌 董晓红 丛树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9-648,共10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记忆障碍。铁死亡是近些年新兴起的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向,是一种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大量证据表明AD与大脑中的铁死亡密切相关,然而其参与AD...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是进行性记忆障碍。铁死亡是近些年新兴起的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向,是一种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大量证据表明AD与大脑中的铁死亡密切相关,然而其参与AD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由铁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和氨基酸代谢诱导,从而影响大脑中铁离子的沉积。迄今为止,部分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已被深入研究,例如红景天、远志、银杏、茯苓等,这些中药在靶向铁死亡治疗AD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在此背景下,本综述系统阐述了大脑中铁的代谢、铁死亡的特点,并重点关注铁死亡代谢调控机制。同时,本文还讨论了铁死亡和AD的联系,并同时列举了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AD的药物,以期为今后铁死亡抑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 铁死亡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