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5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根治术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石耀 谢毅 +1 位作者 郭七星 胡德研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腹腔镜组(n=32)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化疗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腹腔镜组(n=32)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化疗组(n=38)在腹腔镜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胃肠道功能[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17(G-17)、胃动素(MOT)]、免疫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生活质量、并发症及复发率状况。结果:治疗后1W,联合化疗组MMP9、CYFRA21-1、CA-199、AFP、CEA水平[(172.16±27.41)ng/L、(2.19±0.17)ng/mL、(20.44±1.83)kU/L、(3.17±0.76)ng/mL、(10.56±1.04)ng/mL]低于腹腔镜组[(205.94±28.36)ng/L、(3.58±0.24)ng/mL、(29.57±2.01)kU/L、(5.34±0.87)ng/mL、(18.97±1.1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W,联合化疗组VIP、G-17、MOT及NK、CD4^(+)、CD8^(+)水平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W,联合化疗组生活质量4个维度评分[(1.67±0.56)分、(3.15±0.36)分、(1.03±0.25)分、(4.28±0.67)分]低于腹腔镜组[(2.85±0.61)分、(5.27±1.04)分、(2.15±0.39)分、(5.94±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术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奥沙利铂 腹腔热灌注 胃肠功能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患者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永刚 李冬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结直肠癌术后1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腹腔感染组(45例)和腹腔未感染组(151例)。统计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结直肠癌术后19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腹腔感染组(45例)和腹腔未感染组(151例)。统计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196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45例,腹腔感染发生率为22.96%。45例腹腔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48株,革兰阴性菌36株(75.00%),革兰阳性菌10株(20.83%),真菌2株(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肠梗阻、切口长度≥15 cm、手术时间≥2.5 h、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及住院时间≥30 d是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OR=2.751、2.659、3.108、2.404、2.575、2.455,P<0.05)。构建预测模型:logit(P)=-10.669+合并糖尿病×1.012+术前肠梗阻×0.978+切口长度≥15 cm×1.134+手术时间≥2.5 h×0.877+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0.946+住院时间≥30 d×0.898。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2,95%CI为0.817~0.916,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8.08%。结果表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高危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术前肠梗阻、切口长度≥15 cm、手术时间≥2.5 h、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及住院时间≥30 d等,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感染 高危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雨 赵航 刘长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36-438,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n=48)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n=48)和观察组(行腹腔镜下手术,n=55)。治疗1 m后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免疫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D8^(+)均下降,CD4^(+)、CD4^(+)/CD8^(+)均上升。观察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GDF-15、b-FGF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GDF-15、b-F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手术 结直肠癌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不同剂量贝伐单抗治疗对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4
作者 陈璐 杨静 +3 位作者 祁晓星 姬海利 王占孔 郭浩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不同剂量贝伐单抗治疗对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组均予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 目的探讨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不同剂量贝伐单抗治疗对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组均予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根据贝伐单抗剂量分为观察组(7.5mg/kg贝伐单抗)及对照组(5mg/kg贝伐单抗)。对比2组近、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1.36%(P<0.05)。(2)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对照组1年存活率18.18%明显低于观察组37.50%(P<0.05);经过log-rank检验显示观察组PFS、O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7.5mg/kg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5mg/kg贝伐单抗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FIRI标准化疗方案 贝伐单抗 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极化自注意力和Transformer的结直肠息肉分割方法
5
作者 谢斌 刘阳倩 李俞霖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101,共15页
针对传统结直肠息肉图像分割方法存在的目标分割不够精确、对比度不足,以及边缘细节模糊等问题,文中结合极化自注意力和Transformer提出了一种新的结直肠息肉图像分割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相位感知混合模块,通过动态捕捉Transfor... 针对传统结直肠息肉图像分割方法存在的目标分割不够精确、对比度不足,以及边缘细节模糊等问题,文中结合极化自注意力和Transformer提出了一种新的结直肠息肉图像分割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相位感知混合模块,通过动态捕捉Transformer结直肠息肉图像的多尺度上下文信息,以使目标分割更加精确。其次,在新方法中引入了极化自注意力机制,实现了图像的自我注意力强化,使得到的图像特征可以直接用于息肉分割任务中,以达到提高病灶区域与正常组织区域对比度的目的。另外,利用线索交叉融合模块加强动态分割时对图像几何结构的捕捉能力,以达到提升结果图像边缘细节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结直肠息肉分割的精确度和对比度,并且还能够较好地克服分割图像细节模糊的问题。在数据集CVC-ClinicDB、Kvasir、CVC-ColonDB和ETIS-LaribPolypDB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新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分割效果,其Dice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46、0.927、0.805和0.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TRANSFORMER 相位感知模块 极化自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UBA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6
作者 张肖 胡学军 +1 位作者 尤菊萍 花海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环状RNA泛素关联蛋白2(UBA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疑似结肠直肠癌患者30例作为疑似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环状RNA UBAP2表水平,以病理检... 目的:分析环状RNA泛素关联蛋白2(UBA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疑似结肠直肠癌患者30例作为疑似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环状RNA UBAP2表水平,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环状RNA UBAP2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疑似组环状RNA UBAP2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环状RNA UBAP2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95.65%(22/23)、特异度为14.29%(1/7)、准确度为82.14%(23/28)、阳性预测值为78.57%(22/28)、阴性预测值为50.00%(1/2)。结论:环状RNA UBAP2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泛素关联蛋白2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联合SHMT2、Prox-1检测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杨松 蒋远建 刘维平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8-1162,共5页
目的 分析超声内镜联合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同源盒蛋白1(Prox-1)检测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120例因疑似结肠癌症状或体征到院检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结... 目的 分析超声内镜联合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SHMT2)、同源盒蛋白1(Prox-1)检测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120例因疑似结肠癌症状或体征到院检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活组织检查(活检)结果分为良性组37例、恶性组83例。超声内镜下检查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理组织的SHMT2、Prox-1表达;比较临床特征下的SHMT2、Prox-1表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肠癌的因素;Kappa检验分析超声内镜、SHMT2、Prox-1、联合指标诊断与活检诊断的一致性;ROC曲线分析超声内镜、SHMT2、Prox-1、联合指标诊断的价值。结果恶性组组织中SHMT2、Prox-1阳性表达的比例高于良性组(83.13%vs 24.32%、80.72%vs 18.92%,P<0.05),SHMT2、Prox-1阴性表达的比例低于良性组(16.87%vs 75.68%、19.28%vs 81.08%,P<0.05)。恶性组中,SHMT2、Prox-1在肿瘤最大径≥3 cm(69.57%vs 35.17%、74.63%vs 18.75%)、Ⅲ+Ⅳ期(63.77%vs 50.00%、67.16%vs 37.50%)、远处转移(71.01%vs 28.57%、73.13%vs25.00%)、深层浸润(53.62%vs 21.43%、56.72%vs 12.50%)、低分化组织下的阳性比例(63.77%vs 21.43%、62.69%vs 31.25%)高于阴性比例(P<0.05)。Ⅲ+Ⅳ期、远处转移、深层浸润、SHMT2阳性、Prox-1阳性为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超声内镜、SHMT2、Prox-1在诊断结肠癌方面与活检有中等一致性(P<0.05),联合指标诊断与活检的一致性略高于超声内镜、SHMT2、Prox-1诊断。联合指标诊断恶性结肠癌的特异度、准确度、AUC高于单一指标诊断(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SHMT2、Prox-1强烈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不良病理特征相关,结合超声内镜、SHMT2、Prox-1可提高结肠癌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诊断 超声内镜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2 同源盒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分析tspear表达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韩旺 王娟 徐靖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45-950,共6页
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集,探索tspear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作用及机制。方法:自TCGA获取数据,应用R语言分析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间tspearmRNA的表达差异及TSPEA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 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集,探索tspear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作用及机制。方法:自TCGA获取数据,应用R语言分析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间tspearmRNA的表达差异及TSPEA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ox's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Cox)和列线图确定tspear对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的预测价值。对tspear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基因本体富集(Gene Ontology,GO)和信号通路富集(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结果:tspea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显著增加,其表达升高与肿瘤T分期、M分期、残余肿瘤、总生存期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显著相关。单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tspear是结直肠癌生存率的预测因子。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tspear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KEGG分析显示tspear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结论:tspear可能是一种新的结直肠癌独立预后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研究
9
作者 周琴 木拉格尔·孜克力亚 +4 位作者 胡军 王俊巧 韩芸 杨磊 程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4期4-8,共5页
目的 探索泛素特异性肽酶53(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53的表达,... 目的 探索泛素特异性肽酶53(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53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用HCT116细胞制备裸鼠异种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转染USP53空载体组和USP53干扰组,并检测皮下肿瘤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3和CyclinD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USP53表达降低,且USP53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 <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 0.05)。结直肠癌动物模型中,USP53干扰组USP53表达下调,小鼠体重减轻,肿瘤体积增大,肿瘤细胞凋亡被抑制,Caspase3表达降低,CyclinD1表达增加,Wnt和β-catenin基因表达上调(P <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USP53表达降低,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USP53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促癌和抑癌因子表达平衡,进而抑制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53 结直肠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CASPASE3 CYCLI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戈非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书苹 赵可 +3 位作者 张苗 邱鸣寒 宋腾 王华庆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6-61,共6页
目的 观察瑞戈非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6例,均应用瑞戈非尼(80 mg、120 mg或160 mg,每日口服1次,连续用药21 d,停药7 d,28 d... 目的 观察瑞戈非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6例,均应用瑞戈非尼(80 mg、120 mg或160 mg,每日口服1次,连续用药21 d,停药7 d,28 d为一周期)联合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200 mg、特瑞普利单抗240 mg、卡瑞利珠单抗240 mg或信迪利单抗200 mg,均在第1天静脉输注,21 d为一周期)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6例难治性pMMR/MSS的转移性结肠癌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7%(2/26)、均为部分缓解(PR),DCR为65.3%(17/26),PFS为3.5个月,OS为24.3个月。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和无肝转移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4.5、3.3个月,两者比较,χ2=0.447,P=0.504;中位OS分别为16.8、24.9个月,两者比较,χ2=0.115,P=0.735。瑞戈非尼80 mg、120 mg治疗的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中位PFS分别为3.3、4.5个月,两者比较,χ2=1.796,P=0.180;中位OS分别为24.9、24.3个月,两者比较,χ2=0.118,P=0.732。既往未用瑞戈非尼和既往应用瑞戈非尼的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6、4.0个月,两者比较,χ2=5.411,P=0.02;中位OS分别为14.7、24.3个月,两者比较,χ2=0.05,P=0.824。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皮肤综合征(80.7%)、高血压(30.7%)、乏力(19.2%)、毛细血管增生症(23.1%),其中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4/26)。结论 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可使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延长,安全性可。肝转移与否不影响联合治疗的效果,应用过瑞戈非尼的难治性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优于未应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瑞戈非尼 结直肠癌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膳食炎症指数相关性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俊 宋远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25-27,61,共4页
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结直肠癌(CRC)常见的癌前病变。近年来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探索其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手段之一。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人口特征、幽门螺杆菌(Hp)感染、基础疾病、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结直肠癌(CRC)常见的癌前病变。近年来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探索其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手段之一。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人口特征、幽门螺杆菌(Hp)感染、基础疾病、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慢性炎症在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膳食是调节机体炎症状态的可控因素之一。膳食炎症指数(DII)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用于评估个体膳食炎症潜能的工具,与许多疾病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综述国内外DII与结直肠息肉关系的研究现状以及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为结直肠息肉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危险因素 膳食炎症指数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蛋白的炎性-营养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双双 张革红 +2 位作者 陈路锋 马娟 李险峰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208-215,共8页
近年来,肿瘤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被证实与疾病的进展有关,血清中炎性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疗效预测方面的价值已被广泛研究。另外,随着对肿瘤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风险进而加速疾病进展的认识,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炎性-... 近年来,肿瘤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被证实与疾病的进展有关,血清中炎性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疗效预测方面的价值已被广泛研究。另外,随着对肿瘤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风险进而加速疾病进展的认识,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炎性-营养标志物在肿瘤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本文就国内外基于白蛋白的炎性-营养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白蛋白 基于白蛋白的炎性-营养标志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晚期CRC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汪进 罗洁 +1 位作者 游娟 胡莹 《安徽医学》 2024年第8期959-963,共5页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救治的118例CRC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案不同,分为FOLFIRI组(FOLFIRI方案,n=56)和联合组(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n=6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对比两组肿瘤标志物和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并分析其安全性和生存结果。结果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FOLFIRI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和血清相关因子[MMP-9、TIMP-1、E-cadherin]水平低于FOLF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皮疹、腹泻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8个月的累计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2、16、24个月OS、PFS均高于FOLF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与FOLFIRI方案的联合治疗在对晚期CRC的疗效改善方面显现优势,可改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降低血清MMP-9、TIMP-1、E-cadherin水平,同时可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FOLFIRI方案 晚期结直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上皮型黏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14
作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 徐瑞华 张东生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对于接受标准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后续治疗策略的制订应在维持疗效的同时注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化疗联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是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当一线含抗EGFR单抗诱导治疗达... 对于接受标准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后续治疗策略的制订应在维持疗效的同时注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化疗联合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是RAS野生型mCR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当一线含抗EGFR单抗诱导治疗达到最佳疗效、且处于疾病缓解或稳定状态时,含抗EGFR单抗维持治疗方案可在维持疗效获益的同时,降低毒副反应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明确抗EGFR单抗维持治疗的应用时机、方案选择、不良反应管理和后续策略选择,为抗EGFR单抗维持治疗提供临床应用规范化标准和指导,以期使患者的治疗最大化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转移性 RAS野生型 抗EGFR单抗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预测复发研究进展
15
作者 余超 王瑜茹 +2 位作者 聂宇魁 郭勤平 何若冲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即使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仍有30%~50%的患者出现复发,一旦复发,患者的生存状况直线下降。若术后能早期预测复发并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当前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早... 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即使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仍有30%~50%的患者出现复发,一旦复发,患者的生存状况直线下降。若术后能早期预测复发并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当前预测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总结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术后复发患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早期复发 标志物 液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分布注意引导的结直肠腺体分割网络
16
作者 凡振邦 石淑玲 +1 位作者 马悦 李胜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6-504,共9页
从结直肠组织病理图中自动精确地分割腺体轮廓对结直肠病理诊断有极大帮助,然而,腺体之间间隙狭小且不同等级的腺体具有形态变异性,准确地分割出每个腺体实例具有很大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的边界引导网络用于腺体分割... 从结直肠组织病理图中自动精确地分割腺体轮廓对结直肠病理诊断有极大帮助,然而,腺体之间间隙狭小且不同等级的腺体具有形态变异性,准确地分割出每个腺体实例具有很大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的边界引导网络用于腺体分割。具体来说,本方法在边界分支中使用理想的边界图进行监督,引入全局特征整合模块提取腺体边界,并输入后续的解码阶段辅助腺体分割。通过多尺度注意力模块提取多尺度上下文信息,增大模型的感受野。提出边界注意融合模块补充边界细节信息,进一步细化分割结果,得到最终的腺体分割图。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在公开的结直肠腺癌数据集GlaS上得到了验证,取得了优于其他网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体分割 结直肠癌 病理图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金爱云 张曙光 +1 位作者 王道荣 王鹤林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30-33,5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albumin,ALB)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9例。检测患者的ALB...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albumin,ALB)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9例。检测患者的ALB和ALP水平,计算AAPR;根据AAPR最佳截断值分为高AAPR组(n=48)和低AAPR组(n=61);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AAPR预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为(0787,0971),最佳截断值为053,特异度为8106%,敏感度为8325%。低AAPR组1、2、3年生存率低于高AAPR组(P<005,P<001)。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AAPR≤053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术前AAPR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AAPR降低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 敏感度 TNM分期 淋巴转移 预后 危险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腹腔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家治 向荣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腹腔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9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腹腔感染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为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对照组患者51例...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合并腹腔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9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腹腔感染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为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对照组患者51例为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未并发腹腔感染患者。分析观察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2组术后第3日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到5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包括大肠杆菌12株(24.0%)、克雷伯杆菌9株(18.0%)、铜绿假单胞菌7株(14.0%)、鲍曼不动杆菌3株(6.0%)和阴沟肠杆菌2株(4.0%);革兰阳性菌12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7株(14.0%),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6.0%),肺炎链球菌1株(2.0%),粪肠球菌1株(2.0%);真菌5株。观察组术后3 d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合并糖尿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则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吻合口瘘 腹腔感染 病原菌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抗治疗对微卫星不稳定型直肠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19
作者 王浩 周铭 +4 位作者 史颢瑜 刘斯堃 盛彪 葛晓旭 王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766-772,共7页
目的:探讨PD-1单抗治疗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直肠癌对患者外周和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收集1例MSI-H直肠癌患者PD-1单抗治疗前后外周血及肿瘤活检组织样本,采用酶解法结合机械法解离样本,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 目的:探讨PD-1单抗治疗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直肠癌对患者外周和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收集1例MSI-H直肠癌患者PD-1单抗治疗前后外周血及肿瘤活检组织样本,采用酶解法结合机械法解离样本,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CyTOF)检测外周及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上免疫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CyTOF检测结果,PD-1单抗治疗前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CD45^(+)免疫细胞分别被分为39个和34个细胞亚群。PD-1单抗治疗后,外周血中B细胞显著减少,肿瘤组织中B细胞、γδT细胞显著富集,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T细胞亚群中CD4^(+)TEM细胞占比显著升高,而CD4^(+)Treg细胞则显著减少:在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多种免疫细胞亚群的免疫相关标志物表达存在差异,其中CCR6在各亚群表达显著升高,而ICOS、PD-1等在T细胞亚群中表达则显著降低。结论:PD-1单抗治疗MSI-H直肠癌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组成及免疫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发生变化,免疫微环境发生动态调整,为研究PD-1单抗的治疗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PD-1单抗 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A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20
作者 力一凡 刘鑫 +1 位作者 李姝蒙 张青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13-720,共8页
目的 分析ⅡA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从SEER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美国癌症中心登记诊断为ⅡA期结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847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COX比例风险... 目的 分析ⅡA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从SEER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美国癌症中心登记诊断为ⅡA期结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847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ⅡA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部位、神经侵犯、淋巴结清扫数量、癌胚抗原水平和辅助化疗是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01)。多因素分析确定了与总生存期有关的独立风险因素,分别是年龄、神经侵犯、淋巴结清扫数量、癌胚抗原水平和辅助化疗(P<0.001)。据此绘制生存曲线,并对不同神经侵犯状态患者进行分层分析,PNI(+)和PNI(-)的患者经过辅助化疗后均表现出预后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根据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ROC曲线显示,列线图可以准确预测ⅡA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1年(AUC=0.727)、3年(AUC=0.697)、5年(AUC=0.692)的生存率,在测试集中1、3、5年生存率AUC分别为0.760、0.722和0.704。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为ⅡA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ⅡA期 术后 辅助化疗 SEER数据库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