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5篇文章
< 1 2 1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介导色氨酸代谢增强促进食管鳞癌放射抵抗
1
作者 计超 胡玮彬 +5 位作者 王莹 璩凤仪 谢雨辰 刘思岐 张晓智 孙宇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放射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增敏靶点。方法 从MSigDB数据库获取186条信号通路及通路相关基因信息。利用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放射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增敏靶点。方法 从MSigDB数据库获取186条信号通路及通路相关基因信息。利用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获得ESCC患者的RNA转录组数据。收集2013—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例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样本。使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 GSVA)计算KEGG信号通路评分,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放疗抵抗相关信号通路,利用DESeq2筛选通路中关键基因,基于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SVM-RFE)构建放疗疗效预测模型;并通过蛋白印迹、克隆形成等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KEGG信号通路的GSVA富集评分,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在TCGA队列及GSE45670队列中,色氨酸代谢通路富集值对ESCC放射抵抗的贡献程度显著优于其他通路。DESeq2分析发现,色氨酸代谢通路中关键分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ALDH1B1、AOC1、INMT、AFMID和ALDH7A1在ESCC抵抗组及敏感组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上述差异基因基于SVM-RFE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7,可较准确预测ESCC放疗疗效。蛋白印迹实验表明,IDO1在ESCC细胞中高表达,且IDO1抑制剂处理显著抑制KYSE-410细胞的存活及放射敏感性。入组患者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DO1在ESCC放疗抵抗组中高表达,且与ESCC患者的放疗不良预后相关;此外,进一步检测发现,IDO1在患者样本中的表达与其PD-L1表达正相关,且与CD3/CD8免疫细胞浸润比例负相关。结论 色氨酸分解代谢与ESCC放射抵抗相关,色氨酸代谢关键酶IDO1可作为ESCC放射增敏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 色氨酸代谢 放射抵抗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无色素沉着的原发性食管上段恶性黑色素瘤1例
2
作者 钟献阳 蔡文哲 +2 位作者 吴林 郑永平 郭俊雄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6-17,共2页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期神经嵴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表面皮肤,也可见于头颈部、眼葡萄膜、泌尿生殖道黏膜、消化道(多为直肠肛管)。但原发于食管的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占原发性食管恶性肿瘤的0.1~0.2%^([1]),占全部...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期神经嵴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表面皮肤,也可见于头颈部、眼葡萄膜、泌尿生殖道黏膜、消化道(多为直肠肛管)。但原发于食管的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占原发性食管恶性肿瘤的0.1~0.2%^([1]),占全部恶性黑色素瘤的0.05~0.2%^([2-3]),占非皮肤来源的黑色素瘤0.5%^([4]),好发于中老年男性^([5]),主要位于食管中下段,伴或不伴色素沉着^([6])。本文报道一例非常罕见的首发无色素沉着的食管上段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女性患者。以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治、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上段 恶性黑色素瘤 无色素沉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目标模式结合营养支持疗法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3
作者 张运梅 陈素杰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阶梯目标模式结合营养支持疗法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食管癌患者。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术后管理,观察组(100例)在此基础上接受阶梯目标模... 目的探讨阶梯目标模式结合营养支持疗法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食管癌患者。对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术后管理,观察组(100例)在此基础上接受阶梯目标模式结合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B、PA、Tf、Hb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目标模式结合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阶梯目标模式 营养支持疗法 术后康复 机体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崔文鹏 马广耀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腔镜经腹胸二切口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Ivor-Lewis术)与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 目的:比较腔镜经腹胸二切口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Ivor-Lewis术)与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McKeown术,观察组采用Ivor-Lewis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肠胃功能[胃动素(MTL)、胃泌素(GAS)]、T细胞亚群(CD8^(+)、CD4^(+)、CD3^(+))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胸管预留时间、医疗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74±1.33)d、(5.42±0.37)万元、(159.81±13.67)min、(9.74±1.16)d,均低于对照组的(8.62±1.34)d、(7.63±0.38)万元、(172.38±13.65)min、(10.82±1.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MTL、GAS水平分别为(107.22±5.38)ng/L、(65.83±4.86)ng/L,均高于对照组的(94.96±5.37)ng/L、(58.19±4.87)ng/L(P<0.05);术后1周,观察组CD8^(+)[(21.37±1.64)%]、CD4^(+)[(36.54±1.41)%]、CD3^(+)[(63.81±1.2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8.17±1.66)%、(29.13±1.42)%、(58.95±1.26)%](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GSH-Px[(104.43±0.68)U/mL]、SOD[(107.24±1.54)U/mL]水平高于对照组[(98.59±0.67)U/mL、(92.86±1.52)U/mL],MDA水平[(8.92±1.04)U/mL]低于对照组[(10.51±1.06)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腔镜Ivor-Lewis术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肠胃功能恢复,改善T细胞亚群、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腔镜Ivor-Lewis术 McKeown术 T细胞亚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吻合方式对行右胸入路根治术中下段食管癌恢复的影响比较
5
作者 王启昕 朱正帅 +1 位作者 杨子林 王旸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比较不同吻合方式对行右胸入路根治术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医院85例行右胸入路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食管胃胸腔内吻合,42例)和观察组(食管胃颈... 目的 比较不同吻合方式对行右胸入路根治术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医院85例行右胸入路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食管胃胸腔内吻合,42例)和观察组(食管胃颈部吻合,43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食管切端癌残留率、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及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食管切除更长,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切端癌残留率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QLQ-C30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相较食管胃胸腔内吻合,右胸入路根治术中采用食管胃颈部吻合可缩短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切端癌残留,提高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右胸入路根治术 食管胃胸腔内吻合 食管胃颈部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结合血清SCC、CYFRA 21-1对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价值探讨
6
作者 杨文丽 李六一 +1 位作者 胡秋菊 曾钦静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seru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 21-1)在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seru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 21-1)在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64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分为转移组(n=58)和未转移组(n=106)。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血清SCC、CYFRA 21-1水平检测。比较两组的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血清标志物水平,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转移组PI、MTT及血清SCC、CYFRA 21-1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而TTP显著低于未转移组(P<0.05)。超声造影三项参数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79.31%、81.13%和0.821;与血清标志物联合后,灵敏度提升至96.55%,AUC提升至0.913(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血清SCC、CYFRA 21-1能够显著提高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 食管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7
作者 徐赐淼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泗洪县分金亭医院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 目的: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泗洪县分金亭医院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实施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特瑞普利单抗。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mRNA、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mRNA表达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D-1 mRNA、PD-L1 mRN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D-1 mRNA、PD-L1 mRNA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调控PD-1/PD-L1水平,提高临床获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特瑞普利单抗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范颖英 孙娟 +3 位作者 张彩凤 靳玉红 姬娟娟 常勇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9-75,共7页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探讨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32对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问卷、...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探讨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32对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问卷、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婚姻调适量表、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对患者夫妻进行评估,运用主客体互倚模型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分别为(42.29±6.04)分、(45.98±7.54)分;患者夫妻婚姻调适分别为(90.56±23.48)分、(89.24±28.45)分;患者夫妻社会支持分别为(56.68±11.26)分、(53.68±14.42)分;患者夫妻癌症复发恐惧分别为(38.88±4.68)分、(42.36±6.48)分。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对应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患者夫妻的疾病感知、婚姻调适与社会支持均能显著影响其自身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主体效应明显存在(P<0.01);患者夫妻的婚姻调适与社会支持能影响其配偶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客体效应亦明显存在(P<0.05)。结论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重点关注。研究人员可以基于二元角度从患者个体、配偶、社会不同层面给予干预,以降低患者夫妻癌症复发恐惧水平,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症复发恐惧 主客体互倚模型 疾病感知 婚姻调适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93b、miR-330-5p水平与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芳 方向东 +3 位作者 付江萍 伍桂容 殷锟鹏 杜林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3b(miR-193b)、miR-330-5p水平与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180例,q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miR-193b、miR-330-5p。于新辅助放化疗后评估放化疗疗效,将完全缓解+部分...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3b(miR-193b)、miR-330-5p水平与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180例,q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miR-193b、miR-330-5p。于新辅助放化疗后评估放化疗疗效,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定义为放化疗有效者,疾病进展+稳定患者定义为放化疗无效者。比较新辅助放化疗有效与无效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取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资料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93b、miR-330-5p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18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行新辅助放化疗有效者84例、无效者96例,新辅助放化疗有效与无效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肿瘤N分期、血清miR-193b、血清miR-330-5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miR-193b、低血清miR-330-5p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93b、血清miR-330-5p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AUC依次为0.752、0.777,两项指标联合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AUC为0.829。结论行新辅助放化疗有效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93b、miR-330-5p水平高于放化疗无效的患者,血清miR-193b、miR-330-5p低水平是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93b 微小RNA-330-5p 食管癌 新辅助放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辅酶Q10B表达对裸鼠食管鳞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0
作者 魏瑜 李志芳 +3 位作者 曹雷雨 高艳 马晓丽 张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敲减辅酶Q10B(COQ10B)表达对裸鼠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将COQ10B的干扰慢病毒及其阴性对照转染至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细胞)中,构建敲减COQ10B表达的... 目的探讨敲减辅酶Q10B(COQ10B)表达对裸鼠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将COQ10B的干扰慢病毒及其阴性对照转染至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细胞)中,构建敲减COQ10B表达的KYSE150细胞(sh-COQ10B组)和阴性对照KYSE150细胞(sh-NC组)。选择雌性BALB/c裸鼠20只,随机分入sh-COQ10B组和sh-NC组各10只,分别于裸鼠右前肩胛处皮下接种转染sh-COQ10B和sh-NC的KYSE150细胞,以此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接种后不同时间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并测量瘤体的体积和质量。接种第26天实验结束后取瘤体组织,采用HE、免疫组化、TUNEL染色法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以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移植瘤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结果与sh-NC组比较,sh-COQ10B组中COQ10B蛋白表达量低(P<0.05);皮下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且裸鼠均无死亡。sh-COQ10B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瘤体体积和质量均小于sh-NC组(P均<0.05)。与sh-NC组比较,sh-COQ10B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高,瘤体组织内Bcl-2、Vimentin蛋白表达低,Bax、E-cadherin表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敲减COQ10B表达可抑制裸鼠食管鳞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增殖和EMT的发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裸鼠皮下移植瘤 辅酶Q10B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胆酸通过ROS/NF-κB通路对Barrett食管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11
作者 冯诚 吕建瑞 +1 位作者 王瑾 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0-596,共7页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BAR-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Barrett上皮细胞株BAR-T,采用不同浓度的DCA(100、200、3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0 min、60 min、3 h、6 h)干预BAR-T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BAR-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Barrett上皮细胞株BAR-T,采用不同浓度的DCA(100、200、3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0 min、60 min、3 h、6 h)干预BAR-T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环氧酶-2(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并与200μmol/L DCA+5 mmol/L 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胺酸(NAC)组进行比较;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p65蛋白入核情况,并与200μmol/L DCA+100μ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CA可以显著升高BAR-T细胞中ROS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5 mmol/L NAC明显抑制DCA诱导的ROS释放。与对照组相比,相同干预时间下,DCA(200、300μmol/L组)均可以显著升高COX-2 mRNA表达。与1 h组相比,200、300μmol/L DCA 6 h组均可以显著升高COX-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200μmol/L DCA可以显著升高COX-2蛋白表达。同时,200μmol/L DCA可以促进p65蛋白的入核,PDTC可以抑制DCA的作用。结论 DCA可能通过升高细胞内ROS水平,促进p65蛋白入核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上调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DCA) Barrett细胞 氧化应激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效果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雯 刘劲松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方案,但由于肿瘤异质性等原因,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受益。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方案,但由于肿瘤异质性等原因,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受益。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RI,BOLD-fMRI)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影像组学均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可以早期预测食管癌患者的放化疗反应。本文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同步放化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13
作者 陈河山 许荣誉 +4 位作者 陈劭赓 傅景梁 陈泓波 杜祥昆 何荣琦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高、低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对食管鳞癌细胞(ESCC)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转染miR-296-5p过表达和miR-296-5p干扰及其阴性对照物(NC)后的ESCC细胞外泌体,并采用透射电镜与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鉴定... 目的探讨高、低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对食管鳞癌细胞(ESCC)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转染miR-296-5p过表达和miR-296-5p干扰及其阴性对照物(NC)后的ESCC细胞外泌体,并采用透射电镜与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鉴定;将ESCC细胞分为三组,干扰组、过表达组分别加入miR-296-5p干扰或过表达细胞的外泌体培养,NC组加入NC转染细胞的外泌体培养48 h;取各组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黏附分子3(CADM3)、CADM1、CADM4、钙黏蛋白E(E-cadherin)及血管内皮细胞生成浸润相关蛋白CD31、CD44。结果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过表达组>NC组>干扰组(P均<0.05)。细胞中CADM1、CADM4、E-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干扰组>NC组>过表达组,CADM3、CD31、CD44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组>NC组>干扰组(P均<0.05)。结论高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可能通过调控CADM、E-cadherin、CD31、CD44等基因表达提高ESCC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296-5p 食管鳞癌 外泌体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康复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范颖英 孙娟 +4 位作者 张彩凤 姬娟娟 靳玉红 常勇生 张超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康复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食管癌的围术期常规干预,干预组实施I...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康复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食管癌的围术期常规干预,干预组实施IKAP干预模式。干预前后采用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Champion健康信念评估量表(CHBMS)、中文版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自我负担感受情况、康复信念情况、健康行为、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PBS-CP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CHBMS、SRAHP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患者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IKAP干预模式通过系统的信息支持和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自我感受负担,增强其康复信念,促进其健康行为,提升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早期食管癌 自我感受负担 康复信念 健康行为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恶病质指数与疗效的关系
15
作者 姚传山 马磊 +1 位作者 徐全晓 冯晨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恶病质指数(CXI)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9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基于骨骼肌指数(SM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计算CX... 目的分析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恶病质指数(CXI)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9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基于骨骼肌指数(SM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计算CXI:CXI=(SMI×ALB)/NLR。以CXI中位值为界值,将91例患者分为高CXI组和低CXI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XI与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疗效的关系,其中以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作为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结果91例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CXI为314.19(47.82,1075.86)。低CXI组的中位OS为9.7个月、中位PFS为5.5个月,高CXI组的中位OS为15.7个月、中位PFS为10.0个月,两组相比,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XI是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OS和P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95%CI)分别为1.44(1.15~1.81)、1.46(1.16~1.83),P均<0.05]。结论CXI是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可用于接受PD-1/L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疗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病质指数 食管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hsa_circRNA6448-14表达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KYSE30及KYSE150侵袭迁移的影响
16
作者 王平 李梦辉 张耀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抑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hsa_circRNA6448-14表达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系KYSE30及KYSE150侵袭、迁移的影响,证实hsa_circRNA6448-14在ESCC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体外传代培养KYSE30及KYSE150细胞。随机分为K... 目的观察抑制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hsa_circRNA6448-14表达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系KYSE30及KYSE150侵袭、迁移的影响,证实hsa_circRNA6448-14在ESCC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体外传代培养KYSE30及KYSE150细胞。随机分为KYSE30敲降组、KYSE150敲降组、KYSE30对照组及KYSE150对照组,KYSE30敲降组和KYSE150敲降组转染hsa_circRNA6448-14-siRNA干扰质粒(抑制hsa_circRNA6448-14表达),KYSE30对照组及KYSE150对照组加入siNC质粒(空白质粒)转染,培养48 h时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hsa_circRNA6448-14,成功培养抑制hsa_circRNA6448-14表达的KYSE30及KYSE150细胞。培养24 h时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各组细胞侵袭情况、采用划痕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情况。结果培养24 h时KYSE30敲降组、KYSE30对照组、KYSE150敲降组及KYSE150对照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58.00±3.61、161.33±4.06、69.00±2.08、191.33±6.39;与对照组比较,培养24 h时敲降组细胞穿模细胞数小(t分别为19.04、18.21,P均<0.05)。培养24 h时KYSE30敲降组、KYSE30对照组、KYSE150敲降组及KYSE150对照组细胞迁移面积分别为(11.67±0.88)、(26.00±1.73)、(14.33±0.88)、(28.00±1.53)mm2;与对照组比较,培养24 h时敲降组细胞迁移面积小(t分别为7.37、7.75,P均<0.05)。结论抑制hsa_circRNA6448-14表达的KYSE30及KYSE150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降低。hsa_circRNA6448-14在ESCC的侵袭及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hsa_circRNA6448-14 食管肿瘤 食管癌 食管鳞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疗对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17
作者 亢崇照 王晓宏 +2 位作者 李丹丹 朱小娟 张建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475-4478,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均接受同步放化疗,给予对照组... 目的 探讨采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均接受同步放化疗,给予对照组同步适形放疗,给予观察组IMRT同步治疗,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的近期疗效,不同时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专用量表(QLQ-OES24)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周期后的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结果 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的有效率(70.00%)高于对照组(47.50%)(P<0.05);两组患者治疗4个周期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QLQ-OES24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外周血CD3~+、CD4~+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4个周期后的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细胞角蛋白片段19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MRT应用于食管癌患者可提升近期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于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调强适形放疗 生活质量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赵佳 慕腾 +1 位作者 张国庆 李向楠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5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化学治疗(氟尿嘧... 目的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5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化学治疗(氟尿嘧啶^(+)顺铂),n=50]和观察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学治疗,n=55),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清可溶性PD-1(sPD-1)/PD-L1(sPD-L1)]、不良反应、近远期疗效[实体瘤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时间(OS)]。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IgA、IgM、CD4^(+)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8^(+)、血清VEGF、SCC、CYFRA21-1、sPD-1/sPD-L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90.74%vs 75.00%)、客观缓解率(75.93%vs 52.08%)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生存率(75.93%vs 6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结果显示,观察组的PFS为(9.04±1.83)个月,对照组的PFS为(7.22±1.2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观察组的OS为(10.94±2.04)个月,对照组的OS为(9.52±1.9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结论在局部晚期ESCC患者中进行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特瑞普利单抗 化学治疗 免疫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Hcy、白蛋白水平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吻合口瘘的影响
19
作者 冯娟 柏萍 +3 位作者 李娟 张艳 冯天悦 肖文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白蛋白水平对食管癌患者并发症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泰安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303例,观察在术后发生早中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观察性别、年龄、术前血白... 目的探讨术前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白蛋白水平对食管癌患者并发症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泰安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303例,观察在术后发生早中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观察性别、年龄、术前血白蛋白、血Hcy、血白细胞、食管癌位置、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斑块、快速康复外科(ERAS)、消化道溃疡、降主动脉钙化等指标,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食管癌围手术期早中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8.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白蛋白、血Hcy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血红蛋白、血白细胞计数、食管癌位置、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ERAS、消化道溃疡、降主动脉钙化等与吻合口瘘发生无显著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白蛋白(OR=0.75,P=0.000)、血Hcy(OR=1.07,P=0.010)是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因素。结论降低术前血Hcy水平、改善低白蛋白血症等对于降低食管癌围手术期早中期吻合口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围手术期 吻合口瘘 同型半胱氨酸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用无缝钛管失效分析
20
作者 吕高鹏 张凯 +2 位作者 杨波 周川 权亚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5期84-87,92,共5页
该文通过采用宏观检测、显微组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流动介质为氯化物溶液的换热器用无缝钛管进行失效分析,发现流动介质为氯化物溶液的换热器中无缝钛管主要是通过以下2种方式发生腐蚀失效的,一种是Fe+离子存在于钛... 该文通过采用宏观检测、显微组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流动介质为氯化物溶液的换热器用无缝钛管进行失效分析,发现流动介质为氯化物溶液的换热器中无缝钛管主要是通过以下2种方式发生腐蚀失效的,一种是Fe+离子存在于钛管材表面会在钛管材表面形成点腐蚀,通过点腐蚀的方式使钛管发生腐蚀失效;另一种是当换热器的管板和管材形成一定缝隙时会发生间隙腐蚀,间隙腐蚀发生时钛管会伴随有吸氢反应和自催化作用,最终导致管材产生腐蚀孔洞而失效。同时笔者建议在制作内部流动氯化物溶液的换热器时不易将不锈钢管板和钛管组合使用,并且管板与管材之间的间隙大于0.5 mm以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点腐蚀和间隙腐蚀导致换热器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无缝钛管 失效分析 腐蚀 宏观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