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受体电位M2型通道抑制剂的开发现状
1
作者 陈世尧 骆燕萍 +2 位作者 余沛霖 岳晓敏 杨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0,I0035,I0036,共13页
开发高效且特异的瞬时受体电位M2型(TRPM2)通道抑制剂,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靶点和候选药物。根据研发方法不同,TRPM2通道抑制剂的开发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有以下特点:同源离子通道调节剂... 开发高效且特异的瞬时受体电位M2型(TRPM2)通道抑制剂,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靶点和候选药物。根据研发方法不同,TRPM2通道抑制剂的开发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有以下特点:同源离子通道调节剂的再利用及结构改造能够发现多种抑制效果较强的TRPM2通道抑制剂;基于通道开放机制开发所得的TRPM2通道抑制剂通常表现出良好的选择特异性;高通量筛选开发所得的抑制剂往往具备新颖的化学结构,丰富了TRPM2通道抑制剂的设计思路;开发源于天然抗氧化剂的抑制剂则具备较高安全性。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应用大大加速了TRPM2通道抑制剂的设计和开发,已经研发了ZA18、A1和D9等多种优选化合物,后续有望发现更多高效且选择特异性强的TRPM2通道抑制剂骨架。本文综述了TRPM2通道抑制剂的开发现状,以期为TRPM2通道抑制剂的进一步转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M2型 抑制剂 氧化应激 结构改造 高通量筛选 天然抗氧化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胡海峰 王梦娇 +3 位作者 肖辉宇 王余广 郝利国 曹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DWI)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DCE-MRI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4.247,P<0.05);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DWI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6.844,P<0.05);DCE-MRI与DW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0.419,P>0.05)。DCE-MRI(AUC=0.793)、DWI(AUC=0.823)、DCE-MRI联合DWI(AUC=0.898)对肝细胞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转移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可显著提高HCC患者微血管侵犯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预测肝细胞肝癌患者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风险,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 肝细胞肝癌 微血管侵犯 转移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黎明经验方对胃癌大鼠的抑瘤作用及PTEN-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3
作者 苏雅 夏黎明 刘玮琪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经验方通过PTRN-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胃癌大鼠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10只/组。除对照组大鼠,均进行造模。于接种胃癌细胞9~25d后开始给予大鼠相应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中药经验方通过PTRN-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胃癌大鼠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10只/组。除对照组大鼠,均进行造模。于接种胃癌细胞9~25d后开始给予大鼠相应的药物治疗,顺铂组接受顺铂治疗(0.2g/L,1mL/只),中药经验方组给予中药经验方药液治疗,1mL/只,2次/d;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后一般情况、移植瘤质量和抑瘤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其胃黏膜组织形态,并采用RT-PCR检测胃黏膜组织中自噬蛋白(Becl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并以Western印迹检测胃黏膜组织中PTEN-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模型制备过程中,各组大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模型组大鼠活动量显著降低,精神状态欠佳,毛发松散杂乱,色泽暗黄且无光泽,食欲减退,粪便呈溏状。顺铂组大鼠食欲减退,活动量减少,毛发紧贴身体,粪便溏薄;而中药经验方组的大鼠毛发紧密有序,活动量接近正常,精神良好,食欲接近正常大鼠,粪便成形。除正常组以外,余下三组大鼠的胃壁均明显增加,胃黏膜组织被炎性细胞浸润,排列杂乱无序;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经验方组和顺铂组的胃黏膜炎性浸润减少,且排列较为有序。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大鼠的移植瘤质量均显著减轻(均P<0.05)。模型组大鼠的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中药经验方组和顺铂组偏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大鼠的胃癌组织中VEGF mRNA水平明显偏低,Beclin1 mRNA水平较高(均P<0.05),模型组、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PTEN、p-P13K和p-AKT信号通路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均P<0.05),其中顺铂组和中药经验方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中药经验方对胃癌大鼠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下调P13K/AKT信号通路活性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来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经验方 胃癌大鼠 PTEN-PI3K/AKT信号通路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术与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覃家凭 姚朝光 +2 位作者 陈丽芬 黄理 程读创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与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CE-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SMT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US和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术(EUS)与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CE-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SMT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US和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分析EUS和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下的上消化道良性SMT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图像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US、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单独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在上消化道良性SMT和GIS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2例上消化道SMT经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结果证实,肿瘤位于食管上段、食管中段、食管下段、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的占比分别为7.32%、10.98%、10.98%、4.88%、29.27%、26.83%、6.10%和3.66%。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SMT 51例,占比62.20%;GIST 31例,占比37.80%。其中,良性SMT主要位于食管和胃部,并以平滑肌瘤最为多见;GIST主要位于胃部,并以胃底和胃体多见。良性SMT组回声均匀、表面黏膜光滑和边缘规则占比明显高于GIS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组多普勒丰富血流信号和起源于固有肌层占比明显高于良性S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声性质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SMT组同质性强化占比明显高于GI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组动脉期高增强、静脉期弥漫性增强和不规则血管占比明显高于良性SM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鉴别诊断GIST和良性SM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64.52%、74.51%和70.73%,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分别为90.32%、88.24%和89.02%,两者联合检查分别为100.00%、90.20%和93.90%。结论EUS与以六氟化硫微泡为造影剂的CE-EUS,对上消化道良性SMT和GIST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查术(EUS) 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检查术(CE-EUS)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 六氟化硫微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
5
作者 刘源 侯楠 高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性。方法:按倾向性评分匹配“邻近法”,比例为1∶1∶1,选取我院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胃上皮内瘤...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性。方法:按倾向性评分匹配“邻近法”,比例为1∶1∶1,选取我院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胃上皮内瘤变(GIN)患者45例(癌前组)、胃癌患者45例(胃癌组)以及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4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大便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通过操作分类单元(OTU),比较3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菌落结构差异和线性判别效应分析(LEfSe),比较3组粪便PI3K/AKT/mTOR信号通路;采用Pearson法分析肠道菌群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粪便样本测序共得到572个不同的OTU,其中3组共有的OTU287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hao、Shannon、Simpson、Observed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和构成较为分散,对照组则较接近,癌前组居于中间,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Se显著性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胃癌组、癌前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癌前组,而变形菌门、弯曲杆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增加,且胃癌组高于癌前组;在属水平上,胃癌组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拟杆菌属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癌前组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高于对照组,且癌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杆菌目、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与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呈正相关,拟杆菌属与之呈负相关。结论: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丰度与胃癌癌前病变及其发生、进展相关,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均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判断癌前病变、了解胃癌发展机制以及早期干预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道菌群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组织MCM4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6
作者 王超 王彦玲 李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肝癌组织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102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与切... 目的探究肝细胞肝癌组织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102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与切缘正常组织MCM4蛋白表达,比较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访1 a分析癌组织MCM4蛋白表达与生存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切缘正常组织(P<0.0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a期、低/未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甲胎蛋白(AFP)≥400μg·L^(-1)、有微血管侵犯、有肝硬化患者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HBsAg阴性、TNM分期I~Ⅱ期、高/中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AFP<400μg·L^(-1)、无微血管侵犯、无肝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a,患者生存率为78.79%,HBsAg阳性、TNM分期Ⅲa期、低/未分化、AFP≥400μg·L^(-1)、有肝硬化、MCM4蛋白阳性表达均为肝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HR=4.026、5.767、6.430、6.874、4.496、7.588,P<0.05);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1 a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切缘正常组织,癌组织MCM4蛋白表达与HBsAg、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AFP水平、微血管侵犯、肝硬化有关,且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可降低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核多元模式下的安宁疗护应用于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雷珍 王丽红 +1 位作者 杨雪坚 罗晓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核多元模式下的安宁疗护应用于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幸福感水平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一核多元模式下的安宁疗护应用于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幸福感水平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一核多元模式下的安宁疗护,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症状[埃德蒙顿症状评定量表(ESAS)]、主观幸福[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生活质量[癌症生命质量评价量表(QLQ-C30)]、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ESAS,SAS,SD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GWB,QLQ-C3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核多元模式下的安宁疗护可改善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生理症状,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核多元团队护理 多学科协助 安宁疗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腹腔镜根治术效果及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8
作者 李磊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单县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入组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以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两组,每组各48例,分别实施开放性...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根治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单县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入组时间为2023年1月至12月),以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两组,每组各48例,分别实施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A组早(P<0.05);手术后3d,B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A组低(P<0.05);手术后3 d,B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较A组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术,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腹腔镜根治术 开放性手术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结直肠肿瘤粪便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丽 武国亮 +3 位作者 陈晓瑶 孙冰 李涛 崔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78-81,共4页
结直肠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因临床中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甚至无法切除肿瘤,导致预后不佳[1]。除极早期的结直肠肿瘤外,其余结直肠肿瘤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结直肠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 结直肠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因临床中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甚至无法切除肿瘤,导致预后不佳[1]。除极早期的结直肠肿瘤外,其余结直肠肿瘤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结直肠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升存活率[2]。如何尽早发现结直肠肿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粪便 基因检测 肿瘤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CT影像数据库构建及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工作组 周俊林 +6 位作者 洪楠 张惠茅 陈敏 刘士远 李昇霖 袁隆 卢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基于人工智能的结直肠癌早期检出及进一步辅助临床诊疗,从而实现患者长期受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与验证均依赖高质量、大数据量和有标注的结直肠癌影像数据集。本文以...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基于人工智能的结直肠癌早期检出及进一步辅助临床诊疗,从而实现患者长期受益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与验证均依赖高质量、大数据量和有标注的结直肠癌影像数据集。本文以如何构建高质量结直肠癌CT数据库为例,从数据库描述、病灶标注与储存、数据库的质量评估与维护等方面,提出数据库搭建的完整流程,旨在为搭建结直肠癌CT影像数据库提供参考,保障数据库源头资料的高质量和可挖掘性,促进医疗影像人工智能行业生态可持续健康发展,加速结直肠癌CT影像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数据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质量控制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扎胞苷联合低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
11
作者 王东海 刘杰 +7 位作者 李志华 张玲 罗洁 张晓东 庞明禹 陈琛 刘美晨 纪超宇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1期31-33,37,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AZA)联合低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阿扎胞苷联合低剂量HAG方案(AZA-HAG...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AZA)联合低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采用阿扎胞苷联合低剂量HAG方案(AZA-HAG)治疗,对照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DAC-CAG)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总缓解率(OR)为66.7%,对照组OR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11.0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9.5个月,两组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4度骨髓抑制7例(58.3%),骨髓抑制恢复天数(13.50±2.84)d;对照组12例均发生4度骨髓抑制(100.0%),骨髓抑制恢复天数(17.67±2.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扎胞苷联合低剂量HAG方案治疗不适合强化疗的新诊断老年AML患者疗效肯定,且安全性更高,经济费用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 阿扎胞苷 HAG方案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C1激活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熊漫 谭益冰 +3 位作者 杨明 孙晓宁 刘思德 宋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为Vector(不做任何处理组)、MACC1 OE组(转染pcDNA3.1-MACC1过表达质粒),si-NC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si-MACC1组(转染MACC1 siRNA);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EDU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RT-qPCR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ellular-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c-MET)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ACC1、c-MET的蛋白表达情况。将转染MACC1 OE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细胞株中MACC1表达升高(P<0.05)。MACC1高表达组的患者总生存期低于MACC1低表达组(P=0.003)。MACC1过表达可提高HCT116细胞活力(F=86.070,P<0.001)。与si-NC组相比,si-MACC1组的HCT116细胞增殖能力、迁移、侵袭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2,P=0.002)。过表达MACC1可提高c-MET的表达(t=13.532,P<0.001),而干扰MACC1可降低c-MET的表达(t=14.626,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ACC1可激活c-MET转录。MACC1过表达可提高裸鼠肿瘤体积及质量(P<0.01)。结论 MACC1可通过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有效性
13
作者 黎旭 郑娜娜 +3 位作者 吴冉 王浩 周福花 张辅江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实施...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结局、预后、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的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F-36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结直肠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可加速其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其手术结局及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结肠镜 联合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ive B细胞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丛弼聪 郑燕 +3 位作者 孔帅 孟子涵 孟庆一 郑春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隐匿性和高度转移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正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aive B细胞是B细胞成熟和启动体液免疫的关键节点,其自身的抗原识别呈递能力和增...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隐匿性和高度转移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正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aive B细胞是B细胞成熟和启动体液免疫的关键节点,其自身的抗原识别呈递能力和增殖分化能力均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Naive B细胞如何调节自身的分化,是否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尚待研究。笔者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从免疫景观、分子标志物、调控机制、预后模型等方面对Naive B细胞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Naive B细胞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活化液促进细胞失巢凋亡抑制肿瘤腹腔播散
15
作者 孙团鹤 马宇一 +8 位作者 闵天昊 任凯杰 邓潇源 王雪伲 彭远昶 刘沅沅 党诚学 张昊 王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液(PAS)在小鼠腹膜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构建小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制备PAS并干预小鼠,通过活体小动物成像技术评估腹腔移植瘤生长情况,通过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技术评估细胞凋亡水平...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液(PAS)在小鼠腹膜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构建小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制备PAS并干预小鼠,通过活体小动物成像技术评估腹腔移植瘤生长情况,通过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技术评估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体外层面,贴壁状态下使用PAS干预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凋亡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非贴壁条件下,PAS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凋亡水平(P<0.05),显著提高非贴壁条件下死亡细胞占比(P<0.05),显著提高细胞内总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活性氧水平(P<0.05);体内层面,小鼠腹腔移植瘤形成后使用PAS,对腹腔移植瘤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造模时使用PAS可以显著减少肿瘤腹腔播散(P<0.05)。结论 PAS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失巢凋亡抑制小鼠肿瘤腹膜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活化液(PAS) 失巢凋亡 腹腔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活化液通过eNOS途径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及结肠损伤
16
作者 王雪伲 任凯杰 +8 位作者 马宇一 闵天昊 邓潇源 彭远昶 刘沅沅 王玮 孙团鹤 党诚学 张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solutions, PAS)在缓解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 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DSS诱导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制备PAS并干预小鼠,通过观察...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solutions, PAS)在缓解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 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DSS诱导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制备PAS并干预小鼠,通过观察小鼠体质量,统计疾病活动指数、ELISA检测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等方法在体内层面评估PAS的作用;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评估PAS干预对结肠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测定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体外层面评估PAS对结肠细胞的影响。结果 体内层面,PAS干预显著逆转DSS所致的小鼠体质量下降以及疾病活动指数升高(P<0.05);PAS干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较DSS组显著降低(P<0.05);PAS干预可以改善DSS所致的结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变化等氧化还原稳态失衡(P<0.05);使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后,与DSS+PAS组相比,DSS+PAS+L-NAME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氧化还原指标均逆转(P<0.001)。体外层面,PAS组结肠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更强,增殖相关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划痕实验提示PAS干预可以逆转LPS所致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01);应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后,PAS的促增殖和迁移作用消失(P<0.05)。结论 PAS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途径改善小鼠结肠炎症及结肠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等离子体活化液(PAS)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介导色氨酸代谢增强促进食管鳞癌放射抵抗
17
作者 计超 胡玮彬 +5 位作者 王莹 璩凤仪 谢雨辰 刘思岐 张晓智 孙宇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放射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增敏靶点。方法 从MSigDB数据库获取186条信号通路及通路相关基因信息。利用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放射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增敏靶点。方法 从MSigDB数据库获取186条信号通路及通路相关基因信息。利用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获得ESCC患者的RNA转录组数据。收集2013—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例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样本。使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 GSVA)计算KEGG信号通路评分,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放疗抵抗相关信号通路,利用DESeq2筛选通路中关键基因,基于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SVM-RFE)构建放疗疗效预测模型;并通过蛋白印迹、克隆形成等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KEGG信号通路的GSVA富集评分,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在TCGA队列及GSE45670队列中,色氨酸代谢通路富集值对ESCC放射抵抗的贡献程度显著优于其他通路。DESeq2分析发现,色氨酸代谢通路中关键分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ALDH1B1、AOC1、INMT、AFMID和ALDH7A1在ESCC抵抗组及敏感组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上述差异基因基于SVM-RFE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7,可较准确预测ESCC放疗疗效。蛋白印迹实验表明,IDO1在ESCC细胞中高表达,且IDO1抑制剂处理显著抑制KYSE-410细胞的存活及放射敏感性。入组患者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DO1在ESCC放疗抵抗组中高表达,且与ESCC患者的放疗不良预后相关;此外,进一步检测发现,IDO1在患者样本中的表达与其PD-L1表达正相关,且与CD3/CD8免疫细胞浸润比例负相关。结论 色氨酸分解代谢与ESCC放射抵抗相关,色氨酸代谢关键酶IDO1可作为ESCC放射增敏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 色氨酸代谢 放射抵抗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无色素沉着的原发性食管上段恶性黑色素瘤1例
18
作者 钟献阳 蔡文哲 +2 位作者 吴林 郑永平 郭俊雄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6-17,共2页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期神经嵴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表面皮肤,也可见于头颈部、眼葡萄膜、泌尿生殖道黏膜、消化道(多为直肠肛管)。但原发于食管的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占原发性食管恶性肿瘤的0.1~0.2%^([1]),占全部...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期神经嵴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表面皮肤,也可见于头颈部、眼葡萄膜、泌尿生殖道黏膜、消化道(多为直肠肛管)。但原发于食管的恶性黑色素瘤极为罕见,占原发性食管恶性肿瘤的0.1~0.2%^([1]),占全部恶性黑色素瘤的0.05~0.2%^([2-3]),占非皮肤来源的黑色素瘤0.5%^([4]),好发于中老年男性^([5]),主要位于食管中下段,伴或不伴色素沉着^([6])。本文报道一例非常罕见的首发无色素沉着的食管上段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女性患者。以探讨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治、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上段 恶性黑色素瘤 无色素沉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经自然腔道标本移除(NOSES)术对结直肠癌临床效果、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
19
作者 梁旭 董倩倩 +2 位作者 崔永欣 智会 连加玉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观察对结直肠癌患者给予经自然腔道标本移除(NOSES)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12例纳入基础研究,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 目的 观察对结直肠癌患者给予经自然腔道标本移除(NOSES)术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12例纳入基础研究,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以传统开腹直肠癌术作为治疗方案,观察组以NOSES术作为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同阶段应激反应、机体炎症、胃肠功能、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P<0.05)。两组术前MDA、SOD、ROS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d MDA、ROS均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CRP、IL-6、TNF-α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d CRP、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胃泌素、胃动素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d胃泌素、胃动素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Saito功能问卷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Saito功能问卷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国际生命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国际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给予NOSES术效果切实,其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机体炎症影响较低,有助于胃肠功能及肛门功能的恢复,该术式可作为结直肠癌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E术 结直肠癌 临床效果 胃肠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20
作者 陈健 李友伟 +6 位作者 刘余 李淼 李锋 周禄科 杨洁 李晓东 郑本波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3D组38例、常规组42例。3D组于肝切除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和指导,常规组按传统手术规划...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肝癌切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3D组38例、常规组42例。3D组于肝切除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和指导,常规组按传统手术规划,常规腹腔镜或开腹实施肝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虚拟与实际肝脏切除体积和残肝体积,病理切缘阴性率,手术前后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和术后1、2年生存率。结果3D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均低于常规组,虚拟与实际残肝体积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虚拟与实际肝脏切除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组术中病理切缘阴性率高于常规组(P<0.05)。3D组术后3、7 d血清ALT、AST、TBIL、γ-G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同期(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及术后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用于肝癌切除手术,可避免肿瘤残留,保护残余肝体积,减轻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3D打印技术 肝肿瘤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