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治肌少症 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1
作者 阮慧娟 冯一 +2 位作者 德伦·晋美旺扎 杨秀霞 李俊 《中国食品》 2025年第8期116-118,共3页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广泛性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身体功能减退的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逐渐流失,导致力量减弱、活动能力下降。尽管截至目前肌少症的定义仍未达成国际共识,但全...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广泛性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身体功能减退的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逐渐流失,导致力量减弱、活动能力下降。尽管截至目前肌少症的定义仍未达成国际共识,但全球均已认可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肌少症会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的风险,在治疗及长期卧床的过程中,肌肉会进一步流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骼肌量 肌少症 肌肉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扬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的影响
2
作者 汤晨曦 刘蓓 +1 位作者 刘志刚 沈景寿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8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究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扬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扬刺组90例和普通针刺组90例,改良扬刺组采用改良扬刺针... 目的探究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扬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扬刺组90例和普通针刺组90例,改良扬刺组采用改良扬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普通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临床症状积分及腓总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改良扬刺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86/90)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的82.2%(7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改良扬刺组高于普通针刺组(P<0.05,P<0.01)。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下降,且改良扬刺组明显低于普通针刺组(P<0.05,P<0.01)。治疗后,2组病变肢体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潜伏期缩短,且改良扬刺组病变肢体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潜伏期明显短于普通针刺组(P<0.05,P<0.01)。结论改良扬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髋关节功能、临床症状、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肌综合征 改良扬刺针法 康复训练 髋关节功能 疼痛 运动传导速度 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旁肌退变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苟于炜 谢贤松 +4 位作者 陈骞 文永杰 王琦琳 贾雨豪 张映波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13-316,共4页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伴椎旁肌退变(PMD)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85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PMD...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伴椎旁肌退变(PMD)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85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PMD将其分为PMD组(合并PMD,n=45)和NPMD组(未合并PMD,n=40)。两组均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骨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节段(T10~L2、L3~L5)、单侧或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射量等术中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腰背部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伤椎节段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或双侧穿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两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D组术后1、3个月ODI评分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高于NPMD组(P<0.05)。结论 PMD患者经PKP治疗,可有效改善腰背疼痛和腰椎功能。PMD可作为OVCF合并PMD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临床疗效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旁肌 脊柱微创 椎体强化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评估乳腺癌患者骨肌含量变化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林园园 谢妹珍 肖运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32-35,共4页
乳腺癌(BC)是目前全球女性患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骨肌含量减少是影响BC治疗疗效、预后以及化疗毒性反应的因素,但临床随访尚缺乏对骨肌含量的监测,定量CT(QCT)已成为监测、量化骨肌含量变化的有效工具。本文综述导致BC患者出现骨肌含量... 乳腺癌(BC)是目前全球女性患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骨肌含量减少是影响BC治疗疗效、预后以及化疗毒性反应的因素,但临床随访尚缺乏对骨肌含量的监测,定量CT(QCT)已成为监测、量化骨肌含量变化的有效工具。本文综述导致BC患者出现骨肌含量丢失的原因,以及QCT在骨质疏松症(OP)和肌少症(SP)中的应用价值,重点阐述骨肌含量变化对新辅助治疗疗效、预后预测以及化疗毒性评估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临床制订更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提高BC患者疗效和预后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乳腺癌 骨质疏松症 肌少症 新辅助治疗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和运动干预: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储蓄”之路
5
作者 姜坦程 梁计陵 陈宁 《中国食品》 2025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肌少症是肌肉衰减症的简称,这是一种与老年人年龄增长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且伴随身体活动功能降低的常见老年疾病。目前,我国肌少症的患病率较高,社区老年男性为12.9%、女性为11.2%,养老机构老年男性为26.3%、女性为33.7%。对于... 肌少症是肌肉衰减症的简称,这是一种与老年人年龄增长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且伴随身体活动功能降低的常见老年疾病。目前,我国肌少症的患病率较高,社区老年男性为12.9%、女性为11.2%,养老机构老年男性为26.3%、女性为33.7%。对于老年人而言,肌少症的危害较大,轻者影响正常的身体活动,重者导致骨质疏松甚至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肌少症 肌肉衰减症 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相关性肌少症患者饮食与运动管理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苏幼美 廖喜琳 +3 位作者 龙泉滋 周辰鲁 李昊阳 江静薇 《内科》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脑卒中相关性肌少症(SR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不良结局包括功能恢复受限、并发症风险增加和死亡率上升等。目前,SRS的药物治疗方案效果尚不明确,因此其临床治疗主要依赖营养支持和运动康复。近年来,针对SRS患者的饮食与运动... 脑卒中相关性肌少症(SR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不良结局包括功能恢复受限、并发症风险增加和死亡率上升等。目前,SRS的药物治疗方案效果尚不明确,因此其临床治疗主要依赖营养支持和运动康复。近年来,针对SRS患者的饮食与运动管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SRS的危险因素,以及SRS患者饮食与运动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对SRS患者进行有效饮食与运动干预的重要性,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高SRS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相关性肌少症 饮食管理 运动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悸,气促,四肢无力,水肿,喘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合并心脏受累的罕见炎性肌病
7
作者 梁春苏 张旭昌 +10 位作者 张宁 康琳 刘晓红 余嘉奇 刘颖娴 乔琳 杨燕丽 赵肖奕 赵瑞杰 牛娜 闫雪莲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8-255,共8页
本文报道1例因“心悸、气促2年余,四肢无力6个月,水肿、夜间喘憋2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四肢肌力下降,吞咽肌、呼吸肌受累;同时合并心力衰竭和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的多种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测可见包括... 本文报道1例因“心悸、气促2年余,四肢无力6个月,水肿、夜间喘憋2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四肢肌力下降,吞咽肌、呼吸肌受累;同时合并心力衰竭和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的多种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测可见包括抗线粒体抗体在内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经多学科协作诊疗,最终诊断为抗线粒体抗体相关炎性肌病。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并进行针对肌肉力量的抗阻练习和针对肺功能的康复训练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在该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紧密围绕患者临床表现逐步厘清病因,发现细微异常临床资料背后的可能原因,并实施有效干预,再次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老年罕见病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抗线粒体抗体相关炎性肌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老年患者 医患共同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肌少症住院患者跌倒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8
作者 陈双 胡苗苗 张晓晓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3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肌少症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其住院期间跌倒风险的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730例老年肌少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跌倒分跌倒组(n=240)和未跌倒组(n=490)。采用... 目的探讨老年肌少症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其住院期间跌倒风险的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730例老年肌少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跌倒分跌倒组(n=240)和未跌倒组(n=49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患者跌倒的因素,构建预测住院期间跌倒可能的列线图模型,并与圣托马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STRATIFY)、Morse跌倒评估量表比较。结果年龄、突发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视觉障碍、站立或行走不稳、缺乏陪护监管、束缚管道、多药联用及1年内跌倒史是老年肌少症住院患者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CI:0.799~0.866),明显高于STRATIFY量表AUC 0.745(95%CI:0.704~0.787)与Morse量表AUC 0.746(95%CI:0.707~0.785);临床决策曲线图优于STRATIFY与Morse评分量表,表现出更高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年龄、突发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视觉障碍、站立或行走不稳、缺乏陪护监管、束缚管道、多药联用及1年内跌倒史是老年肌少症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依据以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老年肌少症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预警,且具有良好的校准度与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肌少症 住院跌倒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9
作者 孟昭伟 许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461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30例和未感染组23...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461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30例和未感染组23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肺部感染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风险预测模型对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年龄、冠心病、贫血、简易五项问卷(SARC-F)评分、血清肌酐、阵发性心房颤动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清蛋白(albumin,ALB)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DL评分、SARC-F评分、ALB、血清肌酐、冠心病和贫血是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L评分、SARC-F评分和ALB是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OR=1.477,95%CI:1.239~1.760,P=0.000;OR=0.989,95%CI:0.982~0.995,P=0.001;OR=0.933,95%CI:0.896~0.97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DL评分、SARC-F评分和ALB联合预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最佳截断值为0.681,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80.9%。结论ADL评分、SARC-F评分和ALB联合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于老年心房颤动合并肌少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肌减少症 肺疾病 比例危险度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茜芸 王德光 +4 位作者 陆婷婷 郑俊俊 包满珍 张淼 杨锡瑶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少症发生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问...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少症发生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问卷(MQSGA)、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IPAQ-SF)、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S6)以及生物电阻抗技术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结果共纳入167例MHD患者,其中75例患者(44.91%)患有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代谢率、慢病管理自我效能是MH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MH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现况较为严峻。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该人群的肌少症早期筛查工作,应针对影响因素及时制订个性化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或减缓肌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肌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肌少症 影响因素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J抗体合并抗Ro52抗体阳性的抗合成酶综合征3例
11
作者 李潇 张明 +2 位作者 付红艳 杨拴盈 李学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29-333,共5页
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是以抗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ARS)抗体阳性作为特征的一种肌炎临床亚型。其主要表现为:(1)抗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阳性;(2)以肌炎、间质性肺炎、关节炎、雷诺现象、技工... 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是以抗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ARS)抗体阳性作为特征的一种肌炎临床亚型。其主要表现为:(1)抗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阳性;(2)以肌炎、间质性肺炎、关节炎、雷诺现象、技工手及发热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1-3])。ARS是一组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核糖核蛋白的抗体,目前文献中已发现的ARS有11种,主要包括:抗组氨酸(抗JO-1)、抗丙氨酰(抗PL-12)、抗甘氨酰(抗EJ)、抗异亮氨酰(抗OJ)、抗苏氨酰(抗PL-7)、抗天冬酰胺(抗KS)、抗苯丙氨酰(抗Zo)、抗酪氨酰(抗Ha)tRNA、抗谷氨酰(JS)、和抗赖氨酰(SC)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EJ抗体 抗Ro52抗体 抗合成酶综合征 间质性肺疾病 肌炎抗体谱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肌炎1例病例报告
12
作者 王康楠 邹成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99-299,302,共2页
增生性肌炎(P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炎症性肌病,表现为界限不清的肿块,PM具有大量“类似神经节”的上皮样细胞作为其标志性成分[1]。临床上,PM通常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肿块,一般<5cm,可能伴有疼痛或触痛。在显微镜下,肌纤维结构正常,周围... 增生性肌炎(P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炎症性肌病,表现为界限不清的肿块,PM具有大量“类似神经节”的上皮样细胞作为其标志性成分[1]。临床上,PM通常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肿块,一般<5cm,可能伴有疼痛或触痛。在显微镜下,肌纤维结构正常,周围被增生的纤维组织、纤维母细胞、嗜碱性巨细胞和炎性细胞包裹分隔。KERN等[2]于1960年首次描述了该疾病,好发于头颈部、躯干、肩胛带和上肢区域的横纹肌。PM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较为良好。由于PM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生长迅速,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软组织肉瘤,导致不必要的治疗。因此与其他软组织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本院收治了1例增生性肌炎患者,现将其临床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限性疾病 软组织肉瘤 上皮样细胞 肩胛带 纤维母细胞 病例报告 纤维组织 嗜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价腓肠肌与慢性肾病早期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宗娜娜 罗文强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评价腓肠肌与慢性肾病(CKD)早期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137例早期CKD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3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4.3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8.53~24.12 kg...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评价腓肠肌与慢性肾病(CKD)早期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137例早期CKD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3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4.3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8.53~24.12 kg/m^(2),平均BMI 22.93 kg/m^(2)。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制定的肌少症的诊断标准,由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优势手握力(HGS)及肌肉功能评估,把患者分为CKD合并肌少症组和单纯CKD组。利用常规超声测量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羽状角及肌束长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腓肠肌超声指标与CKD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KD合并肌少症组患者年龄大于单纯CKD组,肌酐、尿蛋白高于单纯CKD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单纯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7.81±8.07)岁vs(53.35±6.95)岁、(130.48±32.00)μmol/L vs(113.87±631.55)μmol/L、(2.26±0.89)μmol/L vs(1.91±0.66)μmol/L、(74.48±16.36)mL/(min·1.73 m2)vs(89.66±17.24)mL/(min·1.73 m2)。P均<0.05]。CKD合并肌少症组患者SMI、HGS和肌肉功能均低于单纯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5±1.23)kg/m^(2)vs(9.07±2.28)kg/m^(2)、(24.56±3.54)kg vs(31.46±6.79)kg、(0.75±0.12)m/s vs(0.94±0.23)m/s]。超声测量腓肠肌结果显示,CKD合并肌少症组患者腓肠肌厚度、羽状角和肌束长度均小于单纯C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4±1.54)mm vs(13.73±1.41)mm、(13.93±1.05)°vs(16.00±1.56)°、(43.44±2.05)mm vs(44.54±2.14)mm。P均<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腓肠肌厚度[比值比(OR)=0.589,95%可信区间(CI)0.390~0.889,P=0.012]和羽状角度(OR=0.284,95%CI0.067~0.558,P=0.000)、eGFR(OR=0.921,95%CI 0.882~0.936,P=0.000)和肌酐(OR=1.026,95%CI 1.008~1.044,P=0.004)与CKD早期合并肌少症独立相关,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灵敏度为93.40%,特异度为74.19%。结论高频超声测量腓肠肌厚度和羽状角减小可能提示CKD早期患者合并肌少症,可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肌少症并进行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辅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腓肠肌 肌肉厚度 羽状角 慢性肾病 肌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SARC-F评分预测肌少症的价值
14
作者 陈莎莎 周慧琳 +2 位作者 刘旭艳 陈逸萱 危安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索超声联合肌少症简易五项评分(SARC-F)对老年肌少症诊断及预测肌少症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6月30日湖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及内分泌科年龄≥60岁住院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69例)与非肌少症组... 目的:探索超声联合肌少症简易五项评分(SARC-F)对老年肌少症诊断及预测肌少症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6月30日湖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及内分泌科年龄≥60岁住院患者16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69例)与非肌少症组(98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数据,测量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双侧前臂肌群、股内侧肌及腓肠肌最大厚度,小腿肌群最大横截面积等,探索预测肌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小腿肌群最大横截面积联合SARC-F用于诊断及预测肌少症发生的效能。结果:167例住院患者肌少症患病率41.31%,肌少症组年龄、BMI及肌少症五条目联合小腿围量表(SARC-CalF)评分均高于非肌少症组(P<0.05),前臂肌群最大厚度、腓肠肌内侧头最大厚度、腓肠肌外侧头最大厚度、小腿肌群最大横截面积均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年龄、前臂肌群最大厚度、腓肠肌内侧最大厚度及小腿肌群最大横截面积、白蛋白是预测肌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测量小腿肌群最大横截面积结合SARC-F评分相较于单独使用SARC-CalF评分,预测肌少症的特异度更高(93.88%vs.34.69%,P<0.01),Youden指数更大(0.577 vs.0.289),联合指标与SARC-CalF评分ROC曲线差值为0.145(Z=3.179,P=0.002)。结论:超声联合SARC-F对肌少症的诊断及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小腿肌群最大横截面积联合SARC-F评分相较传统SARC-CalF评分,预测肌少症的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超声 危险因素 小腿肌群横截面积 肌少症简易五项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整体优化康复训练对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杜晓松 周美 +3 位作者 王威 孟小娜 才达 张净宇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7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以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整体优化康复训练对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 目的探讨以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整体优化康复训练对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快速康复理念制订的整体优化康复训练。比较2组康复指标、肺活量、优势手握力、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下床活动、进食、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研究组术后1、6个月后肺活量、优势手握力、SPPB评分、Harri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负性情绪、ADL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P<0.01)。出院当天、术后1个月,研究组VAS评分[(2.03±0.31)、(0.75±0.21)分]均低于常规组[(3.14±0.35)、(1.26±0.39)分](P<0.05,P<0.01)。结论以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整体优化康复训练可促进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病情康复,改善术后优势手握力、肺功能,调节患者情绪状态,促进患者躯体功能、髋关节功能恢复,并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快速康复理念 康复训练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疼痛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筛选及其在骨骼肌组织中表达观察
16
作者 徐锐 李燕燕 徐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数据筛选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并观察其在肌少症患者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肌少症的基因图谱数据,筛选肌少症发病的差异表达基因。从GeneCard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线粒体自噬相... 目的基于GEO数据库数据筛选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并观察其在肌少症患者骨骼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肌少症的基因图谱数据,筛选肌少症发病的差异表达基因。从GeneCard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使用“VennDiagram”包将肌少症发病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取交集,得到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差异表达基因。运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观察GSE136344基因表达图谱中肌少症、健康对照者骨骼肌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得到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差异表达基因99个。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神经变性途径-多种疾病信号通路、帕金森疾病信号通路、朊毒体病信号通路等;主要调控能量代谢、细胞呼吸、氧化磷酸化调节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部的大分子蛋白质复合物等,参与调节跨膜转运活性等分子功能。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有线粒体内膜蛋白基因(IMMT)、动态蛋白1样蛋白基因(DNM1L)及ATP合酶F1亚基α基因(ATP5A1)等;与正常骨骼肌组织相比,肌少症患者骨骼肌组织中IMMT、DNM1L表达低(P均<0.05)。结论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为IMMT、DNM1L。与肌少症发病相关的线粒体自噬靶点基因可通过影响神经变性途径-多种疾病信号通路、帕金森疾病信号通路及朊毒体病信号通路等,参与调控能量代谢、细胞呼吸、氧化磷酸化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参与肌少症的发病。肌少症患者骨骼肌组织中IMMT、DNM1L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肌少症 神经变性途径—多种疾病信号通路 帕金森疾病信号通路 朊毒体病信号通路 能量代谢 细胞呼吸 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内膜蛋白 动态蛋白1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肽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夏羽菡 丁欢 +3 位作者 孟甘露 赵荣 刘文颖 杜颖鑫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10期54-61,共8页
目的:采用小鼠成肌细胞C2C12探究小麦肽对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小麦肽组C2C12和对照组C2C12的增殖和凋亡指数,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进行差异表达分析,通过STRING分析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 目的:采用小鼠成肌细胞C2C12探究小麦肽对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小麦肽组C2C12和对照组C2C12的增殖和凋亡指数,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进行差异表达分析,通过STRING分析构建差异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经Cytoscape可视化,探究C2C12中受小麦肽影响的潜在靶标基因及其功能。结果:5mg/mL小麦肽组抑制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差异显著(T>1.67,P<0.05)。相较对照组,小麦肽组C2C12中鉴定出370个差异基因,上调基因表达109个、下调基因表达261个,FC≥3/2or≤2/3。经分析,上调基因表达主要富集于炎症响应、免疫响应、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下调基因表达主要富集于氧化还原过程等相关通路,PPI互作参数interactionscore≥0.7。从PPI的差异基因中得到前10个hub基因,并筛选到趋化因子CXCL1、CCL5、CCL2、CXCL5、CXCR4、Il6、MMP3。经分析,hub基因倾向于在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和趋化因子的反应作为生物学过程方面富集,其中趋化因子CXCL1、CCL2、CCL5基因与C2C12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小麦肽可促进C2C12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并且小麦肽通过调节CXCL1、CCL5、CCL2、CXCL5、CXCR4等趋化因子表达,抑制成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肽 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 趋化因子 肌肉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肌少症患者的早期筛查与干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周策 李赛沙 +1 位作者 李琪 闫灵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194-196,共3页
老年肌少症发病率高,可增加患者跌倒、致残和再入院风险,加重社会医疗和经济负担,加速衰老与死亡。准确识别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是当下老年医学研究的重点。对于合并老年肌少症的高危人群,要早期筛查,及时根据疾病特征提供针对性的干预... 老年肌少症发病率高,可增加患者跌倒、致残和再入院风险,加重社会医疗和经济负担,加速衰老与死亡。准确识别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是当下老年医学研究的重点。对于合并老年肌少症的高危人群,要早期筛查,及时根据疾病特征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本文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常用评价工具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指出当前老年肌少症的有效干预措施包括增加营养支持、加强运动干预及开展中医传统功法治疗;同时对众多评价工具进行总结以区别早期筛查工具的特异性和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肌少症 评估工具 干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血理论探讨原发性肌少症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19
作者 李文雄 钟源 +3 位作者 李智斌 王枫 张快强 杨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1期80-83,共4页
肌少症易使老年人因肌无力、跌倒、失能导致病残或病死,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肌少症方式有限,中医学基于“痿证”“虚劳”角度辨证论治肌少症,临床疗效良好。肌少症病机多为老年人气血亏虚,肌肉不得濡... 肌少症易使老年人因肌无力、跌倒、失能导致病残或病死,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肌少症方式有限,中医学基于“痿证”“虚劳”角度辨证论治肌少症,临床疗效良好。肌少症病机多为老年人气血亏虚,肌肉不得濡养,出现筋肉痿软无力,因此,本文基于“气血理论”阐述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医学提出未病先防,倡导老年人应饮食有节、导引以行气血,重视人体气血的培补,气血充盛,则五脏生理功能通畅,肌肉不易出现萎缩。同时,在肌少症发生后,应既病防变,通过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针灸、推拿、导引功法等调和气血,恢复五脏气血平衡,改善肌少症肌肉质量和机体平衡功能,防止肌少症的发展。提示老年人可通过调和气血以达到防治肌少症的目的,即所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理论 肌少症 痿证 虚劳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整体优化康复方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杜晓松 周美 +1 位作者 王威 孟小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9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整体优化康复方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于唐山市第二医院行THA治疗的老年肌少症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优化康复...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整体优化康复方案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于唐山市第二医院行THA治疗的老年肌少症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优化康复组(n=48)及传统康复组(n=48)。优化康复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整体优化康复方案,传统康复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优化康复组全身肌肉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优势手握力提高,且高于同期传统康复组(P<0.05);传统康复组全身肌肉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优势手握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优化康复组腰椎、髋部骨密度提高,且高于同期传统康复组(P<0.05);传统康复组腰椎、髋部骨密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残疾和骨关节炎预后问卷评分升高,且优化康复组高于传统康复组(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整体优化康复方案在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肌肉质量、优势手握力、骨密度,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肌少症 全髋关节置换术 快速康复 整体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